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教师入党申请书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完整(通用20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完整(通用20篇)

作者: MJ笔神

教学工作计划应当符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口算。

20×3=7×50=6×3=。

20×5=4×9=8×60=。

24÷6=8÷2=12÷3=。

42÷6=90÷3=3000÷5=。

2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所以80÷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

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

3巩固提升。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你会解决吗?

240÷40=6(包)。

答:要捆6包。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120÷30=4(个)。

答: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4个月。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

口算除法。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80÷20=。

文档为doc格式。

整式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七年级新人教版数学整式教案

(4)设n是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单项式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方便,使用的广泛性。)。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为载体感悟单项式的特征,为归纳单项式概念作好准备)。

二、新授内容。

1、单项式。

通过上述特征的描述,从而概括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即由_____与______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单独_________或___________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abc;(3)b2;(4)-5ab2;(5)y+x;(6)-xy2;(7)-5。

解:是单项式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

知识提要:在数学中,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为: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1.关于数轴,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d)。

a.一条直线。

b.有原点、正方向的一条直线。

c.有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d.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七年级新人教版数学整式教案

(1)能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等概念,会指出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负系数的确定以及准确确定一个单项式的次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操作课件,展示章前图案以及字幕,学生观看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列车在冻土地段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3=300(千米),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t=100t(千米).

(2)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为2.1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2.1t(千米);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因此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20×2.1t+100t(千米).

(3)在格里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小时,那么通过非冻土地段要(u-0.5)小时,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0.5)千米,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u+120(u-0.5)]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为[100u-120(u-0.5)]千米.

思路点拨:上述问题(1)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问题(2)、(3)先由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列式.

上述的3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分别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通过本章学习,我们还可以将上述问题(2)、(3)进行加减运算,化简.

kb2.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问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体积为_____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单价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____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_____.

教师课堂巡视,关注中下程度的学生,及时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上面各问题的代数式分别是:6a2,a3,2.5x,vt,-n.

观察上面各式中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上面各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都是乘法运算,它们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例如:6a2表示6×a2,a3表示1×a3,2.5x表示2.5×x,vt表示1×v×t,-n表示-1×n.

像上面这样,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2,a,,都是单项式,而,1+x都不是单项.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例如:6a2的系数是6,a3的系数是1,-n的系数是-1,-的系数是-.

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成前面,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例如,2.5x中字母x的指数是1,2.5x是一次单项式;vt中字母v与t的指数和是2,vt是二次单项式,-ab2c中字母a、b、c的指数和是4,-ab2c是4次单项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整数的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让我们用一道习题回顾一下。

(呈现多媒体,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并总结计算算理)。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例题讲解。

(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生:好的。

(展示小丽遇到的问题(1),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师:根据咱们总结的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想一想这个式子怎么计算呢?

(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小组讨论,并列出竖式)。

师:你们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数位对齐。

生2: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生3:……。

老师小结:小数点要对齐,得数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师:小丽啊还有一个问题让我们看一看(展示问题(2))。

(让学生自主解决,并再回忆需要注意什么?)。

完成后学生给予总结,完成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三)习题巩固。

课本72页做一做。

课后小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给出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课后习题。

一、计算。

1.5-0.5=1-0.9=2.3+0.6=0.9+0.8=。

1.9-0.8=3.5-2.4=0.36+0.65=0.96-0.32=。

二、竖式计算。

20.87-3.65=3.25+1.73=。

18.77+3.14=23.5-2.8=。

三、解决问题。

1、小红买文具,买钢笔用去6.7元,买文具盒用去9.8元,一共用去多少钱?

板书。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3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角。

9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深刻领会生物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

掌握生物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生物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

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七年级数学数轴教案人教版

为了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为大家分享了七年级数学数轴的课件教学,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

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平移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

(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1);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2);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六边形,内接六角星,如图(3);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课教案完整文档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体会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卧虎藏龙》的故事梗概。

教学重点: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影视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参与音乐活动创编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视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内容有紧密联系的作用,主题音乐有统一影片风格的作用。

请同学们回忆下,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师鼓励。)。

2、场景音乐起烘托剧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1)聆听《穿越竹林》,想象是怎样一个画面?

