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读后感 > 最新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汇总17篇)

最新社会个案工作读后感(汇总17篇)

作者: 雅蕊

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以及自己的思考感悟进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以下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读者们对于书中的不同情节和主题的独特解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社会个案工作范文

案主孙阳光与20xx年8月29日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今年12岁。现与其他六名孩子一起生活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中。

被抛弃的原因:20xx年案主被抛弃在儿童福利院门口,再起衣服的红布上写着抛弃的原因:由于其父受重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亲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孩子能够生存,遂请好心人收留。入院诊断时,按住被诊断为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甚至情形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走路摇摇晃晃并不稳定。

20xx年9月进入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习。开始是学习状况良好,能牢记老师给予的家课、上课时的情形。但容易丢东西,有时也被同学欺负。但它仍喜欢继续上学。孙阳光社交能力差,在校和同学相处较差,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其他家庭孩子相处也较差。孙阳光说话喜欢绕弯,你问他叫什么,他会热情地把在场的所有人介绍已贬值后再说自己。他是从达三班声道小家庭的,在达三班的优越感没有了,阳光变得自卑。抓握能力不好,写字写不好;在校学习差,尤其是语文。经常摔倒或与同学大家而受伤。

他是义工眼里的可爱宝贝,家庭妈妈眼里的调皮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二、问题分析与诊断。

工作员观察与分析。

要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世界有三类人:父母、兄妹、伙伴,对于福利院的孩子,就要走进他的同辈群体,了解他们的亚文化。

(1)孩子的技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他们会集体编造一个谎言。通过与小家庭,孩子接触,我他们很想养只小狗,为了他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不约而周的上演一场看似逼真而又漏洞百出的闹剧,阳光不会主导这场闹剧,通常是听了杨丽、刘浩的指使而协同。

社会个案工作范文

个案监督,就是对个别案件的监督。它特指“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个案监督的宗旨在于促使法院公正司法,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个案监督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将我国目前存在的司法不公现象降到最低的程度,从根本上遏制司法腐败现象的发生。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对审判、检察工作中重大违法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草案)》,对两院工作实施监督,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就此专门立法很有必要。但目前对个案监督尚存不同看法,笔者试就个案监督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关于人大常委会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实施监督。有的同志对人大常委会进行个案监督持有异议,担心这样做会侵犯两院的独立审判权和独立检察权,认为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人大常委会进行个案监督,不仅是加强和规范人大常委会对法院工作监督的需要,而且也有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第四十一条、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检察院组织法第三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察监督的若干规定第十条等规定,都是人大常委会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能够实施监督的直接法律依据。据了解,目前地方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有以下方式:1、代表评议,即人大就当事人告状的案件进行评议。2、述职评议。人大常委会开会评议由人大选举和任免的干部。3、个案监督。人大信访部门接到老百姓申请、控告的案件,而真正能提起个案监督的是通过一定途径引起领导重视的'案件。4、法律监督书。针对通过执法检查和个案监督发现的错案,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发“法律监督书”,指出案件错误,要求限期改正,报告结果。5、错案追究制。人大对法院认定的错案责任人行使罢免权。6、“人大代表审监团”。一些地方人大组成“审监团”或“听审团”出庭旁听,参加案件的审理。

人大常委会对个案进行监督时,如何做到不侵犯两院的独立审判权和检察权呢?最重要的是必须遵循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职权分工的原则。人大同“一府两院”的关系,不是分权鼎立的关系,而是决定和执行、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也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其监督权,不允许代替其他国家机关的职权,包括不能代替两院的独立审判权和独立检察院。必须遵循按照法定程序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其主要点为,一是人大监督法院的审判、检察工作,不直接处理具体案件,即不越俎代疱代替两院去做审判、检察工作;二是对两院工作有意见,可以听两院的汇报,可以提出询问和质询,对特别重大的案件也可以依法组织调查;三是纠正错案应由两院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去办。这三条既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确定重大典型违法案件的范围。要坚持事后监督的原则,因为监督的是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被认为违法而又得不到纠正的,自然是指审结的案件。至于在审判和检察过程中发生的程序违法问题,属于法院的可由检察院监督,属于检察院的可由上一级检察院监督,都未得到纠正的等审结后再由人大常委会监督。如果程序严重违法,不及时监督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人大也可以采用适当方式进行监督。要采用被动审查的方式,即“不告不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公民(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申诉、控告、检举;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会议上依法提出有关议案;三是代表在闭会期间向常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以上所述需要进行监督的个案可以限定在以下几种情况:1、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人大产生的国家机关和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案件。2、社会影响较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3、公检法机关有争议,欠拖不决的重大典型案件。4、上级人大常委会转办或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反映的重大典型案件。

[1][2][3]。

社会个案工作范文

彤彤上幼儿园(一)。

一、个案基本情况:

彤彤是个长得很可爱的小女孩,三个星期前从别的幼儿园转入我们班,彤彤刚进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老师,彤彤在以前的幼儿园有可能受过老师的“恐吓”,回家告诉妈妈说:“老师骂人,老师说不准妈妈来接我!”因此她现在对幼儿园非常地排斥,第一天来幼儿园就紧紧地抱着姑姑,不肯下来,更不让老师接近她半步。妈妈心疼宝宝,在幼儿园陪着她,可是彤彤精神极度紧张,朝着妈妈不停地发脾气,直吵着要“回家!回家!不上幼儿园!”

二、具体行为表现:

片段一:

早上姑姑送彤彤上幼儿园,彤彤一进入幼儿园的大门就开始哭闹,哭得惊天动地,紧紧地抱着姑姑,不肯接近老师。而姑姑看到宝宝哭得这么伤心,又是骗又是哄的,不忍心把宝宝交给老师。

行为分析:

因为上一次上幼儿园给彤彤留下了不好的阴影,导致她对幼儿园充满着排斥,不愿意接近老师,不相信老师。

采取措施:

首先做好家长工作,我们和姑姑沟通了,请她相信老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会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姑姑微笑着和宝宝告别,很温柔、但坚定的告诉他,“放学时我会来接你回家!”让他有温暖、安全的感觉。

接过孩子,我尽量稳定她的情绪,告诉她,我是tina姐姐,我会很爱你的,你如果不开心或者想妈妈了可以跟我说。我们一起等妈妈!

片段二:

彤彤在和我相处的过程中,已经慢慢将感情寄托在我身上了,每天和离开姑姑以后就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但是依然想妈妈,不定时地会哭。

采取措施:

继续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她、帮助她,尽量抽时间和她在一起,和她说说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消除她对老师的心理紧张。

片段三:

在我的安抚下,彤彤的情绪有了很好的'转变,只要有我在旁边,她基本上不会再哭闹了。但是我不能离开她一步,甚至我去上厕所、吃饭,她就会不停地哭闹,有时候自己打开门来追我。

行为分析:

知道孩子对幼儿园有恐惧感,所以我通常都是温柔耐心地和她沟通,让她信任我。彤彤也逐渐喜欢我,也许我让她觉得很安全。但是现在她暂时还不信任除了我以外的其他老师。因为内心的焦虑,彤彤暂时还没有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只是把情感寄托在我的身上,因此时刻需要我的陪伴。

采取措施:

1、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她的行为,用集体游戏等比较自然的方法引导她跟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如发现有点滴的进步表现在集体面前表扬、肯定她的行为表现,鼓励她继续在同伴中寻找自己的好朋友。让她体验到跟小朋友相处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消除她对小朋友的紧张心理。

2、让其他老师主动和她交流,在我去吃饭或上厕所的时候,班上的其他老师尽量安抚她的情绪,和她一起等我回教室。

三、效果分析和总结。

经过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共同努力,彤彤早上已经愿意主动地投入我的怀抱了;白天在幼儿园,在我的引导下,她也会搬一个玩具坐在我的身边,认真地玩,比刚来的时候有很大的进步。在以后的教育中我们将逐步培养她的交往能力和活泼的性格。希望彤彤小朋友能在幼儿园里开心快乐的成长。

社会工作个案计划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张。

性别:男。

年龄:20岁。

职业:学生,大二年级。

性格特征:有些孤僻、叛逆、性格内倾。

家庭职业背景:父母都是农民,家境比较困难。

家庭感情: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在学习方面给予无条件的支持。跟父母感情较好,很孝顺。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孤僻自卑、厌学情绪、行为控制能力差、曾经一度沉溺网游、和同学老师关系疏远,感觉前途渺茫,没有希望。背景材料:

本专业的知识,想等转完专业在学吧。就这样半年多过去了,由于一直没有学习导致专业课挂了好几门。在转专业的时候由于挂科等因素最终转专业失败。面对自己渺茫的前途,小张再一次陷入绝望之中。而此时已是大二的小张看着身边同学恋爱的恋爱,考研的考研,只有自己整天无所事事。慢慢的小张有了退学的念头,但又考虑到父母都是农民供养自己上学不容易,况且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一直都挺高的。于是小张陷入了人深深的纠结中,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退学还是完成父母的心愿继续上学。

三、工作目标。

(一)直接目标:

1.帮助案主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挖掘自身潜力,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2.改善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树立学习目标,积极面对人生。

(二)中间目标:

1.改善案主对我国大学教育体制的认识,帮助他转变大学消极影响。

2.改变案主错误的行为认知,纠正并控制其偏差行为。(利用父母期待、本身积极愿望、强化机制)。

3.针对案主的同学和老师做工作,帮助案主重新认识自我。鼓励案主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让案主走出孤僻。

4.引导案主合理处理自身和学校的关系。

5.引导案主挖掘自身潜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巩固治疗效果,鼓励案主独立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四、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1.主要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针对小张的情况,社工计划主要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因为小张家境比较困难,在学习生活中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因为不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而产生厌学情绪,想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这与心理社会模式中所说的因人格缺失和自我不完善而导致的人的行为失调或行为障碍的行为表现吻合。因此社工将对小张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及行为产生原因为治疗的出发点。

2.辅助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由于小张自己也不喜欢现在自己的一些行为,很想有所改变。同时他的自暴自弃体现出他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社工将对他进行一定的行为纠正。在社会生态视角中,社工主要讲小张置于“情境中”,针对小刚的资源环境做工作,改变他对学校和专业的看法以及老师同学对他的看法,强化老师对他的鼓励等。

五、服务过程与计划:

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每个步骤可按七天为一步:第一步: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接案是指个案工作员初次与求助者进行接触,了解其需要与困难,对其面临的问题初步作出判断,根据机构的性质决定是否能够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过程:

社会工作者实现多方面收集案主资料和情况,在第一次会谈中,通过温暖、尊重、真诚、共情和理解等技术,表现出对案主的尊重、接纳和关心,并适时表达同感,获得案主的信任,使案主获得安全感,并且尽可能地让案主毫无顾虑的倾诉心中烦恼,宣泄被压抑的情绪。让案主吐露心中的不快,在此过程中全面的了解案主需要和主要问题。与案主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争取案主的信任与合作,与案主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案主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第二步:针对小张自身心理帮助阶段过程:

过程:

1.帮助小张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对于那些消极的思维定势,面对困难及已放弃,把虚度光阴归因于学校不好,专业不好,所以要帮助他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概念,告诉小张学校只是社会提供的一个平台而已,就像艰苦的环境不可能抹杀一个人的斗志一样,再普通的`学校照样是优秀者的舞台,关键还在于自己。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小刚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皆有可能,重燃他对未来的希望。

2.虚拟情景确定选择方向。

导其做出最适合自身的方向。

3.对小张进行积极的行为强化。

小张因为在大学自暴自弃,学习成绩较差、与老师同学关系不好、从不参加课外活动,因而对自我价值否定,产生消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小步子强化法”的模式帮助小张制定短期的小目标,一旦目标实现了立即予以强化,鼓励他继续努力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4.培养小张的自我效能感。

(1)不断增加小张的成功体验。

(2)增加小张的替代性体验。通过给他列举身边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成功的例子,让他知道其实自己也是可以的,从而摆脱消极情绪。

(3)语言说服。通过列举现代或古代的一些从逆境中走出来的著名人物,让小张明白除了自己,没有什么外界的因素可以成为自己前进的绊脚石。

第四步,针对小张的老师和同学。通过动员小张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改变对小张以前的态度和看法,重新接受小张,让小张找到归属感。多多鼓励小张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起和老师同学的友好关系。

生活中,来处理自己与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鼓励案主正面评价自己。让案主有一个坚定信心来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六、成效评估。

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小张的生活学习态度和行为变化进行评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测量表对小刚进行周期性测量,还可通过询问小张的老师或同学了解小张的近况。要对小张的一些转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前后形成对照,吸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技巧与教训。

社会个案工作范文

1、案主特征。

(1)案主在面临生活方面有问题,自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希望得到帮助。

(2)此次个案工作重在解决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所以在选择案主时要注意案主必须是老人并存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3)案主情绪低落,自己面临的问题已成为案主的负担,给案主带来一种不安,失落和无助感。

(4)这个问题不断的困扰着案主,消磨着他的信心和希望。

2、工作内容。

(1)了解案主的生活现状和心里状况。

(2)做好与案主会谈的准备。

(3)确立于案主会谈的目标。

(4)熟知会谈的内容。

(5)掌握建立关系的技术。

(6)总结与判断。

二、资料收集与诊断。

1、资料收集:案主必须知道资料的来源和相关连的问题。

2、常见的资料收集内容:涉及案主及案主所在的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

3、资料收集的方法,方式:会谈、填写调查表、观察、文献搜集、环境调查等。

4、诊断:综合各种因素诊断案主的问题所在。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1、目标:帮助案主(老人)改善xxx方面的精神需求。

2、案主的情况简介表。

并注明于案主首次联络的时间。

3、案主(老人)的需求。

4、工作内容计划表。

四、服务提供与治疗。

工作内容实施表。

五、结案与评估。

1、结案。

(1)结案前案主于工作者双方应有充足的时间表达彼此的感受。

(2)工作者要表明以后案主有什么问题,都会尽力帮助他。

(3)若案主的目标没有达成,工作者要帮助案主学习如何重新修改并完成自己的目标。

2、评估。

评估方法。

(1)和案主一起对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2)和同事一起对服务提供进行联合评估。

(3)利用原先制定的计划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

(1)投入评估。

(2)行动评估。

(3)短期成果评估。

(4)长期成果评估。

社会个案工作范文

地点:・接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放学的车上。

需要干预的问题:

缺乏安全感,不能和他人建立亲密挂席,人际关系差,

家庭图:

家庭妈妈(李妈、贺妈、曹妈)・社工。

孙阳光(案主)杨丽朱雅娟朱闵芝袁斌李辉刘浩・・。

背景资料:

案主孙阳光与xx年8月29日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今年12岁。现与其他六名孩子一起生活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中。

被抛弃的原因:xx年案主被抛弃在儿童福利院门口,再起衣服的红布上写着抛弃的原因:由于其父受重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亲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孩子能够生存,遂请好心人收留。入院诊断时,按住被诊断为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甚至情形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走路摇摇晃晃并不稳定。

xx年9月进入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习。开始是学习状况良好,能牢记老师给予的家课、上课时的情形。但容易丢东西,有时也被同学欺负。但它仍喜欢继续上学。孙阳光社交能力差,在校和同学相处较差,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其他家庭孩子相处也较差。孙阳光说话喜欢绕弯,你问他叫什么,他会热情地把在场的所有人介绍已贬值后再说自己。他是从达三班声道小家庭的,在达三班的优越感没有了,阳光变得自卑。抓握能力不好,写字写不好;在校学习差,尤其是语文。经常摔倒或与同学大家而受伤。

他是义工眼里的可爱宝贝,家庭妈妈眼里的调皮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重点注明。

引发/重要事件。

1.・在校经常因打假受伤。

2.・经长欺侮、诬蔑其他家庭孩子。

3.・学习差,期中考试两颗均考0分。

4.・对社工和家庭妈妈说黄。

曾作出的调适及成效。

李萍及李小晶等社工在大三班时曾经对他进行干预,但升入小家庭后就没有干预过。

家庭妈妈经常训练他的肢体活动,并对他的问题行为进行纠正。

情绪状况。

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熟人表现不积极;自卑;脾气暴躁;喜欢狡辩说;瞧不起班组里的孩子。

健康状况。

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神智清醒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

