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2023年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的课件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汇总4篇)

2023年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的课件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汇总4篇)

作者: 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的课件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篇一

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贯穿当代生活的高新科技的大致面貌和发展的情况,了解科技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理解各种科学成就出现和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与材料,介绍与说明,体会与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电脑与网络

1.计算机:1946年               2.国际互联网:影响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三、登上太空

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2.1969年,阿姆斯特朗

3.航天飞机

4.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找学生阅读本课的引言: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一、电脑与网络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现在我们的计算机全部瘫痪,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例如:生活很不方便、现代生活秩序混乱、生活节奏被打乱等。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0插图《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1.计算机:1946年

这台计算机名为“eniac”,我国通常音译为“埃尼阿克”,它重30吨,机器本身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研制氢弹。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之前人类的发明比起来,电子计算机确实有十分特别之处。之所以称它为“电脑”,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人脑的能力,可以进行高级脑力劳动,并且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步中。这是之前的人类的任何发明都没有的特质。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大型化和小型化。这两种计算机的应用都是极其广泛,并被各国所重视的。大型化的计算机应用在高科技领域,而小型化的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应用:从电子计算机运用范围来看,计算机已经成了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基本工具,这节省了大量人类的劳动,也直接为很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的推进器。

那么,同学们应用计算机最为常见和普遍的是做什么呢?上网。

2.国际互联网

网络技术对计算机功能的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网络世界基本上已经成为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外一块天地,网络生活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空间。网络在信息传递方面有无可比拟的迅捷性和丰富性。世界的现实距离因为网络而无限缩小,这对人类生活来说无疑是质的改变。人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对翅膀,进入了信息时代。

国际互联网:影响

互联网的影响: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的诞生,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同学们认为网络存在的意义何在?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教材p113“阅读与思考”中《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请同学们阅读。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

在破解生命奥秘的进程中,dna的发现是一大突破。

板书: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它的作用是什么?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现在已经是一个常识,而人类接近这个秘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随着生物学理论研究的巨大进展,出现了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板书: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本目内容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生物工程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其发展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你知道转基因技术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文字阅读框《转基因技术》

你知道哪些转基因食品或者转基因产品?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这意味着在不远的未来,生物和人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转基因技术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科学家担心,由这种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人类。它们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日、美、欧等地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消费者团体掀起了相当规模的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的运动。

人类利用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而生物工程技术就是人类手中的一柄利剑。不过,剑有双刃,有时候科学利用得不恰当,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历史上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这点,而当下争议很多的“克隆人”就是其中一例。教材p111最后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克隆”技术。你认为“克隆人”可行吗?

提示: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弊:克隆技术从根本上破坏了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克隆技术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社会伦理问题:加剧家庭的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使人口产生和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甚至会使人种退化,以及正常的生死观念根本动摇。

遗传工程是针对人类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意味着在走过几千年对自身探索的道路后,人类终于拿到了至关重要的钥匙。中国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了吗?中国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对于太空的探索和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三、登上太空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2文字阅读框《科学幻想与现实》。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好奇,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相关知识的认识,都充满着想像和浪漫色彩。但是到了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登上太空已经不是虚无缥缈的事了。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关于苏联的航天之旅,教材上提到了两个时间及成就。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板书: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阿波罗”号登月成功》,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了什么?阿姆斯特朗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板书:2.1969年,阿姆斯特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航天飞机集中现代科技

成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术的综合产物。它的特点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发射成本较低,用途广泛。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标

志着航天运载由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转向重复使用的新型运载器的时代开始了。

板书:3.航天飞机

这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整个发展过程来说,人类一直在前进,但是这其中也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其中美国“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惨剧十分令人叹惋。但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人类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而且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4.影响:

找学生阅读: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各种民用、军用卫星陆续升空,广泛运用于气象、资源勘测、通信等许多领域。

你可以举出一些航天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影响的例证吗?

小结:科技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本身是没有善恶可言的,最重要的是看科技是掌握在哪些人手里,是用来为谁服务。所以同学们应该树立为科学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而奋斗的志向。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的课件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篇二

第27课

课标要求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落实课标

一、 电脑与网络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在美国诞生,属于军事科技应用领域。

2、两个发展方向:

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3、技术更新:

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1、  网络技术: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1995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信息技术促进了人类工作、生活方式的革命;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在互联网时代人类也面临一些腐蚀未成年人、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犯罪、国际竞争加剧等新问题。

一、 探索生命的奥秘

1、  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2、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现已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图谱的初步分析;

3、    1993年之后转基因农作物在美国普及开来;

