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文学论文 > 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案例15篇)

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案例15篇)

作者: XY字客
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案例15篇)

范本是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作品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之用,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所有的语言跟社会一样包含着历史,历史中变化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语言在历史中不断变化,不断产生出新义与新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与经济结构随着世界化而快速发展,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不断产生,新形成的概念反映在语言中,成为“新词”。“新词”不仅是“新出现的语言”,也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汉语的新词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类的心理现象,因而不断地出现。

中国的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新词现象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新词出现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另一个学者杨振兰指出“新词语是以词语产生的时代为依据形成一个词汇群体,受新时期社会特点的影响和制约,明显带有社会时代的痕迹和烙印;”。这说明新词语除了可以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以外,也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因为新词语的出现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最近新词语在语言学中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

因为新词语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所以词汇的意义比较难以理解,同时翻译文章的时候也常常造成错误。本论文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年轻人对新词语的认识,同时考察生活中最常用的新词语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研究意义。

语言反映当时的社会,新词语跟当时的社会现象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具有单词的价值,也反映了背后的语法和语音规则的作用,同时通过新词语的研究可以理解发展中的社会和文化。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和韩国报纸、网络中出现的以及编辑成册的新词语的调查,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以及背后所展现的文化、语言差异。

现在在韩国开始了中国流行风,比中国的韩流更热闹。在韩国有许多人愿意了解中国的语言与文化,本论文提示的多样的新词语能够帮助了解汉语与现在的中国。跟韩国一样,在中国也开始了韩国流行风,特别是韩剧的影响,许多的广告、媒体、文献上出现韩语音译词。比如,“啊拧哈塞哦”是汉语“你好”的意思,其读音与韩语原读音相似。本论文要研究与分析最近在中国社会中相当著名的韩语音译词。

二、研究思路与内容。

三、

研究现状。

四、论文的研究重点、难点。

(一)研究重点。

新词语不仅是从以前存在的一种词汇现象,也是最好表现时代感与大众心理的有趣的语词现象。不过,在语言学系新词语不那么受欢迎,新词语是很快地出现同时很快地消灭,所以许多新词语编入词汇系之前容易消灭。但是,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新词语是在语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社会与文化上集中地反映词汇的动态变化。因此,对研究语汇历时的变化价值非常大。本论文介绍最近在中国社会中相当著名的韩语音译词是什么与韩语音译词的影响。本文重点通过调查问卷考察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对新词语的理解度和意识度。

(二)研究难点。

语言是环境变化的产物。出现新的环境,就会出现新的语言成分。在中国开始英语热之后,借用了一些英语的新词语,利用音译、意译或者直接以英语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但是新词语的使用者受限于不同的社会圈子,比如年轻人和老年人使用和理解新词上会出现很大差异,尤其是中国有方言的影响,也产生了区域性新词语。作为留学生,这部分是写作的难点。

汉语言文学论文精编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教育行业的综合性推广,使教师从主要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化为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新模式。汉语言文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语文学科,逐步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水平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科技对接;素质教育;交流沟通。

汉语言文学作为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重点改革项目之一。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内容包含了对古代诗、词、歌、赋等不同文学创作模式和内容的鉴赏。然而,在近现代的语文学科教育中,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汉语言文学在学生的心目中只代表了背诵科目,忽略了其对于学生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引导作用。汉语言文学的学科教育不仅对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中华文明的古代文学艺术传承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现阶段,我国的整体教育发展还不够完善,语文教育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对学生文学底蕴的积累和延伸还没有起到足够的指引作用。在各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将汉语言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教育项目,是实现学生在文学方面综合发展的有效教育举措。

(一)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桥梁,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加强语文学科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积累语言基础,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承和传扬中国文化,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方面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载体,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逐步了解的学科,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在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指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无论是学生接受初级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科教育阶段,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教育时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将思维意识转化为语言这种外在的.表达方式,将内在的精神外延成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载体,是我们处于幼儿时期就会模仿学习的一种本能。在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时,学生进一步将语言组织成具有逻辑性的思想表达模式,将思想通过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语文学科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组织引导作用,对培养思维敏捷性、开发语言文学潜力、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突出的贡献。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知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需要重视起来,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现代化技术逐步融入教育行业,一方面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技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科讲解时,可以融合时代特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通过相关教育问题的讨论,可以有效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门应将汉语言文学在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指导和语文教育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力度,深化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学能力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为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

汉语语言文学论文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教学的人数与规模而言都占有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在教学内容上而言,大专院校一贯将汉语言文学放在一个主要的地位,不单单是针对于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民族文化提升起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大专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对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针对现有的大专汉语文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教学的作用与策略进行分析与创新,旨在提升我国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与水平。

大专;汉语教学;教学现状;方法策略。

汉语作为我们国家民族的母语,也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语言之一,我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绝大部分都是以汉语言为基础进行传承的。而现有世界全球化的大前景下,来自其他国家与地域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流入到我国,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更容易对外来的文化理念进行接受与模仿。在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交汇的时代,需要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加以巩固与传承,就势必需要加强对青年人群的文化宣传与教育,不仅仅对于其本身的文化素质修养的提高,更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在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更加熟练的对汉语言文化进行应用。最终能够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加强与巩固,从而长期维持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

现代社会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越发的广泛与全面,特别是一些复合型人才,一些企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而汉语文学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是作为人才的综合能力重要的依据,现有的大专院校的语文教学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作为选秀科目,只需要满足一定的学分就能够完成学生在语言文学类的教学考核。这就导致语文教学被放在了整个教学体系中一个次要的位置。现列举现有的两个主要方面问题:

(一)学生学习整体实力较弱:大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所使用的教材一般多采用大学本科的教材为主,教材构架以知识点的学习与难点的记忆理解为主,对于一部分非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稍欠而且整体的学习氛围不高,就容易使学生欠缺对相关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二)学习态度消极:语言文学类的学科在中小学阶段长期作为重要学科进行学习,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重视。而进入到大学阶段由于专业与学科的特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语文这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其后期的学习难度会逐渐加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下降,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进一步下降。

