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法律文书 > 2023年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汇总七篇)

2023年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汇总七篇)

作者: 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篇一

移动互联网业务是多种传统业务的综合体,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业务的延伸,在这个领域产生了更多的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一)创新的技术与产品:例如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品条码并进行比价搜索、重力感应器和陀螺仪确定目前的方向和位置等等,内嵌在手机中的各种传感器能够帮助开发商开发出各种超越原有用户体验的产品。

(二)创新的商业模式:各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让一大批软硬件厂商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如风靡全球的appstore+终端营销的商业模式,及将传统的位臵服务与sns、游戏、广告等元素结合起来的应用系统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多样,但每种业务的应用现状和发展速度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业务资费、政策监管、用户认知和商业模式等因素。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融和性很强的新兴行业,其竞争格局涉及到互联网厂商、运营商、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和传统媒体类厂商等产业链各方。目前各家厂商正在积极的进行战略布局,不仅力求维持自己在传统领域的优势,同时也大力扩张,力求打通整个产业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中国移动力推全国八大业务基地建设,同时还进入到终端领域(推出ophone和mobilemarket)。

以腾讯业务也延伸到基础业务平台(如手机财付通、与intel合作淘宝手机)。和电信、互联网等产业相比、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体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有一家厂商能全盘通吃,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产业链巨头不仅需要打造一个能够提供主要核心业务资源的平台,更需要基于开放与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单一厂商或单一平台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业务和服务,但只有拥有开放的生态体系,才能最大化的满足用户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并最终胜出。

(一)日韩移动互联网。日韩移动互联网业务首先定位于贴近人们生活的应用服务。如日本运营商和广电厂商合作推出的“oneseg”手机电视业务,日本kddi的移动音乐/手机导航,nttdocomo的手机视频/移动支付业务,softbank基于iphone的电子阅读业务,乐天和雅虎的`移动电子商务等。在韩国,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和手机sns等业务都发展得很好,如skt的melon移动音乐门户、nateon即时通信、cyworld移动社区等。

(二)美国移动互联网,创新为王和日本、韩国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相比,美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出于对个人隐私的考虑,美国人多数选择使用固定互联网而非手机上网。另一方面,美国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3g网络建设相对落后,制约了用户的消费体验。但智能终端的快速流行,尤其是在iphone出现后,移动上网用户成倍增加,引发了移动数据业务流量爆炸式增长。美国移动运营商的自有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较弱,其主要通过和产业领先企业合作开展业务。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厂商因此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者。

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过程类似,中国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利益链的信产企业基于中国互联用户的特点,会形成不同的产业发展走向。进而一起推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一)互联网厂商:研究表明,本土互联网企业的战略重点主要包括:互联网业务全面移动化,全面匹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智能终端,策略性介入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基础平台,提供开放平台,和产业链上其他厂商合作共建完整的生态体系。

(二)移动运营商:在应用业务之外,快速增长的3g用户数和快速上升的流量费才是运营商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逻辑。因此运营商需要回归根本(如联通通过强化网络服务能力),将战略从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转向构建更有竞争力的生态体系。否则可能不仅无法收获移动互联网的果实,反而可能导致其核心业务竞争优势弱化,并面临巨大的用户流失压力。

(三)终端厂商:缺少对内容和应用的整合能力,因此其重点是在软件和应用方面加快融入有发展前景的生态体系,同时提升终端对本土化核心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适配能力。

(四)sp企业:传统sp业务主要依赖于运营商和终端内置的方式进行业务推广,这种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难以延续。我们认为,sp公司的未来将围绕建立独立的面向用户的平台、为运营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和成为具有整合和跨平台运营能力的内容供应商等几个方面展开。

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篇二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整个环境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检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意义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大发展大进步的前提下,人们更看重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效益,使得人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恶劣,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因此,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环境监测非常重要并且具有重要的监督功能。它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基于此,本文对环境检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研究。

随着生态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而且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当前的生活环境,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当中。目前,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的提高环境的质量,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了当前世界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所进行的各种测定,进而对环境的质量以及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确定。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预测污染变化趋势,预警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实现“三个说得清”的环境监测目标。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环境管理的基础,离开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就无从谈起,环境监测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对其污染物及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统计学是监测的基础,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两个部分的内容。二是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环境监测依靠检测来的分析数据,大气、水、噪声环境依赖环境监测,而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定时、定点的.环境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为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的基础数据。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环境因素不仅仅只是为人类提供有用的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建设成果越来越依靠环境的好坏来衡量。环境监测的地位举足轻重。