4、    1997年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出现在苏格兰。

二、 登上太空

1、1957年苏联发射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3、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航天员是阿姆斯特郎、奥尔德林;

4、xx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 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5、xx年10月17日中国“神舟” 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

四、科技进步发展的原因

1、思想文化基础:近代历史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人类的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2、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是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3、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科学技术自身的延续性和近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的课件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篇三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贯穿当代生活的高新科技的大致面貌和发展的情况,了解科技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理解各种科学成就出现和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与材料,介绍与说明,体会与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电脑与网络

1.计算机:1946年               2.国际互联网:影响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三、登上太空

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2.1969年,阿姆斯特朗

3.航天飞机

4.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找学生阅读本课的引言: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一、电脑与网络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现在我们的计算机全部瘫痪,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例如:生活很不方便、现代生活秩序混乱、生活节奏被打乱等。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0插图《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1.计算机:1946年

这台计算机名为“eniac”,我国通常音译为“埃尼阿克”,它重30吨,机器本身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研制氢弹。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之前人类的发明比起来,电子计算机确实有十分特别之处。之所以称它为“电脑”,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人脑的能力,可以进行高级脑力劳动,并且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步中。这是之前的人类的任何发明都没有的特质。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大型化和小型化。这两种计算机的应用都是极其广泛,并被各国所重视的。大型化的计算机应用在高科技领域,而小型化的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应用:从电子计算机运用范围来看,计算机已经成了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基本工具,这节省了大量人类的劳动,也直接为很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的推进器。

那么,同学们应用计算机最为常见和普遍的是做什么呢?上网。

2.国际互联网

网络技术对计算机功能的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网络世界基本上已经成为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外一块天地,网络生活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空间。网络在信息传递方面有无可比拟的迅捷性和丰富性。世界的现实距离因为网络而无限缩小,这对人类生活来说无疑是质的改变。人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对翅膀,进入了信息时代。

国际互联网:影响

互联网的影响: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的诞生,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同学们认为网络存在的意义何在?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教材p113“阅读与思考”中《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请同学们阅读。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

在破解生命奥秘的进程中,dna的发现是一大突破。

板书: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它的作用是什么?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现在已经是一个常识,而人类接近这个秘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随着生物学理论研究的巨大进展,出现了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板书: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本目内容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生物工程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其发展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你知道转基因技术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文字阅读框《转基因技术》

你知道哪些转基因食品或者转基因产品?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这意味着在不远的未来,生物和人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转基因技术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科学家担心,由这种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人类。它们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日、美、欧等地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消费者团体掀起了相当规模的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的运动。

人类利用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而生物工程技术就是人类手中的一柄利剑。不过,剑有双刃,有时候科学利用得不恰当,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历史上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这点,而当下争议很多的“克隆人”就是其中一例。教材p111最后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克隆”技术。你认为“克隆人”可行吗?

提示: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弊:克隆技术从根本上破坏了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克隆技术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社会伦理问题:加剧家庭的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使人口产生和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甚至会使人种退化,以及正常的生死观念根本动摇。

遗传工程是针对人类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意味着在走过几千年对自身探索的道路后,人类终于拿到了至关重要的钥匙。中国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了吗?中国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对于太空的探索和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三、登上太空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2文字阅读框《科学幻想与现实》。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好奇,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相关知识的认识,都充满着想像和浪漫色彩。但是到了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登上太空已经不是虚无缥缈的事了。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关于苏联的航天之旅,教材上提到了两个时间及成就。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板书: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阿波罗”号登月成功》,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了什么?阿姆斯特朗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板书:2.1969年,阿姆斯特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航天飞机集中现代科技

成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术的综合产物。它的特点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发射成本较低,用途广泛。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标

志着航天运载由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转向重复使用的新型运载器的时代开始了。

板书:3.航天飞机

这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整个发展过程来说,人类一直在前进,但是这其中也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其中美国“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惨剧十分令人叹惋。但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人类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而且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4.影响:

找学生阅读: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各种民用、军用卫星陆续升空,广泛运用于气象、资源勘测、通信等许多领域。

你可以举出一些航天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影响的例证吗?

