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实用16篇)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实用16篇)

作者: 紫薇儿

范文范本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仔细研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过去那种高强度开采、高资源能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被反省,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等都是有限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绿色消费,应该被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美国、日本、欧洲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界大多认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有2个:一是生态学,二是经济学。

“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既是一种与地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涉及广泛的大文化现象,即广义的生态文化现象,既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经济模式是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开环式、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高开采、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其结果是极大地破坏和浪费了自然资源,一方面导致资源快速消耗殆尽,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大量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为基础,由传统的“开环式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反馈式、闭环式循环过程,是一种最大化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互相和谐,在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与传统经济理念相比,循环经济的特征在于“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也有学者以“4个可”或“4r原则”概括,即“可回用(reuse)、可循环(recycle)、可回收(re-covery)、可再生(renewable)”,我国循环经济理论还坚持了减量化优先的原则。

我国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过程当中,资源约束趋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铁、锰、铬、钒、铜、铅、锌、铝、钾、镉等严重短缺,对外依存度很高。

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从的2.22亿t增长到13.1亿t,进口铁矿石产量从20的0.6997亿t增长到的8.19亿t。

我国自产铁矿石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0%左右,铜精矿对外依存度高达80%,铅锌矿已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我国锰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大部分含铁、磷高,优质锰矿约占总储量6%,20我国锰矿进口量1349万t,比上年增长20%。

钒、铬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及社会的发展,对钒、铬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2012年我国钒产量(折合v2o5)约为6.8万t,约占世界产量的52%。

目前我国铬盐产能已达35万t/a,约占全世界的1/4,但我国铬矿资源极为紧缺,90%的铬资源依赖进口。

我国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煤炭等战略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17%、28%、67%。

金属矿产资源禀赋复杂,埋藏深、品位低,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赋存环境恶劣、复杂难处理,许多大型露天矿山逐渐进入极深部开采阶段,开采深度高达1000m。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消耗和枯竭,我国已开始向地下深部获取资源。

深部资源开采条件复杂,选矿难度大,导致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总回收率比世界先进国家低10~15个百分点。

铁矿采选综合回收率不足60%,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率不足35%,大量境界外矿、残留矿、驻留矿尚未被充分利用[2]。

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矿业开发产生的大量尾矿、废石及渣、尘、泥、灰等固体废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目前仅金属矿山堆存的尾矿就高达100余亿t,并以每年10亿t以上的排放量剧增。

大量固体废物排放与堆存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矿业固体废物污染生活用水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大量矿业固体废物的排放也造成大量有价金属与非金属资源的流失,成为矿山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大部分建成于20世纪50—60年代、部分70—80年代的国有矿山多数面临着资源危机[3]。

据不完全统计,有3/5的矿山因资源枯竭而接近尾声或已闭坑,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保障能力。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已有69个资源枯竭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我国矿业及其加工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少循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是,大量开发、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导致土地、空气、地下水等严重污染的事件频发。

我国资源产出率只及日本的1/7~1/5,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耗量却占全球的20%左右,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1.6%,但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日本的4.5倍、美国的2.9倍,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以上。

我国矿业城市万元gdp碳排放强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至少20%[4]。

因此,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通过节约资源和提高生态效率,推行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发展绿色矿山,推进矿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是解决资源紧缺、能源紧张、污染加剧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工业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日益成为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瓶颈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自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初,开始重视循环经济工作。

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正式施行;201月23日国务院还颁发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工业领域的各项任务。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

“十一五”时期,我国矿业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进展,由表2可见能源的产出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水资源产出率提高了59个百分点,工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主要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率提高了7.4个百分点。

在黑色、有色、黄金、煤炭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并涌现了一批典型。

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在推进矿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5]。

该公司对下辖小官庄铁矿表外矿进行回收,每年多回收原矿9万t,可选出tfe品位64%的铁精矿2.28万t,不仅提高了铁矿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对下辖的张家洼铁矿残留矿体进行开采,每年增加铁矿石原矿产量15万t,采用细筛分级—强磁选—浮选—再磨—强磁选—重选工艺,以强磁选代替原来的重选作业,将尾矿品位由14.5%降低至11.79%,回收率由76%提高到80%以上,同时铁精矿品位也由63%提高到65%以上。

原工艺选铁尾矿中丢弃了大量的铜、钴资源,为回收这部分铜、钴精矿,对选矿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

改造后,按选矿厂年处理原矿230万t计算,铜精矿品位可提高至20%、回收率达到13.5%,钴精矿品位0.38%、回收率53.54%,每年可增加品位20%的铜精矿800t,钴精矿5.07万t。

此外,还对矿山废水、浓缩池回水、尾矿库回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约了用水量,仅此1项,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高开采、低产出、高排放—环保末端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5个阶段。

“十五”期间,该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3大挑战:一是资源严重短缺,到,已有4座矿山因资源枯竭关闭停产;二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以及国内先进矿山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三是环境问题,该企业是铜陵市大型企业,但污染贡献值也位于第一。

在挑战面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将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步入“主业内循环”、“改造提升现有系统与建设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相结合”的发展轨道。

为了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公司利用下辖的冬瓜山铜矿矿石中蕴含有丰富的硫、铁等资源,新建了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园区功能配置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延伸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使上游生产的副产品或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利用产业间的代谢和共伴生关系,达到资源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的目的。

园区综合回收利用伴生硫铁资源,相当于开发一座年产硫铁矿石150万t的大型矿山,利用余热每年发电约2.4亿kw;sio2转化率提高到99.8%以上,每年可减排sio21260t;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96.67%。

地处河南省中部的灵宝市,有着丰富的金、铜、铅、硫、铁等矿产资源,盛产黄金。

但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高度依赖,灵宝市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产业单一、环境污染、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为了摆脱陷入的困境,当地政府和企业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使该市由单一的黄金采选业发展成为黄金采选—深加工—多金属回收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链条,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从而逐步扭转因黄金资源枯竭,黄金企业经营困难的不利局面。

年,灵宝市又通过综合开发利用,拉长壮大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以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为平台,形成了四大矿业循环经济产业链[6]:黄金产业链、铅业产业链、硫铁化工产业链、铜产业链,形成了金、铜、铅、硫铁等矿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方式的转型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克服积重难返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困难,挑战巨大,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

