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课程 > 2024年九年级数学课程教案(优质21篇)

2024年九年级数学课程教案(优质21篇)

作者: MJ笔神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群在不同领域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下列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借鉴。

九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课程标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引导。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

九年级数学教案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b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探索活动。

算一算。

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九年级数学教案

1.用分式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2.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有关运算法则.

3.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4.列分式方程,建立现实情境中的数学模型.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使学生有目的的梳理知识,形成这一章完整的知识体系.

2.进一步体验“类比”与“转化”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分式方程解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形成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使学生在总结学习经验和活动经验的过程中,体验因学习方法的大力改进而带来的快乐,成为一个乐于学习的人.

九年级数学教案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2

问题1.前面有关“执竿进屋”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8x+20=0。

列表:

问题2列表:

3

22。

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x=-11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

回过头来看:x-8x+20=0有两个根,一个是2,另一个是10,都满足题意;但是,问题2中的x=-11的根不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2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10x+12=0的根?-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2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10x+12=0的两根.

2

22。

练习: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x+a-1=0的一个根为0,则求a的值。

点拨:如果一个数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该数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两边相等,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经常用到,同学们要深刻理解.

例3.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222。

(1)x-64=0(2)3x-6=0(3)x-3x=0。

三、巩固练习。

教材思考题练习1、2.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1.教材复习巩固3、4综合运用5、6、7拓广探索8、9.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一、情境导入。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九年级数学概率教案

2、掌握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经历用树状图、列表法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正确地利用列表法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生:由几名学生动手摸一摸。

(教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小袋子,里面装有3个黑围棋和2个白围棋)。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相同,结果总数为n(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为m),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如图,三色转盘,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相等,让转盘自由转。

动一次,“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师:结合定义作详细分析,为两个例题教学做准备。

(分析:转盘中红、黄、蓝三种颜色所在的扇形面积相同,即指针落在各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相同,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为,其中“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结果总数为。若记“指针落在黄色区域”为事件a,则。)。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让学生及时回味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的过程中会学数学。

例一,有甲、乙两个相同的转盘。让两个转盘分别自由转动一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求。

(1)转盘转动后所有可能的结果;

(2)两个指针落在区域的颜色能配成紫色(红、蓝两色混合配成)的概率;

(3)两个指针落在区域的颜色能配成绿色(黄、蓝两色混合配成)或紫色的概率;

例题解析:

例1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分步思考的方法。

教师分析并让学生学会画树状图(教师板演)。

任意抛掷两枚均匀硬币,硬币落地后,

(1)写出抛掷后所有可能的结果(用树状图表示)。

(2)一正一反的概率是多少?(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例2:一个盒子里装有4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3个红球,1个白球。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并搅匀,再摸出一个球。

(1)写出两次摸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摸出一个红球,一个白球的概率;

(3)摸出2个红球的概率;

师:你能用列表法来解吗?

有没有更简单明了的方法?(学生应。

该有预习,能说出用列表法。)。

任意把骰子连续抛掷两次,

(1)写出抛掷后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朝上一面的点数一次为3,一次为4的概率。

(3)朝上一面的点数相同的概率。

(4)朝上一面的点数都为偶数的概率。

(5)两次朝上一面的点数的和为5的概率。

课程标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1~5的分解与组成。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1~5的组成。

2的分解和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笑脸吗?看看老师手中有好多笑脸,咱们一块用笑脸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首先,老师先拿出2个来,我找一个小朋友把这两个笑脸分别放到两个碟子上。

学生放笑脸。

师:瞧,这位小朋友把笑脸分开了,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有一个笑脸,也就是说,2分成了1和1,(幻灯片演示)。

师:我再找一个同学将这两个碟子里的笑脸放到一块儿。

学生放笑脸。

师:他把红色碟子里的一个笑脸和蓝色碟子的一个笑脸放在一块,就变成了2个笑脸,也就是说,1和1组成了2(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3的分解和组成。

做游戏,老师手里拿着三个笑脸(两手都有),展示一只手,另一只手里多少笑脸让小朋友们去猜。从中体会3的分解。老师再将自己两手中的笑脸都放在黑板上,同上引导小朋友们去理解3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4的分解与组成。

师:2和3会分解了,小朋友们会不会分解4呢?在按照前面的方法将4个笑脸放到2个碟子里面。(连续找三个小朋友)。

学生尝试的放,老师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解释。幻灯片展示。

再让三个小朋友将分好的笑脸分别放在一起,幻灯片展示。

学生动手练一练。

5的分解与组成。

师:接下来,我们要将老师手中的五个笑脸分发到两个盘子里面,那个小朋友自告奋勇,主动来发一发。

学生发(四种方法)。

老师如上强调5的分解与组成。

数与数之间都是有逻辑关系的。1~5可以分解,也可以由其他数组成。

九年级数学教案

本周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课后仔细回味,觉得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反比例函数》是在《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领域,是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它是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之一,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本章内容的学习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以及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处理奠定了基础,在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章蕴涵的类比、建模、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十分有益的。

