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初中生评语 >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5篇)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5篇)

作者: 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

(一)敏慧篇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即以其言应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①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奈何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祖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注释】 七步诗

持:用来。[三国·.魏]曹植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煮豆持作羹,漉(lù):过滤。

漉豉以为汁。

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萁在釜下燃,釜:锅。豆在釜中泣。

本:原本,本来。本自同根生,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 相煎何太急。

满。

何:何必。

燃:燃烧。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二

(一)细柳营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四)墨池之上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 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3分)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去()方()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六)《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通假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b.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

c.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d.臣是以无请也(“无”通“亡”)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疾在腠理(君王)b.扁鹊复见(又,再)

c.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d.司命之所属(类)

3.下面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君之病在肌肤

c.司命之所属 d.君子之学必好问

4.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b.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c.(疾)无奈何也 d.(使者)已逃秦矣

5.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是非君子之道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七)不食嗟来之食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â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4分)[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八)锡饧不辨

[阅读提示]

滥竽充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的南郭先生已成了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代表人物。其实历史上 这种人已不足为奇,由于他们的浅薄无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明 1 名医戴原礼尝 2 至京,闻一医家术 3 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 4 求 5 溢 6 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临 8 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 9 其故。曰:“此古方尔 10.”殊不知古方乃 11 饧 12 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 13!今之庸 14 医妄谓 15 熟谙 16 古方,大抵 17 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 1 明:明朝。2 尝:曾。3 术:技术。4 迎:迎接他出诊的人。5 求:上门求诊的人。6 溢:满。7 既:已。8 临:等到。9 叩:问。10 尔:同“耳”。11 乃:是。12 饧:táng 同糖。13 嗟jiē乎:唉,叹词。14 庸:平庸,此指无技术。15 妄谓:胡说。16 熟谙ān:熟悉。17 大抵:大都。

[训练]

一、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见其迎求溢户

2.原礼心异之

二、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叩其故()

叩石垦壤()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

殊不沾污()

临煎加锡一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三、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九)邹与鲁哄

[阅读提示]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 1,穆公 2 问曰:“吾有司 3 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4 也。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 5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 6 则可也?”孟子对 7 曰:“凶 8 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 9 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10 四方者,几 11 千人矣;而君之仓廪 12 实 13,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14,是上慢 15 而残下 16 也。曾子 17 曰:”戒之戒之!出乎尔 18 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 19 也。君无万焉 20.君行仁 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21 矣。“

注释: 1 哄:斗,交战。2 穆公:邹国国君。3 有司:官吏。4 莫之死:即莫死之。5 疾视:恶狠狠地看着。6 如之何;怎么办。7 对:回答。8 凶:荒。9 转:抛弃。10 之:往。11 几:几乎。12 仓廪lìǖ:粮仓。13 实:充实。14 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16 下:下面的百姓。17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18 尔:你。19 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20 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21 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训练]

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孟子是怎样解答的?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

2.如之何()

3.凶年饥岁()

4.莫以告()

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诛之 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a.b.反之 而民莫之死也

出乎尔者 君行仁政

c.d.此古方尔 人之才行

(十)卖柴翁殴宦者

[阅读提示]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 1 柴。宦者称宫市 2 取之,与 3 绢数尺,又就索 4 “门户” 5,仍邀 6 驴送柴至内 7.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 8 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 9 而归,汝尚 10 不肯,我有 11 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 1 负:驮。2 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3 与:给。4 就索:向他索取。5 门户:指门户税。6 邀:强要。7 内:宫内。8 尔:你。9 直:同“值”。10 尚:还。11 有:只有。

[训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

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3.今以柴与汝()()

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5.我有父母妻子()()

6.我有死而已()()

二、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的掠夺的程度手段及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方面分析)。

三、找出文中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词语。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选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

(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大姓()偿()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d、以此戒之。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十二)挂牛头卖马肉

[阅读提示]

挂羊头卖狗肉,常被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然而文中的“挂牛头卖马肉”,却被晏子用来比喻灵公表里不一,内外有别的做法,从而告诫灵公宫内宫外要一视同仁,统一执法。