1、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监测主要包括对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源进行的监测,通过这项工作能够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明确,了解其具体的情况, 同时也能够对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进而帮助衡量环境保护实施情况, 并能够对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掌控。这项工作也是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量最大、工作范围最全面的一项工作。

2、特定目的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

要能够对污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及时、积极的查找, 能够为整个污染事故控制提供科学的、全面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2) 纠纷仲裁监测

这项工作主要是针对于污染事故的纠纷情况, 要能够对环境监测执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监测和判断, 进而提供科学、公证的数据。

(3 ) 咨询服务监测

这项工作主要是指为生产单位、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提供的服务性监测工作。目的就是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划以及相关标准要求提供基础性的数据。

环境监测可以对污染问题严重的环境要素进行持续的、稳定的监测,例如可以对土壤、大气、水资源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对发生污染的环境要素进行及时的治理,对将要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要素进行维护,对还没有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要素进行预防等,在环境监测的监控范围内,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去治理、维护和预防各种污染问题的发生,从而制止环境污染源的进一步扩散,扼杀引起环境污染问题的源头,将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而一步步的去治理,最终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2、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3、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环境监测的监督工作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它只是基本的一种监督方法。归根到底,项目工程建成以后,产生的影响结果环境可行性,与区域环境规划要求的符合度都要依靠科学准确的数据来证明监测。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4、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环境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国家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执行。在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时要齐头并进,“两手都要硬”,即实现“三同步”与“三同时”。“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因而,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可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合理的、正确的发展策略。

5、环境监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作为高科技的监测手段自然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但是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环境监测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科学数据,可以为譬如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科学考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例如对生物资源的监测,可以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数据;例如对各种污染问题的监测,可以为环境研究中的污染源问题提供数据。总之,我们要做好各种环境监测,为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助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整个环境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充分认识环境监测重要性、改善环境监测硬件条件、加强环境监测的队伍建设、保障环境监测必须投入、完善环境监测体制等措施,可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整个环境保护中的支撑作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

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篇三

;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电事业迅速发展起来,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使人们处于极大的复杂的电磁环境之中,电磁环境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之下,本文试图通过对电磁环境监测及其技术的初步探索,以增强人们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电磁环境 检测技术 电磁环境监测

1 电磁环境及其现状

所谓电磁环境其基本含义是指存在于一定的场所范围之内的一切电磁现象总和。电磁环境同时拥有时间、频谱和空间三个要素。可以简单的认为是电磁场现象。即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电磁感应、干扰现象。它包括自然界和人造两种情况。电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无线电设备的工作效率,恶劣的电磁环境往往容易对无线电设备造成噪音干扰,使无线电设备信息中断。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电事业也不断取得新成就,这主要表现在无线电通讯技术上的日新月异和无线电台数量的急剧增多等方面。然而由于电台数量的增多,使得卫星轨道和电台频率的资源变得紧张,电磁干扰增加,电磁环境受到污染也随之日益恶化。电磁环境污染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两种无线电业务之间的干扰,即电磁干扰。还有一种就是因电磁波的应用使一些频段出现大量的背景噪音,严重者将会影响到整个频段的电磁环境。造成电磁环境污染的电磁污染源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人为的。比如,火山喷发、雷电现象产生的电磁辐射就是自然的。人为的电磁污染源包括人制造的一切电子设备和电器。按其频段的差异这些电磁辐射又可分为射频辐射和工频辐射而射频辐射是目前主要的污染电磁环境的因素。

2 电磁环境检测及工作原理

在无线电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影响电磁环境形成的电磁源十分广泛。它可以是自然界的雷电噪音,也可以是我们所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和电器发出的干扰噪音。因此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空间范围内,电磁波用它所特有的方式在广阔的大地上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跨过了山川、河流,遍布到乡村、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使得我们在使用电子设备和电器时进行电磁环境的检测变得十分必要。同时电磁环境监测是重要的。电磁环境监测是电磁环境构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电磁环境监测有助于为电磁环境的调节提供准确的数字和依据,有助于电磁环境的检测和评估。

