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学习 > 最新中药鉴定学习指南(精选19篇)

最新中药鉴定学习指南(精选19篇)

作者: 琉璃

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培养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如果你正在为写一篇好的学习总结而犯愁,那么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a.防风b.银柴胡c.太子参d.羌活e.党参。

答案:e。

解析:根及根茎类: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砂眼(银柴胡)、珍珠盘(银柴胡)、糟皮粉渣(赤芍)、过桥(黄连),猪大肠(防己)、车轮纹(防己、北豆根)、菊花心(甘草、黄芪、党参)、芦头、j、芦碗、珍珠疙瘩、朱砂点(羌活、茅苍术)、蚯蚓头(防风)、狮子盘头(党参)、油头(川木香)、起霜(茅苍术)、怀中抱月(松贝)、虎皮斑(炉贝)、金包头(知母)、鹦哥嘴(天麻)、红小辫(天麻)。

2、川乌主成分的类型与形成层形状是。

a.含胺醇类生物碱;形成层类圆形。

b.含双酯类生物碱;形成层呈多角环形。

c.含三萜苷类;形成层呈类方形。

d.含蒽醌类;形成层呈多角环形。

e.含香豆精类;形成层呈断续环状。

答案:b。

3.粉末中无草酸钙结晶的药材是。

a.甘草b.黄芪c.商陆d.人参e.太子参。

答案:b。

4、知母的来源为。

a.毛茛科知母的'根茎b.毛茛科知母的根c.百合科知母的根茎。

d.百合科知母的根e.百合科毛知母的根茎与块根。

答案:c。

解析:常见药材来源:

大黄、何首乌、虎杖:蓼科。

怀牛膝、川牛膝:苋科,有异型构造。

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毛茛科。

苦参、山豆根、葛根、甘草、黄芪:豆科。

人参、西洋参、三七:五加科。

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伞形科。

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科,共同特点:断面黑色、含环烯醚萜苷(断面变黑成分)。

党参、桔梗、南沙参:桔梗科,共同特点:乳管、菊糖。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菊科。共同特点:菊糖、香味、含挥发油。

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天南星科。

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天冬、麦冬、山麦冬、知母:百合科。

莪术、姜黄、郁金:姜科,都含挥发油――有香味――分泌细胞。

5、莪术的形状为。

a.类圆形或扁圆形b.圆锥形或卵圆形c.长纺捶形,两端尖。

d.圆柱形,有分枝e.长圆柱形,顶端尖。

中药鉴定学课件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 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 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 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 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一)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

当前中药材的真伪问题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品或掺伪品。除历史根源外,究其原因还有:

1、 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如种大黄时误种为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将金钱草(过路黄)误采为风寒草(聚花过路黄);市场上曾大量出售十字花科芫菁的种子,以其充菟丝子;以丝石竹的根充桔梗;以参薯的块茎充山药;在山西、四川、江西、湖北还曾出现把有剧毒的小檗科桃儿七误作龙胆,以致造成中毒死亡或致残事件等。

2、 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如防己商品中粉防己、广防己、汉防己、木防己名称或使用相混,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含马兜铃酸,只有防己科防己才可提制“汉肌松”原料。以滇枣仁充酸枣仁,川射干充射干等。

3、 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如金钱白花蛇,有用银环蛇的成蛇纵剖成条,接上其他小蛇头盘成小盘者,有用其他带环纹的幼蛇伪充者,甚至有用其他幼蛇在蛇身上用白色油漆画出环纹伪充正品;有用马铃薯片加工伪充白附片;用其他动物的皮(如马皮)熬制的胶充阿胶等。

中药的质量优劣,是关系到临床疗效和中药国际化的大问题,质量是中药的生命。中药的品种明确后,必须注意检查质量,如品种虽正确但不符合药用质量要求时,同样不能入药。

除品种外,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 栽培条件 栽培条件不当,黄芪木质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风分枝等。

2、 采收加工 不同的采收期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如茵陈,过去只用幼苗,后来通过研究发现,茵陈的三个主要利胆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为高,为此,药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金银花采用阴干、晒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

3、 产地 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如广藿香,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较香醇,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

4、 贮藏时间 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贮藏不当会收起霉变、走油、风化等。

5、 运输 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6、 非药用部位超标 沉香掺入大量不含树脂的木材、山茱萸掺入大量果核等。

中药鉴定实习报告

在医院药房工作过的实习生们都知道,在药房工作是一件很考验人的工作,要仔细,认真,极具耐心。医院药房实习报告怎么写呢?以下有一份医院药房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从2月5日到7月5日实习时间5个月,共在药房、药厂和药库的8个科室实习:中药房、门诊药房、保健药房、住院药房、中药制剂室、普通制剂室、药检室、药库。由于实习时间紧张,中心摆药室、药理科和药品采购中心只是了解一下。实习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

