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毕业论文 >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9篇)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9篇)

作者: 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一

  • 雨中即景作文 推荐度:
  • 雨中梅花诗句 推荐度:
  • 赞美秋天美景的佳句 推荐度:
  • 写家乡美景的短句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们今天去公园玩,一进公园就闻到雨后泥土的芳香。

我们走到凉亭里,看到湖面上泛起一片片涟漪,我原以为是蜻蜓点水,后来才知道那是水上飘在湖面上跳,泛起的涟漪。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落到了我的脸上,凉凉的,原来是下雨了。刚下时,湖面上泛起一大圈涟漪,可这时水上飘吓的消失的无影无踪,看到的只是大豆大小的雨点接连不断的往湖里落。我感觉雨把我的头发打湿了,这才快速的跑进凉亭。人们有的兴奋的跑进雨中,尽情的.享受这难得的凉爽,看他们张开双臂,让大雨随意的浇撒,那陶醉的样子真是舒服极了!有的人们像我一样躲进凉亭里观赏雨中的美景。

看这边,几个小朋友围在荷花池边嬉戏着,有的正聚精会神的欣赏荷叶上的露珠;有的调皮的从池里捞上来一片荷叶,带在头上高兴的跑来跑去;看他们玩的开心的样子,我也禁不住诱惑冒雨跑过去。啊,雨中的荷花池好美呀!荷叶挨挨挤挤的,争先恐后的吮吸着雨水,迅速的生长着。有的荷叶中间积了一大滴雨水,那雨水真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有的荷叶上只有一小滴水珠,真像美人脸上的一颗美人痣,衬的荷叶更加娇嫩美丽。一个小男孩挑起一片荷叶的茎,呀,那么多的蜻蜓都藏在下面,原来蜻蜓这么怕雨呀!雨渐渐小了,湖水绿的像一块碧玉,静的像一面镜子。水上飘又在湖面上跳,这时出现了蜻蜓点水,那蜻蜓长的可真漂亮,金绿色的身子披着透明的纱,在水上轻盈的点水。

我走在羊肠小道上,空气像滤过似的很清凉,也能闻到草树的芳香。微风吹来,也有几丝凉意。我喜欢夏天的雨,更喜欢雨中的美景。

s("content_relate");

【雨中美景650字】相关文章:

雨中清明作文01-23

雨中野炊作文01-16

雨中秋游作文12-28

雨中父亲_650字01-21

雨中父爱_600字01-24

荷花池美景12-22

雨中清明作文4篇01-23

【推荐】雨中的母爱作文12-26

雨中荷花作文(10篇)01-18

雨中父爱作文(15篇)01-24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二

ok3w_ads("s005");

摘 要:中美苏、中美俄是冷战和当前对国际局势最有影响力的三角关系。采用比较分析方法从背景、内容等方面试图较全面地比较两者的不同。最后指出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中国应怎样应对。

关键词:中美苏;中美俄;三角关系;应对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058-02

一、有关三角理论的基本内涵

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三个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现象,一般称为三边关系或三角关系。三边关系就是不够成熟或者可以说简单的三角关系,而三角关系就是更高层次上的三边关系。国际关系中的三角关系,指的是在一个由三个国家构成的系统中,其中一个国家的行为会对另一个或两个国家的行为产生影响,或其中一对双边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另一对或两对双边关系发生变化的互动关系[1]。国际上较早对三角关系进行论述的是英国学者马丁·怀特,他在1977年出版的著作《国家体系》中有一章专门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三角关系[2]。

美国学者洛厄尔迪特默1981年发表的论文《战略三角:博弈理论初析》,对三角关系的形态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他提出了三角关系的三种形式:1)“三人共处式”,由三方间的对称和睦关系组成;2)“浪漫三角式”,即由处于“主轴”的一方与处于“两翼”的两方建立和睦关系,而后两方则是敌对关系;3)“稳定婚姻”式,即两方之间建立了和睦关系,而都同第三方处于敌对关系[3]。

二、中美苏大三角形成的背景、过程

事实上,如果不顾及处于三角关系中各国的总体实力、经济水平、国际地位,就把任何三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称之为世界战略范围内的三角关系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因此不少学者对中美苏战略三角这个提法很怀疑,他们质疑中国是否具备构成大三角关系中一极的实力。邓小平曾批驳过这种论调,在接见陈香梅等美国共和党人士时他指出:中国虽然很弱、很穷,但也有它的长处,就是地方大、人多,有“块头大”这个好处,还有就是不信邪,敢于在非常困难的时候正视现实,用弱小的力量去面对强大的力量。其实三角不等于三极,可能有绝对的平衡,也可能有不对称的平衡。

(一)背景

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它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美苏互为对手,争夺霸权,而且哪一方都没有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中国无论站在哪一方对于美苏力量对比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苏两国根据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结成的同盟破裂和双方在国家利益上发生冲突。从国际层面而言,6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过渡,多极化的国际环境加速了美国苦心经营的反华阵线解体,美苏两极对抗的外交调整为多极均势外交。70年代初,美国陷入越战,国内反战运动高涨,美元危机爆发;此时对中国而言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莫斯科在60年代末与中国台湾、印度、日本、北越建立或加强了关系,提出了一项亚洲集体安全条约,企图遏制中国;加上当时中国急需摆脱在国际上孤立的处境,同时中国排除了极“左”领导人夺取外交大权的可能性,形成了毛泽东、周恩来外交决策体制[4]。这种外交政策在中国实现对美政策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战略三角由此形成[5]。可见在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形成中外部刺激大于内部需求,外因在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过程

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形成时期(1972—1974),美国左右逢源;2)停滞时期(1974—1977),美苏缓和,中苏对抗,中美关系停滞;3)发展时期(1977—1980),美苏、中苏对峙,中美关系发展;4)调整时期(1980—1985),中苏关系解冻,中美关系发展,美苏关系紧张;5)消亡时期(1985—1989),美苏、中苏关系缓和,中美关系发展。因此,可以说,在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中,美国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美苏关系的影响。

三、中美俄大三角形成的背景过程

(一)背景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实质上就是全球性的问题,这也是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心愿,所以要想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就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在这一历史背景与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影响下,中美俄的关系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使战争成本大幅度增加。非法移民、跨国犯罪、国际走私、海盗、金融投机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凸显,使得各国尤其是大国必须加强合作解决日益增多的全球问题。

(二)过程

中美俄大三角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冷战结束之后出现了缓和的发展趋势。由于冷战的结束,中、美、俄之间关系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解体,导致了美俄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消失,它们之间在经过90年代初期的“蜜月”之后,双方开始出现一系列龃龉。美国虽然表面上支持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但却在暗中企图通过扩大北约遏制俄罗斯。这逐渐使俄罗斯认识到,同美国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只是一种幻想。在俄美关系转冷的同时,中美关系则从危机中逐步走向恢复。同时中俄关系开始平稳和全面地发展。

四、两个大三角的不同点

(一)时代背景不同

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所处的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争霸双方在世界各地区对抗;中美俄的三角关系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各国都以合作共赢、友好相处的全新思想作为处理各国关系的指导思想。但同时美国在各个方面对世界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二)关系的性质不同

在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中三大国之间的敌友界限非常清晰。每对双边关系都是敌友分明,每两个双边关系都是零和关系。而在新三角关系中,各国都更加注重于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在各种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断竞争,但并不存在永远的朋友或者是永远的敌人,在不同的领域存在不同的合作与竞争方式。美俄两国之间的政治体制相近,但同时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一方面,美国为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以及销毁战略核武器提供了资金,在反恐等问题上美国还需要俄罗斯给予必要的合作;另一方面,美俄两国在北约东扩、反导等问题上却存在矛盾。在中美之间,两国关系一直在“非敌非友”的状态中动荡起伏。一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增强,美国政府日益重视对华关系,并把中国视为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不断地促进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同样觉得只有发展健康良好的中美关系,才能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从内容上来看

