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 最新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优质13篇)

最新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优质13篇)

作者: 紫衣梦
最新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优质13篇)

请示是一种沟通方式,通过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提出问题或请求,以获取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那么我们在写请示信时,首先需要明确写信的目的和要求。请示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请示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一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二

(三)在投影上展示重点文言词语,展示重点句子翻译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初步解决知识点,独立完成研学案

(一)朗读课文

1.全班齐读无句读之原文

2.老师点拨

3.全班齐读原文

(二)学生提问疑难问题

(三)字词抢答1.学生准备一分钟2.重点字词抢答

(四)句子接龙翻译

(五)小组合作讨论研学问题,个别小组作答,其他小组评议。

1.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课本和字典,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并初步形成对知识点的认识。

2.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注重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课堂上一般都朗读为先。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并集思广益,最终形成“生教生”的目的。

4.小组分享可以让教师从“一言堂”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教师只起到搭建平台并点拨归纳的作用。

5.教师点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

30分钟能力提高组织学生背诵课文

1.自主背诵

2.学生展示背诵成果

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小作文,要求写出苏轼的心理活动,补充人物语言对白

九、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记叙:寻伴赏月(时间、地点、人、起因)描写:庭中月色(空明澄澈)

抒情:月下感叹(喜闲悲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三

导入:

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明确:——多才多艺的苏东坡(苏轼)。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教师语言: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从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说说这篇文章的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

1.一读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2.二读通顺流畅,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语句读通畅。

3.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发现其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答谢中书书》

(1)句式特点:句式整齐,多是四字一句,多用对偶。

(2)用字用词:文章用词精美,描写生动。

(3)韵律节奏:音韵具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记承天寺夜游》

(1)句式特点: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变化

(2)用字用词:语言朴素自然。

(3)韵律节奏:音韵和谐,节奏富于变化。

4.三读节奏分明,在把握《记承天寺夜游》,二者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划分文章节奏,读出文章的层次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把握景物特点

教师语言:细读《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这两篇写景小品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活动:

1.细读课文,圈画《记承天寺夜游》描写的景物。

《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月色、竹柏影

2.圈画描写景物的语句,分析语句概括景物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月色(空明)、竹柏影(摇曳)。

3.四读抑扬顿挫,在把握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读出景物之美。

探析写作技法

教师语言:《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作者怎样为我们描摹出此夜月色之空明?

小组合作探究: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除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之外,作者还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在文中圈画出相对应的文字。

预设:本文记叙与张怀民庭中夜游的事。

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议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虽短,要点却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小组品读探究:描写月色一句妙在何处。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四

1、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抵抗蝗灾;常山求雨;整肃流贼。

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43岁任湖州太守。

44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49岁任登州太守: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

53岁任杭州太守:筑苏堤。

55岁被贬颍州太守:赈济淮浙流民,治理颍州西湖。

56岁任扬州太守:改革税务,识破道士巫术。

58岁被贬惠州:建议捐资修建铁索桥。

61岁被贬儋州: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

(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政治生涯,人生坎坷,积极向上,政绩裴然)

2、了解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有人故意扭曲苏轼的诗句,网罗其罪名,苏轼因此被投入监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但不得签署公事,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形同流放。在黄州,他写了四篇精品文章,前后《赤壁赋》,《赤壁怀古》以及《记承天寺夜游》。

(一)朗读正音

1、读准字音

2、读对节奏

3、读出情感

(二)自主探究

1、是什么引起苏轼夜游的兴致?(理解“户”“欣然”、“念”意思)

2、苏轼与谁一起夜游呢?(了解张怀民、理解“遂”“相与”的意思)

3、夜游中,苏轼与朋友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原句回答,说说大意)?(翻译、赏析)

4、看到苏轼笔下的夜景,你还能想到哪些写“月”的诗句?

1、夜游中,苏轼与朋友会谈些什么呢?说说你的根据。

2、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看到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苏轼,你有什么感悟呢?

