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实习心得体会 > 西安碑林心得范文(18篇)

西安碑林心得范文(18篇)

作者: GZ才子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思考和感受,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典型案例,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西安碑林作文

导游说:“西安碑林有七个碑石陈列室,八个碑亭,两个时刻艺术室,六个墓志陈列廊和四个临时展览室。珍藏了从秦汉到明清多个时代的碑刻,是石刻艺术的宝库。”

走进博物馆大门,远远就看到一个华丽的碑亭,它雕刻精美,颜色华丽,高高立在广场中间,它的后面是连成片的柏树。走近亭子,里面立着一大块石碑--著名的石台孝经碑,它是中国最完整的古代石碑,碑顶雕满了云朵状的双层皇冠,雄伟极了。听导游介绍,它是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亲笔题写的真迹,石碑总高超过六米,是碑林中最壮观的石碑。

绕过石台孝经碑,顺着青石板路向里走就到了碑林第一展室,里面陈列了许多名家真迹,有的十分精致,有的略显粗糙,有的娟秀清新,有的粗犷豪迈,真是各有千秋。

不知不觉来到第四展室门前,迎面便闻到一股油墨的清香,原来是工人们在制作拓片,只见他们熟练地用毛笔把墨汁涂在一个印章状的布包上,然后均匀地在宣纸上印压,一张拓片就形成了。导游说这是涂有特殊药水的宣纸,它们先经过处理,会按照碑面的凹凸自然变形,干了之后经过吸油墨水的布包拓印,就成了黑白分明的托片了。参观完拓片制作,向右走,来到国画作品碑刻的展区,我不禁发出了感叹:“人们把文字乃至书画雕刻在石头上,要付出多少心血啊,不但把字的顿笔、运笔、回笔刻得十分精致,还把画的勾、皴、点、染也刻得惟妙惟肖,真是不可思议呀!”

出了第四展室,我们又依次游览了五、六、七号展室,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花园中,花园四周是古色古香的中式连廊,地上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园里有苍劲的古松和绿油油的草坪,园子的一角竖立着几排整齐的石桩,有一人多高,上面雕刻着动物的形象,据导游介绍,这些石桩是古代拴马桩,雕刻的动物不仅用于装饰,还有吉祥的寓意,如猴子代表“代代封侯”、马代表“马到成功”等等,别有一番趣味。

走出花园向右转,就来到了石刻艺术室,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犀,足有四五米高,导游踮起脚尖、伸直胳膊甚至连手指都没有一点弯曲也碰不到它的下颌,十分雄伟。仔细观看,它的雕刻太精细了,连肚子上的细小皱纹都雕刻得细致无比。导游说这是看守皇帝陵园的巨兽,重约十吨,使用一整块巨石,是动用了大批人力,花费数不胜数的金钱和漫长的时间雕刻而成的,是无价之宝。

参观了各个展馆,游览已接近尾声,我们仍然沉浸那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珍宝之中,临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在石台孝敬前合影留念。今天的游览使我受益无穷,这次经历令我永远难忘。

西安碑林心得体会

碑林,是指保存有众多古代碑刻的场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西安碑林则是我国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碑林之一。去年暑假,我有幸到西安旅游,亲身体验了一次西安碑林之旅,并深受启发和感悟。

第二段:细节描写。

当我踏入碑林时,面前展现的是一片浩瀚的碑林林海,古迹密布,堪称“碑林山海”。这里的碑石不仅保存了历史文化的瑰宝,更见证了古代文化发展历程。在每一块碑石前,我都深感一种肃穆之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熔炉中。比如,那座被誉为“书法第一碑”的“玄秘塔碑”,它上面刻有唐代名将李靖的书法作品,此外还有像“李冰父子碑”、“韩愈碑”等等著名碑刻,每一块碑石都不仅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观赏价值的精品,更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感受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第三段:文化积淀。

