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计算机论文 > 会计学术性论文(精选16篇)

会计学术性论文(精选16篇)

作者: LZ文人

会计是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用于记录、核算和分析财务信息。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会计总结案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会计学论文范文

会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近代会计的形成及发展密不可分的。在欧洲,早在12~13世纪,意大利的商品货币经济已比较发达,借贷复式簿记已出现于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1211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已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记账,当时人们称这种记账法为“威尼斯簿记法”。

【一】会计学专业经济法关键性。

一、学习经济法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各项生产和社会活动,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才能在行为上做到严格依法办事。

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提升,不论在那个层次上,也不论对于个人、人群、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显得格外重要,格外迫切。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法律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尤其对于经济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法律,尤其是经济法,意义更为重大。

二、经济法与会计专业的联系。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法,学习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更不用说进一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了。

我们所读的专业———会计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到目前为止仍然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作为中国学习会计专业领头军的我们,在学习这个新兴专业的过程中,更应该摸索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更好地进行研究学习,推动我国会计专业的发展。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掌握更多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会计学专业,就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概念就可以看出经济法与会计是有着共通点的,都是通过管理手段来保障良好的经济秩序。

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会计知识,我们务必要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仔细分析,发现两者有着很多的联系,但是最突出的共同点还是其管理性和约束性。

会计专业具有管理性,这不仅表现在其经济目标上,还表现在管理的手段和过程中,表现为会计人员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的影响。

通过法律法规对会计管理行为的约束,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对会计管理进行监督。

而管理性和约束性更是经济法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法的价值、主体、权力(利)、属性上,更表现在经济法的义务上。

经济法义务具有社会性。

生活在市场体制下的人们是一种“经济人”,在通常情况下,他们自己为自己服务或者为了为自己服务才为他人服务,而往往不能或不愿提供社会服务,但许多社会服务如维护秩序、举办学校、基础建设、公共卫生、保护环境等等又是一个社会正常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了解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之后,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进一步分析经济法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帮助无疑是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

明显地,学习经济法能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性,时时提醒我们不能忘了会计专业的“经济管理监督”责任。

而对于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想行使好自己的会计监督管理职能,就要对经济方面的相关法律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结语。

在我国,会计专业是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为适应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改革的需要,以经济监督管理对象为依据而设立的一个应用性专业,也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类新兴的发展较快的热门专业。

尽管如此,会计这个专业在我国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都不够高,作为学习这一专业的我们一定要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更好地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提高本专业在我国的知名度,为促进会计专业,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会计学看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化。

本文作者:赵飞工作单位:万达商业地产。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虚拟经济在21世纪之前对广大的中国人民来说还比较陌生,当然现在已经逐渐被广大的学者和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资产价格系统和物质价格系统。

资产价格系统与物质价格系统不同,它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

由于采用的是资本化的定价,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

可以说虚拟经济包含着人们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含有极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房地产经济在广大的人民看来有水泥,钢筋、沙子组成应该是一种重要的实体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的价格定位模式已经不再是按照房地产的成本来定价而是演变为一种像股票高涨一样的预期,认为房地产价格会越来越高,逐渐演变为一种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但是虚拟经济过度的扩张,就会变成一种泡沫,对实体经济乃至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房地产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经济的过度虚拟化会导致泡沫化,对我国的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挑战,必须引起政府和广大学者的重视。

一、我国房地产虚拟经济的表现特征。

房地产市场是非常特殊的市场。

作为商品,房地产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

不同于其他的资产和商品,房地产不仅仅是实物资产,同时又具有虚拟资产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影响房地产价值的预期因素非常复杂,倘若预期不能实现,就会有价格的大幅波动;。

(五)从金融角度对房地产进行研究分析,房地产金融工具依托金融系统的循环运动使得不经过实体经济的循环就可以取得盈利。

比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和股票等证券的交易等相关的金融活动。

所以,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化是客观存在的,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化是房地产泡沫的根源。

二、房地产虚拟经济的现状。

自从我国废止福利分房以来,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过一阵低迷,国家出台了许多调控措施,但是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

近几年来房价上涨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品房的投资投机行为是我国房地产经济进一步虚拟化,甚至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化的倾向。

据调查,十年来我国平均住宅价格增长了3-5倍。

在一些大中城市房价甚至涨了十几倍,一直到国务院出台了“国十条”,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才有所下降,但是房价一直在升高,只是涨幅下降了而已。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靠房地产的投资来实现的。

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房价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在3-6倍之间比较合理,加之考虑住房贷款等因素,住房的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也不应高于30%。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房价和收入之间的比例是不平衡的,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达6倍以上,房价明显偏高。

据统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比率都超过30甚至更高。

当前普遍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虚拟经济现状有几个特征: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收入比过高、开发投资与房地产企业负债增长过快、房屋闲置率过高等等。

房地产经济虚拟化程度越高产生经济泡沫的风险越大,泡沫一旦破裂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

三、从会计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化。

房地产经济过度虚拟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土地的稀缺性以及刚性需求,房地产中投机行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非理性预期,银行也为追逐暴利而盲目放贷,行业缺少自律,金融监管不利等都是房地产过度虚拟化的原因。

从会计学角度来分析,最主要的影响莫过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和会计要素计量的选择。

(一)房地产经济虚拟化与会计信息的关系。

房地产市场是一种垄断性的竞争市场,购房者和开发商通过博弈来实现房地产的交易。

在此博弈中,开发商是强者,购买方则是弱者。

二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在所有的信息中,会计信息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投资者进行决策和投资的主要依据。

房地产市场也是时刻在变化的。

可是,在会计信息不对称、且质量低下、披露不很及时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变化的房地产市场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且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长,使得房地产开发商的有效供给往往滞后于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更加虚拟化,加快了泡沫的生成。

由此我们看出,会计信息出现问题不但会扭曲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正常反映,更是市场中盛行投机炒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房地产经济虚拟化和会计要素计量的关系。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在一般情况下,产品的价格是以成本和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一旦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产生严重的背离,将会产生泡沫。

当前我国房价的上升已经不是主要由生产成本上涨引起的,其增长的幅度早已超出成本的增长幅度。

目前我国房价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未来资产增值的预期所带来的虚拟价值的增长所决定的`。

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价值或价格的确定基础。

因此,房地产计量属性能否反映房地产的真实价值显得颇为重要。

从会计学上来看,房地产可分为存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和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房地产指的是企业为生产经营经营而持有的房屋、土地等房地产。

企业用来生产经营而持有的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而生产经营用的办公大楼和厂房属于固定资产。

自用房地产是按照历史成本作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来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是通过出租建筑物或出租土地使用权来获得收益的房地产。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模式进行初始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只有企业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如果不加限制的引如公允价值,就会出现人为操作利润的现象,从而导致房地产价值背离价格,过度虚拟化,产生泡沫。

存货房地产是指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建造并待售的房产。

此时无论是购买的土地还是构建厂房的各种成本都并入房产的开发成本,统一作为存货的成本。

在虚拟经济的大环境下,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会不断升高,给广大的投资者带来房地产价格继续高涨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经济学中的各种模型计算出的公允价值会不断的攀升。

会计学论文范文

绪论: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税务机关以及纳税人的涉税行为,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税收工作中的集中反映,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在经济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我国的税收种类大致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税....而企业所得税占国家税收的很大比例,在此仅探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第二章:本论。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企业所得税概述。

计税依据概述。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税率概述。

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收筹划概述。

合理避税的方法。

内容摘要: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至20xx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企业所得税概述。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计税依据概述。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会计学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初学《会计学原理》中遇到的困惑,提出了两种简单易懂、可行性高的教学方法,即应用“左右记账法”和会计的语言学解释,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应用“左右记账法”可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判断账户方向,通过会计的语言学解释可以使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会计学专业术语及相互之间的勾稽关系。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左右记账法、语言学解释。