从7月5日到8月24日共6周的时间是在中药房实习,经过中药房的系统实习培训,我学习到了中药处方的识别、审查和按方发药,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定,中药入库和库存管理(包括特殊药品的管理),认识新药;系统的了解一些中药的药性、药理、药味及其药物配伍和药物禁忌等。

从8月25日到9月9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门诊药房实习学习,在梁老师精心指导下,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几百种西药,了解西药配伍,学习西药在药理(药动学和药效学)、适应症、药品归类、不良反应和药物禁忌等知识。了解电脑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和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学习药品入库和按处方发药,还有特殊药品的管理,如贵重药品的专人专柜和毒麻药品、精神类药品的双人双锁,每日一小点,每周一大点,次次登记入表的管理。

从9月10日到9月23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保健药房实习,在崔老师身上学习到了知识要扎实,态度要认真,发放药品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的马虎;工作上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弄清楚出错的环节。在保健药房里,进一步学习西药及中成药品的药理、适应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禁忌,熟悉常见药品;审查处方、发放药品、使用电脑登记药品入库和传帐。在发放药品期间,认识到了药品有生产厂家、进口和国产、剂量规格的不同,给我在以后药品的发放带来了很多方便。

从9月24日到11月2日共计6周的时间在药厂实习,实习的科室共计4个,依次是药检室、中药制剂室、普通制剂室,灭菌制剂室。

在药检室里,学习使用检测仪器,如检测0。5%碘伏溶液中,学习使用碾钵、烧杯、量筒、吸管、容量瓶、滴定管等,熟悉溶解和滴定终点等知识。还接触使用精密仪器,如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紫外光谱色谱仪,超声波谱仪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在张老师指导下操作液固分离提取,色谱分析,回收液体和滤渣等,还学习操作西洋参的粉碎、过筛、灌胶囊包装、检测颗粒大小是否符合等。

在中药制剂室里,认识了一大批中成药品,如胃得安片,胃乐舒颗粒、玄麦柑橘颗粒、退烧冲剂,复方酸揸颗粒等,学习一批药,从制膏剂,加工生产,再到包装出厂的整个过程。亲自参与生产胃乐舒、胃得安、退烧冲剂的生产。

在普通制剂室里,参与了一大批的软膏剂和液体制剂的生产包装。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习操作尿素乳膏、碘甘油、复方碘溶液、0。5%碘伏、0。1%碘伏的配制、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其药理作用等。在张老师,梁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复方苯甲酸软膏、水合氯醛溶液、小儿止咳合剂、克霉唑乳膏的检测标准、处方、制作中注意事项及其药理作用等知识。学习熟练使用灌装机,药品分包装机、粉碎机和搅拌机等。了解标签使用和保管,洁净区卫生学处理等知识。

在灭菌制剂室里,参与生产呋喃西林溶液和大液体的生产。学习使用灭制仪器。医院实习生自我鉴定从11月3日到11月16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药库实习,熟悉西药药品归类,大体上分为抗微生物药、专科用药、循环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精神系统用药、抗肿瘤药、麻醉用药、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在药库里,我更多的时间是熟悉了一批药入库、出库的过程,了解电脑在库存药品上的管理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还努力熟悉了冰箱2~8℃储藏药物多达30多种,了解它们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禁忌等知识。

以上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争取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实习已经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我把在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学,认真的记,认真的思,较好的完成了,实习任务,现将实习情况总结鉴定如下:

根据实习老师的安排,我先后在中药房、西药房、煎药室、中心药房实习。通过这九个月的实习我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及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细心,对病人要温柔、使用礼貌用语、语调平和、举止大方、不卑不亢、热情、尊重、不歧视、少用专业术语,充分体现“一切为了人们”的药学服务理念;一些常用中药煎药方法;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学识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

通过这次实习我使我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还感受到从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最真实的是人际关系,体会到:多看书,到了社会上总有用处的重要性。我严格以学生的身份约束自己,做好实习生应尽的义务。我卸下了学生的身份,以一个职场人的身份去面临踏入社会前的第一次实习。实践检验了我的理论知识,也丰富了我的专业技能。

通过实习,我发现我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知识面不广、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透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二是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还不够,办事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来到了这里,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东西,发现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不能给予的。对于我这个只有两年学习药品经历的学生来说,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第一次穿上白衣看着镜中的我,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从第一天到中成药房转科,到现在在中草药房帮忙,我的心里还对很多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记得第一次对着满室的中药让我想起了古代的药房,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甚至不时的捣药声,一切都向我展示着草药的神秘,我喜欢这个地方。从当初老师抓一副药而我称出一味药的无奈到单独完成一张处方的从容,我得到了太多东西。记得第一次体会到取错药的尴尬,将后下的砂仁一股脑的分到群药里,然后被查药的老师纠正,又重新分发。

