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幼儿教师演讲稿 >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八年级(模板8篇)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八年级(模板8篇)

作者: 雅蕊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八年级(模板8篇)

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公益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有益途径。如何设计和实施具有创新性的公益项目,满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通过阅读下面的公益总结范文,你可以感受到公益行动对弱势群体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篇一

一、5月24日9时30分,四名登山队员向珠峰最后380米冲刺

二、登山队员征服“第二台阶”

三、刘满连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四、登上顶峰,完成创举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团结协作

活动与探究:

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总是不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险活动并经常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如2002年北京大学的山鹰社在登山活动中就有几位同学罹难。你认为作为大学生,未来的人才,他们这样做有价值吗?试就人是否应该具有探险精神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篇二

一、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能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能清晰流利地复述故事。欣赏文章中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且进行仿写。

体会探险队员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探险队员高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刘连满同志的自我牺牲精神。难点:揣摩作者极力渲染恶劣自然环境的用意,以及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目的。能够在作文中尝试相似的技巧运用。

三、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带入情境。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登上地球之巅》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初读文本

1、字词注音、字义。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研读文本

一人留(刘)三人行四人行:

问题1:找找他们的“武器装备”(出示图片,解释“冰镐”等)

冰镐、氧气筒、结组绳、防寒睡袋、铅笔、笔记本、电影摄影机、高山靴等。问题2:第三段中的“一两一两”,第六段中的“一寸一寸”“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第八段中的“5个多小时”“三米”“长达三个小时”等,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去掉行不行?问题3:他们遇到了些什么困难?(一个过渡句)

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高山反应三人行:

问题1: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一个转折点。(氧气用完了)问题2:他们退缩了吗?一人留:

问题1:四人中给同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

问题2:认真看

14、15两个自然段,假设你就是刘连满同志,请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一段内心独白。(表现出内心的挣扎,生存或是死亡)

(四)品读文本

问题1:同学们觉得是什么在支撑着探险队员勇往直前呢?12段“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刘连满同志的信“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问题2:同学们觉得除了祖国和民族这个强大的信念外,探险队员还具备了一些怎样的个人品质才使得他们顺利的登上了地球之巅?(体会22段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想想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拓展文本

问题1:在原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中的叙述美和逻辑美。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一种征服)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较远)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较近)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征服)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两遍。

【导视、音乐】

1960年

同样是一根绳子上的四名中国登山运动员

同样是距珠穆朗玛顶峰只有140米

当氧气只够三个人使用

当成功只能属于三个人

刘连满不仅献出了自己的氧气

更让三位战友踩着他的肩膀登上了顶峰

此后40年

作为普通工人的刘连满

经历着与三位战友完全不同的人生

湖北卫视新世纪前夜强档推出谈话节目《往事·故事铭刻在雪山》

欢迎收看“故事铭刻在雪山”

【外景:电影资料(大屏幕)】

从北坡登上地球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是20世纪以来人类的一个梦想。自代起,来自西方国家的登山队员,曾七次尝试从这里登上珠穆朗玛峰,均告失败。沿途散落的残骸仿佛在诉说着梦想的破灭,西方人由此断言,人类不可能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公元1960年5月24日,凌晨4点20分,新中国的登山健儿们经过顽强的拼搏,从北坡一举登顶成功。顷刻间带给整个世界一个意外的惊喜,人类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在中国人的脚下变成了现实。对这些登山英雄来说,在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永生难忘的艰难攀登。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次艰难的攀登,仿佛也是一种特别的象征。(皑皑白雪、珠穆朗玛峰北坡外景、英国人失败的残骸、中国首次成功登山的三位英雄等)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篇三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成功的自豪以及喜悦,从而可以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导入新课。

师: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如今中国人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

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3、教师小结

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学习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复述过程注意抓住主要情节。)

四、重点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记叙文的学习,可以从记叙的六要素,叙事的详略安排上,语言的生动等方面去研读,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2、自主探究

(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a、找出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e、假如你是文中的刘连满,你会怎么办?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教师指导:

a、“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过程环境恶劣,非常危险,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于和环境作斗争的精神。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描写了珠物流妈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这样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者相结合,起到一张一弛的阅读效果。

b、刚开始的攀登是略写,最后攀登最顶峰是详写,还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因为攀登最顶峰最困难,也最危险,通过详写,更能体现队员们的优秀品质。

c、提示从修辞手法、语气等方面进行思考。

d、学生畅所欲言,想像合理即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体会中国人民伟大的、坚强的品质,中国也有高水平的探险家。

e、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试想像把自己置身于刘连满的角色,谈心得体会。

五、课堂练习

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试着仿写几句。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六、课堂延伸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体会登山运动员所承受的痛苦。)

1、想像一下,登上最高峰的运动员的心情。

2、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上最高峰?