这对于矿业而言,更具有针对性。

(1)紧紧围绕“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为目标,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为重点,把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作为中心任务,高效开发、循环利用矿产资源,推动矿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立足我国国情及矿产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的特点,把握资源勘查、采矿、选矿、烧结、冶炼产业链条工艺中的资源走向和能源利用。

从源头做起,贫富兼采、综合回收、清洁生产、保护生态、循环利用,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冶综合回收率。

试论循环经济理念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循环经济学理论

近年来安徽公路建设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不仅制定出多项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技术政策,而且大力研究推广符合该理念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老路面利用及再生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展望了循环经济理念在今后公路建设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汪波管勤孙东根朱新实作者单位:汪波,孙东根,朱新实(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合肥市,230022)。

管勤(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

刊名:公路isticpku英文刊名:highway年,卷(期):2006“”(6)分类号:x734关键词:公路建设循环经济技术应用

试论循环经济理念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循环经济学理论

摘要:循环经济旅游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旅游管理模式。它按照“3r”原则,遵循少投入,高产出;延长使用周期;废物再利用的管理办法,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一方面,它给传统旅游经济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现代旅游经济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

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行业的大量兴起。然而,在传统的理念中发展而来的旅游经济模式往往只是采用了单向的发展模式。人们普遍认为,旅游资源是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以所以享受和挥霍的。久而久之,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旅游资源稀缺现象日益严峻。这和起初发展旅游业作为无污染、少消耗,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的初衷是相互违背。其中,主要表现在满足顾客的吃、住、行、游、购物和娱乐等方面的不合理消耗。在这种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旅游经济,只是一时的利益而不能长远;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严重短缺而不能可持续发展;只能将旅游文化转变成商业化的市场产物。留给子孙后代的不是蓝天白云而是灰蒙蒙的天空,终年积雪的雪山遍布着随处可见的垃圾和逐渐沙化的草原湿地。因此,为了防止旅游资源的继续恶化,采用循环经济模式管理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

施行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总的来说,就是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物质消耗和废气、废物排放。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保护环境。以下就旅游行业中的旅游开发、酒店、餐饮、商店、旅行社等方面,采用循环经济的方式,发展旅游经济管理的主要几点内容进行探析:

一、旅游开发中的循环经济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开发,另一个是人文精神的宣传。前者是旅游行业的主要吸引资源,引力大小取决于是否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在原始的自然环境开发中,有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将经济效益摆在首位。对其进行了掠夺性开发、改变资源分布、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甚至导致生态灾害频发,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据相关报道,我国开放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存在公害垃圾,和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和水质的污染。甚至有些政府部门,为了地区gdp能有客观的增长,没有全面规划,也完全不顾专家意见,在景区大兴土木,破坏生态遗产格局。如泰山的缆车、张家界的电梯事件都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在人文方面,大量游客的涌入,打断了原本淳朴、平静的村民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当地特色的文化将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价值观赏的改变也大家有目共睹的。可见,旅游业需要发展,上述的短见现象就要收到根本的遏制。首先,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不能将经济收入作为衡量旅游经济发展的单一指标。对景区申请的项目严格审批,定期检查施工项目是否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景区管理部门少建甚至不建人工建筑,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旅游交通方面,尽可能采用太阳能或电能驱动的无污染的交通工具,并对交通网的设计要符合生态设计。在人流较多的时候,要考虑景区生态的接待能力。让旅游环境自身有个自我调控功能,实现良性循环运作。即外部的干扰不能超过环境的容量。在景区内部做好垃圾筒和厕所的规划,并在明显处张贴环保标语和宣传海报。最后,游客自身要做到洁身自好。不乱丢垃圾,提高节约用水和不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意识。对于那些强买强卖现象,绝不纵容。

二、旅游行业中的酒店、餐饮、商店经济发展。在过去单一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景区的酒店越建越高档、豪华,一味追求国际化。很少考虑就地取材,增加了经营成本。在宾馆里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往往都是难以降解,不能循环使用的。这样的产品较一般的环保产品价格低廉,更受经营者的喜爱。接待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和生活垃圾得不很好的处理,结果产生河水污浊,还有一些国家禁止使用的一次性泡沫饭盒。在旅游市场化的今天,不论是旅游行业的主体供应商们,还是作为消费群里的游客都应该以身作则,发展旅游业的循环经济。一方面,供应商们应多开发些绿色参观餐馆、酒店。就地取材,选择可以循环利用的碗筷、餐具和生活用品。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开展能源利用,变废为宝的专业回收处理技术。如在客房配备当地的植物;利用沼气发电;电池回收;废水利用等。另一方面,作为游客,要入乡随俗。在购买当地特色商品时,尽量选择土特产类的初级加工产品。提倡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应该是注重产品设计和工艺的,这样既可以增加手工因素又可以饱含艺术文化价值。

三、旅行社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领军主力,更应该带头做好发展旅游业的循环经济工作。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中,存在许多只顾招揽生意,带领更多的游客谋取利益的现象。从而忽视了游客人数过度,对景区和当地社会环境造成的冲击。在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中,旅行社起着主要作用。其工作人员长期带团进入景区,应发挥导游的主体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导游客注重循环经济,并阻止游客的非理性行为。在接待过程中,宣传和讲解循环经济的重要的性,发挥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

总之,只有通过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和全体社会共同参与,提倡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立捷.《循环经济:旅游发展新动力》[j].《经济》,2007,(08)。