灵公 1 好妇人而丈夫饰 2 者。国人尽服之 3.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 4 而不止。晏子见 5,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 6 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 7 月,而国人莫之服 8.注释: 1 灵公:指卫灵公。2 丈夫饰:穿男子服装。3 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饰。4 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5 见:求见。6 为:做,这里指穿。7 逾:超过。8 莫之服:没有人穿。

[训练]

一、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翻译晏子的两句话,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

三、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c.臣本布衣。

d.刘备,天下枭雄。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公使吏禁之曰()

2.使内勿服()

3.女子而男子饰者()

4.相望而水止者,何也()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选文]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1),感生平于畴日(2),抚弦登陴(3),岂不怆悢(4)!所以廉公之思赵将(5),吴子之泣西河(6),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7),自求多福。

[注释]

(1)[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见故国之旗鼓”。(2)[畴日]昔日。(3)[抚弦登陴]拿着弓箭登上城墙。弦,弓弦;陴,城墙上的女墙。(4)[怆悢(liàng)]悲伤。(5)[廉公之思赵将]廉颇原是赵将,后来被迫奔魏,但仍思复用于赵。(6)[吴子之泣西河]吴起治于西河,因为魏武侯听信谗言,西河可能不保,所以吴起望西河而泣下。(7)[规]打算。

[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 见故国之旗鼓。b、树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每见壁间题字。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

c、思 廉公之思赵将。d、之 人之情也。

学而不思则罔。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1、填空。

(1)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2)“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3、文中的“将军”指代()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十四)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

[选文]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啖()去()欲()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 仕于南方。b 或曰:啖菱须去壳。

不得已而从仕。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d 仕于南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尝射于家圃。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

4、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十五)蒲留仙写书(邹弢《三借庐笔谈》)

[选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2),中贮苦茗,具淡巴菰(3)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4)。故笔法超绝。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2)[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4)[蒇(chǎn)]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

居()于()置()

语()是()方()

2、比较下列各组词的不同意义。

①为 为村中童子师()②故 故笔法超绝()

凡为足下道者()温故而知新()

3、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选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

(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要。(6)[前 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 句:()

(2)如是者三旦。字: 句:()

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1)《螳螂捕蛇》写了 和 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螳螂捕蝉》写了、和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

[选文]

夫学者,所以求益(1)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2)长者,轻慢同列(3)。人疾之(4)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

(1)[求益]求得长进。(2)[凌忽]欺侮和轻视。(3)[同列]同辈。(4)[疾之]怨恨他。

[练习]

1、下列各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b 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问姓名于士大夫 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

c 所以求益耳。d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

以刺刀攫其首。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十八)蛛与蚕(《雪涛小说·蛛蚕》)

[选文]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1),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2)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3),天子衮龙(4),百官绂绣(5),孰非我为?汝乃枵(6)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释]

(1)[经纬]织物直线叫经,横线叫纬。(2)[厥]义同“其”。(3)[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4)[衮(gǔn)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5)[绂(fú)绣]祭祀时穿的礼服。(6)[枵(xiāo)腹]空腹。

[练习]

1、在文中找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各指代什么。

口吐经纬()遂为文章()

3、解释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

4、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

(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5、蛛和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蛛:

(2)蚕:

6、作者在文的态度是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

答:

[阅读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对比,讽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十九)答谢中书书(节选)(陶弘景《陶隐居集》)

[选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2),沈鳞竞跃。实是欲界(3)之仙都。自康乐(4)以来,不复有能与(5)其奇者。

[注释]

(1)[交辉]交相辉映。(2)[颓]坠落。(3)[欲界]佛家有三界之说,欲界即指人间。(4)[康乐]指谢灵运。他曾袭封康乐公。(5)[与]这里指欣赏、进入某种境界(这里是江苏茅山风景)。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俱()沈()竞()复()

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释为“的”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实是欲界之仙都。

c、照以海滨之月。d、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3、在文中找出描写动景的句子。

4、在文中找出议论的句子。

(二十)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选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

