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初中生评语 >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5篇)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5篇)

作者: 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篇一

(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b.俱()c.惮()d.族()

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

”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 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b.学万人敌(抵挡)

项氏世世为楚将(做)c.去学剑(前往)

又不肯竟学(竟然))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

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二)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⑩。”小童辞⑾。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④涂:同 “途”。即路。⑤若:你。

⑥然:是的。表应答。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⑨非徒:不但,不只。⑩为天下:治理天下。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⒀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2)问涂焉()(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4)黄帝再拜稽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三)诸葛亮受遗诏(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②病笃(dù)③。召④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⑤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人事⑥。若嗣(sì)子⑦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⑧。”亮涕泣曰:“臣敢竭⑨股肱(gōng)⑩之力,效○11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12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13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

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病笃:病重。④召:召见。⑤谓:对„„说。

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⑦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

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⑨竭:用尽。

⑩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11效:献出。○12敕:告诫,嘱咐。○13事:侍奉。1.翻译下列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2.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3、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思想感情的一句是

4、《出师表》一文中有“深追先帝遗诏”句,请写出刘备给后主遗诏中的一句名言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四)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

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1)

(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信:(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索:

2、翻译下列句子。(4)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五)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

① 干:岸边。② 圮(pí):倒塌。

③ 阅:经历。

④ 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 柿(fè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 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翻译。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六)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

① 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b、给他弟子的身份。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七)废弈向学 [明]何良俊

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日优(好,长进)。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a.颇以弈棋废日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或时睡顿,则杖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积薪暗记。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释加点词。

① 自谓天下无敌

② 既灭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层层指数

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

d.各言数十 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腰白玉之环

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 b.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 d.佳木秀而繁阴

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篇二

相信自我是成功的基石,完善自我是成功的阶梯,突破自我是成功的钥匙,合谋共处是成功的翅膀,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付注行动是成功的号角!古代文人也不乏这种精神。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阅读训练】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4.作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3.a 4.略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1.①提出疑难 ②也许,或许 ③增加知识 ④判断,解决 2.c.3.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4.好学尤当勤问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b 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惊讶 ④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篇三

阅读能力小竞赛

班级 姓名 学号

友 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怠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

、。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这是写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____________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

、。这是写当我们烦躁消沉时,友谊能。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生命中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恳求 哀求 要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希望 期望 渴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 拉住 捉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抓住 攥紧 牵着)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事迹 伟绩 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地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以(抢救 救治 拯救)一切。”

(1)在文中括号里用“______”标出使用恰当的词。(2)选择。

①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

a.“我” b.小妹 c.女孩 d.女孩的爸爸 e.护士 f.医生

②这篇短文赞扬的是()

a.父亲对女儿的爱 b.母爱的伟大力量 c.护士的真诚爱心

(3)下列几个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分别写出他们都表现了什么。

①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②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③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

(4)读完本文,你想对文中的护士说些什么?

(5)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有很多,试着写出几句。

追求不同

海洋水族万米游泳比赛结束了。比目鱼惋惜地对飞鱼说:“真可惜,你的时速达每小时72公里,如再游快点,你一定会战胜金枪鱼而获得冠军!”

飞鱼傲慢地回答:“不,我的成绩已相当不错了,你看海豚,它的时速只有每小时60多公里。”

比目鱼又不解地问海豚:“你为什么不再游快点?否则,你也会超过飞鱼的。” 海豚也自责地回答:“难道我的速度还不快吗?你看看海龟、企鹅,它们的时速只有„„” 比目鱼感到很失望,正巧碰到了金枪鱼。比目鱼高兴地说:“祝贺你,游泳冠军!” 金枪鱼不好意思地说:“不,我的成绩还不理想!”

比目鱼又困惑地问:“你的时速已达每小时90公里,难道还不满足?”

金枪鱼诚恳地回答:“真正的游泳冠军是剑鱼,它时速达每小时110公里,我离它还差得远呢!”