一、引言。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也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相关课程的敲门砖,它教给学生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笔者结合在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有很多困惑和难解的地方,针对学生的困惑之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两种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反响良好。现给出两种教学方法供同行们相互参考,共同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两种教学方法。

(一)应用“左右记账法”

现有的绝大部分教材都是根据会计恒等式以及复式记账规则推导出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仍然依据教材的思路进行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推导过程不是很好理解,另一方面推导结论不容易记忆,甚至经常混淆。学生只有通过无数的练习,强硬的接受并记忆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记账方向已经不知所以然了,将来学到难度更高的课程时接触到更多的账户还是无法面对。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应用汪致正《记账的规律》中的“左右记账法”帮助初学者理解判断账户记账方向。

2009年2月,独立研究学者汪致正指出“借/贷”应当改为“左/右”。同年10月,汪一凡提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其外在特点是改用“左/右”为记账符号,可简称为左右记账法。所谓“中国流复式簿记”,实质是将原有的增减思想作为复式簿记之魂,有助于轻松判断业务所涉及账户金额的增减,加上左右配合,运用助记口诀或左手定则,下意识地快速确定记账方向。而现行会计学中使用debit、credit和“借、贷”,应该被认为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如果原本没有使用这类符号,会计学中就不会存在令人困惑的情形。汪一凡认为,“记账符号”的原意只是指明方位,而不是指其他含义。

在《记账的规律》里,他还原了使用“方位词”作为“记账符号”来指明账户方位的原意。而会计学中,表明方位用过“收付、增减、借贷”等等,几乎都是“动词”。

记账的规律是“左左、右右”。具体解释如下:“左左”指的是会计等式左方的科目,增加额记在账户左方;“右右”指的是会计等式右方的科目,增加额记在账户右方。

通过这简单的四个字、两个词就可以涵盖复式记账法的基本记账方法。以上口诀中的左右时针对等式而言的,即等式左边的账户增加额记在账户的左方,等式右边的账户增加额记在账户的右方,要分清账户的记账方向,只需记住两个等式即可。而对会计等式的推导和理解是非常容易的,会计等式包括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扩展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只要能够分析出账户的性质即可推断出记账方向,简单易懂。结合现有教材中的借贷记账法,将左右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进行一一对应,左边用“借”这个符号表示,右边用“贷”这个符号表示,就可以将左右记账法还原为借贷记账法,并对应于教材中的讲解。

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在账户的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在账户的贷方。学生只要清楚账户的性质就可以根据左右记账规则分析判断出相应账户的增减变动方向,这种判断方法解决了初学者对记账方向判断的困扰。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一连串的专业术语很快溢满了学生们的大脑,在短时间内很难分清这许多的专业术语,以及专业术语之间的关系和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现将《会计学原理》中的几个主要专业术语与语言学的术语相对应,帮助初学者消化理解这许多的陌生专业术语。大学生学习语言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对于语言学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

对语言学的基本术语掌握得已经非常透彻。会计学本身也是一门商业语言,所以,会计学的学习与汉语和英语的学习之间有某些共通之处,借鉴熟悉的汉语和英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会计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会计学中的专业术语与语言学的对应关系是:会计学中的会计科目、记账规则、会计账户、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分别与语言学中的单词、语法、带语法的'单词、句子、句群和文章相互对应。

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的基础上,对会计要素再进一步分析、整理、平衡,最后确定的会计对象具体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会计对象具体项目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整个会计学体系的起点,也是最基本的元素,有了会计科目才有了建立会计账户的基础。所以,会计科目和语言中的单词在语言体系中起着类似的作用、具有共同的地位,二者可以类比。

2、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所有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都是基于此规则,后续的账务处理以及报表的编制都要依据此规则,所以,记账规则类似于语言学中的语法,只有有了语法的规定才能进行后续的造句、写文章等工作。

会计科目通常被认为是账户的名称,账户除了有名称(会计科目)外,还应当有结构、方向、用途等。利用记账规则将会计科目赋予一定的结构和用途就是会计账户,所以基于会计科目和记账规则与语言中的单词和语法的对应关系,会计学中的会计账户自然就成了语言中带有语法的单词,反过来就是带有用法的单词可以与会计学中的会计账户相对应。

是指表示一项经济业务所记入账户的名称、借贷方向和金额的形式。简单地讲,会计分录就是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语言将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描述,一笔经济业务就可以用一个会计分录或多个会计分录进行会计语言的描述。反过来就是一个会计分录可以表示一笔经济业务。在会计分录中有会计科目结合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描述,也就对应于语言学中用单词结合语法造句子,所以会计分录对应于句子。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属于零散的句子。

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并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能够连续、系统、完整反映和监督一个经济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但是一个账簿只能反映某一个会计账户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增减变动情况,而句群也只能描述某一方面的内容,所以会计账簿只能与语言学中的句群相对应。

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会计报表描述的是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根据账簿记录所编制的综合性文件,相当于语言学中将句群进行整合后形成一篇文章,所以会计报表相当于语言学中的文章。

有了以上的6个对应关系,学生就可以根据已有的语言学印象来映射会计学中的6个基本元素,这6个基本元素在整个会计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就不言而喻了,理解起来也就顺畅得多,对会计学的整体体系也就有了最基本的理解。

在这6对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这些会计学基本元素的时候就有了参考对象,会计学基本元素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可以直接对应语言学的这几个基本元素在整个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学生对这些基本元素的理解就更直观,也就对这些元素在学科中的勾稽关系更容易理解。

三、结束语。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可能还有些许不恰当之处,但是通过笔者多次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实用性,用最简单最熟悉的方法引导初学者步入会计学深奥的殿堂,轻松理解《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对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也显得得心应手,激发了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的热情。希望本论文能够为同行们在工作中提供一点启示。《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待同行们继续研究探讨,将此门课程讲解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学审计论文

摘要:施工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行业,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推动力是有目共睹的。但许多施工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仍旧存在不少的不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和进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我国的施工企业数量也逐渐增加。这些企业通过承接各式各样的施工项目以获取企业生产利益以及生存发展,在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施工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外部需求。

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正朝着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筑行业在时代背景中成为了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施工企业涉及到许多其他的行业,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较为繁杂,容易受到外部的因素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和相关行业业务核算甚至国际相接轨,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施工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实际上也是国家财务管理的硬性要求,新颁布的财经法明确的规定了施工企业应该进一步的规范会计成本核算,继而促进国家税收的明晰化和规范化,促进国家经济的长久的稳步发展。

2.内部需求。

施工企业作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组织单位,经济利益与成本的联系是非密切的。施工企业的运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效益,如果能够从成本入手,科学合理有效的节约成本,那么势必会增加盈利空间。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要想在行业领域里谋求更深的发展,势必要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而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材料的成本支出是财务总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缩小企业的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差额,控制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从而达到企业的战略,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的核算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许多施工企业而言,企业内部的管理核心在于对施工人员、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现场管理,对于成本核算的管理往往存在一些忽视。特别是中小型的施工建筑企业,他们受企业规模以及管理结构的约束,在财会的内部职能设置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权责分工不清、会计成本核算的办公环境较差的特点,并且往往出于对经济的考虑,无法聘用到会计核算能力较强的专业核算师,在会计职能的设置上,往往是一人兼多职,许多小型的施工企业则采用会计财务工作外包代账的方式,并没有专门的设置会计部门。会计核算人才的缺失是现阶段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无法达到建筑项目的成本核算要求,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

