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心得体会 > 大教学论读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大教学论读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9篇)

作者: 雅蕊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有效,就是有效益,有效果。现今社会,一切行业都得讲求效益,效率。我们也同样要求有效的课堂。那么,如何使得我们的课堂有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我们的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二、注重实践。

以往的课堂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应有所改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辅助人。

三、有效的作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有体会,有时布置作业,只是为了布置而布置,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做了也没有多大意思。这样的作业就是无效的。我们要布置的作业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要针对学生当天学习中的重难点,要让学生一下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的作业,要求目标明确,难易搭配。如果所有题目都很难,学生会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挑战的兴趣。但是如果太简单,就有失去了做的意义。所以难易搭配很重要,我们在安排试题时可以由简入难,由易入烦。甚至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放弃一部分的难题,掌握基础就可以了。以上是我学习“有效课堂”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下面我谈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但“满堂问”虽说是达到了教学的互动,对话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有效的还乡团动,说到底,他没有真正理解有效提问。

(一)有效提问应遵循的标准:

1、清晰(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

2、问题的价值(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思考的价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

3、趣味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

4、大众性(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

5、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

6、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的也应该尊重鼓励,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发问: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只说一遍。

对象: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

等待: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启发: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地回答问题。

追问: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正确后,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有效提问十戒:

一戒提问专问优等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提问专找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

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戒问如林,答发流,面上开花。

二、动态的生成是课堂互动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体现,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通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生成,在互动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我必须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导,保护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阐述一个观点:动态生成是有效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新的课堂是在有效互动中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课堂。

三、正确的评价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导向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教师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给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或是赞赏,或是批评,或是认可,或是否定。纯粹凭借语言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肯定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能够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

2、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提出评价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答案,还要关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提倡自评和互评。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度,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提升自己。

4、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喜欢在学生回答对问题后有规律地进行鼓掌,我个人认为鼓掌应该是发自内心,一味地追求激励的方式大可不必,它反而失去了鼓掌的价值和意义,削弱了激励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教学其实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甚至是一种不断留下遗憾的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难以固化,更不能单一;教学策略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xx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可谓实至名归。《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标题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副标题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切事物”,它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一切人”,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想,体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尽管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阐明了并多处强调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品质“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望的天赋和认识能力。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赋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一切人”的教育对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复兴的情况之下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或者政治对于“谁应该接受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一切人”。他们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来论述教育也应该是不平等的。例如,《理想国》认为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银、铜和铁。只有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为“哲学王”。而其他的人就应该接受命运的不同安排,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这是命运的安排,命中注定的事。这种以人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观点来论述教育不平等的思想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国外的著作中都是为数不少的。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带有明显的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教育为政治而服务的目的非常明显。

2、夸美纽斯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内容及评价。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通过这段话,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不因性别、贫富、城乡的差异都应该接受教育。虽然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只是涉及到了教育的最朴素、最基本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平等。

3、对当前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些启发。

教育公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育给社会创造价值,教育直接的收益者是受教育者本人,最大的收益者是国家。国家有义务让每个人接受公平的教育。然而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负担巨大的教育成本。这对经任何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是个巨大的挑战。众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它仍然呈现一种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其表现更为突出:一是地缘性的教育不公平,例如以户籍作限制,外地学生入学必须交纳赞助费(实为择校费),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录取分数上不平等,外地学生必须取得较本地学生高出许多的分数才能被学校录取;二是性别歧视,这主要是指男女学生的入学率不平等,男童的入学率明显得高于女童,这主要是由人们的旧观念造成的;三是城乡歧视,城市的教育物质资源配置比乡村好,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乡村的要强,城市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比乡村的高出一大截等。以上的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更加复杂化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要实现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书确切的来讲是伴随人生从呱呱坠地到最终销户绝粮入土为安整个过程的必须。

一则,从人生的初始阶段开始,书便是启智开慧的沃土肥壤,她会一股劲地把一粒粒新种催芽增叶,直至开花结果。

三则,不管大半辈子风光也好,平淡无奇也罢,书最终在打发退下来的日子里,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读点喜好的书,不用操心因空虚无聊去学跳舞跳出个婚外恋而毁了一世的好名声,更不用操心打麻将时因一个“十三不靠”而激动地溜到桌子底下而一命呜呼。

因而,在我看来书要多读。要是能读出新意,读出思想,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那就再好不过了。在我的眼里,书对人来说大致有几个好处,不妨在这里略举几例。

不务正业而改行去充当老虎。因而,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其二、书能愉悦心灵。多书读,读好书,书就给你好处,给你不读书人所享受不到的快乐资本。“书里自有黄金屋,书里自有颜如玉”。怎么样?帝王将相所能享受到的待遇——金屋藏娇,你也能享受到吧!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享受不到厅级的住房,处级的奥迪,但斜躺横卧的捧上一本自己喜好的书,你可以同李白、同白居易、同杜甫切磋写诗的意境,同徐霞客畅游秀美的山山水水,更可以同书里所呈献给你的佳人美景,莺歌燕舞,温柔缱绻,何止其乐快哉。

其三、书是一剂良药。不信你试试,心情郁闷,或者无端遭到荷尔蒙比你充盈的人恐吓训斥,不妨诵读诵读孔老夫子的人之初、性本善。诵过之后,我敢保证,你定能感到自己一腔怒火随风飘散。再者,假如你不幸染上黑白颠倒的毛病,那再不妨顺手拈来一本你讨厌的书,保准你读不了几页就会迷迷瞪瞪得去见周公。当然,这前提是你得躺着读。