中草药房的工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交到患者手中的每付药是整个中药房所有人共同劳动的结果。实习快一年了,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优势,学会与人配合,学会条理分明不慌不忙工作的态度,牢记并严格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也是在这,我受到了教育,开始关注细节,想干好并达到熟练必须发现细节,刻意练习,需要认真用心去学。学会观察,细心从容,这就是我学到的。通过这么多天的忙碌,才知道药学工作的不易。我觉得药学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药学人员热爱药学工作,献身药学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

2.专业素质:药学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

3.科学素质:药学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药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在新的环境里,我也会百分之百的努力!我会加油,我也会对所有人说:加油!不光要总结,更要实践,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证明一切!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药鉴定学复习。

中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

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

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

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

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3、个别人有意造假,以假充真。

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栽培条件。

2、采收加工。

3、产地。

4、贮藏时间。

5、运输。

6、非药用部位超标。

7、人为参假。

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

十、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的原则和要求:

十一、我国中药资源和资源保护的基本情况。

1、中药的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

2、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种,民族药1500~种。

3、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玄参、浙贝母);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

十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

中药鉴定学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458种,但全国药厂生产的中药制剂已超过5000种,中药鉴定学图谱。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同中药材一样,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显微镜鉴别,已成为控制中成药质量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和质量标准内容之一。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进行含量测定这部内容我们将在第二讲中细述。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的资源。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据全国在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药约500余种,民族药1500~2000种,其余为民间草药。丰富的天然资源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经营的商品中药材中,野生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80%以上,约占收购量的60%。许多药材在特定的生产区域,由于适宜的气候、土壤、水质和多年来优良的种植方法,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卓著,且产销历史悠久,称为道地药材。据初步统计,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如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大黄,宁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鹿茸、人参,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东的砂仁,广西蛤蚧都是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图谱》。据统计,栽培与饲养的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20%占收购总量的40%。

(二)中药资源的保护。

我国政府于1984年发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354种;1987年发布了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约400种;同年公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制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1989年又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现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己达近千处。同时开展野生中药变家种、家养或进行野生抚育;建立中药种质资源库;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建立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是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现代化,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发展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及野生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

(三)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也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之一。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有: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如通过多次全国性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中药资源和某些进口药材的国产品种资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贝母;西-藏的胡黄连;云南的诃子、马钱子;广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风子、降香等。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的药源。如根据商品调查,作金银花的忍冬属植物有十多种,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种间差别校大,如灰毡毛忍冬和红腺忍冬的花蕾含量较高,前者达12%,后者达10%左右,比山东的正品金银花还高,现己将红腺忍冬载入《中国药典》2000版。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如沙棘是藏族、蒙古族习用药材,其干燥成熟果实常用于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近年来发现沙棘叶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颇具开发价值。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麝鼠香中含有麝香酮,灵猫香中含有与天然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且具相似的药理作用,可能成为麝香的代用品。抗肝炎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在工业生产上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几种楤木的皮、叶和果实,其含量均在3.6%以下,但在曲莲和雪胆的块根中,齐墩果酸提取率高达7%~9.5%,是较好的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如在抗肿瘤药的药理筛选中发现唐松草新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从10种东北产唐草属植物里找到展枝唐松草,其中根中唐松草新碱的含量最高可达1.36%。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古本草中还有不少品种现今未使用,有些多来源的品种现今只用了一、二种或古今用药不同,若能进行认真考证,一定能发掘出有用的新资源种类。

七、延胡索等的组织培养等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效成分,近年来已取得不少新进展,如水蛭素基因工程、羚羊角蛋白质基因工程等,为减轻中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获得有效成分高含量的中药开辟了新途径。目前还有以临床疗效为依据,用高含量筛选技术寻找新药的方法。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由许多概念编织而成的、枯燥死板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每一种药千篇一律地罗列各项内容,特别是执业药师的教材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像,所以很抽象,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在学习中,环球网校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在学习后期和复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一是可以扩大知识面,二是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例如:在学过的中药中,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和商陆这几个药都有异常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五加科植物含油树脂道,桔梗科的植物含乳管、菊糖等,通过比较归纳,增强记忆。

中药鉴定学

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药鉴定学复习。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

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

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3、个别人有意造假,以假充真。

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栽培条件。

2、采收加工。

3、产地。

4、贮藏时间。

5、运输。

6、非药用部位超标。

7、人为参假。

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

十一、我国中药资源和资源保护的基本情况。

1、中药的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

2、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种,民族药1500~2000种。

3、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玄参、浙贝母);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