2.成本核算内容不完善、方法不合理。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对于建设项目的成本核算主要存在内容不完善以及方法不合理的问题。众所周知,施工建筑项目往往会涉及到多种成本,例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而许多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主要集中核算企业的有形资产的核算,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较为注重施工前期的成本投入,忽视了施工后期维护的成本核算。与此同时,对于费用的审核及管理方式存在许多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许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在发生费用的过程中,控制力较弱,缺乏计划,使得许多的建设项目的费用超出预算,增加了成本。然而,对于这一部分超出的费用,企业必须要真实的反映在核算过程中,并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有些企业在费用超出预算后,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真正意义,对企业的不明确的费用,直接计入了生产成本,造成生产成本的虚高。

3.成本核算缺乏监督考核机制。

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之外,往往在企业内部也制定了相关的核算制度。但现代许多施工企业对于会计成本核算所制定的相关方法和制度存在极为严重的执行力弱的'现象,首先是许多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出了许多违规的费用支出,而财务会计人员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真实记录,致使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流于形式。这些事实都明确的表现了现代施工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自制力。

三、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改善措施。

1.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从源头上提升企业对会计成本核算的认识。其次,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要逐步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成本意识,并自觉的执行在平时的工作生产中,只有不断的优化企业内部员工的成本概念,才能进一步落实企业的成本管理。最后,对于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工作,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状态明确会计成本核算职能,尽可能的设置专人专职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机构,对于成本核算工作,要尽可能的聘用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提升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精准度,继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核算监管。

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提高核算水平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前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除了要按照我国国家相关的制度、法规以及财经政策来进行之外,也要体现出灵活性,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既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又与自身需要相结合的成本核算体系,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完善成本核算内容。

施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始终树立全面管理的观念,以确保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对于繁杂的核算内容,首先应该科学合理的予以分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真实准确的核准,要全面考虑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核算,同时也要将无形资产纳入成本核算。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应该要将各种知识费用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投入列入核算的范围中,采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合理的设定摊销期限,对于有形资产的核算,要注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费用支出,要注意事前的投入以及事后的投入都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任改变.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践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07).

[2]杜少华.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5(03).

会计学的毕业论文

摘要:初级会计学是普通中、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级会计学作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教学模式也逐步由传统教学型向教学实践型转变。

关键词:理论操作实践。

初级会计学是在会计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讲述会计业务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职业院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基本以簿记技术为主,通过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职校生学习专业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有关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二是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三是会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职业院校初级会计学的教学特点。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必须因材施教,体现鲜明的职教特点。

1.目标明确。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践型和技能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专业理论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初级会计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树立明确、符合实际需要的会计教学目标,即立足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习的需要,体现职业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特点,注重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2.内容新颖。

一方面由于职校生在校学习二到三年就进入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短、平、快”。另一方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开始会计制度改革,从理论到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务操作中的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会计选择的空间更大。这些都决定了在教授初级会计学时不仅要讲授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也要紧紧围绕我国会计改革现状,讲授财政部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毕业进入用人单位后,第一时间进入角色、投入工作,从而有效地缩短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

3.结构合理。

职业院校的初级会计学必须从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出发。以会计要素核算为例,该章主要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可以与第一章会计对象理论和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这样既能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过程,也易于职校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学练结合,这样能够更客观地检验学习效果。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以笔者学院为例,虽然学院是以冶金为骨干专业的职业院校,但院领导一直十分重视会计专业建设,不断根据市场与企业的需要完善本院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学生的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构建了以初级会计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培养了一支专业教师团队,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1.理论与实践脱节。

初级会计学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生也许学会了书本上的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遇到会计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时,却不知如何下手处理,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

2.教学方法落后。

许多职业院校初级会计学的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的是“填鸭式”满堂灌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在这种方法下,课程结束时,学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的总体认识。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也缺乏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课堂效果不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师资队伍建设不给力。

笔者学院讲授初级会计学的教师都是有着丰富理论知识的中青年教师,他们都是大学一毕业就分配进学校的。他们的工作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这就导致他们缺乏必要的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也造成了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同时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加速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加强继续教育,但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仍然抱残守缺、墨守成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任何教学都需要教师来组织。教学目标和课程等设置得再好,也要靠教师来完成;新的教学方法再好,也要教师来运用。教学的改革不包括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不实际的。要搞好职业院校初级会计学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一方面鼓励会计专业教师继续再教育,不断“充电”,学习会计新理论、新制度;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深入会计工作的一线,真正做到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与会计工作实践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

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应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从而达到锻炼实际会计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时针对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现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节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自己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分析影响账务处理程序选择的因素,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预定的项目;讲授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法,由教师先进行操作示范,并结合录像、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操作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之后教师对操作步骤进行复述,特别提醒容易出错的步骤和环节,最后总结要点;讲授通用记账凭证时,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制单员、出纳员、审核员、记账员和会计主管的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作用、责任,从而全面认识记账凭证。

3.加强实践教学。

会计是一个操作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职业,同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很高,这和现在几乎是纯知识性的教学存在很大矛盾。为此教师在讲授初级会计学课程时,可以安排4~5周的时间进行实训学习。教学教师也完全可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中指导部分章节的完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入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使学生通过实物沙盘的直观模拟,基本了解企业账务处理的各个环节。此外,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模式,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去企业社会实践,可以实现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与企业财务实际操作需求的“无缝对接”。

总之,职业院校初级会计学的教学必须始终以企业、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全面培养职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会计学审计论文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

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财政绩效。

一、狭义财政与广义财政。

二、财政绩效与政府绩效。

第二节主张“重塑政府”的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节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理论。

一、资本结构理论。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第四节体现政府与纳税人关系的委托代理理论。

第五节理论应用。

第二章财政绩效:从传统流量观到资产负债存量观。

第一节传统的流量视角。

一、财政体制是形成流量观的根本。

二、流量观下的财政绩效:财政支出绩效。

三、财政绩效传统流量观的角度单一化。

第二节从资产负债存量进行财政绩效评价的客观要求。

一、资产负债存量管理是财政管理的内在要求。

二、财政风险预警要求存量信息。

三、各国政府对财政存量信息的重视与改革。

第三节从资产负债角度进行财政绩效评价的机理。

一、驱动目标设定。

二、过程机制:投入产出思想为导向,效率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第三章财政绩效评价基础:基于流动性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构建。

第一节政府资产。

一、资产与资本、资金与财产。

二、我国政府资产范畴。

三、我国政府资产构成要素。

四、我国政府资产规模评估的方法。

第二节政府负债及净资产。

一、政府融资。

二、中央政府债务。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

四、政府净资产。

第三节基于流动性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构建。

一、构建依据:基于流动性的考虑。

二、构建框架。

第四章政府财政绩效的效果评价:资产负债表法。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方法。

一、企业的财务分析。

二、资产负债表法在政府财政中的运用。

第二节中央政府财政绩效效果评价。

一、基于流动性的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

二、—年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三节地方政府财政绩效效果评价。

一、基于流动性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五章政府财政绩效的效率评价:投入产出法。

第一节投入产出经济学发展演变。

一、重农学派:魁奈与《经济表》。

二、洛桑学派: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三、瓦尔拉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思想。

第二节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一、dea数据包络法。

二、b2c模型。

第三节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绩效效率评。

一、指标选取。

二、实证分析。

三、投影原理下对dea无效的分析。

第六章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

第一节流量观与存量观下对政府财政绩效的不同应用。

第二节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政府资产负债表结构。

第三节存量债务置换:形成与存量财政绩效挂钩的机制。

第四节政府资产负债表重构:考虑“纳税人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如本篇论文有附录,需要添加上)。