对于熟练掌握了汉语言文学能力的学生,能够从事例如教师、编辑、文秘等工作,其涉及到社会上存在的诸多行业,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需要确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有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从而对汉语言文学的深入教学有效得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能力。

(一)注重文化特色的教学。

通过在小学以及中学数十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文学习知识与技巧,以及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本常识的积累与应用技巧,对于一些简单的文学文字的鉴赏也能够快速掌握。进而要求学生在进入大专学校学习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加深语文的学习层次,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文化特色的教学。通过分析鉴赏现在流行于全世界的西方主流文化,可以轻易对比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独有的内涵与特点,这些内容其实也是能够加以合理的编排与创新去鼓励学生去认识了解与学习的。学生们能够在这些特色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觉自己身上的共同点,产生文化的共鸣,这样就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去。

(二)合理安排汉语言的学习内容。

通过丰富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顺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以及一些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与欣赏,丰富了学生的眼界的同时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更能够给他们做出一些正确思想指引。而对于一些文学优秀文段的欣赏过程,要尽力摆脱应试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从高中时期的语文应试中的标准答案中引导出来。打破凡是文学鉴赏都有固定的一套解析模式的思维禁锢中解脱出来,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的不利环境逐渐改善。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多阅读鉴赏古文献、诗歌等,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天性,进行文学的创作尝试,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学习。

(三)合理安排阅读任务。

语言的学习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具体的场景应用,单纯的知识点与技巧的学习只会给学生带来疲劳与厌倦,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自己下去实践。在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安排一下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也不都局限于古代的一些金典名著,也可以包括现代的一些创新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尝试自己进行文字的鉴赏,可以没有格式与内容的限制,就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凭借着第一感觉去分析,让学生养成文学鉴赏的习惯,从而逐渐感受其中优劣,并且能够渐渐将一些方法活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势必要比课堂上单纯地讲授方法技巧要有效果得多。

为了符合当前的教育目标与要求,进行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不过也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盲目追求改革,最终得不偿失没能够真正达到效果。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国家技术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专业课程,其设置多偏向于语言文学类科目,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教学模式。而在高科技发展的当今社会和各学科整合互动发展,推行通识教育的当下,传统模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在现阶段如何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是该专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间题,以便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性人才,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传播我国的古典文化精髓,为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一)专业课程分布不均衡。

如今的大学课程设置均是以三年时间为设置标准。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学时间主要集中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目前来说为了实现通识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一年级时,虽然会有一定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但是公共课程占了大部分时间。对刚入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来说,其直接从高中的全面学习转换到单一专业的学习缺乏一个过渡适应的过程,从进校开始就缺乏一个过渡时间感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魅力,导致需要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才能适应课程,明确学习目的。但是,由于很多的专业课程需要两个或三个学期才能完成,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等科目。此外,如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课程要求课程设置的时间上是连贯的,循序渐进的,在一门课程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开设下一门课程。现当代文学课程需要学生在完成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要在语言和文学类课程完成之后再开设。而由于大学一年级开设专业课程有限,大学二年级基本上才会全面开设专业课程,所以很多专业课程都遗留或集中安排在了大学三年级。而对即将进行实习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课程安排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化。

就一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来说,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毫无疑间的是专业课程是课堂教学及课程设置的重点。而传统教学安排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大多集中为文学类和语言类课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和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但是这对步入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其知识需求,也不适应21世纪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目前,对在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课程的安排比重过大,而实践课程的安排非常有限,在理论和实践课程安排上不平衡,且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如实践课的安排大多采取中小学语文教育和秘书实务两个方向,实践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一)文理兼修实现通识教育。

现有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重点主要集中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如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论、文学理论等。整个课程以汉语言文化的基础理论为主要设置模式。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理论实践课程相对是缺失的,以“宽口径”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由于专业理论的特色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无法真正落实。而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专业方向课程减少,如只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开设较多文学语言类基础课程,而缺乏针对性人才师资力量的如唐诗研究、宋词研究、古代小说研究、修辞学和鲁迅研究、新诗研究和海派文学等课程就会减少开设或者是根本就不开设;而这就导致了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的专业特色不够鲜明。

因此,在当下的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以“开放式课程”为设置理念,开设新课,改造老课,保留传统专业素质教育对汉语言文学课程要求的核心内容,并开设以能力运用为目标,实现通识教育思路、适应教学模式、多接口课程实践为内容的新课程,以便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原有的传统课程进行改造创新,最终实现“课程开放”的目标。

因此,在课程类别的设置中应将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公选课程以及实践环节课程纳入设置理念。并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的学科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以此为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逐渐替代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重视知识点传授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步入国际化潮流,在全世界引起了一阵汉语学习热潮,作为一个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有其独特的魅力,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人数还是很庞大的一个数字,同时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是在不断增加,但就目前的就业前景来说,在大环境下,就业形势也是很紧张的,所以该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理论课程教学,所以如何将就业问题与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挂钩,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有利于就业的课程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间题。

所以,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时,应注重理论课程和应用课程的结合。强化听、说、读、写类应用课程以及自动化办公中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能力课程的设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操作能力,实现通识人才的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采风与创作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很好途径,学校可以以古今作家的故里或者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作为实习基地,由专业教师讲课带队进行专业认识教育,便于学生在第一线亲身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深入民间采访、请专家介绍、座谈会讨论等课程实践形式,让学生对民间文学或名家作品进行加工、评论或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文学创作或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分制下多开选修课。

