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中学生演讲稿 >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9篇)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9篇)

作者: 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一

这篇文章适合刚学习拼音的小朋友们,带拼音的《三字经》全文,不仅能学习国学《三字经》,还能练习拼音阅读,朗朗上口。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 贵 以 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 燕 山 , 有 义 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教 五 子 , 名 俱 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 不 教 , 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 , 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 不 学 , 老 何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学 , 不 知 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 人 子 , 方 少 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 师 友 , 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香 九 龄 , 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 , 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 能 让 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 , 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 孝 弟 , 次 见 闻。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 某 数 , 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 而 千 , 千 而 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 ,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时 , 运 不 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 , 曰 西 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 , 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曰 水 火 , 木 金 土。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 , 本 乎 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义 , 礼 智 信。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 , 鸡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 , 人 所 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 , 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 ,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 人 之 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 , 夫 妇 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三字经带拼音全文朗读 百度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本文来源:http:///content/37755/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二

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必须读!

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明了。别看它简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后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奥: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传统当中,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他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置而不论(意思是他不说),留个悬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极深关系的荀子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就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他这个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婴儿生下来,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辛苦吗?他会管母亲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生病了吗?都不会,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善良。

那么《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 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却不明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确意见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为人的本性是会变的,向孙悟空会72变一样,有时候是善,有时候是恶……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三

在祖国浩瀚历史的长河中, 一部部经典犹如一窖烈酒,经历了数千年的沉积,迸发出缕缕幽香! 而在这些经典中,“善”如一株婉约的清荷,在永恒地绽放。

翻开泛黄的经典,《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人本善自具,要唤醒内心的善。《易经》 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告诫我们要积德行善。《道德经》 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 ,则规劝我们与人为善……

是的,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

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实。没有谁不需要善良,没有谁,不被善良感化!

记得我看过一部4分钟的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穿着破鞋的小男孩,在车站看到另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落在站台上的一只新鞋。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会漠不关心,有的人会占为己有。但小男孩没有这么做,他奋力追赶火车,为那个孩子送鞋。当追不上火车时,他很沮丧。这时,那个丢鞋的孩子也做了一件事,就是站在车门处,将脚上的另一只新鞋扔给了他。

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感人无数。因为这两个孩子的举动告诉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才会看到心里本能的善良有多美。善良,是世界上最美的成全。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经意扔掉很多东西,扔掉天真无邪,丢掉简单——但无论如何,请带着善良!一念之间的善良,一望无际的温暖!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四

《三字经》是我国现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要《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明,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联结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阐明《三字经》的文明位置是何等重要。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现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蕴含了教育、历史、地理、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先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顺父母、尊崇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引见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引见中国现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述;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要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中还例举了许多意义匪浅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其中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的故事让我遭到一些启发,说的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通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出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言语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苏洵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是古代的咱们所缺乏的,由此咱们更应向他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

再如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左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语言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终日模拟商人呼喊着做交易。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明知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了良好的环境,本身致力也很重要。孟子正是由于遭到了母亲的教育,从此当前,专心致志二心向学,后来成为了一代亚圣,成为中国儒家思维的代表性人物。这是父母对咱们的良苦用心,为了咱们的瘦弱成长及当前能成为有用的人,父母为咱们不辞劳苦地奔波却没丝毫怨言,所以懂预先的咱们更该为父母着想,孝顺父母,致力学习,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三字经》是我国现代历史文化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包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风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自身富裕的外延。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由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天文……文明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只管,在这本书上,未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无余之处,不正是要咱们这些古代化开放认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求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沉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进步自我的涵养,弘扬邪气,承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咱们承继这些美德,发扬它!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五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

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中还例举了许多意义匪浅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其中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的故事让我受到一些启发,说的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苏洵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是现代的我们所缺乏的,由此我们更应向他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

再如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孟子正是因为受到了母亲的教育,从此以后,专心致志一心向学,后来成为了一代亚圣,成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这是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及以后能成为有用的人,父母为我们不辞劳苦地奔波却没丝毫怨言,所以懂事后的我们更该为父母着想,孝敬父母,努力学习,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提高自我的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六

【--整改方案】

三字经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三字经的全文解释?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更多佛学经文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着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着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着的《公羊传》,左丘明所着的《左传》和谷梁赤所着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三字经》解释 人之初三字经全文含义