[2]何智能.《试论循环经济与旅游业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煤炭循环经济的论文

为了促进世界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1999年,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businesscouncil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wbcsd)的赞助下,由当时世界10大跨国水泥生产商自发组织起来,发起设立了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促进会(cementsustainabil-ityinitiative,csi)。csi的功能被细化为7个行动小组,包括负责任地使用原燃料、混凝土循环使用、对土地及社区的本地影响、二氧化碳及气候保护、排放监控与减排、员工安全与健康、报告与交流。从宏观上看,发达国家自1990年确立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已经把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看作是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许多国家以立法的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这些法律的要义是:首先要减少源头污染物的产生量,在产品生产和使用阶段要尽量避免废弃物的排放;其次是对在源头上不能削减但可以利用的废弃物要回收利用,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能得到循环利用;对那些确实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才最终做无害化处置。日本、德国、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水泥产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做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力图通过一系列与固体废弃物管理有关的措施,促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并保护有价值的资源和能源。1996年,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该法的目的是彻底改造垃圾处理体系,建立产品责任(延伸)制度,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在使用后要安全处置或重新被利用。日本在2000年颁布了“促进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以解决废物问题为起点,旨在改变整个社会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其它发达国家针对国内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也出台了相应的循环经济立法。法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废弃物减量化、循环利用的立法。从微观上看,发达国家水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从废弃物资源化开始的。它们利用废弃物的种类很多,而且利用历史也比较早,如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尾矿等作为水泥生产配料或混合材,但过去大多是从满足水泥生产自身需要、节省成本角度考虑的,并没有上升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各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各类废弃物(包括工业垃圾、市政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越来越多,占地、污染、处置等方面的困难和矛盾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便开始探索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废弃物的热能或有益成分。这样做一方面处理了废弃物,另一方面直接为水泥生产提供了原材料,可以取得一举几得的效果。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技术先进,而且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瑞士霍尔西姆公司在处置废弃物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霍尔西姆对处置废弃物制定了指导原则,有目录、废物清单,水泥厂可依此操作。霍尔西姆则从收集垃圾开始,并做预处理,再进入水泥生产过程,这样做的利润空间大,价值链控制在自己手中。霍尔西姆在70多个国家设有水泥企业,在其中36个国家中建有废弃物处理中心,其中有17个垃圾预处理站,每年可处理500万t废弃物。霍尔西姆在比利时使用将生活污泥直接从窑头打入窑的燃烧技术。燃烧工业浓废水最节省成本,因为这些工业浓废水中含有10%有机成份。纯低温余热发电是利用窑头窑尾排放废气余热发电,无需消耗燃料,是水泥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在预分解窑系统上加设纯低温余热发电,能将水泥生产的综合热利用率从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纯低温余热发电量现已达到30~40kwh/t熟料水平,使水泥生产线的自供电量达到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窑头窑尾的废气通过余热锅炉温度进一步降低后再排放出去,使对环境的热污染程度大大降低。相比于燃煤发电,利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发出1万kwh的电,可以少排放近8tco2。目前,许多工业化国家的企业注重采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建的水泥生产线注意预留余热发电机组接口,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与余热发电有机结合。目前,日本70%的水泥企业在新型干法生产线上都设置有余热发电系统,1995年水泥工业余热发电量占自身用电量的比例就已经达到43%。美国水泥协会在1995年就提出,在降低水泥综合电耗的同时要提高余热利用率,减少对电网供电的需求,争取到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厂的余热发电量基本满足企业自身用电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水泥工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的步伐不断加快,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水泥产业的特性,水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1)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而言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都属于固体废弃物。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是:一是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改革工艺、产品设计或改变社会消耗结构和废物发生机制来减少固体废物发生量;二是通过固体废弃物处理如压缩、焚烧等处理来减少容积。二是无害化,是指固体废弃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三是资源化,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其有用组分和能源,以减少资源消耗,加速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结合水泥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利用各类废弃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炉渣、糖滤泥、矿渣、尾矿等,特别是利用电石渣制造水泥工艺的兴起,有助于推动废弃物的资源化。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对策。加快固体废弃物的法制建设,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尽快完善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运用经济手段,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合理征收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污费;开发适合于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化;推行清洁生产,把固体废弃物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水泥窑废气余热利用。水泥制造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产业,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一次性能源,还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虽然随着水泥煅烧技术的发展,系统效率得到了提高,但仍有大量的中低温废气余热未能充分利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新型干法窑大都采用其烧成系统的窑外分解系统。水泥烧成系统在热耗电耗方面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窑外分解系统仍有大量的能源浪费,并产生大量废气,而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则是将熟料生产线所排出的中低温废气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加以回收利用。在窑外分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中,窑尾预热器和窑头熟料冷却机的废气除了部分用于烘原料、煤以外,仍然排掉了大量余热,其热量占水泥熟料烧成系统总热耗的'30%左右,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中低温品位的余热是节约减排的关键。纯低温余热发电方面通过利用烟气废气的余热,变废为宝,降低企业成本,缓解企业用电紧张状况,另一方面排烟降尘减轻余热污染和环境污染。纯低温余热发电由于不是使用燃料的余热利用,所以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是政府重点鼓励发展的对象。水泥企业充分利用余热发电,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减少外购电,又能降低水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能源紧缺国家,充分利用水泥窑外分解系统余热发电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减少废气排放方面,也有许多办法。例如: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水泥窑炉的能量利用率,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实施节电技术,采用节电设备,降低生产中的电能消耗,减少与发电相关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大量使用某些可燃废弃物作为水泥窑炉的二次替代燃料;从生产原料上下功夫,使用磨细的矿渣、粉煤灰、天然火山灰或石灰石细粉来替代部分熟料;提高水泥的品质,延长水泥、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的使用寿命,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等等。(3)利用处置城市垃圾与有害废弃物进行燃料替代。一是可燃废弃物替代水泥烧成燃料。国际上,水泥生产过程中利用可燃废弃物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能源危机,燃料价格上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开始研究用可燃废弃物代替燃料用于水泥生产,以降低水泥生产成本。目前世界上有数百家水泥生产企业采用可燃废弃物代替燃料。这些可燃废弃物又被称为“二次燃料”。可燃废弃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利用的主要有废轮胎、废塑料、废纸、木屑、废皮革、稻米壳、植物秆、废油、废溶剂,等等。替代燃料对环境和水泥质量一般无不良影响。水泥工业以可燃废弃物代替燃料,废弃物在炉内高温焚烧,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可以得到分解彻底,焚烧后的残渣完全进入水泥熟料,可实现废物的完全处理等。用可燃废弃物替代水泥烧成燃料,处理废弃物的品种多、数量大,利用现有生产线运行即可,基本上不增加额外投资。二是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水泥。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增加、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对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地区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无害处理和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成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水泥工业综合、高效地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研究水泥工业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技术,并保证水泥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环境保护和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发展绿色水泥,使水泥企业由环境污染型企业转变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利用水泥生产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与单独建立垃圾处理厂相比,既能节省投资,又能节省土地,还能提高处理效率。利用现有水泥厂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投资费用低于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方式,投资只是垃圾焚烧发电的1/10左右。新建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水泥厂投资费用与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差不多,而水泥厂的年产值比垃圾焚烧发电厂高出6.8倍,运行费用远低于其它处理方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水泥工业处理废物,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还需要在政策上、经济上、技术上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相关政策与保障措施,形成经济激励机制,刺激水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混凝土行业被称为在地球上留下一个巨大的环境足迹。首先,在全球范围内,每一年要使用巨多的原材料去生产数10亿吨的混凝土;然而,在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co2气体,这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并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泥和混泥土生产对能量的需求、对水的大量消费,以及在建筑过程和建筑物拆建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这些留给人们一个印象:混泥土与环境特别地不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论文总结了改进这种形势的技术和工艺上的新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胶凝材料越来越多地得到使用,它可以作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部分替代品,特别是水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作为副产品的材料如粉煤灰和地面粒化高炉矿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各种可再生材料作为骨料的替代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此可以减少对采石场原碎石的需求。消费后的玻璃,废旧轮胎,塑料,造纸等行业的副产品都可以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混凝土骨料。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摘要: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是基础性的产业,我国的农业发展中,三农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实现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够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化的经济发展形式,能够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有机结合,对于工业、农业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世界各国推行,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中,农业循环经济是重要的一部分,使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传统生产向集约化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长久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都是粗放型的,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要促进农业发展建设,需要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循环经济就是实现资源的高效、再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与浪费。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经济的来源中农业占到很大的比重。