目前高校由于课时设置的间题,大多以课内必修课为主,选修课可有可无,非常有限。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宽厚的知识面是其专业素养的必然要求。为此,高校应该在必修课开设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开设选修课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设置可以将基础理论课程和有特色的公开课相结合,形成课程设置“宽”和“厚”的鲜明特点。例如开设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中国话剧研究;美学、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与批评专题研究、比较文学、民俗学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四)士曾加实用性课程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同时还应在课程中重视就业能力的培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锻炼口才、文才、心理教育等能力。由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新闻出版等行业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网络编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要掌握相当的技术能力,如熟练运用word文档进行文字编写、运用语言制作网页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除了大量的阅读,扩展知识面还要经常练笔,尽可能与媒体编辑、记者沟通,并且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专业课开设的同时,这类实用技能性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用性课程以熟练使用办公软件(wps系统,包括文档、表格、幻灯片处理);熟悉各种公文写作;提高英语口语等就业必备实用能力。

综上所述,为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通识素养,培养其综合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各高校在教学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应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多样性,重视实践能力培训,打好就业基础。所以研究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浅谈向君。

诗词。

作品中的形和意。

·尊重历史,与时俱进—论格律诗词的欣赏。

·诗的境界及意象。

·矛盾表达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汉语学习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现代汉语声调按四声分类浅探。

汉语言文学论文

语文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类的日常生活水平以及丰富精神生活的质量,还能使人类的身心获得健康。

言语属于自我娱乐方式中的一种,也是进行自我“心理治疗”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空闲时间,阅读一部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既可以调整心态,又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朋友倾诉烦恼或分享喜悦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的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传达感情的方式。

语文教育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要开展学习活动就一定要开展语言活动,所以说,学习语文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

在怎么“学习”这一个问题上,美国伯克利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中,语文教育是获取、理解以及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2.1教学工作具有统一的目标。

着二者之间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内容上具有共通性,语文教学侧重于突出其语言交际功能,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精神面貌,但是二者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2对于人文关怀都十分注重。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汉语言文学是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用文学洗涤和渲染学生的心灵,并且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的生活时刻洋溢着人文气息。

不管是汉语言文学,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3专业设置的方式存在差别。

汉语言文学教育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汉语言文学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所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要比语文教育要更为广阔,一般只在高等院校中设立。

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强调学生必须通过日积月累来获取的丰厚分文学底蕴,然而,语文教育则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1从教育的思路及理念进行对接。

确立开放式教育理念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在注重文学的发展以及创新的时候,还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开放的眼光去看待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相互融合,尽可能的完善和发展高职语文教学,因此,就必须要将汉语言文学融入到高职语文教育的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增添具有现代气息的开放意识和理念,实现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理念的对接。

3.2从教学工作指导层面进行对接。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高职语文教育的深入,高职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语言表现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作为指导思想,而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以高职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为基础,再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鉴赏能力作为指导思想。

要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高职语文教育必须朝着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靠拢。

3.3从思路创新的角度上进行对接。

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教育都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敢于挑战、勇于实践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可细化为主要以拓展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较强的文学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与此同时,还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由此可见,尽可能的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职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高职语文教育使得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日常交际,高职语文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的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语文教学的范畴包括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内,二者都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和语文知识的作用,都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目的。

汉语言文学论文精编

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扎实和专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在今后实现正常就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对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需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写作热情,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为其开展高质量、高起点、顺利实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分析了在当前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体现其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应该探索多种教学培养策略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存在的写作基础差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情况,进行必要的写作基础能力训练。如,对写作中条理不清、逻辑结构不清晰、病句、错别字等现象,教师需要继续加强汉语基础知识方面的训练和培训,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增加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不太了解各种常见文体格式的学生,教师要主动搜集一些有关文体写作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范文的阅读,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文体的写作规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断更新写作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写作训练和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写作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2)要不断加强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格式的培养工作,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写作素材,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从而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3)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写作考核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提高写作兴趣,开展自我学习,将写作能力作为专业必修内容。

在新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改革目标下,如果要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活动中,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更加重视写作能力的养成和训练,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教学中。从高职院校生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相比来说都不是很强,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比较大,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显然是不适应学生的多特点学习需求的。因此,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生的基础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就业意愿等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定不同的学习需求,重视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教学,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使每位学生既有学习目标,也有学习成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从而确保每位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实现进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来,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法,开展写作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写作思维,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明确。

在日常的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来写一写有关企业方面的写作内容,如企业策划文案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学习需求,教师可进行一定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等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状况,并根据日后的就业意向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写作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要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与组织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学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自我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写作技能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写作学习的课程内容,比如,想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可以多学习一些与贸易相关的文书的写作,而希望进入企业综合办公室工作的学生则可以学习一些与企业文秘相关的写作内容来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使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并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潜力和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写作学习活动中。总之,介于高职教育的明显特点技术以就业为导向,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尤其是写作教学中,也需要以学生就业为核心,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论文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是推成出新,一个民族之所以独立于世界之中的根本内核就是其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主要原因就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汉语言文学就是这种文化底蕴的重要代表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世界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古代汉语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古汉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发展困境,一些文史类的高校在古汉语文学专业方面的招生难度不断增多,高层次人才更是难以培养。现代人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追求物质主义、实用主义方面,应用性的专业受到了极大的推崇,金融、信息技术、外语等专业成为现代社会学生报考的重点,因为这些专业毕业之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今后的生活将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古汉语专业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一旦进不了国家相关部门,在社会中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二)现代汉语文学也受到严重冲击。纵观我国中小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中学阶段,学生必须将其主要精力运用在数理化还外语的学习之中,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只是集中在应试教学的模式之中,更多的精力主要是应付中考和高考,这时候的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现代汉语文学,很多学生在这个方面的阅读量几乎为零。有时到了初三、高三之后,需要应对考试中的作文,一些语文教师开始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读者》等短篇文学,但是这些杂志上的一些文章都是属于一种快餐文化,从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哲理,但是没有什么实际内涵。当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他们还是没有时间阅读汉语文学作品,他们这时候开始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运用在社会实践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专业技能基础,他们很难有时间去阅读一些现代汉语文学作品,这种休闲方式对于时间就是就业效率的大学生来说有点奢侈。就业之后,人们开始就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之中,现实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学习方式,使得人们没有时间阅读这些与工作和学习“无关”的汉语言文学。现代社会中充斥中实用主义的思想,很多人从小教学孩子不能浪费时间,要好好学习,当学生对汉语文学产生一些兴趣之后,一些教师、家长就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现代的教育生态环境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冲击。