本文来源:http:///buwangchuxin/37750/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七

国学课也可以这样上

深圳市宝安区锦华实验学校朱果果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一,而国

学又是其中一枝神奇秀丽的文化奇葩,国学文化太厚重、太宽泛,它就像大海一样博大:博爱、敬畏、睿智、感恩、自然、生命。国学的教学旨在让儿童关注古代经典文化,亲近母语,形成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构建。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国学课与语文课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质疑探源,启智开思;古今结合,开宗明义;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培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与热爱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等等……

而要上好一节国学课,对老师就有着更高的要求。今天听了闵

丽霞老师的国学教学课,我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国学教学理念,甚至于在心理暗暗惊叹:原来国学课还可以这样来教呀!我将自己的感受分三个方面来谈,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喜悦!

感受一:营造轻松愉快和凝重而又感人肺腑的课堂氛围,以实现孩子们多种视角的沟通、汇聚、融合。

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这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今天要学习的《三字经》内容。师出示: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师:请同学们欣赏音乐,你能跟着节奏试着将《三字经》用歌的形式唱出来吗?快试试吧!

师:快邀请你的小伙伴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老师看一看“谁能把书读在脸上”?

点评:良好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启迪智慧的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增长知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充分发掘,学生通过试读、邀请同伴互读,学习兴趣极浓,他们读得有声有色,特别是老师一句:“谁能把书读在脸上?”好一个“把书读在脸上”!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让孩子们读书达到了最高境界。当然轻松愉快是课堂气氛的一种,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

容萤造不同的课堂氛围,闵老师一开始就用画面出示公园、马路边、汽车上、贫困山区、地震中孩子们如饥似渴学习的视频。特别是最后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深沉,凝重而又感人肺腑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接受真善美的元素,孩子们当时都不约而同地说:他们是多么勤奋好学啊!那幅画面也就深深地定格在孩子的心目当中,就这样,孩子们在不同的课堂氛围中通过互动、交流、碰撞,从而对国学构建生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感受二: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节奏与学生心理节奏相一致,孩子们的理解得以升华。

闵老师为了让学生朗读、背诵、领悟三字经的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加以引导。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看谁听得最仔细?

师:现在请同学们试读。请同学们自由读。来,让老师领着

大家来朗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请全班同学齐读。

师:今天呀,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四个精彩的故事,想听吗?

出示精美的画面,讲故事,理解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的含义,板书重点词语的意思。

师:同学们学习的劲头这么大,谁能将今天学的内容准确流

利的背诵出来呢?指名背诵,集体背诵,开火车背诵。

点评:教学节奏是一种律动,而书本上的知识又是死的,特

别是深奥的国学,要使其火起来,必须赋予教学内容以动感,课堂密度是决定动感的一个重要因素,闵老师精心布局,突出中心又有层次感,张弛得当,从而体现出节律性的动感。有种味道叫诗意的味道,课堂出现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强烈乐感。但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停留于做表面文章,而是让学生通过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例如“负、挂、彼、犹、辍、尔”等字来理解三字经的内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开掘出词句和文本的深度,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由模糊到清晰,透过文字而传承的文化便会成为一首薀藏心灵的温润生命的诗。本堂课采用“ 老师范读——多种形式朗读——讲故事理解诵读——背诵”的教学模式,便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不仅会背诵,能讲三字经中的典故,而且对三字经的其它故事内容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逐层推进的回旋中通过对文字的推敲,把玩来内化自己的语言,让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化,感受得以深入,情感得以升华。

感受三:做到了让创造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奏响了创造的主旋律,点燃了孩子们心灵创造之火花。

师:请同学们朗读出示的《三字经》。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你们读得响亮、准确、很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朗读《三字经》吗?生:拍手、跺脚、吟诵、唱读、快板……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啊!老师这里有一副快板,谁愿意来试一试?

同学们兴趣盎然的试着用快板的形式朗读。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师:下面老师打快板,同学们跟着节奏读,好吗?

师:(鼓励)同学们,节奏快点,快点,再快点,能再快点吗?

师:同学们接受能力真强,表现真棒!那你们想不想和古人一样用唱的形式来读《三字经》呢?以前尝试过这种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其中的奥妙吧!