比目鱼听后,若有所悟地说:“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你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1.从文中分别找出一对近义词和反义词。

()———()

()———()

2.文中几种鱼说话时的态度各不相同,请找出描写态度的词语写下来,并带着相应的语气读一读它们的话,体会它们的心理。

3.海洋水族万米游泳比赛的冠军到底是谁?

a.飞鱼

b.剑鱼

c.金枪鱼

d.海豚

4.飞鱼和海豚有能力获得冠军吗?它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a.不同的鱼给自己制定了不同的游泳速度,最终比赛的结果也不相同。b.比目鱼明白了金枪鱼、飞鱼、海豚成功和失败的原因。c.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提高,就可能取得成功。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篇四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敏慧篇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即以其言应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①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奈何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祖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注释】 七步诗

持:用来。[三国·.魏]曹植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煮豆持作羹,漉(lù):过滤。

漉豉以为汁。

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萁在釜下燃,釜:锅。豆在釜中泣。

本:原本,本来。本自同根生,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 相煎何太急。

满。

何:何必。

燃:燃烧。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答案篇五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

(七年级)目录

第一周 1.仁之方 2.复恩 第二周

3.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4.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第三周 5.治国之道 6.仁者无敌 第四周 7.以俭持家 8.崇尚俭朴 第五周 9.诚意

10.以我身代友命 第六周

11.裴光德大公无私 12.私心 第七周 13.舍利取义 14.晏子辞千金 第八周 15.义犬救主 16.越人遇狗 第九周 17.孺子驱鸡 18.躁急自败 第十周 19.猫犬 20.“鸠”还李氏 第十一周 21.许金不酬 22.言而有信见利思义 第十二周 23.奴子傅显 24.打蚊 第十三周 25.赵襄主学御 26.三上 第十四周 27.板桥诵书 28.学无早晚 第十五周 29.人之为学

30.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第十六周

31.柳宗元治柳州 32.晏子治东阿 第十七周 33.南歧之见 34.粤人食芝 第十八周 35.商汤重人才 36.周人不遇 第十九周 37.荆人涉漉 38.知其一,不知其 第二十周 39.与四弟书 40.与长子受之 第二十一周 41.正午牡丹 42.鸣机夜课图记 第二十二周 43.陨石 44.观月 第二十三周 45.善呼者 46.苟变食卵 第二十四周 47.山宾卖牛 48.卖羊 第二十五周 49.坎井之蛙 50.申屠献鼎 第二十六周 51.何易于挽舟

52.纪晓岚智解“老头子 第二十七周 53.黄仙裳

54.石崇与王恺争豪 第二十八周 55.废弃向学

56.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第二十九周 57.患难见知交 58.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三十周 59.湖之鱼 60.养鸟有道 第三十一周 61.孙权重用吕范 62.用臣不疑 第三十二周 63.景公出游 64.西湖七月半 第三十三周

65.《陋室铭》与《陆游筑书巢》 66.《爱莲说》与《芙蕖》 第三十四周

67.《核舟记》与《士人画鼠》

68.《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 第三十五周

69.《五柳先生传》与《五斗先生传》 70.《马说》与《宋人御马》 第三十六周

71.《送东阳马生序》与《黄生借书说》 72.《小石潭记》与《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外古诗词鉴赏 1.渡汉江

2.江畔独步寻花(其六)3.移家别湖上亭 4.惜牡丹花 5.江南春 6.秋江 7.客中初夏 8.菊花 9.海棠 10.东栏梨花 11.画眉鸟 12.送友人 13.秋夜曲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五月十九日大雨 17.题菊花

18.惠崇《春江晓景》 19.月夜 20.泛吴淞江 参考答案及译文

相关推荐

国庆七天乐活动方案 国庆七天活动方案(五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

2023年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八年级(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2023年社区团委工作计划 社区团委工作计划(五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

2023年社区团委活动方案 社区团委活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2023年美术协会社团简介 美术社社团总结(五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

2023年美术协会社团简介 美术社社团总结(五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

最新单双脚跳教学反思一年级(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

最新连续单双脚跳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

优秀购买货物合同范文(15篇)

借款合同是保障借款人和出借人权益的重要法律凭证。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典型的保密协议案例,供大家参考。订立合同双方:购货单位: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