1、根据提示背诵全文

2、小结课堂,推荐作品

(1)苏轼作品推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2)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五

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四步读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简介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和在黄州的主要经历,以及在此其间的主要文学作品。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第一步:读顺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听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第二步:读懂课文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译读,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分组抢答: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睡)

(4)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第三步:读透课文

要求: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情感、写法等方面来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确: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绘 景 修辞 作用 特 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6)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六

1、欣赏文中描绘如诗如画月色的绝妙。

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作者描绘月色的绝妙。

2.作者身处逆境的乐观豁达。

难点:1.作者描绘月色所使用的手法。

2.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复杂情感。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幻灯片出示苏轼的成就: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苏轼的随笔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欣赏文中描绘如诗如画月色的绝妙。

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三、与苏轼共赏月色

1.出示图片并欣赏

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泄而下,洒满了整个庭院,铺了一地银白。微风徐来,翠竹舞动,柏枝摇曳,又恰似那水中的藻荇。好一个静美的月夜,怎不叫人痴迷留恋?又怎能让人忍心入睡?(苏轼)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欣赏苏轼绘景的绝妙

文中对月光的描写简洁而传神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个字就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着实令人向往。)

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呢?

1)比喻的妙用

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也看见了皓月当空,这才醒悟过来:原来空明的积水是一泻

千里的月色,水中的藻荇是月光下竹柏的影子。

评价:作者这样状物达情,从大处落笔,抓住瞬间的感觉,把冷月、清光写到了极处。这样写景,历来被人们认为可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媲美。

2)多种手法的运用

积水空明

(正)(静)

藻荇交横竹柏影(侧)(动)

3)以景映怀

心静如水胸无尘俗光明磊落恬淡闲适

四、感悟苏轼情怀

2.作者苏轼为何自称“闲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了解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参考:

“闲人”:

1)、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

2)、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是一种欣喜;不汲汲于名利的人,聊以自慰的人,旷达乐观的人。

3)、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沦落至此,有一种失落。失落寂寞的人。复杂情感(难言的人生况味、感慨)

2)、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通达乐观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六、阅读感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七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通过正解苏轼,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ppt、歌曲。

(一)、课前两分钟,听歌曲《我想去桂林》

师生交流歌词,小结:

看来人生无奈啊。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老了!

(出示文字:一个现代人的一生)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是否很无趣?

(二)、了解苏轼生平,导入新课:

(出示引号中文字)

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读书非常努力。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可怜啊,是不是?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房子在哪里?

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

(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大家一起念。(出示文字)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出示苏轼图片)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出示图片,课文)

(三)、推荐的学生读课文

读完评价并注意顿号功能。

顿号前后什么关系?(指“藻”“荇”二字)

念古文就是要读准停顿,读出节奏感。我们全班齐读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

(四)、读完感知(乐在何处?):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看月色在家里不能看么?

为什么找朋友?

能不能从文章里面找一个字回答?

同学来完整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我们知道东坡“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

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文字)

张怀民: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学生齐读课文。

说到乐,人们总是想到“吃、喝、玩、乐”,东坡他们的快乐是什么呢?

我们具体来找一下,东坡二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五)、体味作者微妙的心境以及“闲”的含义。

现在我们搞清楚了东坡所看到的景色,他看到的是“月色与竹柏影”,东坡看着这美景开始发感慨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他说的这句话我不大明白,请这个同学来帮我解释一下。

(出示资料)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读这篇文章要有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培养豁达的心境:

来填两个空吧(出示题目:“桂林”=课文中的=。)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什么时候我们能去“桂林”?

要不要加几个条件?用一下这个句式:只要……,就……。

为什么“只要你有闲心,就什么时候都能去桂林”?

(出示资料)

现代人的旅游

现代人去得了“桂林”么?

去“桂林”的条件是“闲”。现代人呢?给他们找一个“闲”的反义词。

“忙”,他们忙得傻到在“桂林”竞走。我们真应该好好劝劝他们。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可惜人们只是匆匆而过。后来有有心人在路边插了一个标语牌,上写大字:“慢慢走,欣赏啊!”看来在“桂林”,我们也应该做一些这样的牌子,大家一起把这六个字念一下吧。

学生齐读。

“闲”,看来很难做到啊。怎样才能“闲”?东坡有没有在文章里告诉我们?

