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幼儿教师演讲稿 > 2023年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7篇(模板)

2023年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7篇(模板)

作者: 曹czj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孙中ft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相关史实。能说出民主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填写表格,理解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区别,提升历史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三民主义的内涵,提升历史问题分析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革命志士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难点】 三民主义的内涵。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908 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出示溥仪和载沣的图片)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 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哪知三年后,清王朝真的垮台了。那么,清朝是怎样垮台的?它垮台后,中国社会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看《辛亥革命》。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要发生,都需要哪些前期准备呢?首先,来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一)兴中会的建立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兴中会成立简表》和《兴中会会员在檀香ft秘密宣誓的地方》图,学生结合简表、图片并阅读教材,回答:孙中ft于 1894 在檀香ft 成立兴中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

教师补充:这是在中国是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时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力量。随后,继兴中会以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二)同盟会的建立

教师讲授:随着革命发展的声势逐步扩大,资产阶级势力逐步壮大。各个革命团体急需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指引。于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了。

教师出示空白表格,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同盟会成立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况,师生总结:

教师讲授:革命纲领中的“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三)三民主义

1.教师播放介绍“三民主义”的纪录片,并提问:你知道三民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吗?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该问题。

学生观看纪录片,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回答后,教师做如下总结: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含义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指“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即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它不仅批判君主立宪政体的陈腐观念,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愿望,对促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这是孙中ft斗争目标的核心内容。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含义是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2.教师讲授: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只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才可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要求。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是孙中ft先生提出的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3.教师提问: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同三民主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民主义是孙中ft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课知识。作业:阅读关于孙中ft先生的书籍。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问题: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是什么? 谢谢考官的提问!

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思想性原则: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 3.精选性原则:历史课程资源有多种多样,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4.可行性原则: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必须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

一、课题:春秋战国的纷争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

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几个著名的霸主和著名的争霸战争;

2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四、教学媒体: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六、课时安排:1 课时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因此,到公元前 7 世纪中期,齐国力量非常强大,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这实际上就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称霸为诸侯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晋楚争霸。(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晋文公长年流亡在外,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了国王之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而此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了黄河流域。俗话说:一ft不容二虎。楚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公元前 7 世纪,双方在城濮展开决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最后大败楚军。“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3)江南吴越争霸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指出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提问: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明确:春秋时期的霸业,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是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内政、生产、军事等方面。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随着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周王几乎被遗忘,“尊王”的时代已过去。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了。(三)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板书)1 战国初期:七雄的形成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名称。

历史角度:齐、楚、秦、燕(春秋时期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理角度: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央)。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2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两次战役都是发生在齐国与魏国之间,两国主帅分别是孙膑和庞涓(相传他们是师兄弟),齐国在两次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成语“围魏救赵”便出于此。战国时期的斗争除了战场上的较量之外,还展开了“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由于秦国通过变法而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而东方六国因为有共同的威胁,曾一度“合纵”攻秦,但最终还是被秦的“连横”政策各个击破。各大国的势力逐渐衰落,而秦国却越战越强。在秦国兼并其他六国的过程中,有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长平之战。3 长平之战——秦赵之间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指出成语“纸上谈兵”就出于此。小结 到了楚庄王时期,楚军又打败了晋军,楚庄王取而代之,成为中原的又一霸主。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从政史的角度来讲,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从文史的角度讲,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又是我国从分裂转向统一的历史时期。(四)师生互动

1 讨论题: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争霸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引导)

师总结:(1)周王室日益衰落,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2)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对他国的支配权,胜者成为霸主,这也是春秋争霸的实质。师:齐国是春秋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齐桓公是春秋时第一个霸主。2 师:请一位同学讲一讲齐桓公不计前仇任用管仲为相的故事。

师问“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故事分析并归纳:

齐国富庶、有盐池之利,任用管仲,尊王攘夷。3 师设问: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明确:葵丘之盟。

4 晋文公是怎样成就霸业、成为霸主的?(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

晋文公长期流亡在外,历经风险,成长为性格坚毅、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采取选用贤能、论功行赏的用人政策。经济上救济贫弱,减轻赋税,发展农工商业。城濮之战中采取退避三舍的战争策略。

5 师设问:你们知道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吗? 师接着讲述楚庄王即位后,问鼎中原饮马黄河,成就霸业。6 师提问:你们知道越王勾践的故事吗?

生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理解“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含义,知道勾践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7 师:现在抢答“春秋五霸”?