备课时,我仔细研读教材,认为本节课无论是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如何与一次函数及一次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的区别。所以,我在讲授新课前安排了对“函数”、“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概念及“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一般式的复习。

设计合理的习题,立足于思维训练。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的解体技巧、方法、思维都得到了训练。在处理课堂练习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回答,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特别是在处理练习时,我还是沿用之前的方式让学生充当老师讲解自己的观点,使我看到学生的智慧,听到了富有思想的回答,让人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觉得数学的简单,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是还原数学最朴素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释放孩子的潜能。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时,紧紧抓住关键词语,突破难点。性质强调“在同一象限内”,而我们学生往往忽略这个问题,无论是怎样的两点,都直接用性质,对此,采用讨论的观点,结合图像观察,让学生看到理解到:在同一象限内可直接用性质,不在同一象限内,一、二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永远大于三、四象限内点的纵坐标。这样,非常明了的让学生把最容易混淆的知识分清了,突破难点的同时及时总结出这其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回顾教学的过程,仍存在许多问题:

1、预见性不够。这主要体现在知识回顾中的问题,本来打算一点而过,结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预想,老师势必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他们一一纠正,从而浪费了时间,自己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灵活性还不够,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2、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太少。本来想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因为紧张回答问题不积极,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焕发出学生的激情。如果在一开始就用生动活泼激趣的语言导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对少数同学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不但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坚定学习的信心。

3、角色转换不彻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主题、围绕学生提问的多,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很少.不能大胆放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今后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上课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只有给了他们情感上的极大满足,学生才会获得渴望成功的动力,我们的自主学习活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2、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勇于创新,积极接受挑战。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比大小》是爱儿坊学前班数学下册主题三“数字的家”的一节活动课。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制订出本次活动课的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数字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活动中结合周围环境和季节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以春游为主线,以游戏为主导。根据幼儿认知过程的直观形象性,主要采取数、认、读、比结合法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以唱、玩、赞穿插入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进步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中我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满堂吼”的现象,注重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及探索能力的发展,设计了以下的过程:

1.设计一条活动主线。

在本节活动课中我设计了春有这样一个符合季节环境特点的情境主线。以开火车这样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主导,在“准备坐火车——开火车春游——春游进行时”三个环节中,第一环节引导幼儿丰富对5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环节通过有顺序、有目的的关注来引导幼儿尝试比较数的大小,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真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体验学习快乐,教师发现存在问题。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身体、感官、思维的活动,使枯燥抽象的数字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目的。

2.培养一种快乐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样的游戏也有玩腻的时候。通过开火车游戏的不同玩法,所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快乐感受和体验。我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一种探索意识,获得一种探索的习惯。

3.关注每一个幼儿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权利,每一位老师也有表扬赞许孩子的义务。在每个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对表演赞许的渴望不亚于花儿对阳光的渴望。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活动能力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及这节课中我都一直去留心发现每一个幼儿点滴的进步,并及时说出来。在活动中鼓励那些不积极,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参与活动,我发现:“多给机会,多进步。”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鼓励幼儿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

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版数学课程教案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填一填: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

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这个数最小是。

4、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大的`偶数,最大的奇数。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偶数有:。

奇数有:。

课件出示。

(生:口答)。

师:可以摆成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观察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学生填一填)。

师:学生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察。生:汇报结果。

九年级数学教案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

(2)通过体验探索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有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分享快乐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强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度的培养训练,在新授课时,凡是能当堂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比速度和准确度,谁先完成谁就先交给老师批改,凡是做的全对要给予奖励。

7、加强个别辅导,加强面批、面改,加强定时作业的训练。并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书写的好又全部正确的贴在学习园地中。

8、积极主动的与其他教师协同配合,认真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不断学习他人之长处。

以上内容来自京翰教育一对一辅导——针对全国中小学开设课外辅导班,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成长,辅佐老师更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1.物质准备:ppt;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一)导入活动。

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二)图文共读。

1.鼓励幼儿观察时钟钟面,大胆说出时钟钟面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一共有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其特点。)。

2.帮助幼儿回忆时针、分针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时钟上有分针和时针,那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粗细的不同特征)。

(三)认识整点。

1.通过展示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认识整点。

(1)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学会认识整点。

(2)教师通过各种时钟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整点时间的规律。

规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整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整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半点的时钟与整点时钟的不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半点时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时钟的分针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6)。

2.帮助幼儿梳理清楚:半点的时候,时针指向两数字中间时,算数字小的时间。

规律: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半。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半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半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五)回顾梳理。

小组合作游戏:请你来帮忙。

师:“这些时间,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事情呢?王老师有点儿糊涂了。请你赶快帮帮我吧!”