(2)这个场景音乐由人声吟唱、箫、弦乐器多层次交织所产生的意境,你是否听到了人声?(一听到人声就说出来。)。

(3)考虑:场景音乐起什么作用?(烘托气氛、增强故事表现了的作用。)。

3、总结影视音乐的功能(作用)。(学生总结,师补充。)。

(1)突出主题,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

(2)抒情作用,塑造和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描绘作用,烘托画面情绪和气氛,加强视觉形象的情绪和节奏。

(4)背景气氛,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

(5)深化主题,推动剧情发展。

(6)概括剧情。

(7)结构统一作用。

4、欣赏电影《卧虎藏龙》主题音乐电影片段,并谈感受。

5、再次聆听歌曲《穿越竹林》,结束本课。

七年级上数学个人教案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

2.难点:间接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授。

画“线段图”分析,若直接设元,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x千米。

1.坐公共汽车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车用了多少时间,乘出租车用了多少时间?

3.如果都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要多少时间?

4,等量关系是什么?

如果设乘公共汽车行了x千米,则出租车行驶了2x千米。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设公共汽车从小张家到火车站要x小时。

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7页练习1、2。

四、小结。

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他关系。如何选择设未知数使方程较为简单呢?关键是找出较简捷地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怎样设未知数。

四、作业。

教科书习题6.3.2,第1至5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8例1,例2、课本p118练习1、2题。

四、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digit)。

短时间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1、查查在知识方面还能做那些努力。关键的是做好知识的准备,考前要检查自己在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否还有漏洞,是否有遗忘或易混的地方;其次是对解题常犯错误的准备,再看一下自己的错误笔记,如果你没有错题本,那可以把以前的做过的卷子找出来。翻看修改的部分,那就是出错的地方、争取在答卷时,不犯或少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也就是错误不二犯。

2、一定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心态问题是影响考试的最重要的原因。走进考场就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要信心十足,要相信自己已经读了一千天的初中,进行了三百多天的复习,做了三千至四千道初中数学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收获的时候,自己会取得好成绩的。

3、看完书后,把课本放起来,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来再一次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如果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再看课本,这样以来,相信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学习方法。

1、基础很重要。

是不是感觉数学都能考满分的同学,连书都不用看,其实数学学霸更重视基础。,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性质,函数的性质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中考数学成绩的高低。

李现良表示,班里某位同学来找自己讲题,其实题目并不难,但这位同学就是因为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透彻,导致做题的时候没有思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小小的知识漏洞可能导致你在整一个题中都没有思路,非常危险。

2、错题本很重要。

在所有科目中,数学这个科目最重要错题本学习法。李现良同学也特别提倡大家整理错题,李现良对于错题本有一些小窍门,那就是平时如果坚持整理错题,最终会导致自己错题本很多很厚,我们可以定期复习,对于一些彻底掌握的,可以做个标记,以后就不用再次复习,这样错题本使用起来就会效率更高。

3、做题要多反思。

数学学习要大量做题去巩固,但做题不要只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遇到经典题,综合性高的题目时,每道题写完解答过程后,需要进行分析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把题真正做透。

4、把数学知识形成体系。

数学学霸李现良表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零散的,建议大家自己画思维导图把知识串起来,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让知识变成结构的过程。

七年级数学教案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哪种比较方法,最终都可回归到“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较—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6”来阐述其原因,其实也与数轴相关。因为当绝对值越大时,表示离原点的距离越远,那么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也就在原点左边越远,数也就越小。所以,抓住精髓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在此,我还补充了—3/7和—2/5比较大小的练习,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昨天,老师在七年级三班上课时,把他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情况以抢答赛的形式记分。你们看(出示投影)这是七年级三班七个小组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答对一题得一分,记作+1分;答错一题扣一分,记作1分。第几组最棒?老师还没来得及计算出每个小组的最后得分,咱们班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算出最后结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我们已得出了每个小组的最后分数,那么哪个小组是优胜小组?(第一小组),回去以后,老师就把小奖品发给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也分成几个小组,看一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出色?(原意)那么老师就按座次给同学们分组,每一竖排为一组。老师把组号写在黑板上,以便记分。

希望各组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得到老师的小奖品?(有)同学们加油!

