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感悟 > 党史小故事的体会感悟(实用17篇)

党史小故事的体会感悟(实用17篇)

作者: 雅蕊
党史小故事的体会感悟(实用17篇)

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进行心得体会的总结。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我满怀激动,阅读了《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这本书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xx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从书中,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在嘉兴南湖。想当年,在南湖的湖面上,漂着一条小船,一群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探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就此成立,一面由红色的旗面和黄色的锤子、镰刀构成的旗帜被高高举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旗。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大国。作为一名中国少年,我深感自豪,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我是多么的幸福啊!你看,我的家窗明几净,小区里种满了漂亮和花草树木,还有大型儿童游乐设施,家里电器一应俱全,还有互联网可以随时与世界接轨。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当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扞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认识牺牲,多少无辜的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全面建设的时刻来临了。党看清了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领导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建设七新中国来。这是一部曲折的探索史。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古老的中国以全新的面貌毅力在世界东方。虽然期间出现了错误,走了弯路,使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当在不断的实践中,以高度的智慧,纠正了错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茁壮成长。

放下书,我依然不能释怀,仍旧回荡在那风雨的岁月,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会做好接班人的准备,开创中国的美好未来!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xxx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党的百年故事》将制作100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xxx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分配给他的工作有点意见,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亲自找他谈一谈。

一天,彭德怀来到夏纳的住处,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就是夏纳同志吗?我叫彭德怀。”一听是彭德怀,夏纳顿时紧张起来。彭德怀看到他这个样子,温和地笑笑,尽量把神态放得随意一些,说:“听说你是从抗大总校来的,我们很欢迎。咱们这里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前来工作。可是,据说让你到作战科你不很满意,是吗?”夏纳局促地说:“我学的专业是工程技术,没有专门学过军事知识,我怕到作战科完成不好任务。”

“是呀,”彭德怀深有感触地说,“按照你所学的知识,本该让你去搞工程才对。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安排,我们正在打仗。根据地里又没有什么工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战胜利才行。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跟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特别是作战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强工作。为了对付日本鬼子,暂时只好让知识服从抗战,你说是不是?”

听了彭德怀这番话,夏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彭德怀趁热打铁,继续开导他说:“其实,什么知识也是从实际工作中学来的。别以为军事这门学问高不可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肯学习多动脑子,许多科学知识也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到那时,你就会觉得学习军事,指挥打仗,还真有意思多了。”

一天,彭德怀在作战科看到夏纳写的一篇题为《论敌人的“铁壁合围”战术》的文章,便坐下来认真地阅读起来。原来,这年夏天,日本侵略军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对华北根据地施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后来,在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挥下,经过广大军民的同心协力,奋勇抗敌,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夏纳亲自参加了两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便琢磨研究一番,写出了这篇论文。

彭德怀看完文章后,说:“小夏,你这样做是很对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青年应该好好研究点实际问题,尤其是敌人使用的那些战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不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还存在某些片面性。你只从表面上说了一下敌人战术上的一些形式,没有从本质上明确指出敌人‘铁壁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弱点。如果能够就如何打破‘铁壁合围’战术做进一步的研究,这篇文章就会生动有力,有理有据,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

彭德怀又说:“另外,文章的题目也有点大,不够贴切。”说罢,他摸出钢笔,在原标题上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关于‘铁壁合围’战术的研究”几个大字。彭德怀走后,夏纳从实际工作和实战中学习研究军事知识的劲头就更大了,将那篇文章做了认真修改,又拿给彭德怀过目。不久,这篇文章就在八路军总部创办的《xx》杂志上发表了。

醒了中国人民,号召广大群众要站起来为自己的平等而斗争。在工人运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锤炼出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锋战士,引领一大批热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作为年轻的基层团干部更应该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牢记肩负的使命,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广大青年托起中国梦。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是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流行并为人们所习惯的一种说法。对于五四运动,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有过如此完整的论述:“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学习烈士先辈们的高尚情操,这对我们在工作中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听党话、跟党走是我前行的方向,我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熟读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学党史,用心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新时代团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党组织和国家的带领下,继续放飞梦想,勇敢拼博。

对于陈云的“三不准”要求,他的亲属子女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

陈伟华忆称,“文革”期间,父亲被下放到江西,在那里待了2年7个月,“一家7口人分散于全国各地,后来姊姊曾到江西给父亲做饭,照顾他的生活10个月”。爸爸对姊姊说,“你在我这儿10个月,没有给国家干事,是为了照顾我,你不能拿国家的工资”。让姊姊把这10个月的工资全部退给了单位。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和支部其他成员一起读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我党一直把思想文化作战摆在重要的位置。民族魂、民族精神更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问题。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不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确实是其他政党难以做到的一点。今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作为一名普通的预备党员,我想,我也是在创造历史,我也是在继往开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0xx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不敌人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120xx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学习,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治国理政。在建党98年、建国70载的历史光阴中,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还是在生态和外交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不断反思总结,将其运用到治国理政之中,从而取得了辉煌成就。习近平同志曾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就把学习党史进一步提高到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认真总结、科学对待、重视学习和善于运用党的历史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推动全党从对党的历史的坚定自信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那我们应该向党史学什么?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党史,就要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去感知“大道”。追寻党走过的足迹,探访党历经的故事,从博大精深的党史理论中“淘金”,在浩若烟海的党史故事中“寻宝”,重新去认识党的思想路线、宝贵经验,再度去体会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从党的历史实践中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不移跟党走。列宁有言:“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走向辉煌,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丰厚的历史积淀。正确与失误相伴,成功与失败共存。党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探索的正确道路、宝贵经验,固然是指引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奋勇向前的“灯塔”,然而,那些党在实践探索中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误,更是一本经验谈、一部警示录。

学好党史,要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实践是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党员干部要拜群众为师,以甘当“小学生”的情怀,身子往下倾、眼睛向下看,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去汲取智慧、提炼经验,把握大势、明晰方向。学贵有恒,还要学以致用。要通过学习与思考,去辩证分析历史、去转化运用经验,把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智慧、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开创党执政发展的新局面。

学一段党史,加深一层认知;知一段党史,增强一份感恩。缅怀党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经验教训和伟大成就;面向未来,要坚持把学好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总结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创未来,交出实现民族复兴的完满答卷。

醒了中国人民,号召广大群众要站起来为自己的平等而斗争。在工人运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锤炼出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锋战士,引领一大批热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作为年轻的基层团干部更应该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牢记肩负的使命,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广大青年托起中国梦。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是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流行并为人们所习惯的一种说法。对于五四运动,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有过如此完整的论述:“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学习烈士先辈们的高尚情操,这对我们在工作中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听党话、跟党走是我前行的方向,我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熟读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学党史,用心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新时代团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党组织和国家的带领下,继续放飞梦想,勇敢拼博。

1952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

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

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

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

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王震以爱才而闻名。他曾说:“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尊重人才,没有人才可以有人才,人才少可以变多,否则,多就会变少,有等于没有。”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王震,幼年时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但在他指挥的部队里,积极主张吸收知识分子入伍。

1937年11月,时任三五九旅旅长的王震参加八路军会议,他说:“我想要一些人。”贺龙笑着说:“你胃口真不小,一个三五九旅那么多人马,还嫌少?”王震笑着说:“我王震用兵也是多多益善嘛!我还要一些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给部队教授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军队,打不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不是我们常说的吗?”