话说到此,有人肯定会曰:不啻吧!你这是甚混账逻辑呵?是的,不读书且睿智的人很多,如乡间村野的老人,似乎睿智而博学,但他绝对不知道原子弹是什么弹,航空母舰会在水里游。说白了,他只能耍点小聪明而已。

这只是余对读书妙处的初略认识。真要说起书的好处来,何止是汗牛充栋、罄竹难书所能尽述的。

初二:申可新。

上一篇:藕的联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大教学论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论体系,它旨在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大教学论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运用了相关的理念和方法。本文将以“大教学论心得体会”为主题,探讨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和收获。

第二段: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在大教学论的理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课堂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教学的主动者。我引入了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成果。通过让学生参与,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第三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大教学论提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在我的教学中,我常常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演讲、讲授、展示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我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置不同的任务和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明显地得到了提升。

第四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大教学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业思维。我常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活动和比赛,让他们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我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大教学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大教学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大教学论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我相信,通过大教学论的指导,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书确切的来讲是伴随人生从呱呱坠地到最终销户绝粮入土为安整个过程的必须。

一则,从人生的初始阶段开始,书便是启智开慧的沃土肥壤,她会一股劲地把一粒粒新种催芽增叶,直至开花结果。

三则,不管大半辈子风光也好,平淡无奇也罢,书最终在打发退下来的日子里,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读点喜好的书,不用操心因空虚无聊去学跳舞跳出个婚外恋而毁了一世的好名声,更不用操心打麻将时因一个“十三不靠”而激动地溜到桌子底下而一命呜呼。

因而,在我看来书要多读。要是能读出新意,读出思想,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那就再好不过了。在我的眼里,书对人来说大致有几个好处,不妨在这里略举几例。

不务正业而改行去充当老虎。因而,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其二、书能愉悦心灵。多书读,读好书,书就给你好处,给你不读书人所享受不到的快乐资本。“书里自有黄金屋,书里自有颜如玉”。怎么样?帝王将相所能享受到的待遇——金屋藏娇,你也能享受到吧!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享受不到厅级的住房,处级的奥迪,但斜躺横卧的捧上一本自己喜好的书,你可以同李白、同白居易、同杜甫切磋写诗的意境,同徐霞客畅游秀美的山山水水,更可以同书里所呈献给你的佳人美景,莺歌燕舞,温柔缱绻,何止其乐快哉。

其三、书是一剂良药。不信你试试,心情郁闷,或者无端遭到荷尔蒙比你充盈的人恐吓训斥,不妨诵读诵读孔老夫子的人之初、性本善。诵过之后,我敢保证,你定能感到自己一腔怒火随风飘散。再者,假如你不幸染上黑白颠倒的毛病,那再不妨顺手拈来一本你讨厌的书,保准你读不了几页就会迷迷瞪瞪得去见周公。当然,这前提是你得躺着读。

话说到此,有人肯定会曰:不啻吧!你这是甚混账逻辑呵?是的,不读书且睿智的人很多,如乡间村野的老人,似乎睿智而博学,但他绝对不知道原子弹是什么弹,航空母舰会在水里游。说白了,他只能耍点小聪明而已。

这只是余对读书妙处的初略认识。真要说起书的好处来,何止是汗牛充栋、罄竹难书所能尽述的。

初二:申可新。

上一篇:藕的联想。

下一篇:疯狂过后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大教学论》是17世纪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可谓实至名归。《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标题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副标题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切事物”,它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一切人”,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想,体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尽管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阐明了并多处强调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品质“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望的天赋和认识能力。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赋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一切人”的教育对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资产阶级文艺复兴的情况之下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或者政治对于“谁应该接受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一切人”。他们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来论述教育也应该是不平等的。例如,《理想国》认为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银、铜和铁。只有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为“哲学王”。而其他的人就应该接受命运的不同安排,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这是命运的安排,命中注定的事。这种以人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观点来论述教育不平等的思想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国外的著作中都是为数不少的。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带有明显的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教育为政治而服务的目的非常明显。

2、夸美纽斯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内容及评价。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通过这段话,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不因性别、贫富、城乡的差异都应该接受教育。虽然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只是涉及到了教育的最朴素、最基本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平等。

3、对当前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些启发。

教育公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育给社会创造价值,教育直接的收益者是受教育者本人,最大的收益者是国家。国家有义务让每个人接受公平的教育。然而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负担巨大的教育成本。这对经任何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是个巨大的挑战。众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它仍然呈现一种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其表现更为突出:一是地缘性的教育不公平,例如以户籍作限制,外地学生入学必须交纳赞助费(实为择校费),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录取分数上不平等,外地学生必须取得较本地学生高出许多的分数才能被学校录取;二是性别歧视,这主要是指男女学生的入学率不平等,男童的入学率明显得高于女童,这主要是由人们的旧观念造成的;三是城乡歧视,城市的教育物质资源配置比乡村好,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乡村的要强,城市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比乡村的高出一大截等。以上的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更加复杂化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要实现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两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其思想对当时社会制度进行道德评价或改造,为资产革命等提供理论根据。卢梭的思想理论对法国、美国等国家宪法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新民主义革命也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作者卢梭简介: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空、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激进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之一。17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早丧,从小失去家人的关爱。没有受过传统、正规的教育,六岁的时候就阅读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小说,开发了心灵的沃土,获得丰富知识。十六岁那年遇上德.华伦夫人,在其帮助下,卢梭平静地自学了八年各门学科,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后来结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渐渐产生其启蒙思想。卢梭一生中论著甚丰,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漪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山中书简》和死后出版《忏悔录》。卢梭多次也因著作、思想而被迫流亡,过着漂泊的生活。但卢梭这些论著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批判,震撼了西方的社会,推动历史进步。