(三)外语的学习热度不断提升。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更多的外语学习成为今后社会的需求热点,很多人基于实用主义的发展思想,开始用外语武装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更多的外语,前几年的英语专业的报考热潮使得近年来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极具增多,造成了一些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两年人们将主要精力又投入到小语种的学习之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等这一类的外语又成为现代人们学习的热点。外语的热衷是有着内在推手的,在中学阶段,中考、高考中英语的分值是和语文、数学一样的,到了大学之后,还有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取消了四六级合格证书,但还是保留了四六级考试,并发给学生成绩单,这种成绩单成为现代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四六级证书的取代品,出国深造还需要考英语,进入工作单位之后评职称还是需要考英语。这一系列的要求使得人们不能放弃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这种对于外语学习的热度势必降低人们对于自己本国语言文学的关注度,经过多年艰难的发展,我国的文学也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然而现代国内有多少人阅读过莫言的这些作品呢?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是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内动力。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我们才能有实力发展我们的汉语言文学。当我国的经济发展上去之后,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他们将会更多的关注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语言文学,这时候需要有更多的人去传播这种文化,这种文学。近年来的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发展趋势需要更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这种需求的增多将转变现代国内的汉语文学冷清的现状,进一步激发人们开始将精力投入到了我们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之中。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给国内的人们打上一种强心针,重新树立对于国内文学的信心,我们的文学在世界舞台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发展舞台。

(二)调整现行的教育体制是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点环节。现代教育体制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十分不利,需要进一步调整,增多国学经典的学习要求,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纳入现代中小学教学之中,使得更多的学生开始诵读这种国学经典,实现民族精神的提升,这些国学经典之中蕴含着很多的人生哲理,是现实社会人们人生观、价值观重新树立的基础,去功利心、多一些文化积淀,使得人们的心理得到净化。这都给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出的严肃要求。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我们民族文化维持的根基。文化的表现就是语言文学,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面对这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全球的文化都在不断的融合发展,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怎样才能屹立世界之林?主要还是需要我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内在动力,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主要推动手段。

[1]龙钢华,于光荣,曾方荣,张建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改思路——以邵阳学院中文系为例[a]。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邵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20xx,2008,12:167-168.

汉语言文学学科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新的文学形态,一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走向。

为您编辑了“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影响广泛的学科。

在现行的大学学科体制中,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合并在一起,称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它其实告诉人们,这两个专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

在19世纪末期,闭锁的中国开始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一步。

其中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兴办现代报刊,这些现代报刊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基本采用白话文或文白夹杂的语言,以白话文为主要叙述语言的文学作品逐渐在这些报刊中占据更多的版面,这类文学作品可以视为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形态的雏型。

但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诞生,却是自觉提出文学革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语言上断然与传统划清界限,强调新文学是以白话文进行写作,坚决反对传统文学的文言文写作。

白话文即现代汉语的起点,它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生命,而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一百年的发展和实践,一个重要的功绩则是催熟了现代汉语,使现代汉语逐渐规范化和经典化。

现代汉语的叙述特点、审美特点和它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也先天地注定了当代文学发展的走向和局限。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对待中国当代文学,并不是单纯地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引入语言学的方法,而是想通过分析现代汉语生成的历史背景所带来的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进而分析这种特殊性对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态所造成的影响。

我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定义为现代汉语文学,显然这里的现代汉语是特指一种书面语,是对应古代文学的书面语一文言文而言的。

其关系完全是一种否定性革命关系,而不是渐进的改良关系,因此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二者之间缺乏美丽圆润的过渡,中国古代文学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要移植到现当代文学之中来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但这种移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来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经验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本土性的、最具原创性的精神资源,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发我们独有的.精神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古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就应该从二者断裂的根源总结起,根源就在于现代汉语对文言文的彻底否定。

这也是本文从现代汉语思维人手来讨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理由。

一现代汉语的革命性和日常性。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系,现当代文学相对于古代文学当然不仅仅是语言形态的改变,而是在于语言形态的改变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思维为逻辑关系的新的文学体系。

现代汉语取代文言文,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首先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进程中的启蒙运动的需要。

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展一场思想革命,而这场思想革命则是以语言革命为先导的。

胡适在其《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其中有“五事”是纯语言问题,一句话,就是要以白话代替文言,要。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白话是指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因为只有采取日常生活中的白话,才能让思想革命落到实处,让广大的民众能够接受。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反复强调,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必须摈弃不用,而白话则是活的语言。

其实,说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情景,文言文在当时是通行的书面语言,在传统社会里,它还是活得有滋有味的。

如果依胡适的极端主张,还很难看出文言文与白话文谁优谁劣。

胡适就说过,要把《丁文江传》改为《丁文江的传》,这样才是彻底的白话文。

若真要按这种思路进行文学革命,恐怕白话文是难以战胜文言文的。

但文言文只对传统社会有效,它无法处理一个新社会新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不得不合弃文言文,而选定白话作为启蒙的语言工具,于是一种活在引车卖浆之流口中的语言登上了大雅之堂。

这就决定了现代汉语思维的两大特点:一是它的日常性,一是它的革命性。

现代汉语革命性的思想资源并不是当时的白话所固有的,它主要来自西方近现代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多半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在国外直接受到西方现代化思想的熏陶,并以西方现代化为参照,重新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