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中美与苏联在地缘战略利益上的全面对抗,在军事上的全面对峙;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两面旗帜的斗争,而中苏之间也存在着有关意识形态上的不同,造成了矛盾的形成;美苏之间却在对第三世界的争夺中不断进行较量,造成了多次战争的产生;中美尽管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但在共同战略利益的驱使下,形成针对苏联的非正式同盟。而今天中美俄关系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设想。

(四)三个角的分量不同

从实力对比的层面看,三方力量呈现出非对称性。在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中,美苏两国在军事、经济等实力上都远远高于中国,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力量相对较弱,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而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三方力量对比出现了更加明显的差距,美国在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强,但中国与俄国却都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迅速,但与美国相比仍然不够成熟,至于在其他领域上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俄国虽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但由于其国内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薄弱。

(五)影响力不同

中美苏与中美俄的影响力不同,在当时的大三角战略关系中,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关系。根据国际情况具体分析,基本上只有一组与之并存的三角关系,这就是美欧日关系。当时,中美苏三角主导了世界政治、安全和地缘战略方面的事务,而美欧日关系则在世界经济事务中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而中美俄三角关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成为牵动全局的轴心。

结束语

中美俄(苏)作为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它们之间的互动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牵引着全球局势。中美政治安全欠佳,但经贸关系却十分深厚;中俄政治关系融洽,但经贸关系十分薄弱。因此,利用双方经贸关系的深厚来夯实政治关系和利用政治关系的密切来拓展经贸关系合作应为中美、中俄努力的方向。中俄贸易一时经济利益的“失”不足为道,鉴于历史教训,中俄交往也应保持一定距离,不搞逢美必反。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参考文献:

[1]夏立平.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三角关系:超越均势理念[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17.

[2]martin s of states[m].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77.

[3]lowell strategic triangle: an elementary game-theoretical analysis[j].world politics,1981,(8).

[4]美国兰德公司.中美苏战略三角[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8.

[5]杨光斌.从尼克松到克林顿:中国在美国战略中的角色变化[j].国际论坛,1999,(6).

[6]张蕴岭.21世纪: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30.

[7]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1997-04-24,(1).

相关热词搜索: 中美 美俄 战略 关系 苏大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三

初中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一:更好的把握中学美术教材总的学习目标

美术教材总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二、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等没有它们作为画面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应不断的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画面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经常用可视的想象资料、以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三: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教学中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的好,先声夺人,就能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实物的展示,图片欣赏法,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欣赏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说的再好,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把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会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展示优秀同龄学生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

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利用事物的特点和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生活。

2、教师可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美术作品必然是充满着创新意识的,是富有创造力的如“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在美术教育

3、巧妙的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操作过程中摈弃分数,采用评语,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的交流作用,学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学生他的。五、广泛与周围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

切磋教学中的问题,多听课、多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因为有所成绩的老师在探索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建议、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他们经过实践的理念经验、艺术方法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学到以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

课后我及时写教学反思把每一节课成功的经验或有所疏漏的地方,都准确、客观、详实的记下来,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中感受到美、联想到美、追求美、领悟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四

中美合作

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中东石油的最大进口国,而中美两国在当地外交政策的对峙,有可能给本已紧张的中东地缘关系火上浇油。

多项指标显示,过去几年中国从波斯湾进口的原油量已经超过美国。今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石油卡特尔欧佩克组织(opec)最大原油买家。

事实上,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虽然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告,9月份美国日均石油消费与国内产量差额为624万桶每天,而同期中国的差额为630万桶每天。美国本土页岩油产量迅速增长,导致美国净进口数锐减。

全球能源消费格局的剧变,将加大中美两国在能源政策上对抗压力。

wsj认为,在中东地区,是美国的军事存在帮助中国安全获得越来越多的石油,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却不愿意支持美国在当地推行的政治政策。

美国每年斥资数十亿美元控制霍尔木兹海峡和中东其他要塞,以确保石油顺利输入全球其他地区,这使中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从中获益。

根据美国eia和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对波斯湾原油的进口量已经超过美国,中国对波斯湾原油的进口量不久将超过美国2001年的峰值水平。

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称,今年上半年中国从opec原油进口相当于370万桶每天,而美国为350万桶每天。wood mackenzie称,以该水平计算,今年中国的opec原油年进口量将首次超过美国。

而在2004年,美国从opec的日均进口量约为500万桶,而中国仅为110万桶。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近几年来中国从沙特,伊拉克,和阿联酋的原油进口剧增。

中国发展成为中东原油的主要进口国,这给中国和美国都造成了难题。

从就中国角度看,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部分依赖于由美国军方保证安全的中东。当游轮离开波斯湾前往中国港口时,它们事实上在该地区的'美国第五舰队庇护下。

从美国方面看,中国对石油的旺盛需求意味着,美国政府要对其军事支出给出合理的解释:为什么美军在中东提供的保护伞,实际上在帮助假想中的战略对手,一个频繁在外交政策中与美国立场相左的国家受益。

事实上,中美在中东紧张外交对峙角力已经浮出水面。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相左立场,就是一个明显例证。

此外,前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4月份在华盛顿出席布鲁金斯学会举办的会议时,曾被问及中国是否会在保卫中东石油运输线中发挥更大作用时回答称, “为什么现在不让美国人来做这件事”。

中国本身实力使得其在中东部署能力有限。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护航是迄今在该地区的最大规模军事部署。

不过即便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度下降,其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也有其他利益,比如以色列提供保护以及确保日韩等盟友的航道安全等。

目前还不清楚美国是否欢迎中国加大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参与度,毕竟这可能会对美国在该地区的低位构成挑战。

s("content_relate");

【中美合作】相关文章:

1.中美合作项目的心得体会-600字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五

ok3w_ads("s005");

【内容提要】自2018年3月中美经贸摩擦出現以来,双方长期保持对话和磋商,美国的对华政策也进入加速调整阶段。40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演变始终是反映美国对华政策的晴雨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中美建交40年来经贸关系的变迁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两国的经贸合作情况,进而探究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出现的症结及未来发展前景。2016年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入了加速调整阶段,中美经贸磋商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贸易政策背后也折射出美国新的国家战略选择。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美国愈发倾向于从“相对收益”的角度考量中美经贸关系。展望未来,双方的有效沟通和战略再保证对于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战略竞争;相对收益;多边制度体系

【doi】10.19422/.2019.07.010

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也随着贸易体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强。2016年以前,中美政治关系不断反复,但双方的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双边关系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1]双方经贸合作由于其重大利害关系产生的“压舱石”效应被广泛认同。

然而,一年多来,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虽然近期在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上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新的关税、双方重启经贸磋商,但两国关系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变。回顾中美建交40年以来的经贸合作可以发现,两国间的经贸摩擦一直存在,从最开始的最惠国待遇、人权调查、反倾销调查等问题,到贯穿始终的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不平衡等老问题,再到目前中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结构性竞争所引发的“贸易战”,只是程度上略有不同。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大规模经贸摩擦,唯有谨慎沟通和处理才能妥善解决,进而保障未来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4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情况,进而探究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所反映出的两国合作加深与摩擦加剧的现象,阐释美国对华政策调整背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战略的考量,以求对中美双边关系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立体的把握。

中美经贸关系变迁历程

中美两国建交40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拓展与深化。2017年中美贸易额达5837亿美元,是1979年建交时25亿美元的233倍。[2]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然而,更紧密的经贸联系也必然伴随着更多的经贸摩擦,[3]中美经贸关系整体呈现出合作与冲突并存的特点。

一、中美建交后到冷战结束前

中美建交后,美国即与中国签订了互享最惠国待遇的贸易协定,中美经贸关系进入建构与发展阶段。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战略铺垫,并服务于双方的战略合作。在正式建交前,美国就已对华释放善意,逐步解除对华贸易禁令。[4]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会后双方共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明确指出,“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双方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5]促成中美在这一阶段达成经贸以及其他诸多领域合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共同应对苏联的战略威胁。在此期间,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至1991年的142亿美元,12年间增加了近5倍,年均增长48.28%。[6]

二、冷战结束后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

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战略威胁的消失,中美在政治领域的分歧不断扩大,贸易合作的支柱作用也受到挑战,经贸关系逐渐成为双方关系纷争的重要来源。与人权问题挂钩的贸易最惠国待遇、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一系列贸易问题,犹如笼罩在中美经贸关系上的乌云。