支援网络。

1.・院内社工的关注(李萍、李小晶等社工)。

2.・家庭妈妈。

3.・义工。

4.・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

目前居住状况。

同其他六个孩子居住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

社工评论/分析。

1、案主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应该通过其他渠道找出它缺乏安全感的真实原因。

2、学习成绩的不好对他影响很大,打击他的自信心。

3、案主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很大。

其他。

张希营。

案主孙阳光与xx年8月29日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今年12岁。现与其他六名孩子一起生活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中。

被抛弃的原因:xx年案主被抛弃在儿童福利院门口,再起衣服的红布上写着抛弃的原因:由于其父受重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亲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孩子能够生存,遂请好心人收留。入院诊断时,按住被诊断为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甚至情形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走路摇摇晃晃并不稳定。

xx年9月进入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习。开始是学习状况良好,能牢记老师给予的家课、上课时的情形。但容易丢东西,有时也被同学欺负。但它仍喜欢继续上学。孙阳光社交能力差,在校和同学相处较差,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其他家庭孩子相处也较差。孙阳光说话喜欢绕弯,你问他叫什么,他会热情地把在场的所有人介绍已贬值后再说自己。他是从达三班声道小家庭的,在达三班的优越感没有了,阳光变得自卑。抓握能力不好,写字写不好;在校学习差,尤其是语文。经常摔倒或与同学大家而受伤。

他是义工眼里的可爱宝贝,家庭妈妈眼里的调皮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二、问题分析与诊断。

工作员观察与分析。

计划。

(1)孩子的技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他们会集体编造一个谎言。通过与小家庭,孩子接触,我他们很想养只小狗,为了他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不约而周的上演一场看似逼真而又漏洞百出的闹剧,阳光不会主导这场闹剧,通常是听了杨丽、刘浩的指使而协同。

(2)在一次小组中,大家讨论加妈打他们,我让大家画出自己的心情,其他人要么画得是巴掌,把贺妈妈拍死,要么是想象外面美丽的天空,只有阳光,他画进了他的所有伙伴,大家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起快乐玩耍,阳光尽管12岁了,但他始终生活在自己的美好世界中,没有仇恨、没有埋怨,阳光很单纯很善良。

(3)阳光经常会不分场合地恐吓其他小朋友,他经常警告袁斌别惹我。要不我把你“踏哈着“,可是他却不轻易去打别人。看看他和刘浩玩闹也是这个样子,刘浩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整治一顿,然后,大家一起嘻嘻哈哈继续玩。

阳光的这种表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很蛮横、不讲理“也是这个原因,导致他在学校挨欺负。

(4)一次阳光要我给他送粮礼物,他说要一把枪,我说“不行,打伤人怎么办?”他反过来向我解释:“如果我用枪打伤了人,这个责任你负不起!”福利院的孩子并不像家庭的孩子那样“单纯”他本身处在一个关系复杂的,缺乏亲情的正式的契约关系中,他过早地接受了这些,并深入到了内心中。他很小就已经步入了社会,可毕竟他是个孩子,他只看到了别人的关系与心理,但没有看到自己的心理,理所应当的认为“身边的人满足他的需求的义务”带着孩子的狡黠。

(5)孩子有争宠的行为。

比如,小家庭的孩子都江堰市反对李逃同我亲近,他们说:“哥哥,李逃老缠着你!“当我要领着部分孩子下楼玩,剩下的孩子会特别想跟着,将去玩的孩子会坚决反对剩下的孩子,甚至会大打出手。阳光也有这样的情绪,但想比较刘浩、杨丽要轻得多,并且不会因此恐吓别人、打别人。他似乎并不在乎这些。

(6)每一次去小家庭看到的更多的是阳光在训练,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洗饭盒……而其他的孩子则在写作业、看电视。作为家庭中身体协调能力最差的孩子,阳光通常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指责、付出更多的努力,且只有很少的玩的时间。

(8)一次阳光放学回来,满脸沮丧,见了我也一句话不说,扭头就走,从杨丽口中得知“阳光的语文、数学都考了鸭蛋”。学习是阳光头疼的一件事情,阳光喜欢上学,因为上学使他同大三班的孩子彻底划清界限,说明了他能力较好。但是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也无情地打击着他的自信心,由自卑转向自负。一次我请他参加小组,当他得知其他成员有:周智理、周玉珑、周玉驰……他说:“我不去,游戏太简单了。”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大一班的孩子几乎根本不如他,给他们做的游戏对他来说也是“太简单了”。

三、干预目标。

阳光有许多“情况”需要社工干预,干预顺序为:

(1)阳光需要培养安全感,需要他人的无私的爱。

(2)从大三班由护理员眼中的“宠儿“到小家庭中的”低能儿“其心理落差导致的心理偏差需要干预。增强他的自信。

(3)阳光说谎、打架等行为需要做行为矫正。

(阳光的人际问题不大,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雅娟。)。

而在我的有限时间里,主要帮阳光建立一种安全感,寻找一个归宿地,而其他的任务,就需要转介。

i.・总目标:培养案主的信任感与安全感。

ii.分目标:

(1)与案主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2)为案主寻找一个关系融洽、安全的群体,让案主能够自由表达。

(3)发泄案主心中的苦闷。

(4)协调案主的人际关系。

四、理论依据。

本次个案工作主要采用:小组工作的互惠模式。

该模式认为,互惠模式的目标实施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个人必须透过一个健全并核实的群体生活才能获得将康、全面地发展。他非常重视从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成员,非常强调群体生活的重要性。

针对案主,主要是帮助他在这样的小组中获得安全感,并且得到成长。促进案主主动与人交流,学习交流的准则恩等,以便完成其社会化。

五、干预模式或干预技巧。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工作,我了解到,他们还不能进行深刻的自我探索,所以我选择了社会学习理论的方法,它不需要孩子考虑太多。在干预中,我采用如下技巧:

(1)真诚。对待孩子决不做作,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决不姑息;高兴就笑,不高兴就皱着眉。给孩子真实地评价,不做任何修饰。

社会工作个案计划

案主,女,18岁,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

案主来自偏僻的农村,从小到大都住在家里的平房,小学到高中的教学楼也不过两层高。进入大学后,案主寝室住在8层,连上课的教学楼也有8、9层高,这时案主觉察到每当自己靠近寝室阳台往下看、在教室看到窗外的低处、上露天的楼梯时或者坐学校的透明电梯都会感到一阵眩晕、恶心。案主不敢去阳台晾衣服,不敢坐在靠窗户的位置,甚至不敢走学校的露天楼梯。对自己这种情况案主感到很恐慌,觉得这种状况严重影响自己平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忍无可忍,她鼓起勇气找到了辅导员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辅导员带着她来到了学校的社工机构寻求社工的帮助。

二、案例分析。

1、主要问题:案主的“恐高”问题。

2、相关问题:案主由于恐高引起的不能正常适应大学正常的学习生活问题。

三、工作目标(具体目标将与案主协商决定)。

1、第一阶段目标:使案主适应一定高度的楼梯,逐步克服对一定高度的恐惧;

4、终极目标:改善案主恐高的现状,能够爬至学校最高楼层并不那么恐慌,促使案主良好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四、基本阶段、方法及动用的资源。

1、基本阶段及方法。

第一阶段:研究。

第一次会面:在结案过程中了解案主基本情况,确定案主的问题,并与案主一起订立目标、签订契约。通过与案主的交流,了解案主“恐高”行为的严重程度等相关基本情况,并建立基本的专业关系。

第二阶段:诊断。

根据第一次对案主问题及期望目标的了解达成协议,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治疗。

步骤(1)、(第二次会面)订立此次谈话及活动的目标:通过上楼梯――放松消减案主对高度的恐惧,第一次爬楼梯爬十层爬到每一层都往下看,在案主产生焦虑的时候对其进行放松及鼓励,树立其自信。逐步努力消减案主对爬高层楼的恐惧。布置家庭作业:回去每天坚持爬两次露天楼梯(至八层),由好友监督,并协助其做放松。

步骤(2)、(第三次会面)此次活动带案主来到一个带着倾斜落地窗户的高楼,让案主尝试趴在玻璃上向下看,当其产生焦虑或恐惧时,给他做放松,并给予其支持。慢慢达到让其减轻恐惧的目的。让案主坚持做家庭作业(改为爬至十二层)。

步骤(3)、(第四次会面)如果上面两个步骤所示的活动还在案主的接受范围内,根据案主需要实行下一步方案――运用消防云梯车协助治疗。家庭作业继续进行(改为爬十五层楼梯)。

