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幼儿园大班评语 > 幼儿说课案例(优质23篇)

幼儿说课案例(优质23篇)

作者: 笔砚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类型的写作风格和结构,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分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幼儿园案例分析

哇!“多美的彩虹呀”

活动一开始,教师点开大屏幕展示画面——巨大而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同时教师惊喜的说道:“哇!好美的彩虹呀!”孩子们也睁大了眼睛赞叹:“好美呀!”教师接着提问:“彩虹像什么?”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像丝带,有的说像桥,还有的说像滑滑梯。

分析:

故事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意境——优美、明亮、温馨。怎样把握、突出、并帮助幼儿去理解、感受故事意境呢?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视觉与听觉,短短的几分钟把幼儿带入了“彩虹的尽头”。

1、视觉冲击。

教师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大屏幕展现“彩虹”这一自然景观的夺目色彩和宏伟气势,让幼儿首先从视觉上感受彩虹的美。

2、语言渲染。

教师语言描述“哇!好美的彩虹呀!一道明亮、清晰的彩虹挂在天上!”这时教师的声音并不大,但却是充满甜蜜和磁性的,一下子把幼儿的耳朵紧紧抓住。

3、提问的设计。

獾和狐狸遇到了一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宝贝,他们的宝贝是什么呢?请打开书,到书中找一找吧!”幼儿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看起来。

分析:

教师语言非常精练,只有一个提问,但这一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彩虹像什么?”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描述,更加深入地、发自内心地去感受、理解、表达他们心中的彩虹。

到书中找一找吧。

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教师提问:“在寻宝的路。

这个故事绘本是一本典型的设问式的图画书,从开始就不断地出现问题,引导小读者思考和寻找答案。绘本在视觉上精心安排、做足铺垫。比如书的扉页小图,獾和狐狸呆呆的看着远方,仿佛正看者那个神秘的地方——彩虹的尽头。那儿到底有什么呢?画家在安排上让他们朝右看,那正是翻页的方向。特别的视觉设计暗示翻开它才知道结果。教师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绘本的特点,充分利用绘本的教育价值,舍弃传统故事教学模式,大胆的'将绘本运用到故事教学当中,使幼儿不仅有听觉上的享受,更有视觉上的冲击。从而使本次活动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

在他们等待雨停的时候,他们想起了。

教师讲述这部分时,在原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内容:松鼠有足够的食物多开心呀!橡果是他最爱的宝贝;他们还想起了鸭妈妈和她心爱的宝宝,鸭妈妈爱她的宝宝胜过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兔爷爷也很幸福,虽然他老了,哪儿也不能去了,但他有美好的回忆。

幼儿园研究幼儿的案例

萌萌和飞飞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同班小朋友。一日,教师王某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在排队时,王老师一再交待:“小朋友排队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下楼梯时,飞飞站在萌萌的背后,两人均在队尾,趁队伍行走拉开距离时,二人嬉闹,萌萌背飞飞时摔倒,导致飞飞的左股骨中段发生斜形闭合性骨折。事故发生后,幼儿园及时送飞飞到医院治疗,飞飞住院两个月后临床愈合。飞飞住院期间共花去医疗费5680元,飞飞的父母误工费、住宿费、医院伙食费、护理费、交通费及必要的营养费等4450元。飞飞的父母与幼儿园及萌萌的父母就医疗费和赔偿问题多次进行协商,要求幼儿园和萌萌的父母赔偿上述费用共计10130元。萌萌的父母认为,萌萌入园意味着自己己经将萌萌及对其的监护责任托付给了幼儿园;萌萌在幼儿园时,自己作为法定监护人不可能直接行使监护人责任,只有幼儿园才能监护孩子,因此,自己不应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幼儿园则提出,在孩子下楼之前老师已经一再强调“不要拥挤、打闹”,且事故发生之后幼儿园及时送飞飞到医院治疗,幼儿园主观和客观上都不存在过错,不应独自承担如此巨额的赔偿费用。协议未果,飞飞的父母作为代理人,以幼儿园及萌萌的父母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幼儿园及萌萌的父母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0130元。

个案分析:。

幼儿园担任在园幼儿的监护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被监护人没有父母或其他近亲属,或者是其父母和其他近亲属无监护能力;二是被监护人的父亲或者母亲的所在单位是幼儿园。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是不可能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因此,那种认为幼儿园是在园幼儿监护人的说法,在法律上是没有依据的。因此,在上述案例中,即使萌萌的父母把萌萌送进幼儿园学习、生活,但是,幼儿园也并不因此而具备监护人的主体资格。不管萌萌是在园内还是在园外,萌萌的监护人仍然是也只可能是萌萌的父母。萌萌的父母承担对萌萌的监护职责,幼儿园不应该承担监护不力的法律责任,而应该是根据一定的归责原则来承担合法合理的法律责任。

2、教师在下楼梯之前提醒幼儿“不要拥挤、打闹”,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正确行使了对幼儿的管理和保护责任。但是,幼儿园没有注意到幼儿排队下楼存在的安全隐患,且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在幼儿排队下楼时在队尾增加一名教师看管来消除这一安全隐患,说明幼儿园未完全尽到妥善管理幼儿的义务,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中存在过失,间接导致了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幼儿园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3、飞飞的伤害直接由于两名幼儿不遵守幼儿园纪律“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所致,因此,两名幼儿自身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萌萌的父母作为萌萌的监护人,必须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幼儿园案例分析

美工活动,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所向往的,小班的孩子这个学期刚刚入学,对手工橡皮泥也是没有什么基础,但今天,孩子们一看到桌子上的这些橡皮泥,个个都兴奋不已。好像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干什么似的!

还没等我开口说话,我们班的小调皮发话了:“老师这是橡皮泥吗?今天我们玩橡皮泥啊?太好了,我最喜欢捏橡皮泥了!”紧接着任记鹏又说:“还用问吗?你看就知道是玩橡皮泥呀!要不老师给我们准备这些东西干嘛!它又不好吃!肯定是用来捏东西的呀!”其他孩子也在说:“是啊,是啊!”听着孩子们讲的话,我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如此的喜欢玩橡皮泥!之前我还在想,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橡皮泥,不知道兴趣会如何?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突然,陈叶隆说:“老师,我想要小熊的橡皮泥,我喜欢小熊!”王婧琪说:“不行,不行,小熊的橡皮泥是我的,那是妈妈给我买的!”活动还没开始,陈叶隆和王婧琪就争吵了起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谁都不让步。这时,陈春霖说:“我们刚来幼儿园的时候,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盒橡皮泥吗?还让老师给我们在橡皮泥的盒子底下,写上了名字呢!我们大家可以用自己的那一盒橡皮泥玩。”对呀,你们的橡皮泥,老师都给你们贴上标签,写上名字了,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橡皮泥,捏出你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田梦妮也在说:“其实橡皮泥都是一样的,只是装有橡皮泥的盒子不一样,要是不信,让老师打开,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听了这话,我马上打开其中的几盒橡皮泥,让小朋友们看!其实每盒橡皮泥都是一样的,有的橡皮泥大点,有的小一点,就像梦妮说的,只是盒子不一样罢了!田旭辉说:“我能用的是橡皮泥,又不是盒子。老师,你说,我说的对吗?!”对,对,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小班的孩子一点都不小,说话就像个小大人一样!泽雨,如果你还是喜欢小熊的橡皮泥,你可以和拥有这盒小熊橡皮泥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她能否愿意和你交换着玩一会?好吗?“谢谢老师,我明白了!下面我讲橡皮泥分发给大家,请小朋友来玩一玩!

美工活动终于可以顺利的进行了,不过听了孩子们的对话,真是让我目瞪口呆。真正觉得,其实有些问题是孩子们自己能够解决的!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在幼儿园,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玩橡皮泥,中午时,我只是用语言来讲述了一下,在这次美工活动过程中,玩橡皮泥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用团、捏、搓等几种简单的技能方法来进行玩橡皮泥。

此时,孩子们看着,面前的橡皮泥,已经兴奋不已。有的孩子已经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团了起来,也有的孩子一边团一边嘟囔着:“老师说做麻花,要搓两个长条,然后拧在一起就好了!”还有个别孩子,在我的提示下继续捏着他们所喜欢的东西。

最后,在活动展示时,我看到有各种各样的棒棒糖、麻花、qq糖、糖葫芦……。

沈莘炎举着自己的作品说:“我见过的麻花是这样的!”沈玉杰也说:“老师,我吃过的棒棒糖是这样的.……”其他孩子也在继续讲述着自己捏出来的作品。

在活动的一开始,对于孩子们的疑问,我并没有及时的回答他,而更多的是倾听周围孩子们的看法与回答,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的。部分孩子思维很清晰,能够及时的帮助并解决问题,最后也是以愉悦的心情,如愿的进行此次活动。

针对本次美工活动,幼儿兴趣很高,幼儿第一次接触橡皮泥,我只是讲述制作的过程,并没有给孩子们去示范,我想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发挥空间,我不去示范,也是因为这节美工活动并不是太难,孩子们听了制作过程,应该能够理解和想象出自己喜欢棒棒糖、qq糖、麻花的样子,更多的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活动措施:

美工活动的有效组织,其实需要很多准备工作,除了材料的提供以外,教师也应该考虑到,活动前孩子们的疑问以及争吵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活动前,或者活动过程中,我们教师应以观察为先,根据具体情况,再进行介入、引导,不要着急去回答幼儿的疑问,其他孩子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回答。对于幼儿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一个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空间,我觉得,孩子们之间产生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活动中最宝贵的东西,需要教师正确的去处理。

幼儿园案例分析

这是一堂阅读课,在教研组长与几位师傅的鼓励下,我在小班教研组开了这一堂阅读课。虽然这节课只作为整个教研组的公开课,但是光教案就备了三遍。

第一个教案在集体备课时,我的两位师傅葛秋菊老师和孙颖老师就给了我不少好的建议,帮我把整个过程进行了一番大改革。一个个环节有了几位师傅的指点,我的心里从不安,到逐渐有了底。

第二个教案形成后,我在小一班进行了第一次教学,整堂课下来,感觉还算比较顺利,就感觉有很多不足,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而且每个环节都有不太满意的地方。这节课自己感觉不够精炼,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简洁易懂?我们教研组作为集体备课,又进行了一次磨课。副园长徐晓军老师与办公室主任马国红老师也参加了整个教案的修改。在整个教研组的讨论下,我们从教学目标到一个个环节的过渡语,都进行仔细的揣摩,终于生成了比较满意的第三个教案。这让我再一次领略到集体的力量伟大的。

第一堂课,自我感觉不是很满意。这一堂课的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足足超了八分钟,还有很多环节感觉不是很简练。这跟一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机智都有很大的关系。《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小班的一节课超出时间这么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怎样让这节课在把握好时间的同时,让幼儿学会知识呢?仔细揣摩一下会发现,我在提问与启发幼儿回答问题时,没有及时的引导幼儿直接转入话题。

其实我的本意是想让多几名幼儿回答问题,但是事与愿违,由于我没有及时的引导,第二名幼儿并没有按照我的设想回到第一副图上回答问题,当幼儿讲完其它几幅图以后,我不得不回到前面,再与幼儿讨论第一幅图。这个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有最后一个环节,“送礼物”中,我在请幼儿送礼物时,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节课下来,收获很大。我得到的'不仅是经验,还有同事们的出谋划策及几位师傅的认真的帮助。我们在一起磨课,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中,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经过这样一堂课,我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上好一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我要学习和思考的地方。相信有了目标,就会方向,有了方向,就会有进步。为了孩子,也为了这份自己选择的事业,我会努力!

幼儿园案例分析

洁洁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女孩,还稍稍有些胆小,不光怕生人,甚至连教师家长都害怕。可能是由于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平时由奶奶扶养。奶奶性格比较急躁,经常惹得孩子不敢大声说话的缘故吧。

早上来园时,奶奶着急地对我说:“昨日,洁洁的铅笔只剩两支了,其它的都被昊昊拿走了。”说完,便把洁洁推到教师前面,“你怎样这么笨啊,铅笔也会让别人拿走。”只见洁洁想说又不敢说,眼睛里装满了泪水,牙齿咬着嘴唇,无奈地拉着自我的衣角。

奶奶走后,我把洁洁叫到我面前,耐心地询问她昨日的事情。她开始低着头,见我信任地看着她,就小声地说:“昨日我看见昊昊的铅笔没带,就借了一支给他,他夸我的铅笔很漂亮,我想我家里还有很多,就送了两支给他。”“是吗?原先是这样,那奶奶为什么会认为是昊昊把你拿走了呢?你告诉奶奶是你送给昊昊的吗?”我微笑地追问她。洁洁委屈地说:“奶奶发现我的铅笔少了两支,就说我是笨蛋,我说给昊昊了,她就说是昊昊自我拿走了。”

和洁洁谈完之后,我又问了昊昊,和洁洁说的一样,这两支铅笔是洁洁送给他的。昊昊还特地带了另外两支铅笔,交到了洁洁的手上:“你送给了我两去铅笔,我告诉了妈妈,妈妈也买了两支,让我送给你。妈妈还说,这叫礼上往来,嘿嘿!”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交往本事,见同伴的文具没带,就能相互借用。当同伴夸自我的文具漂亮时,就想到了赠送和分享。这其实是孩子之间有价值的交往行为,洁洁的奶奶没有很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洁洁尽管很内向,但她的内心渴望交朋友,并拥有同情心和分享意识,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当奶奶发现洁洁的铅笔少了两支时,直接认为是洁洁没有保管好文具,一味地责怪孩子,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甚至误解孩子。

晚上离园时,我将我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告诉了洁洁的奶奶。并将两个孩子叫了过来,把事情的经过和洁洁的奶奶说了一遍。我对她说:“洁洁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她看到小朋友没带铅笔,就想到了帮忙别人,真的很乖!我们要一齐鼓励她!瞧,昊昊今日也送了两支给洁洁,孩子们已经懂得礼上往来了呢!”

洁洁的奶奶觉得我说的话有道理,就对洁洁说:“那你怎样不说呢,说了奶奶就明白了。”洁洁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的眼里又涌上了泪花,我想,这必须是得到理解后幸福的眼泪。

幼儿园案例分析

:晨晨年令:4岁班级:中班性格:聪明可爱,活泼好动,没耐心二、特殊表现〈一〉"我第一名,一百分!"晨晨是我班小班升上来的小朋友,他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双手总喜欢摆弄些插塑、小人书、电动小玩具等动西,上课时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教师问听懂了没有,他总是响亮地回答:"听懂啦!",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教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去岛乱旁人绘画,当教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教师我不会画。"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虽然他反应快、灵活、爱动脑,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好动管不住自我,上课不遵守纪律,插嘴、坐不住……在一日生活环节交接时,如餐点前后、晨接段等类似这段时间里他总是拿些教师教具、小人书、油画棒、教室内作品陈设等等玩或摆弄;在区域活动时发生争执现象,经常有小伙伴告状"教师,晨晨又……"教师们都说带他很费精神,一不注意他就添乱……与家长交流,爷爷说在家也是这样,好动,管不住,所以巴不得他天天上幼儿园,省事。

(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老人的宠爱倍至,尽其所能满足其需要,在园显得随心所欲,教室里想拿什么拿什么。

(2)缺少玩伴,由于现今都是独生子女,他与其他孩子玩耍机会少,常常只他一个人在家里玩,使他难以体会到与他人合作游戏的欢乐。

(3)天资聪颖,思维敏捷,理解本事强。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与家庭合作,进行一致性教育。

在一次放学后,和晨晨的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向她反应了晨晨在园的这些情景,并向他宣传"合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期望能够引起重视,对他平时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提议,比如,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满足;多带孩子与他人交往,在其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要过多干涉,平时能够和孩子共同游戏,让孩子慢慢体会到合作游戏所带来的欢乐;当孩子有了点提高时能给予鼓励。在和我的谈话中,晨晨的妈妈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似乎有点紧张,几次问"那怎样办,那怎样办?"我告诉他,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重视它,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这方面的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什么问题能够经常和教师交流,相信阳阳会有所转变,听我这么一说,她慢慢平静下来。

(2)、让孩子清楚一日常规要求,明白自我该怎样做是对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作业、游戏过程中,我注意告诉阳阳正确的方法,告诉他怎样就叫守纪律,怎样在上课、游戏中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游戏前,就大家一齐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忙他;当自我遇到困难时、一人无法解决时,能够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经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忙他逐渐习惯与伙伴合作游玩,在合作中学会协调。

(3)、有了改变、有了提高及时鼓励和表扬当晨晨能排队参加晨间活动并欢乐置身其中,当他端坐在位子上进取举手发言时,当他能安静坐在位子上进餐……我们都表扬他"晨晨最安静,晨晨最守纪律,晨晨最棒!"当晨晨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并在《一日生活表现优秀表》中添画五角星,每周五评给小红花,给与精神奖励。

经过这几个月的教育,帮忙,引导,晨晨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好动的性格。此刻这个孩子、常规意识、合作意识增强了,在日常活动中乐于和同伴交往、分享,并在同伴中也有必须的地位,脸上常漾溢着笑容,举手投足显得更自信了。家长反映,此刻我的孩子听话、懂事多了。

在教师进取的教育、鼓励和有效的引导下,晨晨养成了良好的一日常规习惯,守纪律了;他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本事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幼儿园案例分析

中班。

鑫鑫(化名)年龄:4岁2个月性别:女。

叙事法儿童人数:2成人人数:3。

鑫鑫从小班开始一向不肯开口说话。

9月6日上午的语言活动中,小伙伴们都抢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鑫鑫看着大家,她的小脸涨得通红,右手低低地放在左手肘上,举起了手,眼神一向盯着教师看。教师看到她举起了手,就让她回答问题。可当教师说出她的名字时,鑫鑫就低下头,两手搓着裙角。当教师鼓励她时,她抬起了眼睛,结结巴巴地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冒出了一句话。教师表扬了鑫鑫对于问题的思考,鑫鑫坐在椅子上,脸上露出笑容看着教师。

1.家人访谈。鑫鑫开口很晚,小时候只会用摇头和点头来表示,她的脾气还很倔,凡事要高兴了才肯做。

2.同伴访谈。可可说:“鑫鑫讲话速度很慢,我听不懂她讲话。”