当前城市工业化发展迅速,农业生产生活也逐渐发生变化。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经济逐渐被城市化所代替,农业生产逐渐朝向规模化的趋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用地以及人口数量逐渐增大,科学的农业资源配置与使用是农业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人们不断增加资源的投入力度,积极寻求合适的农业发展方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良性循环的集约经济发展[1]。

农业循环经济要以国家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以及现有的农业生产资源,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对农业经济科学的规划与设计,促进农业生产顺利推进,实现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

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技术体系,能够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有效地协调处理,实现人与资源的科学利用,促进国家经济效益的实现,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与希望。

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努力提高认识,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宣传循环经济,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作为载体,通过专访、文艺演出、专题片等形式向农村村民进行环境保护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技能培训,对节水、节电、节药等科普知识进行重点教育[2]。

逐步强化政府、社会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对耕地进行有效保护,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实现占补平衡,避免城市污染转移到农村中。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可以建立试点,将循环经济实践中有效方法提高到制度和管理上。

选择试点时可以挑选一些乡镇和村社作为试点,建立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还可以从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与禽畜粪便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农产业清洁生产整合等方面选择示范工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应用与发展。

要阶段性地对试点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做好阶段性的评估,对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循环经济试点的验收方法。

2.3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要素,能够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力度,如产品的无公害技术、再生利用技术、农业用水回收技术等。

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体系的建设。

在农业生产中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生产体系,使农业生产的效益得到提升。

在农业科学技术上,只是依靠政府的投入与帮助是远远不足的,国家应努力使农业实现市场化的发展,让更多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人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水平的人才队伍,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业性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农业循环经济人才,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2.4明确重点领域,探究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审视,了解资源循环中的开采、使用、产生废弃物,资源再生等。

对于资源的开采需要综合开发,实现回收利用,将水、土地以及生物资源的利用作为重点,积极探索生物以及微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资源消耗时,需要高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化利用。

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要进行清洁生产,将上一环节的废弃物转化为下一环节的资源,使农业产业化的空间得以扩宽,对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进行重点关注[3],对农业产业循环链进行有效整合,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领域得以扩宽,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

3结束语。

在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重要的策略与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以粗放式为主,使得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当前农业发展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方式,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建立试点、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新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2]冯志成,刘国斌.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看法[j].经营管理者,2010(04):230.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源泉。

当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要想对当前农业经济现状进行改善,需要依靠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思路,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与当前国际潮流相适应,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从而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更好的解决。

本文立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具体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探求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把农业投入、生产、加工有机的统一起来,在高度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变废为宝,开辟农产品利用的新出路,将传统的经济体系转变为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新时期发展农业的选择。

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单纯是农业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虽然是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

虽然实行计划生育已经多年,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问题还是存在,这对我国的农业资源有很大的压力。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占66%、平原占12%,有戈壁、沙漠、冰川、雪地、石山、裸地和高寒荒地2.66亿hm2,占国土面积的27.7%,这些地区基本上不能进行农业利用[1]。

近年来,资源过度开发以及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愈发严重、荒漠化扩展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的面积不断扩大等一系列的因素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技术装备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小有成就,但农业方面投入不足,造成的农业技术装备落后的状况也制约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我国农业规模庞大,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这与农业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

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农业科技人员利用率不高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新技术无法及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造成农业生产只依靠传统劳动力的比例较大,农业技术装备落后也带来了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负面影响。

1.3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

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依靠传统农业模式和人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业家庭收入不高,加上陈旧的观念,农村人口受教育机会有限。

农村劳动力知识的缺乏,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缓慢,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经营模式改进[2]。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农业和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为动力,带动农业的发展,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5r”原则,具体做法为: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再回收原则(reeovery);再制造原则(remanufacture)。

要想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就要转变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观念,首先政府带头转变观念,制定好相关的政策,一定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政策的良好执行。

其次,农业劳动力要在政府的带领下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科技发展给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

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树立先进的生产观念,调动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积极主动学习新型农业发展技术,将新技术投入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最后,社会风气需要改变,要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的进步性,社会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舆论会引起国家的决策,对农业循环经济起间接的影响。

2.2科学规划,合理宣传,引导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

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科学布局,考虑到区域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产业优势,建立最优农业生产体系。

2.3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科技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农业循环经济更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达到资源的重复利用与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融合,没有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诸多环节都无法实现,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投入大量经费培育新品种、改良基因、新型农药的研发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循环经济做铺垫。

3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面临人多地少的国情。

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餐桌上的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既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间的尖锐矛盾,也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农业循环经济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依靠科技发展,政策支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何龙斌.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5).