步骤(4)、(第五次会面)结案评估阶段――主要是对前几次活动进行总结,与案主一起评估整个个案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则与案主协商结案并实施一些跟进计划完善整个治疗过程。

2、动用的资源。

案主身边的朋友――主要是协助并监督案主完成家庭作业。

五、达到目标使用的期限。

案主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以三个星期为限。

六、联系方式。

e-mail:447884540@。

手机:13401179706。

社会工作个案计划

唐熙。

幼儿表现:该小朋友性格较为内向,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不会跑跳,不会绘画,从不参加区角活动。

分析原因:因为是独生子女,平时少有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什么事都有大人帮忙,自己不会做什么事情,来到幼儿园,一下子看到周围的环境全变了,全是自己不熟悉的人,不敢去和陌生的小朋友接触;还要自己学会做一些平时由家长代劳的事,而自己又不会做。看着别的小朋友能开开心心的`玩,觉得自己比不上别的小朋友。所为自己把自己隔离开来,自己不会就干脆不去做,小朋友不熟悉就干脆不接触。但是自己又喜欢上幼儿园,在孩子心里还是有着强烈的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欲望。

采取措施:通过分析原因,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现在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针对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树立信心,让他知道,别的小朋友也很喜欢他,老师也很爱护他。在生活上对他做到更多的关爱,慢慢让他感受到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有这么多关心和爱护他的人,有这么多和他一样可爱的小伙伴。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个特别的教育资源开展影响教育,让其他小朋友主动去影响和帮助他。

效果:经过一系列的帮助和教育,在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照顾、帮助和影响下,小孩的变化很大,慢慢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让小孩逐步树立了信心,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能积极主动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区角活动,能主动绘画和自由的跑跳了。

社会个案工作范文

xxx,男,10岁,现在**小学就读,健康状况一般,体型正常,脸色红润,身体素质一般。案主性格内向,平时与邻居、朋友交流很少,只与几个同学有来往。有时会一起与同学玩玩游戏。

二、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案主的父母多年前来到台州,案主也随着父母与姐妹来到台州,父母都在台州打工,加上还要承担3个孩子,条件比较一般,案主有一名姐姐,一名妹妹,姐姐上初中,而妹妹还小没上学,平时父母忙,需要周玉明照顾妹妹,因此与妹妹关系比较好,父母也没有时间管他,也没什么朋友,长期以来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加上没人管,便放纵自己,学习也不认真,加之学前以及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学好基础,导致到二年级还不怎么会写字。

三、主要问题。

四、问题分析。

(一)问题确认。对于周玉明不会写字的问题,据了解,周玉明本身没有存在问题(如先天性疾病之类),只是过于懒惰,自暴自弃,加上一年级的时候基础没学好,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案主的问题也是受到家庭以及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同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对此进行及时的处理,并有逐渐严重的趋势。因此,既要针对案主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还要结合外部资源共同解决案主的问题。

五、服务计划。

目标在于协助案主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帮助并促使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协助其调整人际关系网络,促使案主能够自己努力去改善。具体计划如下:

1:帮助周玉明学会基本的写字,比如简单的一,好,又此类的汉字一百个。

3:通过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六、服务提供。

我了解了学校老师以及同学提供的初步信息后,约见了案主。第一次接触,案主虽没有表现出太多抵触情绪,但也比较沉默寡言,在多次见面交谈过程中,我与案主也相互了解了不少,明白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工根据案主情况,先从案主的.心理情况开始,每个月对案主进行一次心理教育,每次40分钟,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还没有放弃他,爸爸妈妈也很关心他,同学也会很愿意与他做朋友,让他要对自己有信心,重新拾起对自己的信念,积极应对和解决目前困难。

2:同时,我要对案主自身的问题进行处理,每个星期定期对案主写字进行辅导与帮助,每次一节课,帮助他学会基本的汉字,看他自己的能力,掌握一年级学生所应该学会的汉字,例如一,又等基本汉字一百个。

3:通过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例如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定期的与案主交流,并且辅导他的作业,在父母方面,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尽量陪陪孩子,也可以在学校每过一个月举办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会,促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让孩子健康成长。

七、想要达到的效果。

1:通过三个月的服务提供,通过对案主12次的辅导,使得案主成功学会汉字,并且能够非常流畅的写下来。

2:通过对案主四次的的心理教育,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案主明白自己的价值,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心,能够更好的练习写字以及一步步的提高学习成绩,赢得同学们的喜爱。

八、个案反思。

我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会取得一定成效。我也一次你充分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其他社工的帮助,解决了案主的心理问题,通过学校老师的关心与教育,解决了案主的学习问题,通过家人的关怀,解决沉默寡言的问题,本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取得案主支持方面,我们还不够到位,以致在随后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中经常无功而返,造成时间和精力的不必要损耗。因此,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全程了解案主的各种情况,与案主及时有效进行沟通。

社会个案工作范文

案主小方,男,17岁,武汉某高中高三学生,比较叛逆,厌学。

小方小学时比较听话,成绩较好,学习生活不用父母操心。

上初中后,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变得比较叛逆,喜欢撒谎,并且经常与同学打架。

高中后经过同学认识了许多社会上的无业青年,经常逃学出去玩耍,渐渐喜欢抽烟喝酒,并经常出入网吧等地。

还曾与校外青年一起参与过几次学校里的群架,在学校小有“名气”。

高一结束后,由于逃学多次,并且参与打群架,被学校退学。

后母亲为其安心学习,将其送到新洲的住读学校,但小方抱怨学校条件艰苦,母亲不忍儿子受苦,考虑到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分要求比较低,小方小时候比较喜欢涂鸦,于是将其转回武汉的一所高校成为一名美术艺术生。

小方则认为母亲的努力都是徒劳,自己根本不想学习,就算现在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依然经常逃学。

小方的父母喜欢打牌,小时候对小方的管教比较少。

父亲是一名出租车晚班司机,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家庭收入以出租房屋和父亲的工资为主。

小方变得叛逆后,其学习生活基本上都由母亲管教。

小方的父亲在小方年幼时有出轨的经历(小方对此不知情),后来觉得愧对小方母亲,从此家中大小事务基本上都由母亲决定。

父亲的管教也是比较顺从母亲的观点,小方对此经常无视,总是说“不要你管我”、“妈妈都没说我,你插什么手”。

在小方的教育上,母亲基本上采取物质奖励和棍棒教育为主。

初中时,在临近考试时经常会以“如果这次考到前15名,就跟你买……”之类的话激励小方学习,后来小方越来越不想学习,经常背着母亲逃学,经老师反应发现后,便威胁减少其零用钱,甚至多次与其发生肢体冲突。

对于老师的电话反应小方在学校的不良行为,小方经常说老师对他不公平,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给老师送礼,就处处针对自己。

对于小方的这种借口母亲也比较认同,但同时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对。

近期,小方与校外无业青年联系密切,参与一次抢劫,被派出所抓获,但由于情节轻微,没有参与实施,48小时候获释。

小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母亲一同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资料收集:

探访案主生活学习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评估和判断:

问题一、案主厌学,有自我放弃倾向,逐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

表现为:初中时经常撒谎逃学,高中时与许多社会无业青年来往密切,经常参与打架,比较暴力。

问题二、案主与其父母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

表现为:小方经常无视父亲的管教,母亲从小比较满足小方的物质要求,随着孩子的叛逆程度增加,经常发生肢体冲突。

原因:由于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比较弱化,母亲溺爱孩子,教育方式以物质奖励和暴力为主,

问题三、案主存在非理性信念,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价值观,

表现为:认为不顺心意的地方就是对方和自己作对,如学校里,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表现暴力,欺负同学,成为学校的“小霸王”。

原因:母亲从小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小方从小不愿吃苦,比较贪图享受。

服务目标:

具体目标:帮助案主返回学校,迎接高三学习生活,逐步改掉暴力等不良习惯。

中期目标;平衡家庭中三个角色的关系,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改善亲子关系。

终极目标:协助改变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他人和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服务模式及理论基础:

认知治疗模式中的理性情绪治疗和人本治疗模式,结合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人天生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是由非理性的信念所形成的,每个人都具有改变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2)情绪失调原因——abc理论。

治疗过程:

(2)领悟:承认这中非理性信念的存在性,帮助他认识造成各种情绪障碍的不合理信念及哲学根源。

(3)修通: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目的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改变求助者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5)家庭作业:继续学习理性情绪治疗的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理解和质疑,以此来巩固治疗效果。

运用这种疗法,通过和案主辩论其非理性的想法,培养起其对自身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改变其对自我和别人的态度。

2、人本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个人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动力。

“自我实现”是指对天赋、能力、潜能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

通过该模式,使案主重新认识自我,积极开拓自己的能力。

引导案主自我发觉自己的潜能。

3.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家庭系统,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中存在的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

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结构呈现联合的倒三角结构。

通过家庭会谈的形式,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后果,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干预技巧:

在整个个案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案主充分的理解支持、真诚、接纳、尊重等,保持良好的倾听。

适时的自我坦露,给予案主回馈及肯定。

在整个个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站到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他的特殊生活环境,学会转换角色。

2、对于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行为的产生不是一天的产物,所以在处理与争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

3、充分的发动案主身边的网络支持系统和资源,从多个角度去协助案主的自我发展。

4、处理好与案主的关系不可以使其对我产生依赖的情绪,要做到助人自助。

5、在个案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与案主,与案主家人以及与案主学校老师的关系。

具体实施计划(预计每次会谈时间间隔一周):

初次会谈(已完成):了解案主的心理特征,以及基本的情况。

主要目标:熟悉案主,掌握背景资料,和案主之间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第一次会谈正式介入、了解情况。

主要内容:

1.进一步具体的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背景资料,以及在生活其他方面的状况。

2.与案主一起明确问题和需求。

3.征求案主的意见,一起制定目标以及改善目前的情况。

第二次会谈总结过去、发现自我。

主要内容:

1.帮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认识非理性信念与自己目前行为的联系,

2.通过回忆帮助案主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上的优势,从而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

作业:案主思考自己小时候学习的长处,曾经如何努力学习,并尝试按照这些做。

第三次会谈重新定义家庭结构、实现转变。

作业:父母反思从前由于夫妻关系导致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强化父亲的职责,父母与案主共同努力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第四次会谈:树立正确价值观,反思受到的不良影响。

主要内容:帮助案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第五次会谈:悦纳现在的自我,积极的生活。

主要内容:现在案主主动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所做作为,需要支持和鼓励。

所以这次的任务定为积极的适应生活,接纳现在的自我。

作业:通过每次时间的记录,体会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相信自己有改变的潜能。

第六次会谈: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

主要内容:在上次辅导的基础上,改变其非理性的想法。

正确的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如老师对自己的管教。

作业:每当老师批评自己时,先反思自己,老师是否有道理,公正。

第七次会谈: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主要内容:在前几次的基础上,规划自己的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作业:写一份自己今后应该保持的好习惯,避免出现的一些变差行为,规划高三的学习目标。

第八次会谈:回顾过去,鼓励其取得的进步,并巩固个案的成果。

主要内容:回顾这几次的会谈内容,想想自己取得的成绩,并鼓励其巩固已有的成绩。

结案:

对本次个案进行评估,并且对于个案过程中出现问题和解决方法。

评估方法:

1、工作者观察,利用原来制订的计划表进行评估。

2、案主的自述、认同感,对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3、督导老师的检测。

方案评估:

本案例的案主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家庭教育,造成案主价值观认知偏差,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由于案主正处在叛逆期,来自社会会上许多不良的影响导致了案主的偏差行为,如暴力等。

最后由于长期逃学,而厌学,重返学校时已经对自己失去信心。

可见,案主的问题是由家庭和案主自身长期的共同影响所造成的。

于是本计划书采用理性情绪治疗、人本治疗和家庭治疗结合的方式展开。

首先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偏差价值观,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影响案主,帮助案主消除各种非理性信念,效果比较明显,见效快。

但也存在工作者为了追求辅导效果,可能忽视案主的自我感受,使得案主处于消极被动地位。

同时可能会由于工作者过快的介入案主价值观,导致案主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展开。

然后结合家庭治疗改善案主成长的环境,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案主成长环境,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成长。

但同时这种方法要求介入家庭层次比较深,针对本案例,案主父亲曾有出轨行为,而案主不知情的特殊情况,要彻底改善家庭成员关系难度大。

最后在前几次已经取得的成绩之上,通过对案主进行人本治疗,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重返学校,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三学习。

这种方法以案主为中心,帮助其发觉自身潜力,促成发展。

但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前几次会谈后,案主内心变化成效要求较高。

社会个案工作范文

案主小苏(化名),今年25岁。

小苏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专业也很不错,但是换了五六个工作,他都不满意,最长的一份只坚持了3个月。

后来,小苏就干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了,在家里做起了啃老族。

从此他就成了妈妈的一块心病。

简单与小苏谈话后得知,小苏不满意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相处不太融洽。

他说:“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就不说话,其他时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点交流,可能他们也会觉得我比较不爱说话吧。

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面,就是很压抑,特别难受。

感觉难以和他们交往。

”说话过程中小苏故意挡着脸,像一个屏障。

他坦言:“这样会觉得安心一点,和周围世界有一个缓冲。

可能是有点自卑吧。

而从高中同学小王讲述得知:小苏是新转来的同学,刚好考试的时候用铅笔涂答题卡,我无意中看到小苏拿了一只铅笔用手在剥,用牙齿在咬,一个人很沉默地坐在那儿,走过去看了原来是没有工具去削笔。

小苏解释:害怕去和周围不熟悉的同学接触,因为不熟悉,所以也就没法借。

苏妈妈说,小苏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没有什么朋友,放假的时候小苏就是经常呆在屋子里,很少出去。

但是苏妈妈也很少对他有什么要求,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虽然是小孩,也有独立意识,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他,所以也没有强制他与别的小朋友出去玩之类的。

小苏觉得自己的性格与从小妈妈对自己过于冷漠有很大关系:“在我感觉,母亲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很少表达感情,也很少关心我的感情,小时候谈稍微深入一点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从来不来考虑到我的心情。

”“她做事情,从来没有我插手的余地,或者没有去插手的必要。

只是我完全可以去依靠,好像我什么都没办法给她做。

”在自己不满3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离婚了。

妈妈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和自己交流的时间就非常少,即使周末去公园玩,妈妈也只是在旁边看着,从来不和自己一起玩。

“我知道母亲不容易,就想帮帮忙,但是总觉得母亲拒自己于千里之外。

现在在家里,小苏每天对着电脑,很少做家务,晚睡晚起,妈妈下班做菜给他吃。

(注:案例来源为本博客,感谢沈狄姐上传的案例)。

二、资料收集。

探访案主生活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三、评估和判断。

问题一、案主对于工作不满意,有自我放弃的倾向。

问题二、从小性格非常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突出。

原因:父母离婚较早,案主较少体验到父母给与自己的关注;与家人的交流很少。

问题三、案主与家人(主要是母亲)关系较为冷淡。

表现为:案主辞职在家后主要是面对电脑,也很少做家务;也极少与家人交流。

服务目标:

具体目标:增加与母亲的交流,在家中承担一定份量的家务。

社会工作个案实践及反思

个案社会工作,这是社工学生大学四年课程必修课程之一,但凡社工学生大多能脱口而出: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几大手法之一,它定义是什么,它严格程序是什么等。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社会工作个案实践及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有具体目标

工作计划

可评估

促进案主自我独立解决能力提升

例如,张大爷不会使用手机,前往社工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提供了耐心的帮助,教张大爷如何使用手机。讨论期间同事饶有兴趣的套用以上要素:目标是教会使用手机;计划是用三节的时间;评估张大爷最后学会使用手机;促进张大爷自己用手机。接着询问督导:你怎么看这个情况呢?简单看以上例子,似乎完全满足个案社会工作的要求,我不禁问社工:“社工去做,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去做这个事情,有什么区别?”答:“嗯,社工更有耐心,更热情啊!”督导员:“除了耐心和热情以外,社工要怎么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的呢?”我们很清楚,如果要体现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远有耐心和热情是不足够的,如何体现专业性才是重点。

