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爱岗敬业演讲稿 > 最新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16篇(优质)

最新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16篇(优质)

作者: 曹czj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作者: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4、唤醒学生探究意识,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

教学过程 :

一、从课题入手,进行基础性诊断

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

(2)引导讨论。

图上马画得好吗?你知道是谁画的?那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想知道吗?

2、揭题、释题

(1)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划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质疑,你有什么词不懂?指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徐悲鸿志向是什么?为实现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诵读第一、二、三节

1、指名读,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幻灯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这句话中的“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

(2)、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什么?

(3)、指导读第二节。(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

(4)、师:外国人的话多么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三节,先说说该怎样读好这一节?

(5)、指名读。

(6)、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思考讨论:“真正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二)、研读四、五、六节。

1、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注意理解“奋发”。

(2)比较句子。

出示:(a)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

(b)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两个句子,说出两句话有何不同?意义何在?

(1)指导读第二句。

(2)过渡:那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学习第五、六节。

(1)自由读第五节,边读边划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2)读后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4)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5)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指名说说所填的词表现了什么?

(7)练读第六节。

(三)、精读第七、八节

a 指名读七、八节。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相机理解“轰动”等词)

b 重点理解“震惊”,思考: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看出外国学生态度改变了?指导朗读。

四、升华情感,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是对自己,对同学,对徐悲鸿……

2、练说。

3、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五、共同总结。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励志”、“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等词语的意思。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在第一单元的习作中,课本让我们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有同学写想设一个美术节,那你们能说说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位画家。你们了解徐悲鸿吗?他是一名杰出的画家,擅长画马,代表作是《奔马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轻时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

导入:为什么课文不用“立志”,而用“励志”呢?

(“励志”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呢?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其中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自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感知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绘、认、倦、列、租、杯、购、绩、错、误。

(2)生词:嫉妒、很不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激怒、不知疲倦、潜心临摹、优异成绩、轰动画界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

阅读提示: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2)、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3)、徐悲鸿励志学画结果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让学生汇报并归纳出: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

第二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第三段(第七和八自然段):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

四、交流、探讨

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课文题目用“励志”而不用“立志”。

(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用“励志”而不用“立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1、复习巩固。

(1)、默写词语。

嫉妒、很不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激怒、不知疲倦、潜心临摹、优异成绩、轰动画界

(2)、指名尝试用上述词语复述课文。

2、齐声朗读全文。

二、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齐读句子。

(2)“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他们”是外国学生。他们对中国人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偏见。)

(3)“真正的中国人”是指怎样的中国人?(有骨气的中国人)

(4)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5)“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才。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6)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3、小结第一段。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三、精读第二段。

过渡:为了向外国人证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徐悲鸿励志学画,那么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1、引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1)这个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把“他”比作“骏马”。)

(2)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

2、研读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表现徐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和生活清苦的句子。

① 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学画的奋发努力?

“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一词说明他画得很投入、很认真。

② 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的生活清苦?

“租了一间小阁楼”、“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

(2)有感情地齐读第五、六自然段,深入体会徐悲鸿提高画技之路的艰辛。

(3)学习构段方式。

这一大段的三个自然段在段落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课文先总写徐徐悲鸿奋发努力,后从他学习勤奋、生活清苦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写他“励志学画”的过程。

四、精读第三段。

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

(1)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结业考试。

(2)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2、引导学生想象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画界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1)“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

“功夫”指时间、精力。徐悲鸿所下的苦功由第五、六自然段内容可知。

(2)“功夫不负有心人”应当怎样理解?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读,体会文章的内涵。让学生明确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3)让学生结合其他名人或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谈对这句话的深刻领悟。

(4)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

板书设计:

更加奋发努力

徐悲鸿 潜心临摹    成绩优异,轰动画界

生活清苦

外国学生 “有眼不识泰山”

附课后练习4提示:

(1)徐悲鸿奋发努力,刻苦训练。他为了学画,一是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潜心临摹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二是宁愿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把钱省下来购买绘画用品。

(2)"震惊",是深受震动而且惊讶的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之所以会"非常震惊",是因为他从徐悲鸿创作的优异的作品中,看出了徐悲鸿是很有才能的,也由此感受到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不能小视。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广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2)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

(3)姚永柱把贺卡悄悄地放在了张老师的办公桌上。

(4)动物园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是那样活泼可爱。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重点的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徐悲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徐悲鸿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所以受到了当时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的器重。而这也恰恰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1、精读第一段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徐悲鸿在遭受了一个外国学生的侮辱后,立下了什么志向?在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齐读句子

②“他们”是谁?(外国人),那些外国学生原来是怎么看待中国人的呢?

③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并请学生思考:

a.“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或跟达仰学画。)

b.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①中国人太愚笨,学习条件再好,也不能成材。②徐悲鸿即使跟了达仰学画也不可能成为画家;)

c.从他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外国人瞧不起徐悲鸿或看不起中国人)

非常好,您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点评,我感受到了外国学生的那份傲慢!)