点评:课堂教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阵地,有人

提出“创造要从娃娃抓起”,知识的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充分发挥创造能力。陶行知先生于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点。创造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教师有创造的意识,有让学生创造的胆量,就能做到让创造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闵老师总是提供最佳创意的情境,把快板、吟诵、唱诵带到课堂之中,让儿童感受母语的魅力,令人读之生趣,读之生情,读之生爱,读之生叹。整堂课老师引领同学们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有已知到未来,逐步去探寻文化的本源,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乐此不疲的探索,表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奏响创造的主旋律。

宋代教育家王守仁曾经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如时雨春风,沾被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母语的传承和发展,力图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接受母语浸润,享受隽永的语言熏染。闵老师这堂国学课的教学自始至终充溢着师生之间心路的沟通,视界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教学的相长。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八

朗读教程《三字经》教学工作总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经典美文,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丰富我校的人文底蕴,启迪学生的智慧,本学年,我们小学低段开展了以《三字经》为内容的课外活动朗读课程。

《三字经》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在我们三位老师的认真组织下,孩子们以 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使我们的朗读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现将该项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本学期我们在全校课外活动中,我们三位负责低段(一、二年级)朗读教学的老师,选择了以《三字经》为教材,开展课外朗读教学活动。在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躁、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二、构建人文环境,营造诵读氛围。 为了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时随处地感染学生,我们老手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浓郁的古诗文学习氛围。在教室内悬挂“诵读经典诗文”、“传承民族文化”等宣传标语,使孩子们踏进教室九能感受到书香的氛围,人手一册三字经教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影响,有效地陶冶师生情操。

三、抓好诵读时机,确保诵读时间。 为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五课外活动的第一节课,孩子们先复习前一节所学内容,背诵课文,温习所学经典,振作精 神,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第二节课再进行新内容的教学工作。布置孩子们回家也要进行朗读和背诵校内外相结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在期末进行了《三字经》 “背诵之星”评选活动,开展三字经诵读比赛活动,形式为集体诵读、随机抽查个人背诵。通过活动的开展,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学习《三字经》成果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喜爱和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诵读《三字经》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学校课外活动教程《三字经》教学活动推向深入。

低段(一、二年级组)朗读指导教师:李翠玉

舒琴霞 高

娟 2013.12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和正确拼写“苟”“教”“择”“处”“杼”“窦”“惰”等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孟子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的事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二、初步诵读和感知

1.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自己试读课文,要求把复杂的拼音、不懂的字词标识出来。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标记生字的情况。

2.教师范读,或利用音频示范正确的读音,让学生跟读。学生跟读至少2遍。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词。

三、识字写字

1.板书,把生字写在黑板上:

“苟”“教”“择”“处”“杼”“窦”“惰”

步骤:每写一个字,先出示字形结构,然后给拼音,并让学生跟读。2.写字:

(1)要求学生边读边写,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写字。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写字习惯。

(2)点名抽查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字,纠正不良的写字习惯。

四、诵读感悟

1.点名一两个孩子试读一下课文。让其他孩子注意他读得对不对,指出读错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读不好的音。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他们校正自己读音。3.布置学生自由读,要大声阅读课文,把文句读通顺。

4.分组分角色朗读,一半读上句,一半读下句。读2遍之后,交替读。要求达到读得快、读得准。5.教师再一次范读,读出感情色彩。

五、内容梗概略讲

1、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初”:开始。“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性”:与生俱来的东西。“习”: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这就是 “习相远”的意思。先天为性,后天为习。

2、第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苟:如果 乃:就 迁:变化 道:方法、规律 贵:可贵 以:认为、以为 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内容梗概略讲

1、第三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择邻处: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 老师讲故事

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为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2、第四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师: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扬:传播

小结:无论孟母还是窦禹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是在讲哪三个字的含义?(有义方)

3、第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解释后,老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体会: 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

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不可倦怠。

小结: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二,拓展:

1、讲“弈秋教棋”的故事。

(1)这一故事以弈秋的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效果为正反教材,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

(2)两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本来接近,但是学习的效果却迥乎不同,为什么?