十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

中药师自我鉴定

在学期间,我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现在珍贵的四年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之处,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也是为了走好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上,我觉得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广泛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开拓自己的视野。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一点也不放松。我坚信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对于我们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医药卫生方面的书籍,曾多次协助老师做科研课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有两篇文章分别在《今日药学》和《海峡药学》杂志上发表。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我学会了书本以外的一些道理和知识做事情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同时学会了现代仪器的使用,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知道当今这个社会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后,所以我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

在这即将告别美好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刻,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迈好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中药房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就是把一个时段的个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自我鉴定可以提升对发现问题的能力,快快来写一份自我鉴定吧。你所见过的自我鉴定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家整理的西药房实习自我鉴定范文,希望能够助到家。

在西药房里的几个月里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增加好多医学上的'。知识。

现在我来说说我在西药房实习的情况吧!首先在药房其间我遵守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上班不迟到,不早退,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病人,和同事相处得很好,他们也教会我很多知识。

其次我在西药房学习的知识:

一、学会了药物的摆放:同类药物放在一起,做到先进先出。

二、学会了看处方:首先看病号,再看年龄,最后看用法用量。

三、学会了拾处方,拾处方要认真、细心,要检查有没有药物配伍禁忌。

四、学会了处方的计价收费。

最后是我在西药方实习的。感想:在这三个月真的学会了很多知识,老师有时会考一下我们,使我们增长很多知识。我运用在学校老师教我的知识加上实际鉴习学会很多药学上的知识!

中药鉴定论文

1、双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的一般特点是()。

a.外表有栓皮,断面有放射状结构,有髓。

b.外表有较薄的栓化组织,断面有环纹,有髓。

c.外表有木栓组织,断面有环纹及放射状结构,无髓。

d.外表无木栓组织,断面无放射状纹理,有髓。

e.外表无木栓组织,断面有放射状结构,无髓。

2、单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的一般特点是()。

a.表面较粗糙,节和节间明显,断面无放射状结构,中心有明显的髓。

b.表面粗糙,无节和节间,断面有放射性结构,中心无髓。

d.表面常有鳞片、鳞毛或叶柄残基,断面无放射状结构,中心无髓。

e.表面节和节间明显,断面有放射状结构,中心有髓。

3、狗脊表面的特征是()。

a.被粗毛b.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c.被棱线d.被硬毛e.被鳞片。

4、生狗脊片近外皮2~5mm处有一条凸起的棕黄色环纹是()。

a.石细胞环带b.纤维层c.形成层d.木质部e.韧皮部。

5、狗脊根茎主要含()。

a.生物碱b.黄酮类c.挥发油d.鞣质e.绵马酚。

6、绵马贯众的药用部位为()。

a.根b.根茎c.根和根茎d.带叶柄残基的根茎e.鳞茎。

7、下列含间隙腺毛的药材是()。

a.大黄b.狗脊c.绵马贯众d.紫萁贯众e.荚果蕨贯众。

8、叶柄残基横切面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的中药是()。

a.荚果蕨贯众b.峨嵋蕨贯众c.狗脊贯众d.紫萁贯众e.绵马贯众。

9、药材扁平,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鳞片的是()。

a.胡黄连b.骨碎补c.狗脊d.绵马贯众e.升麻。

10、大黄星点存在的部位是()。

a.皮层b.韧皮部c.韧皮部外侧d.木质部e.髓部。

二、多选题。

1、双子叶植物根茎的一般构造是()。

a.有木栓层b.有表皮或后生表皮c.次生构造多发达,中央无髓部。

d.次生构造多发达,中央有髓部e.形成层明显。

2、产地加工时需“发汗”的药材有()。

a.延胡索b.玄参c.厚朴d.杜仲e.太子参。

3、断面可见数轮同心环纹的药材有()。

a.黄连b.牛膝c.川牛膝d.商陆e.延胡索。

4、含香豆素类成分的药材有()。

a.川芎b.前胡c.当归d.白芷e防风。

5、黄芪鉴别特征为()。

a.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显菊花心b.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c.切片镜检,近栓内层有时可见石细胞及管状木栓组织d.含晶鞘纤维。

e.薄层可检出黄芪甲苷。

6、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的有()。

a.人参b.西洋参c.三七d.绞股蓝e.沙参。

7、人参、三七、西洋参共同的特征是()。

a.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掌状复叶轮生,伞形花序顶生,核果浆果状,熟时红色。

b.皮层有树脂道,薄壁细胞含簇晶,导管径向排列。

c.含达玛烷系多种人参皂苷。

d.兼有甘苦的特异气味。

e.均含有田七氨酸。

8、含树脂道的中药有()。

a.白芍b.人参c.何首乌d.三七e.当归。

9、主含生物碱的中药材有()。

a.延胡索b.川乌c.黄连d.粉防己e.甘草。

10、含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药材有()。

a.延胡索b.苦参c.黄连d.川乌e.川贝。

三、名词解释。

1、艼。

2、芦头。

3、芦碗。

4、车轮纹。

5、菊花心。

6、星点。

7、云锦花纹。

8、罗盘纹。

9、朱砂点。

10、过桥。

四、简答题:

1、比较下列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

(1)牛膝与川牛膝。

(2)白芍与赤芍。

(3)白芷与杭白芷。

(4)山参与园参。

2、比较下列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

(1)绵马贯众与紫萁贯众。

(2)川贝母与浙贝母。

(3)黄连与黄柏。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根类中药性状鉴别的要点。

2、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中药常见的异常构造有哪些?试举例描述各自的特点。

3、从性状、显微、理化三个方面区别大黄与伪品土大黄。

中药鉴定心得体会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们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市场上充斥着许多假冒伪劣的中药产品。因此,进行中药鉴定变得尤为重要。我是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近期有幸参与了一次中药鉴定的实践,获得了一些关于中药鉴定的心得体会,并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探讨中药鉴定的原理与方法。

中药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气味、性状等进行观察与比较,以及运用一些现代科学分析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来确认中药材的真伪与质量。其中,观察与比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比较颜色、形状、大小等外观特征来鉴别不同的中药材。此外,还需要运用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等仪器来观察不同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光谱特征等。

第三段:分享中药鉴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在中药鉴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最大的困难是,许多中药材外观相似,很难仅凭外观特征来区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对照大量的中药材样本,同时要积累经验。另一个困难是,一些中药材的真伪很难通过肉眼观察,需要借助仪器来分析。这要求我们熟练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并了解不同仪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第四段:总结中药鉴定的价值与意义。

中药鉴定不仅能够识别假冒伪劣的中药材,还能够确保中药的质量,进一步保护人们的健康。准确的中药鉴定可以保证患者得到真正的药效,同时也能够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此外,中药鉴定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食品鉴别、草药鉴定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五段:个人的收获与感悟。

通过参与中药鉴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中药鉴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实践中,对中药材的观察与分析需要高度的细致性和耐心,这也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我意识到现代科技手段在中药鉴定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相关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进行准确鉴定至关重要。最后,我深感自己在中药鉴定领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期待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和专业素养。

总结:

通过参与中药鉴定的实践,我不仅掌握了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还体会到了其重要性与意义。中药鉴定不仅关乎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也涉及到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扩大。将来,我会继续努力,在中药鉴定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并为推动我国传统医药的发展和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药师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自测题

一、b型题(配伍选择)每题1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a豆科植物b瑞香科植物c茜草科植物。

d马兜铃科植物e伞形科植物。

1.钩藤来源于2.鸡血藤来源于3.关木通来源于。

4.沉香来源于5.苏木来源于【答案】。

a挥发油及树脂b生物碱c鞣质及异黄酮。

d马兜铃酸、齐墩果酸e色素及挥发油。

6.关木通主含7.鸡血藤主含8.沉香主含。

9.钩藤主含10.苏木主含【答案】。

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关木通的主要性状与显微特征有【答案】。

a圆柱形,节膨大b断面黄色。

c断面导管小孔与射线交叉似蜘蛛网状d韧皮部外方有帽状纤维束。

e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中药鉴定学辅导:中药的显微鉴定中药鉴定学教材

鉴定动物类中药,要具有动物学的分类和解剖的基础知识。其方法与植物药一样,对于药材是完整的动物体,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动物分类学鉴定,确定其品种,如蜈蚣、土鳖虫、金钱白花蛇等;对于药材是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羚羊角、龟甲、骨类(豹骨、猴骨等)和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等)药材等,鉴定时主要靠性状鉴定以辨别真伪优劣,必要时可进行显微磨片观察;对去皮蛇类药材可进行脊椎骨或鳞片的形态和组织切片观察;对海狗肾类药材,除一般形状鉴定外,还可采用x光拍片,观察阴茎骨的形状和大小加以鉴别;对有些采自动物体的分泌物和生理、病理产物的药材,如麝香、牛黄、蟾酥等,除一般性状鉴定外,主要靠显微和理化分析,以防伪充或掺假。鉴定牛黄除用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外,还要用显微观察或红外光谱等来考察纯度防止掺伪,同时要做主要成分胆酸、胆红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有的动物产物,如蜂蜡、虫白蜡等,还应测定其熔点、溶解度或酸值、皂化值等以控制药材的质量。