[2]沈淑霞,吴洪钟.当代美国农民教育对中国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启示[j].世界农业,,(9).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

它是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人们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

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程,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就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它为资源型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煤炭企业将逐步摈弃传统的以生产、销售煤炭等基本产品为主的运营模式,将注意力转移至不断改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加大回采率,以此来扩大产业范围、拉长煤炭产业链条,进而寻求新的、更具支撑力的收入增长点。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时期经济的重点和关注的热点。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煤炭企业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特殊意义。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取得经济和社会两重效益。

2.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煤炭是不可再生性能源。

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煤炭市场经济各种体系不规范,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企业竞争激烈,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全国煤矿企业资源回收率平均水平只有30%-35%的水平,有的小煤矿只有10%-15%的水平。

通过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可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希望的高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循环经济理念不够深入一些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认识不够,只从狭义上理解和认识循环经济,没有真正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和作用不甚了解,同时对这种能同时取得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模式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技术、人才、投入、知识等符合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要素缺乏各个煤炭企业缺乏专业循环经济的人才,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技术人员缺乏创新能力,企业没有自主的先进核心技术,技术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3.企业之间循环发展各自为阵,小、中、大三循环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4.缺乏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法规、机制和政策各级政府、煤炭企业缺乏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更没有能指导循环经济的比如:投入机制、生态环境机制、价格形成、补偿机制、企业资源再生利用机制和节约使用资源等高效能激励机制来指导循环经济的有序、良性发展。

四、发展煤炭循环煤炭企业的应对措施。

要实现煤炭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府和企业应相互理解、配合采取以下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实现煤炭的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要求煤炭企业构建绿色煤炭体系,实现可持续;煤炭企业要速度与效益并重,这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1.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

(1)首先政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为煤炭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同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及扶助等支持,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煤炭企业自愿、主动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2)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构造一个有利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他们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来规范煤炭企业的行为。

政府应该严格制定煤炭企业在生产、废弃物排放、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科学标准,同时运用财政补贴、行政处罚或是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循环再使用率,降低对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消耗。

2.煤炭企业的主体攻坚作用。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四新”原则即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新方式的要求,遵循循环经济的流程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走深度开采、高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1)企业要牢固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营造一个使企业员工能牢固树立循环经济、使得循环经济工作能顺利开展的环境基础。

(2)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对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开采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积极构建以资源节约和环境无害化为核心的煤炭技术支撑体系。

(3)企业间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合理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通过更新煤炭开采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并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通过改进煤炭生产和使用方式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实现污染物微排放或零排放。

(4)煤炭企业要在当前煤炭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应该在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上下功夫。

要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的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大力发展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提高经济效益。

(5)企业要认真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好生态家园。

企业要做好废弃矿井的无污染处理要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塌陷区回填等措施。

对恢复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陈军工作单位:同煤集团企划部。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论文

国外对循环经济运行评价的研究始于1990年,由schaltegger等人首次提出,采用的是生态效率的概念。

这一阶段对生态效率的研究更多是定性化研究,认为生态效率是实现企业、区域、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工具。

如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认为,对于公司而言,生态效率意味着“节约资源—提高竞争力”,生态效率可以推动商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这一阶段对生态效率的定量化研究很少,更没有将其发展成一种评价工具。

直到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定义生态效率时结合了福利、竞争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影响、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认为生态效率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并将它看作是一种“产出—投入”的比值。

此后,生态效率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政府、工业企业和其他组织。

hartmuthoh等人介绍了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7个生态效率指标,yoshinorikobayashi等人评价了制造业的生态效率。

国内对循环经济运行状况的研究并不多,更鲜于研究钢铁行业的循环经济效率。

早期的钢铁行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大都是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或钢铁产品绿色度的评价。

这些多为定性研究。

21世纪初,对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开始引入“效率”的概念。

2005年戴铁军、陆钟武采用工业代谢方法,从资源、能源、环境效率三方面评价了钢铁企业的生态效率水平,弥补了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定量评价实证研究的空白。

随后陈静、林逢春等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出发,基于生态效益的理念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估,但忽略了环境绩效只是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一个方面。

年成金华、杜春丽以我国钢铁产业中47家钢铁企业为决策单元,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一种非期望投入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对其—循环经济效率进行了动态的总体分析和评价。

该评价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在评价指标的设计方面不全面,没有完全涵盖循环经济的本质。

总之,上述研究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循环经济效率一词,但其内涵都是基于生态效率,侧重于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衡量循环经济的运行状况,忽略了循环经济效率才是循环经济的最合适测度。

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只是在传统经济效率评价的基础上纳入了环境绩效,并未真正理解循环经济效率的本质。

循环经济不同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效率不仅要强调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即资源负荷率、环境负荷率,更要注重资源的再生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以及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仅考虑了资源投入、环境产出等因素,也融入了资源再循环、产品再利用等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目前循环经济评价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

尽管研究方法很多,但是每个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彼此原理不同、思路不同,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都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和适用对象。

此外,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一些优缺点。

ahp作为一种系统性评价方法,简洁实用,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但是定性成分太多,指标过多时权重不易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适合于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灰色综合评估法是一种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专家评判的综合性评估方法。

上述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主观性太强,各分析指标之间关系难以衡量,并且结论仅仅只能排序,无法分析各评价单元是否有效合理。

于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引用“效率”概念,采用投入产出法来评价循环经济的运行。

如国外的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模型(eio)和垃圾投入产出模型(wio)作为分析经济过程中垃圾排放和治理情况的研究工具显得非常有效。

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开始运用数据包络投入产出模型(dea)在区域范围内对循环经济运行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论文

3.1出台政策,加强指导。

为了更好的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们一定要解决好农业生产模式之间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农业立法政策,并制定出限制性和补偿性的政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民群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遵从企业和政府的规定,完成自己的农业生产任务。

当然,我们也应该发挥政府的补偿和支持作用,加强政府的指导工作,建立农业生态发展机制,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3.2技术创新,提升能力。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

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开发,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

开辟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在科技与政府、农户间搭起一座桥梁,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要促进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

农业专业化分工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支持与开发、农业服务等几大部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特长,促进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改变每户农民”小而全”的耕作方式。

3.3资金投入,完善体系。

我们建立农业生产循环经济模式,最基础的支持力就是相应资金的投入和保障。

如果不能很好的保障资金投入,就很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所以,各区域政府应该建立农业发展资金保障机制,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长久循环。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工作,招商引资,发展个人与集体社会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完善多元化与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将农业循环发展模式深入贯彻与落实,遵从相关的农业发展制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和方法。

可以确切的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必走之路,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而且,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再一次证明了这种发展策略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对我国社会新农村建设,节约农业资源,解决“三农”问题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朝向循环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春霞.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前景分析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04).