于是,贺龙将从北平来根据地参加抗日的康世恩、郭小川、刘亚生、赵安博、王季青等一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分给三五九旅。其中,北京大学毕业生刘亚生很受王震器重,被破格提拔为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王震求才若渴,在三五九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初、高中毕业生入伍,在连队锻炼一段即委以恰当的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率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就亲自去动员知识青年参加部队。《王震传》的编者说:“王震像磁铁一样,在自己周围吸引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农学家涂治、水利专家王鹤亭、钢铁专家余铭钰、地质学家王恒升、纺织专家刘钟奇……他们都是王震领导新疆建设的高级参谋,为新疆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6年,王震任农垦。在“反右运动”后期,王震心里总在想着一件事:被定为“右派”的人,也要给个出路。这些知识分子的知识还是有用的,别的部门不要,可以到农垦部门来嘛。在王震的支持下,1958年,北大荒不仅接纳了10万转业官兵,还接纳了1500余名“右派”,其中包括丁玲、艾青、丁聪、吴祖光、尹瘦石、黄苗子等文化名人。

1969年10月,王震被下放到江西红星农场,他从各地请来了很多科技人员。李汝庆是农场一位学畜牧兽医的科技人员,因为海外关系和“反右”期间的问题,在场里被当作重点“牛鬼蛇神”批斗了三年。在调查和了解情况后,王震通知李汝庆到总场开会,“我和你们党委研究过了,现在决定解放你,你就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开会。”李汝庆参加批斗会,不是站就是跪,现在一听见让他坐下来,激动得潸然泪下。从此,李汝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延安时期,条件虽艰苦,但在山沟沟里的窑洞中,毛泽东领导全党学马列、用马列,创作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用以武装干部头脑,指导革命实践,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使命。

长征结束到陕北后,毛泽东特别注重学习马列主义著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名论断,推动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的高潮。1940年底,毛泽东对从前线回来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们说:“不习惯蹲窑洞,这是要不得的。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特别强调精通马列主义的重要性:“没有大量的真正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的干部,要完成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

为了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毛泽东带头学习马列、宣传马列,全党掀起了学习热潮,组建了许多学习团体与学习小组、举办了许多学习讲座、出版了许多马列著作。

毛泽东在凤凰山麓李家窑里夜以继日创作《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其中的《实践论》《矛盾论》,用中国革命惨痛的教训论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吴家大院的窑洞里七天七夜不出门,创作了《论持久战》,用辩证法分析了中国与日本的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抗战的基本规律、发展过程,指明了中国抗日前途。在杨家岭的煤油灯下撰写《新民主主义论》,向全国人民说明了“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以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为代表,《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四卷共收录文章159篇,延安时期创作的就有112篇。

毛泽东的一篇篇光辉著作花去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为了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胳膊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为了写《论持久战》,炭火烧着了棉鞋,焦糊味儿都没有打断他的思绪;为了写《新民主主义论》,熬干了多少盏油灯,让勤务员不禁落泪。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创作了许多经典名篇。这些在延安的土窑洞中诞生的著作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光辉典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和支部其他成员一起读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我党一直把思想文化作战摆在重要的位置。民族魂、民族精神更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问题。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不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确实是其他政党难以做到的一点。今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作为一名普通的预备党员,我想,我也是在创造历史,我也是在继往开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0xx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不敌人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120xx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

农忙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

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

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

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

二、有轿车不做延河畔响起的隆隆马达声和清脆的喇叭声,吸引着延安军民。警卫战士们更是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老红军杨辛克,贵州松桃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358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安总局科长、豫西地区副专员、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经委副主任。

1983年6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

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可是没料到,在分配车时,毛主席提出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主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

三、毛主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泽东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田志芳,四川广安人。

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了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这里原来是个墓地,叫杨家坟。

中央机关搬到杨家岭后,就在这里种上花草、瓜菜,便成了个小花园。这会儿,红茸茸的鸡冠花、紫幽幽的牵牛花、黄橙橙的南瓜连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

田志芳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风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儿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

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

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

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四、董存瑞1948年5月1日,第11纵队从朝阳地区西进,兵锋直指热河省会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

25日,隆化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担任爆破组长。

在全连战斗动员会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战斗开始后,他带领战友们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此时,离发起总攻仅15分钟。在这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风风雨雨间走过了90年,从开始的步履蹒跚到现在的带领中国全国人民建设民族富强团结的国家而奋斗。党慢慢的成熟了,虽然在年轻的时候犯过一些错误,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涤,淘出真理,去除弊病。在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到来之时,写下这篇文章。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得自己的思想更加的成熟,做事更加的稳健。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学习党史的过程,1921年到1949年,在风雨飘摇中的中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那段辛酸的奋斗史。到现在中国不断的发展,虽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中国的发展进步,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到现在,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领路人。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应该知道的常识。再次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使得我有新的想法。

目前,社会上会有这样的声音,说中国共产党很黑。这样的论调太以偏概全,对于刚入党的同志,可能思想还不够笃定,对于党内发生的一些事情,认识还不够深刻。党内存在的腐败的想象,并不能一棒子打死说共产党是贪污腐败的,你这样会冤死了那些兢兢业业在为祖国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奉献的共产党同志。从共产党的党史来看,也存在着蠹虫搞得党内乌烟瘴气,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党的三大作风不变。而且国家党政机关也在重视党内的问题,每年被双关的党员,被逮捕判刑的官员就是在向社会发声说:我们党在发展,在不断的自我完善。我总是翻出我入党时候的那句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这里有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依旧要大声的说出,我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骄傲。党需要我时,我一定要站出来。

每次有这样的学习经历,都是心灵的一次净化,尘世嘈杂不堪,唯有心田宁静如水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纯真。才能燃烧尽自己的力量为事业奋斗。为党业尽力。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风风雨雨间走过了90年,从开始的步履蹒跚到现在的带领中国全国人民建设民族富强团结的国家而奋斗。党慢慢的成熟了,虽然在年轻的时候犯过一些错误,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涤,淘出真理,去除弊病。在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到来之时,写下这篇文章。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得自己的思想更加的成熟,做事更加的稳健。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学习党史的过程,1921年到1949年,在风雨飘摇中的中国,1949年10月1日x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那段辛酸的奋斗史。到现在中国不断的发展,虽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中国的发展进步,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到现在,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领路人。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应该知道的常识。再次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使得我有新的想法。

目前,社会上会有这样的声音,说中国共产党很黑。这样的论调太以偏概全,对于刚入党的同志,可能思想还不够笃定,对于党内发生的一些事情,认识还不够深刻。党内存在的腐败的想象,并不能一棒子打死说共产党是贪污腐败的,你这样会冤死了那些兢兢业业在为祖国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奉献的共产党同志。从共产党的党史来看,也存在着蠹虫搞得党内乌烟瘴气,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党的三大作风不变。而且国家党政机关也在重视党内的问题,每年被双关的党员,被逮捕判刑的官员就是在向社会发声说:我们党在发展,在不断的自我完善。我总是翻出我入党时候的那句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这里有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依旧要大声的说出,我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骄傲。党需要我时,我一定要站出来。

每次有这样的学习经历,都是心灵的一次净化,尘世嘈杂不堪,唯有心田宁静如水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纯真。才能燃烧尽自己的力量为事业奋斗。为党业尽力。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王震以爱才而闻名。他曾说:“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尊重人才,没有人才可以有人才,人才少可以变多,否则,多就会变少,有等于没有。”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王震,幼年时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但在他指挥的部队里,积极主张吸收知识分子入伍。

1937年11月,时任三五九旅旅长的王震参加八路军会议,他说:“我想要一些人。”贺龙笑着说:“你胃口真不小,一个三五九旅那么多人马,还嫌少?”王震笑着说:“我王震用兵也是多多益善嘛!我还要一些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给部队教授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军队,打不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不是我们常说的吗?”