3.教师间访谈。张教师:“怎样我喊她起床,她只是哭,什么话也不说呢?我轻轻地问她几次,她还只是哭,不肯跟我交流。以后我要多关心她,多和她做朋友,让她慢慢地和我说话,做朋友。”

4.具体评价结论:

鑫鑫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语言本事比较薄弱。小班的时候很少在上课举手发言,就是难得举手发言,声音也是小小的,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很少。

鑫鑫语言发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养太过于宠爱。她平时一向和外婆外公生活,年迈的外婆外公爬不动楼梯,就经常把鑫鑫留在家里和电脑、电视交流、生活。久而久之,她与人交流不会说话,就点头摇头。因为外公外婆会猜鑫鑫的想法和心思,鑫鑫也习惯用点头摇头来顺着外公外婆的心思表达自我的意思,即使他们说得不对,她也不喜欢说出自我的想法了。

1.教师要利用早晚接送时间多与鑫鑫的外公外婆交流,将鑫鑫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告知给他们,当然交流的语气要婉转一些,并把我们教师的期望和提议适时地提出来,取得他们的支持,期望他们多和鑫鑫交流,交流的时候语速放慢,鼓励她表达简单的自我的需求;在家里空余时间能够带鑫鑫和小伙伴一齐玩耍、沟通,促进她的语言交往本事。

2.教师要利用校讯通和班级网站、论坛、电访等形式,把鑫鑫的提高和期望她的父母一齐协作的跟鑫鑫父母交流、沟通,并鼓励他们抽出时间多陪陪鑫鑫,不要只是用ipad来打发孩子的时间。

3.教师在幼儿园多关注鑫鑫语言、交往本事的发展,多鼓励她慢慢开口讲话,能完整地表达自我的愿望,和教师逐渐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喜欢和教师交流,不要用点头和摇头来表达自我的意愿。教师在鑫鑫有提高的时候,多鼓励,多表扬,让她感受到成功感,逐渐喜欢多讲话、多和教师亲近、交流。教师多鼓励鑫鑫与同伴交往,让他们有充分交流、交往的机会。

我在本次观察中领悟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要多跟孩子和家长沟通。我作为当班教师跟随鑫鑫一齐经历了小班和中班阶段,所以在本学期进入中班后,对于鑫鑫的语言发展的点滴成长是深有感悟的。鑫鑫很聪明,也很敏感,她有时候即使不说话,她的小眼睛会仔细观察,观察教师怎样对她,观察同伴怎样玩,她的心里会清晰地记录下教师和同伴对她的影响。所以,关注能干、自信、开朗的孩子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眼睛看一看在角落里不被吸引、内向的宝贝吧。

幼儿园案例分析

今年我新接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幼儿,他活泼爱动,常常给老师闹小“恶作剧”。比如大家一起游戏时,他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乱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室内活动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老师“捉迷藏”;玩玩具时,他又常常将玩具扔得满地……我曾开玩笑地对他的妈妈说:“你的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自由人”呢?我没有只是一味地训斥他,而是悄悄寻找他的优点,并鼓励他发扬优点。

我首先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不长时闻我就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因为班上的门被风一吹总发出响声,有风时我们就把里边的插销插上,有老师从外面进教室时就会轻轻敲门或通过门上的玻璃框向教室里的小朋友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三岁的孩子大多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的“自由人”反应很快,有几次都是他急匆匆地跑过去,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我跑过去是因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才会喜欢我!”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说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以独特发展。”这次对“自由人”的教育方式让我认识到:单纯的说教,幼儿往往因为不理解而不去理会教师,失去教育目的;反复说教,还会让幼儿滋长厌烦情绪,让他更加我行我素。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园案例分析

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光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小班教育案例_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教育案例是身边发生的生动活泼的例子,对教学本身具有促进作用。幼儿园小班在教育上会有哪些教育案例呢?本文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幼儿小班教育案例,仅供参考。

从事幼教工作几年来,今年头一次带小班。几个月下来,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怎么办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

一天,在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我的胳膊不小心扭了一下,一时间动都不能动。午睡起来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助做这做那的,但有几个孩子看到我受伤的胳膊,懂事地自己穿起了衣服。过了一会儿,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他们的衣服钮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那么,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于是,我便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老师的胳膊不小心弄伤了,医生说要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好,看来这几天,老师不能帮你们穿衣服了,你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扣钮扣,好不好?”绝大多数孩子都答应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一边叫能力强的孩子帮他们一下,一边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终于全部穿好了衣服,系好了鞋带,扣上了钮扣。望着一张张通红的小脸,我心里感到了―阵欣慰。

经过这件小事,长时间困扰着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袖手旁观”地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老师,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哇!”(哭声)„„。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一个人入厕,我们的厕所都是座便,孩子们孩子们坐上去既舒适又安全。这样的厕所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

后来,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慧慧小朋友高高的个子,看起来应该是个很能干的小朋友,但刚入园时,她从不敢和小朋友一起走路、上厕所,看到前面有跑的小朋友就吓得停下来大叫,害怕别人撞到她,总要等到别人进教室后,才敢慢慢地走到厕所。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因为慧慧小时候摔了一跤,手臂骨折,从此以后她的家人就不敢放手让她一个人走路,总是有人扶着她,久而久之,她也从不敢一个人走路了。教育方法及效果:对于她这种长期形成的依赖及对单独走路的恐惧情绪,我知道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天就能消除的,而需要耐心的引导和细心的帮助。

首先,要消除她的紧张情绪。下课时,我拉着她的手,带她和小朋友一起上厕所,让她知道别人是不会故意撞她的,我又请几位能干、细心的小朋友带她一起玩,鼓励别的幼儿关心、爱护和帮助她。其次,我们和家长达成协议,在家尽量放手让她一个人走路。最后,对她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给予热情的赞扬,在周五的小红花评选中,给她贴上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她高兴地笑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总是用鼓励的目光关注她的一言一行,适时地表扬她。渐渐地她变得放松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参加游戏了。。

一、幼儿情况分析。

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不肯认错,而且还很不高兴。孩子在班上属于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宠爱,孩子第一次来幼儿园时,,到现在一直都要哭。老师接过来一会他就好了,老师问他明天来了就不要哭了,他回答得很快,说:“好,明天来了我不哭。”可是第二天会照常哭。他刚来园的时候自理能力表现得很差,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还经常告状,他告状时你不理他,他就会说你打他或是就找别的小朋友帮他打报复平,直到有小朋友帮他为止,他就会满意的笑。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先了解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紧张、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原因。

三、具体实施。

(1)家长工作。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教育思想说给家长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对策。

行为1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和同伴进行交流。

措施:我们在平常聂理硕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我们利用早晨活动时间,让孩子进行分组自由交流,尽量让小朋友的情绪愉快,制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回家也逐渐地愿意跟父母交谈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成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他在班里基本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开心地与同伴进行游戏。

行为2: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时,孩子在活动中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老师及时帮助他分析情况。

措施:增强孩子交往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有空时多带她到外面接触其他人。例如,公园、小区楼下„„在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增加孩子的交往的机会,创设情感交流的机会。孩子只有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到有很多东西,他活动中才会积极起来。尤其是孩子之间的交往更是重要,因为他们身心发展有相同特点,也有共同语言。渐渐地他在自理能力,自我服务意识也强了许多。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的性格有了大的变化,变得敢开朗多了。

3、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孩子在自我服务意识方面的情况。

措施:我们三位老师共同商量,先结合家长及时沟通好情况,在园里我们就邀请孩子做小值日生,要他融入我们幼儿园的大家庭。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开始愿意上幼儿园了,也不会哭闹了。这时孩子和孩子的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脸,此时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四、效果记录。

将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会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上课老师提问也爱回答,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自理能力强得多了,也爱上幼儿园了,看见孩子来幼儿园都高高兴兴的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永斌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蓉蓉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蓉蓉,我们一起玩滚球吧!”蓉蓉小朋友同意了。可是当蓉蓉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永斌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蓉蓉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这时老师对永斌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永斌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老师说:“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情景二:

过了几天,永斌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这时文凯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永斌借球玩,可是永斌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文凯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永斌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文凯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永斌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永斌小朋友的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永斌小朋友身上的这个不好的缺点,发现因为他的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的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也有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永兵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永斌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做为老师,对永斌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过家家、搭积木、看图书等。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一天午饭后,小朋友在椅子上看书。永斌小朋友看到波波在看一本新图书,就对她说:“波波,你的图书借我看一下好吗?”波波说:“不行,我还没看完呢!”永斌听了就跑来向老师告状:“老师,波波不给我看书!”波波听了着急的说;“我的书还没看完呢!”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我们来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到书?”永斌听了摸了摸脑袋说:“大家一起看就行了!”波波听了说:“对对对,我们俩一起看就可以一起看到书了!”说完开心的和永斌在一起捧着书看了起来。看到他们俩津津有味地看书的样子,我开心的笑了!通过这次看书事件,永斌小朋友体验到了被人拒绝的伤心、失望和与人分享时的开心、满足,从而身受启发“大家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快乐!”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为了让永斌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

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忠旭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冬冬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谁知,忠旭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冬冬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小旭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婆婆一人照料他。小旭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婆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小旭不吃饭,婆婆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婆婆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为所欲为。于是,小旭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旭的嚣张、任*。为了尽快改变小旭,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旭,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小旭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旭不良*格的严重*,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特别是《幼教博览》的“家教职坛”栏目,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一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分享玩具,和睦相处了,我已将小旭与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不再“特殊”看待,“特殊”照顾了。