[2]尹昌斌,唐华俊,周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02).

[3]于国丽,谭桂梅.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j].河北农业科技,(04).

作者:刘雁岭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我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占据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后,我国农业经济更是不断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然而,从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现状来看还不容乐观,导致农业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就需要对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明确农业发展趋势,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产业化;信息化。

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经济的发展管理更是会对国家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自身利益。

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需要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让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于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导致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且执行力也明显不足,使得无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严重制约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我国农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完善性,导致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农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不能更好的适应农业社会的结构调整。

而在这种欠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很多经济活动也丧失了原有的活力,管理执行力严重不足,严重阻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3)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断流失,加之原有的农业经济体系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导致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1]。

另外,在农业管理上,由于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并存在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无法真正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论文

近年来,河南省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达到5638.6万吨。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河南省的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2012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667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54.83亿元。

依托优越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河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生加工基地,初步建成门类比价齐全的工业体系。

以传统产业型、资源开发性工业为主的模式,、决定了较高的能源消费。

2012年河南省能源消费量再创新高,达到23647万吨标煤。

同时河南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2012年河南省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13.74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达到15250.4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27.59万吨。

河南省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是当前束缚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今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循环经济发展,全国范围内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早已启动,河南省整体也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省份。

国家也将从多个方面对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给予有力支持。

所以,河南省应利用这次契机,将循环经济的观念渗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形成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河南省产业结构总体上是资源型、初加工型和原材料工业展主导地位,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也即由传统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的转变。

河南省现已建成180余处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上下游产业耦合性差,资源共享程度低,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

急需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围绕优势资源,打造循环型园区和产业链条。

(二)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资源循环利用。

河南省近年来大力促进资源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积极用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工业“三废”的再回收利用。

河南矿产较多,尤其是煤炭,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摆脱资源利用粗放,优势产业链条过短的不利局面,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改善生态环境与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原理就是要实现较少的污染排放和较高的产出。

而河南省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火电、建材、有色、钢铁、煤炭、化工、造纸等行业,减排潜力巨大。

清洁生产是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是循环经济的前提,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

对于仍有的废弃物排放,则需通过技术处理,尽可能变为下游产业的原材料;不能处理的,则无害化排放,做到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小化。

(四)试点工作稳步有效推进要求我省发展循环经济。

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公布了全国循环经济首批82家试点单位名单,河南省鹤壁市、中铝中州分公司、商电铝业集团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天冠企业集团公司和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家进入国家试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2005年上半年河南省还确定了第一批21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包括4个城市、4个园区和13家企业,基本涵盖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以及冶金、有色、煤炭、化工、食品等河南省重点行业。

年河南省整体被国家列入循环经济试点省份之一。

同时在省内第一批试点单位的示范带动下,河南启动了省内第二批试点工作。

循环经济试点之所以能迅速推广,是因为政府、企业看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

如今,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取得显著成效,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仍有问题存在,需要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循环经济试点的成功经验,探索出适合河南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

(一)健全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循环经济发展。

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得以顺利推进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撑。

比如,1991年德国首次按照循环经济思路制定了《包装条例》要求德国生产商和零售商精简包装,尽可能回收利用,又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将物质闭路循环观念推广到所有生活废物。

年,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颁布,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经验。

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为河南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证。

但是相比其他省份,河南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是比较滞后,难以规范约束企业生产行为。

因此,在现有循环经济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省实情,依据国家相关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区域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对于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循环经济区域性发展规划,引导循环经济发展。

2009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评审论证后,批复了《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改办环资〔2009〕2838号)。

《实施方案》作为循环经济区域性发展规划,提出了河南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力为核心,以“五大循环链、八个行业、八大工程、九个重点区域、二十个试点园区、二百个试点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园区、区域、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

该方案较为详尽的提出-20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企业、各地市发展循环经济指明方向。

相关部门应继续建立区域性发展规划,形成长效机制,引导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循环经济项目及产业。

(三)完善循环经济发展配套政策与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经验表明,若离开有利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由于外部不经济性,企业不愿投入过多资金、精力发展循环经济。

所以,政府部门应综合运用财政税务、投资信贷、价格优势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银行部门应加大对企业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创新产品。

政府则可采取直接投资或是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唯有让推行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看到各方面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自身才有动力搞好节能减排工作,继而带动企业、园区、区域乃至社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多赢”,受益的不单单是企业自身,还包括全社会公众,甚至包括我们生存的这个生态环境。

相信在广大群众眼中,循环经济就是企业的污染减排,或清洁生产,与自身毫无关系。

所以,有必要通过加强社会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将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和法律常识纳入宣传计划,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宣传工作,比如制作宣传片、宣传手册;定期开放现有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园区,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企业是如何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关系到全体公众利益,唯有公众的自觉参与,才能把循环经济的法律规范转化为普通的道德准则和广泛的社会活动。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作为一个舶来品,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它的理解可能并不彻底,甚至可以说,我们对于循环经济制度的认识还很局限,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强调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老路子。

先污染后治理这条道路是由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走出来的血路,这只是对于环境问题的处理机制,治标不治本,并且事后治理,不仅因为污染的时间长导致治理成本的加大,同时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末端治理使得企业习惯于按照环境法规规定的上限最大限度的污染环境,降低自身成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采用新的环保设备,从源头减少污染的出现。

2.对循环经济制度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简简单单地认为循环经济制度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出现的,反而忽视了循环经济制度是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之下出现的全新经济形态,这不是一种一味追求环境效益的经济方式,本质上是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齐头并进的发展方式。

3.有些人认为我国并不具备建立循环经济制度的客观条件。

很多人认为我国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才是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追求发展循环经济可能会放慢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进而得不偿失,实际上,这是一种很片面的想法,只看到了循环经济制度与社会相对立的一面,却忽视了两个相互统一的一面,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片面单一静止的形而上学思维。

循环经济制度正好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结合点。

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循环经济制度。

4.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建立循环经济制度的条件不够成熟,或者说,他们认为那不是当前应该解决的事情,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对当今世界绿色文明迅猛发展了解不够的表现。