电磁环境监测体系是由电磁环境的监测仪及用户终端共同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电磁环境的监测仪进行电磁环境检测,迅速测量出短波的波段频谱,然后结合干扰电的平时测量值以及信道的占有率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和登记,如干扰的重心段的计算,安静频率的记载,最终把监测结果存入到电磁环境的数据库。这样,用户端对电磁环境的检测仪可以实现遥控操作。并通过此种方式,用户端可以修改检测仪的监测参数,获得监测结果,同时还可以随时查询数据库中的一些历史数据。在无线电的测量方法上,要注意对监测频段的扫描速率以及对测量的精确性的把握。比如:用hp—12监测与测向设备对电磁环境进行测量。首先,要启动新信号的搜索功能,设置相对应的设备参数以及统计参数,包括选择灵敏度、步进等参数。然后,再根据所要求精度要求和噪声温度设定统计的次数,记录全过程监测的数据作为分析的基本原始数据。最后,分析处理原始数据得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3 电磁环境检测的主要技术探析

3.1 信号处理技术

对信号的处理有多种技术,比如数字信号技术、信号时频分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指将信号用数字的方式表示和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组建电磁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技术。其目的是对一些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和滤波。所以处理之前往往需要把信号从模拟域转到数字域,这主要是由模数转换器来实现。然而对于数字信号输出有时也需要转换到模拟域,这又是由数模转换器来实现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设备具有灵活、精确、抗干扰强、设备尺寸小、造价低、速度快等突出优点,这些都是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与设备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这项技术在电磁环境监测中运用较广泛。信号时频分析技术是近年来用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重要技术。时频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出时间和频率的链接函数,用它来描述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和频率中的能量密度及强度。这种函数又称时频分布。通过这一函数来分析信号,可以给出各个不同时间的瞬时频率和幅值,而且可以进行对时频滤波及时变信号的研究。

3.2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电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的一项重要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在计算机帮助下进行数据管理的方法。它主要是研究如何获取、组织、储存和处理数据。通过研究数据库相关的理论和应用方法,来分析理解数据库中的那些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数据库技术是组成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重要部分,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对象是数据,因此数据库技术所包括的内容有:对数据进行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后建立相应数据库;分析、处理、修改、删除数据库中的一些数据,建立数据挖掘的应用系统;利用建立的应用管理系统来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理解。由于建立电磁环境监测体系需要记录、分析和处理大量电磁信息和数据,这就需要用到数据库庞大的数据管理功能。

3.3 电磁的兼容性技术

鉴于电磁环境的恶化,电磁的兼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磁的兼容包括以下几层含义。首先,要求电磁设备或系统不应对周围其他设备造成不能承受的“污染”或干扰。其次,电磁设备或系统对于外来的“污染”应当具有“兼容性”。只有同时具备了以上两种能力的设备才能正常使用。然而我们应当如何实现电磁的兼容呢?这就要从电磁骚扰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电磁骚扰源、敏感设备以及耦合途径等方面入手,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骚扰源,断绝耦合途径和减轻设备的敏感度。同时制定一整套标准和规范,进行频谱的合理分配,以促进实现电磁的兼容性。

参考文献

①作者简介:王琨(1978,10—)男,学历:大学本科,籍贯:河南郑州,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相关热词搜索:;

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篇四

摘要: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法,对环境、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等基本问题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教学环境;体育;调控;优化

1.环境的定义:从哲学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是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这个外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人在生活中的条件和时间关系的综合,也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

2.教学环境的定义: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 [1]。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社会制度、家庭条件、社区条件等都属于教学环境。狭义上讲,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各种教学设施、校风、人际关系等。我们一般所说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

3.体育教学环境的定义: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系统内部的所有事物,几乎都可以认为是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效果发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硬环境和软环境。

1.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主要包括:(1)各种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等。(2)各种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设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性设施,如桌椅、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另一类是体育器材设施,如各种场地、各种器材。这些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主要有:(1)班级规模:许多研究发现,班级规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有影响,而且对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以及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也有极大影响。(2)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如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生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等,都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3)校风班风:校风是指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是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潜在教育力量。班风是指班集体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不仅能塑造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又能影响他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4)课堂教学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地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一)体育教学环境调控与优化的.依据

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等。社会大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改变教学环境的客观因素。在中国“举国体制”影响下,体育的发展呈现出重竞技体育轻大众体育。面对体育环境的变化学校体育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紧随时代脚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抵制各种不良之风和不利因素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负面影响。

2.学校体育目标。学校体育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体育目标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同时各级各类学校有着不同的体育目标。因此,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必须充分考虑学校体育目标。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当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也并不是所有的环境影响都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只有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环境才是有利的。因此,在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时,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4.学校实际情况。中国各省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造成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因此,在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时,要立足于自己学校的实际。只要能充分考虑并利用本学校的现有条件,并不断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的面貌,都有可能创建成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调控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