于是,贺龙将从北平来根据地参加抗日的康世恩、郭小川、刘亚生、赵安博、王季青等一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分给三五九旅。其中,北京大学毕业生刘亚生很受王震器重,被破格提拔为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王震求才若渴,在三五九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初、高中毕业生入伍,在连队锻炼一段即委以恰当的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率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就亲自去动员知识青年参加部队。《王震传》的编者说:“王震像磁铁一样,在自己周围吸引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农学家涂治、水利专家王鹤亭、钢铁专家余铭钰、地质学家王恒升、纺织专家刘钟奇……他们都是王震领导x建设的高级参谋,为x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6年,王震任农垦。在“反右运动”后期,王震心里总在想着一件事:被定为“右派”的人,也要给个出路。这些知识分子的知识还是有用的,别的部门不要,可以到农垦部门来嘛。在王震的支持下,1958年,北大荒不仅接纳了10万转业官兵,还接纳了1500余名“右派”,其中包括丁玲、艾青、丁聪、吴祖光、尹瘦石、黄苗子等文化名人。

1969年10月,王震被下放到江西红星农场,他从各地请来了很多科技人员。李汝庆是农场一位学畜牧兽医的科技人员,因为海外关系和“反右”期间的问题,在场里被当作重点“牛鬼蛇神”批斗了三年。在调查和了解情况后,王震通知李汝庆到总场开会,“我和你们党委研究过了,现在决定解放你,你就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开会。”李汝庆参加批斗会,不是站就是跪,现在一听见让他坐下来,激动得潸然泪下。从此,李汝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我满怀激动,阅读了《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这本书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从书中,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在嘉兴南湖。想当年,在南湖的湖面上,漂着一条小船,一群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探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就此成立,一面由红色的旗面和黄色的锤子、镰刀构成的旗帜被高高举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旗。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大国。作为一名中国少年,我深感自豪,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我是多么的幸福啊!你看,我的家窗明几净,小区里种满了漂亮和花草树木,还有大型儿童游乐设施,家里电器一应俱全,还有互联网可以随时与世界接轨。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当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扞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认识牺牲,多少无辜的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全面建设的时刻来临了。党看清了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领导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建设七新中国来。这是一部曲折的探索史。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古老的中国以全新的面貌毅力在世界东方。虽然期间出现了错误,走了弯路,使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当在不断的实践中,以高度的智慧,纠正了错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茁壮成长。

放下书,我依然不能释怀,仍旧回荡在那风雨的岁月,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会做好接班人的准备,开创中国的美好未来!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毛泽东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40多次来杭州。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

1947年3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也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意。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

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改变,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

很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

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殊,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原因也在于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党员谨守朴素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对此,也许可以从毛泽东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住进了北京。董老的夫人何莲芝怕他年岁大了,受不得风寒,就将自己在延安大生产中劳动所得而积攒下的钱给他买了一顶帽子。董必武问花了多少钱。何莲芝怕他嫌贵,就骗他说只花了二三十元钱。过了些时日,董老又向何莲芝问起这顶帽子的价格。

何莲芝依然没有改口说:“你怎么不相信人?就是二三十元嘛!”董老摇了摇头说:"你呀,骗我还说我不相信你,你自己看看。"说完,取下帽子,指了指帽子里沿的标价。何莲芝顿时就闹了个大红脸,原来,何莲芝买帽子时,没有注意到帽子里还有标价。

之后,董必武在开党员生活会的时候,还专门拿这个事作例子作了自我批评,并写了一个横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

掩卷而思,一个小故事,道尽了共产党人克己奉公、勤俭节约的精神;一个小故事,直击心灵,发人深省。我们现代人在面对众多诱惑和欲望的时候,如果能如同董必武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一样,自律、自省,在生活中每件小事中鞭策自己,那么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然会是那个坚定信仰,奋勇前进的人。

党史中的“小故事”蕴含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密码”,值得每一名共产党人从中传承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

伟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里,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日我最终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仅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应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我最受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已的队伍胜利归来。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

15岁,是一个花样年华。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着、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纪念刘胡兰时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英雄事迹的高度概括。

虽然刘胡兰牺牲了,可是她的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向在传颂着,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人民的富裕、国家的昌盛,为实现共产主义英勇奋斗!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一个道理: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了销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姐姐一样的革命英雄经过抛头胪、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决心从小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炼就过硬的本领,正确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磨炼自我的意志,严格要求自我,身体力行,使自我向一个正确的目标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为了更好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八师石河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前期制定的实施方案,近日,该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重温党史故事感受红色经典”的读书活动。

活动中,该所全体党员干部陆续讲述了对自己影响最深的经典红色故事或人物,娓娓道来的讲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名党员干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教育和思想洗礼,再次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和使命,今后大家一定会继续多读书,读好书,用心读红色经典,更深一步了解党史,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加昂扬的进取的精神开展本职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历史征程,100年沧海桑田,100年初心不改,100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为庆祝建党成立100周年,响应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的号召,心理学院团委组织各团支部开展“我心向党”党史学习系列教育活动,通过集中收看《党史故事100讲》以及《这就是中国》,号召同学们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党史故事100讲》以党的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第一期《五四运动唤醒民众》从五四大街走进北大红楼,带领我们感受当时先进分子走到时代大潮浪尖上的决心与豪情。由党史专家邵维正老师为我们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重温建党前五四运动建立的思想和干部基础。让同学们深受感触,也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018级应用心理学1班的高敏同学说:

“以五四运动事件为始,中国青年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时刻不忘紧跟有温度的共产党,做有温度的青年,为中国的革命贡献热血青春。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泼洒鲜红烈血。

岁月在她身上无情划过一道道疤痕,可因为中华儿女,她苏醒了。点困难又何惧这点伤疤又何畏她的吼声震天地,中国,站起来了!