二、本人读《社会契约论》一书,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第一卷:本卷控讨人类是怎样由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的,以及公约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第一章第一卷的题旨本章开篇指出了人是生而自由的观点,继而转向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的困惑。当人民被强力迫服从时,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强力,从而恢复自由。社会秩序是神圣的基础权利,是通过人们的约定而建立。第二章论原始社会本章卢梭指出,家庭是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的自然社会,通过比喻,政治社会犹如家庭的原始模型,但家庭中,父子关系是以爱为基础;而地在政治社会中,主权者对人民就只有发号施令来代替,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三章论最强者的权利卢梭反对任何人将强力转化为权利。并指出,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产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第四章论奴隶制卢梭强调,既然任何人对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的权利,于是便只剩下来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10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了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了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奴役权是不存在的,它是非法的、荒谬的、没有任何的意义。奴隶制与权利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第五章论总需追溯到一个最初的约定卢梭指出,专制主义无法进步,它与治理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公共意愿除非通过选举,否则要通过约定来确定。第六章论社会公约卢梭设想,当人类遭到不利于生存的障碍时,其阻力已经超出一个人自存的能力,人类要克服阻力获得生存,唯一的动力就是共同协作,达成一种契约。

社会契约的每一个结合者转出去自己的一切权力、财富、自由,仅仅是全部之中其用途对于集体有重要关系那部分,这种转让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是同等的、毫无保留的、都有必须服从公意的最高指挥这下。由全体个人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称为共和国或政体。当其是被动时,叫做国家;当其主动时,叫做主权者;结合者都是人民,或叫作公民;指出主权在民的思想观点。第七章论主权者卢梭指出,社会契约包括公众与个人之间的规约,对于个人,他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对于主权者,他是国家的一个成员。个人意志与公意不同,个人意志考虑是私人的利益,公意代表公共利益。任何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第八章论社会状态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国家状态下,会发生变化,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面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第九章论所有权本章卢梭论述财产的占有权和所有权。

第二卷本卷讨论立法(汉伏本)第一章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国家成员之间的约定是政治共同体的基础。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所以不能转让。主权者是一个集体的生命,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让,但意志却不可以转移。个别意志与公意不可能一致的,个别意志偏于私,公意倾向于平等;如果个人意志代替了公意,政治体就解散第二章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卢梭指出,公意一经宣示就成为一种主权行为,构成法律。

《大教学论》读后感

这几天看了夸美纽斯的一本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傅任敢译的一个版本。

序言部分说明了这本书的主旨思想(也是老师经常提到这本书及其作者的教育理念):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是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这本书一共有三十三章节后记,两篇附录。

我看到第六章。前五章内容说的是宗教观点上的人的形象。在第六章《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有教育去形成》开始提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章节夸举了很多的实例来印证教育对人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只是因该从起到,从教育,从行动去取得的。”

《大教学论》读后感字

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他的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写于1632年,其提出的“泛智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思想”极大的丰富了教育学的发展。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梳理《大教学论》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分别归为夸美纽斯对教育目的和教育的重要性、班级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道德教育方面的思想,第二部分是我对本书的思考和总结。

“人类这个理性动物将不由别人的才智去领导,而由他自己的才智去领导;他不仅阅读别人的见解,掌握它们的意义,或把他们记下来、背下来,他要亲自钻研事物的根源,获得一种真能理解且真能利用的知识。”独立自主地探寻真理而非依附于宗教和权威,自由之精神使《大教学论》无愧于教育学经典之列。

尽管夸美纽斯强调本书是关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艺术,但并不意味着教学没有重点。相反,他强调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对于每门学科,都要考虑它的实用问题,误使不学无用的东西”,此外,夸美纽斯提倡使用“对话法”、“实物法”强调阅读和写作等科目的训练。

学问、德行与虔信是夸美纽斯提出的三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学问代表着智识、德行代表了道德教育,虔信则是宗教内容的反映。他写道:“一切生而为人的人,生来都有一个同样的目的,就是他们要成为人,即要成为理性的动物,要成为为万物的主宰及其造物主的形象。所以他们应该达到这样一个境地,即在适当地吸取了学问、德行与虔信之后,能够有益的利用此生,并且好好的预备来生。”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倡教育公平理念。此外,对人应当追求科学和理性,重视对品格的塑造,无一持续地不影响着当代学校对教育目的的反思。“我们希望人人都去学习的是存在中的一切最重要的事物的原则、原因与用途。”“所以我们应该集中我们的精力,一生一世,在学校里面并且借助学校做到:(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得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

“假如每件事情都容易懂懂得,人类就不会敏锐地去追求智慧,也不会以得到智慧为乐了。”夸美纽斯引用圣奥古斯丁的这句话来说明尽管在获取智慧的道路上并不平坦,但正因如此才能激发我们的努力以使上帝赋予人类的潜在的智慧显露出来。