但是,冷战结束后中美经贸摩擦的增多并不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弃了与中国继续开展经贸合作。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全球化,生产分工日益精细化,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激发着社会活力,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促使中国在制造业领域迅速成长。二是对美国而言,当时日本和欧洲的挑战更大,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尚“不足为患”。三是美国期望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自由世界体系”,通过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逐步将中国演化为美国所期望的“民主国家”,实现以经济改革促进未来政治开放的目标。[7]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辩论中时有“经济至上论”的声音。美国认为将中国纳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做法有助于让中国成为世界体系的“维持现状国”。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争取国内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曾说,“中国入世,不仅是同意扩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更是同意进口民主社会最珍视的价值观之一——经济自由”。在美国看来,“帮助”中国融入国际秩序,可以使中国更加关心和平与稳定并遵守现有的国际规则。

尽管这一时期两国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经贸摩擦,且大多由美国主动挑起,但中美经贸关系在这一阶段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90年的117.7亿美元增长至2000年的744.7亿美元,11年内猛增了533%。[8]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不断显现。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也让美国消费者获益良多,双方具有巨大的经济合作空间。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同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结束了美国每年根据《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9]对是否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进行年度审议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国对美出口大幅增长,2001—2008年以及2010—2017年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最快的两个时期(见图1)。这16年来由于中美贸易体量的增大,双边经贸摩擦也逐渐增多。但从整体来看,中国逐渐融入了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 中美 美国 对华 变迁 经贸关系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六

内容摘要:

中国与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交,建交后冷战的来临使中美之间的关系再次陷入冷淡,而且冷战时期美对华进行所谓经济制栽,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对美略有回温,两国的外交只限于经济之间交之后我国同美国产生多次的摩擦根据党的三代领导人集审时度势积极谋求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针为特征的新大国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会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坚持对话不高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着想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彼此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我国同美国的外交在曲折中发展

关键词:经济封锁 曲折中发展 互利互惠 世界格局 多极化

我国自建国以来国力在不断加强,然饿而一国家综合实力的家强比顶会触及到其他大国的利益,而我国强大的人民力量粉碎了资本主义大国要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的企图,于是合理的搞好和我国的外交,便成为这些国家的唯一的途径而中美的外交历史便是有个很好的例证

我国从建国开始便开始了漫长的外交之路,1953年中国在朝鲜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军,展开了为期三年的战斗最后以我志愿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而告终。这次战争彻底粉碎了美国等国家妄图以朝鲜为跳台侵略中国的意图。但在以后的几年里美国依靠起强大的资本在中国的经济和外交等领域频频施加压力,只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有所好转,毛泽东在会见美国乒乓球对使说如果尼克松来中国我还是愿意和他谈的,次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一在表示想要建交的意向。1973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中美的建交,而此时的建交是迫于国际的新形式和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两国的建交仅仅限于领导人的互访和经济之间的往来,中美的建交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同美国之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两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在中美建交后的不久世界陷入冷战状态美国对华进行经济封锁,给两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打击,对当时我国刚开始的改革开放并不利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形成,中美外交再度恢复对我国引进来的政策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党的三代领导人集审时度势积极谋求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针为特征的新大国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会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坚持对话不高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着想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彼此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

按照这些原则,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不断得到新改善和发展。在中美关系上,按照对美工作方针推动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发展势头。贯彻江泽民提出的增加信任扩大合作,减少麻烦,不搞对抗的原则,使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和1998年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成功互访。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9年11月中美双方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2001年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长期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度审议问题宣告解决。2002年10月江泽民成功访美,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目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科技,文化人员等其他各方面联系不断发展。

在努力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我国对美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行为作出了坚决回应。建国初期,美对我国领空多次侵犯,我国军队共击落u2侦察机达4架之多。1999年5月7日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重大伤亡。2001年4月,战机在我国领空与我国战机相撞,造成我方机毁人亡。2006年4月7日,吴仪与美国高层商务部长埃文思和贸易代表佐立克共同主持第15届中美商贸联合会议,共同商议中国对美倾销事件等其他对华商贸政策。

谈到中美关系就不得不谈到当今的热门台湾问题。美国曾一度重审一个中国政策,但却多次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私自对台出售武器,美国再三的阻挠台湾的和平统一,而对大陆却一度重申一个中国政策美国的意图很明显是想保持这一状况从向台湾进口武器上谋取经济利益,和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美国这一做法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和外交是不利的,紧接着在2007年11月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向香港提出靠岸请求,美国航空母舰群有史以来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规模的集结,在台湾问题日益紧张化的今天,未曾不是一种挑衅,和威胁面对如此的行为只会激起中国人民的抵触情绪是美国的不当外交

我国现阶段同美国的外交仅仅保持在经济和反恐问题上,至今并没有战略问题上的合作这对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是不利的,总之我国同美国的外交发展在曲折中发展,这同美国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当局领导人,当时的国际形式是分不开的,在中美关系上,按照对美工作方针推动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发展势头。贯彻江泽民提出的增加信任扩大合作,减少麻烦,不搞对抗的原则,使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努力建设战略伙伴关系是我国同美国外交的努力点,中美关系回朝着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关信息来源:

中国对外关系论文网

《党的十六大对外关系总结》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七

《中美关系面临考验》

〔内容提要〕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进行了针对中国的全球战略调整,其对华政策逐渐向右转,呈现强硬态势。本文认为,保守主义势力抬头是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主要国内因素,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应对中国的崛起和挑战则是其外部考虑。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正在面临抉择,中美关系再次面临考验。

关键词: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布什新政府/台湾问题

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以下称“小布什”)自2001年1月20日出任第54届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迹象逐步明显,加快其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突显安全和意识形态作用,在对华政策方面呈现出强硬态势,在对台政策逐渐向台湾倾斜,从而使中美关系再次面临考验。我们在对美国对华政策右转进行评估时,应该看到美国新政府毕竟上台不久,尚处于筹组班子和制订政策的过程之中,其政策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不断修正,而其对华(台)政策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正面临历史的抉择。

一外交安全政策

一般说来,外交政策调整历来不是美国新政府第一年的工作重点,但争取在外交上有所突破却是大多新政府显示政绩的主要手段。对于小布什政府来说,在外交上争取有所突破更具意义,因为它正面临着众多的内部压力,经济逡巡不前,危机的阴影日益浓重,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要求小布什政府有所作为。美国在外交领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而棘手的课题。在中东,美国的斡旋活动碰壁,巴以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如何继续参与并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布什政府将要颇费周章。在东北亚,小布什政府在朝鲜半岛上的倒退遭至美朝关系紧张和美韩关系困难,并使美国的影响力下降。小布什政府决定要全面发展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此举势必危及世界和平,引发新一轮全球性的军备竞赛,最终也将严重损害美国的自身利益。美国新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球战略。小布什上台以来,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稳健的保守主义”指导下,小布什政府主张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和军事强国地位,推行具有美国特色的国际主义,主张没有幻想的理想主义以及为美国理想服务的现实主义,并且不惜采取单边主义手段。在经济、民主和安全美国一大外交支柱中,布什政府比他的前任更加突出安全因素。

早在小布什竞选总统期间,他就提出了“低姿态的超级大国”的概念,实行更有节制和更谨慎的外交政策。他批评克林顿政府在海外做出过多的承诺,认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他曾许诺说,如果赢得选举,就不会做以前美国出兵海地和波黑那样的事情。鲍威尔在2000年12月时曾说:“我们的武装部队已经使用过度,而我们所能够承受的军事部署数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准备对此进行思考,与我们的盟国进行磋商,并且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任务,我们需要采取的行动以及我们在将来需要采取的步骤等问题作出评估。”兰德公司在为新政府准备的报告中指出新政府将面临四大挑战: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台海关系和哥伦比亚形势。此外,朝鲜半岛尚游离于危机和转机之间。