1.学校体育教学硬环境的优化策略。(1)加强场馆建设。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馆、器材等,是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直接制约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学校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加大对这些硬件的投入,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2)体育教学设施的整体协调。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学校上下都树立全局观念,把各种体育教学设施有机的协调为一个整体,使它们向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任务。(3)合理布局体育教学设施。体育场馆的建设布局要合理、空气要通畅、光线要明亮,各类器材应摆放合理。场馆的建设和美化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在体育场地周围多种植树和草,并根据自然环境的周期变化、学期循环的规律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合适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场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使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充分享受到体育课所带来的乐趣。(4)因地制宜,利用本校的优势。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事实是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环境,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布置各种器材设施,才有可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从而给教学环境的建设带来突破。

2.体育教学软环境的优化策略。(1)信息的筛选。学校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会不时的传入学校,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更是如此。这些信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也有对教学起到反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选出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信息,预防、抑制不良信息在学校中的传播。(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特定范围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的情趣、学习的行为与动机、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3)建立和谐的宽松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具有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其自身的主导作用,协调优化各教学要素,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篇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集产品设计与制造、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专业,是国家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科专业。随着我国柔性制造、集成制造、智能制造产业化的逐步形成,以快速响应型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机械行业中波澜壮阔地展开。基于此,探析新时期适用性人才的培养途径是当前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关注点。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在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创建品牌、突出特色的过程中,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枢纽,依据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供需”之间搭起互动桥梁。

中央电大自2001年开始创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了“保证基础、突出主干、注重能力、增强适应性”的培养原则。经10年的教学实践,原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案能否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在2009年9月至10月间,中央电大工学院专门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调研活动(走访4省、8市、16个基层教学点;发放调查问卷340余份)。调研以学科发展、新技术应用与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着眼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资源建设、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力求为本专业适用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佐证和依据。

长期以来,中央电大工科机电类专业的开设一直遵循“宽口径、广适应”的原则。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建设并执行五统一;专业课(选修课)以模块化形式形成专业方向,由地方电大根据当地人才培养的需求自行确定。此种模式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得到了电大同仁的一致认可,有利于发挥系统办学的优势,实现应需办学。但通过调研也发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1.专业划分应更趋多样化

一些基层办学点(企业办学点)在办学过程中,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实际派生的专业方向虽然在名义上还依附于中央电大,但事实上已超出了原中央电大的教学设计。此种情况印证了当前高校传统的专业划分难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现状。实际情况是,现代高新应用技术的相互交融与渗透已引领了本科专业的发展乃至重新构建的态势。针对职业岗位的重组,适用性人才的培养需求促使专业的划分更趋多样化。为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降低重心,拓宽专业基础范围,为专业方向多样化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应更贴近岗位需求

目前,本专业基础理论“必须、够用”偏颇,更多关注基础课而忽视专业基础课,过繁、过细、过于程序化的基础知识铺垫制约了新技术应用内容的注入,导致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生产实际。因此,本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应以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为据,把握多学科交叉的平衡点,构建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课程优化体系。

3.实践教学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由于电大办学深入基层,因此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灵活设置实践教学是电大开展实践教学的特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各地办学点已经探索出多种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鉴于此,实践教学可突出“自设”,为教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提供便利。

总之,中央电大工科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以结合工程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探索在远程教学环境下,电大本专业适用性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加大“宽口径、广适应”人才培养原则的力度,改造和拓宽课程体系

(1)调整必修课体系结构。将选修课数控原理与应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课程调整到必修课中去。数控技术应用的迅速推广,大大促进了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在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中,数控技术的地位愈益增高,已成为相关专业核心教学内容之一。高效率、低成本的专业化协作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换性技术的应用。作为工程实践的必备知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突出。增设上述课程的目的是降低教学重心,拓宽专业基础。

(2)选修课增设技术应用类专业课。两个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和过程控制)各增设10门左右的选修课,包括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现代控制与测试、设计制造信息化、先进加工技术、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属新知识、新技术应用的专业课,体现了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是机械制造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技术支撑。增设上述课程能适应专业方向多样化的需求。

(3)选修课的建设应主要以整合社会优质资源的方式展开。增设选修课是为了适应各地办学需要,但课程建设涉及到多种教学媒体的配合,课程建设周期长、不能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已成为电大工科专业课程建设的痼疾。实际上,在新时期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需求的召唤下,许多高校、社会办学机构在资源建设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应加强对这些社会优质资源整合的途径、模式、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4)消减不必要的通用基础课。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体现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专业课程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多为专用化语言。专用化语言的关联性、指向性决定了其应用的特殊性。因此,消减通用语言等课程(如c++语言)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可为新知识、新技术课程的纳入提供空间。