夸美纽斯论述了班级教学的必要性,榜样效应,对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拓展。“青年人最好还是一同在大的班级里面受到教导,因为把一个学生作为另一个学生的榜样与刺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与更多的快乐的。...尤其是年轻的儿童,用榜样总比用训条容易领导,容易管束。假如你教给他们一种训条,它只会产生很小的印象;假如你指出别人在做某些事情,他们是不必告诉便会去模仿的。”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当从人年龄小的时候开始,因为这样更容易产生影响。他写道:“在人身上,唯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所以,最谨慎的办法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把人形成合乎智慧的标准。”此外,在教学领域关注不同性格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主张因材施教。“我们有温柔、渴于求知,但又迂缓迟钝的人。教员应当有耐心,帮助他们给他们以力量是他们走上正轨。这种学生虽然成熟较迟,但是他们也许更能持久,如同成熟较晚的果实一样。”

都不应该教他们。”“语文的学习应当和事物的学习联系起来,使我们对事实的知识和我们表达事实的能力得以同步前进。因为我们是在形成人,不是形成鹦鹉。”

教学的规律和学科融合思想的萌芽“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学科的各个部门不应当拆散,而应当同时教授。”

在道德教育方面,夸美纽斯主要从个人修养、与人相处方面进行了论述。“坚韧应当从自我克制去学习;就是要在错误的时候或者过了恰当的时候,压下游戏的欲望,要抑制急躁、不满足和愤怒。”“青年人格外必需的坚忍是坦率大方和忍苦耐劳。”

“敏于而且乐于替别人服务的态度应当尽力在青年人身上培植起来。”夸美纽斯强调分享和为他人服务,放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夸美纽斯受到自然主义哲学和感觉论很大的影响,总结出来的很多教育规律是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而且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总是用诸如雏鸟的发育、树木的成长来类比人的成长过程,尽管很容易理解,但是在逻辑的有效性上还是有待检验。很模糊的概念比如“真正有用的学科”没有界定此概念,用朴素的类比手法进行推论未免不够严谨,此外还很强的宗教的色彩。尽管有上述瑕疵,但仍不可忘记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制约。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后世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启发,在当今也仍然在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大教学论》读后感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点:首先是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说话、走路和思考的,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训练才能达成的。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说会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导、示范、指引下不断学习发音、说话,在老师的教导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得到发展的。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在课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及时抓住学生说话当中的漏洞、不足之处、语言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指导,更要时时处处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以身示范,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系的规范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方式。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阅读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可以从中体验到那些无法亲自去经历的东西。读课外书的好处可多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识字量;很多同学在没上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就是在课外书上认识的。读课外书可以丰富词汇量;书上有很多优美的词语,成语,可以让说的话很精彩。读课外书可以增添丰富知识;书上有各种各类的知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多读书,可以很快就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读课外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读课外书可以增添智慧。读课外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教育的。

其次是教育要遵从三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是探索教学工作规律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三大教学原则特别著名。

直观性原则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应当尽量放到感官跟前。知道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演示乌鸦喝水的“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的场面,就是那节语文课,让我对语文充满了兴趣,对语文充满了向往。开始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直到现在我自己也成为了一位语文老师。直观性原则带给了我极大的改变。

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要是层次高了,学生就很难学会、学懂。比如现在总听办公室里老师说,有的孩子不懂二十四计时法,区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不同时间的说法和记法,还有的小孩怎么也搞不清人民币的使用方式等,我想这也许是教材本身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孩子在接受能力上处于弱势。

巩固性原则。特别强调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实践把知识固定在记忆之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或者教导别人等方式使知识更加巩固。

大教学论

导言:

在教育领域里,大教学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引领着教育的未来。本文将围绕大教学论展开一些个人的体验和认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大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大教学是一种广泛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双向互动、个性化、自主学习等多种特点。它与传统的单向授课方式不同,旨在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达成教学目标,班级文化和资源共享则成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第二段:大教学的优点。

大教学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与发挥自己的创意。其次,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大教学要求师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第三段:实践案例。

大教学虽然已被广泛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有多种形式。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的课程设计要求在课上实现学生的分组课堂活动,每一组设计自己的物理实验,并让其他组及老师进行点评。结果,学生们在自ustalian助、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掘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在交流互动中相互检验和提高,学习效果相当不错。

在大教学中,老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需要扮演引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情感让学生融入课堂。教育者需要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充分体验大教学的魅力。此外,在实践中,要注意对课堂进行全程的监控和反馈,应该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交流,为完成出色的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近年来,大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所体现的双向互动、个性化、自主学习等特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新鲜血液。随着教育模式的更新迭代,未来我们还将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更多更好的探索,以期得到更好的效果,提高教育的质量。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改革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资本主义的新教育的主张,从教育目的、原则、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旧教育的方案。书中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等原则。因此,本书被誉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被视为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本书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一套完整的体系。从“泛智”的要求出发,为各级学校规定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我是一名山区教数学的体育老师,通过自己对《大教学论》的学习及老师的专业的导读,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些思考。体育是自然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过分的关心智育的发展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体育得不到自然的开展。比如体育课程被挤占,体育教师被安排任教其它文化课程,即使上体育课也是不脏衣、不出汗、不对抗,学生的身体得不到自然的成长。虽然现在中考体育的分数已经和文化科目一样,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也只能盲目的训练考试项目,中学学校体育发展也不是那么自然。自然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磨练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学生心理疾病也不容易发生。据调查发现在大学生自伤事假当中,没有一名学生是搞体育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慢慢的实现全民体育,全社会都能对体育重视起来,这样体育设施相对完善学生们除了学校以外在自然的生活中体育也能得到自然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我的实际经验告诉我,游戏不但在幼年时期重要,游戏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很重要的。在上一节体育课的时候按部就班的进行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整节课的集中,还会出现抵抗的情趣,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运动损伤,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恨学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好动。如果把体育的.内容和游戏很好的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这节课就会充满期望,其次学生能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参与进行。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又在团结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意识。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