新政府虽然未必会对这些研究报告言听计从,但还是十分重视这些主流社会的意见,有的还会参照执行。

军事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已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即老布什政府1991年和克林顿政府1993年及1997年的调整,实现了从“冷战型”向“后冷战型”的转变,美军建设的重点也从准备打全面战争转为实施“预防性防务”。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再次重新权衡欧亚大陆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谋求将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逐步转移到亚太地区。江西元:《美国对外战略转移》,《解放日报》,2001年2月25日,第b2版。经过对美军的战略、使命、武器装备采购重点的全面评估,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5月宣布,美国将其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东亚,正式放弃10年来一直贯彻的“美军必须准备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争”的作战目标,以所谓“中国封锁台湾海峡”等情况为制订战略计划的着眼点,着重对付诸如“中国封锁台湾海峡”、“维持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畅通”等敏感问题。韩旭东、魏孔虎:《透析美国军事战略大调整》,《了望》2001年5月21日,第21期,第58页。

在军事安全框架方面,小布什认为,21世纪初,对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无赖”国家、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等。他在宣誓就职时曾说,美国将建立一支“无可匹敌”的国防力量,以保护美国及其盟国在全世界的利益。为此,他在2001年2月在美国军事基地的几次讲话基本上勾勒出新政府的国防政策框架。其一,在开发未来武器方面,新政府将会有较大的动作。其二,6年内美国将增加200亿美元经费开发新式武器,使陆军装备轻型化,并加强装备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美国还将研制在太空保护军事卫星的装备。此外,美国新政府还主张减少在海外的军事义务,进行“目的明确的有限干预”,对于承担国际维和行动则明确表示不感兴趣。《新闻晨报》2001年2月16日。

(2)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与美俄关系。美国新政府在影响全球战略平衡的nmd问题上相当积极。共和党一贯主张增加军费,扩大军备。当年里根总统曾经搞过“星球大战”计划,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则通过发展nmd的决议。小布什不但主张发展nmd,还要发展海基、空基、乃至太空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但要保护美国本土,还要保护欧洲的、亚洲的和大洋洲的美国盟友。5月2日,小布什在国防大学发表演讲,宣布决定尽早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说服俄罗斯谈判修改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小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在国内外引起很大争议。《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认为,nmd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很大的阻力。在国内,国会中的民主党人从根本上反对这种系统,就像他们当年反对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一样。在国际上,俄罗斯和美国的欧洲盟国都不赞同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中国更是担心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会影响到他们对台湾使用武力。washingtonpost,dec.18,2000.《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认为无论从国际政治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现在决定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没有必要的。newyorktimes,dec.19,2000.

美俄矛盾主要集中在nmd和北约东扩两大问题上。小布什要求同俄罗斯重新谈判1972年的美苏《反导条约》,以便美国可以无限制地研究和试验nmd。一旦小布什政府全面落实nmd计划,美俄间所有重要的裁军协议将全部失效,两国将展开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小布什上台后,多次表示要坚决推行nmd的研究和部署,但在具体做法上比较谨慎。他和鲍威尔都表示要同欧洲盟国、俄罗斯、中国等进行磋商,还表示愿意就建立美俄联合反导系统同俄罗斯进行谈判,并且不排除北约继续东扩。

(3)亚太政策。在亚太地区,美国新政府正在加快战略重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并对亚洲政策作出某些重大调整。它强调加强美日同盟,把日本作为“亚洲和平、稳定、安全和繁荣的重要基石”;加强与韩、泰、澳等盟友的传统关系,以此作为地区安全的重要战略依托;对亚洲地区作出长期驻军承诺,扩展保护美国军队及其盟友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此外,进一步发展与新加坡、印尼、新西兰等“老朋友”的军事关系,建立牢固的地区安全网络。

美国太平洋地区总司令丹尼斯?布莱尔海军上将撰文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四大挑战:一是被抑止但可能爆发的地区争端,如朝鲜半岛、台海和克什米尔等;二是不满现状的中国、印度、俄罗斯、乃至日本等大国带来的挑战;三是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国的内乱;四是武器扩散、恐怖活动、毒品走私及海盗等跨国问题。

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向新政府建议,美国新亚洲战略应有以下五个方面组成,即重申现有的双边同盟关系;支持日本修改宪法以扩大安全防御范围,并且获取支持盟国联合行动的合适能力;应有能力对付其他国家可能使用武力的形势,如台海地区和南中国海领土争端;应使尽可能多的亚洲国家参与安全对话;应调整美国战略态势,重塑美日和美韩关系;frankcarlucci,roberthunter,zalmaykhalilzad,.,-xii.还有一些接近政府的美国专家学者将中国同朝鲜、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列为亚太地区的“火药桶国家”,有的甚至还进一步将中国的两岸关系视为东北亚“最具危险的问题”。

小布什及其顾问们在竞选期间的言论及上台后的表现已经引起许多亚洲国家的关注,它们担心美国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将会对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韩国则特别担心美国对朝鲜的强硬立场使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受挫。

(4)中东政策。美国在中东地区具有特殊利益,美国政府对以色列有相当影响力,但小布什政府不会像克林顿政府那样较深地介入中东和谈,而是更强调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主张从长计议。在对待伊拉克等敌对国家,小布什政府则恃强硬的态度,新政府成立伊始,就对伊拉克进行威慑性的轰炸,以表明美国继续对伊实施制裁的立场。美英两国对伊拉克的轰炸本已不是什么新闻,据统计,美英自1998年底以来,已经出动了2.7万架次的战斗机轰炸伊目标,共造成300多人死亡,近千人受伤。但此次空袭是由上任不到1个月的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亲自下令实施的首次军事行动,而且目标是在禁飞区以外,所传达的信息是:美国政府换届后,对伊拉克长期采取的强硬外交政策不会改变;如果有变化的话,那只能是更加强硬。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1年2月23-26日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借机与正在中东的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举行会谈。鲍威尔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设法促成以沙龙为首的以色列新政府与巴勒斯坦恢复和谈,并要求以方放松对巴方的经济压力。另一个目的是试图重整名存实亡的反伊拉克联盟,说服中东地区国家维持对伊制裁。鲍威尔与伊万诺夫的会谈是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俄外长的首次会谈,主要讨论美国的nmd问题。新华社华盛顿2001年2月23日电。但此次会谈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以巴冲突日趋恶化。

二对华政策

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尚处于成型过程中,它既有对前任的继承,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华政策在竞选中并不是辩论的焦点,说明了共和、民主两党总统侯选人的对华政策无根本性差别,而且还表明美国朝野主流在对华政策上具有最初步的基本共识,即继续实行以经贸关系为基础的对华接触政策。

然而,小布什获胜后,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在重点上已表现出与克林顿政府的明显不同,其迄今对华政策的局部调整具有实质性意义,呈对华强硬和对台支持的趋势,中美难以在短期内磨合。具体说来,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对华关系的定位问题上强调“竞争性”。共和党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而不是战略伙伴。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思也表示:“即使同北京进行经济交往不无道理,但中国仍是亚太地区安定的潜在威胁。它的军事力量现在无法同美国相比。但这一情况未必永久不变。我们所知道的是,中国是个大国,还有未竟的重大利益,特别是有关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中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反感。这就是说,中国不是个‘现状’国家,而希望将亚洲均势作对己有利的改变。仅就此点而言,中国就是个战略竞争者,而不是克林顿政府一度称之为的‘战略伙伴’。此外,中国在扩散导弹技术方面一向同伊朗和巴基斯坦合作,安全问题显而易见。中国将尽其所能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不管是窃取核秘密还是试图威吓台湾”。

共和党竞选纲领也指出,共和党政府了解中国的重要性,但不会把中国置于其亚洲政策中心。共和党2000年竞选纲领,新华社华盛顿2000年7月31日英文电。

第二,提高了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了遏制措施。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强调对华的遏制和防范,试图从全球和亚太战略的层面上早日消除中国对美国的可能挑战。为了防止正在崛起的中国向美国挑战,美国从全球、地区和双边多个层次上向中国施压。从全球层次上讲,美国加强西方内部对华政策的一致性,联合欧日等盟国制约中国,防止中俄联手反美。从地区层次上讲,美国加强了以美日联盟为基础的亚太军事安全体系,提升日本的战略地位,利用印度制约中国,加强或延伸在东南亚国家的美国军事存在。在双边关系上,美国多方向中国大陆施压,提升台湾在美国战略考虑中的地位,加强“以台制华”的一面。