若说西安碑林具有什么文化积淀,那当属“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宗教寺庙等多种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共生,源远流长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技艺都在这里集聚。此外,在碑林中,更能明显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以诚待人等精神。例如“儒家”小院,展示了儒家学派的关于礼教、伦理、修身等的思想;“道家”小院,则展现了道家对于自然、道德、修行等的见解。而在碑林的街头巷尾,还能听到各种语言的交融,全球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了跨文化交流与了解。

第四段:历史变迁。

碑林不仅保存着不少传世珍品,更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变迁。例如唐朝时期,碑林曾是大慈恩寺的外院,相关史料表明,那时碑林内有着2000多块碑石;而到了隋唐时期,由于文化的繁荣,碑林中的碑石逐渐增多,目前已经有近3000多块碑石被保存下来。显然,“碑林”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储存文化之海,缘于政府和老百姓的共同爱护,所以现在的“碑林”,真正地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或者说文化景观。

第五段:结尾。

细品西安碑林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我深感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厚,让我在这座城市里领略到了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内涵。有句话说得好,“千年碑林,一生必游”,不论你是否文化艺术从业者,不论你是否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来到西安碑林,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震撼和历史的感叹。相信未来,西安碑林将会继续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更会因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而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拜访、探秘。

西安碑林

西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城市。而在这个城市中,有一处可以让人对于历史文化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西安碑林。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会到了繁荣与衰落之间的微妙变化,收获颇丰。

第二段:印象深刻的碑刻。

在碑林里,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些绚丽多彩的碑刻。这些碑刻中有的记录了历史,有的记录了文化,有的则记录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生活和美好的追求。其中一块印象最为深刻的碑刻是《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漏壶铭”。这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官员为何要把一只漏壶送给皇帝,也是对于良好风俗和高尚品德的强调。这样的碑刻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也让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段:历史沉淀的风采。

但是在碑林中除了那些闪闪发光的碑刻,更能对于历史的沉淀和发展有所了解的就是整个碑林的氛围和建筑风格。从院落到建筑,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风采,每一块碑都是历史的见证。经过千年历史的沉淀,碑林中的建筑和碑刻已经显得格外古老和庄严,却也更能够让人明白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

第四段:文化底蕴的深厚。

在碑林中,除了看碑刻,还可以体验到另外一种文化的底蕴,那就是碑林中呈现出来的文化氛围。通过这些碑刻,我们可以想象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工艺、礼俗和信仰等等。同时,碑林中还分布着许多文化衍生品和手工艺品,例如中国画、书法、蜡染等等。这些让人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又能体验到现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西安碑林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无疑是对于中华文明的一次绝佳展现。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也能够体验到历史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相信在未来的时光里,人们也将会通过这样的碑林,不断体会和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游西安碑林有感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石犀,这种犀牛没有角,叫做圆帽犀,这只石犀是为李渊献陵的,由于一半在外面,一半埋在土里,所以一半风化一半完好无缺。

今天我还拍下了一组石狮的图片,我感受到了石狮的肌肉线条非常饱满,充满了力量,汉唐时期铿锵有力的文化在石狮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件最好玩儿的事,是一只可爱的猫的故事,猫和碑林有什么关系?这可是碑林的著名网红“小黄”,我正参观的时候,就远远看见一只胖短黄猫在庭院休闲散步,见了游客完全不害怕,我见状就跟了过去,跟它一齐并排走路,它快我也快,它停我也停,就像和好朋友一起拉手走路似的,这种感觉真奇妙!正走着,小黄突然停下了,弓起腰,眼睛紧紧盯着前方,小爪子趴着地面,好像要捕捉猎物,我赶紧移步走开,不影响小黄行动。野生动物也是博物馆的一名成员,一边是文物与石碑,另一边是小黄的家,真不错!