在学校体育中我们不能把体育单纯的看成体育课,在学生生活中走、跑、跳处处都充满了体育,我们要把学校的体育遍布于整个校园,让学生们在自然无拘无束的条件下都能进行体育运动。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思考把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体育的存在,在体育课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们在学校自然的成长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好好学习夸美纽斯的教学论思想并应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去。当然,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夸美纽斯没有也不可能把教学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但是,他基于实践经验所提出的教学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教学工作的某些客观规律,为以后教学论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_

读了《大教学论》后,有很多的感想。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他26岁时因为战争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从此他几乎颠沛流离一生。也可能是这种艰苦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人的终极目标在于来世”——“我们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动与情爱都表明,我们在今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我们自己都有另一个终极目的。因为不论我们是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打算做什么,得到什么,拥有什么,都包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我们不停地攀登,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什么仍在继续前进,从没有达到最高点。”

“假如有人贪图快乐,那么,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乐的溪流里面,但是他已习惯了快乐,他的嗜欲仍会爱了这样又爱那样。假如有人把心思用在研究智慧上面,他的研究便没有止境;因为一个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愈知自己的无知。”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后,我们还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模仿创作,以及写意抒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多种写法,为学生设置多个创作题案,引起学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学生从浑沌的被动的思维境界到达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惯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为他们本来较为闭塞的写作思维吹进一丝凉风,豁然开智,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在指导创作实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创作的的兴趣,而勿重创作的技巧或成果。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要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自己的阅读所感写下来,或是根基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要求过高,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视课外阅读为畏途。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中国报告网)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大教学论》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1.导读领航。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他因此被尊为教育学的鼻祖,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曾经这样评价他:“夸美纽斯是一位深邃而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理论实践上完成了一场革命。”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给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运动以启迪,他的教育学体系也为现代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他第一个关注人民大众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他第一个系统地制定分班上课教学制度;他第一个认识到教科书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第一个探索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提出了著名的直观性原则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他在教育史上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满快乐、社会增加和平的目的。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作者简介及该书影响。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及教育改革等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结合自身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教育问题,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除《大教学论》外,他还有许多重要著作如《语言学入门》、《母育学校》、《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教育论著全集》等。

《大教学论》是作者的代表作,于1632年成书,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此书总结了前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见解和教育措施。它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早在20世纪初期,我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进行过简要的介绍,1939年傅任敢教授把它翻译成中文,后又经历过数次改版印刷,畅销不衰。

3.内容梗概。

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4.教育案例或模式分析及建议。

(1)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夸美纽斯为证明这一观点举了几个例子,例如大约在1540年的时候,有个坐落在森林里的村落,村里丢失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几年后,有人看见一只奇怪的动物和豺狼在一道奔跑。这只动物有四只脚,但有一副人类的面孔。农人们设法活捉到了他,并送到方伯那里。方伯让他受教育,让他不断和人相处,他逐渐变得文明,并学会了两足行走,最后他学会了说话,行为已经像一个人了。

人是具有一定天赋的,这些天赋将如何发展,关键在于教育。只要接受合理的教育,任何人的智力都能发展,因此人人都需要接受教育。无论贫富贵贱,所有的儿童都应该进入学校,人通过教育才能获得发展的可能,作者反对那些借口“智力迟钝”而拒绝教育儿童的言论。他的结论是“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应用建议一:教育必须普及。遇到智力低下的儿童,更应当建议他们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我们要坚信通过教育,任何孩子都会得到提高,都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2)教学的三大原则。

夸美纽斯是探索教学工作规律最早的教育家。他以遵循自然为一切教育原则的基础,一切教育原则和规则都是从这个总原则上推演出来。他所揭示的一些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最著名的有三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应当尽量放到感官跟前。关于此点,他总结出三大理由:感官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感官是证明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最重要的;感官是记忆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事物来学习,如果看不到事物本身,可以借助模型图像,本着先整体后部分的规则呈现给学生。

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这里的“序”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过程的序,通过感知、记忆、理解、判断这样一个顺序,从而达到牢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二是指学习材料之序,材料的学习应当秉承先易后难、从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三是学生的能力之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必须与他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

巩固性原则。特别强调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实践把知识固定在记忆之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或者教导别人等方式使知识更加巩固。

应用建议一:让学生易于记住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用口教,还可以通过图画去阐明,利用眼睛发展想象,把感官都调动起来。

应用建议二:教给学生的知识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但不能难度过大,要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应用建议三: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给他人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也能获得提高。