第三,在共和党内部、国会,以及媒体中存在较强的反华势力。在克林顿执政年代,共和党保守势力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共和党上台执政以后,小布什总统注意整合党内各种势力,联合各种力量,以达到稳定内部和争取连任的目的。而且,小布什吸取老布什得罪共和党右翼的教训,特别注意同保守派的协调,突出同中国的冲突面,以强调其坚定性。美国副总统切尼曾表示,美国新政府希望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但是他批评克林顿政府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缺乏一致性。他指出,不应该误导中国人,不要变来变去,美国应该在表明美国的长远目标方面显示连续性。他认为,“对中国人,你必须十分清晰讲明我们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做出最佳的反应”。切尼2000年12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第四,主张对中国的反应应该“明确而坚定”。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某种敏感和担心,如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时攻击中国但后来又退缩了,将人权问题和最惠国待遇问题脱钩。又如在1995年,克林顿政府先是再三保证不让李登辉访美,后来又出尔反尔,使李登辉对康奈尔的访问成行,引发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等。而共和党政府则缺乏先例而倾向于作出强烈反应。共和党人认为,没有美国人会愿意同中国发生对抗,但如果中国要挑起危机,并且危机无法避免的话,那么美国只好奉陪。至于美国会采取什么行动,现在谁也说不上,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美国共和党前政府官员同作者的谈话,2000年8月14日,纽约。更为重要的是,小布什关于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的竞选口号正在逐步演变为对华具体政策,加大了对华施压的力度。小布什政府还努力提升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突显日本等盟国作用,加强在亚太地区防范和制约中国。

第五,极力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同克林顿政策的区别,强调不能对华“示弱”。小布什政府在外交和安全班子中任命了一批强硬派分子,如副总统狄克?切尼、总统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和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组成的外交和安全班子,以“保守的现实主义”为其理念框架和基础。在执行层面上,如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特奇、副国防部长保罗?沃尔夫威茨等人则在实际政策操作中突出了对华的强硬面。尽管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其根本的国家利益所决定,但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个人作用也不应忽视。一大批具有军事安全背景的人员进入政府,必然对美国的重大外交和安全政策发生影响,如导弹防御系统和台湾问题等。

第六,小布什政府由于上台不久,在同中国的磨合过程中往往显得前后不一,顾此失彼。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伯特?罗斯认为,从尼克松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同中国的磨合期至少需要18个月,而克林顿政府的第一任期的4年基本上都是磨合期。鉴于当前美国国内政治和中美关系的现状,双方需要相当时期的磨合才能“正常”运转。不少美方人士认为,中美两国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制订游戏规则,从而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三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从来就是美国的根本国家利益。具体来说,美国的对台政策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和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具体落实美国的亚太战略,推进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从这点上说,小布什的当选不会改变美国的基本考虑。因此,美国政府将继续维持其“一个中国”政策,防止两岸发生军事冲突,保持两岸“不独不统不战”的局面。

小布什政府虽然声称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在实际政策中明显倾向台湾,在售台武器、陈水扁和李登辉访美等问题严重偏离“一个中国”和“三个公报”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基本考虑总体不变的前提下,美国的对台政策发生了以下带有动向性的变化:

首先,对台湾政策做出向台倾斜性的调整。共和党的竞选纲领指出,美国将恪守自己的承诺,台湾应当得到美国的支持,其中包括向台湾出售防御武器,美国还应当支持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多边机构。共和党纲领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但认为所有有关台湾未来的问题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并必须得到台湾人民的认可。如果中国违反这些原则,美国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做出适当回应。在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美国新政府在三个方面调整了克林顿政府的有关政策:一是在两岸关系上将重点从防止陈水扁政权鲁莽行事变为加紧对中国大陆施压,二是逐步将竞选时亲台言论转化为具体政策,三是在两岸军事力量对比问题上从要求中国大陆减少部署针对台湾的导弹改变成大力增强台湾的军力。在上台不到100天内,小布什政府就决定向台湾出售40亿美元的高新和具有进攻性的武器。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库尔特?坎贝尔表示,美台军售公开化、军事联系紧密化、指挥系统网络化和培训经常化等特点表明,美台军事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其次,逐步强调“清晰战略”。兰德公司的外交政策专家哈利扎德说,“在台湾问题上,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战略模糊’政策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我们建议,新政府可以考虑加强政策清晰度,一方面反对台独,一方面明确表示,如果未经挑衅,中国对台发动进攻,美国会做出反应”。其他人则提出了如何界定“未经挑衅的攻击”的问题。他们说,加强政策清晰度也存在问题。美国驻沪总领事馆电子邮件,yearender/foreignpolicy,december30,2000.共和党在竞选纲领中不再采取“模糊战略”,明白表示一旦大陆攻击台湾,美国将帮助台湾进行自卫。如果中国继续以过去几年的快速增强其对台湾的军事态势,美国可能不仅仅只是帮助台湾增强防御力量,还要增强美国自己的军事力量以做出反应。美国希望以此使中国的注意力回归到对话的道路上。美国共和党前政府官员同作者的谈话,2000年8月14日,纽约。特别是小布什声称“要尽其所能保卫台湾”的“失言”泄露了美国新政府的真实意图,在改变历任美国总统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上跨出了危险的一步。

再次,美国加紧准备在军事上支持台湾。2000年12月18日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的“《与台湾关系法》执行状况报告摘要”指出:“任何非和平手段对付台湾,包括封锁及禁运,美国都视为对西太平洋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美国至为关切。如中国大陆对台动武,可能采取三种途径:其一,水陆两栖或空降部队进犯台湾本岛或离岛;其二,在经济上封锁台湾,迫使其在政治上让步;其三,以空袭或导弹攻击台湾人口密集区、军事设施或重要经济设施。同时中国要设法避免或阻绝美国的干预。”至于美国的对策,这份摘要说:“不论中国对台动武或威胁动武,美国都应劝阻或制止。如果中国威胁动武,美国要使其无法成真;如果中国动武,美国要使其无法成功。美国的目标是:如果中国真的对台动武,美国应使台湾有能力‘即使没有外援也能自保’;或者退一步,‘有能力自保至外援抵达’;如果美国一旦决定介入,台湾和美军联手须可击败中国”。与此同时,美国新政府在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也有可能比克林顿政府更加积极,甚至推动台湾加入tmd。

第四,提升台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以台制华”。冷战结束以来,美中两国原有的战略基础不复存在,但始终未能确定新的战略基础。近年来,美国国内反华亲台势力呈上升趋势,“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美国军方提出的《2020年联合作战设想》,把中国定位为“力量相等的战略竞争者”和“今后潜在的对手”。美国国防部2000年度的中国军事实力报告特别强调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美国新政府又把中美关系界定为“战略竞争关系”。由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主持的战略评估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和其他一些潜在对手正在开发更加精确的导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报告还呼吁美国开放新型远程武器以抗衡中国的军事力量。newyorktimes,may17,2001.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处境日益趋好,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急于做出对中国战略让步的考虑,兼顾它在大陆和台湾利益时必须统筹平衡。在起草共和党竞选纲领时,共和党外交政策小组委员会主席杰克逊和委员、前众议员列文斯顿曾力主删除“一个中国”的文字。最后,原本有五处提到的“一个中国”被删剩一处,前面还要冠以“美国‘认知’一个中国”的立场。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在对台“三不”政策问题上只字不提。

第五,更加强调美中台三边关系中的“民主”因素。美国一方面极力贬低中国大陆的政治社会制度,另一方面大肆褒奖台湾的“政党轮替”与“和平交权”。美国把台湾“民主化”看成是美国式民主在亚洲的胜利,保卫台湾的“民主”已成为保卫美国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内支持台湾的力量明显增强,美国国会支持台湾的压力不断加大,美国政府扩大和提升美台关系的趋向也在增加。由于受制于国内政治因素,美国外交已由过去重视力量平衡的均势转变为“均势”与“民主”并重。