当今,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在全球内盛行,人们普遍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自己掘下的坟墓所掩埋。

(二)我国循环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循环经济制度是需要依靠行政能力才能得以建立,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其职能是有其自身局限的。

在以往过于强调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下,由于所有的都是依靠国家的行政指令进行分配,宏观政策更容易产生不良的管理后果,管得过多过死从而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环境污染的产生。

由于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起步比较晚,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对循环经济认识深度的限制,我国具体的环境标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说:环境标准与经济技术条件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衔接;环境标准指导作用差强人意。

环境标准的引导性更是不够;环境标准的社会性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环境标准以机关文件形式发布,形式比较单一,环境标准不为人所知,从而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具体到企业这一重要的经济组织来说,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短板,很多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过于依赖外国进口的高新设备,使得企业自身成本居高不下,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经济效益不佳,负债率偏高;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基础管理薄弱。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得不以污染环境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求得生存。

(一)政府层面的努力。

首先是要对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循环经济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保证,因此法律制度是与循环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制度。

法律制度的实施目的在于通过对循环经济中的消费者、企业和地方政府等进行约束和规范,来确保各参与主体对于义务和责任的履行,实现其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开展生产活动的具体行为的准确性。

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综合性的、专项性的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到循环经济发展内容并有促进作用的一些规定。

当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经济法律体系,例如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此种法律的国家,曾经先后制定了包括《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包装法》、《垃圾法》等在内的涉及到社会众多领域的法律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作用。

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当明确,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制定,应当具体结合本国的国情来具体开展。

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

市场体系。

所有权。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股份制。

法人财产权。

产权制度。

全民所有制。

公共产品。

基础工业。

股份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利息。

地租。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

经济增长。

制度。

通货膨胀。

产权。

国民生产总值。

后起者优势。

对外贸易。

外贸依存度。

直接投资。

简介投资。

关税。

进口替代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

对外开发。

经济政策手段。

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

补贴政策。

金融手段。

政府调控行政管制手段。

经济法制手段。

简答。

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过渡经济有哪些特征。

渐进式改革有哪些特征?

简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实现形式。

简述产权的功能。

如何通过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确立法人财产权?

为什么说国有企业改革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简述法人资产制度的基本特征。

股份公司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简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创新。

简述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创新。

简述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

简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方式的结合。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

简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简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简述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主要内容。

简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

简述我国经济对外开发度的合理目标。

如何正确处理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之间的关系。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功能。

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简述经济政策的基具体目标。

简述经济发展中政策目标可能冲突的区域。

简述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简述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区别。

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简述马克思关于所有权权能的论述。

简述产权的功能。

简述收入分配总的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

简述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在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中如何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论述。

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试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分建设和发展。

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

试论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试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与特征。

为什么说产权明晰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试论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试论法人资产制度。

试论体制转轨中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试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依赖于体制模式的转变。

试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试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国策?

试论适度政府干预的界定。

试论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目标选择。

试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策手段选择。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适度干预。

试论经济政策手段的传导机制。

试述中国渐进式改革三实质和特征。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试论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及其代理成本。

试述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试述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试述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原则。

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

试述我国对我贸易战略的选择。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论文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制定政策法规、实施行政许可或者行政处罚、监督违法行为、开展宣传教育等环境保护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应当遵循依法、有序、自愿、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求意见时,应当公布以下信息:

(一)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背景资料;。

(二)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

(三)公众提交意见和建议的方式;。

(四)联系部门和联系方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征求意见的时限内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的,应当对相关事项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调查问卷所设问题应当简单明确、通俗易懂。调查的'人数及其范围应当综合考虑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社会关注程度、组织公众参与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因素。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征求意见的,应当提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议程等事项通知参会人员,必要时可以通过政府的网站、主要媒体等途径予以公告。

参加专家论证会的参会人员应当以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环保社会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为主,同时应当邀请可能受相关事项或者活动直接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代表参加。

第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听证的事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并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在作出环境决策时予以充分考虑,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12369”环保举报热线、政府的网站等途径,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第十三条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调查核实举报的事项,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十四条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奖励。

国家鼓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推动有关部门设立环境保护有奖举报专项资金。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第十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形成低碳节约、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第十八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项目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第十九条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其他部门规章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论文

公众参与环保在整个环境保护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状况不尽如人意,民众有很高的参与愿望,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却很少.引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立法、信息、听证会、民间组织等方面提高公众参与状况.

作者:王雷刘磊作者单位:泗阳县环境保护局,江苏,泗阳,223700刊名:绿色大世界英文刊名:greenlargeworld年,卷(期):“”(9)分类号:x3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信息民间组织听证会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论文

当前,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为了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我们提倡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所谓的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在某一产业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并同时符合建设新农村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

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的措施和方法。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论文

其次理论基础相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遵循生态经济理论,都强调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将其作为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最后技术手段相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依赖于工业技术以及环境技术的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尽量做到废弃物的无害化或危害最小化。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均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是共同的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

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高碳能源而言,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循环经济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果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的低碳经济发展,从现阶段我国实际出发,需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循环经济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

2.1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能源基础产业的地位难以改变,发展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我国能源资源条件看,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从未来煤炭消费需求看,今后一个时期,煤炭需求总量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

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能源投入巨大,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而且,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开发力度也将持续加大。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将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提倡节能减排,改善日益恶化的气候和环境。

煤炭工业也应当着力推进创新和提升,紧跟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

然而,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稳步深入地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下最现实的选择,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最基本的路径。

因此,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设,对于煤炭企业势在必行。

煤炭企业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坚持基本国策,从自身发展战略上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规划与实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煤炭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在生产源头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矿井设计和生产设备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资源充分利用和环境发展要求。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生态系统和整个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把煤炭企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企业。

2.3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应对行业危机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20xx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国内经济增速降低,我国煤炭市场出现了过剩的情况,煤炭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十年黄金发展期之后,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着国内经济下行、煤炭产能超前、煤价下调等困难,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如何应对当前煤炭行业的危机,寻找危机下的发展路径是煤炭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行业危机是推动煤炭企业寻求转型的强大推动力,能有效促使煤炭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法,淘汰落后产能。