后记。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每一个时代其主流趋势是不同的,所以在时代变化下,与之相关的内容也应该及时的更新。在信息时代下,传统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隐藏的漏洞逐渐地暴露出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阻碍作用。鉴于这样的情况,有关研究人员立足于信息时代,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究。本文在借鉴前人探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为财务会计创新管理工作的实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创新管理。

在社会不断进步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行业,还是市场发展,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在事物更新交替过程中,企业所开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但部分企业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投入精力有限,如此就导致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当前各企业发展的新需求。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如何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其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与以往的时代相比较,其科技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更加突出。而且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在大环境有显著变化的背景下,企业所开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渐地突出出来。本文对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内容如下所示:

(一)财务会计管理意识淡薄。

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完善的,灵活运转的资金链,企业才能有底气、有实力开展各项运营活动,反之,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企业发展将会受限,严重的话甚至会走上破产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资金是极为关键的。企业为了对资金进行有效地管理,设置了专门的财务部门,并组建了专门的财务会计工作小组。企业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度重视,为财务会计部门的膨胀提供了便利条件,企业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忽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面对这样的情况,部分企业吸取了教训,开设了专门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但企业并没有给予这一部门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就导致了管理部门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管理意识,进而敷衍了事,并没有贯彻落实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此种工作状态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更是淡薄,在意识匮乏的基础上,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落实自然不尽如人意。

(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对财务会计工作十分的重视,在对此工作投入大量精力的同时,与之有关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就受到了忽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约束,使财务会计这一工作更好地落实,但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过程中敷衍了事。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与当前的信息时代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立足于信息时代分析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发现制度中存在较多的漏洞,比如,在制度中,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归档问题就没有明确的规定,何时归档,如何归档,这些内容都没有具体明确。不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仅无法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反而会制约这一工作的开展,因此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财务会计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在对企业所开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部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部门所应用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中,管理人员主要依靠的是人工管理,人工管理不仅效率较低,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而且出现错误的概率也比较高。这样的管理方法应用起来耗时、耗力,与当前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发展不相符。

(四)缺乏财务会计管理人才。

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因为企业领导层赋予了其较多的权利,因此很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认为自身地位较高,在与其他部门合作中出现了“盛气凌人”的现象。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心高气傲”,使其在工作中不能吸取前人优秀的经验,在工作过程中不思进取,在时代变化过程中依然坚持经验主义,并没有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此同时,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也没有对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没有主动学习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应用并不熟练。如此一来,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所开展的工作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并没有将财务会计管理这一工作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

二、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管理对策。

信息时代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其竞争力有所影响,因此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要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并对这一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使其能够与信息时代相符。本文就信息时代下如何实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浅薄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树立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理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其存在的必要意义,做好这一工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淡化传统的管理意识,树立新的管理意识,形成信息化管理理念。企业领导应重新认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对此工作的作用进行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企业领导应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并学习最新的财务会计管理理论知识,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并将这一正确的管理理念传递下去。在领导重视的基础上,下属员工会以领导为中心,跟着领导的思想走,如此一来,下属工作人员就能够在潜意识中形成信息化的财务会计管理理念,这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信息化财务会计管理氛围。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展之前,相应的管理制度可以为其提供工作依据,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应从管理制度入手,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为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在制定信息化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管理责任进行划分。财务会计工作与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关联,这一工作是缩小版的“企业版图”,所以财务会计工作并不单是会计这一部门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就比较大,仅依靠其自身开展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所以在制定管理制度中,应将管理责任进行细化分析,以财务会计管理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共同来完成会计管理工作。第二,对信息化管理内容进行确定。信息化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人力的需求降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更加的频繁,在人机更替中,内容的划分十分的重要。因此,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应对管理内容进行确定,比如说信息归档管理,在信息归档管理中,应对归档的时间、归档的完整性要求进行明确。只有明确了管理内容,管理人员才能有迹可循,有章可依。

(三)采用电算化财务会计管理方法。

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技术,新系统不断涌现,其中与财务会计有关的erp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目前erp逐渐成了现代企业比较关键的运行模式之一,其先进模式的应用为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带来了启发,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因此,将erp应用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既可以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保证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在erp应用过程中,企业构建了电算化管理系统。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管理部门更好地分析企业财务现状,更加全面且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这一分析方式与人工分析方式相比不仅简便,而且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同时,在电算化管理系统中,企业财务数据审计窗口有所增加,在多窗口审计下,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效率等均有所提高。而且在电算化管理中,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分析与评价更加精准。综合来说,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实行电算化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财务会计管理人才。

企业想要开展创新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就需要有人才资源。但就目前社会中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大部分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管理素养,但其与时俱进意识淡薄,对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的更新了解不深入。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在招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之后,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在培训工作中,需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具备现代化信息能力的财务会计管理素质人员。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企业发展中,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时代变换中,企业应提高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还应对此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洁.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4):172.

[2]贾明彧.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完善方案探讨[j].现代商业,2011(20):222.

[3]赵传芬.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化工贸易,2014(14):154.

[4]郭丽娟.信息时代加强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现代营销(下),2012(08):151.

本科生会计学论文

一、在财务分析方面,探究相关的会计与统计(以因素分析法为例)。

对会计核算的财务分析而言,如何用各项指标去评估和分析一个企业的状况是其本质所在。期间,统计学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为财会人员提供方便,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下面以财务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因素分析法为例,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谓的因素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应用相对比较数学化、比较抽象化的方法,在某一经济因素(当然并不仅仅局限经济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一经济指标进行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考察,笔者认为,此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先是要确定本企业在这次研究中需要分析评估的指标,然后再根据刚刚所确定的影响该指标的各因素的方向和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计算出相关结果即可。

因素分析法作为现在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企业会计的财务分析方面的应用更是非常普遍。在会计财务分析中,我们需要将统计学中,较为优秀的、领先的方法予以具体化、实用化,使之与现代会计中无法解决的、比较复杂难以处理的问题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真正体现会计学与统计学两者相互联系的优越感与时代感。当然,统计学中除因素分析法外还有许多与会计学相联系的方法,比如平均数法,相对数法,长期趋势分析法等等,它们都是应用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现有数据进行分析,所以数据的真实性、高精确度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会计学中的财务方面恰好以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数据为基本前提。由此可以知道,统计学作为一门比较广泛的、实用的工具,在与会计学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时候,两者都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个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二、在财务管理方面,探究相关的会计和统计。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与统计分析这两门应用型的学科也得以不断丰富壮大,并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现代的财务管理在原有定义基础上,对一些企业的投资、融资、现金流量、资产及利润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统计学也在飞速发展,不仅在企业的现金流的数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其他方面分析时也起到了经营管理的作用。如今,统计的方法在财务管理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也愈来愈地被应用其中。苛刻的条件必然就有严格的要求,对财管知识的了然于心,仅仅只是第一步,必须能运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对相关的会计处理进行加工和提炼,以达到高效的标准。

例如,在某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存货的发出会计处理,其采用的移动平均法、算术平均数法,究其本质而言,这几种方法都是源于统计中平均数的概念,在成本会计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企业的经济状况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其次,对于管理会计中,庞大的财务数据,应用统计学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中的知识与方法,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出谋划策,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光明的蓝图,从而为企业日后的经营规划奠定基础。

三、在金融预测方面,探讨相关的会计和统计。

当代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谓之快,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如果想在竞争日益残酷的现状下得以生存,必然要转变一些传统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公司的金融方面的预测尤为重要。财务预测,既是对公司自身的、未来的财务状况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又是对公司所处的这整个活力市场进行预测。在一个公司的内部,财务人员往往要根据本公司现有的历史数据,充分结合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在这期间必然要用到统计学的许多方法,两者加以整合,才能更好地达到财务预测的标准,进而使企业内部资源更好地调配,使企业走出低谷,迈向成功。