④恩,刚刚我们从语言上感受到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那你在这段中还从哪个方面看出那个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人?(从态度方面“很不礼貌”、动作方面“冲着”)

⑥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妄的外国学生,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3)学生读后,请学生思考:孩子们,如果当时你是徐悲鸿,你听到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生气,愤怒,难受、丢脸……)

追问:生气之后呢?你还会怎么想怎么做?(学好画画,证明给他们看。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等。)

(4)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徐悲鸿当时的反应:(课件显示第三自然段)

①徐悲鸿被激怒了,

②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读出他心中的愤恨,但更多地是成为一个真正中国人的坚定信念。(语气应低沉、稍缓、坚定)

2、精读第二段

过渡:接下来徐悲鸿是怎样将他的坚定信念付诸行动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4—6小节,用笔在感受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1)好,我们按照顺序来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

①“奋发努力”什么意思(振作精神,情绪高涨,刻苦学习)?为什么要加一个“更加”?(本来也非常努力勤奋。)

②那他努力到什么程度呢?

他像一匹不知道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指名读)

这是一句比喻句,把徐悲鸿比作了.....实际上,这些词语也是在形容徐悲鸿。

③很好,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要求学生精神饱满的读,体会徐有远大的志向,高涨的情绪和无穷的精神力量。)

(2)出示第5段,请学生思考:徐悲鸿是如何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呢?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

②看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是徐悲鸿的好朋友,你会怎么鼓励徐悲鸿呢?(你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③有感情齐读第5自然段

(3)徐悲鸿的不知疲倦在生活中是怎么体现的呢?

出示第6自然段

①徐悲鸿生活十分清苦,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一…一…两)

他这么做,为的就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小结:他学习上如此刻苦,生活上如此清苦为的是?(引读)(学好画画)。学好画画为的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

①齐读第二段。

②思考第4自然段与第5、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第二段话实际上是在具体的说徐悲鸿不知疲倦、日夜奔驰;第三段话是具体的在说徐悲鸿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他勇往直前!因此,第二段的构段方法是先概括后具体叙述(先总后分)

3、精读第三段

过渡:同学们,徐悲鸿学画的结果又如何呢?他成功了吗?

(1)指名读课文7小节

(2)显红“功夫不负有心人”,你是怎么来理解这句话的?(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苦没有白吃)

(3)很好,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顺利毕业、画展)

(4)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创作的油画非常棒?(轰动)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悲鸿的画展,欣赏一下他的作品!

(1)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作品怎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2)那个外国学生看了他的作品后有什么反应?(震惊)是怎么做的?(鞠躬)

(3)恩,你觉得他为什么会“鞠了一躬”?(道歉,犯了一个错误,三年前不该瞧不起中国人)

(4)你真聪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三年前说的话。

(5)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徐悲鸿奋发努力,画画的非常好,为中国人争了气)

(6)说的太对了,他说自己是“有眼不识泰山”,那“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呢?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8)纵观徐悲鸿走向成功的这一段辛苦旅程,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一路坚持下来的呢?(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的信念,爱国之心)

三、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好。

今天,老师要把这句话稍微改动一下,“功夫不负有志人”!改这个“志”是希望大家既要向徐悲鸿一样励志学好功课,又要有一颗立志爱国的心!

板书:

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被激怒    立志    努力   学画:刻苦    优异、轰动   (爱国之心)

生活:清苦

外国学生:嫉妒、瞧不起                          震惊、鞠躬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觉得孩子似乎没有真正走进课文。在聆听了冯教导和专家的点评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课堂思想教育成分多了一点,而语文味淡了一点,学生没能很好的品味语言文字。比如在讲到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时,应该明确从语言、态度、动作三个方面来看。在讲到第4小节和5、6小节的关系时,应该前后联系,明确第5小节就在具体说明徐悲鸿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驰;第6小节就在讲徐悲鸿的勇往直前。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总分”的关系。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    法:情境式    启发式    读悟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准备:

1、徐悲鸿的图片及介绍

2、课件

3、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作品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段落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提问:这是一幅国宝级作品。谁见过,并且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它?

2、谈话:它的作者就是——(板书课题)

3、简介徐悲鸿。提问:还有谁有补充?

4、组织解题:

⑴“励志”是什么意思?通常什么时候需要“励志”?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⑵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经过预习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二、 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⑴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⑵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⑶将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⑴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⑵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3、指导写生字:

⑴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音。

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自由读,要求比较熟练,有一定速度,读完后思考:徐悲鸿的“志”是什么?他是怎么“励志”的?结果怎样?尝试连起来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说说。

2、默读课文,要求按刚才的归纳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3、小结:一(1-3)二(4-7)三(8)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现在,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布置作业:①熟读课文。

②听写词语。

③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当时中国的世界上地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组织反馈。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细读课文

1、小声读1-3自然段,思考:徐悲鸿留学时发生了什么事?为此,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2、那位外国学生说了什么?默读外国学生的话,思考:⑴这段话有几层意思?

⑵哪一句话最使徐悲鸿和我们气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

3、提问:那么,这个外国学生为什么敢这么说呢?谁能结合资料谈谈。

4、提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

5、徐悲鸿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提问:①“激怒”是什么意思?“激怒”的人会怎么做?

②徐悲鸿被激怒了,说明了什么?

③激怒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

④你支持他这么想吗?为什么?

⑤ “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⑥他打算用什么样的“事实”来让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6、谈话:是呀,徐悲鸿也是这样想的。我想每一个真正有骨气,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的。

7、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吧。

8、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

⑴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原句比较体会。

提问:①这两个句子,你觉得那个句子更能反映出“被激怒的徐悲鸿”的样子?