(3)这里所提供的弈秋的故事,只是辅助领悟《人之初》的文章精义,无需在这一典故上做过多引导,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概,形成整体的生动认识即可。

2、“诗歌赏读”,诵读杜甫的《春夜喜雨》。

(1)点出:春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正是家庭教育的特点。(2)范读一下生字。

(3)播放这首诗的音频,让学生跟读。(4)让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5)让学生齐读,分角色对读,加深印象,达到背诵的程度。

六、总结,布置作业。课后多诵读。三字经《子不学》教案

一、教材内容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整体把握

第2课选取的文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孩子学习须趁早,否则老大徒伤悲,否则不知义。学习的首要内容是做人,即亲师友、习礼仪,做人的基本点是孝和悌(两个典故是为了说明这点)。小孩子在父教、师严的情况下,应该专心求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树立小发奋读书的观念。

三、字句梳理

①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子”,指小孩子。“不学”,即不肯读书。“非所宜”,不应如此。“幼”,年少之时。“老”,年老之时。“何为”,是反问句,可以解释为“有什么作为呢?”或“有什么用处呢?”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器”,指器物。“义”,做人的道理。“玉不琢 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③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少时”,小时候。“亲”,亲近。“师友”,良师益友。“礼仪”,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九”,九岁。“执”,坚持始终,身体力行。这是一个讲孝顺的故事。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皇帝赞叹:“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⑤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弟”,即悌,在这里当动词解,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长”,兄长。“知”,明白。“宜先知”,应该早早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传诵千百年,关键就在于“谦让”二字。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而孔融表现的就是弟恭。

(3)全文翻译

小孩子不努力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哪能有所作为。

玉石不经过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弟,正当年少的时候,应该亲近良师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仪。

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在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尊敬兄长,是从小就应该明白的道理。2.辅助练习⑴神奇汉字

“学”字,本作“?”,像双手构木为屋形。后来下面加“子”字,为义符,表示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是学习。老师通过对“学”字字形与字义关系的讲解,告诉学生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加学生书写的积极性。⑵日积月累

“聪明的孔融”的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是课文“融四岁,能让梨”关于孔融故事的扩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这一模块突出了孔融的思维敏捷,聪明机智。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的概念,将孔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可谓机巧。孔融面对陈韪的轻视与刁难,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机智。这一模块可以和课文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一句结合起来讲,最好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画或视频,以直观的形象加以传授。激发学生的才思潜能,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长期坚持下去。⑶诗歌赏读

孟郊的这一首古诗《劝学》比较浅显易懂。它旨在说明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此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学习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知识如同击石有火一样,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获得,人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获得。3.思考与练习说明

“说一说”模块是围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又列举了庄子、诸葛亮、岳飞等人的劝学格言,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增进对原文的理解与回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在教法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课文,了解关于孝悌的两个历史典故。教师还可以添加自己熟悉的故事。

(2)导入环节,可以从现在入手,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孝顺父母和对人友善的故事,然后导入。

(3)课堂实践环节,可以结合“读一读”模块进行。在诵读和讲述内容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4)教学准备方面,教师要找到课文那些故事的相关图片,至少要有课文中相关人物的图片,以辅助教学。另外,如果能够备好相关的动画故事或视频,就更理想。2.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认读生字

本课要特别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①教师要示范读音,要求学生将不懂的字标出来。

②教师对难懂的生字,要给予讲解。课文中“方”“弟”等字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差别很大,教师尤其要注意讲解,避免学生误解。(2)诵读感悟

教师要通过增加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教师的诵读指导很重要,避免单纯机械的模仿。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

②教师将较难读的词语点出来,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③教师在保证识字和诵读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讲解,同时要将“日积月累”“诗歌赏读”模块的内容结合进来。建议以故事的形式重点讲讲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3)课堂实践

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令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尊敬长辈,善待他人。力图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观,懂得一些基本的礼仪。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孝悌的事例,来讲述课文,使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经典。

《三字经》教学设计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四句。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 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 黍 稷 ”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 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 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 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 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育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引导学生体会含义,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学生能试着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 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 理。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孟母三迁》故事,古筝音乐,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 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字经》。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师 范读,音乐伴奏)(2)、试着自己读一读。(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三)课间休息

(四)、质疑释义。(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3)、你们想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环境,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5)、学生试讲故事。

(五)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 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反思: 《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不懂意 思,但是他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 难度的。于是,我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出生时都 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 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 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 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 的话。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八句

教学内容:

1、理解并熟诵“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 古代文化的教育。

3、复习已学《三字经》。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

2、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熟诵新学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是怎样读书的吗?这节课我们就和《三 字经》一起回到古代的学堂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为(二声),至(四声)”

3、说说你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解? 生根据查找资料交流自己对《小学》、“四书”的了解。

4、请学生试着说说新学语句所含着的意思

5、学生自由诵读,自创游戏形式。

6、小组齐诵

7、“四书”中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本书《论语》,出示新授语句:《论语》 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学习方法同前。

三、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 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 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四、知识拓展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许多故事,我们就来讲讲你知道的万圣先师孔子的故事吧!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主要从《三字经》中学习了什么内容?所学习的语句是什么? 板书: 三字经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开始了解中国古代书籍的起始课,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 化的求知欲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创设“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 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解?” 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缩短与古代文化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情景感受,更乐 于了解古代文化。

《三字经》教学案例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四句。

一、主题与背景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 子,名俱扬”是《三字经》中的内容。教学本句时,我把“揣摩此句,感悟内涵; 诵读此句,学得心声”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因为《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 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教师在教学《三字经》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其韵味,揣摩其道理 的同时,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 深对三字经的理解,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片断描述

师说:以上通过故事我们对三字经的内容有所了解。三字经的诵读,学生们读得 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你们真像是一个个刻苦用功的小古人。设计意图:适当的表扬能够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师说:窦燕山给他的五个儿子良好的家庭教育。你们是否钦佩?我们生活在不同 的家庭,得到的教育不同,能说说你接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吗? 生1:我妈妈会给我买好多书,让我读,有时还会和我一起读课外书。妈妈说“读 书能够使我有学问”。生2:放学回家,妈妈让我先写作业,写完作业才可以看电视。生3:周末,爸爸带我去爬山,爸爸说要劳逸结合,放松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师说:说得真好!我们的爸爸、妈妈费尽苦心,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你们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满意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为学生提供表达自 己见解的机会。生说:满意(大多数学生回答)。生说:不满意。生说:我也不太满意。设计意图: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了解本班学生家 庭教育情况,间接了解学生在家里接受学习情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帮助。师说:你能说说为什么不满意吗? 生1:我在写作业的时候,爸爸经常看电视。生2: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吃饭很晚才回来,我来不及写完作业就困得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老师批评了我(学生感到很羞愧)。其实,我是很想认真完成家庭作 业。生3:我妈妈经常在晚上打麻将,弄得我睡不着觉,以至于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 听讲。师说:看来不是每位同学都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通过本节课你们都说出了自 己的心里话,老师为你们得到这样的家庭教育感到遗憾。我知道每位同学都想学习好,考第一名,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一现状,为我 们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生说: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建议。师说:这个提议好(同时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想 对父母说? 生1:让爸爸、妈妈不要在我们写作业时看电视。生2:让爸爸、妈妈按时睡觉。生3:我要把“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更好的教育我成 才。生4:我也要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多学习知识,好好教育我考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设计意图: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把“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讲给 爸爸、妈妈听,这说明学生对三字经的内容了解透彻。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师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给爸爸、妈妈提的建议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良家 庭教育问题。我们交流了很多,可是在课堂上爸爸、妈妈听不到,建议再多又有 什么用呢?想不想,把建议带回家?(生答想)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就在身边,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1:爸爸,你以后不要很晚再带我回家了。生2:妈妈,不要打麻将了好吗?这样影响我的学习。生3:爸爸,在我写作业的时候,不要看电视好吗?这样会影响我的学习。生4:爸爸、妈妈感谢你们对我的教育,我爱你们。生5:爸爸、妈妈你们教育我是为我好,我以后一定听你们的话,在家做个好孩 子,在校做个好学生。(掌声鼓励)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提高学生语言的完整性。给父母提建议的语气 要平和、有礼貌,锻炼学生的胆识。师说: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课后我们把“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同时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教育,鼓起勇气给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建议好吗?看谁能够成功,一定要把你们的成功的消息告诉我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给爸爸、妈妈提建议的勇气,让学生懂得感恩。课的结束并 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这里教师留了一个让学生与父母交流的空间,既让学生 与父母一起感受家庭教育,也让父母参与了孩子学习《三字经》的活动,改正不 良的家庭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三、教学反思