3、想象一下,登山运动员在登山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4、学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感想?教学小结

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人的又一大壮举,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强。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使世界对中国有了重新的认识,但是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美国在1969年7月21日就已经登上月球了,而中国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才首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机飞行成功。期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也当航天英雄,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让中国人飞得更高更远。

七、作业布置

1、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搜集有关探险材料,准备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篇四

【教学设想】

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万阻,献出生命。在这种精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地方。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益的。另外,团队的合作精神、对科学与理性的尊重、对类似行为进行的反向解读,对多元思考的鼓励,都可进行教学解读。

设计a的处理较常规,抓住内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写等三个教学要点,倾向于指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重点章节中去作把握。设计b则意在将我们的阅读视线指向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群体,关注探险活动中的王连满之类的人物的故事,与《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进行比较阅读,体味探险活动中团结协作、为集体而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这也是决定探险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体会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a】

课前准备: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

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查阅湖北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可出示相关图片)

一、整体阅读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2、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明确:寒冷、缺氧、虚弱、黑夜)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明确: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片段品读体味

1、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进行复述。要求:能体现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可参照上述二、2的问题),能体现出运动员的英雄气概,能做到详略兼顾。

2、5分钟反复默读体会你认为最感人的部分。

3、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明确: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4、文章最后以“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一句戛然而止,读后总觉得言犹未止,意犹未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那么,请你把觉得还应该说的话,还应该写的文字,接着补充出来。(教师提示:可着重写出登顶成功后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三、景色描写赏读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2、找出《伟大的悲剧》中你欣赏的景物描写,小组交流,进一步品味它的作用。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段,力图体现人物的情感。

三、作业布置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篇五

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这是篇自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地复述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注意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通过典型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法。故设置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

语言是要靠积累的。本文有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可以让学生积累下来并学习、模仿、运用。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本文四个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细细体会、学习。故设置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备。2003年5月中国纪念登上珠峰50周年活动的新闻报纸。

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好录音机,磁带《青藏高原》,以及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同时,能够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有详略地复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而本文无疑是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好材料。

语言学习讲究积累。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故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积累和模仿很有益处。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请学生谈谈对珠峰的感受。)

师:珠峰是雄伟的,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登上珠峰是巨大的荣誉,也是许多人的梦想。

出示2003年5月报纸新闻: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周年,中国业余登山队员首次登上珠峰。

师: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永远长眠在了那里。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那条艰苦卓绝的登山之路。

(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创设了一种美好的学习情境;而新闻报纸的出示,使学生感受到了新鲜,拉近了学习的距离,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应该关注生活。)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1)5月24日9时30分,登山队员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4)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5)无氧攀登。

(6)登顶成功。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个人物是作者着重描述的?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该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

三、细读课文,复述细节

1.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读一读,然后加以有感情地复述。复述时注意登山队员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为克服困难作出的努力。

2.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然后推举一人进行全班交流、评价。要求学生注意叙事的详略。可以复述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叙事的详略和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同时让学生加以评价,是使学生明白学习是要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的。)

四、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师:从刚才大家复述的这些感人的细节中,你感受到了登山队员身上哪些优秀的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感受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行情感体验。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积累语言,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为一组,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品一品,谈一谈。然后全班交流。

2.讨论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应该抓住景物特点,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手法,写一段夜晚小景。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亲身感受景物描写的妙处。同时,语言是要靠积累的,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积累一些好句,体验其中妙处,不失为一种学习语言的途径。)

六、课堂小结

中国登山队员以自己大无畏的精神成功登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奇迹,向世人表现出中国人的豪气和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崇高的奉献精神,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为了心中的梦想,你也去努力吧,去攀登你的理想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篇六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观看有关雪域高原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及中国登山队40年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整体感悟