案例背景:

独生子女的现状,造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把几乎所有的爱和关注给予了孩子,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转。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代替,并且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习惯,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去爱别人、关心别人,更无法体会到爱别人的乐趣。

在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不会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他们并不让人觉得是个不会爱的孩子,但在家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谁都不怕,反而是他们千方百计的依着他,怕他不高兴。

案例过程:

分析: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孩子没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会体谅父母,只会埋怨。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爱父母的孩子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他又会去爱别人吗!适当的对孩子说“不”,其实是对孩子的爱。

二、今天是笑笑妈妈来接她的,妈妈今天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笑笑说放学了要去超市,妈妈说:“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没想着妈妈的身体,而是想着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结果,妈妈还是答应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里,父母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如:爸爸下班回来了,孩子想给爸爸挂衣服,放东西,可是爸爸说:“算啦算啦,你还小,自己去玩吧!”孩子处于萌芽状态对别人爱的意识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挡了回去。因此孩子变的爱不爱别人无所谓,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可怜一点,多给孩子一次对他人施舍爱的机会。

反思:

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对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其感受行为的积极结果。有一些孩子很有爱心,对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总能主动地去关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关心,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如: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时间久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有一种“好心没好报”或“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愿意这样做了。这时,需要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友善、关爱等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以保持。

一个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关爱别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让孩子学会爱,比学会更多技巧更重要。

幼儿园案例分析

一天早上,凌达可也的爸爸急急忙忙跑来幼儿园说:"钟教师,我家可也要请几天假,昨晚他在床上学奥特曼的姿势,不细心摔了下来,到医院检查说颅骨有点开裂了,需住院治疗。"听到后,我也有所思索,同时并祝他早日康复。

随即,当天我在班上的晨间谈话时对孩子们趁机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同时进行爱心教育,让孩子们想想:"可也此刻住院了,不能来幼儿园了,他十分想念小朋友们,想到幼儿园来,怎样办呢?""我们能够送点礼物给他。""我们能够去看他。""能够打电话给他。"……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最终决定,由孩子们自我设计动手制作各种礼物送给可也,教师代表全班小朋友们去看望他。

第二天,带着孩子们的心愿和祝福,我和黄教师来到可也病房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活动。可也看到我们的到来,高兴得从床上蹦起来,他的父母也十分激动,异常是看到小朋友们带来的礼物时,更是热泪盈眶。当我们准备离开时,可也爸爸激动地对我说:"教师,这次你们的到来,给我家可也上了人生难忘的一课,让他感受到了中(2)班教师和小朋友的真切爱意,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多谢你们,这对他以后的人生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过几天,可也康复返园了,他爸爸还提了一大袋礼物来分给班上小朋友们,孩子们看到可也的到来,都高兴地拥抱在一齐,又笑又跳。

这次家访活动本属于平常家长工作,但就是经过这次平常的、小小的家访,让我感触颇深,收效很大。深深认识到家访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经过家访,培养了幼儿关爱之情。

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构成的重要时期,此刻独生子女普遍缺乏爱心--关爱、友爱之心。教人要教心,育才要育德。所以我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机,经过这次家访,让可也感受到全班小朋友和教师对他的关爱,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同时也教育了小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关心,让他们懂得爱是双方的,有付出就会有双倍甚至多倍的回报。我们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着爱,让他们收获着爱。

这次家访活动后,在我们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教师、可也爸爸的行为深深影响着其他孩子和家长。家长们都感觉自我的孩子正在变化,懂得关心、尊重他人。在九九重阳敬老、助残日访特殊学校儿童等爱心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一齐准备了好多礼物,拿出自我的一片爱心,让他们都感受到这种深深的爱意和温暖。

二、经过家访,加强家园联系,达成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进取支持、帮忙家长提高教育本事。"经过家访让教师切身感受幼儿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孩子、家长等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并且经过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也能使家长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宗旨,目的及平时教师对每个孩子所采取的因材施教,也就能使家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使教育效果到达最佳。

到可也家家访,经过与他爸爸的交谈,了解到可也爸爸是个有素质、十分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家长。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注重情感的沟通,也让他了解到我们教师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从而在家能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可也是新转入的,和小朋友交往时有些偏内向,我们教师也采取了各种方法想来改变他的内向性格,但因时间较短收效甚微。经过这次家访,让可也感受到全班小朋友对他的关爱,从而促使他敞开自我的心扉,真正投入到中(2)班这个大团体中去。慢慢地,可也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活泼了。

家访工作是幼教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家访工作的作用,相信使我们的教育会增添新的收获,新的效果。

幼儿家访案例

家访资料:

原因:佳妮小朋友近段时间经常和苏琦栋小朋友呆在一起,本来很乖的他变的得上课不专心听讲,午睡时两个人凑在一起讲悄悄话。思考到她爸爸妈妈工作较忙,我们就电话联系了她的`妈妈。

教师:朱佳妮的妈妈,你好!近段时间,你家朱佳妮小朋友经常同苏琦栋小朋友在一起玩,无论干什么,她们两人总喜欢粘在一起,此刻,朱佳妮小朋友上课时比以前少认真了许多,总是乘我们教师不注意偷偷地同苏琦栋讲话,午睡时也是如此。

家长:

(妈妈)教师,你好!我们最近比较忙,感激你们与我们及时沟通让我们了解了他在学校的状况,我们会与他沟通了解状况,同时我们也会进行适当的教育。

效果:

通过这次的电访及我们对佳妮小朋友的家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佳妮小朋友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午睡方面也有了必须的改善,此刻朱佳妮小朋又成为了原先班上那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案例

环节一:组织幼儿集体观察老师操作,看哪些东西可以沉,哪些东西可以浮,并在黑板上画出二维的记录表格,让幼儿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具体过程是:首先,教师指着面前的水盆,问道:“这是什么呀?”(评:无效和无用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引起幼儿思考和探索,答案是多元的。教师的问题,按其作用,可以分为:引起幼儿探索兴趣的;激起幼儿认知矛盾的;引导幼儿探索方向的等)接着又指着面前各种沉浮材料问道:我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么样?”这时,有幼儿说“沉下去”,有幼儿说“浮起来”(评:这时,老师对幼儿的回答没有什么反馈,因为幼儿的回答没有符合她期望的结果)接着又有一名幼儿回答道:“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这时,老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并且表扬了那位幼儿,要求所有的幼儿重复说“东西放进水里,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其次,教师边操作,边在黑板上画出二维记录表格,让幼儿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评:这一环节用了很长时间,幼儿显得有点烦躁,原因是二维记录表格太抽象,不适合幼儿,而且,要求幼儿学习老师规定的记录方式,剥夺了幼儿探索如何进行记录的机会。)。

环节二: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沉浮操作。在幼儿操作前,教师强调要边实验边将观察结果记录到老师发的记录表格中,并提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评:这一要求影响了幼儿真正探索的发生!因为迎合老师的期望是每个孩子都善于做的。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忙于放进水中一样物体,赶快记录一下,根本没有用心探索,即使有个别孩子正在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老师走到他身边提醒他,要求他抓紧时间,赶快记录,这一行为把幼儿的探索兴趣驱逐得一无所有,结果是最没有用心探索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为他最快,最好地完成了老师的任务,但完成老师的任务就算达到教育目标了吗?)。

环节三:组织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情况。

环节四:教师将盐放进水中,让幼儿搅拌并再次探索同样物体的沉浮情况,并让幼儿记录。(评:教师统一放好盐,剥夺了幼儿探索盐量与物体沉浮的变化的机会,老师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认识到淡水和盐水中物体沉浮的不同,但这一目标模式剥夺了幼儿的探索过程,其实这一认识目标的达成是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达成认识目标,而失落了情感目标和方法目标的达成,科学教育的目标有三个方面: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方法目标,三者要兼顾。)。

一切为了比赛。

原因可能在于由来自他们身边的小伙伴来负责管理和服务他们,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新鲜感,他们也更乐于接受和认同吧。

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能力差异问题。这显然不是短时间就能提高和解决的难题,我们希望能与家长达成共识,多为幼儿提供“当小主人”的机会,锻炼幼儿的责任意识,提高幼儿为自我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另外,我们也会适当考虑为幼儿调整配对,让幼儿尝试与不同的小伙伴之间的合作。

由此可见,在实施“值日班长”制度时幼儿成为了管理生活常规活动的主角,但并不是教师就解脱了,就没有责任了。此时,教师更要担当起关注者、引导者的重任,以旁观者冷静的眼光,细细观察幼儿在其中的行为表现、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

日常生活常规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有秩有序、发挥孩子潜能、顺应当前幼教发展新趋势地开展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活动?值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大胆尝试、勇于反思。我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分享。

正在上计算课,突然一架飞机从教室上空飞过,声音震耳欲聋。“飞机,飞机!”一个小朋友尖叫起来。紧跟着,全班小朋友都转头东张西望,边看边嚷。有的还想离开座位到室外看看。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好呀,飞机,也来听我们大班小朋友数数了。我现在找一位小朋友站起来数数,给飞机上的飞行员叔叔听听,好不好?”“好!”按照平时养成的习惯,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老师,你讲错了!”