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⑵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几个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默读课文5、6小节,思考:哪些地方的描写突出了徐悲鸿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分别勾画下来,在边上写出自己的体会。

10 、组织交流。

11、结果呢?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

提问:①这儿的“功夫”指什么?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意思?

②徐悲鸿花了怎样的“功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

(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

③联系徐悲鸿想一想,“有心人”又是什么样的人?

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话还可以用来形容谁?为什么?

12、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默读第8小节,思考: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就?

13、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震惊,佩服。

14、出示这次外国学生说的话。

提问:⑴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

⑵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⑶外国学生这么说,说明了什么?

⑷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⑸现在,徐悲鸿此时内心可能有什么想法呢?

15、谈话:是呀,只有用事实才能让他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题。

(3)为“真正的中国人”主体班会搜集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

二、辨析,组词:★★

努(    )列(    )栋(    )试(    )

怒(    )烈(    )练(    )式(    )

租(    )倦(    )陈(    )负(    )

祖(    )港(    )阵(    )付(    )

三、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用上这些词句:★★★

嫉   妒    激    怒    励    志

不知疲倦   日夜奔驰    勇往直前

陈   列    临   摹     震    惊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眼不识泰山。

四、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 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

五、中国人中,像徐悲鸿这样“为国励志”的“有心人”还有很多,你能列出几位并简要写出他们的最大成就来吗?★★★★

如:徐悲鸿       世界知名画家

板书设计:

学画受辱轰动

6、徐悲鸿励志             学画

震惊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    法:情境式    启发式    读悟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段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提问:这是一幅国宝级作品。谁见过,并且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它?

2、简介徐悲鸿。提问:还有谁有补充?

3、组织解题:

⑴“励志”是什么意思?通常什么时候需要“励志”?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⑵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经过预习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二、 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⑴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⑵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⑶将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⑴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⑵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3、指导写生字:

⑴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音。

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自由读,要求比较熟练,有一定速度,读完后思考:徐悲鸿的“志”是什么?他是怎么“励志”的?结果怎样?尝试连起来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说说。

2、默读课文,要求按刚才的归纳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组织反馈。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细读课文

1、小声读1-3自然段,思考:徐悲鸿留学时发生了什么事?为此,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2、那位外国学生说了什么?默读外国学生的话,思考:⑴这段话有几层意思?

⑵哪一句话最使徐悲鸿和我们气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

3、提问:那么,这个外国学生为什么敢这么说呢?谁能结合资料谈谈。

4、提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

5、徐悲鸿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提问:①“激怒”是什么意思?“激怒”的人会怎么做?

②徐悲鸿被激怒了,说明了什么?

③激怒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

④你支持他这么想吗?为什么?

⑤ “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⑥他打算用什么样的“事实”来让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6、谈话:是呀,徐悲鸿也是这样想的。我想每一个真正有骨气,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的。

7、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吧。

8、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

⑴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原句比较体会。

提问:①这两个句子,你觉得那个句子更能反映出“被激怒的徐悲鸿”的样子?

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⑵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几个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默读课文5、6小节,思考:哪些地方的描写突出了徐悲鸿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分别勾画下来,在边上写出自己的体会。

10 、组织交流。

11、结果呢?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

提问:①这儿的“功夫”指什么?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意思?

②徐悲鸿花了怎样的“功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

(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

③联系徐悲鸿想一想,“有心人”又是什么样的人?

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话还可以用来形容谁?为什么?

12、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默读第8小节,思考: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就?

13、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震惊,佩服。

14、出示这次外国学生说的话。

提问:⑴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

⑵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⑶外国学生这么说,说明了什么?

⑷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⑸现在,徐悲鸿此时内心可能有什么想法呢?

15、谈话:是呀,只有用事实才能让他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课文叙述清楚、过渡自然、重点突出、前后照应、主题鲜明,是一篇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情感的好文章。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读懂内容,感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难点: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二、复习词语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

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

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

(设计意图:复习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认读情况以及学生遣词说话的能力)

2、梳理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一下问题)

(1)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2)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3)徐悲鸿学画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上节课提出的重点问题,明白研读文章要抓住重点问题重点解决。)

三、过渡: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

1、师生交流品味:

2、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要立这样的志,是因为什么?

生:外国学生的话。

师:齐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生:外国学生对中国人很歧视,存有偏见。

3、这个外国学生太目中无人了!哪些词语还体现他们的傲慢、欺人,(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那咱们再带着傲慢、欺人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4、面对外国学生的目中无人,受到这样的侮辱,徐悲鸿是怎样想的?

生:非常气愤,并且立下了坚定的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再次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5、现在把徐悲鸿的内心的感受读出来吧?

指生读,读出气愤和坚定。齐读这句话。你读得真好!你的语气真坚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准文章的线索“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围绕这条主线进行有效学习。)

四、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1、指名读4,5,6段。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2、全班汇报

指导学习第4,5,6 段

a、生答: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你找的真好!)师:(出示《骏马图》)请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

b、生答: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师:“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看来他很刻苦啊。徐悲鸿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再次体会徐悲鸿的坚定。)

c、生答: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你们的学习用品是哪里来的?徐悲鸿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为了学好画,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将就。“小阁楼、白开水、两片面包“生活是如此的--(清苦)。

他这样做,仍然是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用“心”读好这句话。)

3、大家自己快速读这一部分。读后想想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先总后分)

第四自然段就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句子以及重点的词语来体会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五、过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学画的结果如何?