(1)[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徒焉()师事()辄()遂()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补出省略成分)。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十一)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选文]

郑人且(1)有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4),市罢(5),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且]将要。[置]购置。(2)[度(duï)]量度,动词。下文“宁信度(dù)”的“度”是名词,指量度好的尺码。(3)[至]等到。[之]往,到。(4)[返]同“返”。(5)[罢]结束。

[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 而置之其坐。(同)

② 反归取之。(同)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先自度其足 b 宁信度

何不试之以足 无自信也

c 郑人有且置履者 d 先自度其足

遂不得履 吾忘其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答:

[阅读提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二十二)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选文]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

(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缀()饰()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

② 郑人:

[阅读提示]

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二十三)齐庄公出猎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不量力而轻敌(2)此为人

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其为虫也”中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 b、其真不知马也

c、其一犬坐于前 d、专其利三世矣

3、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二十四)予产不毁乡校

[阅读提示]

老百姓议论朝政的好坏,表明他们对国家的关心。同时,当权者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政事如何。历代贤明的君主都善于听取属下及人民的意见,郑国国相子产就是其中的一个。

郑人游于乡校 1,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 2 谓子产 3 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胡为?夫 4 人朝夕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将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是吾师也,如之何 5 毁之?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譬之若防川也,大决 6 所犯,伤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决之使导 7,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 1 乡校:郑国都城中一个养老而兼校射的地方。2 然明:郑国大夫。3 子产:郑国国相。4 夫:发语词。5 如之何;怎么能。6 大决:河流大的决口。7 导;疏导。

[训练]

一、1 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 2 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

二、解释加点的词。

1.郑人游于乡校()

2.以议执政之善否()

3.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

4.譬之若防川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毁乡校?

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

3.吾闻而药之也。

一、子产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方法,因而显得形象贴切,浅显易懂。

(二十五)河中石兽

[阅读提示]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沧州 1 南,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 3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4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5 数小舟,曳 6 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 7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8 不能究物理,是非森柿 9,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10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 11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 12 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13 沙为坎穴 14,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 15 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 16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17 欤?

注释: 1 沧州:今河北省沧县。2 临河干:临,靠近;干,岸边。3 圮:pǐ,倒塌。4 阅:经历。5 棹:(zhào),船桨,此用作动词,划。6 曳:yâ,拖着。7 设帐:设立讲坛。8 尔辈:你们这般人。9 柿:fâi,木片。10 湮:yàn,沉落。11 傎:diōn,同“癫”,疯。12 河兵:水手。13 啮:niâ,啃咬。14 坎穴:洞穴。15 溯:从下游向上。16 但:只。17 臆断:主观武断。

[训练]

一、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三、分析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四、翻译第三段。

(二十六)良马对

[阅读提示]

怎样评判马的优劣,历来是人们所热衷的话题。爱国名将岳飞对区别良马和驽马,也有自己的标准,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否言之有理。

高宗 1 问岳飞曰:“卿 2 得良马否?”对曰:“臣 3 有二马,日啗 4 刍 5 豆数升,饮泉一斛 6,然非精洁 7 不受 8.介 9 而驰,初不甚疾,比 10 行百里,始奋 11 迅。自午 12 至酉 13,犹可百里。褫 14 甲而不息 15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 16 取,力裕 17 而不求逞,致远 18 之材也。不幸相继以 19 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 20 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21 辔 22 未安 23,踊跃 24 疾驱,甫 25 百里,力竭 26 汗喘,殆 27 欲毙 28 然。此其寡取 29 易盈 30,好逞易穷 31,驽钝 32 之材也。”高宗称善 33.注释: 1 高宗:宋高宗。2 卿:qìng,您。3 臣;我,岳飞自称。4 啗:dàn,吃。5 刍:chú,草。6 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7 精洁:精细清洁。8 不受:不吃。9 介:甲,披上甲。10 比:等到。11 奋:振作精神。12 午:午时,相当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13 酉:yǒu,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时至七时。14 褫:chǐ,解脱。15 息:气喘。16 敬:gǒu,轻易。17 裕:充足。18 致远:能走远路。19 以:而。20 秣:mî,喂。21 揽:抓住。22 辔:pâi缰绳。23 安:稳。24 踊跃:蹦跳的样子。25 甫:fǔ,才。26 竭:尽。27 殆:几乎。28 毙:倒下。29 寡取:指吃喝得少。30 易盈:容易满足。31 穷:力尽。32 驽钝:nú dùn,驽:劣马,钝:笨拙,此指没才能。33 善:好。

