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竞争上岗演讲稿 > 人物专访新闻稿(优秀17篇)

人物专访新闻稿(优秀17篇)

作者: 琉璃

新闻报道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窗口,它向公众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新闻报道参考,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人物访谈怎么写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

老师人物专访新闻稿范文

朱清时:很多地方、很多中学,都把考上清华、北大作为政绩。甚至规定如果有一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给学校和老师发多少奖金,很多学生不是为他自己考,而是为他所在的中学考,为他所在地区的当地政府考。这就等于把很多优等生引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非常窄的桥上去了。这就造成全国只要是好一点的高中,它的优等生都想去考清华北大。

现在有些学校有高四、高五,就是指复读的学生。这种现象的危害非常大。我们国家的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很有限,你呆在那儿一年不走,就意味着同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你的弟弟妹妹就享受不了。

实际上北大清华也是受害者,这样的复读生大量涌进它们学校去。对它们来讲,也是不情愿看到的。他们可能高考考了好几年,就是拼命施肥料,施到后来,本来这一遍料可以亩产700斤,你施两遍肥料能变成亩产800斤,施十遍肥料变成亩产850斤。所以最后那50斤要多施好些遍肥料。这个是很悲哀的。一个是对一个学生施的肥料本来可以供几个人成才用了,结果他占了位置不放,让好多年轻人没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另外一个就是,这些学生施肥施得多,上了清华北大,他也并非优质的人才。

另外,北大清华去招生,地方政府很多做手脚,让它们先招,它们选招剩下来的学生档案,才投给其他学校。比如有个省,就让学生填两份志愿表,一份志愿表上完全填北大清华,这份志愿表就悄悄地先送给两所学校,如果录取了,第二份志愿表就不投了。没有录取上,就把第一份志愿表撕了,把第二份志愿表做正式的投给其他学校。

我们的社会文化就是简单化。

南方周末:报上的标题是清华北大“掐尖”,但您在里头举的例子都是地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做法。

朱清时:标题是这些媒体自己加上去的,不是我的原意。我并没有炮轰清华北大,清华北大是一流高校,我跟它们有很好的关系,对它们也很尊重。我并没有任何批评它们的意思。我说的只是社会上、教育界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应该由清华北大来负责任。

南方周末:似乎也不应该是家长来承担被批评的责任。

朱清时:家长是被误导了。他们不了解情况。他们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受到最好最好的教育,都想当状元。

南方周末:如果我们追根问底的话,谁应该为此负责?

朱清时:真正要说责任的话,我们的社会文化就是遇到事情就简单化,用“指标”作为评价体系。比如说评科研成果,就开始数论文篇数。整个社会容易追求一些浮躁的、容易理解的指标。本来上北大清华是好事,但是把它扩张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泡沫了,掩盖了很多真实的内容,本来的好事都畸变了,就变荒谬了。弄到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和学校都把考上清华北大学生的数量作为自己的政绩。

朱清时:我想这是一种浮躁心态。最近几年,北大清华被媒体宣传得多,它们在beijing,被国内外注意得多。以前,中科大招生分比清华北大还高。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中科大的考分最高;1990年代中以后就开始转向,清华北大的分数线一下子就升上去了,中科大就挪到后面去了。而清华北大分数线的大幅上升,不是它们的教学水平、教学队伍有大的上升,而是像炒作明星一样炒作上去的`。

南方周末:为什么媒体要“炒作”清华和北大,而不是其他学校?

南方周末:您指的是“985工程”吗?

力非常困难,安徽省的3个亿就基本上没有兑现。

南方周末:家长和地方学校的选择,您觉得纯粹是一种盲目的行为,还是作为一个。

经济人的很合理、正当的选择呢?

朱清时:这个是简单化的理解。家长被媒体误导后,就认为考上北大清华回报高。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这个是假象。

南方周末:为什么是假象?