由于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所占的核心地位,美国对台政策任何重大倾斜性调整都会迫使中国政府做出强烈的反应。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焦点历来是“一个中国”原则。因此,在小布什执政期间,中美两国继续将围绕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展开斗争。

近期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焦点是美台军事安全关系问题。在美国,总有一股势力要求加强对台的安全“保护”,继续大量对台出售武器,并且要把台湾纳入tmd之中;加强美台军事联系,提高接触级别,增进实质内容;针对中国大陆对台的军事准备,帮助台湾提高反导弹作战能力等。一些美国政治势力还企图恢复1954年的美台“共同防御协定”,从根本上否定“三个公报”。

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将会直接影响世界和亚太地区形势发展的方向。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维护世界乃至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中美因台湾问题发生直接对抗,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动荡性改组,中、美、俄、欧、日等将会进行对抗性的重新排列组合,一些重要国际秩序(如联合国和防扩散机制)也会受到破坏性冲击。这种对抗还将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安全,打破现有的力量平衡,中断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迫使亚太国家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表态站队。

从长远观点来看,美国对台政策很可能处于新一轮重大调整的起点。与1996年台湾选举后美国反应不同的是,这次美国并不急于同中国进行战略对话,美国行政部门也没有急于向国会陈述台海危机的严重性。相反,美国方面正在从战略、政策和具体措施(如加强对台军售和导弹防御系统)等方面的调整。可以预见,在本世纪初的10-20年内,美国对华防范目标和措施更趋明确,中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更加突出,台湾在美国对外输出“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和政体模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显。随着中国统一大业进程的加快,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点也会增多。总之,在新世纪,中美两国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四撞机事件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中国从大局出发,努力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3月,中国负责外交的副钱琪琛访问美国,同美国新政府就中美关系的总体框架问题进行磋商。正当中美关系有可能缩短和平稳双方的磨合过渡期时,4月1日,美国ep-3侦察机在中国近海撞毁中国战斗机一架并致使中国飞行员王伟牺牲后,又未经中国许可而进入我海南军用机场。这一事件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美方机组人员回国后,撞机事件在美国引起的震荡正在趋缓。但是,它对中美关系正在产生以下三方面的长远影响。

首先,这一事件加深了两国相互不信任感,恶化了两国关系的总体气氛。从中国方面讲,撞机事件加深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强烈不满,迫使中方从最坏的方面做好准备。而在美国方面,美国政府及媒体则利用撞机事件煽动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反华情绪,鼓吹美国应考虑今后可能出现的危机而加强对华的防范和遏制。

其次,美方利用撞机事件对华表现出强硬和坚决。事件后,美国政府决定停止中美双方的军事交流和暂停美国官员同中方学者的非正式接触。一些议员则纷纷登台,指责中国政府对撞机事件的处理“损害了”美国的尊严,主张在正常贸易关系、北京申奥和售台武器方面“制裁”中国。

第三,这一事件对成形中的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亨利?罗文认为,小布什总统本人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是个新手,其对华政策正处于成形阶段,执行层面的主要官员尚未全部到位,在此期间发生的撞机事件必将对小布什政府今后4年的对华政策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亨利?罗文同作者的讨论,2001年4月14日,斯坦福大学。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中美双方在处理撞机事件中注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在具体过程中注意克制、在后续行动中考虑今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等说明,撞机事件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思考是多重性的。

五挑战和机遇并存

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日趋强硬主要是由以下内外因素决定的:本节主要根据作者同美方人士在美国和中国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的讨论而加以的归纳。首先,美国综合国力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幅度增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地位得到相当大的提高,朝野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往往过高估计自身的力量而过低估计他国的力量,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易于采取单边主义行事。其次,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担心增加。不少美方人士认为,在现有的世界大国中,只有中国有可能对美国形成威胁,两国甚至有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如台湾问题),而俄罗斯则没有这一危险。而且,美国不少人还认为,中国把美国作为最主要的对手,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再次,美国在考虑美中关系时,提升了安全因素的作用。美国正试图将其全球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中国则是其最主要的应对目标。在突出美国安全利益的背景下,两国经济和人员交流等因素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有甚者,美国军工企业集团则藉“保卫安全”而大牟其利。在共和党内存在强大的反华亲台势力,他们力主同台湾保持密切关系。小布什又要接受老布什的“教训”,极力处理好同共和党右翼的关系。因此,美国新政府在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上力图表现出强硬姿态。第五,共和党在野时,竭力批评克林顿政府的内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上台以后,小布什政府尽力表现出与克林顿政府的不同。第六,小布什此次上台缺乏民意基础,共和党又难以掌控国会。小布什政府为了争取在2002年中期选举时改善境遇和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连任,试图以对外强硬来争取更多的支持。第七,小布什政府经验不足,其不少成员在野八年而疏于政事,以为采用简单的强硬政策就能使中国就范。同时,美国新政府也存在政出多门和协调不够等问题。

冷战结束、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一直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问题只是何者为先或如何并举。美国国会在2000年通过给予中国以“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待遇一事表明,朝野主流在对华推行以经贸关系为基础的“接触”政策上达成最低限度的共识。美国尼克松中心在为新政府所作的政策建议报告中认为,美国国内就pntr问题达成共识一事表明,美国朝野已走出“六四”事件,今后新政府的重点应是两个,一是如何利用中国加入wto加快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并保证贯彻游戏规则;二是应对中国崛起给美国及东亚所带来的挑战。

但是,美国不会就此放弃对华的“遏制”政策。而且,中美在一系列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依然存在,如双方在政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缺乏互信等,又如人权、军控、贸易和台湾等问题。因此,每当中美关系取得一定进展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反对声音。而且,一旦形势变化,“遏制”势力就会抬头,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导地位。中美关系之所以风雨不断,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再次面临考验。我认为,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趋硬是否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性变化,还需要“冷静观察”。在小布什政府上台之际,中美关系还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从挑战方面看,首先,美国新政府正在试图制订和实施针对中国的新战略,一旦把中国视为美国的敌手,美国将会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世界格局和亚太秩序随之就会发生根本性逆转,从而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次,迄今为止的美国新政府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令人担忧,其对华政策趋硬、在台湾问题上亲台、在实际操作上主动出击等特点已初露端倪。共和党新政府上台,同中国需要有个磨合期,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磨合期容易产生摩擦。严峻的现实正在告诉我们,此次的磨和期也将是长期的、艰难的、乃至是痛苦的。如果无法制止两国关系的螺旋型下降,中美关系甚至可能完全失控。再次,一些中美分歧是原则性和根本性的,作为长期负面因素,它们将长期干扰中美关系的发展。

从机遇方面看,首先,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美两国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在客观上要求两国进一步稳定和改善关系。进入新世纪后,中美两国都在重新审视各自的全球战略和相互政策,如果双方在全球战略、国际和地区秩序、共同利益等方面增加共识的话,那么就可能更有力地推动双边关系向积极方面发展。第二,即便在困难的条件下,两国还是有对话和合作的余地。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特学院院长哈里?哈丁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中美两国都需要坚强的领导。合作关系要比竞争关系好,因为前者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而且竞争关系也有多种形式,虽然最佳的伙伴间辩论式竞争关系一时难以做到,也要避免生死搏斗式的竞争关系,争取通过建设性竞争达成游戏规则。哈里?哈丁同作者的讨论,2001年4月24日,华盛顿。在具体处理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时,小布什政府也表现出一定的克制和余地,如美国决定暂缓向台出售“宙斯盾”驱逐舰、取消年度美台军售会议和重申今秋小布什访华等。第三,稳定和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各国的利益。小布什政府派出要员到欧亚盟国兜售导弹防御计划,结果响应者廖廖。亚太国家更不愿意看到中美两大国交恶而被迫卷入,并破坏地区的安全经济秩序。第四,尽管中美关系困难重重、问题众多,2001年还可能具有改善的两个契机,一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前景将更加广阔;二是2001年秋季将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小布什总统届时还将访华,在首脑会晤的驱动下,中美关系有可能得以改善。