[训练]

一、选文中岳飞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马的优劣的?他认为“致远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

二、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日啗刍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不受。

b.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c.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d.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然非精洁不受()

2.若我事然。()

3.不幸相继以死()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二十七)胸有成竹

[阅读提示]

大家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读了下面这则短文,你对这个成语的含义会有进一步理解,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的启示。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 1 耳,而节叶具焉 2.自 3 蜩蝮蛇 4.以至于剑拔十寻 5 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6,执笔熟视 7,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8,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 9,少纵则逝 10 矣。

[训练]

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

2.岂复有竹乎()()

3.少纵则逝矣()()

4.苛政猛于虎也()()

三、解释加点的词。

1.竹这始生,一寸之萌耳()

2.岂复有竹乎()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4.以追其所见()

四、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

(二十八)借书速还(宋濂《黄生借书说》)

[选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1)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

(1)[假]借。(2)[逾约]超过预定的期约。

[练习]

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以致书以观。b、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多以书假余。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嗜学。()

a、嗜好 b、喜欢 c、特别 d、学习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到 b、去 c、向 d、在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a、就 b、因此 c、于是 d、因为

1、指出下列句中“之”各指代什么。

①录毕,走送之。()②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

③处士笑而然之。()④学而时习之。()

2、从下列语句可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①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二十九)(方孝孺《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

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

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颁):脊骨。③瘳(ch6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丸刚艮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十)(《宋史·文天祥传》)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厘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俨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e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⑦,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注释: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压(yd)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扦(h6n):保卫。

④泫(xu6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同“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⑧乡(xihn):同“向”。

1.用“i”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书:(2)涕:(3)殊: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抹,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c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d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三十一)吴起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饲蠊嗜恕9嗜死矗接胫场f鹬皇骋再耿谡撸制渥允称溲砸病f湮湃舸耍似淠芊#坑切挪豢梢玻?/p>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

(三十二)王冕苦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以居 无从致书以观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恃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亡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三)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答: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

(三十四)李牧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襜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击数牛飨士 飨:用酒食招待

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c.以数千人委之 委:抛弃

d.李牧多为奇陈 陈:陈列

⒉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之北边良将也 ③出战,数不利

②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④以数千人委之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其后十余岁

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其皆出于此乎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好学而不勤问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⒋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防地内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

b.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保卫国土

c.牧杜门不出,固称疾——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

d.大纵畜牧,人民满野——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

⒌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牧“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①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 ②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③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④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⑥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⒍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d.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三十五)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2、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3、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三十六)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2分)()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三十七)动筒尝于国学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

(三十八)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三十九)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

(四十)鲁国之法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2.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作为内容,其中人物要涉及3个或3个以上。(2)用上总分(或“分总”)结构和排比手法。(4分)

(四十一)《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或曰 而或长烟一空 b.以子之矛 父以足受

c.陷子之盾 吾欲之南海 d.不可同世而立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四十二)《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

c.主人怪而问衡(奇怪)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读了这则故事以后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出来。(100字左右)

(四十三)《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1.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恶鼠(讨厌)b.率不食鼠(于是)

c.鼠以故益暴(更加)d.遂不复蓄猫(就)

2.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的解释()。

鼠以故益暴。

a.因为 b.因此

c.凭借 d.用来

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的解释()。

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a.把„„当作 b.以之为

c.认为 d.当作

4.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厌以腥膏

a.楚人以晏子短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5.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某人家中被老鼠严重破坏,于是养了一只猫,本想让猫来制止老鼠的猖獗。