1、请大家欣赏徐悲鸿画作。你认为徐悲鸿画得如何?

(点评)直观感受画作的精美,由心而生对徐悲鸿的敬慕,

2、徐悲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画展轰动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

3、下面咱们再次体会一下他的成功吧!带着感情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

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说说(就是做事情舍得下功夫,最终会获得成功的。功夫:指时间,经历)

4、师:是啊,徐悲鸿获得了成功,

当外国人看到这幅画时会怎样想,怎么说呢?

生:震惊,中国人真了不起,徐悲鸿真了不起!

(出示: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震惊”是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说说你对“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学生交流)

把一开始的傲慢再读一读,(与开始时外国学生说的话进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这个外国学生有如此大的改变?

(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鸿由此而取得的成绩。)

5、小组内表演外国学生前后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对照的表演感受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目的,再次升华文章主题)

六、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2、课外阅读,了解中外名人励志勤奋学习,刻苦研究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为什么?        怎样?     结果?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之二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施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

(2)引导讨论。

图上的马画得好吗?

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

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你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解题。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

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立了什么志?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要求:

(1)认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想想词义。(对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3)逐段练读,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按要求练读课文,四人小组集体活动。

2.试读课文。?

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长句指导: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要求学生读长句子时,要注意中间的停顿,不能读破。

4.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情况。<|>

提示:你学会了哪些词?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还有哪些词不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②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③结果怎样?

(3)练习分段。

①再读课文

思考: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立志?哪几个自然段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6.指名按逻辑段落朗读课文。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

悲( )( )( ) 怒( )( )( ) : 技( )( )(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

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

徐悲鸿的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

3.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

(“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4)小结 。

(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课后习题5)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各段的意思。

二、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成绩?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三、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1919年春天、一天、从此、三年过去了)

2.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记忆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的情节。

3.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4.指名当众复述。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词语。

四、教学生字

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字形(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五、课堂练习

1.描红。

2.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3.照样子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波) (波浪) (组) (组织)

皮( ) ( ) 且 ( ) ( )

( ) ( ) ( ) ( )

4.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 )( )( )

禾( )( )( ) ( )( )( )

板书:

3 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 冲着 被激怒 (立志)

每逢……就……

潜心 (努力)

一间一根两片

震惊 鞠躬 优异轰动 (结果)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3、唤醒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1、课题中“励志”是什么意思呢?(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2、在课文中徐悲鸿先生到底励的什么“志”,我想还是要在读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二、紧扣关键词句,研读课文。

1、交流。(“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徐悲鸿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请同学们读课文1-2自然段,细细地去体会。

(1)学生回答徐悲鸿是在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讥讽下说这话的。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2)教师叙述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会现实。再读外国留学生的话。

3、“必须”什么意思?(一定要这么做)徐悲鸿一定要做什么?(学生再读这句话,回答一定“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指谁?教师追问。当学生回答出他们指“外国留学生”时,教师继续提问“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中国人指有骨气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指勤奋刻苦的中国人……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实现着多元解读。)

3、徐悲鸿用哪些“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划一划,同位之间进行合作讨论。

预设:(1)、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时,教师提问学生,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完成自己的志向。)

学生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教师提问学生徐悲鸿为什么要这样潜心临摹?又一次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语句上,体会出徐悲鸿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再次齐读这句话,感受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鸿每逢节假日在巴黎博物馆潜心学画只是他刻苦学画的一个例子。徐悲鸿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坚持学画10个小时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连动物园的老虎也常常会成为他的写生对象。(出示《骏马图》,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四、五节去体会徐悲鸿的刻苦学画精神。)

(3)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徐悲鸿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接下来提问学生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再一次回到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一起大声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学生读有感情读第六节,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小阁楼”、“一杯水”、“两片面包”,体会文章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徐悲鸿奋发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的画展轰动了整个世界,他用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齐读第七节。

5、学生读此时留学生的表现,提问,为什么留学生的态度与刚开始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读留学生的话,在通过对“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朗读品味中,感受到那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忏悔。)。

6、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已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了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外国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民族,小视我们中国人。我们再读课文,记住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小结写法

1、引导学生抓外国留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很不礼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让这位外国留学生前后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2这位外国留学生由因偏见“很不礼貌”出言不逊,到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了一躬”。他对徐悲鸿表示深深的敬佩! 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哪?

(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

为了表现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徐悲鸿的表现,承上启下,转承自然,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外国留学生的前后表现,进行前后对比,反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四、联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学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励志。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励志的经历。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哪?又应该向徐悲鸿学习什么哪?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教具准备

徐悲鸿《奔马图》的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图片,引导讨论:

图上的马给你什么感受?

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你了解徐悲鸿吗?

2、板题、解题

理解“励志”是什么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出示,开火车领读。

师生讨论提醒注意:

鸿       躬       (后鼻音)

励       (边音)

怒       (鼻音)

租       (平舌音)

指名读、齐读

3、多音字

看重             重新          冲着

4、指导长句朗读

出示、讨论停顿:徐悲鸿 | 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 以优异的成绩 | 通过了结业考试。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初步感知内容,理清段落

1、自读课文,思考:

(1)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2)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3)结果怎样?