通过翻译和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就将西方的思维方式、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注入到白话文中,奠定了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

高玉在研究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时注意到思想革命与语言变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说:“思想革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绝对是重要的,而思想革命并不像五四先驱者们所理解的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行的运动,它和语言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语言之外的思想革命。”反过来说,现代汉语从它诞生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而是承担着革命性的思想任务。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以现代汉语建构起新的文学时,必然采取的是宏大叙事,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在宏大叙事中得到充分的展开。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日常性思维又将现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铆在了一起,生成了一种日常生活叙事。

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现当代文学绚烂多彩的风景,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现代汉语的思维特征上找到本源。

对于现代汉语思维的革命性和日常性的根本特征,海外的汉学家也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看得比较清楚。

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把“五四”叙事传统的核心观念明确地表述为“感时忧国”精神。

认为“感时忧国”精神是因为知识分子感于“中华民族被精神上的疾病苦苦折磨,因而不能发奋图强,也不能改变它自身所具有的种种不人道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爱国热情”。

而这种“感时忧国”精神让中国现代文学从一开始就负载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负。

夏志清、李欧梵等一些海外学者将这种文学叙事称之为“五四”和左翼的宏大叙事,或称之为革命叙事,或称之为启蒙叙事。

而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史基本上是以这种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建构起来的。

他们提出了另一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路,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一种日常生活叙事,挖掘出代表着日常生活叙事的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的资源,并勾画出一张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地图。

这张新地图无疑把一些被遮蔽的历史显露出来,但由此颠覆以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为主线的现代文学史,又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历史的遮蔽。

事实上,不应该将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看成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叙事,它们恰好是现代汉语思维的两种表现形态,是一张面孔的两种表情,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作家的写作之中,不过在有些作家那里,启蒙叙事处于显性的状态,日常生活叙事处于隐性的状态;而在有些作家那里正相反。

进入到当代文学阶段,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被赋予唯一正统地位,日常生活叙事受到严重的打压,但它仍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作家的创作之中,或者在政治气候比较宽松的时候,展示自己的风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大改变,日常生活叙事得到显性的发展。

这也得益于文学理论的推进。

特别是海外学者关于文学史建构的理论的影响。

使现代文学中一直被遮蔽的日常生活叙事显露出来,并成为作家们寻求创新和突破的重要参照对象。

于是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就像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共同获得充分驰骋的自由天地。

无论是启蒙叙事,还是日常生活叙事,现代汉语思维这两种内在的叙事在新的文化气候中都结出了新的果实。

许多理工类与财经类院校也纷纷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改变了单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多元化特色,满足了社会和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但不容忽视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市场经济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一些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陈旧的问题,教学仍然受到传统学科体系与专业体系的制约,没有突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走综合类大学和师范院校的路子,不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从事中文教育人才为目标,而应以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结合院校自身的优势,调整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笔者所在的西安财经学院中文系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建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夯实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功底与人文素养(“一体”)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重点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两翼”),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下文试就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作一粗浅的探讨。

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人文素质。

强化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的培育,是中文本科专业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基础化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重任,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影响他们的社会观念与价值观念。

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之后所养成的精神境界、意志品格与人文情怀,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但却能使他们受益终生,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语言学、中外文学史及基础写作等中文专业传统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机械地以实用性专业的应用性作为衡量标准,应该在充分考虑本专业人文性的前提下来理解应用性的内涵,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深厚的根基,才有发展的后劲。

西安财经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20xx年6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四年制本科专业,该专业方向定为高级秘书及宣传出版,主要为培养高级文秘方向的实用性人才,故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侧重于公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从而相应地压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的课时。

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素养不够,基础不扎实,没有底蕴,没有后劲。

虽然一时上手易,但跟进时代难,缺乏持续竞争力。

而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理论,不能因为突出应用而缩窄专业知识面,削弱基础理论教学。

因此,我系在培养规格上,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模式塑造人才,逐步加大基础理论课的份量。

我们不断修订培养计划,遵从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与前瞻性等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在借鉴其他同类院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取消了一些与中文专业相容性不大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有机地衔接相关课程,并选用能够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理论的课程教材或部、省获奖等重点推荐教材。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

以课程和教师作用为出发点去考虑,后现代教学大力提出去中心的平等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去中心就是不赞成一学科知识、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权威、教学控制,并赞成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关系。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并不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并且,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发现新的自己。多尔提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平等成员关系中的领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并不等于无视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的作用从新整理,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的共存,权威也随之进入其中,教师应该做到自己是情境设计的领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的专制者。

法国哲学家利奥塔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从现代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更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对教师作用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认真探讨,并在专著中强调现在,所谓的传播媒介并不完全是在一群沉默的学生面前讲道理,由助教回答制定的问题,并协助探讨实习作业,学术知识已可以演变成电脑语言,传统教师的作用将被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链接传统记忆库与电脑记忆库的机器,并且学生在终端机前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利奥塔又指出,传统的教学法没有完全失势,学生仍然必须从教师处学习一些东西,不是学内容,而是学习终端机学习的方法。

以教学过程的认识为出发点考虑,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知名的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罗蒂阐述了对话理论,这种对话理论的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我国教学论研究者钟启泉在《对话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中引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论述是: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新的世界进行交流,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所以,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作为一个后现代的合格教师来讲,要鼓励学生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

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内容上,后现代教学的选用的是阐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和促进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阐释教学方法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带着开放乐观的心态,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道路,将学生带入真理的日益深入的情景中。将传统的教条主义规范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删取方式用在后现代化的教育与事业上,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完全地体现出教学目的在于创造意义,赞成所有创造性的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站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后现代教育者认为世界走的是多元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整体,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不能用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赞成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主张采用自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法。派纳在《什么是课程理论》中多次打击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他在里面阐述:可以较少依赖标准化考试,而更多的采用档案袋和其他收集学生作业的方法,并且具有各种不同兴趣的个人,包括家长、社区领导以及教师和其他学生构成的委员会来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正在火热进行,显然是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然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差距性比较大,客观并科学地建档相当困难,评价时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难操作,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有,档案袋评价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了阻碍因素。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计划主义就是比喻那种把计划看做先于行动而制定的东西,并且不能有什么改变的,这其实是一种独行武断,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合作性计划是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关系。