1.教师分别出示时间,小组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

2.小组分享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教师总结,并帮助幼儿体会时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引例:问题: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0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

甲:9、10、10、13、7、13、10、8、11、8;。

乙:8、13、12、11、10、12、7、7、10、10;。

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平均数:=)。

(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极差,你发现了)。

归纳:方差: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方差:即用来表示。

(一)例题讲解:

测试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段巍1314131213。

金志强1013161412。

给力提示:先求平均数,在利用公式求解方差。

(二)小试身手。

1、.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是,但s=,s=,则ss,所以确定。

去参加比赛。

1、求下列数据的众数:

(1)3,2,5,3,1,2,3(2)5,2,1,5,3,5,2,2。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1、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5以内的加减、

复习数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创设情境。

学生回答。

师:1只羊加上1只羊是两只羊,我们可以写作,1+1=2,1和1组成2,所以,1+1=2。

现在草坪里有了两只羊,懒羊羊也找来和他们玩了,现在有几只羊?

学生回答。

过了一会儿,沸羊羊也参与他们其中了,现在,有几只羊了呢?

学生回答。

老师解释,同上。

玩着玩着,村长过来要叫懒羊羊回去吃饭,现在加上村长,共有多少只羊?

学生回答,老师解释,同上。

村长,把懒羊羊叫走了,还剩下多少只羊?

练习。

用笑脸练习:1+22+23+2。

1+32+3。

5—34—34—2。

3—22—1。

小结:我们今天学了1~5之间的加减法,要想很快的算出1~5的加减法,必须,理解1~5的组成。

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3、学习比较。

长短不一的铅笔3支。

一、认识长短。

1、出示3支铅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比一比。

3、动手比一比,看看谁长谁短。

4、汇报比较结果。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4页,将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写出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

2、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认识高矮。

1、请高矮不同的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认识“高”和“矮”。

2、请5个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其他人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请最高的小朋友取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数字卡片2,依次为5个小朋友编号。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5页,按动物的高矮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粗细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游戏;

2、知道粗和细是相比较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红盒)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将彩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于桌子上。

2、取最粗和最细的圆柱体,分别命名“粗”、“细。

3、将其他的彩色圆柱体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6页,将圆柱体、树、绳子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

活动名称:比较宽窄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宽窄。

2、知道宽窄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活动过程:

一、认识宽窄。

1、将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排列到桌子上。

2、取最宽的与最窄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宽”、“窄”

3、将其他的彩色纸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7页,将长方形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薄厚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

2、知道薄和厚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薄厚程度不同的书活动过程:

一、认识薄厚。

1、将薄厚不同的书排列到桌子上。

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书进行比较,分别命名“薄”、“厚”

3、将其他的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8页,将书本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写上编号,并区分衣服的薄厚。

活动名称:间接比较活动目标:

能够对事物进行间接比较;活动准备:重量板活动过程:

一、间接比较轻重。

1、出示三个重量板,编号分别为。

2、请幼儿感知。

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2比3重,1比3轻,所以2最重?3最轻?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9页,比较动物运动会中谁跑的最慢,比较轻重中谁最轻,谁最重。

活动名称:按特征排序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事物的规律;

2、能够按照物体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色的珠子各5个活动过程:

一、按特征排序。

1、出示珠子,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2遍。

2、请幼儿观察珠子排序的规律。

3、请幼儿按照规律,将剩余的珠子进行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0页,找出图形和小动物的排列规律,把空格里缺少的添起来。

活动名称:按关系排序活动目标:

能够发现同一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排序活动准备:不同长短的红棒、数字卡活动过程:

一、按长短关系排序。

1、出示长短不同的红棒,散放于桌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找到最长的一根,并在其上面放数字1。

3、依次对其他红棒进行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1页,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水果进行排序;按照青蛙的生长过程排序。

活动名称:自创规律排序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按照规律排序的能力。

2、能够自创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若干活动过程:

一、自创规律排序。

1、出示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

2、引导幼儿自创排序规律并依次将珠子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2页,对图形、小花及水果自创规律排序。

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一)知识我先懂:

方差: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方差:即用。

来表示。

给力小贴士: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波动性越。

(二)自主检测小练习:

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2、甲、乙两组数据如下:

甲组:1091181213107;。

乙组:7891011121112.

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并说明哪一组数据波动较小.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相关推荐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的重要性及使用方法(优质13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如果你正在困惑如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不妨先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帮助和借鉴。

执法培训个人总结(模板17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并做出合理的改进和调整。如果你正在写个人总结,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个人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销售员申请书(汇总22篇)

更多申请书的撰写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注重细节的把握。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写更多申请书,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实例分析(优秀16篇)

单位是人们集中进行工作活动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共同努力,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单位介绍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20__年是第四轮全国文

心得体会及感悟收获报告(优质19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助于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学习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近日,我参加了一

车贷款收入证明(精选20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中,具有标志性特征的典型作品。范文是在学术写作中具有一定标准和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它可以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和

入党积子思想汇报(优质19篇)

通过思想汇报,我们可以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反思依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思想汇报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敬爱的党组织:对

员工转正申请书(通用22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表达和深入思考。在这个总结范例集合中,小编为大家搜罗了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总结作品,供大家参考学习。

放射科护士年终总结(专业18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回顾,可以激发自己的工作激情和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书写报告不规范,

服务冬奥会心得体会(优秀2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也是对他人有益的分享。小编搜索整理了一些与心得体会相关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作为一个餐饮业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