统计学中的大多数方法和理念都可以在财务预测中得以体现。如单变量分析、风险指数模型,多个判别分析,条件概率模型等,这些古典的统计学思维,不得不说大大推动了财政预测的交易速度。就以大家较为熟悉的条件概率模型为例,来简单地阐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条件概率模型的本质:它们都建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概率函数的基础上,往往比较常用的是最大似然法。一般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参数满足两组之间的协方差多元正态分布。这样在同等条件下,比财政预测的较为简单直白的线性模型分析,具有较宽范围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财务分析,统计方法的应用,这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合,也在某一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率。没有统计方法的渗透,任何财务分析的结果都将是苍白无力,难以使人信服的。

四、结语。

总之,会计和统计是两个难以相互割离的话题学科。人们常说,会计中有统计,统计中也有会计,这话一点不假。从最近这几年来看,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会计学与统计学的飞速发展,两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日益密切,无论是统计学在上面所探究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和财务预测这几个与其结合相对较多的方面,还是在企业信息化要求下统计学的应用,都彰显了会计学与统计学相互渗透与融合的特点。

笔者认为,在明确“统计学中的方法在会计学中得以应用,会计学中的概念在统计学思维中得以延伸,只有渗透与理解,才能在日后的研究中,打开另一片天空,迈出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精髓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日常财务与统计的工作中,互相理解,以他长补我短,相互取舍,相互促进,这才是探究会计学与统计学的意义所在。笔者认为,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首先,在会计中“想”统计。在会计的财务中,管理、分析、预测都少不了和数据打交道,而有数据的地方,就有统计。所以说,无论是做财务分析,还是财务预测,在面对庞大、毫无规律而言的数据库的时候,就十分有必要“想想”统计的方法与思维。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份简单的数据列表,在快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高效、准确的目标,给财务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增加了统计的内涵,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经营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在统计中“想”会计。作为统计人员,日常的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财政、会计学中很多的数据知识。尤其是随着现代会计学的丰富,也就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加苛刻、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将这些数据有效地运用到财政金融的方方面面,还需将会计学的知识牢记心间,慢慢地使自己掌握多种统计的途径,在将来,自己能有一技之长。最后是通过整合全面的会计应答和统计信息。在会计学与统计学的基础知识面前,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将“会(计)统(计)不分家”相互的联系发挥的淋漓尽致,才不愧为当代一个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近年来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当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去,并且其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中主要对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企业的财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逐渐的深入发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当中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精细化管理以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等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管理当中去,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将对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1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精细化管理认识存在着不足现象。

一些企业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是缺少正确认识的,没有将财务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之间进行结合和统一,当中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固化思想模式,导致精细化管理难以发挥出实际效用。同时,企业负责人对于精细化管理也缺少理解性,认为企业的效益主要来自于采购、生产和销售几个环节,而财务工作只不过是进行核算,并不会起到任何的影响作用,从而导致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难以让精细化管理发挥出实际的价值,导致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举步维艰。

1.2管理手段落后。

实施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当中,要想促使其发挥出实际价值是离不开相应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在当前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很多企业仍然采取传统单一的财务核算方式来进行,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上也比较小,难以将财务管理运用到企业的其他方面去[1]。虽然一些企业当中已经认识到了先进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计算机管理模式,希望通过信息化方式来实现管理效果的提升。但事实上计算机网络却成为了传统核算方式的替代品,根本没有发挥出价值,也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数据分析,这与精细化管理的实际价值之间仍然有着遥远的距离。

2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2.1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

要想促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得到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那么就一定要从人员上入手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调整。企业当中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影响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当前阶段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财务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同时也能对国家的法律知识和规定等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保障他们在工作当中更好的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此,企业方面还需要积极的为财务工作人员制定出针对化的目标和计划,定期的实施二次教育和考核,促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得到提升[2]。此外,企业方面还需要重视起高端人才的引进,能不断的优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队伍,为企业的财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2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能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和标准来进行相应的工作开展,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能得到实现。对此,企业方面需要制定出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需要结合财务目标和岗位责任来进行有效结合,将财务会计工作单重的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实到工作岗位当中去,从而为财务会计工作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工作岗位的责任,并且要定期进行岗位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那么则需要进行再一次的学习或者换岗等,从而保证每一个工作当中的工作都能有效的完成。

2.3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进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在财务精细化管理当中加大投入,并且要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才能促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对此,企业当前阶段一定要积极的利用好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完善企业的财务信息收集和整理等程序,促使企业当中的各项工作内容和数据之间能形成统一化,并最终形成企业的数据分析库[3]。这样以来才能为企业的数据分析和业务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2.4创新管理模式。

在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当中,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应当保证其能与企业的发展现状之间相符合,同时也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从而能逐渐的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创新管理,需要在当中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让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更加的自信、从容。

3结语。

总之,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开展当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且也要保证所实施的管理策略能与企业的实际发展之间相适应,这样才能促使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得到体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3]张潇霄.财务会计工作强化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19):21~26.

会计学的毕业论文

当今社会知识是生产的核心要素,而将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是人才,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才,如何衡量人才的价值非常必要。人力资源会计就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学和传统会计学结合起来,对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中出现的新领域。目前在我国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运用。在本文中,就建立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及会计上如何衡量,考虑并在实践中使用加以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1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首先,人力资源会计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会计正确核算的需要。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中人才的关键作用,企业为了获得优质的人才,往往加大投资比重,例如,提高薪酬待遇、福利标准、住房条件、提供各方面培训等。如何计量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是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而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将所有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实际上人力资源投入的收益期往往是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支出应予资本化,根据收益期间进行费用分配。人力资源会计就需要核算清楚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才质量,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推动经济发展。再次,人力资源部会计也是劳动者了解其自身价值的需要。劳动者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企业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回报。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就是通过经济补偿使劳动者价值得以体现,加大促进其主观能动性,对企业和个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人力资源会计就是正确核算劳动者的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按照其取得、维护、开发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入账,并根据收益期加以计量。投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人力资源取得支出。

它指的是人力资源的开支,以便发生获得业务。具体分为三种:招聘开支,以吸引求职者产生的费用;选拔开支是需要在选择工作人员应招时,所产生的费用;就职开支是指员工被聘用后安排合适的位置时产生的费用。

2.2人力资源开发支出。

指企业为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及岗位技能而发生的各项支出。例如,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专项培训等。

2.3各项支出的计量方法。

以上三种支出,收益期超过一年以上的才能予以资本化。一般来说,将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维护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一次性维护支出金额较大,也可以计入待摊费用,分期计入损益。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传统会计处理的费用和相关的人力资源费用分别核算和资产的处理。在会计科目上可以设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摊销”、“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摊销”及“人力资源损益”等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例如,企业招聘员工时发生各项属于资本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10000元,会计分录如下: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10000元贷:银行等10000元例如,企业对招聘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支付各项费用8000元,会计分录如下:借:人力资源开发成本8000元贷:银行等8000元例如,企业对企业员工每月发放工资100000元,各项福利7000元。月末直接进行结转。会计分录如下:借:人力资源使用成本107000元贷:应付工资100000元应付福利费7000元借: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等97000元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10000元贷:人力资源使用成本107000元月末摊销应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属于资本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元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4000元。会计分录如下:借: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等5000元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1000元贷:人力资源取得成本2000元人力资源开发成本4000元“人力资源损益”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员工变动而产生的损益,期末直接结转本年利润。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人力资源会计需要把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人力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所有者权益中增设“人力资本”项目,在利润表中增设人力费用,作为营业利润的减项。企业还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的各项状况。

4人力资源会计如何在我国加以运用。

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确认,确保企业对所雇用的劳动力的所有权,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再者,可以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里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人力资源全面开展做好各项准备。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只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未进行实践。随着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开展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势在必行。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将不断发展,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促进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践中应用与实行,以发挥人力资源会计在当今社会中的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弗兰霍尔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2]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

[3]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四大难题.