本节小学二年级校本课上讲的是《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 俱扬”的内容,使我在教学中获得双赢。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体 会《三字经》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懂得家庭教育对自己的影响,通过交流的 形式,了解他人的家庭教育情况,与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知道父母对自己 的家庭教育如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自己有利,每位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良好 家庭教育的准则。由于这一话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容易理解,自主学习积极性高。交流时,学生能够有勇气地说出自己的家庭教育情况,指出对自己 家庭教育的满意和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抱有期待的目光,倾听同学 们的家庭故事,当听到老师说,“我们对父母不满意的教育方式可以借助这节课 提出建议”时,学生兴趣高涨,愿意给自己和学生的家长提意见,可以说这节课 后全体学生会受益。

推荐《三字经》读书笔记如何写九

《三字经》诵读串词

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中午好!在这秋风飒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昆明学校一年一度的诵读经典的活动。

乙: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诵读经典。甲: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乙:《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套脍炙人口的儿童启蒙读物,汇集了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

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乙:《三字经》教我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甲:《三字经》教我们智仁忠信,廉耻礼义。

乙:“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我们懂得了要珍惜少年时光,努力学习。

甲:“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我们被这些故事所感动,也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知道了该如何认真学习。合:请欣赏预备(1)班同学表演的经典诵读——《三字经》。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乙:是华夏大地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甲:《三字经》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

乙:“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使我们得到了圣贤智慧的陶冶。

合:下面请听预备(3)班同学表演的经典诵读——《三字经》的传统文化篇。甲:悠悠五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乙:滔滔黄河水,润育者华夏儿女的生息。

甲: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给人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

乙: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向我们讲述一个伟大民族的进程。

合:下面请听预备(4)班同学表演的经典诵读——《三字经》历史篇

甲:黑发不知勤学早。

乙:转眼便是白头翁。

甲:少壮不努力。

乙:老大徒伤悲。

甲:这都是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的名言警句。

乙: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

甲:这就是《三字经》中古人刻苦读书的典范。

乙:让我们牢记这些名言警句。

甲:让我们以古人刻苦读书为榜样。

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甲:有请预备(4)班诵读《三字经》,让我们走进古人刻苦读书的世界里。乙:诵读经典,沉浸在圣贤理性的光辉之中。

甲: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求这天地灵气。

乙:让我们在经典中感受这万物之精华。

甲: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求道德之楷模。

乙:让我们在经典中陶冶道德之情操。

乙:下面请年级组长对这次《三字经》经典诵读活动作点评。

甲:国学经典穿越千年时空。

乙:书声琅琅承续中华文明。

甲: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精神。

乙:这就是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文化精神。

甲:民族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乙:代代传承需要我们来延续。

甲:让我们来弘扬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融真善美品质于一身,做内涵丰富的一代新人。

合:预备年级《三字经》经典诵读汇演到此结束。

相关推荐

关于初中老师工作内容的心得通用(四篇)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关于初中老师工作内容的心得通用(四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关于初中老师工作内容的心得通用(四篇)》的简介: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

2023年会计辞职信范文简单通用(8篇)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2023年会计辞职信范文简单通用(8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2023年会计辞职信范文简单通用(8篇)》的简介: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

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如何写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如何写》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如何写》的简介: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

有关学校秋天的美景三年级通用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有关学校秋天的美景三年级通用》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有关学校秋天的美景三年级通用》的简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

精选八一建军节慰问演讲稿范文(8篇)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精选八一建军节慰问演讲稿范文(8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精选八一建军节慰问演讲稿范文(8篇)》的简介: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

有关生物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心得汇总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有关生物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心得汇总》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有关生物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心得汇总》的简介: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

最新音乐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心得体会简短(2篇)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最新音乐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心得体会简短(2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最新音乐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心得体会简短(2篇)》的简介: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

关于高校开学典礼讲话通用(三篇)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关于高校开学典礼讲话通用(三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关于高校开学典礼讲话通用(三篇)》的简介: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

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怎么写(五篇)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怎么写(五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怎么写(五篇)》的简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

如何写驾驶员工作的个人心得(精)

贝贝文库为您整理了《如何写驾驶员工作的个人心得(精)》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如何写驾驶员工作的个人心得(精)》的简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