国庆假期我和爸爸来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一同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还有欣赏他们的书法石刻。

听导游阿姨说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碑林博物馆。

从大门走进去,就能看见一个高大的牌坊,中央道路旁有许多的石柱,上面都刻有各种纹饰,这就是古代栓马桩。

一座古建筑上刻有碑林两个字,导游讲,这两个字是由林则徐提的,而且碑字还少了一撇,原来这是古代的繁体字。古建筑内有一座巨大的石碑,这就是著名的《石台孝经》。

碑林里藏有颜体、柳体、欧体等古代书法石刻的真迹,这些真迹真是让人大饱眼福,怪不得碑林会成为书法爱好者的最爱的地方。

碑林里有名的“昭陵六骏”,听导游讲是根据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雕刻的。博物馆里的六骏其中有四骏是真品。

碑林的石碑,上面不仅仅刻有书法,有的还刻画,这些石刻都在向我们讲述古代的故事和历史。

参观完碑林我也爱上的书法,我要好好练习写字,希望我的字也能够苍劲有力,有自己的风格。

碑林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它是我国4a级景区以及国家一级博物馆。

刚刚进入碑林园内,一股浓浓的诗意就“扑面而来”,首先我看见了两座“泮池”,据说在古代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走上两座池中间的桥。继续走进院内,我立刻发现碑林的“碑”字少了一撇,难道林则徐写错字了吗?根据讲解员的介绍,我才知道了:原来书写这两个大字的林则徐是有意将字少写一笔,因为在书法界,少写一笔会更有美感。接着我又参观了碑林的镇馆之宝——“石台孝经”。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且书写,太子唐肃宗李亨篆额。唐玄宗李隆基主要在其上用大字写了《孝经》中,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对话,并且用小字标注出了自己对某一句的认识、感受与鉴赏。全碑以楷书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苍劲有力,使人惊叹。

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是——“魁星点斗图”。这座碑主要以古代科举五经取士,每经首选一人为“魁”。于是本碑就以儒家提倡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就像一个小鬼一脚立“鳌”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

参观完碑林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以及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我从小很喜欢书法,我比较喜欢颜真卿的书法,也一直在临摹他的《勤礼碑》,我知道这都是拓自于西安碑林,所以国庆长假,去碑林就是圆我心中的一个梦。

碑林座落于西安市三学街,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碑林的自然环境很清雅,让人感到很惬意。走进碑林,就像走入了书法的海洋,但碑林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以为碑林里面应该像历史博物馆一样,宽敞明亮,一块块碑,应该放在显眼的位置,结果我发现,碑林的'碑实在是太多了,密集地一块块树立在狭小的展室里,但每块碑都是珍品。讲解器告诉我颜真卿的《多宝塔》是在他72岁时为父亲立的墓碑,在第一展厅中那些碑是以前人们的教科书,在一次大地震中44块教科书碑全部损坏,后来唐朝人用了95个时辰才一一把教科书补全。在展室里,这里是怀素的《千字文》,那里是曹全的《曹全碑》,这边是柳公权的《唐玄宗秘塔碑》、那边是我的最爱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哇!如此多的书法艺术被聚集在这个地方,真让人大饱眼福。

这次碑林之行,我认识了欧阳询的欧体,柳公权的柳体,张旭的行书,曹全的曹全碑……使我对中国书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座艺术宝库里,使我流连忘返。

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xx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碑文。

碑林中还有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如中外驰名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录了景教(古罗马基督教的聂思脱里派)的教旨仪式,在中国的传播及景教僧在唐朝一百五十年中的政治活动情况,碑侧及下端刻有古叙利亚文记事和僧徒多人题名,在研究宗教史及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由唐代名书法家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唐天宝二年(公园743年)大温国寺寺主思庄等,为纪念其师怀恽建立的《唐阐法师碑》,记载了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和怀恽法师弘扬净土的事迹,弥补了历代史籍记载之不足。驰名的《汉曹全碑》记载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以及在陕西合阳一带的活动。还有“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及“和德面缚归死”等事实,均可弥补和订正史书的缺憾。