“老师,你讲错了!”当小朋友还沉浸在小动物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将“大乌龟送回家”的喜悦中时,家桢小朋友一语惊人地发话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向他投去了诧异的目光。“哪里讲错了”?”我本能地问道,(心中纳闷,这个故事选自教材,不会错呀!)“乌龟四脚朝天会自己翻身的,用不着别人推的?”

附故事:送大乌龟回家。

大乌龟爬山坡,一不小心,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了下来,四脚朝天,爬不起来。

小蚱蜢看见了,大声喊:“快快救救乌龟大叔!”

小老鼠来了,使劲想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老鼠力气小,也帮不了忙。小刺猬来了,用力搬动大乌龟的身体,要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刺猬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小白兔来了,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有办法,我们把大乌龟推到河边去。”大家用力把大乌龟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边,“扑通”一声,让大乌龟跌下河去。大乌龟在河里翻过身来,划动四只脚,欢快地游开了。大乌龟会过头来,对大家说:“谢谢你们!送我回家了!”

由一条毛毛虫想到的。

它,把它扔到垃圾筒里算了”等等,我在旁边不动声色,看他们准备怎么办,最后,龚思龙用餐巾纸把毛毛虫包好,扔到了垃圾筒里,他们还是觉得不杀死它,因为毛毛虫也是有生命的。

事情过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一下毛毛虫,他们只知道毛毛虫是坏的,吃农民伯伯种的粮食,别的就不太了解,于是我和他们说了一些有关毛毛虫的知识,如,有的毛毛虫是带刺的,有的吃庄稼,有的吃树叶,有的是青色的等等,也鼓励他们自己回家以后去发现更多毛毛虫的知识。

幼儿家访案例

原因:蔡xx小朋友近段时间经常和王子强小朋友呆在一起,本来很乖的他变的得上课不专心听讲,午睡时两个人凑在一起讲悄悄话。研究到她爸爸妈妈工作较忙,我们就电话联系了她的妈妈。

教师:蔡xx的妈妈,你好!近段时间,你家蔡xx小朋友经常和王子强小朋友在一起玩,无论干什么,她们两人总喜欢粘在一起,此刻,蔡xx小朋友上课时比以前少认真了许多,总是乘我们教师不注意偷偷地同王子强讲话,午睡时也是如此。

家长:

(妈妈)教师,你好!我们最近比较忙,感激你们与我们及时沟通让我们了解了他在学校的情景,我们会与他沟通了解情景,同时我们也会进行适当的教育。

效果

家访记录:新生儿家访案例

在家访中的实录:走进孩子的家门孩子最大的特点是焦虑、看到教师她好像不是很愿意讲话,妈妈要她说“教师好!”她只是看着我们,便把头底下了,妈妈和我们说宝宝吃饭不好!身上都是污物,情绪不稳的`生理反应十分明显。她整天都绷着脸,当时教师问她也不作声,情绪低落,心境持续抑郁,动辄就发脾气,即使有什么要求,也不肯用语言表达,她妈妈需要教师去猜测她的心思。午睡醒来,她也经常哭,要解小便,嘴巴不肯说,鞋子穿不起来。妈妈当心她不适应幼儿园。(以上是妈妈的描述)。

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反思:

宝宝们的困难在哪:

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对幼儿园不了解,自然孩子会产生恐惧感。孩子们虽然小,但他们会思考。想想妈妈突然怎样就把宝宝放在幼儿园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另一个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与宝宝在家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宝宝需要适应一个过程。如何让宝宝爱上幼儿园:

消除恐惧感

借鉴国外的做法,一些幼儿园请家长来园在地一天开学这天和宝宝一起来上幼儿园。让宝宝心理明白爸爸妈妈也来过那里,让宝宝在安心的情景下对幼儿园进行探索思考,慢慢的熟悉幼儿园,这样能够消除宝宝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的恐惧感。

提高孩子的适应本事

宝宝对幼儿园没有恐惧感后,是不是就喜欢幼儿园了呢?那好像是不必须的。还有些宝宝还会有或多或少的的情绪问题。因为孩子在家时家长在庭教育上有些问题,培养孩子不够理性,以为什么都帮宝宝做好就是为宝宝好!使孩子对家庭有依靠性,对家长更有依靠性,比方说:“孩子在园时,不肯用手拿勺子吃饭,”“入厕必须要教师帮忙”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都不愿动手。所以造成孩子在园动不动就会想到家人帮忙。教师请宝宝自我做一些小事他就会哭着要大人。所以家长因该理性的处理问题。要明白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宝宝面临的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教育案例

独生子女的现状,造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把几乎所有的爱和关注给予了孩子,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转。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代替,并且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习惯,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去爱别人、关心别人,更无法体会到爱别人的乐趣。

在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不会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他们并不让人觉得是个不会爱的孩子,但在家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谁都不怕,反而是他们千方百计的依着他,怕他不高兴。

案例过程:

分析: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孩子没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会体谅父母,只会埋怨。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爱父母的孩子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他又会去爱别人吗!适当的对孩子说“不”,其实是对孩子的爱。

二、今天是笑笑妈妈来接她的,妈妈今天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笑笑说放学了要去超市,妈妈说:“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没想着妈妈的身体,而是想着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结果,妈妈还是答应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里,父母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如:爸爸下班回来了,孩子想给爸爸挂衣服,放东西,可是爸爸说:“算啦算啦,你还小,自己去玩吧!”孩子处于萌芽状态对别人爱的意识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挡了回去。因此孩子变的爱不爱别人无所谓,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可怜一点,多给孩子一次对他人施舍爱的机会。

反思:

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对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其感受行为的积极结果。有一些孩子很有爱心,对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总能主动地去关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关心,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如: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时间久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有一种“好心没好报”或“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愿意这样做了。这时,需要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友善、关爱等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以保持。

一个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关爱别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让孩子学会爱,比学会更多技巧更重要。

幼儿园研究幼儿的案例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情虽然细小,但管理者倘若视而不见,很可能会因小失大,引起连锁性的不良反应。反之,如果管理者在注重细节的过程中“小题大做”,那么管理的效应可能会因此而提升,园所的品质也会因此而更加卓越。

案例一:借“两幅照片”谈环境暗示。

一天早上,我去班级巡视,班上一位年轻的老师刚刚打开电脑。我无意中发现电脑桌面是老师怀抱自己女儿的一张照片,很温馨,便忍不住随口说了一句:“小家伙真可爱!”

又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班级巡视,恰巧看到另外一个班级的电脑也打开着,电脑桌面上显示的也是一张照片,是班上的三位老师和所有小朋友的合影。草丛中,孩子们和老师的笑脸灿若桃花。我走近又多看了几眼,然后对老师说:“你们班的小朋友真可爱,个个笑得那么甜!”

事后,这两幅照片便不停地在我的脑海里交替出现,在幼儿园不同班级的教室里,不同的两幅照片给了我两种不同的感觉,这感觉很奇妙。我认认真真地把这两种感觉记在了我的工作日志中,列到了我的工作计划里。

两周以后,我利用给班主任开例会的机会,描述了我看到的两幅照片,并让班主任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假如你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你觉得这两幅照片可能会传递给你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短短的思考之后,有位班主任说:“假如我是家长,我看到第一幅照片会觉得这位老师很爱自己的女儿;如果我看到第二幅照片,我会觉得这个班级的老师们很爱班里的孩子,这个班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趁机真诚地对班主任们说:“是的,不同的环境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我也认为把第二幅照片用作班级的电脑桌面比较合适,有一种‘我爱我班’的感染力。而第一幅照片用于家里的电脑桌面更好,看后会让人产生一种‘母女情深’的浓浓亲情感。”

从此以后,各班教室的电脑桌面上,诸如“母女情深”的照片便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师幼共同生活和游戏的照片。

案例二:借“告状事件”谈家园共育。

一天下午,家长来接孩子离园的时候,我听到大班的一位老师正在和家长交流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区角活动的时候,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在科学区抢别人的玩具,争抢之中男孩把玩具摔坏了。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还提到小男孩以前也损坏过其他区角里的玩具。小男孩在旁边低着头,家长一边听老师诉说事情的经过,一边数落着孩子。直到家长带着男孩跟老师说再见以后,还边走边训斥孩子:“看你这么调皮,以后再不给你买玩具了!”