值得指出,动物类药材的主要成分不同于植物类药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动物肽毒、酶及糖蛋白等,许多都是动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有大量报道,利用它们含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可成功的把动物药材与类似品、伪品区别开来。如阿胶的鉴别,不但可用上法进行,采用蛋白质等电点检测法或蛋白质运动粘度法进行鉴别也均获得成功。

中药鉴定论文

)是关于执业药师考试-执业中药师考试-知识二方面的资料,构成。内部构造一般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3.药用菌类中药的来源及其特征主要来自于真菌门。真菌类中药多分布在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子囊菌的主要特征是在特殊的子囊中形成子囊孢子,如冬虫夏草等。担子菌的主要特征是不形成子囊,而依靠担子形成担孢子来繁殖。药用的部分主要是它们的子实体(如马勃、灵芝等)和菌核(如猪苓、茯苓、雷丸等)。真菌有细胞核、细胞壁大多具有几丁质成分,少数含有纤维素。4.菌丝组织(1)疏丝组织:是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的长条形菌丝组织。(2)拟薄壁组织:菌丝不呈长形,而为椭圆形或近。相关tags: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考试-执业中药师考试-知识二。

1.茎木类中药的药用部位茎木类中药分为茎和木类两部分。茎(caulis)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的藤茎和茎枝(ramulus)、茎刺(spina)、茎的翅状附属物、草本植物藤茎、茎的髓部(medulla)等。

木(lignum)类中药,指采自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部分入药的药材,通称木材。木材分边材和心材,入药多采用心材部分。

2.茎木类中药性状鉴定要点主要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孝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其中表面纹理、颜色、气味、以及必要的水试或火试等特征较为重要。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则按鉴定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1)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以茎入药的大部分为双子叶木本植物或草质藤本,主要应注意以下特征:表皮或周皮,皮层,中柱部分的组织排列、各种细胞的分布、细胞内含物等。

双子叶植物木质藤茎有的具异常构造,其韧皮部和木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如鸡血藤;有的在皮层、髓部具数个维管束,如海风藤;有的具内生韧皮部,如络石藤。

(2)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应分别制作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切向纵切面等3个方向的切面。主要观察木射线的特征:横切面观察射线的宽度和长度,切向切面观察射线的宽度和高度,径向切面观察射线的高度和长度。

5.木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定要点主要注意导管、木纤维(纤维管胞、韧型纤维、分隔纤维,或形成晶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细胞等特征,亦可见淀粉粒、草酸钙晶体、分泌组织等。木类中药的粉末中细胞组织通常全部木化。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

1.气调养护:通过调节库内的气体成分,充氮或二氧化碳而降氧,在短时间内,使库内充满98%以上的氮气或二氧化碳,而氧气存留不到2%,致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达到很好的杀虫灭菌效果。

2.对抗贮藏法:利用一些物质的特殊成分或某药材的特殊气味所具有的驱避杀虫作用,将其与易生虫的药材放在一起贮藏的方法。

3. 走油:又称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以利于干燥。

5. 星点:大黄的根茎髓部散在多数异形维管束,俗称星点。此异形维管束系外木式,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6.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块根横切面上皮部由4-11个异形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锦状花纹。

7. 晶鞘纤维:即晶鞘纤维,是指纤维束与其周围含草酸钙方晶的薄壁细胞的复合体。

8. 镶嵌状细胞:小茴香的内果皮细胞由5-8个狭长的细胞为1组,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的细胞。

9. 过桥:黄连药材表面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结节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10. 朱砂点:茅苍术的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11. 怀中抱月:松贝的外面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2. 错入组织:槟榔种皮内层与外胚乳的折合层常不规则插入到内胚乳中,也有外胚乳深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

13.冒槽: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14. 当门子:麝香仁野生品中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气香浓烈而特异。

15. 挂甲:取牛黄的蛋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16.通天眼:羚羊角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部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1.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2. 中药品种鉴定:中药品种鉴定是指对中药真实性和基原的鉴别,它是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

3. 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 霉变:即是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5. 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溢出”或某些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在贮藏上必须采取低温、低湿环境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为基本措施。

6. 发汗:是将某些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质地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7. 钉头:指矿物或较坚硬药材表面乳头状突起。

8. 变色:药材储存不当,导致颜色发生变化的变质现象。

9. 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有较稀疏的放射装纹理,其颜色不一,一直延伸至中心部,并相间排列成车幅状。是由维管束或木质部与射线相间呈放射状而成。