2.以基础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精选课程内容,突出先进性和针对性

(1)课程内容增加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范例。课程内容改革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以工程应用中知识能力构成为依据,把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经典课程与新技术发展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点,减少不必要的理论铺垫,适当压缩必修课学分,以课程内容创新为主线,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中去。

(2)专业课向前沿性、少学时方向倾斜。专业课内容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注重课程间内容的关联和衔接,提高选修课总体学分比例,在课程组相互协作、相互审核的前提下,形成体现远程教学特色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的重心定位在技能的综合化训练上。电大办学深入基层,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来自生产实践,而毕业设计本身是以工程设计或技术研发为核心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适当削减课内学时,增加毕业设计学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目前,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工科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引擎。其特征为: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架起教育与科研的信息公路,充分利用高校知识密集、科研领先、师资雄厚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与企业合作,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新技术开发项目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培养造就出企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实现产学研互动,企业与学校双赢。

电大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电大办学深入基层,依托企业办学点,有天然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土壤。二是利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的物质化资源,可尝试直接将课程学习切入企业生产实践中,将毕业设计课题融入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地(江苏、陕西、天津等省市)电大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将课程教学切入企业的生产线或产品的生产环节,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又如将各实践环节贯通起来,以项目方式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化设计等。这些教学创新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此,以工程应用为主线,开展教学创新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提倡与基层办学点(尤其是企业办学点)沟通。可尝试与企业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使其能够与企业生产实际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相适应。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给办学点更多的自主权,以促进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大选修课“自选”和实践环节“自设”的力度势必给各级电大的教学管理带来困难。其中考核与测评的复杂化是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开展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来源于实际,还原于实际”的指导思想,加强教学服务观念,探索出因势利导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

(2)融教学环境于企业环境中。利用企业物质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是电大教学的特色之一。但是以往对企业资源的利用往往拘泥于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始设计,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环境做到“理论教学直观化、实践教学职业化”。因此,如何使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是电大教学创新值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基于新技术应用推广的需要,企业自行编制的项目培训规则、技能培养手册具有鲜明的岗位指向性,有机地将其与专业教学融合起来,对强化学生知识应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极其有益的。

(3)大力推广仿真综合训练。随着cad/cam/capp/cae技术在企业中的迅速推广,目前普通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与其相对应的实践性课程已成为教学改革重点突破的内容之一。“cad/cam/capp/cae课程综合训练”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分析、仿真及编制数控程序到产品制造加工整个流程。由于该课程涉及到的知识较多,故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中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式展开学习。由于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多,故教学应具针对性,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4)在电大在线上设置本专业的教改研讨平台。平台上设置课程建设研究、教学创新研究、多媒体资源设计与制作、教学测评研究、学科发展动态等多个栏目,在加强相互交流、共同研讨的过程中,汇集各地电大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的经验与成果,促进电大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更加深入的开展。

4.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创建机电类课程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是专业技能教学的比重较大。尽管网络教学在技能传授方面仅具有辅助地位,但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网络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加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进程,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探索式、研究式学习的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创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本专业的网络教学资源应具有相对统一的设计模式,简捷、清晰、明了的学习导航,而且资源种类不宜过多,以求精、求实为宗旨。二是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探索的主线,创设具有具体意义的情境,进行网络课件的整体化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1)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课程虽然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但就其内涵,可分为侧重专业知识、侧重专业技能、二者并重三类。基于此,应依据课程性质设计资源;其二,网络课程建设应在合理设计基本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突出体现重点教学内容,不能以多种手段发挥的程度选择教学内容;其三,本专业网络课程设计要有相对统一的模式和规范,要体现学科特色,突出专业特点。

(2)建立实践教学网络子平台。子平台中包括开展实践教学的各种指导性文件、仿真训练课堂、虚拟实验室、实景演示厅、工程实践范例等。形式独立但内容相互融合,可通过课程链接,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交互作用。

基于网络构建的虚拟实验室首先应用于电子类课程。如运用虚拟电子实验室中的虚拟仪器和虚拟元器件,在网络上完成电路的设计、组装、调试等。目前,机电类课程的虚拟实验的研发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以开设诸如模具结构认知与拆装虚拟实验、传感器与检测虚拟实验、基于组态虚拟技术的plc电气控制实验等众多课程实验。