事情发生之后,我在心里琢磨:老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只是承担了一个“告状者”的角色,这岂不是显得有点“无能”?对于家长来说,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回家后可能还会继续“帮助”老师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而对于一个多次损坏玩具的大班孩子来说,如果单纯靠说教,教育的效果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我觉得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和家长商讨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从认知到行为有根本性的改变。

第二天,我主动找当事教师谈话,与教师一起分析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目标。讨论之后我们一致认为,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已经较强,有了初步的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有目的地教育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结合这一教育目标,我建议当事教师再找家长交流一次,商讨“让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办法。当事教师采纳了我的建议,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商讨之后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用孩子的压岁钱买了一个新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算是“赔偿”。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损坏东西要赔偿”的道理,即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初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整个事情结束之后,当事教师还写了一篇题为《让孩子感受责任》的教育笔记。我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读了这篇教育笔记,让全体教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领会了蕴含在事件之中的教育要素。当事教师还把教育笔记张贴到了“家长园地”专栏中。其他家长阅读之后,也都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深表赞同。

案例三:借“电话事件”谈制度建设。

有一次,我去班级听课。踏进教室的一刻,我发现当班教师正站在一个角落里打电话。见我进来,老师匆匆说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然后主动跟我解释说,刚才是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家长打来的电话,说是孩子病了,今天要请假。我点了点头,并提示她抓紧时间给小朋友上课。

我想:教师带班时间接听电话,显然会影响班级活动。单从这件事来看,或许老师会想:家长工作是班级工作的一部分,接听家长的电话,也算是正常工作。如此说来这也不无道理。可是每个班有几十个孩子,如果教师不进行合理调控,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期末,在修订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时候,我建议在《教师工作制度》中加入“教师带班组织活动期间不接听电话”这一条,并阐述了原因和理由。为了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保证制度的无障碍执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让班主任老师利用召开班级家长会的机会,给家长解释了这条制度。为了使幼儿园的管理更加人性化,班主任老师在解释制度的同时也向家长公布了幼儿园园长室以及教科研室的办公电话,并告诉家长因为班上的老师在带班时间不方便接听电话,如有急事,家长可以打幼儿园的办公电话,幼儿园的管理人员保证在第一时间向班级教师转达电话内容。家长会结束之后,有的家长在《家长调查问卷》中这样写道:幼儿园的管理规范,教师素质高。孩子在这样的幼儿园里学习、生活,我们放心!

幼儿园教育案例

家访是我们幼儿园每学期末每位老师必做的工作,刚开始时我很疑惑:我们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很多时候我们都通过电话……家访是我们幼儿园每学期末每位老师必做的工作,刚开始时我很疑惑:我们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很多时候我们都通过电话交流,有些小事则可以在接送的时间三言两语与家长交换意见,有必要走进家庭实行这样传统的家访吗家长会乐意接受吗通过三个学期的家访工作,现在我认为家访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减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现在我将我本学期的家访感受做以下概括:

今年我们班有41名幼儿,我们的目标是走进每一位幼儿的家中,但是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有的惊讶,是不是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犯了严重的错误,老师要到家里来家访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乱,那个时间我们没有空,抽不出时间招待老师;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面对家长不同的态度,我们更困惑了,会不会因此而造成负面的影响,给家长们带来额外的负担但有一点,我们更清晰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确实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始教写字算数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详细地向家长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家长明白我们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长。

同时我们也详细地向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另外我们还给家长们布置了寒假作业,就是让家长寒假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把幼儿拿回家的幼儿用书再和孩子一起看一看,学一学。

这次家访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值得我反思事情,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在学期即将结束的那个星期,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令我非常难过的事情,叶文伟小朋友的大拇指被门夹到了,而且骨折了,当时我真的不知所措,这可是我从教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了,对于叶文伟和他的家长我感到非常的内疚。家访第一天我和陈老师去买了水果打算去文伟家看望他,我们坐着三轮车刚到他们家路口,就看到文伟和他爸爸在那等我们了,到了他家他爸爸妈妈和热情的招待了我们。

我们首先对于在幼儿园发生的这件事表示了歉意,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在整个家访谈话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对于这件事的理解,说这是个意外,没有关系,文伟自己平时也很调皮,还说文伟经常说老师很好。听了他妈妈的话我一方面觉得很高兴,家长这么理解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更觉得内疚了。这次家访还有多印象深刻的事,如:郑乐珊高兴的拿小时候的照片给我们看,给们讲小时候的事;叶雯婕兴奋的给我们表演培训班学过的舞蹈;还有很多家长会着孩子在路口接我们等等,这些都很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了温暖。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家访不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内容。

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谢谢你如此细致!”教师对孩子日常言行的细微介绍,对孩子个性的详细剖析,老师的家教理念让家长们耳目一新,从来没有想到,教养孩子还有那么多的道理!

幼儿园教育案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

国学。

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你想知道幼儿园教育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案例吧!

——他伸出的不再是拳头了。

大班的杰杰小朋友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关于他的一些新闻。每当他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戏、玩玩具时,他悄悄地靠近他们,趁其不备便伸手去抢玩具,抢不到就撒泼哭闹,甚至拔出拳头伸向同伴。他的一对拳头几乎成了他的全部语言。由于他爱打人,同伴们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还不断地向我告状,告状声越多,他越孤单,拳头也就越多地伸向别人。

分析。

我想,标标的行为一定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通过电访及来接送家长交谈,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层次较低,他的妈妈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从不对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标标在家不听话,跟他讲道理太累,还是痛打一顿有效,打痛了,他才会长记性。有时被打后还不服,反而发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暴力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这样标标也就有了动不动就打人的恶习。据观察,标标在幼儿园,也非常想和别人交流,又因为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小朋友都不愿与他一起玩。

对策。

与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也向家长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掺杂对标标的成见和偏见,公正而耐心地对待他。当标标动手打人时,我们一定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责怪或处罚他,平时,我要求家长多观察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2.我们发现标标虽然很调皮,好动,很喜欢打人,但他很喜欢讲故事,听故事。我平时会在自由时间里,让他坐在我的旁边给他讲故事。如《四个好朋友》,《小红花找朋友》,《雷锋的故事》等,并从中引导他要有礼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懂得爱护公物,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虽然他在听的时候似懂非懂的样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却也表现得不错。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到草地捡落叶,这时标标说:“要不我也学雷锋,去捡吧。我笑着说:“好吧,小雷锋,去捡吧。”他高高兴兴地去了,而且表现很不错。

3.行为专项训练:由于标标与同伴交往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欠佳,因此,培养他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我经常让他当值日生,给他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盘子;使他能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与同伴交流。比如,在玩结构游戏的时候,我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与同伴拼搭动物园的各种动物。他玩得很认真,而且不断变化手中的作品。快结束时,标标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积塑,就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到领桌去拿,嘴里还说“借我一块”。到了评价的时候,我请标标给大家讲讲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漂亮吗;他很自信地说:“是熊宝宝,漂亮!”

我向全体幼儿亮出了他的作品,并表扬了标标懂得向别人借玩具,也表扬了借给他的几位幼儿。标标体验到了与人合作,对人礼貌的愉快,并在同伴中树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惊异地发现标标打人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与同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融洽起来了。在游戏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头,而是一双合作和友好的手。

反思。

当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应用一颗宽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长的问题,他们毕竟是年幼的孩子。由此,我深刻领会到家长、老师在孩子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更领会到了带领家长共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任何幼儿、任何问题都应有冷静的头脑,要多观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严肃的氛围中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幼儿姓名:吕浩冉班级:小六教师:丁文博。

一、幼儿情况介绍:

吕浩冉小朋友是一个特比较上进、懂事听话的小女孩,会自己独立做很多事情,爱动脑筋,记忆力也特别的好。她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小女孩,在班级里她是最高最壮的孩子,上半学期开园第一天就让几位老师印象深刻。但是她上半学期由于生了两次比较严重的病,请了好长时间的假。再次入园后很不适应,各种规则还不熟悉,班级中的常规她也掌握不好。而且她性格比较内向,活动的时候总是不活跃。她很听话,遵守规则,很少故意犯错误,上进心比较强,但是做事的时候缺少一定的耐心。喜欢记忆性的活动,不喜欢开动脑筋的游戏和活动。

二、培养目标:

1.做事情多些细心与耐心,成长中不断取得进步。

2.能够在活动中熟悉各种规则意识,更加适应幼儿园生活。

3.激励她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尤其是体育活动。

4.鼓励她多于其她小朋友交流,能够跟老师表达内心的想法。

5.培养她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

三、月份跟踪。

20xx年3月。

(一)跟踪记录:

体育活动中,小朋友们都拿着球与魏老师积极地互动,但是她却抱着球不敢往上抛,也不敢用力踢,生怕球跑远了。在平时的户外跳圈的游戏中,她的积极性也不高,不喜欢这种跑跑跳跳的游戏。如果是那种活动强度不太大的滑梯、玩沙、跷跷板、拱龙等游戏她倒是比较喜欢,活动强度大一些,例如障碍比赛、投球比赛、跑跑跳跳等游戏她在面目表情上就表现出不悦,而且也不乐于参与到游戏当中,也不使出全身的努力去进行游戏。(二)情况分析:

她来说比较大,她会失败、会落后、笨笨的样子会让其她小朋友取笑,所以才不喜欢这些游戏。

(三)采取措施:

首先要鼓励她多参与体育锻炼,在游戏中告诉她她很棒,她能做到,要相信自己,给她树立自信心,要让她成为一些小朋友的榜样。其次,还要多于她的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多鼓励她进行体育锻炼,并和她一起锻炼。多安排一些有体能锻炼意义的游戏。

20xx年4月。

(一)跟踪记录。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学习按照规律排列图形,有简单的两个形状再到三个形状,最难到四个形状。吕浩冉能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可是回答的都是错误的答案,她还没有明确规律到底是什么,这让我很苦恼。因为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她的接受速度都很慢,知识探究和知识掌握能力都很差。自己无法通过老师的提示和引导自我发现数学中的奥秘,必须要老师给出直接的答案,多次讲解后才能发现规律。在区角的自制蒙氏数学玩具游戏过程中,也表现出不足。玩法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但是她在游戏中还是不按照规则做,只有我在一旁告诉她“一”如何做,并且监督她继续做,她才会继续按照规则做。与她的妈妈沟通过,她的妈妈就会说:“我们在家也会多教她一些,主要是这个孩子太笨了!”也许这是一句谦虚的话,但是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笨是很不好的。