墓志。

西安碑林内,还收藏了九百余块从晋至清的墓志。墓志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桑沧更替,将死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埋葬地点等,刻于石上、砖上,使后世有所稽考。这些墓志所记事实,可以考证史籍之异同,补充史籍记载的缺漏,研究各民族及各国的交往,考证古代郡县乡里之所在,以及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等。

书法碑。

碑林对人们的最大吸引力,还在于它集中了许多杰出出发家的传世名作。如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笔画圆润而精气内涵,体匀整秀而飘逸多姿。

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为突出。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险劲精绝,格局峻峭,间架结构端整劲秀,笔力刚劲,“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褚遂良书写的《同州圣教序碑》,被誉为笔势如铁划银钩。他的书法流畅多姿,气势刚健,颜妙超纵,弥觉珍贵。欧阳询之第四子欧阳通,幼年失父,刻意模仿父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石刻,除河南开封博物馆收藏得《泉男生墓志》外,就数碑林所藏的《道因法师碑》了,他的书法刚劲,结构严谨,与其父各臻其妙,而又一脉相承。

碑林碑林还保存了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五通丰碑。其中有他四十四岁时写的《多宝塔碑》;五十六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六十二岁前后写的《藏怀恪碑》;七十一岁时写的《颜勤礼碑》;以及他七十二岁时写的《颜家庙碑》。这使我们有幸欣赏一个伟大书法家,三十年间各时期的杰作。颜真卿的字被称为“颜体”,他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他用笔均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杰作,书体严谨浑厚,笔势挺拔遒劲,势如削竹,骨力遒劲,历来有“颜筋柳骨”的赞誉。

碑林最著名的书法碑,还有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的,由唐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墨迹中的字组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怀素写的《草书千字文》,篆书在唐代,推李阳冰为首,被誉为“若古钗倚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他的篆书《三坟记》和《先茔记》,运笔合理,矩法森森。

石刻。

碑林中还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石刻,更使碑林锦上添花。如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刻的《唐王维画竹》,以它的挺拔潇洒之态,清妍高雅之神,博得人们的喜爱。明代刻的《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是西安风颠和尚的手笔,画面以粗线条写意,局部用工笔细描,画出一印度僧人的虔诚形象,及其生动传神。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石刻艺术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象征。这座博物馆建于明朝时期,保存了大量的石刻碑,其中最有名的是被誉为“全国第一碑”的赵佶七律诗碑。在参观西安碑林的过程中,我深度体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展现碑林的艺术价值。

进入碑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绘制精致、题材广泛的石刻画。这些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元素,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此外,在碑林中展示的丰富的碑文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卓越水平。刻在碑文上的文字流畅、工整、有力,无一不彰显着古代书法家们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三段:凸显碑林的历史意义。

西安碑林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块碑文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碑文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精华,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四段:探究碑林的文化内涵。

参观西安碑林,可以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这个古老而有着丰富文化历史的馆内,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在石碑文化的熏陶下,我们更能够体悟到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西安碑林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灵气,激发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兴趣和热爱。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观西安碑林,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了一堆古老的石头。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追溯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曲折沧桑,并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让我更加热爱中国文化,也让我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充满信心。我相信,在弘扬中华文化这条道路上,每一位有志于中华文化的人,都可以在西安碑林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此外,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交往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了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中国的经历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教案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碑林中还记载了诸多历代爱国主义人物,如被誉万世师表的孔子,统一中国文字的李斯,对蜀汉忠贞不渝的关羽,两袖清风的郑板桥,慷慨就义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虎门销烟震惊中外的林则徐,历代书法大师王羲之、颜真卿、于右任,以及励精图治的邓廷桢,推行新法的康有为等。他们那忧国忧民,为事业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也孔子的问答辞,主要内容讲孝、悌二字),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高590厘米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涌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两种不相协调的动植物被刻画得融洽无间,整个构图给人以威武、活泼的感觉,为盛唐的艺术精华。《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一部石经。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