(3)根据年龄与学力区分为四种学校。

一个人的身体可以持续生长到25岁,25岁之后便是长力量了。夸美纽斯认为学习应该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期间可分为四个明显的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立相适应的学校。

婴儿期(1~6岁),在家庭设立母育学校,由母亲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重点练习外感官,教导幼儿如何辨别周围的事物;儿童期(7~12岁),每个村落都设立国语学校,对这个时期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通过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测重以及记忆各种事物等方法去训练内感官、想像力与记忆力等;少年期(13~18岁),每个城市都设有拉丁语学校或高等学校,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进行利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去领悟感官收集来的信息,并进行判断;青年期(19~24岁),每个国家或每个省都设有大学,对这个阶段的青年进行高等教育,学习与意志密切相关的四科,即神学、哲学、医学、法学。其中,母育学校与国语学校收纳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予更彻底的教育,而大学则训练未来的教师和学者。这种统一学制的设想,为人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夸美纽斯划分这四种学校的思想与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紧密相连。在他看来,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适应自然的原则。这四种学校的划分一是根据教育要遵循自然的秩序,大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人的教育也相应分为四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天,大学相当于冬天;二是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即人的年龄特征,母育学校适合1~6岁的孩子,国语学校适合7~12岁的学生,拉丁语学校适合13~18岁的学生,大学适合19~24岁的学生。

应用建议一:学习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如果不适合,低于或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很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表现出不愿学的情绪。

应用建议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每一个阶段都应当认认真真地学,为后一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5.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启迪。

(1)相信教育能够改造一个人的命运。

无论是怎样的学生,学校都应当接纳他,而不是排斥他,要相信他在这个充满乐趣、充满爱的氛围之下,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下,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教学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指导教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这三大原则,让教学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两者在课堂中都感受到快乐。

6.精彩语言辑录。

(1)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2)对于一个人,我们可以说,不管他因犯了罪恶以致损坏得多么厉害,靠着上帝的仁慈,利用某些方法,他是仍旧可以恢复和谐的。

(3)谁也不可相信一个没有学会按照一个人的样子去行动,即没有在组成一个人的因素上受到训练的人,真正能成为一个人。

(4)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

(5)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并且应该在学校里面受到。

(6)人们往往埋怨很少有人离校时受到了彻底的教育,埋怨大多数人所记住的只是一种外表,只是真知识的一种影子而已。这种埋怨是有事实为证的。

(7)所教学科若不常有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教育就不能彻底。

(8)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而不是改变。

(9)感官既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知觉的方法能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得以记住。

(10)产生一个艺术家的是实践,不是别的。

这个寒假,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后虽然不太能领略其中的精华,但还是有些感触。

《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中,作者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规律。

如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中的原则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这让我想到了班里的后进生,难道不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吗?“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就如“我们拿一只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进去,而不让它一滴一滴地滴进去”的结果一样可悲:即大部分的水流到瓶子外边去,最后,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滴进去的还小。这就提醒我们“教学生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而是尽教师自己所愿教的去教”是愚蠢的行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因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又如第十八章《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中原则八也举了一个显浅易懂的例子:当一只鸟儿形成的时候,肢体与肢体连接,骨头与骨头连接,筋肉与筋肉连接。一株树木的情形也一样,树干是和树根连接的,树枝是与树干连接的,嫩枝是与枝柯连接的;所以,这些东西虽则都有成千上万,但整个都是构成一株树木的。一所房屋也一样,假如要能耐久,墙壁就必须建在基础上面,天花板和屋顶就必须建军在墙壁上面,总而言之,一切部分,从最大的以至最小的,都必须连接和装配起来,它们才能形成一所房屋。这几年,我们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实验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一门也没落下,还特别开发了校本课程,如朗读、书法、形体、每周一歌等。看了《大教学论》这一章节,我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是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发展基础,建好牢固的连接、支撑框架。同时也为平时偶尔偷偷占用一点这些课程的时间去做语、数、英等区统考科目的习题感到惭愧,目光太短浅了,对不起自己的学生啊!是的,学生终生的学业应该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整体,他们将养成一种习惯,能够轻易地、自然地从一件事情走向另外一件事情,让他们的眼睛将看到一个非凡的范围。

《大教学论》读后感

带着虔诚的心,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这位异国的教育哲学家,实干家在文字构建的空间里对话,内心洋溢着一种满足与冲动。我的心提醒我:把感受写下来,祭奠先哲的智慧,启迪有志于学校教育的读者。

《大教学论》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晓,但是真正阅读过的人很少,我身边的不少教师就没有读过,偶尔几个刚毕业的教育院校的学生说自己读过,是在教授的要求下阅读的,但深究其内容和书中真义,坦言早就荡然无存,不免觉得可惜。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就源于这本《大教学论》,但从事学校教育的我们却没有亲临教育的源头,无怪学校教育有诸多困惑和无序。

夸美纽斯开篇就说,此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是“使青年男女毫无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与虔敬地去学习现世与来生所需要的一切事项”。无疑,这是人安身立命、自足发展、服务于世所必须修炼的真理。我似乎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必读书目,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和教育沾边的人所必须阅读的书。因为我们的现世都在为来世做准备,今天我们受教育的程度与最后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共同的未来。