(二)情况分析:

吕浩冉家长说她笨,也许这是一句谦虚的话,但是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笨是很不好的。幼儿正处在。

自我评价。

初步形成的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我评价的依存性,即根据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评价。家长说她笨,她就会真的觉得自己笨,首先不自信,然后自己完不成任务就归结到自己笨的原因当中,以至于以后的学习中不爱动脑。由于幼儿的智力水平和各种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和家长都要科学的认识。

(三)采取措施:

1.告知其家长这样做的弊端,避免她们继续这样评价孩子,教育孩子。要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家中也多培养幼儿的爱动脑的习惯。

2.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激发她的兴趣,在游戏中多监督,也要多鼓励她可以自己做好,能够按照规则自己做。告诉她,只要动脑子就会越来越聪明。

20xx年5月。

(一)跟踪记录:

快要“六一”儿童节了,我们进入了紧张的节目排练当中,她是班级最高的,安排小主演没有能够跟她配合的小朋友。所以将她安排在最后一排的中间位置,位置也很明显。她也很认真的学习,很认真的跳舞。对于自己没有当小主演没有怨言。

(二)情况分析:

她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我们知道她跳得很好,但是由于她的身材的原因,这次没有更好的适合她的主要角色了。我们跟她好好的交谈了一次,说明了原因,她很理解老师。我们与她的家长也进行了沟通,让她们也解释原因,并鼓励她。

(三)采取措施:

1.老师先与她好好沟通,解释原因,说明所有参与节目演出的小朋友都很优秀,包括她。所以站在哪个位置都是小主演。

2.与其家长解释、沟通,通过家长的配合让她知道并不是她跳得不好,而是节目需要。

3.在排练过程中,多鼓励,多夸奖。让其她幼儿以她为榜样,满足孩子应有的“虚荣心”。

20xx年6月。

(一)跟踪记录:

在“宝宝书吧”大区角中进行读书的活动,区角中都是一些绘本,很多绘本文字很少,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看图理解书中要讲述的内容。吕浩冉拿了一本书,一页一页的翻,并没有看每一幅画中到底有什么。看完一本后,马上换另一本,也是以同样的方式翻略书籍。

(二)情况分析:

我仔细观察,首先书吧中的图书有一小部分是适合小班阅读的文字非常少的图书,很多都是适合中大班阅读的图书。小班孩子受到能力限制根本看不懂,所以一页页翻书不仔细看也是正常的。其次,这里的很多书是老师没有讲过的,她们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对于一本陌生的看不懂的书,她们也没有阅读的兴趣,知识大致看一下书中的画。再次,我们平时对于幼儿读书习惯的培养做的工作不够,家庭中也没有提供一个适合孩子读书的良好环境和榜样示范。

(四)采取措施:

1.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多讲解一些绘本故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2.建议园内多购买一些适合小班阅读的图书,并将图书分年龄段进行分类。

3.家园共育,多提供适合阅读的环境,家长和老师起到榜样作用。

四、效果与总结。

经过这半年时间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再加之孩子本来就很上进,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规则,适应了各项活动。规则意识也更强了。户外活动中也更积极了,每次玩的都很开心。数学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由于阅读的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吕浩冉小朋友在家长和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培养下慢慢地进步着。

——让我们牵手,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

案例产生的背景:

当前,我国幼教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时代要求幼儿教育的目的应由只对幼儿传授知识技巧转向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上来。然而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它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班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关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会很高,否则适得其反。幼儿不仅要有一个充实的物质环境,更需要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家长工作中,积极从情感入手,主动与家长联系,真心、真实的去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上的难题,共同关心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达到同步教育。案例实录: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李佳妮,天真、活波、可爱。有一天,她神情忧郁,不爱吃饭,不想参加游戏。当我蹲下去,同情的问她的时候,她的大眼睛回避了我的目光。我说:“好朋友,看到你的这个样子,我的心里好难过。你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她“哇”一声扑进了我的怀里:“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不要我了。”“不会的,老师来帮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亲谈了很久,她泪流满面。我帮助他,分析它们之间的“战争”,只是一些琐事的积累和误会。我说:想想你们恋爱的情景,希望你冷静一下,重新开始。由于你们的争吵,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创伤,孩子会因为你们的不和睦而变得郁郁寡欢”。我又说:“只要佳妮在我班一天,我就要为孩子负责,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张痛苦的小脸”。事后,我又劝孩子的父亲,要他学会体贴妻子,关心孩子,担负起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用心观察佳妮父母的情况,随时做一些工作。为此我设计了两次联谊活动——“全家长”节目。通过这个节目,使佳妮父母深受感动,关系有了很的大好转。“五一”前我问佳妮:“老师一看见你那快乐的小脸,就知道爸爸妈妈和好了,是吗?”她说“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过生日时,爸爸要送她一条漂亮的项链。”噢,多么真切的希望和灿烂的笑容呀!儿童节后,佳妮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我的身边说:“爸爸、妈妈带我去儿童游乐场玩了。”那神情令我无限的欣慰和轻松。我为又一个家庭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为又一个小朋友绽开了笑脸而高兴。

之后,我又在班级举行了绘画比赛,题目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颜六色的画笔绘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他们都把自己的爸爸妈妈画得非常漂亮。然后,我把这些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请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欣赏。这次活动同时也是一次亲子活动,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同时使家庭更加温馨和谐。

是孩子把老师和家长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又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分析及反思:

幼儿园教育是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工程,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结合的综合整体,在实践中,我们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幼儿良好的素质培养,单靠幼儿园老师教育而得不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其渗透性之强,影响之大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李佳妮小朋友的事情,是我深切感到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多么深的影响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观察,注意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令孩子恢复天真、活波的精神状态。作为家长,要配合幼教老师的工作,共同为诱饵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长环境。

家园手牵手目的就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长和老师有共同的责任感,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落实到“提高幼儿教育”的目标上。

幼儿园案例随笔

放学时郭x妈妈问我:“谁是涛涛呀?”我赶紧问:“怎么啦,他已经回家了,有什么事呀?”

郭x妈妈说:“他总是拿我女儿的铅笔不还。”我俯下身子问郭x:“有这么回事吗?”他想了想说:“是的,下午还看见他用的铅笔和我用的是一样的。”由于涛涛已经回家,而且我也没亲眼看到,只好说:“那好吧,明天我问一下,然后答复你。”第二天一早,涛涛上学来,我赶紧使涛涛打开文具盒,使郭x看看有没有他的铅笔,结果没有。我使郭x仔细想想是不是涛涛拿的,他想了想又说不是的,是自己猜疑的。我的心咯噔一下,语重心长的对郭x说:“你这样是不对的,平白无故冤枉小朋友会伤害你们之间的友谊,下次不可以这样,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了再说,知道吗?”

涛涛是个比较调皮的一个孩子,会经常性地犯一些小错误,也会经常受到批评,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认为什么事情都有他的份,就出现了本案例的情景,其实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好,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下午起床时间,当小朋友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和裤子,要去穿鞋子。大多数的小朋友还是自己会穿鞋。可是有个别几个小朋友还不会穿自己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贝贝为主进行描述,当时,贝贝只是手里拿着鞋子,小眼睛东张西望,即不要求老师帮忙,也不自己试着穿鞋,就傻傻可爱的站在那里。当小朋友们都穿好鞋或请老师帮忙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后都去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

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这时我过去问他:贝贝,小鞋子怎么不穿啦?他不回答我,只是看看我,“你不会穿吗?”他还是不回答我,“不会就点点头”于是他点了下头。“不会穿我们自己可以试着练一下,你坐下来,我来教你怎么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脚找对家,然后小脚套进去,用力往前钻,小手拿住小鞋的后跟处,往小脚的后跟紧靠,使劲就能把鞋子套进去。结果说了半天,他还是站在原点不动,很无奈我只好帮他穿了这次鞋。(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有时不帮他穿,只教他方法,一圈转回来,他还是站在原点,不穿鞋)。

贝贝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在平时的接触中,很少说话,与小朋友之间也较少的沟通。家庭方面也是重大因素,由于他父母平日很忙,没有太多时间还照顾他,所以请了个专业的阿姨来陪同他,平时也是和他的阿姨一起生活的,交际的范围受到局限。所以溺爱更是发生在这里,由于照顾,基本上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他阿姨包办,没有使他自己实践的机会。而且爸爸妈妈偶尔见面,照顾下也只有疼爱的份,更别说注意他的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方式若不当,小朋友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小班的幼儿在动作发展发面已起到了一定的'阶段,也是从大到小的发展规律进行的。其实贝贝的年龄在本班中并不算小,如果教育得当,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有较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一种训练,绝大多数也是发展在家中及他的主要抚养者给不给他实践的机会。

1、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与其主要抚养人多沟通,交流使他在家中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家长只是交给他一种方法,使他多多尝试错误,最后总会穿鞋。

2、多带他外出,与同龄人多接触。这主要针对于他内向的性格,不要圈住他的交际范围。不要以为只要在家中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多于同龄人接触,才会更好地发展他的社会性。