1、个人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至于几个阶段的划分,答案不必苛求,能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参考: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f、登山队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全班齐读感人的描写语段。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等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也写几句话。

做这个练习,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了解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文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应抓住特点来写景,使之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习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作业

在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中国登山队员表现出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和本课中的刘连满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篇七

1.教学目标

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内容。

3、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4、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本文的主旨。

2.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复核课文,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3、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主旨。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山往往海拔不过千米,走的是修好的山路,我们还带着充足的水、食物,中间可以随时休息,即使如此,我们仍感到疲惫不堪。如果面对世界的最高峰——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我们只能望山兴叹了。登山,锤炼的是人的信念、勇气和意志。50年前中国登山健儿用超人的意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挑战人类极限,在珠峰成就了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今天我们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感受他们的力量。

二、解题。学生交流后媒体展示珠穆朗马峰、作者的简介等资料。

三、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

1、谁要登上地球之巅?

2、为什么要登上地球之巅?

3、登山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4、最后登上山巅了吗

5、文中人物是什么样的人?

五、自学。

1、齐读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人物心理、感受、环境描写的句子。

3、完成学习目标。

六、交流。

1、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生动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出顶峰的过程。

2、理清结构。

开始登顶(1-3)——攀登第二台阶(4-8)——与黑暗博斗(9-12)——刘连满过度疲劳停止攀登,冒死将氧气留给队友(13-15)——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勇登峰顶(16-23)

3、复述课文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篇八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自己的祖国的强盛感到骄傲,更对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了贡献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接触这样一批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板书:《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感知全文内容

1、让生速读课文,解决字词并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注音)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然后师归纳)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了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的无氧攀登。

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三、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师提示:(1)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让生进行归纳回答,对感人的描写语段师起头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的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则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交流,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生1、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生3、登山过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登山将面临哪些困难呢?

(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班上交流,共同解决,由教师归纳。)

五、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六、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写几句话。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习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七、教师小结:

登山英雄依靠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团结合作、牺牲精神,克服了登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坚强的。希望同学们从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八、布置作业

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2023年经典爱情唯美名句 名言唯美爱情句子短句句(优秀19篇)

奋斗是一个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每一次的努力都将让我们更接近成功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需要学会应对困难、克服障碍和调整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著

2023年劳务雇佣合同(优秀16篇)

授权委托是一种常见的民事行为,它通常出现在商业、法律、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关系中。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合同范文存在一些差异,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范例。劳务雇佣合同

2023年实用银行竞聘演讲稿 银行竞聘演讲稿(优秀8篇)

竞选是一种宣传和宣扬自己理念和政策的方式,可以让候选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演讲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实用银行竞聘演讲稿篇一您们好!首先感

2023年给闺蜜婚礼的祝福语(优秀8篇)

环保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从生活的点滴改变做起,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写环保总结时可以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身边为重点,探索环保工作的具体实践和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

最新在职人员思想汇报(汇总7篇)

一个好的标语能够概括一个观念或价值观,让人们快速记住和理解。标语要简明扼要地表达核心信息,避免冗长或晦涩的文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标语范文,希望

2023年会计心得体会和感悟收获 会计学习心得体会(汇总8篇)

工作心得的撰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小编为大家选取了一些实习心得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会计心得体会和感

保护环境的日记(精选14篇)

典礼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传递着历史沉淀和文化价值观。典礼的氛围要营造热烈而庄重的气氛,让参与者在仪式中感受到一种特殊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典礼是一种庄重而庆祝性

转正申请书物业 物业员工转正申请书(大全9篇)

更多申请书是通往理想学校和职位的一道重要门槛,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申请书。如果你对留学申请范文感兴趣,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供你参考。转正申请书物业篇

2023年销售周一给客户的问候语说(大全8篇)

安全无小事,大家共同关心,预防事故要时刻谨记在心!安全意识培养的关键点有哪些?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语,供大家参考。销售周一给客户的问候语说篇一11.轻松周末到

2023年新入职教师心得体会(优秀19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纪、军事基本知识和战术技能的综合梳理和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个人培训心得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新入职教师心得体会篇一作为一名刚刚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