2、练习分段

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立志?哪几个自然段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划分段落:第一段(1 —— 3自然段)第二段(4—— 6)自然段 第三段 (7—— 8自然段)

四、质疑,适时师生讨论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讨论注意点

2、教师指导:

(1)“倦、绩、鞠”笔画较多,要注意匀称,左窄右宽

(2)“倦”右下不要多横

(3)“改”左边第三笔是“ ”,不要写成“   ”

3、教师范写“疲、倦、改、躬”,学生描红、临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皮                                且

二、在括号里画去不恰当的字

再接再(厉   励)    礼貌(代    待)人

(奋    愤)发努力   日夜奔(池    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具准备

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复习段落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齐读句子

②“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③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材。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外国学生的话多们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预期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7)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第一段段意。(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争气)

2、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奋发”什么意思(振作精神,情绪高涨,刻苦学习)?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

2)比较句子: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道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

比较句子,读感受(第二句后面加上一个打比方的内容,形象地写出了徐悲鸿立下崇高的志向后,情绪高涨,力量无穷,不知疲倦地刻苦努力学画)

3)指导朗读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的读,可以先用两种预期读上下两句话,让学生评讲。

过度: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5、6自然段

1)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全班交流,朗读体会: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

有感情齐读第5自然段

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

自读课文后填空

指名说说括号里的词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徐悲鸿为了学画,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节衣缩食、艰苦奋斗,正像一匹骏马“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有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4)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概括段意。

①齐读第二段。

②思考第4自然段与第5、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小结第二段的构段方法是先概括后具体叙述(先总后分)

④教给学生运用总起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段意。

3、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3)“震惊”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儿看出外国学生的态度改变了?

指导朗读

(4)小结第三段段意(徐悲鸿以友谊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总结全文

1、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成绩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1919年出年,一天、从此、三年过去了)

2、轻声自读课文,记忆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情节。

3、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4、指名当众复述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组词

坡(    ) 组(    ) 引(    ) 奴(    )

疲(    ) 租(    ) 躬(    ) 怒(    )

二、联系课文的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功夫不负有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眼不识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3、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冲着           被激怒(立志)

每逢……就……

潜心                 努力

一间 一根 两片

震惊      鞠躬        优异 轰动(结果)

补充:

徐悲鸿: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油画擅长于任务、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尤善画马,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 、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引导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励志、嫉妒、激怒”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用上提供的词语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到读准读通顺;查工具书,理解“励志”的意思;查阅有关徐悲鸿的资料。

一、名言听说

引语:上课前,我们先玩个小游戏,测试一下同学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信心吗?(师读以下名言,每句读两遍后,学生复述。)

1 、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2、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二、名画导入

引语: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课堂就需要这种专心倾听的状态,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能保持好这种学习状态吗?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1)引导讨论。

图上马画得好吗?你知道是谁画的?那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想知道吗?

(2)师揭题:这与徐悲鸿励志学画有关。(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引导释题

(1)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质疑问难。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结果怎样?)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板书出三大问题)

为什么?

怎么?   励志学画

结果?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提出自读要求:

第一遍:

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直到会读了,再往下读,做到把课文读准读通。

第二遍:

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两遍的任务都完成了,人坐正,手举直。)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以下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嫉(jí)妒(dù) 礼(lǐ) 貌(mào)激(jī) 怒(nù)励(lì) 志(zhì)疲(pí)倦(juàn)

陈(chén)列(liè) 临(lín) 摹(mó)优(yōu) 异(yì)承(chéng) 认(rèn)震(zhèn)惊(jīng)

错(cuò)误(wù) 成(chéng) 绩(jì)租(zū) 用(yòng)绘(huì) 画(huà)购(gòu)买(mǎi)

泰(tài)山(shān) 犯(fàn) 错(cuò)节(jié) 省(shěng)达(dá) 仰(yǎng)冲(chōng)着(zhe)

(2)出示长句,指导读好: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要求学生读长句子时,要注意中间的停顿,不能读破。

3、交流:划分段落,师在右边补板书。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自己试着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尽可能地用上下面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以下词句)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达仰很看重刻苦努力的徐悲鸿,热情指导他,引起了一些学生的( )。一个外国学生很不( )地冲着徐悲鸿说话,徐悲鸿被( )了。

从此他( )学画。他像一匹不知( )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每逢节假日,他就到巴黎博物馆( )绘画大师的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他以( )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 )了整个画界。那个外国学生看到他的作品非常( )。

四、细读第一段,感受爱国情怀

引语: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为了实现志向。那么他的志向是什么?相信细心读书的同学,能从文中找到的。

1、学生自读第一段,找找“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志向是什么”。

2、指名读,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出示“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3、交流:

(1)、这句话中的“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

(出示第二自然段: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2)、读读外国学生的话,想想:“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是什么意思?(师生交流)

师点拨:善于读书的人,不仅能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从他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3)、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师指导个别朗读预设①:那个外国学生就是要让徐悲鸿明白他说话的意思,你能学着他说话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吗?预设②:读书有时要把自己当作别人,当作书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读得好,把自己当作那个外国学生读读。齐读指导:大家都把自己当作那个外国学生读读这段话。再指名读,师引导:善于听话,能听出话外之音,听出一个人的品质。大家听听,听听!从他的话中可以听出那个外国学生是多么的__________。(学生回答)指导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来,大家把他读“活”起来。)(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

过渡:那个外国学生与徐悲鸿是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的同学,按理说,不应该冲着徐悲鸿不礼貌地说话。是徐悲鸿招他惹他了?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所写的大体意思与那个外国学生出言不逊的原因。