会计学专业的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各界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越来越重视,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对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进行阐述,其后分析了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存在的时效性不高、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等措施,以此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一、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概述。

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以及经营利润等多方情况的重要指标数据,他为企业预测经济前景,投资筹资等决策分析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管理,实现企业顺利发展。

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

一般中小型企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都是对历史信息的披露,例如4月份披露1~3月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基本财务会计信息,第二年上半年向税务局提交去年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总结,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方便国家进行事后监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所有者权益和债权者等关系不大,投资者也不能根据这些事后的数据信息做出决策。如果企业不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就有理由怀疑企业有内幕交易的存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一旦企业发生亏损,对相关者造成的利益损失是难以预估的。对于企业高级管理层的变动、股利分配政策的改变以及资金运用的方向发生变动等重大事件不进行及时的信息披露,有的上市企业清楚如果披露重大事件会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产生影响,所以迟迟不愿意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最终导致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受到损失。

(二)会计信息的失真。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在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上都存在造假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收益,不在乎企业的长久发展,思想较为落后而且存在侥幸心理,和法律打擦边球。在股市上,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行修改,向交易所虚报资产负债,夸大企业盈利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进行非法活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并不完善,许多企业钻法律漏洞,通过造假、伪造信息谋取暴利,破坏市场公平制度,损害了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财务信息的传递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传递上不及时或是出现纰漏,导致报表传递错误,亦或是有的员工或管理层故意隐瞒企业重要信息,例如投资行为和筹资行为,财务没有及时发现,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也不能有效反映出来,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充分性是我国企业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公司为了满足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隐藏。例如某些上市公司为了不影响其股票价格的变动,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过分夸大,不利于企业盈利发展的信息就一笔带过甚至直接不披露。例如在对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更换上,企业仅仅提说更换管理层,并不会直接披露出现任管理层人员的理由和优势,对现任管理层人员的考核方式和考核过程也不会进行披露;还有一些对企业决策有关的重要信息,例如企业资金的运用途径、交易关联方的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的收购并购情况等等并不进行披露;对一些国家不强制性要求披露的报告干脆不予披露,例如偿债能力、对企业经济预测等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极其不充分。有的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内幕信息的交易从中赚取差价或者牟取暴利。

(四)缺乏对社会贡献信息的披露。

虽然我国会计行业已逐步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但对于社会贡献信息而言仍停留在传统会计核算上。一方面,在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中也没有具体的要素科目对其进行衡量和披露。另一方面,国家政府目前也没有对企业财务会计中的社会贡献信息进行明确的规定和制度,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和审计,使得企业披露的社会贡献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管,也会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任意夸大社会贡献信息,制作虚假社会贡献信息报告,影响市场经济。

三、建设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的会计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充分披露,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措施。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以及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程度,对会计基本制度进行完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传统的会计法律法规中,通常将会计信息的造假伪造责任推到会计相关人员的身上,改革以后的会计法律则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准确以及不完整性承担直接责任,将会计信息失真从源头上进行改进,有效地消除了企业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有利于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会计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的不规范,其首要原因就是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其次还有很多会计制度只是浮于表面,企业和相关部门并未进行贯彻执行。因此,国家应明确规定出会计行为不规范的处理方式,并坚决落实贯彻,对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准确或是有所隐瞒的企业坚决执行惩罚措施,进行行政处罚,严重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财务会计工作的不规范,坚持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使市场经济更加规范。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就应该建立在公司治理的层面上,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公司各部门能相互独立,相互监督检查,将内部控制制度运用于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应当以企业的最大利益化为动力,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密切关系,从而减少贪污受贿行为的发生。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目标应逐渐趋于多元化和整体化。其次,对财务会计而言,应当对每个人进行明确的职权划分,会计各岗位部门应当相互独立相互监督,例如出纳岗和收入岗、费用岗等不同岗位具有不同的职能,对应相应的权限,同时可以引进管理会计岗,主要负责对整个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现金流量较大或改变资产用途的岗位应及时了解情况并报告会计负责人。最后,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引进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分为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控制四个阶段。对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风险监测人员和风险控制人员分离开来,使各部门各司其职,权责分明。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通过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缓释等手段对风险进行管理。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首先,会计从业人员应树立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意识,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其次,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原则,对于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进行解释,如果相关者执意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造假、伪造变造等行为,会计从业人员应直接拒绝,如果涉及金额较大,范围较广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此保证国家利益;最后,企业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活动等对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进行解释,加深会计从业人员对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解,同时,可以定期对会计从业进行培训,并且对其综合素质和会计能力进行考核,从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规范会计信息和会计行为,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社会贡献信息的披露。

社会是由企业、政府、家庭共同组成的,企业作为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对社会贡献信息的有效披露,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对其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和群众对企业的一种全新的认识,一种超出财务信息之外的全新的认识。它更加关注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企业财务信息的合理有效披露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基本数据支持,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法来完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保证经济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参考文献:

[1]蒋敏.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j].商业会计,(23).

[2]于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现状及完善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24).

[3]张智群.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0).

会计学专业的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税务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家税务机关推行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营改增政策的推出,进一步的完善了我国的税收制度,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解决了重复征税的弊端。营改增政策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影响。以下本文将针对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实施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施工企业;财务会计。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营业税收制度方面,为施工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税收负担,随着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推出,有效的防止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发生,以往施工企业都是实施的双重税收政策,为企业增加了不少压力,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企业内部税收不公平的情况发生,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以后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内部税收政策的弊端,极大的提升企业财务税收的工作质量。

二、营改增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影响。

1.会计核算的影响。施工企业在营改增税收制度成功推行以后,为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带来的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因为之前核算营业税收时非常简单,在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后,企业需要对增值税的各项明细进行详细的核算,同时还要明确的列出企业的成本和后入的情况。第二个方面是企业财务会计科目的改变,因为企业在以前进行营业税核算的科目是,营业税和附加还有应交税费。营改增税收政策推行之后企业的核算变成了增值税核算,核算的科目变成了应交增值税和应交税费,而且核算的科目以下还有进行税额、销项税的等明细,以上这些改变,加强了企业对财务会计核算效率的要求。

2.企业税负的影响。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客观条件要求是,百分之十一的增值税率,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大部分都符合纳税人的认定要求。营改增实施以后,对施工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也得到了根治,进一步的释放了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在营改增具体实施以后,企业面临的税收问题更加复杂了,税收负担更加沉重,反而陷入了税负的窘境。原因是企业成本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庞杂,受到的外部因素的干扰,所以造成的税负加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第一个方面是企业的成本方面,因为施工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劳务和薪资成本,这些是不在税额抵扣的范围之内;第二个方面是施工企业所涉及的企业基本都是小规模纳税人。就算这些相关企业向税务部门代开增值税发票,也只能抵扣施工企业税率的百分之三,实际情况是施工企业很少能获取足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在抵扣进行税额时,就会直接增加施工企业税负。

3.财务指标的影响。我国的税收制度中,营业税就是企业资产价值之内的税收,增值税就是指企业资产价值之外的税收。因此营改增税收制度成功推行之后,为施工企业的财务目标带来了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给企业资产负债率带来的影响。以前的国家税收制度是,在应交税费的科目中是不计入企业资产价值等进项税额的。但是因为增值税是企业价值之外的税收,所以实施营改增之后,应交税费科目计入了资产价值在内的进行税额,这样就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负债额度,由于施工企业资产价值的降低,造成了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第二个方面影响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指标。施工企业为加强经营者工作的效率,都会在年初对经营者制定指标。在以前的税收制度中,企业资产价值指标是包含营业税金的,但是在营改增推行之后,企业产值中不再计入营业税金,导致企业考核经营指标的改变。