苏东坡呢?东坡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先把他的景语念一下。哪几句啊?

东坡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现在大家思考1分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大家是否真的“看穿”东坡了呢?让东坡自己来告诉我们吧。

(出示文字)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这里有一句话,跟课本里一句话意思几乎一样。谁能找到。

“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等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司马迁有句名言(出示文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往往利欲熏心,心被钱塞住了,心盲了,致使有眼无珠看不到美景。苏轼正是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闲”啊。我们来看看外国人对苏轼的评论吧,大家一起念。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七)、总结全文。

(八)、积累诗句。

看着屏幕上这三句话,把课文最后这四句话背一下,看谁第一个背出。

(屏幕上从上到下排列:“胸中廓然无一物”,“美,是到处都有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三句话。)

学生齐背最后四句。

德国有位大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中到处都有诗意,到处都有美。我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去领略生活。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

(齐读):“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把这句话也放在杭州的路标上,让我们都像苏轼一样淡薄名利,有一个诗意人生。

(九)、推荐阅读。

最后让我们来较为详细的看看东坡。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东坡小传,是写东坡黄州时期的,现在发下来给大家看。

(发资料)

向大家推荐几本书,想更详细的了解东坡的同学可去看一下。

一、王水照教授写的《苏轼传》,这书相当详细的介绍了东坡的人生与创作。

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书比较薄,网上能找得到。

三、东方龙吟的文侠小说《万古风流苏东坡》,此书有点像武侠,应该很合大家的口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形式的分层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遭贬谪后复杂的幽微难言的思想感情和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

(层次性)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苏轼印象

师:有关苏轼,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生答。

多媒体出示:苏轼相关常识及本课写作背景。

师: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共同欣赏大文豪苏轼笔下这篇精美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解题:

信息:时间、地点、事件、体裁(通过变题明确游记)

师:通过题目我们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那么,夜游人物是谁?他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在承天寺他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读悟全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正音。齐读课文,读准。

2、选读文句,强调节奏。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3、自读课文,读熟。 同桌熟读比赛。

4、去标点小组竞读。

思考:结合标题概括文章内容。(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

师:在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之后,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

(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本,勾画自己有疑问的词句。

2、置疑释疑。

3、明确重点句翻译,词语解释。

4、译读全文

5、结合词义指导朗读。

6、填空背诵

(三)品读课文,领悟闲情

1、默读课文

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份“闲适”?

2、小组交流

答案提示:(1)入夜即解衣欲睡。

(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赏月的欣喜

(3)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漫步的悠闲

(4)结尾自称“闲人”。——人生的感慨 贬谪的悲哀 自我排遣的达观

3、师生对读

4、赏美景

(1)指名读。

(2)同桌交流赏析。

(3)班内交流。

引导生答:用比喻的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和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表现了作者的赏月的欣喜之情。(写景句的赏析指导:修辞+内容+情感)

纵深点拨:

a、换一换,赏修辞

师:如果老师把原句换做为“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像藻,荇交横”好不好,为什么?(比喻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有水的错觉,原文有错觉顿释后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以实写虚,已有衬无的效果)

b、选一选,品意境(听读)

听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更合适的。你认为选择哪一首较好?

(生答)

师:哦,后一首更适合这篇文章的意境,为什么?

(生答)

师: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渲染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c、写一写,悟感情.(写读)

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写成几句散文化的语言。

d、比一比,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写月景的诗句?

小组竞赛。(拓展读)

师:哦,自古以来,月亮,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同学们刚才说到了那么多写月景的诗句,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所说的句子都含有月字,而这篇课文当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却不含一个月字,正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重用。但他却能抛开世俗的烦恼,忘却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直面人生的困境。眼前,只有这片美妙空灵的世界,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地平静,纤尘不染。

“江山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份闲适又何尝不是他乐观旷达胸襟的写照呢?