(3)开创课程的网上创新设计栏目。时至今日,仿真技术在理工科诸多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已经相当普及,在网络教学中亦得到极大推广。如果在课件设计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优化设计的教学内容,预先设置不同层次的标准,如达标设计、优秀设计、创新设计等,并结合仿真技术直观体现最佳设计效果,再循序渐进地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4)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编制应整合社会资源。目前在高校以及各类教学机构中开展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研制可谓是如火如荼,教学实践中取得突出教学效果的亦比比皆是。因此,除在电大系统内部鼓励研制网络教学资源外,还可采取多种形式谋求与系统外各种教学机构开展合作。成品经实践检验后,可纳入中央电大机电类专业网络资源教学体系。

科学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探索并逐步建立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机电类专业的考核模式是考试改革工作的重心。为此,应一方面针对在职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职业需求特征,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习测评模式以及服务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根据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比重较大的特点,尝试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本位的基于教学内容多重性和教学方法多样性的考试改革。

(1)必修课考核形式多样化。在适当提高必修课形成性考核比例的基础上,摒弃以往单纯按章节布置作业的方式,充分考虑形成性考核的阶段性、发展性、激励性特征,尝试采取问答、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终结性考核以测评学生专业通用知识和通用能力为标准,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结合工程实践的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考试可采用开卷、半开卷、题目自选以及网考等多种形式。

(2)选修课考核尝试开放化。选修课(多为专业课)的考核应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衔接,可尝试以“项目”的方式展开。命题可体现开放性,以试题内容开放、试题答案开放、解题方法开放的方式公开呈现给学生。答案可以有多种,注重的是学生对生产过程的熟悉和掌握。教师主要是构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综合分析,鼓励创造性思维,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考核“三侧重”。毕业设计考核应依据课题性质、内容以及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程度和形式灵活设置,成绩评定要体现三侧重,即以结合工程实践解决生产问题为重;以承担任务和独立完成的程度为重;以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设计为重。

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篇六

作为公共环境构成的一部分,导视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是表里相依的。导视设计可以指引方位,塑造环境的自身属性和文脉特征,但其设计始终不能脱离环境,可以说是每一处独特的环境特征造就了形色各异的导视设计。当下导视设计出现了多元化的设计趋向,形式和内涵都实现了自身的扩展,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指路”本体范畴的设计工作,而是逐渐介入生活,成为参与建设和构成公共社会生活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综合手段。导视设计努力寻求解决自身诉求的新方式,以各种极尽灵活的方法对抗着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当下的导视设计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和多元的环境之中。

科技发展使人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增强了人认识、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能力。世界在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各种新媒体和新材料不断被创造,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环境和方式。

新技术和新材料以惊人的速度被应用到艺术中,成为艺术手段之一。如数码、影像、多媒体、交互等艺术形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也为导视设计开辟了广阔的创作环境。数码多媒体营造出可以互动的动态多维空间,使人和空间的关系逐步受到数字化处理信号的控制,人的行为和环境形成互动,并给人新鲜的环境体验和参与的感受。传统意义上以平面为媒、以印刷为介、以导视牌来传播信息的导视设计成为一个混合的设计领域,各种互动媒体、二维、三维、四维、静态、动态、声音和影像都可以成为导视设计传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法。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艺术区quartier des spectacles就是利用闪烁的光点投影技术作为区域内的导视系统(图1):两条红色光点组成的长线,穿梭于整个艺术区的'人行道上,人们可以沿着红色的光点行走,浏览整个艺术区中的每一家游乐和演出场所。闪烁的红色光点渲染了整个区域的艺术氛围,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正在发生有趣的事情,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游玩。科技使得导视设计的形式和材料趋向新形态,以多种方式传递信息和渲染空间气氛,赋予人们对环境的多层次感受。