三、营改增税收政策下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的应对策略。

1.加强发票管理。在施工企业中,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经营中抵扣进项税额的原始凭据,无论是任何企业,在发票的管理方面一直都是一个重点,所以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措施是必备的。施工企业与其他对象签订合同开始,对发票也要进行一定的要求,相关的财务会计按照要求和规定开具和送达发票,并且明确发票管理责任到人,如果出现以假乱真或者是丢失,相关的财务会计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财务会计发票需要认真仔细的保管发票,降低发票的损坏和丢失率。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一定的抵扣期限,最长不超过180天,所以财务会计一定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认证和抵扣,避免因自身会计工作的失职而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加强税收筹划工作。做为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伴随着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到来,对税收工作要进行相对专业的筹划,积极寻找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税负。营改增的到来更加规范了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在采购过程中企业才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有效抵扣销项税额,减少企业纳税。如果施工材料由另一方指定或提供,那么增值税票将无法获得,更不能抵扣相应的销项税额。所以包工包料的施工合同对施工企业来说才是最好的,才能获得更多的抵扣税票,为施工企业最大限度的减少赋税。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企业财务要根据实际的税务情况不断转变思想,价格并不是提高利润的最大方式,一定要权衡利弊,做好选择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正规供应商,对整个税收工作做好统筹和计划。

3.加强财务监督与审计。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相对特殊,有较长的周期和工作内容,所以企业财务会计在管理和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尤其是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到来,如何进行财务监督与审计,才能不断增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将是一个难点问题。其中施工企业的采购是一切工作内容的前提,并且占据大部分的比周,所以加强审计和监督体系十分重要,在采购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成本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费用等一些支出比较多,不仅包括人工、机械,而且还包括各种材料和水电,所以想干的财务会计加强审计与核算,控制好所以费用分支出,减少费用和成本,每一项支出和费用必须具备正规票据,辅助施工企业的财务监督与审计,全面配合我国营改增税赋制度的实施。

四、结语。

总结全文,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我国营改增税赋制度的背景下,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积极应对是一个重要问题,施工企业要结合营改增税收制度,对企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妥善的策略积极应对,营改增税收制度带来的影响,以减轻企业自身的税负。

参考文献:

[1]陈琼.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西建筑,.(6).

[2]李言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对企业带来的利好分析[j].注册税务师,.(5).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会计学毕业论文

在进行会计核算体制的完善方面需要从下面的几方面着手:第一,在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现其科学和实用性,并且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的监督体系,对于非法行为要依据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其进行严惩,这样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会计核算导致的损失。第二,完善事业内部的监控体制,对事业单位中的一些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对任务进行很好地控制,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顺利的进行。第三,坚持收支两条线的方针,并要继续加强国库集中收支政府的集中采购为重点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制度的实施,规范好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4.2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

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科学的对财务进行监督管理这将使得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行,为了做好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这就需要做到:第一,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第二,事业单位预算的一些情况需要与任期领导的离任专项审计要进行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在任领导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重视。第三,在财务方面实行公开制度,通过民主和大众的监督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提高。

4.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断地改革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将成为事业会计核算进行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养进行培养:第一,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学习班或是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集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二,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并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提出标准和要求,促使财务人员不断的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第三,在招聘财务人员时需要提高标准,以便引进高职业技能的财务人员。

会计学专业的论文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在飞速进步,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也日渐完善,国内许多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也不断发展,与新时代的市场经济体系融为一体。如今,在事业单位的运营当中,财务会计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收益和运营情况,但是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当中,财务会计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拉低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所以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人员最为重要的工作便是找出这些问题并加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文章将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为推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完善对策。

最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许多的事业单位也在飞速地进步,在新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许多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深入的革新,融入新的市场经济体系,拓展发展方向。目前,在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地位最重要的便是财务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是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经济收益以及运营的重要工作,其工作水平直接代表着一个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然而,如今国内许多的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依然有着些许的现存问题,例如监督工作不到位、工作整体不够规范以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并且拉低了国内整体的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只有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有针对性地对现存问题进行完善,推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才能够为事业单位带来更高的收益以及更大的发展前景。下面围绕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1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问题。

国内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的主要体现有两点:第一,收付实现制不足。在我国相关政府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核算需要使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则使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这一会计核算形式更加便于理解和记录,能够让会计处理手续更为简化,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而使得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当中一直是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然而,由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形式难以全面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导致成本核算和预防风险工作的进行都较为困难,对事业单位的收支结余情况以及负债情况都没有办法得出全面的反映,以至于事业单位财务决策者的判断会被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第二,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有所不足。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当中,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依然较为传统,这样传统的核算模式是通过固定资产以及固定基金来反映出企业固定资产的总价值,将当期的支出算作固定资产的总支出,而这样的核算模式和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会计原则背道而驰,这样的核算模式需要革新。并且,由于国内的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将使用耗损算入固定资产价值当中,在出现耗损的时候账面价值却没有变化,以至于资产的实际价值的改变难以通过账面价值来发现,出现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情况。

1.2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国内仍有许多的事业单位由于传统会计工作观念的影响而导致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十分不健全,会计人员在工作当中许多事情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以至于会计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工作中出现的相关责任也难以落实,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这些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都是极为不利的。

1.3监督机制不到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部门是政府的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监督部门的监督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里领导干部的任中和离职的审计,并没有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对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管力度较低,没有严格地审查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违规操作的检查和惩罚力度也较低,使得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常常会抱有侥幸心理,在工作中不够严谨,以至于财务会计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直接决定会计工作水平的最大影响因素便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电脑操作技能等都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及效率。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是直接与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挂钩的,然而国内许多的事业单位没有在财务会计方面设置绩效考核机制或绩效竞争机制,在会计管理方面也较为放松,以至于许多的会计人员毫无危机感,产生混日子的心态,不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以至于工作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会落后,容易导致账目混乱,对新出现的核算方式不理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十分不利的情况。

2解决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要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以此来约束和规范会计工作的进行。事业单位需要清楚地制定好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单位的实行目标,同时要制定清楚的岗位职责划分机制,确保职业和业务落实在每一位员工的身上。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起合理的奖罚制度和监管机制,这样一来会计人员在受到管理制度约束的同时还会因为奖罚制度而更加规范自己。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必须要保证制定必须有足够的执行力,要给予管理人员足够的管理空间,让管理人员能够严格地实施管理制度。并且要加强对日常会计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日常进行足够规范化。

2.2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不仅仅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力度,监督力度的加强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后,要想严格地将制度贯彻落实,就需要十分完善且严格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确保管理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规范能力,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及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加强监督力度的首要部分便是加强内部审计环节的审计工作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严格审计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错误或漏洞,一旦发现便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

要想彻底改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就必须要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抓起,只有一支优秀的会计团队才能够将财务会计工作做到最好,其必须具备优质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高超的业务水平。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加大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培训力度,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责任感、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素质水平,打造出高素质的会计团队,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整体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的现存问题大多都来自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失误导致的,而会计工作人员是财务会计工作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在聘用会计人员的时候需要选择合格的专业会计人员,并且要做好监督工作以及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会计人员本身也要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过硬的专业能力、综合技能、文化素养以及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会计人员需要面对烦琐的数据核算工作,这种工作极容易出现误算或漏算,会计人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若是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就需要认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最适合的解决对策,并且要在之后的工作中格外注意,不可再犯相同的错误。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也要多多关心会计人员,若是发现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梁结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144,146.