计114石,文刻两面,228面,字列八层,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此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这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石台孝经》、《开成台经》等名碑,原来竖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今西安市南门外)的国子监内,唐末韩建(大尉许国韩公)缩小长安城后,这些碑连同其它一些名碑都散落到了城外。唐昭宗以及后粱时期,陆续将这些石碑移到原唐代尚书省西隅。到宋哲宗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3年),又将全部碑石搬到学府之北,就是今天的碑林所在地。此外,明清两代的《兴学碑》、《修渠记》、《修栈道记》、《修城记》、《修庙记》等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相传是当时著名学者、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之典范。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在唐代书法艺苑中,名家辈出,时有杰作,真、草、隶、篆,百花争妍,犹如璀灿的群星,放射出永不泯灭的光辉。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创一体,欧阳通、徐浩、史维则、怀素等也都是一代名家。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很相近,结构严谨,书法险劲,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此外,宋起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等,也是稀有的珍品。

除了书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花纹。如唐刻《大智禅师碑》的两侧,以线刻和减地两种手法并用的图案作为装饰,将蔓草、凤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丽、活泼、美妙而有生气;《石台孝经》碑头上的浮雕卷云和狮子,碑座上线刻的精致蔓草、瑞兽等,也都表现了唐代雕刻所特有的富丽作风;唐刻《道因法师碑》座垢两侧,用流利的线条,刻出两组人物,共有十多个卷发深目的异国装束的人,牵马携犬,作准备出行状,是不可多得的线刻佳作;北魏的《元晕墓志》四侧,分别刻着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满填流动的云彩,呈现出飘逸而和谐的奇特意境。它们象绿林一样陪衬着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使碑林这座书法艺术宝库,更加瑰丽异常。

碑林能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是与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贡献分不开的。宋代时,由于无人管理,珍贵的汉唐碑碣有的被人用做砖甓,有的用于修桥,遭到人为的破坏。元代时,碑林的碑石曾两次全部跌倒。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陕西发生8级大地震,碑林里的大量碑石因摔碰而断裂。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毕沅率同僚到碑林视察,只见房屋倒塌,碑石横卧于荆榛瓦砾之间,环顾四周,满目荒凉,这使他十分震惊和痛心。他与同僚合义,采取修整房屋,整理石,编目著录,组织石刻陈列,建立管理机构和保管制度等措施,重修和保护碑林。在他所著《关中金石记》中说:“前后堂庑,皆鼎新焉,旋于土中,搜得旧刻数十片,遂取《石经》及宋元以前都,编排甲乙,周以栏盾。明代及近人所,则汰存其佳者,别建三楹以存置。其锁钥则有司掌之,设法保护,以冀垂永久。”毕沅对金石文字有浓厚兴趣,整修碑林在于“庶考古者,得以观览也”。(《毕沅在保护关中古迹上的贡献》,文物天地,1983年第二期)他为保护珍贵文物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值得赞赏。

西安碑林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不仅有着八千多年不间断的文明史,而且历史上为十三朝古都,因此,西安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碑林作为西安的重要景点之一,不仅是中华文化物质文化的重要承载者,而且可谓是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研究的天然伊甸园。游览西安碑林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留下的碑刻之中所凝结的智慧和积淀,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第一段:碑林的历史文化内涵。

西安碑林,又名“太极园”,汇集了唐、宋、元、明、清等众多朝代的石雕艺术之精华,是中国古代碑文文化中最为丰富、最具价值的现存历史遗存之一。在碑林中,有不少碑石是历史上的名人事迹,诗文、书画等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表现形态,因此,走进碑林,仿佛穿越了时空,重温了历史。

第二段:碑林所展示的文化多样性。

在碑林中,可以看到许多种类的碑刻,不光有出土文献所存的石刻、雕塑、壁画、金银器、青铜器等,还有焦秉贞所刻的《写经碑》、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李白《将进酒》碑、董其昌所画的《花鸟虫鱼图》诸多国宝级文物。各类碑刻从文字、内容、题词、图案等方面,反映了不同类型艺术、文化、技术、思想的交流与互动,更为凸显了古代中国文化之多元、之强大。