伴随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目不断增长,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城市有限的资源被人类最大化地利用,导致城市空间越来越复杂化和高密度化,人的行为和路径也相应变得错综复杂。比如一个城市中会有多个机场、车站;一个街区中会有多个路口、众多建筑、多个场所;人的一次出行可能会有多种目的,相应会有多个目的地,甚至跨区域、城市和国界,交通方式也会有多种选择甚至几种交通方式混用。城市中的人们常会出现茫然和不知所措的焦虑,比如在自己所熟悉的城市中也会迷路和不知道如何到达目的地等。所以,为了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生活的更舒适和有秩序,城市环境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一个城市不仅要有完善的物质基础,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人文气质,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居住、交流、旅游、投资和建设。所以现代城市纷纷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发展旅游和城市品牌联系在一起。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城市,并将某种形象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到城市的每一处角落。现代环境中的导视设计是人与城市沟通的桥梁,合理和周到的导视设计可以使城市中的人切身感受到无微不至和人性化的服务,优秀的导视设计不仅关注人们在方向和路线上的确定性,还注重行走在城市中的人是否精神愉悦,真正的感受和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所极力营造的环境气氛中。例如德国科隆的波恩机场合理运用设计,很好的确立了城市的形象(图2、3)。设计体系包括图标、指示牌和由6个基本色调构成的色彩体系以及一个机场建筑的标志。设计师试图使设计的视觉语言从国际机场的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机场大楼的颜色明亮活泼,并没有采用机场常使用的蓝色,而是选择了黄色、绿色、橙色、蓝色、灰色和黑色作为基调。在特定的地点,指示牌作为信息载体与空间内的设施和建筑相互融合在一起。整个机场通过这套导视设计展现出活泼的气氛,使乘坐飞机来到这个城市的人,可以在未降落之前就感受到这所城市的友好和活力。

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的充足使人们在精神上的诉求丰富起来,生活需要关注并满足人类的情感和个性。尤其是现代人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更希望有一个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使身心得到缓解和放松。导视设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望在为人们指路的同时提供给人轻松愉快的体验并对生活有所感悟。

例如过去千篇一律的白色线条的人行横道,进入了设计师的创作范围。以梳子、条形码和薯条为元素设计的人行横道可以指示人们前方是美发店、超市和麦当劳餐厅,不仅起到户外广告的效果,还给人提供了休闲愉悦的环境感受(图4-6)。

现代环境危机阻碍了人们用实践来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进程,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意识到社会发展要注重可持续性,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趋势将是人与环境的自然融合,这种趋势对艺术的影响日益重要,作为环境因素的导视设计应该用全方位的多元视点进行规划。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镇中心的导视设计就是希望设计元素的形式、主旨、图案、肌理、色彩和材料可以共同强化一个概念,即注重环境自然健康,并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场所感(图7)。导视被设计成钢筋构成的框架结构,带有镂空的植物装饰图案分别从行人和驾车司机的角度加入细节,并鼓励在框架中栽培植物,使人工物品和小镇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其与社会、公共空间、建筑的协调互动成为导视设计的重要设计准则之一。

以交流谋求共同发展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方式之一,发展已经突破地域界限,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类共享,最大限度的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城市和人类之间的交流呈现前所未有的频繁状态。便利的交通使人们能够轻易的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各种旅游、交流活动、国际竞赛、会议、展览和学术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开展,全球范围内移民也为文化传播做出贡献,人类的交流环境呈现无比活跃的状态。

交流环境之所以如此顺畅,也与设计息息相关。各种设计语言以易识别的图形代替文字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文化和语言屏障。交流的便利促使各种临时性的活动不断举行,如奥运会、世博会、研讨会等各种文化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都不是永久性的,是暂时持续,具有时效性。既然可用的时间不会太长,设计师就希望设计可以尽量降低成本,便于回收和安置。鉴于这种临时性,一些交流活动和会议的现场出现了许多别出心裁的导视设计。例如2003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名古屋学术代表大会中的导视设计,设计师正是针对这种为期4天的大会设计了一套临时性的,且在活动结束后方便回收的导视系统(图8、9)。设计师别出心裁的将灌满氦气的气球作为导视系统的主体元素,并在气球下面挂上轻材质的信息指示牌。这些指示牌不仅要发挥指示的功能,而且还充当了大会形象的识别符号。这种视觉表现形式不但充满了灵活性,还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又如2003年在瑞士举行的“城市节”,是用印有城市节名称的彩色胶带在墙上的贴制而形成的导视,这种快捷性、临时性和视觉上的随意自在都为艺术节带来了现代和灵活的气息(图10)。

环境赋予导视设计的,不再是事物各自的部分,而是如何去展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导视设计与人、空间、环境、生活发生接触时所体现的“关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导视设计作为环境空间表达的重要环节,不再是孤立的单项设计,而是和环境、建筑、空间、信息、情感、技术、文化、生活等融合成一个多元的整体,给人们带来更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设计和生活更为和谐地成为一体。

环境执法监测的法律问题探析论文篇七

核与辐射安全是电网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辐射环境监测是核与辐射安全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及依据,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全面的阐述,辐射环境质量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指标,然而,辐射环境质量因为电网建设电压等级的差异性,低辐射效应的随机性,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缺乏系统的约束性指标。