我们已得到了这7个小组的最后得分,那位同学能试着用算式表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算式)

以上这些算是都是什么运算?(加法),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有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刚才老师说要给七年级三班的优胜组发奖品,老师手里有12本作业本,优胜组共6人,老师将送出的作业本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分数最低的一组共7人,他们每人交给老师一个作业本,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十二分之七)如果,老师得到的作业本记为正数,送出的作业本记为负数,则老师手里的作业本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同学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对于这个算式,同学们还能轻易的感知出结果吗?(不能)

对于有理数的加法,有的同学们能直接感知得到结果,有的靠感知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索规律!(出示投影),观察这7个算式,每一个算式都是怎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引导学生回答)你们还能举出不同以上情况的算式吗?(不能),这说明这几个算式概括了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

前两个算式的加数在符号上有什么共同点?(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什么样的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同学们还能观察出那几个算式可归为一类吗?(3、4、5、异号两数相加,6、7一个数同0相加)

同学们已把这7个算式分成了三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规律。

(2) 异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呢?大家观察这三个式子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容易得到绝对值相同情况的结论。再引导学生观察绝对值不相同的情况,回答问题)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这个规律?(引导学生得出)

(3) 一个数同0相加,其和有什么规律呢?(易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探索出了解决有理数加法的规律,顾一下(出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一下?(出示投影,学生大声朗读)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学们都很聪明,积极参与探索规律,每个组都有不错的成绩。个别落后的组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得分的机会,看哪一组能[出题制胜]!(出示)

(活动过程1后评价、加分;教师以其中一题为例,讲解题格式及过程;活动过程2后:让每组第三排同学评价加分)

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会运用它,但七年级三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一内容掌握的不是太好,以致在作业中出了毛病,他们为此很苦恼。希望咱们同学能帮帮他们,看哪位同学能像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一样药到病 除!(师生共同治病)

看来同学们对有理数的加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个难倒我们的有理数的加法题呢?那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口述 师板书)。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攻破了这个难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老师认为收获最多的是优胜组的同学,因为他们能得到老师的小奖品,大家赶紧看看那一组获胜?欢迎优胜组上台领奖,大家掌声鼓励!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积极进取,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掌握多种数学解题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相关推荐

前台的工作计划优点(通用18篇)

在一个组织中,前台是与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部门,承担着接待、咨询、导引等多种职责。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前台的实例,他们以身作则,展现出了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让

aoe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22篇)

良好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参考使用。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春季班主任工作计划表(优质22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下是一些来自各地班主任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2、细心挑选班干部

汽车置换协议书(优质23篇)

汽车的使用频率和保养维护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你对汽车总结感兴趣,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它们对汽车行业有着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甲方(购车方)(以下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证明书(汇总19篇)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兹有本单位职工______________

幼儿园春节活动总结(优质20篇)

活动总结是一种对自己、对团队和对活动的一种深入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活动总结范文展示了作者对活动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努力,让人

小学二年级家委会工作计划大全(19篇)

通过制定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协调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编写工作计划书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本班学生在这学期共46人,转

住房合同简单版(优秀23篇)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协议起着明确交易条件、规范行为的作用。如果您需要签订合同协议,但不清楚如何起草,不妨参考以下范文以及注意事项。甲方(出租方):身份证号:乙方(

外联部的工作计划(实用13篇)

良好的工作计划书能够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让整个工作团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共同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志愿者去敬老院策划书(实用18篇)

通过制定策划书,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形成统一的思维和行动方向,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接下来是一些策划书的撰写要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老人们为社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