再看张大爷的例子,我说做社工是需要多一些好奇心的,从社工挖掘服务对象表面需求背后隐藏的需求,张大爷我们可以提供怎么的服务呢?如果区别于传统的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服务,社工员可以多思考:什么原因令张大爷需要寻求社工帮助?这一次社工可以教会张大爷使用手机,下一次呢?张大爷的生活圈子中有无他可以寻求支援的人呢?有没有其他人可以教他等等?如果社工多一些好奇心,也许就挖掘出服务对象一些潜在需要,是社工可以去提供服务的地方,例如帮助建立资源网络,建立支持体系,促进邻里互助等等。因此,个案工作的四大要素是检验个案工作最基本的四要素,非完全要素;当各位社工在提供服务,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不清楚是否是“个案”时候,可以先问自己四个问题:我现在提供的个别咨询或辅导是否有目标?是否有计划?目标是否可评估?是否最终目的是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即助人自助。

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治疗性/发展性

个案工作的接受服务协议

个案工作的文书记录

背景资料

要有问题:困难是什么、要改变什么、还有什么需求等

个案过程有记录

基本资料

协议

评估

面谈/电访记录过程:注意跟进与问责的作用

总结:结案评估报告

同样是为居民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与传统的居委会工作员提供的帮助有什么区别?如若仅是更耐心一些,更热情一些,社工的专业将无法得以体现,社工所学习的.工作技巧将无用武之地。社会工作者在提供个案辅导时候,是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

个案工作是社工介入个人(有时候是一个家庭)并与之互动的一个过程。个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治疗性个案;一类是发展性个案。治疗性个案通常有明显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了个人的行为、认知、情绪等问题出现,或者导致个人与外界环境互动出现阻碍,需要介入予以调整;发展性个案通常是,个案对象个人与环境互动等均衡适应,但在某个方面需要有更好的提升,而这个提升目的是为了能实现个案对象更高的需求,通常可以寻求社工协同解决,促进发展。社工在介入过程中,首先是通过与个案对象的面谈,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需求、诉求、问题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谈话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无目的的聊天。

例如,王奶奶近期频繁前往社工中心寻找社工,每次拉着社工就聊上几个小时,但似乎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社工表示在聊天过程中觉得王奶奶的倾诉欲望很强烈,只是每次只是拉家常,好像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但社工也需要花费时间,王奶奶聊够了,然后就会离开,之后可能突然又出现在中心。

这种不定期的会面,是不是在提供个案服务呢?

这里我会与同工强调:“面谈”与“聊天”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需要挖掘潜在的个案对象,谈话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在面谈过程中,社工可以透过面谈,挖掘面谈对象表面需求的内在需求,继而促进背后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变成没完没了的一个聊天过程。因此在挖掘个案或接案过程中,提醒自己注意:社工的谈话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标的,不要让谈话变成闲聊。

在个案工作基本程序中有一个是签订服务协议,目前签署同意接受社工服务同意书这个程序,多数社工表示服务对象同意社工提供服务,当要签署书面文件就较难接纳了。

社会工作发展较好的国家与地区,人们对社工服务的概念是比较了解的,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之间是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有其专业的伦理要求及工作守则的制约,个案协议是工作中的程序之一。好比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律师与当事人之间会签订协议一样的道理。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影响下(例如家丑不可外扬)以及内地社会工作也才起步,社会工作本身就不被民众所认识,有服务对象愿意掏心掏肺与一个陌生的“社工”去讲诉自己或家庭的问题,并且接受“社工”介入其个人世界,已经令社工觉得欣慰不已了。突然要求要签订什么协议,无疑对社工进一步开展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困扰。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接受社工服务一年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社工的个案的情况,不是没有的,我们戏谑其为“被个案”。“被个案”或许是这个起步时期难免出现的尴尬现象,但希望不要太久,而社工自身也需要清楚,职业形象定位与专业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因为服务对象抗拒,而忽略了专业工作的守则,那我们要怎么处理呢?其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艺术的处理这种“协议关系”,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是否签订协议,而是我们如何向服务对象传递“协议”的理念。

所谓个案工作协议,目的是令服务对象明晰社工的工作守则、操守、原则;明白其与社工之间是工作关系,案主与社工一起制定工作目标,案主认同这个目标并且有责任参与并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依赖社工;案主需要按时参与面谈,也有权利中途申请退出服务等。这些协议的内容,实质上是传递社工工作的理念,而非“要求”,这个社工自身需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将此信息传达给案主。

在实践中,针对一些对社工服务接纳较弱的服务对象,通常我们会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自然就不是按照《接受服务同意书》逐条照念了,这个传递过程是一个艺术处理的过程,社工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去与服务对象传达这样的信息。

另外强调下个案工作文书记录的重要性。这里需要提醒社工注意,面谈记录所发挥的问责作用:上司除了透过你的记录跟进你的工作以外,还需要跟进社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是否符合职业操守以及在其中承担的相应责任;特别是特殊情况,危机事件的跟进与处理,社工应该及时记录并通知上司,督导员查阅社工记录,与社工一起承担个案工作的责任。

例如,督导员定期查阅一线社工的个案记录,可能发现一社工最后一次记录是半年之前,且此个案并未结案。督导员因此会提出疑问,缘何半年之间的个案记录是空白的,社工是否忘记跟进这个个案了?是否是有所跟进但是未及时做记录?半年时间,个案对象发生了什么等等。

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社工按照工作原则在跟进,只是忘记做了记录。如果期间案主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有可能会追求社工的责任,因此及时的工作记录也是保障社工员自己的需要。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文书方法

记录服务文书既是社工提供服务的记录痕迹,是社工的工作范畴,是社工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社工的上级主管、主任、督导、评估专家检查、审核和评估服务成效的途径之一。 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个案服务文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初评:是社工与潜在服务对象的初次接触并初步收集资料阶段,一般而言,初次接触所收集的资料往往不够全面,所以初评记录表只需要简单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问题即可。

综评:是社工通过多方面、多途径收集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等相关群体关系的资料(从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资源、支持网络、曾经付出的努力等维度去收集资料),服务对象的需求明确,需求符合社工的服务能力范围,达到开案的条件。因此,综评是个案评估表,需要记录以下的重要信息:

家庭结构图或家庭生态图:能够直观了解到服务对象有关的家庭历史、婚姻、伤病等重要家庭事件、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互动等重要信息,帮助社工了解案主的家庭模式、服务对象在家庭中的位置以及家庭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建议描绘出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态图,以能够直观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与网络互动情况)。

服务对象问题需求/陈述:社工应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再现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了体现社工对服务对象的客观评估,社工需要在记录过程中,引用服务对象需求陈述的语句,社工也需要把服务对象所陈述的需求进行总结与归纳、核实,找出服务对象的核心需求。(社工需要掌握服务对象真正潜在的需求还是表征问题哦,抓住核心需求提供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抓住表征问题提供服务,会发现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赶来了。)

社工对服务对象的评估:社工围绕前期收集的资料,从服务对象生理、心理、支持网络、曾经付出的努力、资源等五个维度去描述。(社工需要多服务对象进行立体式的评估,即围绕服务对象与家庭、朋辈、邻里、社区等环境的互动。)

介入理论或治疗模式:

(1)理论是人们对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事物和现象形成了相对确定的认识,对一些问题形成了相对一致的处理方法,从而具备了理论特征。理论的作用:解释问题作用,有依据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作出解释与判断;预测与判断作用,对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的预先判断,并为下一步行动做出指引;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的作用,在运用的理论中查找干预的方法和模式,提供实践支持。

(2)个案介入的治疗模式是社工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设计专业服务程序和方法的重要依据。常用的个案治疗模式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每个治疗模式都有独特的.概念诠释、介入方法、治疗手段,只要社工熟悉每个治疗模式的概念,与服务对象的问题/需求正确“对号入座”,在治疗模式指导下,个案服务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社工需要选择一至两个合适的理论或一个介入的治疗模式来支撑你接下来的个案服务策略。社工应先简单讲述所运用理论或治疗模式的基本概念,再通过把理论或治疗模式结合到个案开展服务的策略,让理论或治疗模式贯穿整个个案的服务思路,体现理论的适合性与个案服务的逻辑性。(建议两年以下服务的社工使用理论,两年以上服务的社工使用介入治疗模式。)

服务目的与目标:

(1)目的是指通过个案服务需要达到某种状态的描述,例如“提升案主亲子沟通的能力”,在制定服务目的尽可能围绕正向表达。

(2)目标是指根据服务目的,运用smart原则,围绕知识、感受、态度、行为等维度去描述,例如“案主掌握3种亲子沟通的方法”、“案主愿意尝试把掌握的亲子沟通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