煤炭企业必须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顺应国家低碳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减少资源投入量,大幅度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大幅度提高资源回收率,用延伸产业链的办法挖掘煤炭资源中的“附加值”,提高煤炭资源的价值,实现行业危机下企业经济利润的持续增长。

3.1以煤炭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作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

研究开发煤炭绿色生产技术,是煤炭企业能否顺利实现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通过具有煤炭产业特征的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仅可以支撑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也可以为煤炭企业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谓绿色开采就是要求企业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开采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强调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协调。

该技术要求从业人员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土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开采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冀中能源集团在多个煤矿试验成功巷道矸石充填技术、粉煤灰与矸石固体充填、矸石膏体充填和超高水材料充填等适应不同开采条件的成套充填采煤关键技术,并实现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从“三下”压煤中回收大量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通过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达到矸石不升井、煤矿不建矸石山、矿井无废渣外排、矸石置换煤炭资源、减少地面塌陷的绿色环保目标。

煤炭企业实现低碳发展,还必须重视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特别是要研发煤炭的清洁高效加工技术。

通过煤炭洗选,减少煤炭的灰分、硫分与矸石,减排二氧化硫,节省运力;通过低阶煤提质加工技术,降低煤炭水分,提高煤的发热量,减少碳排放。

通过超超临界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等国际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达到煤的清洁高效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降低污染。

通过煤炭液化、煤制醇醚、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基多联产等技术,实现煤炭利用碳排放减少,使得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和埋藏成为可能,达到煤炭的高效低耗利用。

此外,煤炭企业还需研发和利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治理技术、矿井水资源处理利用技术、煤矸石及其他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这些绿色生产技术都可以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初具规模,煤炭产业特点决定了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煤炭企业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理念。

二要对煤炭资源产品进行加工,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三是要把煤炭、煤矸石一次使用后,再次变成可用的资源,而不是作为垃圾丢弃。也就是,通过循环经济的模式,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利用。

例如,淮南矿业集团在2003年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以来,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致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下大力气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低碳转型。

淮南矿业集团经过10年循环经济建设,到20xx年年抽采瓦斯5.9亿m3,建有瓦斯发电站9座,装机规模4.8732万kw,瓦斯储配站12座,瓦斯储备能力23.5万m3,瓦斯(燃气)民用用户达6.48万户,16座矿井水处理站全部投入使用,矿井水年利用达到2100万m3左右,选煤厂和电厂用水实现全循环、零排放,已建成和在建的煤矸石电厂规模120万kw。

到20xx年淮南矿业集团治理塌陷区复垦面积达到76.8万m2左右。

已消化利用全矿区历史上矸石存量的一半,达2000万t,基本消灭矸石山,预计到20xx年,塌陷区治理面积将要达2000万m2左右。

全矿区循环经济的建设已经显现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结淮南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笔者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把煤炭开采加工作为主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并延伸煤炭产业链。

井下排出的废水,经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地面生活用水、井下降尘用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开采过程中抽采的瓦斯,用于锅炉、居民生活燃气和瓦斯电厂发电,电厂则可以为生产生活供热、供电;以煤炭为原料,以煤气化为龙头,其产生合成气,可制取醋酸、二甲醚、甲醇及合成氨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这样通过企业内部产品或废物的相互交换,形成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矿区内的各种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利用了废物、降低了环境污染。

第二条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煤矸石、电厂炉渣、粉煤灰—建材—制砖等;

第三条是瓦斯资源化利用循环,瓦斯—工业锅炉、民用燃气、瓦斯电厂—电能、热能;

第四条是矿井的水资源化利用循环,矿井水—地面水处理—生产生活供水;

第五条是煤化工产业循环,原煤—煤气化—甲醇—丙烯、合成油等;

第六条是塌陷区治理及生态建设,矸石—塌陷区充填—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耕地、水产养殖、生态园林、居住建设用地等。

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多种废弃物,通过以上各产业链的循环运行,对废物资源加以利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又充分利用了废弃物,非常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3.3以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为推动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保障。

推动煤炭企业持续发展,需要各级领导和员工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应从树立环境伦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4个方面加强建设,打造“四位一体”的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机制,为煤炭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提供保障。

(1)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树立企业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是生态意识的核心,要深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低碳发展要求企业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煤炭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企业的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传媒手段,积极开展企业发展形势教育,让循环经济理念、方法、目标深入人心。

煤炭企业还应将循环经济理念植入企业文化,让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员工心里、感染员工的思想、影响员工的行为,持续推进,整体提升。

(2)完善煤炭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首先,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发展循环经济的机构,指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明确相关机构及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该机构要负责制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包括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土地复垦生态建设规划、水处理及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同时将规划的目标、任务、重点项目进行分解和细化,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加以落实。

其次,建立评估机制,及时检查发展循环经济的进展情况,发现并解决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错误,推广经验,确保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实现。

再次,煤炭企业还可以建立灵活的发展机制,通过股份改造、引进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最后,煤炭企业必须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获得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在发展企业自身循环经济的同时,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最终共同推进地方循环经济发展。

(3)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

煤炭企业还需要通过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来推进其循环低碳发展进程,通过完善的约束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对严格实施节能减排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

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对生产上造成资源浪费及污染的现象进行处罚,真正将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落到实处。

煤炭企业应对节能减排工作做出具体规定,明确总体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完善保障措施,严格责任考核制度。

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各部门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并与部门单位及个人的工作绩效和经济效益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激励作用,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好的给予奖励,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追究责任并给予处罚。

相关推荐

反贪案件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4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进步提供参考和指导。在范文中,作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展示了自己对经验和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独特

任长霞的事迹体会(热门22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形成有条理的观点和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篇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举行文体活动的总结报告(热门23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中各项工作的分析和总结,对整个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和反思。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和身体

开展教研活动总结报告版(热门14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实现自我提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我校是重庆市领雁工程项目学校之一

认识安全标记小班安全教案(优质21篇)

小班教案应和其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发展特点,采用了多种有效

个人两学做心得体会及收获(通用21篇)

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心得体会中汲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实习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前都要经历的社会实践

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有助于确立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

行为准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阅读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值得一看。作为警卫员,我们的职责

采购部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模板20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总结每项工作的做得好和做得不好,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0**的上半年已经悄悄过去,在这半

媒体公司心得体会(专业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行为、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常见错误和不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