在国家日益重视辐射环境管理的形式下,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电网公司系统送变电工程的督察力度,要求送变电工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验收,建设过程中落实“三同时”等制度,并在工程建设中首次要求推进电磁类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明确要求在监理工程中落实环评及批复的各项要求,同步规范建设项目试生产的要求,完成环境管理由事后管理到全过程管理的转变,在甘肃电网的“十二五”规划环评中突出了电磁监测管理的力度,提出了以环境执法带动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竣工验收等工作开展的思路,环保工作管理单位内部建立起了限期督办、罚款及企业负责人约谈的机制,对送变电项目的检查转向电磁设备(设施)申报登记情况、档案建立情况、电磁设备(设施)辐射数据监测等方面,目的是杜绝新建项目未批先建,已批项目改建等现象的'发生。

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向往更高的生活质量,于是把电磁辐射列入环境保护所关注的目标,由电器运行而产生的电磁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像水、气、声的污染有视觉、听觉、嗅觉等直观的感觉,正因为如此,电磁辐射像是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容易被人误解,引起人们的不安和恐慌,进而带来的关于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环保投诉增加,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势在必行,“两型三新”打造节约环保电网应集成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环保节约和工程建设方式的转变,是“两型三新”电网工程建设理念的集中体现,从管理、设计、到施工单位,制定工作措施,积极开展“两型三新”的电网建设,在节约的同时,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施工,建设效率将大大提高,例如在110千伏线路建设工程中,要结合实际,根据各地海拔特点,对塔型进行优化,必要时增大塔头尺寸和电气外过电压的距离,选用预绞式线夹和预绞式防震锤等,有效的节约了建设期间原材料的使用量,充分应用各种新型环保材料和工艺方法,在线路基坑开挖过程中,合理利用彩条布,将弃土用彩条布与地面植被隔离,合理计算基坑的开挖尺寸,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施工对环境的破坏,线路的边导线外30m范围内,线高30m以下的建筑物列入敏感点,各敏感点均需进行定位、拍照、录像、画图,并记录敏感点规模,所属县、乡镇、村庄、组,房屋类型与线路的位置关系(水平距离、垂直距离),所处的杆塔号、相间距等,有拆迁的敏感点,要调查拆迁户数、拆迁后的现状、拆迁后的最近敏感点位置关系,确保应拆必拆,避免造成建设阶段的问题传递到工程建设后评估阶段。

随着环保意识与市场意识的增加,电网公司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已大力改善了电力设施的环境协调性,包括输电线路的走向、变电站造型与立面的环境协调化设计,电缆入地、城市景观道路架空线路入地、金属封闭式组合电器、线路跨越民房时采用高跨技术、环保型或紧凑型地埋设备,甚至到地下变电站的采用,下一阶段在变电站主设备的采购中,将向低噪声、低辐射及降噪措施的选用方向发展,在同塔多回路设计中,优化各回路相导线的相对排列方式,可有效降低地面电场强度。

由于政府、企业、公众三者间缺乏客观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致使公众对电场、磁场的健康风险普遍存在知识缺乏及误解,易造成恐慌,针对目前电网建设中面临的电磁环境的困境,必须由政府、企业、科研等机构通力协作,全面严谨地研究和评估电网电磁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科学谨慎的宣传策略,避免单方面对于电磁辐射的宣传,评估与验收工作中无限的拔高标准,造成电网建设的被动,随着国家对行政审批权力的下放,电网企业应与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在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建设中,将电磁辐射的监测、监督、管理等工作进行优化,以便更好的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电网公司要以环境影响评价、验收及宣传等平台为手段,做好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管理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问题解决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阶段,随着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等工程陆续在甘肃境内通过,对于电磁辐射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对于公众积极理解配合电网建设的环保态度要宣传,而对于存在的错误的甚至是偏激的认识要逐步纠正,解决公众对于高压、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过度恐惧与忧虑,这样既有利于公众采取科学的态度维护自身权益,也有利于电网公司及时发现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电磁辐射问题。

作者:冯学林 董运宏 单位:国网金昌供电公司

相关推荐

企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方案(实用4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

最新七年级上册日记600字(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2023年级上册日记300字九篇(模板)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总结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大全(十二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主要事迹(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2023年小学数学线上和线下教学衔接方案的区别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模板九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案(十一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

2023年领导在高考备考会上的讲话(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的课件优秀(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课件三篇(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