制定个案服务目标,需要社工自检是否运用smart原则中的可测量、可达成、有效性等因素去设计目标,并且评估服务目标设计是否科学有效。

介入计划:

根据每一个可测量的服务目标,结合所运用的理论或治疗模式,按照分层分阶段、先急后缓等原则去制定个案介入的措施。例如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制定的治疗计划:

2、整理旧经验,并与案主探讨沟通的技巧,并且进行训练;

3、与案主的女儿单独面谈,了解案主女儿的感受与想法、意愿;

5、邀请亲子参加家综的亲子互动活动,增加亲子沟通。

很认同朱静君老师把个案面谈记录方法,根据社工的服务年限划分为“对话式”与“概括式”。

“对话式”面谈记录方法:较适用于非本专业毕业以及个案服务工作不足两年的社工。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或服务资历尚浅,采用对话式记录个案工作过程,可以从“对话式”的面谈记录中发现问题和需求,以及社工在面谈中所运用的技巧是否适当?才能够让主任、助理督导、督导在“对话式”面谈记录中给予社工直接有效的指导与支持。笔者曾经听到有人表示,“对话式”会把社工在面谈中的弱点暴露无遗,影响服务成效的评估!如果按这样的逻辑,那么,社工改进的措施在哪里?社工的成长何在?这跟掩耳盗铃没有什么区别!

“概括式”面谈记录方法:较适用于资深或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社工,记录应采取简要、准确的提炼概括,掌握了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按照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分析和思考,可以提高社工概括服务对象的状况、需求、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文书工作效率。

个案面谈记录的要素:

第二,关注服务对象的反应。社工与服务对象面谈时,多细心观察和留意服务对象的反应,并且给予合适的回应。例如服务对象面谈时哭泣,社工是递上纸巾,或者轻拍服务对象的肩膀安慰,还是让服务对象独自待在个案室十分钟放声痛苦?这些方法需要社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并且记录下来。

第三,社工在面谈中的技巧应用。社工根据服务对象面谈出现的情绪、语言和非语言等反应,社工是运用同理心、换位思考、聚焦,还是自我披露等方法回应。同时,可以适当把社工直接的感受对应记录。

第四,社工对面谈内容的专业分析。在回顾面谈内容的某些重点内容时,社工是如何运用理论或治疗模式相结合进行专业分析,以突显出社工面谈技巧的适用性,以及理论或治疗模式支撑社工服务的依据。社工在记录服务文书时应保持记录的完整性与客观性;同时,社工记录服务文书时尽量使用社工的专业用语,以突显出社工服务的专业性。

个案结束表,一般是社工总结概括其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后的改变:个案发展的阶段、服务对象与社工分别付出的努力、初步收到的服务成效,以及个案结案后的巩固服务的成效计划等。

服务目标达成情况:紧扣个案的服务目标,围绕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前的状态和接受服务后的改变的对比进行记录,以评估服务目标的达成情况。

巩固个案服务成效的回访计划:针对个案结案以后,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约在一季度或半年的时期内,计划开展巩固个案服务成效的计划,是通过电话或上门探访或邀请案主到家综进行访谈等回访方式去了解服务对象的近况,并鼓励保持个案服务经验去改善和影响生活。个案回访计划既是巩固个案服务成效的途径之一,也是社工对服务对象、机构、专业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民族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对一个单亲母亲求助个案的分析和反思。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

性别:

年龄:

(二)个案背景资料。

1、重要引发事件。

2、曾经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3、人际关系。

服务对象自诉,之前因为自己是单亲妈妈并不愿意和人过多交往,只与自己的家人以及少部分的朋友有往来。后来接触了工作员,参加了一些社区活动之后(服务对象参加了深圳市妇联“阳光妈妈”项目并且参加了工作员带领的小组活动),慢慢可以比较坦然接受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4、情绪状况。

比较稳定,对现实有些抱怨,但是积极寻求改变。

5、精神病记录:曾经得过轻微抑郁症,现在未出现反弹情况。

6、健康状况:身体状况不佳,患有高血压、腰椎突出等疾病,需要长期吃药。

7、经济状况:服务对象目前是社区图书馆协管员,每月收入只有1200元,需要自己缴纳近600元的社保,而且因为需要长期吃药,经济拮据。

8、支援网络。

(1)亲属:服务对象的母亲以及兄弟姐妹时常接济服务对象的生活,服务对象目前的住房也是借住亲戚的房子。

(2)社区:服务对象所在的社区为其安排了工作。

二、问题分析。

服务对象在找到工作员之前参加了工作员带领的.小组活动,和工作员有了较多的接触,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专业关系,因此服务对象非常乐于分享她的经历,工作员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服务对象的目前的主要问题有:

1、经济问题。低收入,儿子的户口未能落户深圳,以至于无法享受一些福利政策,相反还需要缴纳各种费用,经济拮据。

2、亲子关系紧张问题。因为学习等问题服务对象与儿子常出现冲突。

3、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对象近期比较焦虑。服务对象曾患有轻微抑郁症,近期因为和儿子的冲突以及自身状况不佳而情绪波动比较大,服务对象担心自己旧病复发,并且担心儿子因遗传也出现心理问题。

三、服务计划。

(一)介入理论。

而且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中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也较丰富,这些因素都可以改善服务对象目前不利的状况。因此工作员可以扮演使能者、联系人的角色,充分挖掘服务对象自身潜能,促进其自身成长,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父母效能训练的价值观源于人本主义价值中的对人尊重和接纳,该模式相信双向的沟通可以增加父母与子女彼此之间的了解,从而达到双方均满足彼此需要的目的。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轻视父母权威、控制子女,提倡尊重子女的个人需要,父母是子女的顾问,从而避免依靠权威把父母自身的价值观强硬地加诸于子女身上。通过初次面谈之后工作员发现服务对象与儿子之间出现冲突的原因在于亲子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故此工作员依托该理论,协助服务对象认清亲子冲突的原因在于亲子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故此工作员依托该理论,协助服务对象认清亲子冲突的原因,促进亲子互动以缓解这个问题。

(二)介入计划。

通过面谈和评估,服务对象认同工作员的分析,与工作员共同订立了服务计划。

1、个人情绪方面,服务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

2、亲子关系方面,降低亲子冲突的频率,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3、经济方面,协助服务对象整合资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介入过程(节选)。

第2次面谈。

第8次面谈。

第11次面谈。

第12次面谈。

第13次面谈。

工作员反思个案跟进过程,发现服务对象的情绪比较反复,低落―好转―焦虑―好转―焦虑和希望交替。

第一阶段:服务对象求助时情绪低落,经过工作员疏导有所好转。

第二阶段:情绪出现反复。

第三阶段:一些突发状况导致服务对象情绪再次出现反复,但服务对象已能主动发掘资源寻求改变。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个案目标基本达成,自然结案。

(二)结案处理方式。

在结案阶段,该个案的辅导目标部分实现,具体如下:

1、个人情绪方面。

2、亲子关系方面。

3、经济方面。

工作员和服务对象在中心通过面谈直接结案,服务对象认可了工作员的工作,认为服务目标基本实现同意结案。

(三)建议。

1、进行后续跟进,重点跟进亲子关系,鼓励服务对象和儿子积极参与中心服务,尤其是亲子类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鼓励服务对象关注新出台的相关福利政策法规,整合资源争取赢得福利,改善生活环境。

七、反思。

1、心理社会模式强调运用多元化的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由于工作员的专业训练及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工作员在面谈过程中,无法充分同理服务对象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效果。

3、在个案介入的整个过程中,工作员应当始终遵守自己的专业操守,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工作员经常遇到一些伦理难题,如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工作员在这些方面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加以改进。

个案社会工作计划

案主,女,18岁,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

案主来自偏僻的农村,从小到大都住在家里的*房,小学到高中的教学楼也不过两层高。进入大学后,案主寝室住在8层,连上课的教学楼也有8、9层高,这时案主觉察到每当自己靠近寝室阳台往下看、在教室看到窗外的低处、上露天的楼梯时或者坐学校的透明电梯都会感到一阵眩晕、恶心。案主不敢去阳台晾衣服,不敢坐在靠窗户的位置,甚至不敢走学校的露天楼梯。对自己这种情况案主感到很恐慌,觉得这种状况严重影响自己*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忍无可忍,她鼓起勇气找到了辅导员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辅导员带着她来到了学校的社工机构寻求社工的帮助。