10. 细胞间隙腺毛:指存在于大型薄壁细胞间隙的腺毛。

11. 朱砂点:指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小点,色如朱砂。

12. 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有棕色斑点,色如虎皮,习称虎皮斑。

13. 马牙嘴:炉贝外层两鳞瓣大小相近,顶端稍尖,多开口,称“马牙嘴”

14. 怀中抱月:川贝母中的松贝,形状呈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5. 狮子盘头:指一些根及根茎类药材头部膨大,并且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子头,如党参。

16. 通天眼:羚羊角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

17. 合把:羚羊角环脊之间有一定距离,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合把”。

18. 二杠:为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19. 单门:指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20. 莲花:指有两个侧枝的马鹿茸。

21. 当门子:在香囊中位于囊孔口处,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为麝香仁之佳品。

22. 冒槽:用特制槽针从麝香囊口插入,转动后抽出槽针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23. 豆瓣砂:呈粒状,方圆或多角形,色暗红或呈灰褐色,质坚,不易碎的朱砂。习称“豆瓣砂”。

24. 佛指甲:指蕲蛇尾部骤细,其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一枚,类似手指甲。

25. 条痕: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痕迹称条痕。

26. 错入组织:少数种子的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伸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

27.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其为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放射状纹理是异常维管束的射线。

28. 方胜纹:指药材蕲蛇背部由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菱方形斑纹。

29. 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瓣”。

30. 镶嵌细胞:有的果实内果皮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1. 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上细密的放射状纹理,通常纹理外端较宽,近中心部纹理细密,形如开放的菊花,主要是由木质部射线与韧皮射线交错而成。

32. 菌核:是菌丝密结成的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是菌丝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当条件良好时能萌发产生子实体,如茯苓。

33. 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状如蚯蚓。

34. 道地药材:指质量优良的药材,它是在适宜的地理条件、合理的栽培方式、最佳的采收时间和优良的加工技术基础上形成的。

35. 挂甲:又叫“透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36. 云锦花纹:云锦花纹指何首乌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

37. 乌金衣:牛黄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38. 过桥:黄连根茎部分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39. 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略膨大,有多数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或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40. 芦碗:人参根茎上的凹窝状的茎痕习称芦碗。

41. 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异常维管束),俗称“罗盘纹”。

42. 油胶树脂:含有挥发油和树胶的树脂称油胶树脂。

43. 翘鼻头:蕲蛇的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

44. 连珠斑:蕲蛇腹面黑色的类圆形斑块,习称“连珠斑”。

45. 凤眼圈:指防风药材断面皮部棕色或浅棕色,木部浅黄白色,形成明显的层次,如凤凰眼睛棕黄分明。

46. 珠光:又称“彩光”,指珍珠特有的彩色光泽。

47. 艼:指参类药材短小根茎上附生的不定根。

48. 金包头:指毛知母顶端被残留的金黄色毛须及浅黄色叶痕及茎痕所包被。

49. 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带有的盘节状短根茎。

50. 剑脊:指乌梢蛇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

中药房自我鉴定

从2月5日到7月5日实习时间5个月,共在药房、药厂和药库的8个科室实习:中药房、门诊药房、保健药房、住院药房、中药制剂室、普通制剂室、药检室、药库。由于实习时间紧张,中心摆药室、药理科和药品采购中心只是了解一下。实习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

从7月5日到8月24日共6周的时间是在中药房实习,经过中药房的系统实习培训,我学习到了中药处方的识别、审查和按方发药,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定,中药入库和库存管理(包括特殊药品的管理),认识新药;系统的了解一些中药的药性、药理、药味及其药物配伍和药物禁忌等。

从8月25日到9月9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门诊药房实习学习,在梁老师精心指导下,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几百种西药,了解西药配伍,学习西药在药理(药动学和药效学)、适应症、药品归类、不良应和药物禁忌等知识。了解电脑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和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学习药品入库和按处方发药,还有特殊药品的管理,如贵重药品的专人专柜和毒麻药品的双人双锁,每日一小点,每周一点,次次登记入表的管理。

从9月10日到9月23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保健药房实习,在崔老师身上学习到了知识要扎实,态度要认真,发放药品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的马虎;工作上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弄清楚出错的环节。在保健药房里,进一步学习西药及中成药品的药理、适应症、不良应和药物禁忌,熟悉常见药品;审查处方、发放药品、使用电脑登记药品入库和传帐。在发放药品期间,认识到了药品有生产厂家、进口和国产、剂量规格的不同,给我在以后药品的发放带来了很多方便。