第三段:碑林的石雕艺术价值。

碑林中雕刻的神态各异的石像,实则也是石雕艺术的重要宝藏。石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仅在艺术、民俗方面,而且在科技、文化、历史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碑林中的石刻以人物雕塑、动物雕塑、具象与抽象的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小至蝴蝶、花草,大至神仙、几招,无所不包,在碑林中留连,随着石头上传留下的,不仅仅是石雕艺术的传承,更是历史、文化气息的传递。

第四段:碑林的传统文化学术价值。

作为古传统文化聚集地、文人雅士鉴赏之所,碑林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学术研究价值。碑林中不乏许多名家的题词、书法作品,诸如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他们的书法艺术和研究思想所代表的、影响上千年的书法文化和书法理论,长期以来,对后代书法家产生影响,他们给中国书法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因此,我们在赏碑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欣赏到精妙的文字内容,更能够汲取到精深的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知识。

碑林的所有景点所展现出来的古代文化、民俗,今人看来,常常让人心潮澎湃,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也让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碑林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更是随着传统文化的经典、物感文化的传承、影响与人类文明的前进,成为了全球公认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结晶。走进碑林,看到那些千古长存的碑穴,每一个字每一个图案,都反映出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走出碑林,心中充满感叹和叹服。

总之,碑林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历史遗存,是一座开启中华文化轮廓的历史窗口,更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价值观念提出启示和提高,而在碑林中遊覽,让人能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和精髓,当代人应该在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在现代化的路上,吸收更多可借鉴的文化力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传承中华文明。

西安碑林心得体会

西安碑林是中国石刻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碑林博物馆。这里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碑刻,是中国书法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载体。去年,我有幸到西安旅游,和朋友们一起走进碑林,感受到了深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第二段:身临其境。

当我们走近碑林的入口,就被高大的城墙和蓝天白云包围。穿过城门,沿着小路往里走,我们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石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难度,有简单。这些石碑上印着汉字和图案,如同一本本古老的历史书籍。每个石碑的背后,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人物传说,让我们置身古代,仿佛听到了昔日的呼声。

第三段:了解历史。

在碑林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广袤和深厚。比如说,唐代的《大雁塔记》碑,记录了唐朝佛教的兴盛和文化交流;宋代的《岳阳楼记》碑,叙述了文人墨客对怀孕的乡愁和生命奋斗的感悟。这些碑刻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辉煌成果,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观赏和研究价值,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国家文化。

第四段:探寻书法之美。

在碑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时期和各地区书法的魅力。既有秦汉篆隶的古朴威严,也有唐代行草的豪放洒脱,还有宋元明清细腻婉约的楷书和行书。每一种书法形式,都展示了作者的个性和艺术境界,被视为中华文化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碑林的前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之美的无穷魅力。

第五段:感悟。

走出碑林,我们眼前绕了一圈,看到了整个景区的脉络和内部组成,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文化积淀和思想启迪。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无穷魅力,也把自己融入到中国的文化气息之中,从而更好地领悟到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一刻,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了文化的内涵和无尽的魅力。

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第一陈列室。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陈列室里主要陈列,内容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12部经书,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第二陈列室。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石碑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全无记载,因此弥足珍贵。清代丹麦人荷尔漠来西安用重金偷买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现存伦敦)。它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其拓片早已辗转国外。《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是一种柱状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圆柱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反映中尼两国佛教的交流。《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明德受记碑》记载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国”,并反映了当时陕西灾后“人食人”的惨状。《曹全碑》虽是为汉代曹全树碑立传,却无情地记载了他镇压黄巾起义的事实。