1、主要问题:案主的“恐高”问题。

2、相关问题:案主由于恐高引起的不能正常适应大学正常的学习生活问题。

1、第一阶段目标:使案主适应一定高度的楼梯,逐步克服对一定高度的恐惧;

4、终极目标:改善案主恐高的现状,能够爬至学校最高楼层并不那么恐慌,促使案主良好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1、基本阶段及方法。

第一阶段:研究。

第一次会面:在结案过程中了解案主基本情况,确定案主的问题,并与案主一起订立目标、签订契约。通过与案主的交流,了解案主“恐高”行为的严重程度等相关基本情况,并建立基本的专业关系。

第二阶段:诊断。

根据第一次对案主问题及期望目标的了解达成协议,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治疗。

步骤(1)、(第二次会面)订立此次谈话及活动的目标:通过上楼梯——放松消减案主对高度的恐惧,第一次爬楼梯爬十层爬到每一层都往下看,在案主产生焦虑的时候对其进行放松及鼓励,树立其自信。逐步努力消减案主对爬高层楼的恐惧。布置家庭作业:回去每天坚持爬两次露天楼梯(至八层),由好友监督,并协助其做放松。

步骤(2)、(第三次会面)此次活动带案主来到一个带着倾斜落地窗户的高楼,让案主尝试趴在玻璃上向下看,当其产生焦虑或恐惧时,给他做放松,并给予其支持。慢慢达到让其减轻恐惧的`目的。让案主坚持做家庭作业(改为爬至十二层)。

步骤(3)、(第四次会面)如果上面两个步骤所示的活动还在案主的接受范围内,根据案主需要实行下一步方案——运用消防云梯车协助治疗。家庭作业继续进行(改为爬十五层楼梯)。

步骤(4)、(第五次会面)结案评估阶段——主要是对前几次活动进行总结,与案主一起评估整个个案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则与案主协商结案并实施一些跟进计划完善整个治疗过程。

2、动用的资源。

案主身边的朋友——主要是协助并监督案主完成家庭作业。

案主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以三个星期为限。

e-mail:447884540@。

手机:13401179706。

个案社会工作计划

为迎接“”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大力弘扬和传播志愿服务精神,深入广泛推动社会志愿活动开展,现结合蔡店实际,制定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宣传和普及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精神,有效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行动来树立新风尚、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二、活动安排。

定于20xx年12月5日,组织乡内志愿服务者40人,分成6个专门小组,集中在姚家山村开展志愿服务。

三、活动内容。

1.开展家政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残疾人打扫室内卫生、清洗换季衣物等。志愿者上门为空巢老人、残疾人及困难人群检修水暖电气、代购物品、代缴费用,为残疾人修缮辅助器具和无障碍设施,指导空巢老人、村民正确使用电暖气、煤炉等取暖设施,宣传防火防煤气中毒等生活知识。

2.开展健康保护志愿服务。组织乡卫生院医护人员为空巢老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到党群中心召集所有在家村民开展义诊活动,陪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就医取药。组织心理疏导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残疾人、村民提供健身指导、心理咨询和辅导,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帮助他们平稳心态,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

4.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组织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志愿者深入社区村镇,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为空巢老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办公证等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索要欠薪、处理劳动纠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劝导志愿服务。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宣传、指导和服务,让群众了解日常垃圾分类、分拣标准和处理渠道等知识,进一步动员广大群众养成“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良好生活习惯。

6.开展清洁乡村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在道路两侧、绿化地带、楼道等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组织绿化志愿者在景区开展清洁环境、保绿护绿、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三、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广泛发动。乡内各部门、各单位要全力支持配合,抽调奉献精神和志愿意识强、专业素养和服务技能水平高的中坚力量参与此次活动,力求全面动员和展示各行各业的志愿服务工作,全面展示蔡店志愿服务工作的水平和志愿者的风采。并结合实际需求,全力做好相关器材、工具、药具等的准备和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一、教學目的:

社會工作方案設計與評估是一種描述、執行與檢視社會工作服務方案的參考架構,其重點在於將人群服務的協助過程視為:管理、計畫、組織、人事、經費預算,以及資訊系統之整合等,透過系統性地收集與分析服務資訊,以瞭解方案之成效,並做為改善服務之依據。

在設計與執行服務方案之際,若能事先加以妥善的規劃與準備,則依此架構所設計出來的服務方案,必能成為社會工作專業對社會大眾表示負責的有力證明。

本課程將嘗試以基礎的角度探討與社會工作方案設計與評估相關的各項概念,包括其定義、過程、階段、方法等。學生能夠藉由修課、閱讀相關資料、作業演練等過程,學習與社會工作方案設計有關之知識和技能,並能夠將所學的概念和方法,實際運用在未來所從事的社會服務工作上。

二、主要內容:

週數日期課程主題

12/19課程介紹、社會工作方案設計概論。

22/26問題之界定。

33/05分析問題的'參考架構。

43/12需求評量:理論觀點及各項測量方法。

53/19方案運作之假設。

63/26方案目的與目標之設定。

74/02服務方案之運作。

84/09服務方案之流程。

94/16期中考。

104/23服務方案資訊管理系統之設計與規劃。

114/30社會工作方案之經費:資源與預算設計。

125/07服務方案成效評量:評估類型。

135/14服務方案成效評量:評估指標及評估問題。

145/21服務方案成效評量:評估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155/28端午節。

166/04服務方案計劃及評估報告之撰寫方式。

176/11方案設計實作討論。

186/18期末考。

三、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一)指定教科書。

高迪理(譯)(1999)。服務方案之設計與管理。台北:揚智。

(二)參考教科書。

羅國英、張紉(譯)(2008)。方案評估:方法及案例討論。台北:雙葉。

(三)參考閱讀書籍。

官有垣、陸宛蘋、陳錦棠(主編)(2008)。非營利組織的評估:理論與實務。台。

北:洪葉。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2003)。以「成效評量」為導向之方案設計手冊。

台北: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park,ca:sage.

四、課外作業:

修課同學必須自行組成4-6人之團隊,共同合作完成一項社會工作服務方案設計,此項方案設計之撰寫過程是由三次作業所組成,請修課同學依據任課教師所規定之作業說明與進度要求完成每項作業,並按時繳交。在期末時修課同學亦須將作業整合形成一社會工作方案計劃書做為期末書面總報告。

五、成績考核:

1.作業15%。

2.期末總報告20%。

3.期中考25%。

4.期末考25%。

4.課堂參與、出席狀況15%。

六、接見學生時間、地點:

修課同學可運用課堂時間前後,或於週一至週五以電話與任課教師約定時間,電話:04-23592525轉2939。接見學生地點為ss529或台中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室。

相关推荐

银行心得体会和感想总结(通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示例文本二】通过实践和总结,我发现自身在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最新安全用电报告范文(15篇)

报告范文是对于一个事件、项目或课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一种形式,可以用来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提出未来的建议。通过阅读这些范文,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报告的写作要点和

高中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示例(通用19篇)

实习计划的调整和修改应该基于实际情况和实习目标的变化,灵活适应实习过程中的变化。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习计划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制定实习计划时有所启发。

最新ai培训心得体会报告(热门19篇)

培训心得体会的撰写应该真实、客观,既能展示自己的收获,也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以下是一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的精选,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人生的道路上,

高考本手妙手俗手提纲范文(18篇)

提纲是写作的蓝图,可以帮助我们遵循逻辑和条理进行写作。接下来,为大家展示几个典型的提纲样例,希望能够激发你的创造力和思考。“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

历史调研报告最佳(优质13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准确地引用和注释参考文献,确保学术诚信和知识产权的尊重。如果你对调研报告的写作感到困惑,不妨浏览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模板。

校本研修活动总结提升与改进(模板20篇)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提高。活动总结范文: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力量,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

冲锋舟培训方案(热门21篇)

培训方案是指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而制定的一套教学计划。培训方案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培训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培训对个人和组织的价值和影响。根据学校要求及现阶段

修建房屋安全协议(优秀18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在法律保护下达成的共同意愿,用于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合同协议的写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些值得阅读的合同协议示范。立契约书人__

公安警察授旗仪式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所经历、所感受到的事物和经验的总结。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8月26日,人民警察终于有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