小结:科技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本身是没有善恶可言的,最重要的是看科技是掌握在哪些人手里,是用来为谁服务。所以同学们应该树立为科学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而奋斗的志向。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的课件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篇四

第26课   学案

【知识梳理】

一、电脑与网络

1.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产生(1946年)

1946年,第一台电脑在     正式诞生,电脑的发明最初是与军事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

2.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具有       的部分功能,能够            和         ,可以代替人脑进行            劳动,被人们誉为“       ”。

3.电脑发展

(1)发展两个方向:①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智能化)②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2)发展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3)应用领域:从国防、生产、办公、教育娱乐到家庭,无所不在。

(4)发展概况:

①       年,国际互联网(internet)正式问世,中文根据音译简称为“因特网”。因特网的发源地也是美国

② 1995年,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迎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这一年被称为”         年”

4.因特网的影响:

(1)积极:互联网是继电报、电话、电脑之后的一个伟大发明,互联网也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溶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人类跨入信息社会,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全世界的电脑能够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进行通讯或分享信息资源,它在发展远程教育、人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消极:①垃圾信息、不良内容②网络犯罪③青少年沉溺网络世界。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1.生物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1)生物工程技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一门新兴科学,即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它是在分子水平上对dna动手术的工程 。

(2)转基因技术被应用于实际,在农业、医药等行业生产出生物制品,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的应用:①转基因食品的贡献:提高产量,增加养分,也可以使作物变得更耐旱、或不怕虫害;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我们把改造后的基因或蛋白质食入后,究竟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遗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1)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                   计划正式启动

1999年我国加入这项计划。

(2)进入2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3.克隆:克隆clone,意思是人工诱导一个生物体或细胞通过无性繁殖而产生一个新的个体或群体,该个体或群体在基因型上与原生物体或细胞应该是相同的。1997年,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绵羊“        ” 。

三、登上太空

1.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与登月计划

(1)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              ,标志着宇航事业的开端 。

(2)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苏联宇航员          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3)1969年,               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登上月球。

2.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1981年4月,美国第一架             试飞成功,这是世界宇航事业德又一个里程碑。

3.航天事业的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各种民用、军用卫星陆续升空,广泛运用于气象、资源勘测、通讯等许多领域,航天技术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4.中国的航天事业

xx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     ”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一次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它改变和添加了人类生活的内容,如网络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且对传统的信息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对人类本身也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改变着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和思考方式,让人类对自己和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和更新。

【思维拓展】

1.互联网对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利——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可以促进学业等等。

弊——①各种宣扬色情、凶杀、暴力、赌博等信息污染青少年心灵;

②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实际社会;

③现实交际能力缺乏;

④沉迷于网络,耗费时间,荒废学业等等.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评价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积极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社会更加深入发展,引起了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将人类带入到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引起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一场学习革命。

(2)消极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也影响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安全问题;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犯罪,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等社会问题在不断加重;无序竞争影响到了社会稳定等等都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科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有力的推动了社会发展,我们要趋利避害,正确运用现代科技。

【走进高考】

例1.(江苏历史,24)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解析 b。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最早诞生于美国;细胞学说最先由德意志的施来登、施旺建立;电磁感应现象由英国人法拉第发现;这三项发明都没有中国的参与。

例2.(  全国文综ⅰ,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斯诺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mm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解析 a。1750年后”再晚两个世纪”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以原子能技术、航天

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极大地改造了工业结构和经济生活,

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希腊人当然要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

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了。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是在

a.苏联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互联网带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包括①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②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③引起了学习的革命④工作与生活逐渐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人们最早能够吃到转基因食品应在

a.1950年       b.1969年       c.1993年        d.1997年

4.克隆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最早出现在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5.人类历史上宇航事业的开端开始于 

a.1957年美国    b.1961年美国  c.1957年苏联     d.1969年苏联

6.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xx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本质反映了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到生活

7.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切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引起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②引起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③存在网络安全问题④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互联网对青少年害大于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 1957 1961 1969 1970 1971

国家 苏联 苏联 美国 中国 苏联

成果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一艘载人飞船 宇宙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一个空间站

上述成果表明了当时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第一次实现了,最符合上述叙述的史实是:

a.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上太空

c.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年10月,神舟五号升空,杨利伟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宇航员

11.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  ①信息泛滥  ②网络犯罪  ③沉迷虚拟社会  ④网络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有位英国人说:“印刷机彻底改变了个人获取的事实,记录其他人的思想和遥远文化的方式,‘一便士即时邮’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得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信的方式,电话改变了我们谈话的方式,并扩大了可相互切磋问题的联系人的范围。互联网所改变的不仅概括了这一切,而且还将远胜于此。”这段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是

a.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过程                b.网络技术发展变化的过程

c.信息交流发展变化的过程                d.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cac   6―10 bdabb   11--12dc

相关推荐

最新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优质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

最新《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后反思5篇(实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上学路上15篇(优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

从一滴水说起课件 从一滴水说起学情分析(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一分钟》教学目标 《一分钟》教学案例(1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2023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

2023年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反思(模板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

最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优质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

电流和电路说课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八篇(精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的知识点总结(十五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