第三陈列室。

石刻艺术室和游廊收集了陕西各地的石刻石雕珍品,如东汉的石兽、画象石,唐代的蹲狮、犀牛。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有四骏保留在这里。这里陈列的唐代供应石灯十分引人注目,灯分九层,无论造型还是灯案的图案,都十分精美。日本奈良附近通往“春日神社”沿途的石灯就是仿此唐灯所造。此外,还有出土移此的东汉石刻墓门,唐代石椁。石椁阴刻的星相乐舞,仕女图,椁外浮雕彩绘文武侍从和骑龙驾凤仙人,都是历史和艺术珍品。来到碑林,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高2.5米、重6吨的景云大钟。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发出的钟声就是出自这个巨钟。

西安碑林导游词

11月19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不时有凉风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我们五年级三班全体师生来到国家4a级景区--西安碑林博物馆学习、参观。

导游说:“西安碑林有七个碑石陈列室,八个碑亭,两个时刻艺术室,六个墓志陈列廊和四个临时展览室。珍藏了从秦汉到明清多个时代的碑刻,是石刻艺术的宝库。”

走进博物馆大门,远远就看到一个华丽的碑亭,它雕刻精美,颜色华丽,高高立在广场中间,它的后面是连成片的柏树。走近亭子,里面立着一大块石碑--著名的石台孝经碑,它是中国最完整的古代石碑,碑顶雕满了云朵状的双层皇冠,雄伟极了。听导游介绍,它是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亲笔题写的真迹,石碑总高超过六米,是碑林中最壮观的石碑。

绕过石台孝经碑,顺着青石板路向里走就到了碑林第一展室,里面陈列了许多名家真迹,有的十分精致,有的略显粗糙,有的娟秀清新,有的粗犷豪迈,真是各有千秋。

不知不觉来到第四展室门前,迎面便闻到一股油墨的清香,原来是工人们在制作拓片,只见他们熟练地用毛笔把墨汁涂在一个印章状的布包上,然后均匀地在宣纸上印压,一张拓片就形成了。导游说这是涂有特殊药水的宣纸,它们先经过处理,会按照碑面的凹凸自然变形,干了之后经过吸油墨水的布包拓印,就成了黑白分明的托片了。参观完拓片制作,向右走,来到国画作品碑刻的展区,我不禁发出了感叹:“人们把文字乃至书画雕刻在石头上,要付出多少心血啊,不但把字的顿笔、运笔、回笔刻得十分精致,还把画的勾、皴、点、染也刻得惟妙惟肖,真是不可思议呀!”

出了第四展室,我们又依次游览了五、六、七号展室,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花园中,花园四周是古色古香的中式连廊,地上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园里有苍劲的古松和绿油油的草坪,园子的一角竖立着几排整齐的石桩,有一人多高,上面雕刻着动物的形象,据导游介绍,这些石桩是古代拴马桩,雕刻的动物不仅用于装饰,还有吉祥的寓意,如猴子代表“代代封侯”、马代表“马到成功”等等,别有一番趣味。

走出花园向右转,就来到了石刻艺术室,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犀,足有四五米高,导游踮起脚尖、伸直胳膊甚至连手指都没有一点弯曲也碰不到它的下颌,十分雄伟。仔细观看,它的雕刻太精细了,连肚子上的细小皱纹都雕刻得细致无比。导游说这是看守皇帝陵园的巨兽,重约十吨,使用一整块巨石,是动用了大批人力,花费数不胜数的金钱和漫长的时间雕刻而成的,是无价之宝。

参观了各个展馆,游览已接近尾声,我们仍然沉浸那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珍宝之中,临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在石台孝敬前合影留念。今天的游览使我受益无穷,这次经历令我永远难忘。

家长的话:

通过实践活动获取了知识和乐趣,真是令人难忘的经历。希望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xx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碑文

碑林中还有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如中外驰名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录了景教的教旨仪式,在中国的传播及景教僧在唐朝一百五十年中的政治活动情况,碑侧及下端刻有古叙利亚文记事和僧徒多人题名,在研究宗教史及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由唐代名书法家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唐天宝二年(公园743年)大温国寺寺主思庄等,为纪念其师怀恽建立的《唐阐法师碑》,记载了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和怀恽法师弘扬净土的事迹,弥补了历代史籍记载之不足。驰名的《汉曹全碑》记载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以及在陕西合阳一带的活动。还有“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及“和德面缚归死”等事实,均可弥补和订正史书的缺憾。