嘎子,一位中国少年,在被日本人抓住之后,誓死不低头,不向敌人透漏关于半点机密。应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最终机智逃脱。他用生命作抵押,谱写倔强青春。

老钟叔,团结村民,齐心抗日,发明地道战,名动一时。一次,鬼子夜袭,被老钟叔发现,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村头,敲响警钟,却暴露自我,不幸牺牲。他用性命,谱写绚丽人生,充实人生。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倔强的刘胡兰。刘胡兰是一名共产党员,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日本人急切想明白其他共产党员的下落,便想从她嘴里套出些消息。刘胡兰始终我行我素,大义凛然。应对鬼子一次次的询问,刘胡兰始终说不明白。鬼子急了,老虎凳,辣椒水,点击,鞭子抽,可始终撬不开刘胡兰的嘴,撬不开刘胡兰那颗坚定地心。他们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金钱,权利……可她始终冰清如水,不为所动。

无奈,鬼子只好当众把她杀害,试图引诱出其他共产党。当将她要被害时的时候,刘胡兰面无惧色,从容劝慰父老乡亲们。

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为了亲人,为了战友,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我,换来他们的安定。

刘胡兰是多么坚强啊!为了心中永恒的诺言,她始终守口如瓶,严于律己,不屈于,不屈于富贵。

刘胡兰是多么镇定啊!应对自我的死亡,她非但不害怕,还若无其事地劝慰别人,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

新中国来了,可刘胡兰却永远的去了。旧中国正是由于这些革命烈士才会步进富强,才会迈入辉煌,踏入期望。

仅有祖国富了,人民才会过上安稳的生活。仅有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祖国才能安稳。我们要学习这些烈士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以自我的实际行动实现人生梦想,回报给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和支部其他成员一起读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我党一直把思想文化作战摆在重要的位置。民族魂、民族精神更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问题。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不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确实是其他政党难以做到的一点。今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作为一名普通的预备党员,我想,我也是在创造历史,我也是在继往开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0xx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不敌人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120xx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

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分配给他的工作有点意见,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亲自找他谈一谈。

一天,彭德怀来到夏纳的住处,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就是夏纳同志吗?我叫彭德怀。”一听是彭德怀,夏纳顿时紧张起来。彭德怀看到他这个样子,温和地笑笑,尽量把神态放得随意一些,说:“听说你是从抗大总校来的,我们很欢迎。咱们这里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前来工作。可是,据说让你到作战科你不很满意,是吗?”夏纳局促地说:“我学的专业是工程技术,没有专门学过军事知识,我怕到作战科完成不好任务。”

“是呀,”彭德怀深有感触地说,“按照你所学的知识,本该让你去搞工程才对。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安排,我们正在打仗。根据地里又没有什么工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战胜利才行。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跟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特别是作战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强工作。为了对付日本鬼子,暂时只好让知识服从抗战,你说是不是?”

听了彭德怀这番话,夏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彭德怀趁热打铁,继续开导他说:“其实,什么知识也是从实际工作中学来的。别以为军事这门学问高不可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肯学习多动脑子,许多科学知识也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到那时,你就会觉得学习军事,指挥打仗,还真有意思多了。”

一天,彭德怀在作战科看到夏纳写的一篇题为《论敌人的“铁壁合围”战术》的文章,便坐下来认真地阅读起来。原来,这年夏天,日本侵略军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对华北根据地施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后来,在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挥下,经过广大军民的同心协力,奋勇抗敌,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夏纳亲自参加了两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便琢磨研究一番,写出了这篇论文。

彭德怀看完文章后,说:“小夏,你这样做是很对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青年应该好好研究点实际问题,尤其是敌人使用的那些战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不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还存在某些片面性。你只从表面上说了一下敌人战术上的一些形式,没有从本质上明确指出敌人‘铁壁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弱点。如果能够就如何打破‘铁壁合围’战术做进一步的研究,这篇文章就会生动有力,有理有据,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

彭德怀又说:“另外,文章的题目也有点大,不够贴切。”说罢,他摸出钢笔,在原标题上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关于‘铁壁合围’战术的研究”几个大字。彭德怀走后,夏纳从实际工作和实战中学习研究军事知识的劲头就更大了,将那篇文章做了认真修改,又拿给彭德怀过目。不久,这篇文章就在八路军总部创办的《xx》杂志上发表了。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地推出了形式各异的“讲党史故事”活动,目的就是要调动情感激起共鸣、回溯初心激发力量。讲好一个党史故事胜过讲“一打道理”,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把党史故事讲得精彩、讲得深入人心,转化为奋进路上的强大力量。

从党史故事中汲取信仰力量,补足精神之钙。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中国不可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持续以理论武装头脑,设立对党员开展理论培训教育的党校,建立严格的党员学习制度,这是我们党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讲好党史故事,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历练,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党史故事中感悟对党忠诚的政治信念,自觉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从党史故事中汲取初心力量,涵养为民之心。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征程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标语口号文化,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一大批主题鲜明、语言生动,从“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到“备战备荒为人民”,再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个党史故事展示出一部部与民同甘共苦、为民无私奉献的史诗。讲好党史故事,就是要党员干部自觉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做实事,多办好事,多解决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急事难事,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和时代风采。

从党史故事中汲取斗争力量,增强担当之力。百年奋进,斗争相随。党史故事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故事里有与国民党*斗争、与地方武装军阀斗争、与日本军国主义斗争、与党内的错误路线错误观点斗争,也有与国际社会反动势力斗争。我们党在斗争中成长、壮大、成熟,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讲好党史故事,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投身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急难险重任务之中,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和智慧。

“明镜所以照行,古事所以知今。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讲好党史故事,加强信仰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血脉,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汇聚强大动能。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分配给他的工作有点意见,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亲自找他谈一谈。

一天,彭德怀来到夏纳的住处,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就是夏纳同志吗?我叫彭德怀。”一听是彭德怀,夏纳顿时紧张起来。彭德怀看到他这个样子,温和地笑笑,尽量把神态放得随意一些,说:“听说你是从抗大总校来的,我们很欢迎。咱们这里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前来工作。可是,据说让你到作战科你不很满意,是吗?”夏纳局促地说:“我学的专业是工程技术,没有专门学过军事知识,我怕到作战科完成不好任务。”

“是呀,”彭德怀深有感触地说,“按照你所学的知识,本该让你去搞工程才对。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安排,我们正在打仗。根据地里又没有什么工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战胜利才行。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跟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特别是作战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强工作。为了对付日本鬼子,暂时只好让知识服从抗战,你说是不是?”

听了彭德怀这番话,夏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彭德怀趁热打铁,继续开导他说:“其实,什么知识也是从实际工作中学来的。别以为军事这门学问高不可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肯学习多动脑子,许多科学知识也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到那时,你就会觉得学习军事,指挥打仗,还真有意思多了。”

一天,彭德怀在作战科看到夏纳写的一篇题为《论敌人的“铁壁合围”战术》的文章,便坐下来认真地阅读起来。原来,这年夏天,日本侵略军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对华北根据地施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后来,在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挥下,经过广大军民的同心协力,奋勇抗敌,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夏纳亲自参加了两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便琢磨研究一番,写出了这篇论文。

彭德怀看完文章后,说:“小夏,你这样做是很对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青年应该好好研究点实际问题,尤其是敌人使用的那些战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不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还存在某些片面性。你只从表面上说了一下敌人战术上的一些形式,没有从本质上明确指出敌人‘铁壁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弱点。如果能够就如何打破‘铁壁合围’战术做进一步的研究,这篇文章就会生动有力,有理有据,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