总之,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国方面一直怀有稳定和发展同美国的关系,致力于扩大建设性的共同利益和认识。全面正确判断小布什政府的战略意图以及客观地分析小布什政府的内外政策,有利于把握全球和地区形势发展,有利于制订中国全球及相关战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毕竟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八

ok3w_ads("s005");

马晓河

我们应该转变发展方式,調整经济发展战略,短期内通过需求结构调整推进中国经济增长,长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毫无疑义,这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对外开放,与美国改善经贸关系也是重要方面。但是,近期中美关系变化引起国人迷惑,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都很好,唯独这两年突然会发生变化了,这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今后经济发展走势如何,宏观上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作出基本解析。

中美贸易争端加剧

外需面临萎缩风险

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下一步,中国对美外需还将萎缩。

我认为,中国跟美国的贸易谈判可能会形成阶段性休战协议。但是,真正的中美贸易纠纷和政治、军事、科技、金融领域的纠纷都不会彻底解决。从中国和美国两方面看,目前,美国国内共和党、民主党、左派、右派,军界、商界、学界的精英,都认为美国过去对中国的全面接触、合作、交流吃了亏,战略选择是失败的,现在应该改变战略,应该从过去的接触、合作、交流转向全面对抗竞争。只是在对抗竞争的方式上鹰派与鸽派存在分歧。

但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崛起已对美国提出了挑战,从现在开始就要遏制中国。尽管,中国认为世界足够大,可以容纳中国和美国共存,但美国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世界是美国的,贸易体系、金融体系、政治体系(联合国)都是以美国为首建立缔造的,他们无法忍受中国和美国“平起平坐”。

就当前的中美关系演变状况看,中国同美国的贸易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体制、经济、军事、外交之间的矛盾原因。归根结底是老牌强国与新崛起中大国之间的矛盾。美国表面上在搞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它正在下一盘大棋,正在构建一项新制度安排,这种安排主要是针对中国。

第一,对盟友推行更加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美表面在搞保护主义,实际上通过双边谈判签署“三零协议”,搞更长远的、更新的贸易自由化,而这次美国联合发达国家(利用发达国家与中国的问题同美相似)、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新群”,企图把中国排斥在群外。

第二,在科技领域围剿中国,在对美投资、科技交流、高端科技企业技术产品购买、5g应用、赴美就学、专家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收紧了口子。假定过去中美科技合作是互补关系,目前就是竞争关系,将来就可能是供应链脱离关系。

第三, 在金融领域制裁中国,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在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同时,阻挠人民币汇率按市场波动。

值得注意,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禁止投资行为,逮捕企业高管,阻止技术转让,限制科技交流,阻挠汇率波动,就是要切断美国同中国的经济技术联系。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中美产业链发生分离,科技关系脱钩,人民币国际化被阻断。这会对双方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将是世界悲剧。

现在,美国正在退出“老群”、建立“新群”。联合发达国家,拉拢发展中国家,把中国排除在外,对中国形成了围追堵截圈。40年前美国是千方百计拉中国进群,40年后美国是千方百计把中国向群外推。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在哪里?就需要重新研究寻找。

当前,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非洲、拉美、东南亚国家在向中国学习,运用“中国模式”发展本国经济。他们以为,中国模式的真谛就是大办园区、招商引资,吸引世界500强到他们国家去,发展跟中国一样的产业,生产跟中国一样的产品,产品生产出来后,本国内消费不了,再向中国学习,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些国家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土地不要钱,环境污染少收费,汇率更低,生产出的服装、鞋帽、电子玩具、家具、家电跟中国质量一模一样,但价格更低。出口到发达国家更具竞争优势,最后在供给环节上对中国形成了市场替代。

而发达国家也在按照市场比较优势原则,选择增加印度、越南、印尼、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产品的进口,梯级减少对中国的进口。因此,中国模式输出的最终结果是,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培养了一批竞争对手,他们正在市场上联合起来把中国挤出劳密产业市场。可见,如果我国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中国将会在新一轮的全球贸易过程中被边缘化,美国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国边缘化,如果我们不改变,边缘化进程将会加快。

现在,如何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我们到底有什么牌?中国政府作出了正确选择,2018年9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和中方的立场”,“八个坚持”,从“八个坚持”看到,中国政府应对是对的,非常理性。主要是:第一,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核心利益;第二,继续推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就是不对抗;第三,要推进多边贸易体制;第四,保护知识产权;第五,保护外商在华的合法权利;第六,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第七,共赢合作、互利共赢;第八,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八条都是正确的,值得赞赏。

结论是,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国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方面仍然没有力量去改变世界。跟邓小平时代相比,只能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但还没有上升到足以改变世界的那种程度。在美国加强攻势下,我们如何选择?第一,是要在条件还不具备时强势走向世界中心,刻意追求改变世界,带来的成本是什么,需要考虑。第二,是要借势,借美国的势、借世界的势,积极发展壮大自己,还是封闭自己国家,把自己关起来,跟世界隔离?这种选择需要理性和智慧。因为,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美国联盟遍布世界,我们体制跟现有世界贸易体系、政治体系有很大差异,在此情况下怎么走向世界是需要思考的。

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

经济出现稳中向下

当前,在我国遇到外需萎缩、出口风险加大的条件下,我们应该转向国内,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短期内通过需求结构调整推进中国经济增长,长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因为我国有近14亿人口做支撑,完全有条件做出这种选择。但是,以下问题使我们的选择遇到了困难:

(一)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长率都在下降。2010年投资名义增长率23.8%,此后一路下滑,下滑到2018年1月-12月5.9%,消费名义增长率从18.3%下降到2018年12月份8.2%。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时,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经济增长快是必然的。但是,当一个国家从中上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时,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经济增长放慢。从经济增长的历史增长曲线分析,投资率是先上后下,消费率是先下后上。当前中国正处于这个节点上,从中高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按道理投资率应该下降,消费率上升,经济增长放慢。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投资增长率不断下降,消费增长率也在持续下降。投资率下降是必然的,因为公共投资经过几十年的高增长,投资空间在变小,投资边际效率下降,此时消费增长应该加快,由此改变国内需求结构。

一个国家从中高收入向高收入迈进时,一旦从投资打头转向消费打头,经济增长必然要下降,任何国家都这样,因为投资的特性是少数人决策、短期见效快,是非理性。这种特色跟中国的体制结合得天衣无缝。消费是人人决策,渐进式见效,理性消费。一旦从投资打头转向消费打头,经济增长必然下降。但我国遇到的问题是,在投资增长快速下降中,消费增长率不升反降。有人说,我国消费率不是大幅度上升了吗?真相是在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双双下降过程中,由于投资增长率下降快于消费增长率,使消费在gdp中的结构比例明显上升,而非消费增长率加快引起的。为什么?体制出现问题了。

比如,目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投资,不利于消费。第一,多年来全国各级政府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政府是搞公共投资主体;第二,企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在上升,企业又是生产投资主体。两个主体国民收入占比越来越高,显然有利于增加公共投资和生产投资。但是,作为消费主体的居民,占国民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当然就不利于消费。

对于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也会影响消费。把城乡居民按照五等份划分,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结构是阶层固化、分化,想消费的人钱少,不想消费的人钱多。2000年-2017年,按照五等份法,20%的高收入家庭和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比发生了变化,2000年城镇居民跟2017年相比,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与20%的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的3.6倍,2017年扩大到5.62倍,农村居民则扩大了3.01倍,就是说农村差距扩大更大。

这种收入结构对消费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在于,越是中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越高,越是高收入人群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结构恰恰是,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利于边际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群體,而越来越有利于高收入者,但高收入者不消费。再看社会保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解决了中低收入者社会保障“有”的问题,但还没解决“高和优”的问题。比如,60岁以上农民每人每月基本养老金只有85元,这无法使他们能过上一个体面的养老生活。从宏观层面看,我国遇到的现实矛盾是,在需求侧,低收入者没钱消费,中等收入者有钱不敢消费,高收入者不愿意消费。在供给侧,大量制成品产能过剩,有人说这些产能是低端产品、低质量产品,但到商店去看看,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哪个不合格?哪个不优质?就是没人买。关键是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到位,制度供给不及时。