课堂拓展:(拓展读)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林语堂《苏东坡传》

师:《记承天寺夜游》仅仅84字,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跟他们一起闲庭信步,感受那一份从容,接近那一份超脱。

配乐朗读。

课堂反馈:

同学们,学了本文你对苏轼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结语:愿我们的心灵也能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能够更加豁达从容!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九

【创意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

【教学突破】

1.引导学生朗读,在反复诵读中体味作品意境,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2.扣住文眼闲字做文章,深入对文本的解读。

教材分析与设想:

本文通描述在一个空灵澄澈的月夜,作者与好友闲庭信步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贬官之作,多悲情,即闲游,诣也是落寞之举。教科书,教参均持此观点,一般教师教学时当然要落入窠臼之中。解脱自由的生活,精神上的变化反映到诗文上,即以儒家入世精神自励,关注民生而变为超旷放达。只言“自嘲,自慰,自叹”之闲,却无视“自得”之闲,似乎不能给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学生以精神上的高层熏陶和启悟。真是怎一个“闲”字了得!

故我在教学中完成文言文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想抓住“闲”字“乐”字作一探究,看能否讲出新意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月夜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猜人物激趣,导入新课

猜人物。

师: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显示)

1.首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

2.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领悟感情再读一遍。

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4.听名家朗读录音,领悟。(师读,故意读掉“闲”字)

5.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6.朗读挑战赛:播放《春江花月夜》。

我来跟名家比一比,男女生各选一位代表来挑战,其余同学用你的掌声来打打分。

7.男女生齐读全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8.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9.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

10.课件显示:我这样概括文意:

苏轼,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在的月光下夜游,他觉得。

三、研读及赏析(课件显示)

1.你最欣赏文中的哪句话?试找出来读一读。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简要谈谈你的理解。(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四、探究与感悟

哪一句流露出作者思想感情?苏轼是“闲人”么?

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课件穿插显示资料)

张怀民: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明确:贬谪的落寞(自嘲),自遣的达观(自慰),赏月的欣喜(自得)……

五、拓展延伸。(课件显示)

结合实际,联系本文学后体会,任选角度,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

六、小结。背诵

师:现在让我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课件显示)

1.雕刻大师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苏轼告诉我们: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东坡告诉我们,要“胸中廓然无一物”。——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看着屏幕上这三句话,把课文最后这四句话背一下,看谁第一个背出。学生齐背最后四句。

师:(课件显示:播放《春江花月夜》)师:德国有位大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中到都有诗意,到处都有美。我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去领略生活。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

生(齐读):“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都像苏轼一样淡薄名利,有一个诗意人生。齐背课文。

补充:余秋雨《东坡突围》片段

七、作业设置:(课件显示)

1.请收集:有关写月的诗词名句。

2.请选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东方龙吟:《万古风流苏东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十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东坡快乐人生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2分钟,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学生朗读

3、自己先根据注解翻译课文,了解大意。

三、课文分析:

寻“乐”:

1、思考: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月色入户)想找好友与他一起分享月色带来的快乐。

2、思考:他为何独寻张怀民?

(无与为乐者)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

(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3、思考:(1)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

欣赏美景。

(2)什么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明喻、暗喻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4、思考:(1)看着这样的美景,东坡发了什么感慨?

设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竹柏、月只是美景的象征。哪里没有美?只是缺少闲人罢了。

这句话暗写当时世俗醉心于功利的现实,也反映了他宦途失意的苦闷和随缘自适、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的心境。

了解“乌台诗案”: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俸薪,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布置作业:

1、翻译

2、练习册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十一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积累。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略)

二、研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听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

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

(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睡)

(4)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师:通过精彩的比赛,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个别朗读开始。

(三)、三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抢答题(三):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四读课文,反复诵读,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略)

四、拓展、积累

教师预设答案: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3、举杯望明月,对成三人。

——李白

4、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五、作业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十二

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课文均为文言文,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还必须了解作者的情感,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

学习本课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心态。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本课要求在了解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经历后对文中“闲人”一词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对月色的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怀,留下了诸多吟咏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举一些吗?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大文豪苏东坡面对挫折时的微妙复杂的心境。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

2、自主学习后同桌讨论交流疑难字句(圈点勾画),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户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交横

盖闲人

四、合作探究(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第二大组讨论第2、3题)