彭德怀又说:“另外,文章的题目也有点大,不够贴切。”说罢,他摸出钢笔,在原标题上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关于‘铁壁合围’战术的研究”几个大字。彭德怀走后,夏纳从实际工作和实战中学习研究军事知识的劲头就更大了,将那篇文章做了认真修改,又拿给彭德怀过目。不久,这篇文章就在八路军总部创办的《**》杂志上发表了。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x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党史小故事及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的营养剂。”近期我学习了《党史故事100讲》中的部分内容,每一则党史都是对我思想的“洗礼”,每一则故事都值得我认真思考学习,我们要常常学习党史,学习其中蕴含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通过对《党史故事100讲》的学习认识到了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人——陈望道,深刻感悟到了他对信仰的坚持。他为了能够避开人们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中躲进家乡的一个柴屋,他不畏环境的简陋,专心致志的翻译《共产党宣言》,将马克思的深刻思想变成中国语言,虽然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丝毫没有放弃,他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曾因为精神过度专注翻译错将墨汁当成糖蘸着吃了却浑然不知,甚至还对母亲说:“真甜。”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执著追求值得我们敬佩,这正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通过对《党史故事100讲》的学习还认识到了一个个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他们在国家有难时,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在人民群众利益遭受损害时,先人后己、勇往直前,没有丝毫的犹豫与畏缩。这是他们作为共产党人的信仰,也更是作为共产党人打担当与责任,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去传承,是每一名党员的必修课,是每一名党员都应该铭记于心的历史镜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始终将忠诚的政治本色摆在首位。我们都曾在学党史时认识了一个个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都曾在国家危难之际见识了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我们在种种事迹当中看到了什么叫做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那就是在国家有难时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在人民群众利益遭受损害时先人后己、勇往直前,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丝怠慢。“我是党员我先上”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座右铭,这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读党史不仅是为了学习先辈们的精神,更是为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执行力,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的。

从党史中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真正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句歌词背后的深意,我们明白了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安居乐业,祖国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共产党就是我们的底气。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所以面对疫情、洪灾、地震等大灾大难,我们不再害怕,我们知道共产党会来救我们,共产党会来保护我们,共产党不会丢下我们,不论何时何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要有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在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坚定扎根基层的初心,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群众服务工作,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实、做细。

党史人物故事及感悟

按照政治教育计划,安排由我给大家上一堂党课。我主要结合中央、省市从严治党重要内涵,联系目前办公室内学习和工作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办干部队伍的作风状况、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何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下面,我围绕四个方面,讲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等一系列“中国奇迹”,从1979年到2015年的36年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仅为2.8%,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道路,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取得这一让国人自豪、世人瞩目的骄人战绩,关键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甚至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伟大复兴也将化为泡影。在这方面,世界上有许多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比如欧美国家有的至今还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而不能自拔;一些照搬西方模式的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有一些西亚北非国家,国家政治持续动荡,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前段时间,我从相关媒体了解到,我们邻国朝鲜目前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基本上还处于我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发展水平,连民众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多方对照,我们的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已经开始彰显。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撰写的《中国震憾》一书中写到:“过去30年中国稳步崛起,而在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中,没有成功的例子。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震憾,不得不反思许多问题,为什么采用西方模式的国家总体效果不理想,为什么从民主发源地的希腊,到金融危机的美国,无不面临着政治、金融问题,而中国依然高度发展”。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再次证明,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每个党员都要从现实中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筑牢理想信念灵魂,锤炼优良政治品格,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不忘初心,就要心中有党,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正是党的崇高理想、党的先进形象,吸引着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期待成为其中的光荣一员。既然通过组织的考验,成为一名党员,那么不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这不仅是自我角色的不断暗示,更是价值取向的反复拷问。唯有忠诚于党,对党的宗旨主义和理想深信不疑,坚定不移,才能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利益统一起来,绝对不做有损于党的利益和名誉的事情!对党绝对忠诚,是“讲政治”的核心,也是办公室的生命线和做好工作的根本点。当前,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影响,我们要善于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从我们党成立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时刻忠于党的理想,忠于党的组织,进一步坚定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践行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捍卫者”。

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省市委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省市委和市委的权威,做一个表里如一的老实人和虚怀坦荡的透明人;要始终把党中央这个核心力量,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定盘星”“主心骨”,做到思想上同心、行动上紧跟、工作上落实,努力成为推动小康××建设的一份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常扫思想之尘,常补精神之钙,充分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制定“两学一做”学习计划,加强对党章、党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提升精神区位,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三要牢固树立一个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左传》有句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意思是我们每个干部,一定要把“为民”之事当作农事一样,夙兴夜寐、精耕细作,把惠及民生的事一件件抓实抓好。为人民服务是办公室三个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座各位党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服务员,要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的情怀,时刻对标焦裕禄等先进典型,自觉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带头干、带领干、带动干,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事业。

要做到“心中有戒”,就必须要搞清楚“戒”的内容和含义。查阅相关资料,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公认的、一致的解释是指戒律,“戒”就是要主动、自觉、经常地防止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的过失。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宗教、不同党派、不同社团可能对“戒”的要求不尽相同,比如佛教上讲的“五戒”,就指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还有“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等,虽提法有不同,但内容大多都有关联性和承继性。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戒”的含义和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共产党人讲的“戒”就是敬畏,就是遵守,就是要从内心深处敬畏纪律规矩,从日常小事上遵守纪律规矩,让纪律规矩约束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让纪律规矩为我们的人生保驾护航,让纪律规矩保证我们既要干成事,还要保证我们不出事。

一要严守纪律规矩。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纪党规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规范党员行为的具体遵循,是刚性约束,是红线。大家要自觉遵守党章、党规,自觉用《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来约束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纪律,做到在任何时候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管党治党没有空白、不留盲区。二要自觉接受监督。195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共产党要接受监督,避免脱离群众,因为我们如果关起门来办事,凭老资格,自以为这样就够了,对群众、对党外人士的意见不虚心去听,就很容易使自己闭塞起来,考虑问题产生片面性,这样非犯错误不可。”在座各位党员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脱离党组织的监督、脱离党规党纪的约束。三要始终严格自律。守纪律、讲规矩难在自律。周恩来总理一生不回家乡淮安,也是怕给地方政府添麻烦,他要回避这一点。还规定“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这种自律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办公室同志,要树牢自律意识,时刻“三省吾身”,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反省自己存在的失误,将他律变为自律;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纪律“底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四要严守廉洁底线。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尤其办公室承担统筹协调职能,工作中必然有大量人际交往,要坚持原则、划清界限、谨慎交友,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过程中,不是让大家远离企业,不交朋友,而是坚持“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企业家打交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同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无贪心私心。要始终在规矩的范围内干事,决不能以办公室牌子搞关系、谋私利,决不能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决不能借工作之便谋私利,全力维护党的威信和形象。要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上,用“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三句古训以为佐证,警醒广大党干部。我们在座各位要切实在家庭角色中承担起“慈、孝、廉、敬”的责任和义务,管好配偶及子女,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责任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和尺度。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一家之人各个放弃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个放弃责任,则国必亡。”由此可见责任对于做人为官的重要性。结合办公室工作,办公室日常运转工作非常重要,要做到高效、有序、和谐、严密,保证上级政策、领导意图和基层要求顺达、畅通。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灵敏。无论是办文、办会,还是办事,都要首先考虑政府有什么精神,领导有什么意图,怎样办才更符合政府工作要求和领导意图。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花再大力气,做了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益。二是要高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注重时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做到及时、迅速、不误事,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要严格把关,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确保领导同志和领导机关从“文山”、“会海”和一般性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大事。三是要有序。办公室的公文处理、会议安排、安全保密、后勤服务等日常工作,应进一步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上下功夫,努力做到高标准、高质量。四是要主动。要在被动状态下主动做好工作,就一定要超前思维,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到前头,并随着党委工作的进展而推进,围绕党委工作的变化而调整。要积极探索日常服务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始终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五是要周密。日常运转十分琐碎繁杂,工作中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方面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党委工作的全局。党委办公室做每一项工作,都要着眼全局,顾全大局,环环相扣,搞好衔接,真正做到周全细致,消灭差错,避免疏漏。特别是对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要提前介入,做好预案,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保证各项议程、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六是要有激情。应当充分肯定,我们绝大多数干部对工作是充满激情的。但是,也确有极少人对工作缺乏激情。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强调客观、埋三怨四,有的回避矛盾、畏首畏尾,等等。这些不良思想倾向是极为有害的。如果领导交代的事半天都没有回音,干什么事都萎靡不振,无所谓,那是不行的。干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有没有激情、愿不愿意、认不认真去干,这是态度问题。大家一定要有“紧起来、等不起,急起来、拖不得,干起来、坐不住”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倍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身份,真正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去闯、去拼。七要讲奉献。办公室权力不大责任大,手段不多工作多,待遇不高要求高,可以说是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情怀,就不可能履行好职责。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能够在政府工作,直接为领导服务,是很光荣,很崇高的,也是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一定要珍惜岗位,无私奉献,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办公室的工作既具体繁杂,又紧张寂寞,而且多是台下幕后的工作,客观上也需要同志们无私奉献、埋头苦干、淡泊名利、忘我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面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特别强调的是,大家离领导近,涉及的人、事和利益关系很多,廉洁自律尤为重要。八要讲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是搞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大家一定都要树立办公室工作一盘棋思想,同事之间、科室之间既要各尽其责,又要相互团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把办公室的工作做好。科室之间协作要学会包容、补台。办公室有分工、有制度,但有时交叉内容多,有些科室同志不在,其他同志应主动替补上去,即使不是自己分管的事情,也应主动热情向人介绍。总之,通过主动、积极地协调工作运转的各个环节和功能,使各科室、各部门以及个人之间密切配合,避免出现推诿扯皮,使多数人的力量汇成一股合力,共同完成任务。