生说出春秋五霸后,在地图上指出(多媒体显示)。然后,让学生看书的注释,知道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找到秦宋两国的位置,并指出其都城和现今地名。8 接着讨论:春秋五霸有哪些共同点?

多媒体显示:君主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重用人才;重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军事上的优势;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在客观上又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学生讨论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9 多媒体显示:什么是战国七雄?它与春秋五霸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读课文回答。多媒体显示:战国地图

找出七国的地理位置、都城名称和现今地名。齐不是春秋时的姜氏齐国,而是田氏齐国,晋则被韩、赵、魏取代。然后找出记忆方法: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五)布置作业

课下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整理一下。

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篇二

初中历史面试教案

【篇1:中学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马关条约》】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马关条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填表的方式,对《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分类,增强分类概括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马关条约》的危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侵略战争,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初步

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

《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填表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的诗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

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

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

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首感人肺腑的诗歌道出了台湾所受的痛苦,表达了台湾想要回归祖国怀抱 的盼望。那么在近代以来,台湾是什么时候被迫和祖**亲分离的呢?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的新内容。(板书:第4课 马关条约)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黄海海战之后的战争

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的妥协,使得日本更加的肆意横行,无所顾忌。

引导学生看《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结合课本内容,找几位同学说说黄海大战

后的战争概况。

学生回答,日军很快侵占了辽东半岛,后来又夹击了威海卫。

回答的很好,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小字部分和《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图。讲

明日军在占领辽东半岛后,残酷的屠杀旅顺居民;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在遭受了日军的海陆两路的夹击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惨败,京师震动,慈禧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求和。

2.《马关条约》 (1)基本信息

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第二段内容和小字部分,找出《马关条约》签订的国

家、时间、双方签订者。找学生回答。

学生答,中国和日本,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2)内容

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以表格的形式将《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

(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设工厂、开口通商进行归类)

在幻灯片上出示表格,提问小组同学进行填表。学生总结如下:割地—清政 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通商口岸—增辟通商口岸等。

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引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了解即可。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3.《马关条约》的危害

过渡:通过《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

济掠夺。

之前我们也和列强签订了许多的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那

么这次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进一步的危害,对中国社会危害到了什么

程度?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分为四组,分别就刚才咱们找到的条约的四

方面内容进行讨论,一组讨论割地的影响,二组讨论赔款的危害,以此类推,给

大家三分钟时间。

找小组代表来回答。

第一组:割地,辽东半岛和是京津北面的屏障,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

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我国的宝岛,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

占领台湾,掠夺了资源的宝库。

教师总结,一组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他们结合地图看出了台湾和辽东的重要

性,同时同学在政治上也很具有前瞻性,看到了日本把台湾当做跳板,可进一步

侵略我国。

好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组同学的讨论结果。

第二组代表回答,赔款两亿两白银,清政府要想还清这笔巨款,肯定要从人

民身上搜刮,还要向外国借钱还债。

第二组同学回答的很好。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下面请第三组同学回答一下他们的讨论成果。

三组: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就能更进一步的对中国进行经济侵

略。

教师总结,恩,对,列强在中国直接开设工厂,相比以前的商品输出,现在就可以直接投资了。在这里建厂,就近雇佣工人,用中国的自然资源,过渡到了

资本输出阶段。侵略和阻碍我们本国工业的发展,可见危害之大。

接下来,四组同学阐述一下,你们的观点吧。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四组:开口通商,使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打开。便利了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掠

夺中国财富,恩,同学们都总结的非常好,我们也看到虽然条约只有短短几行字,可是对

我国的危害可是太大了。

教师总结,《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得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都大大加深了。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一些表明列强侵略进一步加深的材料,并进行分类,下节课进行交

流。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更多教师考试信息尽在山西教师招聘网

【篇2:教师招聘历史面试《中华民国的成立》教案】

教师招聘历史面试《中华民国的成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2.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3.通过对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有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二、教学重点

1.中华民国的成立是重点。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历经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是重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难点。

2.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是难点。

四、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法;

2.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孙中山传记等影视资料。

五、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 回顾上节课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重点反思清王朝的自救历程,突出引入本课主题。(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关于“中外反动势力压力下的‘南北议和’”,教师要重点强调南方革命党人同意议和的原因,以呼应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谈判地点和相关人物。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关于“中华民国对内对外政策”,强调以下两点:1、对内政策反映出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2、对外的妥协反映出这个民族资产阶级政权的软弱性。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关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教材分析袁世凯篡权的有利条件:1、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2、革命派的妥协退让;3、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中间穿插放映电影资料剪辑《清帝退位》。最后说明袁世凯篡权的标志。(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教师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归纳总结出几个方面:国内政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人民的权力和观念;社会经济(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七、注意事项:

关于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教训,建议教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自由发言,教师做出相应的补充。关于功绩,建议教师应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归纳总结出几个方面:国内政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人民的权力和观念;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推翻清朝统治和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是两个不同概念。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建议教师补充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表现:1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2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3资产阶级革命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更多教师招聘的信息和学习交流可访问中公教师论坛-园丁俱乐部-师说论坛

【篇3:2015海南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历史教案】

2015海南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在海南教师资格面试考试中,面试知识点的复习向来是考生复习备考阶段的一大重点,其中中公教师考试网为面试知识点的复习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梳理,帮助考生备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主力等;

理解五四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填表,理解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心和主力的变化,提高对比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概括史料的共同点,理解抽象的“五四精神”,提高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很多纪念性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是来源于我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的吗?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中国的青年节?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让我们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

(板书: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根据以往学习一些运动的经验,我们知道一场运动主要从导火线、爆发、发展结果和意义几个方面去认识,那下面我们就首先来看看第一部分内容。1.导火索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导言和第一段小字,思考: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说是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国是战胜国。接着,请同学们看到课本上的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爆发和发展

过渡:这是中国外交的失败,更是中国人的耻辱,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1)爆发

教师: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正文和第二段小字,找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领导者,参加者?爱国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19年5月4日;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主要参加者:青年学生。主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过渡:五四运动像愤怒的火山一样火烈爆发,设问:当时的北洋政府是不是就此同意了学生们的主张呢?教师出示“北大学生被捕”图。

学生回答,(没有,北洋政府进行了镇压、逮捕了很多学生。)(2)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接下来的课本正文部分。并完成幻灯片上的表格。

出示表格:

分别提问几名学生,填好表格。教师强调,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后期转至上海;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是工人。

教师幻灯片给出三则材料:请同学们从中了解工商业者罢工、罢市的情况。

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认识到工人、商人群体的庞大力量。3.结果(初步胜利)

请同学们看书,找到五四运动的结果。教师总结,在这样形式的逼迫下,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五四传单”(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图。设问:材料中体现出的五四精神是什么?中心是什么?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请同学们以历史讨论组为单位,三分钟时间讨论。

学生自主发言后,教师总结,材料中体现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该继承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那种追求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4.意义

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篇三

辽宁中公教育:http://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材料之初中历史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

辽宁中公教育:http://

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难点: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影视资料,制作有关课件。搜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状况和万隆会议的相关资料,模拟万隆会议辩论会。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模拟场景法、讨论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质疑法。

六、板书设计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辽宁中公教育:http://

一、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会议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内政

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

辽宁中公教育:http://

颁布宪法呢?

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

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

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其中,穿插引导,纠正错误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问答,不能远离教学重点,并且要调控课堂秩序,把握时间)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该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故做进一步的分析)

学生:可围绕分析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

辽宁中公教育:http://

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新中国的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学习本目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一起来解决。教师屏幕展示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如默默无闻型和社交型的分配在一起,厌学型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好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

辽宁中公教育:http://

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以从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目的进行分析。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可利用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不能忽视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万隆会议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辩论会可由六名同学组成,其中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一名同学扮演周恩来,两名同学代表亚洲政府首脑,另两名同学代表非洲政府首脑。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阅的资料,根据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举行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辩之有理,辩之有据,不要使用过激语言。辩论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1.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

(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

辽宁中公教育:http://

4.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体验周恩来的超群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学生:举例。可举出如: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

2.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3.2003年7月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在大连召开,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通过举例,联系现实,更能深刻体验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互动交流中,增强自强自立、勤奋

辽宁中公教育:http://

学习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启示。教学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全班可以选出(屏幕显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搜集资料奖、最佳辩论奖等。对于所选结果教师要做好记录。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布置作业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http:///

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篇四

2014安徽教师考编面试:教案之初中历史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教师面试辅导课程简章 2014安徽教师招聘面试网校辅导课程 2014安徽教师考编统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欢迎加入:2014淮南教师招考群 95299871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难点: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影视资料,制作有关课件。搜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状况和万隆会议的相关资料,模拟万隆会议辩论会。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模拟场景法、讨论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质疑法。

六、板书设计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内政

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

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

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

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其中,穿插引导,纠正错误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问答,不能远离教学重点,并且要调控课堂秩序,把握时间)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该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故做进一步的分析)