多维性赞成在互动的对象上要变一维为多维。也就是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单一化格局,积极倡导一种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教师要重树权威,变换组织形式,使得学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在现实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弄懂了教材的知识,但知识并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的完整性、经验的完整性联系起来,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知识没有转换成学生的精神食粮,没能与学生的内心勾连。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新认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尽为己用,终身受益。

占有式学习,是把知识当成现成的、在手边的,无需进一步操作的东西,是把现成的知识作为一个物装进自己的口袋,是一种简单的占有,而存在式学习则把知识当成是上手的东西,这意味着人要与知识进一步地打交道,这样学习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它要求人的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内心里有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其今后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现代教学思想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上,都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考虑,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途径,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意思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中起到的作用可用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来形容。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特征[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专题报告会,20xx.

[2]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xx.

汉语言文学论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教学行业出现了重大的变革,高等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将面对新的机遇及发展。教学已经不仅仅只是专注于专业精英的培育,而是更多的转向大众教育,成就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授汉语言文学时,教师应跟随时代需求,转变教育理念,解决教学问题,研究创新教学策略,深度实施教学改革,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提升,真正的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众所周知,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的全面性发展将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更加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应关注其精神文化方面的积累,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使其能够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授汉语言文学时,应响应时代变化,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研究创新教学策略,深化实施教学改革,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

1.1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教学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而学生则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没有发挥其探究和创新的能力。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调动,对教学内容失去积极性,课堂教学水平也将无法提高。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其更加自主努力的学习,展现其探究创新精神,这样才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首要方法。教师应认识到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展现自我,畅所欲言,表达不同的见解和观念,营造出和谐融洽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真正的掌握和领悟文学知识。

1.2运用多媒体优势促进课堂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学中。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促进课堂学习。例如,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运用互联网搜索出丰富的资料和素材,优化教学容量,深化教学知识点,使教学课件生动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如,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依借影音、动画、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将教材知识表现出来,调动学生的五官感受,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提升之时,也应对其积极开展人文教育。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文化内涵形成及人文精神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它通过自身专业的魅力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传承着我国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师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结合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将正确的人文精神及价值观念教育给学生。

2.1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首要步骤。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因此,教育行业也将响应社会发展需求,展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培养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重视其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以此促进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升,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健。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创新变革教育理念,联系实际情况,依据汉语言文学学科特点,创新出适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的教育理念,并做到切实可行的实施。

2.2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时,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高效完成。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教材知识及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新课堂学习方法,摸索出适合当前具体学情,利于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水平有效提升的最佳方法。例如,在教导学生了解和探究语言规律时,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3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也需要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教师应掌握和理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巩固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教育学科内容。同时,不断的树立学习意识,补充和提高自身能力,研究和创造新的课堂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深入改革,以此推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总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改进教学策略,深化教学改革,培育出全面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学习、重视人文教育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整体课堂学习水平的有效策略。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则是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人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上建议,希望能帮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5]张德礼,徐亚东.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汉语言文学在开展相应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授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基本技能等等。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培养起文化悬窗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汉语语言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色,汉语言文学能够传承我国的人文精神,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组成内容。在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汉语言文章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学习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开阔国民的人文情怀,增强国民的人文素养。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和赏析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意境,作者在进行写作和创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中,古诗是最能够体现汉语言文学意境的文体,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够营造出非常好的意境,让自己的诗歌和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高校文科基础性专业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悠久的。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需求的人才类型也有所变化,由传统型向应用型和复合型方向转变,这无疑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用的技能和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世纪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同样也给传统的人文学科造成不小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载体,但是其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做出较为专业的定位。

1.学生认同感不强。

汉语言专业这门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它没有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一些理科专业来说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怀有无奈、被迫学习的心情,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在很多学生看来是自己选错了专业,他们很少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致使最后这些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很薄弱,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更加缺少对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2.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性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要掌握比较多的文学知识,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追根溯源是由于学校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全面、不合理,没有给与这一专业足够的重视,课时量较少。另外,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很少有上实践课的机会,枯燥乏味的知识传输使学生对汉语言专业失去兴趣,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掌握得很不理想。

3.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很多学校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合理的。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很多大学生经常逃课,但是到最后却都可以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考试的试卷大部分的试题都是概念性和基础性文化知识,只是需要学生在考前加以背诵就可以通过的,学生不必对专业知识有任何拓展和延伸。因此,这就导致不良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根部不在乎教学过程,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本专业的教育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面,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知识型人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调整需要遵循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校应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对于文学课程的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对原有的陈旧的文学史观念加以调整,力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感悟能力都是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目本身的教学特点以最科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现当代文学可以开设一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选修课;古代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体形式作为讲解的线索;外国文学可以以作家作品的讲解形式为主;文学理论和美学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等。

(2)在一些演讲类的语言课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协调发展。语言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则以应用语言学为主。

(3)在写作课教学中无疑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社会上需要很多写作人才,然而对于毕业生来说,既有写作能力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比较理想的。传统的写作课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要改变这种教授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提供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比如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公文写作等,还可以外聘一些比较有名的记者、编辑、作家等举行专题讲座来更好的辅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写作课以理论代替实际的教学模式。

(4)、以实用为原则,有目的开设一些其他的专业科目,比如哲学、宗教、音乐、美术、历史等相关专题的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

2.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自由的讨论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得到训练。

4.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汉语言专业概念的理解都很模糊,没有准确的定位,我们都知道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物的实用价值,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性质混乱。因此,如果想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去改革,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品位,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最终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别大致上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公务员、营销人员、文案编辑、文秘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口才、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贯彻落实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学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为汉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高校应该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不断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明.中国电力教育,20xx(09).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一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xx(05).

