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幼儿园中班评语 > 2023年表内除法的教案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重难点(7篇)

2023年表内除法的教案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重难点(7篇)

作者: 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一

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德慧希望小学

陈洪星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72—75页,《制作标本---表内除法》第一个信息窗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典型的计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本节课中用动画展示除法竖式算理;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作为基础,此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除法,并且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情境图的分析中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在由“数学信息”到“提出数学问题”这一个环节的能力还是不高;还有就是在对除法竖式算理上的理解的透彻性上也是薄弱环节。

(三)教学环境:

1.对信息窗可以更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分析;

2.通过动画展示更直观的介绍算理,让学生透彻的理解; 3.节省了板书练习题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2.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3.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会列除法竖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结合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乘法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列除法算式和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会列除法竖式。

(二)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算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五十五

()三得九

()四得八()四十二

()五二十五

二()得六

四()十六

四()二十

五()二十五

三()十二 2.新课教学:

(1)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到郊外去玩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回忆到郊外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让我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那你能不能在这幅图片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数学信息呢?(学生边指边答。笑笑: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明明:我们采了8朵花,每种两朵。丽丽:我们3人共采了12中叶子。)

(2)活动二:师:你能根据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让小组长来总结。(小组汇报。笑笑: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明明:采了几种花?丽丽: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师把问题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试着列式和解答“笑笑”的问题。学生解答(学生应该会根据以前的经验把结果说出来),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结果利用我们的学具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小组汇报:利用学具和口诀进行解答)

练习:

①练习一:口算:16÷4=

20÷5=

12÷4=

10÷2=

9÷3=(并且说出它们利用的口诀)

②练习二:口算:15÷3= 15÷5=(把算式的口诀说出来)课件展示算式和口诀,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生:这两个除法算式都用了同一句口诀)。

③练习三:利用口诀能不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3)活动三:重新出示信息窗,解决“明明”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列出横式并且试着用竖式解决。

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题目(主要是错误题目)。

师:同学们非常有创意,但是数学家早已经给了我们更好的竖式写法,大家想不想学呢?(生答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写吧。先写被除数8,然后写,再写除数2,然后利用课件中做的花的动态图来展示竖式的算理:方框中一共有8朵花,拿出2朵是一种,拿了几次(生说4次),所以商是4;一共拿出几朵花(生说8朵),所以竖式下面是8,怎么得出来的8(生说二乘四得八),方框中还有没有花呢(生说没有),所以余数是0。

生跟着写一遍,让多个学生说说刚才竖式的意义各个部分怎么得出的。

紧接着写出除法竖式的各部分名称。

(6)活动六:总结,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和学习的情况,并且找出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的个人和小组,师进行总结。

(7)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二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三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

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课件、小棒等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

(一)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

(二)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了解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你还有什么发现?(小汽车的价钱没有给出)

3、交流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

4、明确所求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二)分析问题,探究方法。

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

(1)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

(2)怎样解答?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1)摆一摆。

(2)画一画。

在纸上画56个圆圈表示56元钱,8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

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

(1)想一想。

求56元可以买8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也就是求什么?(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2)列一列。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

(三)回顾检验,建构模型。

1、检验结果。

(2)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8元,7×8=56(元)

2、整理过程。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

3、点明课题。

(四)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教材第42页“想一想”。

(1)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根据例3情境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

(1)30元能买几个玩具熊?

(2)36元能买几个皮球?

(3)买4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一)基础乐园。

1。教材第43页第2题和第3题。学生列式、验证,并汇报用哪句口诀。

2。改变条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电影院搞优惠促销,42元能买7张票,每张电影票多少元?

(2)一根28米的绳子,如果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综合应用。(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四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五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片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谈话引出例2。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 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

四、归纳总结,回味平均分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 均 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例2(8-9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七

(一)》(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例2(8-9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3)课件演示验证。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五、布置作业

(一)》(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

(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教学问题诊断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四、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五、课堂小结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长江

(一)》(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第13页例4及相关知识。教学目标:

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件、圆片。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一)谈话引入

(二)提出问题:

师: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生:是“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同样多。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

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二)语言描述平均分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

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一)引入除法

师: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二)介绍除号

师: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师: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

师: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介绍除法算式

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师: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12÷4=3。

师: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所以最后等于3。师: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读。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四)在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四、深化练习

(一)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1.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2.动手连一连并写出除法算式。3.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二)分一分,填一填(做一做第2题)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3.比较这两题的异同。

4.还有什么事也能用10÷2=5表示呢?