学生:可围绕分析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

新中国的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学习本目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一起来解决。

教师屏幕展示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如默默无闻型和社交型的分配在一起,厌学型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好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以从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目的进行分析。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可利用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

(不能忽视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万隆会议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

辩论会可由六名同学组成,其中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一名同学扮演周恩来,两名同学代表亚洲政府首脑,另两名同学代表非洲政府首脑。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阅的资料,根据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举行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辩之有理,辩之有据,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辩论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1.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

(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

4.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体验周恩来的超群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学生:举例。可举出如: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

2.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3.2003年7月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在大连召开,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通过举例,联系现实,更能深刻体验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互动交流中,增强自强自立、勤奋学习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启示。

教学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全班可以选出(屏幕显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搜集资料奖、最佳辩论奖等。

对于所选结果教师要做好记录。

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布置作业

更多信息淮南人事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网

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篇五

河南初中历史教师公开招聘面试教案材料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一)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难点: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影视资料,制作有关课件。搜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状况和万隆会议的相关资料,模拟万隆会议辩论会。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模拟场景法、讨论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质疑法。

六、板书设计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会议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内政

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

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

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其中,穿插引导,纠正错误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问答,不能远离教学重点,并且要调控课堂秩序,把握时间)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该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故做进一步的分析)

学生:可围绕分析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新中国的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学习本目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一起来解决。教师屏幕展示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如默默无闻型和社交型的分配在一起,厌学型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好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以从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目的进行分析。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可利用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不能忽视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万隆会议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

辩论会可由六名同学组成,其中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一名同学扮演周恩来,两名同学代表亚洲政府首脑,另两名同学代表非洲政府首脑。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阅的资料,根据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举行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辩之有理,辩之有据,不要使用过激语言。辩论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1.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

(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4.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体验周恩来的超群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学生:举例。可举出如: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

2.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3.2003年7月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在大连召开,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通过举例,联系现实,更能深刻体验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互动交流中,增强自强自立、勤奋学习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启示。教学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全班可以选出(屏幕显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搜集资料奖、最佳辩论奖等。

对于所选结果教师要做好记录。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布置作业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篇六

【导读】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材料之初中历史,欢迎加入安徽教师考试交流群:92091184。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

推荐阅读:

2014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网校课程不过退费有保障

2014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面授课程

一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难点: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影视资料,制作有关课件。搜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状况和万隆会议的相关资料,模拟万隆会议辩论会。

[page]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模拟场景法、讨论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质疑法。

六、板书设计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会议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内政

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

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

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

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其中,穿插引导,纠正错误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问答,不能远离教学重点,并且要调控课堂秩序,把握时间)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该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故做进一步的分析)学生:可围绕分析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

[page]

新中国的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学习本目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一起来解决。

教师屏幕展示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如默默无闻型和社交型的分配在一起,厌学型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好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以从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目的进行分

析。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可利用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不能忽视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万隆会议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

辩论会可由六名同学组成,其中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一名同学扮演周恩来,两名同学代表亚洲政府首脑,另两名同学代表非洲政府首脑。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阅的资料,根据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举行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辩之有理,辩之有据,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辩论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1.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

(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

4.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体验周恩来的超群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学生:举例。可举出如: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

[page]

2.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3.2003年7月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在大连召开,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通过举例,联系现实,更能深刻体验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互动交流中,增强自强自立、勤奋学习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启示。

教学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全班可以选出(屏幕显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搜集资料奖、最佳辩论奖等。

对于所选结果教师要做好记录。

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布置作业

更多内容请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

初中历史教师面试教案设计篇七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

为了帮助考生在2014下半年浙江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环节脱引而出,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整理了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考生顺利通关考试,早日一证在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014下半年浙江教师资格面试备考专题:http:///zg/2014jszg_ms/?_id=bk11904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相关推荐

专业培训以后得心得和总结(汇总16篇)

在学习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学习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这些教师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023年新入职自我鉴定100字优秀(六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

2023年新入职自我鉴定500字(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2023年一模试卷讲评教学设计(模板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2023年初一开学第一周的周记 初一开学第一周周记300字左右大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

2023年进步之星心得体会(案例12篇)

军训心得是对自己在军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和突破的记录和思考。以下的教学反思范文是来自一些优秀教师的实践总结,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今天返校参加散学典礼,刚进教

2023年校园超市市场调查报告七篇(实用)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

校园超市市场调查报告(通用九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长期劳动合同怎么签订 长期劳动合同被辞退如何赔偿优质(8篇)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仅供

打篮球小日记300字(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