3、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u].中国大擎教学,20xx(5).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它承载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言、让小学生为汉语言背后的文华感到骄傲、能够用标准的汉语言完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任务。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却发现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小学语文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水平。

在开展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语文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而不乐意学习。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让学生了解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

部分学生受到耳闻目睹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化,他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会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力量。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用处的感觉。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教师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理解到自己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就能提高语文应用的水平。

1,从教学主体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排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教学主体上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经很有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事物,。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打《幽城幻剑录》这一款游戏,他听说这一款游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连一块石、一根草的命名都应用着典故,这名学生对这款游戏有强烈的兴趣,然而却不知道如何鉴赏这部游戏中蕴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他的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起分析游戏中谈到的名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理解到,游戏中的饕餮这个怪兽源于中国的古书《山海经》,这部书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齿、八爪的怪兽,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贪吃,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吃,且食量很大的时候,就会说他像个饕餮。教师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提出有可能是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范围,自己和学生一起研究。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习惯给学生讲述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教学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比如一名小学生很有兴趣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教师可以从成语典故这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了解到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到这个成语的出现源于秦晋两国的一场婚姻。

那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比较强大,晋国国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国,然而却作战失败,秦国当时还不够强大,虽然秦国一时战胜了晋国,秦国国君却不宜与晋国为敌,秦国国君为了巩固和强大的晋国之间的关系,于是将女儿怀赢嫁给夷吾的儿子公子圉,两家从此成为秦晋之好。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典故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对婚姻进行祝福,却有秦晋之好这种说法,却不说百年好合呢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了解到,虽然这两个个成语同样是描述婚姻的一种状态,然而秦晋之好却偏重于描述婚姻的社会层面,而不是描述于婚姻当事人的感情层面。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汉语言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很枯燥。

3,从教学平台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教学中,汉语言教师不太注重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实际上,给学生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典一个古典诗词欣赏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语文课本以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学生要说明这首诗词为什么很优美,它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等。在这个诗词欣赏大会里,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欣赏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品味、展现自己的汉语言水平、享受和其它学生交流的乐趣等,从而学生得到学习汉语言知识、应用汉语言知识的动力。小学语言教师给学生创建展现的平台,就能通过这个平台给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结: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语文教师只有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汉语言知识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通过全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xx(11).

汉语言文学论文

内容摘要:很多作家对《伤逝》爱情悲剧根源的探讨都是在“五四”时期内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约束性和理想性,本文结合当今爱情观及现今爱情悲剧试论《伤逝》,表达《伤逝》爱情悲剧不是因为时期的局限,而是子君和涓生两人的爱情观不同,本就缺乏结合的稳定性,悲剧的发生是注定的。

关键词:伤逝;鲁迅;隔膜;爱情观。

《伤逝》是鲁迅《彷徨》里面唯一以爱情为题材的一篇小说,历来有很多人对《伤逝》爱情悲剧根源进行探讨,关于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的实质,有人认为妇女解放缺乏经济支撑,导致了爱情的悲剧。我认为根源在于他们自身,他们的爱情观是不成熟的,是爱情观点的不同。爱情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因而爱情观的不同决定了俩人不同的性格心态及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和经济的压迫下,最终难免分离的悲剧结局。

他们走在一起,结为伉俪。其实客观的看一下,他们之间的爱恋是单纯的、盲目的,他们只是在互相精神的吸引下走到了一起,这种精神,只是在不成熟的时代的一种不成熟的产物,至于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完全没有论及。

涓生子君初始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是不相同的。涓生对子君的爱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此外,从“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着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对会馆中那鲇鱼须的老东西和涂着雪花膏的小东西的窥视和鄙夷,子君是“目不邪视地骄傲地走了,没有看见;我骄傲地回来。”在寻住所时,“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5]”所以说,同居前,涓生虽然是子君精神上的导师“启蒙者”,但另一方面,子君却是涓生在空虚寂寞的人生中藉此前行的动力和勇气。不难看出,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对涓生而言,爱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意义和色彩,爱是生活的一种点缀,是手段而非目的。可谓是浪漫的爱情观。而对子君而言,爱是找个可依靠的爱人相守一生,爱是生活的归宿和目的。可谓是实在的爱情观。这种不同,决定了恋爱过程中,俩人性格心态及行为的不同。

在旧的社会,这种爱情的结合显然是很难存在的,双方的结合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在“五四”变革时期,男女在追求自由的精神下,追求自我显然是他们最大的诉求,然而这种简单、盲目的诉求,很难维系多久。

致了她的生命激情与创造力量的衰减甚至丧失,而这无疑是对子君的人格力量的消解,因此两人闻必然会产生冷漠。罗洛·梅说:“恨并不是爱的对立面,冷漠才是爱的对立面。[11]”。冷漠局面的形成也等于宣布他们的爱情、婚姻即将走向死亡。

时,子君的“脸色陡然变成死黄,死了似的”,眼光向虚无的空中寻找,拼命寻找那一根救命的稻草。最后,只能随父回家,在严酷和冷眼中走向“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了自由。万万没有想到同居的生活,使爱情观不同的他们逐渐显露自己,差距日益明显,感情逐渐疏远。

