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小学生演讲稿 >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备课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7篇(通用)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备课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7篇(通用)

作者: 曹czj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篇一

《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同学展开想象

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身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俺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篇二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篇三

一、板书课题

二、出声自读课文,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

三、解决重点词语、提出疑难问题

四、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划分课文层次,掌握课文结构

1、文章可以划分几个层次?用了是什么结构来论述?三个层次,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中间是怎么链接起来的?

三件事情(了解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件事情。注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用“无独有偶—— ”“ 最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五、关于文章的体裁

1、什么是议论文

论点、论据、论证

2、全文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中用了另一种形象的表述重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把?拉成了!)

在文章的第三层哪句话和这两句相照应?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3、这是本文的论点,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为了证明这句话是真理,作者用了哪几件事情来进行了证明?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节课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课文的标题解释

有几个词语组成?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真理——一定是正确的

诞生——一定有孕育的过程

一百个——一定很多

问号——一定有思考

之后——一定得到了解决

三、老师提出问题:

1、真理从什么样的现象中得来?

司空见惯的现象。

2、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板书:司空见惯?————————————!真理)

3、可是,在司空见惯的事情和真理之间有一个什么过程?我们来看看第一个例子中是怎么做的。带领学生理解第一个例子中的写法。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表示这个过程?

学生回答: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板书)

四、讨论交流(小组分工讨论)

1、另外两件事具体是怎么体现这个过程的?将这几个词语标在具体的描写旁边。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你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进行证明?

五、展示回报

1、各小组把自己讨论的结果来进行展示。

2、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不能从自己的阅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呢?补充例子。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篇四

《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1、 学会六个生字,并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听众”是谁?是谁的

“听众”?为他做了什么?

3、 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老妇人对我练琴时言行的有关描

写,指导学生模仿情景有感情朗读描写老妇人言行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小提琴曲,激发情感,谈话导入,揭开课题

1、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用什么来演奏的曲

子呢?

2、 生:小提琴。

3、 师:这首小提琴曲是不是很美妙动听呢?

4、 生:是。

5、 师:同学们,曲子好听琴难拉,要想演奏这样美妙的音

乐,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洒下多少汗水!曾经有一个

被人称为音乐白痴的人,后来却成为能在舞台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小提琴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6、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11.唯一的听众(课件1)

7、 师:来,咱们一起齐读两遍课题,把“唯一”这个词读

好。(强调“唯一”的语气应重读。)

8、 理解“唯一”。(副板书独一无二,只有一个。)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故事

1、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呢?

2、 生:想。

3、 师:那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自由快速地读读课文吧!

准备好了吗?请你们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新词。

4、 出示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朗读,强调重点字词。

5、 小组或同桌交流故事内容,师提示。(出示:课文写了

“我”开始在家拉小提琴被( )说成是( ),后来跑到山林中练琴,在一位( )的( )下,后来成为了能为( )的观众演奏的小提琴手的故事。)

6、 交流汇报:(出示:课文写了“我”开始在家拉小提琴

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白痴),跑到山林中练琴,在一位(老妇人)的(关心,鼓励,爱护)下,后来成为了能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小提琴手的故

事。)(在课题下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三、 再读课文,找出老妇人的言行的语句描写

1|、齐读故事主要内容两遍。

2、质疑:师:“我”开始拉小提琴被称为音乐白痴,后来成为小提琴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原因是什么?

3、生:老妇人的关心,鼓励,爱护。

4、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吧,找出描写老妇人言行的句子吧!

5、交流,汇报,出示。

老妇人的言行:

(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2)、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4)、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想深深的潭水。。。。。。

6、指导、模仿朗读。注意语境、语气。

四、小结:

师:同学们,你喜欢课文中的老教授吗?为什么?请回去用预习本写写你的看法吧,下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并把生字词抄写两遍。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篇五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等30个词语。

2.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插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6.狼牙山五壮士

4.“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一定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崎岖(qíqū)

叽里呱(guā)啦

嗖(sōu)

着zhuó(着落)

zháo(着凉)

zhe(跑着)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寇”与“冠”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辨析字,会更加准确。

“抡”是左右结构,右面是“仑”,不是“仓”,所以读音是lun,这也说明它是一个形声字。

“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县”,里面只能是两横。

“屹”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山”,右面是“乞”,不能写成“气”。

(3)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崎岖:陡峭,不平坦。

昂首挺胸:昂着头挺着胸,形容士气高昂。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小标题。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3)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本文记叙了七连六班五位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说出事情发展的小标题。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的英勇的行动,接下来继续学习五位壮士的事迹,感受他们英雄壮举!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学生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

1.出示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品读重点词语。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3.谈感受与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昂的语气)

三、学习写法。

1.课文如何写五位壮士的呢?学生讨论。

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比如: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2.对,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学术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一讲这个故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篇六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 啃骨头 聊天 奔驰 唠叨 过滤 聆听 器皿 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1、自由读,学习10-13自然段。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萦绕,在你心间流淌。学会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很美,来自心灵的声音更美。同学们,你听得见吗?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听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额头的汗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号上天,你听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美

学会倾听现实的声音趣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妙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篇七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相关推荐

2023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备课教案及反思(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备课方案10篇(大全)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

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免费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 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

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部课程教案(实用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备课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计划模板(9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

2023年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苏教版九上语文实用(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电子课本模板(九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最新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初三语文课文(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

2023年人教版初二语文备课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