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建设方案 >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5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5篇)

作者: 翰墨

写计划书范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需求和现实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份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数学教学设计

(2)掌握的一般形式,会判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

教学重点:的概念、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因式分解法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的概念。

(二)新授。

1: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在“一次函数”一章时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本章专门设一节,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本节通过画图,看图,分析图,列表对比,抽象概括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不足之处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有点费解。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同学对一次函数和方程的关系也不熟悉,也就是数学基础不扎实,还有就是数形结合能力差,也就是不能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些呢?我想,这正是本节课的要点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关注这一点,解决之。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第二节,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通过小球飞行这样的实际情境,创设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对应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有两个相等实根、没有实根的三种情况。这样,学生结合问题实际意义就能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有很好的体会;从而得出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也突出了课标的要求:注重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本节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3.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解决问题: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亲自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课件。

六、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活动1]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2)x2-6x+9=0;(3)x2-x+1=0;(4)x2-2x-2=0.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94问题.

3.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94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

例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问题:

(1)p97.习题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八、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九、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作业设计:(必做题)。

1.阅读教材并完成p97习题21。2:3、4.。

2.写好数学日记。

(备选题)p97习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十、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2)x2―6x+9=0;(3)x2―x+1=0;(4)x2―2x―2=0。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问题。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0。

一个交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2―4ac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例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问题:(1)p97。习题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习题21。2:3、4。

2。(备选题)p97习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过程。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再者,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因而,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再次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方案

对本环节的教学反思:

一、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方面感到较为成功的几点:

1、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强化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点拨和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创设时空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3、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同时学生角色也在转变。

重视探究性学习,但不排除接受性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充分地学习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感到不足的地方和进一步优化的教学环节:

1、学习问题1时,课堂上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这里的1米就是长方体箱子的高,理解不到位,对折叠后的长方体底面的长与宽表示不准确,虽然在多媒体上进行了演示,还是有部分同学理解不到位。如果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矩形纸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折叠成长方体箱子,那么学生对这道题的理解就更为深刻。

2、“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在问题二的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还是不足,由于害怕完成不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没有一一展示纠正,优秀的解题方案也没有给学生时间去理解消化吸收。如果在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使教学能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

教案是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桥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我们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要教教材”。教师编写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课标要求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增加其探究性、思考性,为实施开发式、活动探究式、合作参与式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整理得: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思考。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2。

启发探究获得新知。

活动3。

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活动4。

归纳小结拓展提高。

活动5。

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回顾梳理本节内容,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分层次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预设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头饰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学习中领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

懂得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学习本领的道理。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朋友,他们也想学本领。(。课件演示:小鸭、小鹰)想不想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本领?(。课件动画,并出示部分课文内容: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三、自学这两句话

1、 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和小伙伴交流。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随机指导生字:正音、记形)适时评议,指导朗读。

2、 书写生字。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这两句话。(任选一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2、 找学习小伙伴合作朗读。

3、 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4、 ……

六、汇报朗读、表演。

第二教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他们要学本领,还记得吗?(。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文中的前两句话。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新课

1、 提问:那么小鸭、小鹰有没有学会呢?

2、 出示课文句子,读一读。

3、 提问:

1)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学?会遇到什么困难?(任选一个说一说)交流。

4、指导朗读。

5、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6、他们学会了本领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它们回怎么想?怎么说呢?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7、 了小鸭、小鹰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四、拓展(准备头饰)

1、 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背诵。

2、 选择一段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一讲。

3、 小伙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习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教材在安排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是对前面课文熟悉的基础上,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对这单元的知识更深有感触,更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爱春天之情。

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图片。

1、放一放收集到有关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歌曲

1、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仿照《嘀哩嘀哩》句式说说: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大地上——

2、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3、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自己找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5、放入自己的成长袋中

1、四人小组赛

2、优胜者赛

教学设计方案

1、知识目标:认识“客、何”2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

2、情感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一课时

1、谈话、激发了兴趣: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你愿意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2、导入新课:同学们背诵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这艺术的河流中,我们心旷神怡,今天就让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老爷爷带领我们再一次走进古代诗歌中。

3、作者生平

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偶”“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书:写,偶书:随便写的诗。)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5、师:你真能干!那么诗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看一看吧。

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3、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5、师:把掌声送给这列小火车。接下来生字宝宝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了,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6、师:生字宝宝真想请它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而我们今天学的古诗里正有这个“客”字,你找到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紧扣“客”字读诗

1、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师: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这五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什么变化?