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的供养它,还给它很好的环境居住。

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

d.某人最终认为是天下没有好猫,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结果。他没有想到过于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

(四十四)《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比三日立市 比肩继踵而在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愿子还 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愿子还而视之(huán)b.臣请献一朝之贾(ɡǔ)

c.臣请献一朝之贾(zhāo)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ǐng)

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与言(骏马)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四十五)林之栋画兰(《荒鹿偶谈》)

[选文]

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大寻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1),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至则兰叶长丈许,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三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

(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b.俱()c.惮()d.族()

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

”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 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b.学万人敌(抵挡)

项氏世世为楚将(做)c.去学剑(前往)

又不肯竟学(竟然))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

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二)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⑩。”小童辞⑾。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④涂:同 “途”。即路。⑤若:你。

⑥然:是的。表应答。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⑨非徒:不但,不只。⑩为天下:治理天下。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⒀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2)问涂焉()(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4)黄帝再拜稽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三)诸葛亮受遗诏(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②病笃(dù)③。召④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⑤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人事⑥。若嗣(sì)子⑦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⑧。”亮涕泣曰:“臣敢竭⑨股肱(gōng)⑩之力,效○11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12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13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

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病笃:病重。④召:召见。⑤谓:对„„说。

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⑦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

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⑨竭:用尽。

⑩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11效:献出。○12敕:告诫,嘱咐。○13事:侍奉。1.翻译下列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2.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3、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思想感情的一句是

4、《出师表》一文中有“深追先帝遗诏”句,请写出刘备给后主遗诏中的一句名言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四)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

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1)

(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信:(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索:

2、翻译下列句子。(4)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五)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

① 干:岸边。② 圮(pí):倒塌。

③ 阅:经历。

④ 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 柿(fè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 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翻译。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六)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

① 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b、给他弟子的身份。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七)废弈向学 [明]何良俊

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日优(好,长进)。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a.颇以弈棋废日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或时睡顿,则杖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积薪暗记。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释加点词。

① 自谓天下无敌

② 既灭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层层指数

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

d.各言数十 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腰白玉之环

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 b.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 d.佳木秀而繁阴

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篇四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教师卷)(整理:高亦梅)

一、中考课外文言文考点:

(一)解释词语;大量积累课内文言文中重要实词;归纳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的多种含义。

(二)断句或翻译语句;

断句口诀:排比对偶与顶真,修辞提供好条件;名词代词做主宾,前后往往要断句;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

方法:“留”,就是保留; “补”,就是增补。“调”就是调整。

意译:进行符合现代语言表达习惯的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即可,不必字字落实。

(三)内容理解。一般为对基本文意的理解,常考内容和题型:

1、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内容的把握;

2、分析人物的特点,谈对人物的看法,有时要求结合选文;

3、谈启示,悟道理。

【阅读理解小诀窍】

1、以注解题。就是用注释来帮助疏通文意、答题。

2、以题解题。(1)借助标题来理解文意和答题,标题往往就是对内容或主题的概括;(2)借助题干中的信息来理解文意和答题。

3、以文解题。就是利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答在文中,要学会利用文中的关键句。

4、以理解题。“理”就是事理、逻辑。答题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进行推理。

二、中考真题:

2008年附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好处就是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称赞

(2)不知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效法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1)问元方父亲为官时如何赢得称赞;

(2)问自己和元方的父亲谁效法谁。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的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2009年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①②

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邀请.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邀请.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

陈良祐未到,“用事”的张说内心不快,想皇帝惩罚他。

(这道题难在文中并没有刻画良祐,我们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刻画张说时所用的“用事”一词作推测。)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3分)

根据选文中“张说颇用事”,而他上奏获准请客时大家都去捧场,独陈良祐不参与,由此可看出陈良祐看不惯张说“用事”,不畏权势,为人正直。

参考译文:

淳熙年间,张说很有权势,担任都承旨的职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宴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赐酒肴为你助兴。”张说拜谢。回去后就约请客人,到了日期,客人们全都到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到,张说很不高兴。不久,中使带着皇帝恩赐的美酒佳肴到了,张说上表感谢皇帝,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原本奉了圣旨,而后才敢邀请客人的,唯独陈良祐不到,他这样做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中使)上奏后,皇帝回头对小黄门说:“张说的宴会还没散吧?”小黄门回答说:“他既然是奉旨请客,一定会通宵达旦的。”皇帝就命令再次赐酒肴给张说。张说十分高兴,又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多次召请陈良祐,他终究不肯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报告说皇帝任命陈良祐担任谏议大夫。客人们正在尽情欢乐,听说了这件事,都怅然失意地散去。

2010年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恰好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谕:告知,使„„明白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第二天要全城严查的风声。而这这二人还要多次出入城门并不带行装,不得不令人怀疑。他们这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③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

(2)于成龙: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

参考译文: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2011年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言默戒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或:有的(2)皆足取祸也取:招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2012年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

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 kòu:初生的小鸟。3.忮zhì: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使„信任)(2)去人太远(距离,离)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或:因为(主人)对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参考译文: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三、实战演练

(一)刘羽冲,性孤僻,好讲古制。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1)会有土寇(恰逢)(2)沟洫甫成(刚)..

2、断句。(2分)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3、文段叙述了刘羽冲的哪几件事?

(2)得到古代水利著作,在一个村子里试验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

4、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他只会死学知识但不会变通运用。

参考译文:刘羽冲,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是欺骗我的吗?”每天像这样说千百遍,只有这六个字。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1)得到古代兵书,苦读后训练乡兵,镇压造反,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二)肃王与沈元用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出使(2)暇日无聊:空闲 ..

(3)元用素强记: 向来(4)取纸追书之:书写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3、请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

4、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方面让沈元用“骇服”。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参考译文: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

(三)解元传

解(xiè)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 元 掷 身 陷 阵 / 左 右 鹘 击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世忠忧之:以„„为忧,感到担忧(3)备悉敌情:详细,详尽 ..

3、翻译下面语句:“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3分)

(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4、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力大无比,本领高强(2)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参考译文: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县人。浓眉俊目,容光焕发,高大挺立,神彩照人,臂长过膝,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外号“小由基”。能用绳索拉着犀牛(让犀牛)倒着走。曾经骑着骏马驰骋奔突于敌阵之中,来往如飞。

当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起兵,功劳累积而担任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解元为韩世忠麾下,被提拔为偏将军。韩世忠到下邳后,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至,大家都很惊恐,军心动摇。韩世忠对此感到很担忧。解元于是率领二十余骑兵悄悄出发,擒拿金兵数人,详细了解到敌人的军情。不久又再次出击,遭遇敌骑兵数千人从四面包围了解元,解元奋不顾身,冲入敌阵,跃马横枪,像鹘一样左右猛击,大呼一

声,声音震动刀剑铠甲。敌酋长大惊,落下马逃跑了,其余金兵惊惧退避,望风而逃。解元以功被授予门宣赞舍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

②③④

⑤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2分)

3、从文中看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有超群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有特别的雅量。(政治才能、军事才能、特别的雅量各1分,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4.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3分)

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每点1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参考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谋求扬名显达。(3分)(躬、耕、求、闻达各0.5分,表述1分)。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五

相信自我是成功的基石,完善自我是成功的阶梯,突破自我是成功的钥匙,合谋共处是成功的翅膀,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付注行动是成功的号角!古代文人也不乏这种精神。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阅读训练】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4.作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3.a 4.略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1.①提出疑难 ②也许,或许 ③增加知识 ④判断,解决 2.c.3.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4.好学尤当勤问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b 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惊讶 ④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相关推荐

社区团委工作总结 社区团委工作总结字(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

2023年民族团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

2023年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五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2023年摄影协会活动策划方案(3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

2023年水电厂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汇编 电力企业预算管理(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2023年社区团委活动方案 社区团委活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

2023年社区团委工作计划 社区团委工作计划(五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

2023年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八年级(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国庆七天乐活动方案 国庆七天活动方案(五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