2013年以来,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分配差距并不是向好的方面转化。2018年与2013年比,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与20%低收入家庭的差距,从10.78倍扩大到10.97倍。绝对额扩大更惊人,2013年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比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多了43054元,到了2018年多了64200元,这期间扩大了21145元。

多年来,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消费增长慢于储蓄增长。2000年跟2017年相比,我国消费从3.9万亿元增加到36.6万亿元,但人民币储蓄却从12.38万亿元增加到164万亿元,目前已经超过180万亿元,储蓄增长快于消费4.8倍以上。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第一,高收入阶层不消费,存钱;第二,中等收入者有点钱不敢消费,存钱;第三个,大量的国有企业也存钱。最后导致我们储蓄增长快。储蓄从中长期是要变为投资进而转换成产能的。

(二)从供给侧看,实体经济发展处于低谷阶段。

第一,在制造业领域,中低端产业投资拥挤,产能过剩,中高端技术门槛高,体制制约,进不去。

第二,实体经济所需的营商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国务院实行“放管服”是正确的,在现实经营活动中,我国企业营商环境还需要继续改善,审批多、许可发放多、税费多,影响企业发展。欧盟曾对中国做过调查,当前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条例,影响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各种法规条例就有1800多条。近几年,有的地方政府还增加了对企业管控的条例。

第三,民间创新缺乏动力。一般来说,创新分为两种,国家创新和民间创新,当前中国最缺乏的是民间创新。中国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最大问题就是创新。这两年中国进步最大的是国家集中式创新,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既要靠推,又要靠拉,推拉结合。拉靠集中创新,国家通过在关键环节、重要领域创新把产业结构水平向上拉;推是靠民间创新,民间创新是众多企业极力创新推进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多年来,我国创新的拉力强、推力不够。为什么?因为我国体制结构适应于拉国家式创新,不适应民间创新。民间创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都需要通过改革。

第一,市场主体创新需要充分的市场自由,市场自由需要减少审批和行政许可发放,现有体制还达不到。第二,市场主体创新需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就需要不断减少买方、卖方垄断,我国买方、卖方垄断太多。我国的生产要素包括水、电、路、气、网、房,价格都高于世界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更高于发达国家。垄断抬高了要素成本价格,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升高。第三,创新需要无边界。创新者在中国边界限制太多,查找个科技文献资料都上不了国际网站。

还有,实体经济融资难、成本高。比如2017年,a股上市企业将近3500家,总盈利3.3万亿元,其中26家银行企业赚利润1.39万亿元,其他的3470多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盈利只有5.5万元。2018年a股上市企业3602家,盈利3.3833万亿元,其中32家银行1.4893万亿元,其他企业平均利润下降到5.3萬元。如果把上市企业中那些垄断性行业扣除掉,其他上市企业平均利润更低。2012年以来,我国居民买房还利息、企业贷款还利息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大于gdp增量。比如2018年预测金融机构利息11.2万亿元,当年gdp增加大概是7.96万亿元,如此高的利息、如此低的利润,制造业、实体经济还能发展吗?

(三)体制改革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我国体制改革目前遇到几个问题:一是经济体制内部部门之间出现了相互掣肘,改革的效用相互抵消。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行政体制出现了不协调。社会行政体制改革严重影响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例如,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文化体制,都受到影响。三是对内开放已经适应不了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如果对内不开放或者开放缓慢,都将会严重影响对外开放。所以现在看,对内、对外开放现在已经融为一体,越来越需要对内开放。

对改革开放和宏观政策的几点思考

面对国内外变化,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安排,有以下建议:

第一,对外应实行更高层次的开放。有几条建议,一是不对抗,不争做老大,要与美国寻找共同点,开辟更多的合作领域,寻求更大的共赢方案。二是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要积极推进新的贸易自由化,赶快进行多边、单边的“三零协议”谈判进程。与美国相比,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对中国更有利,我们有条件跟美国竞争,美国搞“三零协议”,我国也要搞自己的“三零协议”。三是开展务实外交,少说多做。特别是对外、对内,意识形态宣传要适度,要理性,要淡化中国特色,不刻意输出中国模式。四是改革自己,为取消最惠国待遇做准备。一定要适应全球化,改革不适应自由贸易的体制,加快国企改革,取消产业补贴。出口退税完全可以取消。然后适当时机全面降低关税,强调不强制实行技术转让。

第二,为扩大内需、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做准备。一是平等保护国有、民营产权,不搞歧视。民营产权、国有产权都一样,都是自家人,应该在法律上一视同仁。二是继续减少审批,减少行政许可发放,减少三种垄断。我国的垄断太多,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市场垄断,都要反对。三是要真正实行大幅度减税降税,降低增值税率至少应该在5点以上才算大幅度。不但要降增值税税率,企业所得税上也要减。四是实行所有企业当年的研发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凡是当年所有企业,只要你用于研发的投入,都实行加计加倍扣除。假如这个企业研发100万元,当年直接扣除所得税200万元。对所有的企业,当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投资要对等抵扣增值税。就是说你这个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设备投资的,当年一对一对的抵扣,100万元投资抵扣增值税100万元。五是最大幅度降低中产负担。这次个人所得税中有几个扣除是对的,但我觉得不够,比如说能不能对中产阶层的首套房实行免息贷款20年,只要第一套房贷款免息20年,还款额每年抵扣所得税。大幅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标准,现在基本养老保险一个月85元不够用,能不能每个月给他200元,老两口每人200元,加起来400元,400元在偏远地区过一个基本有尊严的养老生活,农村有上亿老人,每人每月200元,一年2400亿元,还不如奥运会投资3000亿元多。

第三,支持民间创新,打造若干个公共服务平台,让创新者共享:第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第二,科学仪器设备服务平台;第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第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第五,投融资服务平台;第六,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任何企业创新均可以使用。不要搞选择性政策,一定要搞公共性功能政策,谁都能用。

编辑:苏琦

相关热词搜索: 中美 变局 经贸关系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推荐)九

秋天的雨,缥缈而宏大……

看!那雨在秋天早晨,在一阵狂风吹过后,从寒冷的世界里悠悠地飘落下来。那一根根纤细如银针,轻盈如牛毛的雨滴,在那昏暗而又有些零零散散的光线的世界里舞动。风一吹,那根根银针便从万里高空如丝丝绒毛从空中下落、摇晃。

瞧!近处那古老苍翠的松树被一层薄薄的雨纱盖住了,那松树顷刻之间便显得虚幻缥缈,像嵌在一层轻纱之中美丽。

远处,那层层叠叠的青山和那壁立千仞的岩石被密集的雨点盖住。石头上,一根根雨丝,变成一朵朵晶莹可爱的雨花儿,像扎在石头上一样,为原本苍白无力、毫无生机的石头,添上一抹透亮的勃勃生机。

我越看越喜欢,便伸手接了一滴雨,不疼不痒,好不惬意。忽然,吹来有一股刺骨的寒风,把我从幻想里推了出来。细看着滴雨,它的里面有一些杂质,但丝毫不影响它那颗纯洁无瑕的、要为大地奉献的心。

雨珠在我的掌心里滑来滑去,像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也对!它对于大地上的植物来说,是价值连城的。

当它们落到树叶上时,便玩起了追逐,一颗落了,另一颗在它后面追逐,“当”一下,哈!一颗雨从上方落在它的前面,怎么办?“前有狼后有虎”,没办法的它只能束手就擒,其它两个雨滴跳到它的旁边,将它从树叶上推了下去……

当它们落到花朵里,就成了一副五彩的画卷,被黄色的花蕊,红,橙,蓝,绿色的花瓣点缀,此时它们都是绘画师,一起画出一幅幅美丽的雨景图。

这就是秋天的雨,是如此的缥缈、宏大。

相关推荐

2023年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简短(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专业检验员个人简历检验员工作简历大全(14篇)

诚信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理念,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诚信行为来培养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些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组织和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

优秀学习结束后的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对于帮助我们反思和整理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非常重要。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心得,希望可以

有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用(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精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简短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2023年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怎么写(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最新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简短(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中美关

如何写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如何写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