阅读这样一本书,最好有宗教的基础。书中大量引用宗教教义,章节,这是没有宗教基础知识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上可能或产生的障碍。初读时的晦涩感是真切的。但我也相信只要是有一些耐心,这些含着真美的纯净文字是能够被理解和沁入的。同时,我也感受到正是因为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无限虔诚,才使得他对“教育人”这件神圣的事充满着信心和信念,坚定不移地推广,宣扬。例如,开篇第一章节,夸美纽斯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又说“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他要以此让大家明白:教育就是人的未来。我以为,这些来自内心的笃信正是一个教育学者必须持有的,这也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源脉所在。做教育的,必须是有信仰的人。

阅读这本书,我很感兴趣的是夸美纽斯的表述方式。习惯于阅读行云流水般集中,顺畅表述的中国读者,初次接触到这本书会觉得新鲜:难道大教育家就用这样的“只言片语”在阐述他的观念。是的,恰是这样的只言片语有着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自然现象+实例分析+模仿+偏差分析+纠正措施。整个论述的过程比较生硬,但契合了教育所需具备的理念:从自然中模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过程中反思,做好改进调整使之趋于完善。整个表述的过程带着温和不争的风格,但在不争中却已经有了不需要争辩的结论,征服的是读者的心。例如他阐述的教学便易性原则,改良学校的可能性,教与学的一般要求等,都是这样的表述方式,温文尔雅,以理服人,让人在很舒服的感受下接受观念。相比当下一些人急于推广的理念,咄咄逼人,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你接受,认同,还要付诸实践,最可怕的是要看到结果,而且是要拿出能证明观念是正确的结果。强制性的理念推广者们,可以读读《大教学论》即便是其中有些观点已经过失,经过实践证明未必是真理,但读者的心却是向着夸美纽斯的。我在阅读时会在心里替他说话:那个时代,能提出这样的观念已经很不容易啦!

夸美纽斯的实践观也让我佩服。很明显,这是一个从教师成长为校长最后再到教育家的伟人。这样的人提出的观点带有强烈的“实践检验真知”的意味,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权威性。在我的身边,前两步走好的人不少,但还没有看到走到第三步的,中国本土上的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受到公众认可,系统阐释自己教育理念的,目前还未见其人。为什么?是体制,是个人因素,环境作用,还是别的原因?不管如何,还是请“有关专家”读读《大教学论》,感受温润的教育智慧吧。记得于永正先生说如何教小学生写字,要一边写一边提醒,要讲述字易错的地方。先生笑谈:如果是有关专家看了一定会反对,怎么能这样教呢?这样不是教死了么?先生说:先来教教看,一些理念能否在课堂上实施,能否产生实际效果。小学生生字的返生率有多高?所有理念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有效。深以为然。

读《大教学论》可能有些枯燥,但是还是希望教育者读读。有些书,枯燥中才带着真义,枯燥就是提醒我们要边读边想,不要囫囵吞枣。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_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是近代西方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开篇就指出该书的目的是阐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它的内容丰富,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除《前言》、《致意读者》等部分外,该书共计33章。第1章至第9章概述了教育目的、;第10章至14章说明了建立学校的原理,并突出了设立新式学校的基本原理——遵循自然;第15章到第19章阐述了教学论,提出了教与学的一般原则以及各科的教学法;第20章到25章介绍教学法,第26章到第33章,提出了学校管理。读完全书,对我启发较深,以下选取几点谈谈我的感受。

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泛智论教育,强调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

二、教育原则。

顺应自然性,循序渐进。

儿童有年龄的阶段特点,教育应当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学习。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在玩命的学习,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口号,把全国儿童推进深渊——“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又是画画,又是学钢琴,凡是天下的知识恨不能全部灌到孩子的脑子里。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锻炼的机会和天性被生生剥夺,大多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就已经戴上了眼镜,谁都知道不对,但谁都不带头纠正,因为变态的社会竞争必然带来变态的被动接受,人人觉得危机便人人不能自拔。

青春期是用来学习的好时光,可许多孩子却在拼命的玩手机玩游戏。正所谓玩物丧志,玩垮了意志,玩毁了青春,也玩坏了体质,这里也有一句迷惑人的口号——“我的青春我做主”。我们回顾一下,学前的时候我们在学,青春期和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用来玩。该学的时候我们在玩,该玩的时候我们却在学。这不仅是社会成员的悲哀,更是整个是会的悲哀。我们把教育整反了,把日子过反了,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47页中指出:“一只鸟儿学飞,一条鱼儿学游,一头野兽学跑都不需要任何强迫,他们一旦觉得自己的肢体长得足够强健了,他们立刻就自行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都应该适应自然的原则,适应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

三、顺应自然性,因材施教。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也提出儿童是有个性差异的,教师应对他们有区别的对待。他指出:“知识若是不合于这个或那个学生的心理,它就是不合适的。因为人们的心理的分别和各种植物,树木或动物的分别是一样巨大的;这个须得这样去对付,那个又必得那样去对付,同一个方法是不能够同样的施用于一切人们的。”

这个观点我在去年亲身印证过。去年一年级的新生入学时,我校送来一个听力壹级残疾的小男生,他还带了个价格昂贵的助听器,我觉得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把他送到残疾学校,在那里应该有更好的条件,家长知道我的意思,他说也像那样,可是更想让他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让他正视自己,并融入到这个正常人的群体中,于是我找班主任谈,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他制定较低的目标,布置作业后单独问他,让他口述一遍,一个学期下来,他竟然不用单独重复,就能适应到整个班集体中来。这就印证了夸美纽斯在12章48页中提到的“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成为一个人的。”