朱清时:第一,北大清华在某些领域是一流的,但也有好多领域水平不高。比如清。

华的工科肯定是一流的,但是清华最近几年才建立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这都不是。

一流。就说医学院吧,协和医科大的水平肯定比它水平高多了,国内好多医科大学水平。

都比它高,清华医学院可能国内二流都算不上。再比如,清华的法学院,是它过去从来。

都没有的,是从其他高校挖了一些人过去建的,那它比起人民大学肯定就差远了。清华。

的理学院比起中科大要差很多,因为理学院有好多骨干就是从中科大挖过去的,所以我。

们很清楚。

南方周末:但它能给予的回报就最大?比如我进了清华,我出来的身价跟我在中科。

大的地球物理系――虽然那是很牛的一个专业,很可能是不同的。

人物专访新闻稿【】

(一)篇幅短小,叙事单一。

以精练的语言截取新闻人物最具新闻性、最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断,展开报道。它主要报道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发明了什么。它也要求反映人的精神境界,但需要通过人物的活动、成果来展示,而且只要求突出其中最富有特色、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不必面面俱到。人物新闻一般五六百字一篇。

(二)时效性强。

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或刚刚完成的,否则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20xx年7月秘鲁总统藤森宣誓就职,开始他第三个任期。几个月后,由于涉嫌参与他的顾问、情报局总管蒙特西诺斯政治贿赂丑闻,被迫下台,避难日本。以后又被秘鲁政府通缉,要求引渡;再后又宣布要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新闻人物的言行、活动总是在变化之中,人物消息强调的就是及时把他们的动向、变化报道出来。这一点是它与人物专稿的显著不同之处。

(三)根据人物的需要安排材料。

人物消息要求“因人写事”,“人因事显”,所用材料都要求根据描写人物的需要而安排。这是它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的区别所在。事件性新闻一般以写事为主,间接地写人。所谓“因人写事”,通常是写公众人物。这些人最近出了什么状况,发表了新作还是演了什么新角色,度假去了还是住了医院。

如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昏倒,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不算什么新闻,而发生在一国领导人身上就会引起很大反响。而“人因事显”则为,消息中的人物,往往原先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做了某事或因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而成为新闻人物。

如2003年9月,90岁的美国老人盖伊。格林斯基从2965米高空跳伞庆生日,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跳伞者。他因此而成为新闻人物,法新社为此发了人物消息。

(四)有一定的故事性,能够吸引读者。

人物消息一般都需要选择适当的情节与人物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因而故事性较强,读来较有趣味,如:

【新华社东京9月3日电】据日本媒体报道,小泉首相酷爱音乐,相当喜欢瓦格纳的作品,而在流行音乐中则钟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美国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日前在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面后对这位日本领导人的歌喉赞不绝口。“他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歌手,我们一起唱了埃尔维斯(猫王)的歌曲。”汤姆·克鲁斯在首相官邸和小泉会面后对记者说。

汤姆·克鲁斯此次前往日本是为了推广新片《最后的武士》。他在影片中扮演一名在19世纪被日本政府雇佣的美国军官,帮助训练日本士兵使用现代武器。汤姆·克鲁斯称,他已经邀请小泉参加影片的首映式。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人物专访新闻稿

(1)何事:事件。

(2)何人:新闻的主角。

(3)何时:时间。

(4)何地:发生的地方。

(5)为什么:原因。

(6)怎么样:怎么发生在人物身上的。

(7)为了什么:通常用来拓展内容的信息,明确阅读目的。

注意:前五个问题是基础性的。

人物专访新闻稿

4月4日晚上7点,我院经济系组织举办了主题为“考研——又一次与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国芝教授。我系有志愿考研的各年级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考研讲座由院领导,系领导组织,得到了众多领导、老师、同学的共同关注。我院孙德忠博士致辞并宣布讲座开始,讲座期间,张国芝教授向同学们描述了研究生的好处及就业前景,为我们解读了考研这两个字的含义,为我们理清了考研的动机,为我们讲解了考研的学习重点。透过举例和分析历届录取分数线鼓励大家确定目标,努力学习,让同学们更加认清当前的考研形式。并就如何择校选专业、如何准备研究生各阶段考试、如何安排学习时间提出很多很好的推荐。最后,同学们现场提问了有关考研中的民族政策等问题,张教授均做了耐心的回答。本次考研讲座持续一个半小时,张教授的演说贴近现实,举例丰富,全场座无空席,最终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基本格式:导语+记者与被采访者的问答。举个例子:

在企业界知名人士、专家、以及领导陆续抵达后,第三届全国图书馆企业信息年会于今日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专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或者直接介绍专家,然后加上“今天我们就有幸请到了某某专家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成功心得”)

记者:……

某专家:……

记者:……

某专家:……

要写好这样的通讯稿关键在于记者与被采访者的问答,其实就是采访过程。采访过程很顺利的话,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那么如何做好采访?简言之就是“采得好,访得好”。

首先,要做到采得好就要在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准备包含两方面,一是了解信息,包括企业的信息、动态,甚至是这个行业的信息,以及企业家或者是专家的相关信息,务求完整准确;二是问题设计,切忌过大过空,要求紧密围绕主题,但不能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当然这些事先的问题只是一个提纲,便于采访过程中心里有个整体概念和时间把握的度。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人物访谈怎么写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 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1 扎实的采访前准备 我有幸见到过易立竞老师准备一个采访,对方是一个曾经非常有名但已经过气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关于这个女明星的文字资料,包括1本在淘宝上买来的破破烂烂的关于她的旧书,发行于90年代中期。

因为这个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关于她的文字资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师还是认真地读了所有。这只是她的工作常态。

我有时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要采访a(a是一个我非常了解的人)我会问什么问题?如果我的问题不够好,那肯定是因为我对我的采访对象不如我对a了解的多。

2 充实的采访 艾未未说困困采访他,时长一个多月,他疑惑:这个姑娘采访我的内容都够写一本书了,我除了上厕所,去哪她都跟着。

困困写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觉得相当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2小时对话能呈现出的人物采访丰富度。

那篇文章我印象相当相当相当深刻。

3 如果水不够多,说明井不够深 我曾经想要报道一个被很多人报道过的名人,但随后我觉得我再不可能想出来更好的报道角度,于是我放弃了。

但后来,我看到了让我惊喜的关于他的报道,我很后悔。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壁垒。

在本刊,我最想学习的人是彭苏老师,而这句话是她教会我的。

4 一个良好的业务讨论氛围 和蒋老师、杨潇的每次讨论都让我受益无穷。

我觉得,做人物报道时,对这个人做出的判断常常会囿于经验、知识和观点限制,此时,良师益友会帮助你做出判断和建立逻辑。

5 大量的阅读与思考 这会让文章成文时文笔通顺、结构圆融。

也许我写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们总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稿子拿到80分。 其实归结起来上面这么多就俩字:勤奋。

其他诸如天赋才华灵光神来之笔的词儿,都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有幸拥有的。 这些当然重要,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的,是这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64些。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三、采访目的:

通过此次采访,达到宣传和普及校园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自救意识的目的;并且加强校园保卫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采访的地点:学校教室、宿舍

采访的对象:

q主任、e校长

记者:学校安全管理处人员对同学们有什么要求?

e校长:同学们: 在我们这个可爱的"大家庭"里,我们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有说有笑,就像一只只活泼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真希望我们的快乐是长久的。校园安全是个永恒的主题,在这里我引用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同志说的:第一: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生民,“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何谈幸福”。我们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安全责任终于泰山 第二.安全教育、至观重要:这事件是同学们违规造成。实例表明安全教育是有用的是有效的。同学们平常多接受一次安全学习,危难的时候就多一次生的希望,希望同学们积极的参加安全演练、掌握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第三、人人关心、保护生命:你们是家庭的希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要关心学校的安全,保护学生的安全,共同的为我们的孩子们撑起安全的天空,使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平安、健康、茁壮成长。谢谢大家!!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着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人物专访新闻稿范文女性