[2]张丽丽.浅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8):79-80.

[3]彭志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6):311.

[4]曹宜源,刘嘉,胡江静,等.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4(1):24-26.

[5]苗永旭.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207,215.

[6]孙成清.新会计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2):115-116.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国家税务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家税务机关推行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营改增政策的推出,进一步的完善了我国的税收制度,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解决了重复征税的弊端。营改增政策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影响。以下本文将针对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实施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施工企业;财务会计。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营业税收制度方面,为施工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税收负担,随着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推出,有效的防止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发生,以往施工企业都是实施的双重税收政策,为企业增加了不少压力,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企业内部税收不公平的情况发生,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以后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内部税收政策的弊端,极大的提升企业财务税收的工作质量。

二、营改增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影响。

1.会计核算的影响。施工企业在营改增税收制度成功推行以后,为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带来的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因为之前核算营业税收时非常简单,在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后,企业需要对增值税的各项明细进行详细的核算,同时还要明确的列出企业的成本和后入的情况。第二个方面是企业财务会计科目的改变,因为企业在以前进行营业税核算的科目是,营业税和附加还有应交税费。营改增税收政策推行之后企业的核算变成了增值税核算,核算的科目变成了应交增值税和应交税费,而且核算的科目以下还有进行税额、销项税的等明细,以上这些改变,加强了企业对财务会计核算效率的要求。

2.企业税负的影响。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客观条件要求是,百分之十一的增值税率,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大部分都符合纳税人的认定要求。营改增实施以后,对施工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也得到了根治,进一步的释放了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在营改增具体实施以后,企业面临的税收问题更加复杂了,税收负担更加沉重,反而陷入了税负的窘境。原因是企业成本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庞杂,受到的外部因素的干扰,所以造成的税负加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第一个方面是企业的成本方面,因为施工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劳务和薪资成本,这些是不在税额抵扣的范围之内;第二个方面是施工企业所涉及的企业基本都是小规模纳税人。就算这些相关企业向税务部门代开增值税发票,也只能抵扣施工企业税率的百分之三,实际情况是施工企业很少能获取足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在抵扣进行税额时,就会直接增加施工企业税负。

3.财务指标的影响。我国的税收制度中,营业税就是企业资产价值之内的税收,增值税就是指企业资产价值之外的税收。因此营改增税收制度成功推行之后,为施工企业的财务目标带来了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给企业资产负债率带来的影响。以前的国家税收制度是,在应交税费的科目中是不计入企业资产价值等进项税额的。但是因为增值税是企业价值之外的税收,所以实施营改增之后,应交税费科目计入了资产价值在内的进行税额,这样就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负债额度,由于施工企业资产价值的降低,造成了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第二个方面影响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指标。施工企业为加强经营者工作的效率,都会在年初对经营者制定指标。在以前的税收制度中,企业资产价值指标是包含营业税金的,但是在营改增推行之后,企业产值中不再计入营业税金,导致企业考核经营指标的改变。

三、营改增税收政策下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的应对策略。

1.加强发票管理。在施工企业中,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经营中抵扣进项税额的原始凭据,无论是任何企业,在发票的管理方面一直都是一个重点,所以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措施是必备的。施工企业与其他对象签订合同开始,对发票也要进行一定的要求,相关的财务会计按照要求和规定开具和送达发票,并且明确发票管理责任到人,如果出现以假乱真或者是丢失,相关的财务会计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财务会计发票需要认真仔细的保管发票,降低发票的损坏和丢失率。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一定的抵扣期限,最长不超过180天,所以财务会计一定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认证和抵扣,避免因自身会计工作的失职而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加强税收筹划工作。做为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伴随着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到来,对税收工作要进行相对专业的筹划,积极寻找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税负。营改增的到来更加规范了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在采购过程中企业才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有效抵扣销项税额,减少企业纳税。如果施工材料由另一方指定或提供,那么增值税票将无法获得,更不能抵扣相应的销项税额。所以包工包料的施工合同对施工企业来说才是最好的,才能获得更多的抵扣税票,为施工企业最大限度的减少赋税。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企业财务要根据实际的税务情况不断转变思想,价格并不是提高利润的最大方式,一定要权衡利弊,做好选择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正规供应商,对整个税收工作做好统筹和计划。

3.加强财务监督与审计。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相对特殊,有较长的周期和工作内容,所以企业财务会计在管理和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尤其是营改增税收制度的到来,如何进行财务监督与审计,才能不断增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将是一个难点问题。其中施工企业的采购是一切工作内容的前提,并且占据大部分的比周,所以加强审计和监督体系十分重要,在采购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成本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费用等一些支出比较多,不仅包括人工、机械,而且还包括各种材料和水电,所以想干的财务会计加强审计与核算,控制好所以费用分支出,减少费用和成本,每一项支出和费用必须具备正规票据,辅助施工企业的财务监督与审计,全面配合我国营改增税赋制度的实施。

四、结语。

总结全文,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我国营改增税赋制度的背景下,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积极应对是一个重要问题,施工企业要结合营改增税收制度,对企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妥善的策略积极应对,营改增税收制度带来的影响,以减轻企业自身的税负。

参考文献:

[1]陈琼.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西建筑,2015.(6).

[2]李言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对企业带来的利好分析[j].注册税务师,2016.(5).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会计学毕业论文

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到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高校与相关企业间的定向合作关系。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实际接触到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和理解管理会计的职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转移到实践创新能力上来。

2.2开展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增加案例和软件化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教学重心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加入引导性案例的形式,能够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将效果证明性案例插入到教材章节中,则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方法应用性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可以借助高度简化的案例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将在第三部分详细阐述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此外,通过增加软件化教学的方式,能够丰富管理会计的授课内容,使得授课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rp财务软件及excel来进行数据处理,正确快速地计算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指标,既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节省时间,同时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日后更加高效地进行企业预测决策、控制、规划、业绩评价等实践活动服务。

2.3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校在教育活动中应加强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的教学力度,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不足,各高校管理会计教师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可以通过实现人才持证上岗、给予教育工作者更多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加大对于专业型管理会计人才的聘用力度等方式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2.4改革成绩考核制度。

我国高校目前的成绩考核方式多偏重于期末笔试考试,这一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高校应当改革成绩考核制度。可以依据课程学习进度及社会实际应用需求建设题库,从而使得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密切集合。在考核周期上应该将期末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随学随用,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在考核形式上可以增加课堂ppt展示、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等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推荐

党委工作培训心得(汇总23篇)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培训中我改变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训的收获让我倍感欣慰,

大学生反恐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6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或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步。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学生的请假条一周(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参考和指导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点和技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寻找灵感和素材。尊敬的老师:由于本

幼儿园小班月工作总结和反思(优秀16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我们为幼儿家长提供的一份工作报告,能够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和幼儿的发展情况。在下面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教师在总结中都

施工实训报告分享(优秀13篇)

施工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确保施工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下面是一些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毕业前的几个月实训是每个大学毕

大学生考试检讨书(模板14篇)

检讨书是一种自我审视的手段,可以让我们以更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过错,并找到改进的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检讨书。尊敬的老师:由于

快乐成长心得体会报告(热门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过去,为未来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借鉴。7月13日至25

单位灭鼠工作总结(汇总14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的努力和成果的一种回顾,同时也是对未来工作计划的一个引导。如果你对写月工作总结不知道从何入手,可以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县爱卫办:夏季

2024年教学设计余映潮报告(实用19篇)

了解范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他的《余映潮讲语文》

备案登记申请书(通用19篇)

写一份优秀的更多申请书有助于建立自己的专业形象和声誉。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成功的更多申请书案例,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