《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我们教育的理念不管怎么更新,顺应自然的教育才是永恒的理念。我们教师就是不断认识发现自然的规律,不断利用自然规律指导我们教育,愿我们的教育及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

《大教学论》读后感

听说《大教学论》可以说得上是西方近代教育传统的奠基之作,同时它也是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名著。也许正正因为如此,黄校把这本赫赫有名的著作送给我们每位跟岗学习的老师。手捧着这本签有黄校的亲笔签名的《大教学论》,我倍感珍惜,定要下苦功读好这本巨作。

《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热情地赞美教育这一职业是世上最具自豪感的。他主张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求学欲望,并且运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方法,用充满爱心的言语吸引孩子们,而不是严肃的态度使学生疏远教师。教师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是增进教学质量的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时常夸奖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等等,如果教师把他们应学的知识结合我们日常的生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再用其他一些方法来和善地对待学生,教师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对学习倍感兴趣了。

“以人为本”关注每个人,不要忽略个体。夸美纽斯说:“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这正正可以说明后进生的教育需要用爱去引导,我们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他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心理特点而进行教育。他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微细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就像书中所说的:“施用任何强力的结果,我们反而只能使人厌恶学问,不能使人爱好学问。所以,我们每逢看见有人心灵受了病,不爱用功,我们就当用温和的疗法去除掉它的毛病,绝对不可采用粗暴的方法。”

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应该当心,只允许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学生进大学。不实在的学生,只知道在安逸与奢侈中浪费他们袭产与光阴,因而给别人以坏的榜样是不能宽容的。这样,没有病毒,自然就没有传染,大家便会专心工作了。

爱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寻求真理的人容易发现真理。

须得学会敢于正视别人,学会应付真实的劳苦,不要畏缩。否则他们便会变成遁世的人,厌世的人,或是变成懒惰的人,碍事的人。

《大教学论》读后感【精选】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他生活于是1592年到1670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书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的: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夸美纽斯的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今天已经广泛普及。在17世纪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采用的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全年不同时间都会招收新学生。这样使得同一教室内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教师的个别施教使得学生相互干扰,效率不高。适应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扩大,参照耶稣会已有的实际教学经验,夸美纽斯从理论上阐明了班级授课制度,开创了新的教学形式,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作者指出:“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紧的;因为,对教师、对学生,这都是一种最有利的制度。教师看到跟前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把全体学生分成班级,比如十人一级,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管理的学生又由上一级的去管理。”

在论述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教导从每年的一定时间开始。

2)学科的划分要使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定的工作,因为这样会使计划好的一切工作易于完成。

3)要使用固定的课本。

4)要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

此外,读过《大教学论》,自然”一词在我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现代教育之父”,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诸多原则和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教育就会有可喜的结果。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因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大教学论

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大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由此,学生们每天需要面临的挑战将更多地涉及到如何在大教学中获取最大收益。

第二段:关于大教学的定义。

大教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大教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二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主导,而不是学生。

第三段:大教学的优势。

大教学确有其优势。首先,大型教室能够容纳更多的学生,使得来自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同一个课堂上,获取不同背景、不同观点下的学习体验。其次,大教学注重课堂互动,在提示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大教学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可以在教师不在课堂时被学生使用,方便灵活。

第四段:学生在大教学中应该怎样学习。

虽然如此,学生在大教学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生需要知道教师可能很难掌握所有学生的情况。其次,学生应该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课后讨论,以及与同学交流等不同形式的互动来加深自己的学习理解。最后,学生应该对课程进行总结和复习,以确保自己的知识能够有效应用、长期记忆。

第五段:结尾。

总的来说,大教学的确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机会。然而,学生应该加强自己的知识建构能力,走出舒适区,主动探索知识的内涵。仅靠依赖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获得的只是有限的知识,但通过自主实践和总结复习,才能真正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获得全面教育。也正因此,大教学要求学生更多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思路和能力,以在知识和应用上有更全面的提升和突破。

相关推荐

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计划(热门21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涵盖了幼儿园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合作等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清洁范围以及注意事项:1

2024年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策划方案(精选23篇)

民族团结是我国多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鲜明特征,我们要坚决捍卫。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

电工维修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盲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改进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写得很细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创业采访心得体会(优质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学习或工作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精心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共同学习和进步吧。在我参加高中社团活动的

水果店创业计划书愿景(通用20篇)

创业计划的编写过程需要全面收集数据、进行市场调研、评估竞争对手等,通过系统性分析和论证,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通过研究这些创业计划范本,你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数据和

反对邪教崇尚科学论文(模板21篇)

范文是一种在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内,具备典型特征和较高质量的文本样本,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我想我们需要找一份范文来指导我们的写作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

副行长心得体会和感想(专业22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从而有助于自我提升和成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引人深思的心得体会,感受作者的思考与感悟。

领导在机关工作会议的发言(实用20篇)

发言稿是演讲时的参考文稿,通过它可以将演讲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听众。请大家关注以下发言稿范文,或许能给您的发言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创意。同志们:这次全市人大新闻宣

中医院工作计划(汇总18篇)

通过医院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以下是一份医院工作计划的模板,供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修改。

大班读书日活动教案反思指南大全(16篇)

大班教案是为满足大班幼儿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教学指南,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是几份注重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大班教案,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