20xx年2月16日,古寨中学正式开学。古中学生很快适应了学习生活,并在新学期体现出了应有的新气象。2月16日,分别了一个寒假的古中学生们步入校园,在教室中畅谈起来。同学们很快就投入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古寨中学的上空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2月17日,即开学第二天。学校德育处组织了学生会纪检部全体成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仪容仪表全面的检查。在学生会同学的督促下,整理了发型、服装,恢复了学生的状态。并在各班班会上,班主任组织了“新学期,新目标”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确定了恰当的目标,并下决心为之全力奋斗。老师们也专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又呈现出了繁忙充实的努力景象。

新闻的写作特点。

一、新闻的特点。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新闻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种类:

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

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人物专访新闻稿

今年59岁的徐席林是八里湖新区市容环卫局的一名垃圾清运工,从事环卫工作3年的他,从未喊过苦、喊过累,只是用自己的双手默默地为大家创造干净明亮的环境。

徐席林的工作便是每天清理垃圾,为了将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徐席林经常用手捡小孩的尿不湿以及卫生巾等,天气炎热的时候,臭味很大,但是为了把工作做好,他只能咬紧牙关,把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干净,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有一次,在把垃圾搬上车时,因为油管爆裂,徐席林的脚被弹出的钢板扎破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可他依然坚持把垃圾清理干净。

直到垃圾清理完毕,徐席林才到医院进行简单包扎,可是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一出医院大门又跑去上班了。

徐席林告诉浔阳晚报记者,“不管什么工作,都需要人去做,既然我选择了环卫保洁工作,就要干得比别人好,看着街道整洁、干净,我的心也舒坦了。

我们保洁人员是平凡的,不被人看重,然而,正是我们这些平凡的环卫人员,每天用自己的一身脏,换来了万家净。

我们甘愿吃苦,忘我的劳动,为新区增新貌,才有这清新优美的环境;是我们勇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净化着社会空气,播种着精神文明。

作为一名环卫人员365天一天都不能停,我要一直坚持干下去,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都得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它干好。

宁愿我一人脏,换来万家幸福!”

56岁的李火枝是九江县悦馨老年公寓的院长,2010年这家公寓开起来的时候,有120张床位,但只住了一半还不到。

一年后这里的入住老人把公寓挤得满满当当。

有人说,老年公寓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因为这里会有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有患老年痴呆的人,洗护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各种排泄物的气味、沾染杂物床单的气味……混杂到一起,简直让人没法进门。

可是李火枝这里四处干干净净,仔细闻闻,空气也和外面操场上的一样干爽。

二、三十位老人坐在一楼的大厅打麻将、看电视、低声交谈。

每个人的头发都整齐干净,衣服熨帖,看上去就神清气爽。

2000年的时候,李火枝正式开始护工之路。

那时候她还不到40岁,长发烫着大波浪,穿一身洋气的套装,踩着高跟鞋,漂亮得很。

第一天去福利院上班,一个70多岁的婆婆就嫌弃说:这哪是来做事的,这是大小姐!

第二天,李火枝就把头发剪了,拖地洗衣,按摩喂饭。

谁都没有她麻利,谁都没有她做得好,不到一个月,那个原本嫌弃她的婆婆就改了口:她还真能做事!哪个都没有她好!

