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心得体会 > 消防演练心得体会初中总结(专业22篇)

消防演练心得体会初中总结(专业22篇)

作者: 梦幻泡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经历或活动的思考和总结,从中获取到的宝贵经验和领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对于个人成长和进步是非常有益的。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时的不同角度和思考方法。

加速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论文

以前,我认为粮食是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经常浪费粮食。饭还没吃完就说肚子饱了,我毫不客气地把剩余的食物统统倒入垃圾箱。

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明白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改变了我的做法。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妈妈招呼不过来,于是爸爸决定去酒店吃饭。爸爸点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看得我垂涎三尺,恨不得一口吞下……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吃饱喝足了。妈妈见桌子上还有那么多菜,就想要打包回家。我看出妈妈的意图,拦住了妈妈,小声地说:“妈妈,别打包啦,多没面子啊!”妈妈一听,立刻严厉地说:“小小年纪就要面子,你不知道浪费是多么不应该的。”爸爸抚了抚我的头说:“儿子,你知道不知道,如果全国人民每人每餐浪费一粒米,一日三餐就要浪费约39亿粒米。有科学家曾测试过,1千克大米约有5万粒,如此算来,全国每天就要浪费约7.8万千克的大米。假定一个人一年吃125千克大米,全国一天浪费下来的大米够一个人吃上620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不应该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扬下去吗?”我听了,脸上火辣辣的,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羞愧,脸也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从此,我再也不挑食,再也不浪费食物,把饭吃得一丁不剩。更难能可贵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珍惜粮食,从我做起!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珍惜的粮食吧!

全球公共物品经济安全和对外经贸政策

只能由一个人消费。

同时由许多人共同消费。

易于排除未付费的人。

难以排除未付费的人。

个人一般可选择消费或者不消费。

个人一般不能选择消费或者不消费。

个人一般可选择物品的种类和质量。

个人对于物品的种类和质量几乎没有选择或者完全没有选择。

对于物品的付费与需求和消费密切相关。

对于物品的付费与消费或者需求没有密切关系。

配置决策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作出。

配置决策主要通过政治程序作出。

然而,制度安排的结构对于个人所具有的选择的程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地方居民就本选区街道使用方式提出了抗议,对此代表地方选区的市政委员会成员比普选产生的市政委员会成员更敏感。在凭单制度中,个人运用税金的一部分来从可选择的教育服务商那里获得服务,这使得单个使用者有相当大程度的选择余地。然而,教育在公益物品方面的性质较少,而具有较多的收费物品的性质。在组织公共服务方面,还可能存在着其他形式的地方选择。表3.2总结了与公益物品和私益物品相关的若干关键的特质。

五、组织方面的意蕴。

公益物品是共同消费、难以排他的物品,这类物品对于人类组织提出了严重的问题。如果一种公益物品为自然所提供,或者为其他人的努力所提供,每一个人就可自由地利用这一物品,因为他不可能被排除在外而不能使用或者享受该项物品。追求成本最低化的人就有积极性利用任何不用付费或者不用在提供公益物品方面付出相应努力就可以免费得到的物品。只要实施自愿选择的规则,某些人就有积极性“不合作”或者充当“搭便车者”,利用任何可以免费得到的东西。如果某些人在追求不合作策略方面获得了成功,其他人就有积极性仿效。在短期内就可能导致自愿的努力无法提供令人满意水平的公益物品。追求增进自己利益的人会不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共同的物品就必然会蜕化。

并且易不受惩罚。在征税和防止不合作方面利用潜在的强制手段更为重要。亚里士多德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其背后就是这一道理。

组织能够动员对于公共经济的运作来说是必要的强制性的制裁手段。这就是人们为何求助于政府制度的原因。人类社会福利需要许多重要的公益物品,法律和秩序的提供只是其中之一。市场制度不能提供这类物品和服务,因为市场要求排他、交换和自愿的交易。

但是,利用强制性的制裁措施和政府组织并不为公益物品和服务的较优供给提供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强制性的工具可以用于剥夺他人,并使其变差而不是变好。政府制度可以用来使某些人动员多数的支持来剥夺少数的人。当某些人支配一个社会的物品之分配并有害于他人时,政府制度也会变成暴政的工具。

进而言之,衡量公益物品和服务的困难意味着政府官员也有困难监督公共雇员的绩效。私人企业的产出能够以量化单位进行衡量,与私人企业的管理相比,对公共企业的管理控制效果较差。

公民在提供给他们的公共服务的质量方面没有什么选择,他们也会没有积极性来为此做点什么。试图为其得到的服务做点什么,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很可能超过任何他们自己将会受到的任何实际的收益。结果,人们面临着这样一些情境,在其中预期成本大于预期收益。在这些情况下,行动的理性规则是避免得到净损失的“机会”。