其实在开始,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种不合与隔膜的严重性,都试图设法弥补,但往往适得其反。子君近来也不仅也“间怀有温暖的神情”,“而且对我也温和的多了[14]”,“但这反而增加了我的苦痛[15]”。心的背离是很难改变的,“记得有一夜,子君的眼里忽而又发出久已不见的稚气的光来,笑着和我谈到还在会馆时候的情形,时时又很带些恐怖的神色。我知道我近来的超过她的冷漠,已经引起她的忧疑来,只得也勉力谈笑,想给她一点慰藉。然而我的笑貌一上脸,我的话一出口,却即刻变为空虚,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16]”“我和她闲谈,故意地引起我们的往事,提到文艺,于是涉及外国的文人,文人的作品:《诺拉》、《海的女人》,称扬诺拉的果决,也还是去年在会馆的破屋里讲过的那些话,但现在已经变成空虚,从我的嘴传入自己的耳中,时时疑心有一个隐形的坏孩子,在背后恶意地刻毒地学舌。她还是点头答应着倾听,后来沉默了。我也就断断续续说完了我的话,连余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们现在的感情已经使彼此觉得痛苦了,结合的目的何在,维系的桥梁又在哪呢?即使放到现在,这样的夫妻关系也是维系不了的,毕竟,他们才结合一年,现在的三年之痒、七年之痒,顺利通过的是什么?是沟通,无法沟通的夫妻注定要分离。

“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17]”,

涓生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了,他对子君说,“我老实说吧: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18]”。子君“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出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渴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19]”。当时子君和涓生的心底是怎样的呢?他们都明白彼此已经不可能在一起了,但是离异这件事毕竟对女性打击是最大的,况且当初她毅然决然地跟随涓生,不惜与家族决裂,等待她的是什么呢?她渴求的又是什么呢?子君临走时只留下一句话,托官太太告诉涓生,“她走了”,我想子君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为什么她追求的自由,追求的幸福最后会落下如此的结局。涓生呢,“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20]”。临到子君死亡的后,涓生才想到,“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的冷眼中走过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21]”。

可以想象,子君面对理想的破灭是怎样的郁郁而终。“我不应该将真实说给子君,我们相爱过,我应该永久地奉献她给我的说谎。如果真实可以宝贵,这在子君就不该是一个沉重的空虚。谎语当然也是一个空虚,然而临末,至多也不过这样地沉重。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

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22]”。这就是真实吗?鲁迅先生在写《伤逝》的时候,最后让涓生反思,这种反思是无力的,在“五四”时期,他们的结局是悲剧,放到当代,多数情况下不会有阴阳相隔的结局,但是虚幻的破灭我认为是必然的,说与不说真实不是问题的全部,在追求真爱情的开始,两人的爱情观差异已经决定了结局。

子君,骨子里还是个很传统的妇女,她尽管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但仍把封建的“女子内治”的礼俗视为当然,认为结婚后靠丈夫养活是天经地义。当家庭陷入困顿时,她变得恐慌和怯弱,她不知所措,没想过反思,更没想过走出家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与丈夫一起支撑家庭。而任凭涓生“孤军奋战”,这导致她不能和涓生共同承担责任,不能携手同行,寻求生路,一致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爱最终破灭。

而持浪漫爱情观的涓生,尽管他刚开始是乐观而又坚强的,但在残酷的现实逼迫下,逐渐暴露出了他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思想。他把陷入困境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子君,他认为此时的子君已成了他的累赘,只要离开子君,便可摆脱困境,有所作为。尽管涓生想到了子君可能因此而死,但自私和卑怯使他不愿对子君负责,只想尽快抛弃她,还是绝情的提出了分手。

他们是五四思潮影响下觉醒的新青年,他们敢于追求和婚姻自由、敢于反抗传统,但他们的追求是盲目的,他们实际上并未理解恋爱和婚姻自由,其前提是责任的担当。

子君是“五四”追求自由爱情的“向往者”,涓生是自由恋爱的“教化者”,然而这种美好的爱情,最后却走上了绝路。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深思。

注释:

[1][2][5][20]鲁迅:《伤逝》,《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说明:以下引文出自此书者,不一一详注。

[3][6][7]见《彷徨》第72页。

[4]贾振勇:《娜拉出走:现代性的女性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诠释》,《鲁迅研究月刊》2001第3期。

[8][9]见《彷徨》第73页。

[10][11]罗洛·梅:《爱与意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1、21页。[12][13]见《彷徨》第74页。

[14][15][16][17][19]见《彷徨》第78页。

[18]见《彷徨》第77页。

[21][22]见《彷徨》第80页。参考文献:

【1】、刘家思:《忏悔与自责——传递真实情感的谨慎与多虑》,《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2】、黄怀玉:《〈伤逝〉的意蕴:背负荒谬苦行》,《怀化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3】、李泉:《男性难以逾越的心理樊篱——〈伤逝〉主题新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第2期,2007年6月。【4】、谢廷秋:《叹人生隔膜伤爱情已逝——鲁迅〈伤逝〉新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相关推荐

2023年党风廉建设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和提升自己。小编特意为读者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优秀员工生日团建活动方案(汇总16篇)

制定活动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以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在活动方案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一些成功的范文是非常有益的,以下是一些范例供您参考学习。

优秀医院节能减排倡议书(汇总16篇)

范文范本通常是由经过验证和成功的案例或样本组成,可以作为参考和指导,以提高写作或表达的水平。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相信这些范文对于大家提

专业卖火柴小女孩课文解析(通用12篇)

范本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动力,通过对范本的研究和模仿,我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风貌。以下是一些优秀范文范本的选段,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2023年学校扩招申请书(模板16篇)

学校是一个激发梦想和塑造未来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树立目标、追逐梦想。接下来是一些学校教育的成功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尊敬的校领导:您好!学习的压力使我放

实用对国家认同感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最优暑假体育锻炼的心得(通用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学习或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最新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在教师心得体会中,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教师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优秀医院目标管理责任书(汇总15篇)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在撰写岗位职责方面,可以参考这些案例,以便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确保完成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责任目

专业自如跟房东签的合同(案例18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达成一致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建立互信和合作关系。下面是一些经典合同协议范文的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合同撰写有所启发。甲,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就房屋租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