(生:乡音无改鬓毛衰)

教学设计方案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下农民处境有所改善的三个方面,以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农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以及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在当时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2.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业。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自编朗颂材料、琵琶《塞上曲》选段、教学题卡若干。

“三自一导”式,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常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建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看看本框第一个标题“从商鞅‘徕民’政策说起”中出现了什么?重点了解“徕民”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得以推广实施的社会历史状况。

生:(阅读教材,即“自求索”。)

师:什么是“徕民”政策?

生:“徕”就是招政的意思,“徕民”就是把邻近秦国的三晋的民众招致到秦国去充当劳动力。

师:“徕民”政策在当时的确得到了推广与实施,这与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状况分不开呢?

生:与当时秦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分不开。

师: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建立是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

生:(小声议论后答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把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对比,看看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师:(出示投影)这里,我将两种生产关系的特点以表格形式进行了一番对比。请同学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消费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比较农民与奴隶在社会处境和劳动积极性上的差异。

生甲:封建制下的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一无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阶级。而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农民把收获的产品以地租形式交纳给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点产品归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成果,他们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

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配乐朗颂。要求同学们在不看书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简要记录。(配乐朗颂开始……古曲声中,结合教材内容,又涉及到课外知识的一段材料,把学生带入一种浓郁的封建气息中,让学生似乎亲临到封建生产中。)

师:(朗颂完毕,配乐音量渐小,然后关闭)以上材料中讲述了什么问题?

生: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表现。(板书)

师:根据记录,请谈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城市、行会。(板书)

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104~114页,进一步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表现。

生:(自读教材)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段配乐朗颂,又了解了书上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在通读全篇教材的基础上,各就指定专题看书、讨论、质疑、解疑,各组长作好自学记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学成果。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最短、质量最高。

(教师到各组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看书、讨论、提问、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专题的内容,五分钟左右各组基本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成果。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回答,大家共同评价。按五个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组组长:我们小组自学讨论的专题是关于“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大家在学习、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后,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

1.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个方面:第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第二,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乙: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第一组组长肯定上述答题正确。)

师:第一小组同学把握了本专题最核心的内容,做到了去粗取精,这也正是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至于该内容提到了封建社会农业发展的杰出成果,诸如曲辕犁、都江堰等,这是历史课上学过的,我们不再重复。下面请第二组提问。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学习的专题是“手工业的发展”,共提出三个问题:

1.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什么?

生甲:冶铁。

2.就世界范围来说,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生乙:冶铁技术的发展。

3.手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丙:手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第三组组长评判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二组成绩,请第三小组发言)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讨论的专题是封建社会“商业的繁荣”,请同学们回答我组提出的两个问题。

1.商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生甲: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生乙: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是“丝绸之路”的开拓等。

生:(第三组组长认为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三小组,请第四组质疑)。

第四小组组长:我们组同学就“城市的发展”一专题,提出问题:

1.封建城市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生甲:商业和交换活动的发展。

2.封建城市是什么的中心?

生乙: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生:(第四组同学评判认为,答案不全面,要求补充回答)

生丙: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

第四组组长:两位同学的回答合起来是第二题的完整答案,希望大家以后看书时,要注意教材的连续性、完整性。

(对第四组全体同学的认真负责态度报以掌声)

师:第四组同学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对同学们提出较高要求,这充分反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最后看第五小组的问题。

第五小组组长:我组同学认为在“封建行会的形成”这一内容中,应掌握以下问题:

1.封建行会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生甲: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行会的定义是什么?