(出示: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引导理解“嫉妒”,教师点拨:同在学校学习,达仰却看重这位当时未表现出出色画艺的、来自落后的中国的学生,并热情地指导他,这令一些人心怀______。(学生回答)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好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能找得到吗?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出示,练习说话:

达仰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引起了外国学生的_____。

当看到有同学学习比我们好时,我们不应该____他们,而是应该向他们_____。

当看到有同学__________时,我们不应该_______,而是应该______

_______。)

引语: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不可取的。越是嫉妒,说话就越不礼貌。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听后的感受。

师:听了如此伤自己、伤中国人的话,徐悲鸿被激怒了。

(6)、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该怎样读好这一段。

师引导:读书还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和符号,这句话还有哪些词能读出徐悲鸿立下志向的态度?他立下志向的态度又是多么的_____。(师板书:坚定)

(出示:他暗暗立下志向,要为_______而励志学画,要为_____而励志学画。)这种让外国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而学画的志向是多么的_____。(师板书:伟大)这种让外国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而学画的情怀是多么的_____。(师板书:爱国)

(7)、指名读、齐读。师指导:读出这种感觉。

师:徐悲鸿要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那么“真正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下节课再思考讨论。

五、识写生字

1、师生交流: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些生字难写,怎样提醒同学不要写错了?(教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写好“倦、绩”。)

2、描红

3、学生抄写生字,并组词。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附第一课时板书:

为什么?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坚定

怎么?   励志学画      第二段:(第4-6自然段)     伟大

结果?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爱国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和前后对比、呼应的写法,领悟其意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搜集的有关徐悲鸿的资料。

二、精读课文,品位感悟

引语: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那么“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一)、研读四、五、六节。

1、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注意理解“奋发”。

(2)比较句子。

出示:(a)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

(b)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两个句子,说出两句话有何不同?意义何在?

(1)指导读第二句。

(2)过渡:那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学习第五、六节。

(1)自由读第五节,边读边划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2)读后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4)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5)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指名说说所填的词表现了什么?

(7)练读第六节。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二)、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三)、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讨论:

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成绩?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三、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1919年春天、一天、从此、三年过去了)

2.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记忆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的情节。

3.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4.指名当众复述。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词语。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1、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是如何勤奋刻苦,终于取得成就的。

2、学习给课文分段;训练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了解徐悲鸿是怎样“发奋努力”的。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及结果如何。请一位同学来读第四至六自然段。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徐悲鸿是怎样做的。

二、精读课文 

生: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句子

师:作者把徐悲鸿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生:把徐悲鸿比作了骏马,因为骏马跑得很快,日夜不停,努力向前跑,而徐悲鸿也是不停地画画,很刻苦。

师:你从哪里看出徐悲鸿画画很刻苦?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这句话看出来的。比如我们平时学习,一到节假日就想放松一下,出去玩玩,而徐悲鸿还去博物馆临摹,可见他很刻苦。

相机出示句子

生:我从“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看出来他画画很刻苦,我有时写字写不了多长时间就想出去玩一会,而徐悲鸿经常画一整天,真是了不起。

相机出示句子

师:你们能联系自己来说,真不错。谁来有感情地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

师:“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这句话你读得特别棒,从中我体会到徐悲鸿真是很刻苦。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得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徐悲鸿画画这么刻苦,生活又怎样呢?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清苦。

师:从哪里看出他生活清苦呢?

生:我从“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吃两片面包。”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一顿饭只喝一杯白开水,吃两片面包,而且经常是这样,要是我可受不了,况且也吃不饱。

生:这样的生活徐悲鸿坚持了三年,从未想过自己。

师:谁来读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

师:徐悲鸿虽然生活过得这么清苦,可他依旧刻苦画画,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生:“是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样一种力量支撑着他。

生:是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

师:对,就是这种爱国精神在支撑着他。我们一起来把第四至六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师:徐悲鸿这么刻苦,结果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七、八自然段。

(生默读第七、八自然段)

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师:“轰动”这个词用得真好,“轰动”是什么意思?

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师:引起了这么多人的注意,那么你说一说那些外国人看了徐悲鸿的画后,会说些什么?

生:这个中国人真了不起,竟然画出这么好的画。

生:瞧瞧,这么好的画竟出自中国人之手,中国人太棒了!

生:我要向徐先生要几幅画,保存起来。

师:那个外国学生呢?

生:他非常震惊,向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师:“震惊”是什么意思?

生:震动而惊讶。

师:为何会这样?

生:因为他没有想到徐悲鸿会画出这么好的画。

师:“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生:“泰山”指徐悲鸿,意思是长着眼睛却认不出泰山,比喻浅陋无知。

三、指导复述课文

师:请大家再一起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生齐读全文)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徐悲鸿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位做事刻苦的人。

生:他是一位不为自己着想的人。

生:他是一位非常爱国的人。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徐先生,你真是太棒了,你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口气。

生:徐先生,你的生活过得那么苦,但你还是那么刻苦地画画,你太了不起了。

生:徐先生,你不用一枪一炮,就让那些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刮目相看,甘拜下风,真是太好了。

生:徐先生,我要向你学习,像你一样刻苦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建设祖国,让那些外国人更佩服我们。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徐悲鸿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刻苦与努力,实现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的梦想,诠释了一个中华儿女的深切的爱国热情。让我们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板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