现在公寓里有30来个工作人员,能够把老人们照顾得妥妥帖帖。

但是李火枝还是每天都要到各个房里走一趟。

“娘啊,你今天觉得怎么样呐?”李火枝俯下身去摸摸老人的头发,望着她的眼睛,“能看见我吗?知道我是谁吗?”这是一个轻微老年痴呆的婆婆,眼睛不好,腿脚也不好,几乎整天躺在床上。

“是院长来了吗?”老人一把攥住李火枝的手,“我怎么好久都没看见你了,我在等你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婆婆记性很差,刚刚见过的人,转头就忘了,但是她却牢牢记得李火枝。

“不要以为老人心里不清楚,哪个对她好她就对哪个亲。

一次有位老人大便失禁,弄了一身,刚来的护工慌了神,问李火枝怎么办。

“怎么办?我教你怎么办!如果她是你娘,你怎么办,那你现在就怎么办。

在这里每一个婆婆都是李火枝的“娘”,每一个公公都是李火枝的“父亲”。

李火枝每进一个房间都能准确地说出老人的名字、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你要每天都下床动一下,就这样扶着动动腿也是好的。

不要多,两条腿都动个十来次。

“我给你拍拍枕头,中间都睡塌了,搞好了你舒服一点。

很多老人来的时候身上有褥疮,李火枝给清洗按摩,现在整个公寓就没有一个老人有褥疮。

“这些不能动的老人,除了给他们翻身,还要时不时给他们移枕头,抬抬手抬抬脚。

他们整天这样躺着,哪怕是动一下也是好受的。

因为服务好,老人生活质量高。

李火枝的公寓越来越满,满到她自己这个院长都没有住的地方。

“原来我是有一个单间的,现在就只能住在这里了。

”李火枝的“房间”是一楼的一个阳台,长3.5米,宽1.5米。

除了一张床就是地上有个箱子,所有的衣物都只能堆在床上,这就是一天工作后,李火枝的栖息地,不到四个平方她住了整整三年。

“我家里房子大得很。

我四个孩子都成家有孩子了,哪怕他们都回来,也能住得下。

不过我没时间住,这里离不开我。

这里离不开李火枝,李火枝也的确没有离开过老年公寓。

一年365天,除了要出去学习交流,每一个夜晚她都是在这里度过。

即使是大年三十,也是全家人到老年公寓来和李火枝团圆。

现在李火枝的媳妇也成了她的好帮手。

“原本她是要考公务员的,我说孩子啊,这照顾老人的事情比什么工作都有意义。

2010年老年公寓刚开业,媳妇也临近预产期。

李火枝不说在家照顾,反而带着媳妇给公寓忙里忙外。

二十多天后媳妇生了,她也只在医院照看了一天就回来照顾老人了。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让老人过得好,我个人辛苦一点算什么呢?这是值得的。

人物专访新闻稿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

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

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

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

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

《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

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

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

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

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

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

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

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

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着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

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

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

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

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

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

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

相关推荐

个人求职面试自我介绍(优质22篇)

自我介绍是一种自信展示个人魅力和能力的方式,它能够让你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面试官:大家早上好!我叫

面试店长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文字表达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是一种个人成长的见证和记录。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提高写作水平。第一段:引言和背

校园安全国旗下讲话稿小学生(精选21篇)

国旗下讲话稿的内容应围绕主题展开,既要庄重肃穆,又要生动有趣,引起听众的共鸣。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国旗下讲话稿,希望能够激励大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通用19篇)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路径进行思考和规划的过程。下面是一些职业规划的实用工具和资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规划。21xx年xx月xx日。良好。xx

新入职公务员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4篇)

通过工作总结,可以形成对工作的系统思考和规划,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推荐大家阅读以下公务员工作总结范文,从中学习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总结。首先,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个人一周工作计划表(专业18篇)

制定工作计划表时,我们可以根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来设定不同时间段的任务,使工作有序进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精选的工作计划表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安排有所启示。

健康查体心得体会(精选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健康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因

公司员工辞职报告短文(汇总22篇)

辞职报告可以帮助公司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反馈,以进行改进和调整。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职位的离职情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写一份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辞职报告。

励志励志演讲稿(优秀13篇)

作为励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通过读励志文章来获得动力和启发。通过总结成功者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背后有着坚韧不拔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

qq群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18篇)

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