真为,是一种境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对人民群众怀有真情、善讲真话、真诚相见、真心服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绝对忠诚、真心实意、真为笃行,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真为,是一种胸怀。为事业,默默无闻讲奉献;为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不怕误解,受得了委屈,坐得了冷板凳;为事业,听得进不同意见,从善如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真为,是一种非凡气度。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生执着,矢志不渝,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真到深处靠坚持,真到远处靠习惯,真到高处靠信念。二是要重在“实为”。“实为”就是务实、落实。就事业而言,“务实”就是为人朴实、作风踏实,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戒虚、戒假、戒空、戒浮,不像葫芦掉在井里,看似沉下去了但还是飘着浮着;“落实”就是常说的“抓铁有痕、踏石留印”“钉钉子”精神,咬住目标、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干一件、成一件。“务实”体现工作态度和作风,“落实”体现工作能力和水平。“务实”是前提、是过程、是基础;“落实”是关键、是结果、是目的。习总书记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为”就是要不尚空谈,狠抓落实。唯有既“务实”又“落实”,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三是要重在“巧为”。这里的“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开拓创新。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一些矛盾和问题。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要打破思维定势,用超常规的办法来解决,这就需要“巧为”。“巧为”巧在观念新,先做足“市场大学”的功课,具有市场经济头脑、思维、理念、文化,而不是抱残守缺,“茧壳”厚实,难以突破创新;“巧为”巧在办法好,实用管用,把握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法则,能够用市场的、法治的“钥匙”解开难题之“锁”,推动发展,克服“无所作为”“束手无策”的状态;“巧为”需要下更深的功夫,需要在实践中练就更加过硬的本领,所谓“巧妇手中出绝活”。四是要重在“敢为”。“敢为”就是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敢为”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敢为”要视责任重于泰山,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从严要求、善作善成。为了事业敢想敢干敢担当,是当干部的基本政治品格。古人尚且能够“为官避事平生耻”,何况今天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五是要重在“廉为”。既干事又干净,这是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讲,当官就不能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想当官。他还提出了“三严三实”的新要求。“三严三实”阐述了改进作风的新内涵,抓住了为人从政、干事创业的根本点,划定了为官律己的警戒线。每一名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拿出“向我看齐”的勇气,当好以身作则的模范,真正以严和实的标准,塑造作风过硬、素质过硬、自律过硬的形象,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保持气节、树立正气、严格操守,心存敬畏、勤政廉政,知畏、知足、知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演奏好“为”和“不为”的协奏曲,才能在人生的秋天里,收获思想的果实和事业的华章。

党史经典故事及感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历史征程,100年沧海桑田,100年初心不改,100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为庆祝建党成立100周年,响应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的号召,心理学院团委组织各团支部开展“我心向党”党史学习系列教育活动,通过集中收看《党史故事100讲》以及《这就是中国》,号召同学们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党史故事100讲》以党的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第一期《五四运动唤醒民众》从五四大街走进北大红楼,带领我们感受当时先进分子走到时代大潮浪尖上的决心与豪情。由党史专家邵维正老师为我们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重温建党前五四运动建立的思想和干部基础。让同学们深受感触,也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018级应用心理学1班的高敏同学说:

“以五四运动事件为始,中国青年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时刻不忘紧跟有温度的共产党,做有温度的青年,为中国的革命贡献热血青春。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党史人物故事及感悟

学党史作文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

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

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

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

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

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我欣喜地发现,20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

它在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实飞猛进的科学技术。

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

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海森伯量于力学的创造;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登上了月球的阿波罗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抗洪的英雄伟,把人类文明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一个又一个杰出谷物,为人类社会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才竞争日趋激烈,那科教兴国该是治国兴邦的重大决策。

新的世纪,我国要加入世界中等国家的列行,还有祖国宝岛台湾也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

原子能、现代航天、分子生物、微电脑、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都在期待着我。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

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

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

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

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如何学习好宣传好国史党史新疆四史。

要学习好宣传好国史党史新疆四史,首先应该对国史党史新疆四史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将了解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

微党课讲稿:党史国史蕴含着无限的正能量。

党史国史蕴含着无限的正能量党史国史是一座十分丰富的思想宝库。

认真读一读“两史”,每个人都会由衷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祖国的神圣,都会心灵为之净化,精神为之振奋,增添奋发进取的力量。

“两史”中体现着崇高理想的巨大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航标,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这个伟大而崇高的理想,看起来似乎很虚,其实很实。

“两史”所记载的许多热血青年为了救国救民,抛弃富裕优越的生活条件,远渡重洋,寻求真理;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喊着“共产主义万岁”,英勇牺牲。

在经济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甘于奉献,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等,用他们的模范行动告诉人们,有崇高的理想才有崇高的行动,远大理想和光荣使命是共产党人最强大的前进动力和价值追求。

“两史”充分说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都是指路的明灯,前进的号角,力量的源泉。

今天,时代发展了,条件变化了,思想观念多元了,但是理想信念不能变。

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只有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才能排除干扰干事业,聚精会神促发展,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史”中闪耀着崇高精神的夺目之彩。

党史和国史叙写的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摸索前进的探索史,是战胜强大敌人、克服艰难险。