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

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由积水想见月色之明,由水中藻荇写出月色之清,夜风轻拂,竹柏疏影横斜摇曳生姿……作者轻笔点染,境界全出,一幅皎洁空灵、清丽淡雅的月色图呼之欲出。

体悟作者思想情感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3、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设置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从被贬官的郁闷,到见月色入户的“欣然”,到无人同乐的失落,再到寻张怀民的喜悦,怀民亦未寝的心有灵犀,赏月的闲适,暂忘愁苦,逆境中聊以自,感悟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难度。提示:第一注意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被贬官已经四年,有职无权),第二联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想到闲人的两层含义: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

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五、课堂背诵及小练习

六、课堂小结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者多,苦中作乐者少,苏东坡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才华横溢,更在于他坚毅、豁达的性格。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叙事:寻友赏月

写景:(积水)月色(藻荇)竹柏------比喻抒情、议论:闲人旷达胸怀

这节课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从字词文意到品赏体悟,紧扣文本,又有所拓展,学生学有所得。自学质疑、小组讨论的方法教会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知人论世的方法则教会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练习巩固的环节则针对学生的基础较差的现实,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领会到苏轼写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足之处是背诵没有当堂完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十三

1.结合已学文言知识和注释为文章断句并疏通文意。

2.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着重理解“闲人”含义。

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理解“闲人”含义。

理解“闲人”含义。

一课时。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文言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本篇文章较为短小,语言简单,文言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按照语义完整、停顿为文章加标点,借此来疏通文意。本班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但语文素养一般,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回答问题时能找到关键点,但表述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提示和帮助总结。语文学习兴趣较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度较好。

一、 导入:

当代作家梁衡在他的《秋月冬雪两轴画》里曾这样写到:“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我们已经在练习中遇到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 明句读,晓文意。

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和注释,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为学案上的文章加上标点符号。

三、 划段落,读美文。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

四、 析美文、赏美景

1、全班齐读课文,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2、月光如何?文中如何描写?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读到的月夜景色?

4、既然前两句已将月光的澄澈写得如此精妙传神,“盖竹柏影也”一句是否就多余了呢?

5、“盖”字可否删掉呢?

五、 感其人,悟奇情。

1、赏空明之月的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用“我发现苏轼是一个             的人,因为             (从文中找到依据)。”的句式来回答。

(适时引入背景):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2、“闲人”二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3、引入作者其他诗文来帮助理解。

贬官密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无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 阅东坡,解气度。

推荐阅读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

七、 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一风景进行描绘,要求融情于景,让阅读文字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心情。

相关推荐

心理安全手抄报四年级 数学手抄报四年级(实用6篇)

心理安全手抄报四年级篇一1、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溯源。对每一个概念、知识点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

2023年热爱生活正能量的句子英文 热爱生活正能量的句子(模板8篇)

条据书信是一种正式的书面形式,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写作规范。在书信中应注重格式和版式的规范,以提高书面材料的整体质量和可读性。欢迎阅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条据

最新安妮日记读书笔记 笔记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优秀17篇)

在撰写条据书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措辞和语气,避免冗长和废话,以确保信息传达的效果。在书写条据书信时,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和相关法律条文,以提升书信的权威性和可信

最新八年级英语个人总结(模板11篇)

军训总结是对我们军训期间的训练和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材料,它对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学生在知识点总结中的经验和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

最新突发停水停电应急预案应(优质8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宝贵资源,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之处。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灵感创新。小编精选的范文范本,包含了各个

品德与生活三年级教案(实用15篇)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学习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策略和方法。品德与生活三年级教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

编写小班教案有利于教师对每节课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考虑和计划,从而确保教学有序进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心编写的四年级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最新小学教室期末教学工作总结(模板17篇)

金融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和技术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革。律师工作总结范文七:勇于承担责任和挑战,使我在各类复杂案件中展示出了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

大班春季教师学期工作总结(大全7篇)

学期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延续优点,并为下学期的学习和工作做出改进和规划。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少先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大班

2023年公司员工辞职报告(大全8篇)

报告是一种系统性的书面材料,用于对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竞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撰写报告有所帮助。公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