墓志

西安碑林内,还收藏了九百余块从晋至清的墓志。墓志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桑沧更替,将死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埋葬地点等,刻于石上、砖上,使后世有所稽考。这些墓志所记事实,可以考证史籍之异同,补充史籍记载的缺漏,研究各民族及各国的交往,考证古代郡县乡里之所在,以及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等。

书法碑

碑林对人们的最大吸引力,还在于它集中了许多杰出出发家的传世名作。如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笔画圆润而精气内涵,体匀整秀而飘逸多姿。

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为突出。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险劲精绝,格局峻峭,间架结构端整劲秀,笔力刚劲,“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褚遂良书写的《同州圣教序碑》,被誉为笔势如铁划银钩。他的书法流畅多姿,气势刚健,颜妙超纵,弥觉珍贵。欧阳询之第四子欧阳通,幼年失父,刻意模仿父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石刻,除河南开封博物馆收藏得《泉男生墓志》外,就数碑林所藏的《道因法师碑》了,他的书法刚劲,结构严谨,与其父各臻其妙,而又一脉相承。

碑林碑林还保存了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五通丰碑。其中有他四十四岁时写的《多宝塔碑》;五十六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六十二岁前后写的《藏怀恪碑》;七十一岁时写的《颜勤礼碑》;以及他七十二岁时写的《颜家庙碑》。这使我们有幸欣赏一个伟大书法家,三十年间各时期的杰作。颜真卿的字被称为“颜体”,他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他用笔均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杰作,书体严谨浑厚,笔势挺拔遒劲,势如削竹,骨力遒劲,历来有“颜筋柳骨”的赞誉。

碑林最著名的书法碑,还有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的,由唐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墨迹中的字组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怀素写的《草书千字文》,篆书在唐代,推李阳冰为首,被誉为“若古钗倚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他的篆书《三坟记》和《先茔记》,运笔合理,矩法森森。

石刻

碑林中还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石刻,更使碑林锦上添花。如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刻的《唐王维画竹》,以它的挺拔潇洒之态,清妍高雅之神,博得人们的喜爱。明代刻的《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是西安风颠和尚的手笔,画面以粗线条写意,局部用工笔细描,画出一印度僧人的虔诚形象,及其生动传神。

西安碑林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西安碑林导游词

陕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碑林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碑林。

导游词。

欢迎参考!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碑林不只是以历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规模之大著称于世,而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碑石文字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碑林(forestofsteles),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碑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博物馆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xx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

千字文。

》,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

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林(forestofsteles),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碑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博物馆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西安碑林导游词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碑林不只是以历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规模之大著称于世,而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碑石文字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西安碑林导游词

碑林(forestofsteles),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碑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博物馆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推荐

优先发展教育的心得(模板24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附上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与帮助。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我市召开,同时

机房建设合同(通用14篇)

在商业交流中,合同协议被广泛应用,它是保护交易双方权益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合同协议的实例,希望可以对您的撰写工作提供一些启发。合同号:甲方:详细地址:邮政编码

最新空调安装心得体会总结(实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优化自己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找到了改

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模板22篇)

职业规划还包括对职业市场的调查和了解,以及对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的成功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鼓舞。有管理学者曾讲过这么一

村里巡逻报告集(汇总19篇)

范文范本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仔细研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6.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样本,这些范文展示了各个领域写作的优

2024年建房申请书范文(16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本样本。通过对范文范本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主题和领域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本人男现年41岁,父母健在,多年

质检员工作总结参考(模板21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机会,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月工作总结的

2024年大学职业规划书(精选13篇)

职业规划还包括对职业市场的了解和分析,我们需要关注当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位需求,以便做出更明智的职业决策。接下来将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规划范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地方文化大讲堂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6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

消防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7篇)

一个好的月工作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方向。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月工作总结,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