党史经典故事及感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月20日,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通过此次学习党史让各基层团组织一起回顾党带领人民走过的气壮山河的百年征程,努力传承红色基因、接过革命薪火,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认真学习党史,能让我们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

一是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要从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步调一致、行动统一。

党史经典故事及感悟

伟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里,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日我最终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仅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应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我最受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已的队伍胜利归来。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

15岁,是一个花样年华。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着、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纪念刘胡兰时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英雄事迹的高度概括。

虽然刘胡兰牺牲了,可是她的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向在传颂着,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人民的富裕、国家的昌盛,为实现共产主义英勇奋斗!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一个道理: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了销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姐姐一样的革命英雄经过抛头胪、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决心从小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炼就过硬的本领,正确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磨炼自我的意志,严格要求自我,身体力行,使自我向一个正确的目标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时隔半个多世纪,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无数游客读到江姐狱中书信的时候,无不被共产党人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

刘帅是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自2001年参加工作,15年来他每天都要为游客讲述在渣滓洞、白公馆里战斗的红岩革命者的事迹,包括人们熟悉的“江姐”——江竹筠的故事。

“做了讲解员后,我对江姐有了更丰满的认识,她不仅是一个女英雄,也是一个妻子,是一个母亲。”正因为如此,15年来,江姐的故事他讲了不下2万次,可每每讲到动情处仍止不住流泪。

1943年,因地下工作需要,江竹筠接受党的指派和彭咏梧假扮夫妻。在革命工作中,两人逐渐建立起深厚感情,于1945年结婚。

此后,江竹筠协助彭咏梧处理了大量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并以川东临时委员会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川东武装斗争第一线。为了不影响革命工作,江竹筠将出生不久的孩子送给亲戚抚养。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因为江竹筠负责过联络工作,掌握不少重庆地下党人员名单和联络方式,被捕入狱后,她立即成为监狱特务重点拷问的对象。

随着刘帅的脚步,记者走进当年渣滓洞的刑讯室,老虎凳、烙铁、皮鞭……各种刑具按照当时的模样摆放在地,令人骇然。刘帅指着一排排斑驳生锈的镣铐说,这些不是仿品,而是解放后从烈士遗体上取下的。江姐所遭受的,是一种叫做“手刑”的刑罚:5根筷子夹住手指,两面用绳子一拉,十指连心,令人痛不欲生。

当年从渣滓洞大屠杀中脱险的15名革命志士中,孙重、李泽海两位老人至今健在。今年清明节时,90岁高龄的孙重依然参加了祭扫烈士活动,这成为他半个多世纪以来雷打不动的一件最重要的事。

孙重说,渣滓洞的男女牢室不在一处,虽没有亲眼看见江姐受刑,但在放风的时候,他看到江姐走路一瘸一拐,并且手指红肿,像腌萝卜似的。狱友们都知道,江姐受了老虎凳、夹手指的酷刑。

房间很小,没有床,被褥直接铺在地上……这就是当年关押江姐的女牢。重庆夏天潮热,冬天阴冷,很难想象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是怎样的煎熬。幸存的狱友回忆,江姐由于受刑重,为了忍受疼痛,她只有咬被子,被子的一角都被她咬破了,棉花漏在外面。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对江姐和共产党人来说,什么才是更大的考验?

在渣滓洞一间展室,记者见到了那张令人动容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幼童,脸上流露着满满的幸福。这是江姐一家人唯一一张全家福,拍摄于她和丈夫彭咏梧即将前往下川东地区参加武装斗争之前。拍完这张照片,江姐将他们唯一的孩子彭云送给了亲戚抚养,丈夫彭咏梧不久在战斗中牺牲,头颅被敌人砍下悬在城门。

“可以这样说,江姐夫妇对可能的遭遇是明了的,很难想象,照片上面带微笑的他们内心是一种怎样的不舍!”刘帅说,当江姐走向刑场的时候,她把自己的梳子、牙刷、口杯……所有能送的东西都送给了其他难友,身上唯一带着的就是自己儿子彭云的照片。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存放着江姐最后一封书信。信纸只有普通手掌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信是写给寄养她儿子的亲戚的: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作为革命者的江姐,虽早已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可作为母亲的她又希望活下来陪伴儿子成长。可以想象,这种备受煎熬的心情伴随了她在黑牢中的每一天。”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刘和平说。

纵有万般柔情,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幸福,可以抛弃一切慷慨赴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钢铁意志,这就是革命先烈经受的考验和无畏的牺牲,这就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壮烈历程。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如今,每年都有超过600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红岩革命教育基地,感受烈士精神,凭吊烈士英魂。

“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刘帅说,江姐书信中说过的一句话,正是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英烈的生命写照。

泼洒鲜红烈血。

岁月在她身上无情划过一道道疤痕,可因为中华儿女,她苏醒了。点困难又何惧这点伤疤又何畏她的吼声震天地,中国,站起来了!

嘎子,一位中国少年,在被日本人抓住之后,誓死不低头,不向敌人透漏关于半点机密。应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最终机智逃脱。他用生命作抵押,谱写倔强青春。

老钟叔,团结村民,齐心抗日,发明地道战,名动一时。一次,鬼子夜袭,被老钟叔发现,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村头,敲响警钟,却暴露自我,不幸牺牲。他用性命,谱写绚丽人生,充实人生。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倔强的刘胡兰。刘胡兰是一名共产党员,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日本人急切想明白其他共产党员的下落,便想从她嘴里套出些消息。刘胡兰始终我行我素,大义凛然。应对鬼子一次次的询问,刘胡兰始终说不明白。鬼子急了,老虎凳,辣椒水,点击,鞭子抽,可始终撬不开刘胡兰的嘴,撬不开刘胡兰那颗坚定地心。他们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金钱,权利……可她始终冰清如水,不为所动。

无奈,鬼子只好当众把她杀害,试图引诱出其他共产党。当将她要被害时的时候,刘胡兰面无惧色,从容劝慰父老乡亲们。

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为了亲人,为了战友,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我,换来他们的安定。

刘胡兰是多么坚强啊!为了心中永恒的诺言,她始终守口如瓶,严于律己,不屈于,不屈于富贵。

刘胡兰是多么镇定啊!应对自我的死亡,她非但不害怕,还若无其事地劝慰别人,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

新中国来了,可刘胡兰却永远的去了。旧中国正是由于这些革命烈士才会步进富强,才会迈入辉煌,踏入期望。

仅有祖国富了,人民才会过上安稳的生活。仅有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祖国才能安稳。我们要学习这些烈士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以自我的实际行动实现人生梦想,回报给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

小时候,我常听爷爷奶奶唱到:“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我当时不太明白,觉得太阳又大又圆,哪里还有比太阳更亮的呢?直到这次我读了《中国共产党史》之后,我觉得共产党就是我心中的太阳。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长的道路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洋溢着壮志与豪情,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惊叹与自豪,在党的领导下,祖国取得巨大成就;香港、澳门的回归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盛与威严。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是啊,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带。

来了光明与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从此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历史征程,100年沧海桑田,100年初心不改,100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为庆祝建党成立100周年,响应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的号召,心理学院团委组织各团支部开展“我心向党”党史学习系列教育活动,通过集中收看《党史故事100讲》以及《这就是中国》,号召同学们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党史故事100讲》以党的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第一期《五四运动唤醒民众》从五四大街走进北大红楼,带领我们感受当时先进分子走到时代大潮浪尖上的决心与豪情。由党史专家邵维正老师为我们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重温建党前五四运动建立的思想和干部基础。让同学们深受感触,也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018级应用心理学1班的高敏同学说:

“以五四运动事件为始,中国青年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时刻不忘紧跟有温度的共产党,做有温度的青年,为中国的革命贡献热血青春。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xxx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和支部其他成员一起读了《中共-党史读本》,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我党一直把思想文化作战摆在重要的位置。民族魂、民族精神更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问题。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不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确实是其他政党难以做到的一点。今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作为一名普通的预备党员,我想,我也是在创造历史,我也是在继往开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0xx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不敌人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120xx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

醒了中国人民,号召广大群众要站起来为自己的平等而斗争。在工人运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锤炼出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锋战士,引领一大批热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作为年轻的基层团干部更应该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牢记肩负的使命,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广大青年托起中国梦。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是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流行并为人们所习惯的一种说法。对于五四运动,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有过如此完整的论述:“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学习烈士先辈们的高尚情操,这对我们在工作中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听党话、跟党走是我前行的方向,我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熟读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学党史,用心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新时代团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党组织和国家的带领下,继续放飞梦想,勇敢拼博。

为了更好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八师石河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前期制定的实施方案,近日,该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重温党史故事感受红色经典”的读书活动。

活动中,该所全体党员干部陆续讲述了对自己影响最深的经典红色故事或人物,娓娓道来的讲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名党员干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教育和思想洗礼,再次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和使命,今后大家一定会继续多读书,读好书,用心读红色经典,更深一步了解党史,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加昂扬的进取的精神开展本职工作。

党史经典故事及感悟

学习党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建党一百年是一个总结经验,提高本领的重要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教育我们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党史经典故事及感悟

小时候,我常听爷爷奶奶唱到:“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我当时不太明白,觉得太阳又大又圆,哪里还有比太阳更亮的呢?直到这次我读了《中国共产党史》之后,我觉得共产党就是我心中的太阳。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长的道路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洋溢着壮志与豪情,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惊叹与自豪,在党的领导下,祖国取得巨大成就;香港、澳门的回归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盛与威严。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是啊,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带。

来了光明与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从此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党史经典故事及感悟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时隔半个多世纪,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无数游客读到江姐狱中书信的时候,无不被共产党人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

刘帅是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自2001年参加工作,15年来他每天都要为游客讲述在渣滓洞、白公馆里战斗的红岩革命者的事迹,包括人们熟悉的“江姐”——江竹筠的故事。

“做了讲解员后,我对江姐有了更丰满的认识,她不仅是一个女英雄,也是一个妻子,是一个母亲。”正因为如此,15年来,江姐的故事他讲了不下2万次,可每每讲到动情处仍止不住流泪。

1943年,因地下工作需要,江竹筠接受党的指派和彭咏梧假扮夫妻。在革命工作中,两人逐渐建立起深厚感情,于1945年结婚。

此后,江竹筠协助彭咏梧处理了大量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并以川东临时委员会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川东武装斗争第一线。为了不影响革命工作,江竹筠将出生不久的孩子送给亲戚抚养。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因为江竹筠负责过联络工作,掌握不少重庆地下党人员名单和联络方式,被捕入狱后,她立即成为监狱特务重点拷问的对象。

随着刘帅的脚步,记者走进当年渣滓洞的刑讯室,老虎凳、烙铁、皮鞭……各种刑具按照当时的模样摆放在地,令人骇然。刘帅指着一排排斑驳生锈的镣铐说,这些不是仿品,而是解放后从烈士遗体上取下的。江姐所遭受的,是一种叫做“手刑”的刑罚:5根筷子夹住手指,两面用绳子一拉,十指连心,令人痛不欲生。

当年从渣滓洞大屠杀中脱险的15名革命志士中,孙重、李泽海两位老人至今健在。今年清明节时,90岁高龄的孙重依然参加了祭扫烈士活动,这成为他半个多世纪以来雷打不动的一件最重要的事。

孙重说,渣滓洞的男女牢室不在一处,虽没有亲眼看见江姐受刑,但在放风的时候,他看到江姐走路一瘸一拐,并且手指红肿,像腌萝卜似的。狱友们都知道,江姐受了老虎凳、夹手指的酷刑。

房间很小,没有床,被褥直接铺在地上……这就是当年关押江姐的女牢。重庆夏天潮热,冬天阴冷,很难想象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是怎样的煎熬。幸存的狱友回忆,江姐由于受刑重,为了忍受疼痛,她只有咬被子,被子的一角都被她咬破了,棉花漏在外面。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对江姐和共产党人来说,什么才是更大的考验?

在渣滓洞一间展室,记者见到了那张令人动容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幼童,脸上流露着满满的幸福。这是江姐一家人唯一一张全家福,拍摄于她和丈夫彭咏梧即将前往下川东地区参加武装斗争之前。拍完这张照片,江姐将他们唯一的孩子彭云送给了亲戚抚养,丈夫彭咏梧不久在战斗中牺牲,头颅被敌人砍下悬在城门。

“可以这样说,江姐夫妇对可能的遭遇是明了的,很难想象,照片上面带微笑的他们内心是一种怎样的不舍!”刘帅说,当江姐走向刑场的时候,她把自己的梳子、牙刷、口杯……所有能送的东西都送给了其他难友,身上唯一带着的就是自己儿子彭云的照片。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存放着江姐最后一封书信。信纸只有普通手掌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信是写给寄养她儿子的亲戚的: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作为革命者的江姐,虽早已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可作为母亲的她又希望活下来陪伴儿子成长。可以想象,这种备受煎熬的心情伴随了她在黑牢中的每一天。”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刘和平说。

纵有万般柔情,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幸福,可以抛弃一切慷慨赴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钢铁意志,这就是革命先烈经受的考验和无畏的牺牲,这就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壮烈历程。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如今,每年都有超过600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红岩革命教育基地,感受烈士精神,凭吊烈士英魂。

“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刘帅说,江姐书信中说过的一句话,正是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英烈的生命写照。

相关推荐

春秋战国的纷争评课稿(优质15篇)

范文范本的阅读和学习是提高写作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写作技巧的有效培养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范文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学生: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财务工作会议领导讲话范文(17篇)

演讲稿范文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观点和思想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很好地展示演讲者的才能和魅力。在写演讲稿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范文,学习其中的用词表达和思

中小学生秋季安全教育第一课大全(20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型的写作作品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资源,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的心得与体会(优质19篇)

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心得体会,或许可以给你一些灵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航天授课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或经历后,对所得到的感受和领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或许不完美,但它们无疑都蕴含着作者的真实体验和思考。

安全用电的通知(热门14篇)

通知可以通过口头、书面、网络等方式发布,以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达给目标人群。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通知的模板,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广大朋友们:为认真贯彻落实

工程管理类论文(模板19篇)

范文范本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写作样本,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范本是我们写作的良师益友,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和灵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加制冷论坛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和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中央新疆心得体会总结(专业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将零散的经验和思考整合成系统和有条理的文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中央新疆工作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做出的一项重要

报废车车辆协议书(精选18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约定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有助于维护商业秩序和公平竞争。下面是一些经过专业律师审核的合同协议样本,可供您作为参考。交易车型:牌照号:车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