(三)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0÷2=5; 18÷6=3; 16÷8=2; 15÷3=5。

(四)练习三的1-3题。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一)》(第4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五、互惠提升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表内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第5课时)

教学内容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1、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2、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3、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4、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5、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三、找朋友:

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

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填空。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三)探究方法

(四)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猴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

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五)优化算法,点明课题

师生共同梳理三种算法:边说边演示课件

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2×()=8 3×()=9 5×()=10 8÷2=()9÷3=()10÷5=()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三)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四)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我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我还知道了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五、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一)》(第7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每屉有4个包子,有6屉。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

(1)每屉有4个包子,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师:组内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探究过程(生生互动)。

学生可能回答(师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多鼓励):

(1)每屉有4个包子,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我是这样想的,要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六)二十四。„„

师: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动,并及时评价):(1)它们都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得数。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做完后交流汇报求商方法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5题。

独立完成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你提出什么问题?你又是怎样解答的。2.完成书第21页的第6、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求商的方法。3.游戏:同桌完成书第21页的第8题。

四、课尾梳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五、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一)》(第8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师:怎样列式?(12÷3=4)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师:怎样列算式?(12÷4=3)

3.揭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教学例3左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所求问题是什么?(生:每个纸盒放几只?)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2)画图理解题意。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3)在课件中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4)列式解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15÷3=5(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所求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板书:要用几个纸盒?(2)画图理解题意。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学生画图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3)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4)列式解题。15÷5=3(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15÷5=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请学生画一画。

师:我们解答的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15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计算正确”。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练习五第1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2.练习五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请学生进行讲解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3.练习五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列式解答。(2)请学生说出这3道题的联系与区别。4.出示图(见课件)。

四、总结评价,谈谈收获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长江全能学案》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第9课时)

教学内容:(p24、25页,练习五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一、巩固练习:

1、有9个■,每3为一堆,可以摆几堆?

3、有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 3 个。

二、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基础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列出算式并解答。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小组内说说,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小组内说说,全班交流。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并解答。

3、以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第六、七、八题。开火车说出算式和口诀。

4、独立完成的第9题、第10题。

要求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解决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1、动脑筋,想一想。星期天,小明带着12元钱去超市买食品,请你帮帮小明,可以怎么买?(要求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长江

(一)整理与复习》(第10课时)

(一)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除法的含义,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初步学会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忆、整理、复习、应用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一)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学生回答。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活动二:复习近平均分

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行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利进入大门。

2、下面哪组是平均分,说出你的理由。(课件)

3、根据要求平均分,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组,每组()个;把12个圆片每3个一组,可以分成()组。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我们就叫做平均分。

(三)活动三: 复习除法的认识

师:刚才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一种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1、师:你能列除法算式吗?指名板演,说说你的理由。2、师:你们会读吗,指出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开火车读算式。

(四)活动四: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课件出示例1的图。

让学生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订正时,让学生先互相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请个别学生发言。6×3=18 表示每堆有6个南瓜,3堆就有3个6 18÷3=6 表示18个南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个南瓜。18÷6=3 表示有18个南瓜,每6个为一份,可以分成3份。

(3)让学生指出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4)学生读一读三个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乘法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与商)

2、练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游戏:

(1)摘苹果:把口算卡片做成苹果形状,算对的同学就可以把它摘走。(2)送信:卡片“信箱”贴在黑板上,请几位小朋友做邮递员来送信,比一比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师:得数是1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全班参与(3)看谁先到家。

说一说:你是怎么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小结:对!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开求除法算式的商,这样可以的又对又快。

(五)复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5)(5)买6枝钢笔需要12元。要求学生想付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小结: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当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获得需要的信息数据,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相关推荐

最新表内除法一说课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

最新工作总结文明窗口创建工作总结(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我当上小队长的日记(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会计基础考试 会计基础试题答案(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内除法一(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 二年级上表内除法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2023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最新会计从业资格基础知识 豆丁网(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会计学基础第一章答案(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建设工程资料员考试(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