从11月17日到11月30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住院药房实习,在这里认识到了针剂、片剂、营养液体和液体是分开来发放的,这样给药品的发放带来了很的方便。在住院药房实习期间,主要是在针剂和营养液体两个地方实习,在此我更好的学习到了针剂管理和营养液体的管理。在针剂室里,我学习了针剂根据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麻醉用药、循环系统用药、专科用药等分类管理。了解药朴一级库传到二级库的各个环节。在这里,我系统的熟悉了针剂发放和管理。在营养液体发放室里,我认识了很多氨基酸、脂肪乳、激素类等营养液体药物,对以后在医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9月24日到11月2日共计6周的时间在药厂实习,实习的`科室共计4个,依次是药检室、中药制剂室、普通制剂室,灭菌制剂室。

在药检室里,学习使用检测仪器,如检测0.5%碘伏溶液中,学习使用碾钵、烧杯、量筒、吸管、容量瓶、滴定管等,熟悉溶解和滴定终点等知识。还接触使用精密仪器,如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紫外光谱色谱仪,超声波谱仪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在张老师指导下操作液固分离提取,色谱分析,回收液体和滤渣等,还学习操作西洋参的粉碎、过筛、灌胶囊包装、检测颗粒小是否符合等。

在中药制剂室里,认识了一批中成药品,如胃得安片,胃乐舒颗粒、玄麦柑橘颗粒、退烧冲剂,复方酸揸颗粒等,学习一批药,从制膏剂,加工生产,再到包装出厂的整个过程。亲自参与生产胃乐舒、胃得安、退烧冲剂的生产。

在普通制剂室里,参与了一批的软膏剂和液体制剂的生产包装。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习操作尿素乳膏、碘甘油、复方碘溶液、0.5%碘伏、0.1%碘伏的配制、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其药理作用等。在张老师,梁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复方苯甲酸软膏、水合氯醛溶液、小儿止咳合剂、克霉唑乳膏的检测标准、处方、制作中注意事项及其药理作用等知识。学习熟练使用灌装机,药品分包装机、粉碎机和搅拌机等。了解标签使用和保管,洁净区卫生学处理等知识。

在灭菌制剂室里,参与生产呋喃西林溶液和液体的生产。学习使用灭制仪器。

从11月3日到11月16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药库实习,熟悉西药药品归类,体上分为抗微生物药、专科用药、循环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精神系统用药、抗肿瘤药、麻醉用药、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在药库里,我更多的时间是熟悉了一批药入库、出库的过程,了解电脑在库存药品上的管理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还努力熟悉了冰箱2~8℃储藏药物多达30多种,了解它们的适应症、不良应和药物禁忌等知识。

以上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争取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中药房的自我鉴定

实践是检验我们所学习知识的最好途径,也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明白这个道理的我,对于学习安排我们去实习我是十分期待的,到了实习过程中我也从来没有因为工作量十分辛苦而抱怨,因为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也是我们以后出来工作要面对的常态,所以我积极面对这次实习。现在实习还有几天的时间就要结束了,我虽然很期待自己实习结束时间的到来,但对于实习工作也有不少的不舍,熟悉了的环境就要离去了真的有种莫名的感慨。

既来之则安之,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也就觉得还好吧,这样难度比较的实习环境而锻炼了我的能力,因为要面对家长的考验,所以我再给幼儿打针的时候更加的认真和小心,所以现在我呢扎针技术还真的挺不错的,用药、护理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一个月的时间结束了,我又开始了新的轮科,从儿科到了妇产科,再到呼吸科……半年的实习期我总共轮换了六个科室,有负责手术室的手术室护士,我有负责康复的护理护士,这些都让我对自己护理知识有了更好的检验,让我发现了自己学习知识的跺,也让我有了更强的护理实践能力,感谢这次实习!

相关推荐

需求分析心得大全(19篇)

范文范本是对一段时间内某个主题或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文本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

制作粘土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心得体会可以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写作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以获得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粘土制作是一种很有创造性和趣

真实的自我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下面这些心得体会是经过精心选取的,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时常需要进行一些总结和

中小学生追星的演讲稿(优秀17篇)

小学生演讲稿是小学生在特定场合,通过口头形式向观众讲述一定话题内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演讲能力。这是小编为大家

初中生时事政治心得体会(优秀1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回顾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下面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

班级工作计划每周活动安排(实用15篇)

班级工作计划应不断完善和调整,随着班级情况和需求的变化而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大家编写一份高质量的班级工作计划。3、表演游戏:我的一家子(

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事物上的实践和感受加以总结和笔记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家庭主妇的心得体会,她们通过

sql实训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个经历或活动的感悟和理解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例子,一起来学习和进步吧。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

调研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大全(16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炼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集,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提供一些思路和观点。

税务局一岗双责履职情况报告(模板23篇)

情况报告的准确性、清晰度和逻辑性对于有效沟通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情况报告的实例和范文,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一年来,本人在镇党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