3、要学会持之以恒,有些习惯结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是一种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既然学会了穿鞋,从此以后使他自己穿,再也不用帮助他穿鞋,这才是真正习惯的养成,就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1、不断与幼儿沟通,知道他的弱项,想出办法帮助他提升。

2、多给幼儿自主锻炼的机会,允许小朋友犯错,成功时进行及时表扬。

3、与家长个别交流,家园同步,步调一致。

幼儿园教育案例

案例描述:

在课间自由活动时,王小朋友从图书架上选了一本绘本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坐在小椅子看书,周看到了,赶紧吃完点心,对坐在旁边的王说:“这是我的书,我要看”王拿着书不肯给,周又到老师这儿来告状:“黄老师,她拿我的书。”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书说:“不管谁的书,大家都可以看。”周看了看我,对王说:“王,我们一起看,好吗?”“好吧。”王欣然同意了。

案例分析:

在快乐阅读主题活动中,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绘本书,在孩子们轮番借阅图书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阅读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这本书其实不是周,只不过他刚刚借阅过这本书,他想要看这本书,就说是自己的,或者他误认为是自己的了,他想老师一定会帮他的,所以就有了告状,其次周对这本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他来说这本书对他有一定的吸引力,他能看懂这本书里的大致内容,就有和同伴交流的话题了,可以说孩子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愿意与同伴来分享自己的经验了。因为在这个快乐阅读主题活动中老师强调了分享,因此,就有了“我们一起看,好吗?”有了初步的合作看书,分享快乐的这一行为的表现。采取策略:

首先,老师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让孩子解决问题,充分理解孩子,相信孩子,让孩子在冲突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当孩子解决了问题,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肯定孩子的行为表现,或者也可以给一些建议,让孩子获得充分的满足感。

再次,老师在活动中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捕捉孩子的行为点,给予机会,提供条件,让孩子有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反思:

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教育契机,现在的《指南》精神也明确指出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把理念落实到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到儿童,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手中有孩子。只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孩子们将会给你无限的惊喜。

幼儿园教育案例

回应,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工作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案例描述:

有的说:“性是我们的姓名。”

有的说:“性是性别的不同,就是男孩和女孩。”

斌害羞地指着自己的裤裆轻轻地说:“看这里。”这时活动室里传出了一阵笑声,有的还对他指指点点,斌斌觉得很不好意思。

有个小朋友问:“这里是什么呀?”

他又再次回答,说:“小虫虫。”

我说:“那我们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弟弟吧。”

“那女孩呢?她们的生殖器是什么呢?”又有一个孩子问。

“我知道,男孩子叫小弟弟,女孩子叫小妹妹。”项胜说的很干脆。顿时,教室里又传来了笑声,大家问我项胜说的对不对,我不好意思的说:“对,可以这么认为。”随即我进行了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那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让幼儿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

最后我们又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我防卫的策略。

有的说:“如果别人碰我、摸我,我就打电话给父母。”

有的说:“我会报警。”

有的说:“我会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

有的说:“我会大声呼叫救命。”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进厕所去小便时,男孩子、女孩子都互相让着,有的甚至会关上门进行小便,有的男孩子等女孩子出来再进去,有的刚进去,看见女孩子在小便,就立刻闭起眼转过头去等,看在边上的我是喜是忧啊!本活动给幼儿带来了启发。

案例分析与反思:

本节活动的目标:

1、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来看,教师作用与幼儿的两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幼儿幼儿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那么如何让师幼互动的的良好运作呢,使教学活动取得交好的效果。

1、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是有效引导的基础,也是形成愉快、宽松、和谐的师幼互动形成的前提。

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要求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坚持儿童利益优先,保障幼儿健康、科学地充分的获得知识。在本案例中教师坐在孩子们中,和幼儿拉近了距离,改变了平时的教学方法。面对幼儿的回答教师能给予及时的肯定;面对他们的提问,教师让幼儿展开讨论进行了有效的讨论,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的目标。

2、关注幼儿,善于发现来自幼儿的学习生长点。

心,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了解被关爱的身体、有隐私的身体、被尊重的身体,理解“隐私”的概念。

案例反思:

1、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目标适合本班幼儿,选择与幼儿的生活课程,有利于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即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是乐于去探知身体的各部分秘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既然我们的父母没有对我们进行过什么性教育,我们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这样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观念,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随着孩子身体的成熟,自然要了解性的奥秘和性的知识,如果他不能从我们这儿探听到,就会从其他途径得到,哪个途径更为可靠,准确呢?这是值得我们去思索的。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活动,以便能更好地促进。

3、正确回答幼儿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的年龄小,对教师非常崇拜,如果教师给幼儿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么这种错误将对幼儿可能有终生的影响。

幼儿园案例

3岁3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

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小名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岁3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

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小名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案例

本学年我们还继续在幼儿的礼仪教育方面做探究,通过这次的研修课程我们学习了很多,学习开展了各类礼仪教育活动和教师礼仪方面的培训活动,我们在研讨中、在不断地学习中,对于礼仪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从中受益匪浅。

一、礼仪教育渗透日常生活。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而尊敬师长和友爱同伴是做人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对幼儿从小应进行培养的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些有关的幼儿易于实践的礼仪内容和要求,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在路上碰到老师或熟悉的人能主动打招呼;能主动热情向客人老师打招呼并交谈;和客人老师交朋友、活动时认真听讲;知道要尊重别人,不随便叫喊、打扰等;在行走时能主动礼让师长;同伴之间相互打招呼、问候;游戏中友好合作一起玩;活动中会礼让、照顾小年龄的朋友、生病的朋友及遇到困难的朋友;能友好和同伴相处,如:得到小朋友的帮助会道谢、不小心碰撞了朋友会道歉等。

二、礼仪教育融入教研活动。

1.一课多研互助共享。

我们教研组还开展了一课多研的活动,以礼仪教学为切口,由老师向我们展示礼仪教育的有效教学。活动后我们教研组的成员主要从教师支持性策略为切入口,对活动进行评析与讨论、修改与改进。从而让幼儿得到发展,让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我觉得,礼仪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礼仪教学活动中,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高低。所以在以后的礼仪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反思教学实践,研究提问策略,增强提问的艺术性,使我们的礼仪教学活动过程更有效、更高效。

2.课堂展示提升自我。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认认真真备课、准备教具,在课堂上更是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关注细节。礼仪教学活动《我“讨厌”爸爸》是我在本学期的公开展示活动。过去,我们总是不断从正面强化,教育幼儿如何爱父母,父母的爱有多么伟大。事实上,爱不仅仅是个温馨的话题,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需要我们的沉思!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选择了这个话题进行展开。在第一个环节里,我敞开心扉,用我的经历引发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激发孩子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孩子们尽情地讲述、宣泄。消极的情绪是需要疏导的。

消极情绪的堵塞淤积只能形成心理性问题,所以在第二个环节里,营造了一个情绪场,孩子们通过语言、动作自由地宣泄。第三个环节,在孩子们消极情绪激昂的时候,我话锋一转:“这么讨厌的爸爸我真想把他换掉!”大大的“换”字,触发孩子冷静下来,好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挖掘内心对爸爸更真实的感受!孩子的情感越来越真切,在“换”与“不换”之间激发与爸爸真情的沟通,体验与爸爸割舍不断的亲情。第四环节,运用爸爸的来信,进一步确认爸爸的爱,理解、体验父爱的深沉,自然而然地引发出对爸爸爱的表达。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说出了“我爱爸爸”!这时的父爱是在充分感受爸爸、认识爸爸、理解爸爸的基础上的爱,这是真实的爱!我们的爸爸虽然不完美,但我们还是爱他,喜欢他,这就是爱的真谛!活动中我的角色更像一位派往孩子身边的天使,带领孩子完成一次心灵洗礼之旅,没有僵硬的说教,也没有高科技的教具,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活动、“反意”的形式彰显父爱,感受到与爸爸割舍不断的情愫,让父爱的种子深深地根植在孩子心中。本次公开展示活动受到了园领导和各位教师的一致好评。

相关推荐

师徒结对年工作总结徒弟篇(精选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次盘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并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附上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

爱心公益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0篇)

在实施策划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下面是一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策划方案,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观

教师职业规划三年计划(热门15篇)

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和决策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规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委员会颁

规培学员年度总结(精选13篇)

年度总结是对过去一年的所作所为进行客观评估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发展。借鉴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真实、全面地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与经

青年志愿者协会植树节策划案(通用14篇)

策划书应该具备清晰明确、详细全面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便于有效实施。掌握策划书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部门出一个节目,各学院需出

正规房屋的租赁合同(专业21篇)

租赁合同是规范租赁行为、维护租客和房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现在为大家展示一些租赁合同的写作技巧和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甲、乙

二手花园房买卖合同(专业14篇)

在买卖中,交易的双方往往存在差异和利益交换,通过协商和谈判,双方可以达成互利的买卖关系。以下是一些买卖成功的秘诀和方法,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来提高自己的买卖

美容店创业计划书摘要(热门23篇)

创业计划需要考虑风险管理,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与应对措施,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通过阅读范文,创业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创业项目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总结,以为自己的创业

营销策划方案公司大全(21篇)

在工作和生活中,制定一个合理的策划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深入学习策划方案的范文,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策划水平和创造能力。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企

一年级语文单元备课教案(优质22篇)

教学资源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教学时间段内,为学生提供的辅助教学材料、设备、软件等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