被激怒(立志)——奋发努力——轰动画界

中国人成不了才——————中国人很有才能

为国争光

教学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应该说思路比较清晰,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来写:为什么要励志学画?怎样学画的?学画的结果是什么?教学中我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教学。事实是什么?生读课文之后都能得出来,那就是徐悲鸿刻苦努力学画的过程,那么在徐悲鸿的眼里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呢?课文正是这样深入进去的,这就是紧抓课文的一个切口。真正的中国人,在教学中,一步步,一层层的剖开来,徐悲鸿用自己的行动折射出的美好品质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怎样的,学生也在一步步、一层层的学习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感动于徐悲鸿的努力,感动于徐悲鸿的清苦生活,感动于徐悲鸿不屈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学生的感受越深,参与的激情越高,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

本节课我非常注重朗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读,让他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

特别在人物的心理上,学生在诵读中表现得很到位,如那个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时所说的话:“你们中国人就是倒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材!”孩子们很是气愤,读的义愤填膺,一个叫雷超逸的孩子用着外国人读中文的洋腔怪调读这段话,有意思极了。这篇课文的人物心理及其感情基调比较容易把握,因此教师不需要再这个方面做很多的指导,而是在诵读中体会。就“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区深造,也成不了材”这句话,孩子们一开始的理解是片面的,有的孩子说:“就是中国人上了天堂也成不了材”这样的话很多,在我的对天堂反复的对比朗读上,一些孩子开始逐渐的发现了些什么,开始有孩子说“有再好的地方也不行”“有再好的条件也成不了材”到最后一个孩子能够说出:“遇到再好的老师,有再好的环境与条件,也不能有所作为”。其实他们是有能力发掘出一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不明显的东西的,我想一定是预习于初读做得不够到位导致了我的精度感悟有这样的阻力,初读的作用一定要重视重视再重视!

在读到那个外国人对徐悲鸿态度的转变时,有个调皮的孩子在下面悄悄地说:“其实他也不错,是个知错能改的好人!”真惊讶于孩子的豁达。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三

【教学要求】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

悲( )( )( ) 怒( )( )( ) :技( )( )(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

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

徐悲鸿的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

3.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

(“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4)小结 。

(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课后习题5)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四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4、学会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难点: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为国争光,为国人争气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

(2)引导讨论:图上的马画得好吗?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 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你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生字。

绘 认  倦  列  租  杯  购  绩  错  误

(2)描红,并说说识记方法。

(3)出示生字词,识记生字词。

绘画  认识  不知疲倦  陈列  出租  一杯  购买  成绩  错误

(4)出示二类生字词,识记。

徐悲鸿  励志  达仰  嫉妒  礼貌  临摹  省下  犯  泰山

2、检查朗读课文。

要求:

(1)听课文录音,学会断句。在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注上记号。

(2) 指名分段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的?

①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②徐悲鸿是怎么励志学画的?

③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2、交流,分段。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第一段。

1、出示: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2、自学,讨论:

(1)指名说。指读第1自然段,理解“嫉妒”。

(2)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哪些词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3)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4)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5)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有骨气的中国人,为国争光的中国人,为中国人争气的人。)

(6)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齐读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绘画  认识  不知疲倦  陈列  出租  一杯  购买  成绩  错误

二、继续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1、徐悲鸿是怎么励志学画的?

(1)精读第4自然段。

①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上文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精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导朗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说: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悲鸿生活清苦?

指导朗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3)讨论:仔细想一想第4自然段与5、6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2、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1)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什么意思?有心人指谁?他是怎样有心?他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感。

(2)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

指导朗读。(“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3)比较外国学生前后两次语言,体会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体会徐悲鸿的爱国热情。

(4)小结  (徐悲鸿励志学画,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为祖国争光,为国人争气,他是一个有骨气的真正的中国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课后习题3)

2、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板书:

3 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冲着被激怒        为什么励志学画

每逢……就……

一画一整天       刻苦

潜心                 怎样励志学画

一间小阁楼

一杯白开水             清苦

两片面包

震惊 鞠躬  优异  轰动     励志学画的结果

有眼不识泰山               功夫不负有心人       真正的中国人

为国争光  为国人争气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五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年轻的画师徐悲鸿在巴黎学画时,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他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国勤学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之情。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受辱立志、勤学苦练、轰动世界”。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前后两次写到外国学生的对话,从嘲笑到认错,前后照应,彰显主题。

第一课时,了解题意,弄清文章思路,分段,概括文章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语句的含义。

2、感情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感受徐悲鸿坚定的信念和真切的爱国之情。

3、语文能力训练重点:用“心”读好这句话。

课前准备:写有外国学生两次对话和徐悲鸿“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过人”的小黑板

《骏马图》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

师:课文题目是------(生:《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说说你对“励志”的理解?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他为什么要立这样的志?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志愿?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迷团。

二、   精读品味: 

(一)、学习“受辱立志”:

1、大家喜欢听音乐吗?音乐总有引子、高潮和尾声,文章与音乐是相通的,这篇课文的引子是什么?(生答:受辱立志)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在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找句)

3、交流:

生:我知道了徐悲鸿年轻时很了不起,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很看重他。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是因为一个外国学生嘲笑说中国人成不了才。

4、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生读,评价,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生:到最好的环境中去学画也不能成才。

生:学到死也没有用。……

5、这个外国学生太目中无人了!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读书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请你读好这句话。(板书:用“心”读好这句话。)