生乙:城市中同行的或手艺相近的手工业者组成的封建组织。

3.组织行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丙: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手工业之间的竞争。

4.行会的主要成员是什么?他与帮工和学徒之间主要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丁:作坊主;封建性的师徒关系。

5.行会的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戊: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传授生产技术,避免同行的竞争等方面,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觉得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有一点要补充说明:封建社会末期,行会制度对手工业生产的过严规定和限制竞争的做法,束缚了手工业者的主动性,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生:应从两方面评价:既看到其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它曾促进过手工业的发展,又看到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它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请看书第114页本框题最后一段课文后,集体回答。)

生:(齐读)由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显著提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本课的难点,即要求大家能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来认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提示,结合各小组的学习讨论结果,迅速复习本框内容,最后,我们将在知识竞赛中检测谁的知识掌握得最多。

生:自由复习本节课内容。

(推选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配合教师组织一场男女生知识对抗赛。竞赛结束后,宣布竞赛结果,给获胜方以精神奖励,并给负方布置任务,整节课在全体学生的掌声中结束。)

教学设计方案

1、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若干个完全一样的按比例放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套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

2、解决方案: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是怎么想到的?

(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平移、拼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师:今天这节课让老师陪着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一) 实验一:剪

1、师:下面让我们做几个实验,好不好?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上画好底和高。)

2、(1)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图形,平放在桌上,用剪刀沿虚线把它们剪开,剪开后一对一对的放在一起。(标上1、2、3号)

(3)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怎样?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演示重合的过程)

师:重合了,在数学上叫“完全一样”(板书:两个完全一样)

师:现在你能用“完全一样”说一说我们剪到的三角形吗?(学生说1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号、3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演示重合过程,课件演示剪、重合的过程。

师:谁能说一说根据刚才的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并出现字幕: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师:这两个三角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闪动演示,学生回答,出现字幕: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看字幕说: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说一说1号、2号、3号各是什么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设计方案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及上海人的特点。

2.了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1.重点:借助文中描写弄堂的词句品读,理解弄堂生活的特点,归纳上海人特点。

2.难点: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阐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上海的一个途径。

2、通过欣赏一组图片直观了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分组合作:圈划文中描写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点。

2、深入探究: 总结归纳弄堂里的上海人的特点。

总结全文,归纳主题。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缩影。

1、说说你眼中的上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对上海人的想法。(针对外地学生)

2、谈谈你认为现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还是和作者笔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区别。(针对上海本地学生)

归纳: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人。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 弄堂里的那群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来客。他们锐意进取、开 拓创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他们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探访或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上海的弄堂的说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弄堂生活的特点;

安详实用 弄堂人的特点;

既注重面子、又讲究实惠

相关推荐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汇总22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积累,通过总结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乡镇民政工作做(精选20篇)

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需要与读者的阅读水平和背景相匹配,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理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

成人高中数学教案(模板21篇)

高中教案的编写需要进行教学资源的调配和利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阅读一些高中教案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

2024年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分享(通用14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进步和反思的一种概括。想要写一篇成功的个人总结,可以先看看以下的范文,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本学年,我担***两个班的教学工作

最新财务室参观心得体会分享(汇总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感受、领悟和得失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2024年自学者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14篇)

我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6.在这次演讲中,我发现了自己表达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意识到了提高口才和

2024年学校节能减排倡议书范文(19篇)

学校是一个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我们要努力学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学校的案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全校师生员工:6月13日至

四方委托付款协议(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篇具有代表性和示范作用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024年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实用21篇)

通过职业规划,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做出适应性强的职业选择。我们特意整理了一些与职业规划相关的成功经验与智慧分享,供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入党思想汇报月份(模板18篇)

思想汇报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思想汇报的要领和特点,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思想汇报实例。思想是一个人灵魂的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