指生读,读出坚定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谈谈你对“真正的中国人”的理解。

生:就是有骨气的人。就是不怕困难的人。是有志气、有恒心的中国人。……

(二)、学习“勤学苦练”:

1、  徐悲鸿立志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学习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

自读第二部分,把文中写徐悲鸿怎么做的这些有力的音符找出来。

2交流:

a、生答: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以前的他努力吗?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骏马图》)请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是因为他知道-----(“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b、生答: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师:什么叫“潜心临摹”?临摹什么?一整天是什么概念?徐悲鸿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c、生答: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你们的学习用品是哪里来的?徐悲鸿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为了学好画,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将就。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他这样做,仍然是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用“心”读好这句话。)

3、  大家齐读这一部分。读后想想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总分)

其实前一个自然段还是承上启下段,承接上文立下宏志。

(三)、学习“轰动世界”:

1、徐悲鸿的努力有没有白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画展轰动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

2、  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只要下了功夫,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你下了苦功,黄天不负有心人,你肯定会成功的。……

3、师:是啊,徐悲鸿获得了成功,曾经嘲笑侮辱过他的那个外国学生呢?

(出示: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说说你对“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学生交流)

指生读,读出愧疚的心理。

(与开始时外国学生说的话进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这个外国学生有如此大的改变?

(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鸿由此而取得的成绩。)

4、师:这样的“尾声”你满意吗?

三、   用“心”对话:

徐悲鸿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有一个坚定的学画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为我们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面对挑战,才会获得成功。看着徐悲鸿的《骏马图》,我们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先生意气风发的雄姿,你此时,有什么想要向他诉说的吗?

(先在本子上试写,再全班同学交流。)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篇十六

教材简析

本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为中国人长了志气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本文层次清楚,环环相扣,脉络分明。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说出文章段落大意。

4. 激励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励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简介徐悲鸿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是谁?看老师写这个名字。(板书:徐悲鸿)

2、关于徐悲鸿,你搜集了哪些资料?(学生课前查资料,教师点评、小结、补充)

点评:汇报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把你所认识的徐悲鸿介绍给大家。

小结:同学们了解了徐悲鸿的名字由来、求学经历、取得的成绩。在这里,老师给大家看几幅画。(出示)

介绍:文字是作家的语言,音乐是舞蹈家的语言,画家的作品就是他的语言。徐悲鸿的每幅作品都表达了作家内心的情感。这里不得不说到他的马,无论是立马、奔马、群马,在徐悲鸿的笔下都是那样的饱满,充满生命力。这些马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3、刚才这个学习环节,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简介徐悲鸿”,你们能不能起其他的名字?(相机板书:走近徐悲鸿、徐悲鸿其人、了解徐悲鸿……)

【明确学习环节】

4、我们学习一个人物故事,对主人公要有深入的了解,光看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拓宽我们的视野。

【传授学习方法】

二、引起学生对课题“励志”一词的关注、引发深入思考

1、我们想了解一个人,必须通过一些事,今天我们要通过什么事来了解徐悲鸿呢?板书:徐悲鸿学画(故意漏掉“励志”二字,引发学生关注。)

2、 “徐悲鸿励志学画”也是学画,非要不可吗?“励志”是激发斗志的意思,这二字能不能少?请浏览课文,思考。(预设:指出他是怎样学的,他是“励志”地学画,整篇课文都在围绕“励志”展开)

3、哦,原来“励志”一词是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老师要把它写大一点!(板书:励志)讲解:“励”,形声字,左声,右形,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4、看到课题,你能不能猜一猜,课文写了什么呢?(为什么?怎么样?结果?)

5、小结:课题其实是对课文内容最简要的概括,所以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同学们在读课题的时候就要口到,心到,留意课题每个字。读的时候要把关键词读重一点,强调一下。

【传授学习方法】

6、我们来试一试,注意重读。徐悲鸿做什么?(强调“励志学画”)

谁励志学画?(强调“徐悲鸿”)

齐读课题

7、这个学习环节,能不能起个名字?(板书:关注课题)

【明确学习环节】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住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读课文。

3、大家读的这么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

4、指名读,正音。

5、翻开评价手册第14页,第一项,你注意的字跟老师的一样吗?

6、同时,绩、倦这两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7、这里有两条俗语,读一读,你们知道它们意思吗?

四、根据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理清脉络,归纳主要内容

1、徐悲鸿励志学画,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课文中找找答案!(自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3、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记叙文都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写的。本课的事情是励志学画,它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呢?说清楚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就出来了。(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这些问题分别在课文的那几段呢?你能不能根据这些问题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5、交流:我找到了起因,读相应段落。

6、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再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内容!

7、试说:课文讲述了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六要素)

【传授学习方法】

8、学习记叙文的第三步就是理清课文脉络

【明确学习环节】

五、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怎样励志学画,结果怎样,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生字词:

1、出示

2、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宽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了解主人公

二、 关注课题

三、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起因   他为什么励志学画?   (1-3)

励志学画   经过   他怎样励志学画?     (4-6)

结果   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7、8)

相关推荐

最新九色鹿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十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2023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朗读(优质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最新徐悲鸿励志学画全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关键事件(汇总十一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2023年《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四篇(精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最新《挑山工》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

最新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优秀(十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公开课通用(1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最新九色鹿教学反思简短 九色鹿课后反思模板(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最新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二十一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第一课时大全(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