第二节公共经济的组织。

非排他性、共同消费、不可分性和难以直接衡量,以及人们选择程度有限,这一切对于公共经济的组织提出了实质性的问题。鉴于世界是由许多具有这些特色的各种不同的物品和服务构成的,并且这些物品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我们就有必要深入思考什么样的组织模式可以用于解决这些难题,并产生令人相当满意的结果。就如我们能够预期具有这些特色的物品和服务会导致市场缺陷和市场失败,我们也能够预期具有这些特色的特定的物品和服务也能够导致政府运作中的制度缺陷与失败的问题。

而且,没有任何解决方案会自动生效的。市场具有重要的自我规范、自我治理的特色,但是所有的市场体制都依靠非市场的决策安排来确立和维持产权,使契约具有权威性并实施契约,并提供其他共同的设施,如共同的交换媒介、共同的度量衡、道路等,这一切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要使用的。

在考查公共经济的组织时,我们将探讨所涉及的大量问题。首先,我们将考查公共经济的若干基本因素。在此,我们说明了一些假设和界限,并界定了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的功能。需要明确地关注公共经济中消费和生产单位的组织。多个集体消费单位和多个生产单位共同行动,以获得和提供特定类型的物品和服务,这些物品和服务是由一群人共同消费的,这些单位都可以被看作是公共服务产业的要素。

其次,我们将考查公益物品本质上的若干难点,在任何特定的公共服务产业中,这些难点在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上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融资;(2)用途的管理;(3)在服务使用者对于生产者来说很重要的地方所进行的协作生产。

第三,我们要考查提高效率、确立公共服务经济产业的自我规范的倾向。规模经济能够在多个单位之间实现。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关系能够具有类市场的特色,即竞争性的压力提高效率。然而,如果在冲突不能通过自愿协议解决的地方,要有效地解决冲突,就必须有冲突解决的机制。

一、某些基本的假设与界限。

把个人当作基本的分析单位,假定物品是稀缺的,个人把价值附加在物品和服务上,这是颇有益处的。我们可以设计决策框架,来规范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其中的机会和约束结构化。然后,我们能够分析当人们选择各种策略以增加其福利时导致的后果。

就如前文所界定的,一种公益物品,是一种共同使用的.物品或者服务,其消费难以排他,或者排他的成本昂贵。因此,组织公共经济的困难在于经济关系的消费方面。政府像家庭户那样,首先也可以看作集体性的消费单位。一旦政府组织的集体性消费方面得到了确定,我们就可以转向其生产方面。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可以看作是公益物品和服务提供方面的潜在的生产单位。我们也可以用“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来分别指称这两个方面。一个单一的政府单位的内在结构可以包括两种类型的组织。或者说,一个政府单位作为集体消费单位运作,它可以与另外一个政府机构或者私人企业签订协议,来为其选民生产公共服务。

二、集体性的消费单位。

集体消费单位的组织必须避免不合作的问题。必须作出相关的安排,来向受益者征收份钱、税或者费。严格的自愿努力不会令人满意地提供公益物品和服务。征税、收份钱或者强制性地向用户收费,对于避免不合作现象并为共同使用的物品或者服务提供资金是必要的。

某些类型的私人组织有权向其成员收取强制性的份钱。房主们可以根据实际约束条件组织房屋增值协会和公寓房协会,只要房主继续拥有其房子或者公寓,所有购买一个房子中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在公寓楼中购买公寓的人都需要成为这些协会的会员。房主的房屋增值协会或者公寓房协会的章程授权选任官员代表会员行事,有权征税,用来提供子单元房或者公寓房的居民所使用的共同服务和设施。

在这些情况下得到财产的每一个人都自愿同意根据财产值支付份钱,并受到作为购买契约之组成部分的协会章程条款的约束。所有其他购买者也必须这样做。因为一致同意章程的条款,协会的征税权得到了保障,没有任何单个居民能够不合作,没有人能够不支付相应比例的成本份额就从共同的努力中受益。当得到有效组织时,房主的房屋增值协会和公寓房协会能够提供警察保护服务、娱乐服务、公共工程以及其他有益于所有成员的服务。

在财产权利得到了保障、人民要求得到共同受益服务的地方,处理潜在不合作问题往往要求通过多数投票建立某种形式的治理组织,来取代所有财产所有者或者居民的全体一致同意。可以根据这样的安排来组织各种形式的市政服务公司和公共服务管区。在既有的政府单位里建立一个特别的财产估价或者改善管区,从而为特定居民小区的特别服务融资,这也是一个有效的选择。这些公共机构都根据其章程而拥有政府的专有权来征税,并进行刑事制裁,来实施其规则与条例。

提供私益物品所获得的收入提供了有关对于该项物品之需求的信息,在惩罚威胁之下所得到的税收却不表达对于一项公益物品或者服务的信息。纳税只是表明纳税人宁愿纳税而不愿去蹲监狱。用户对由税收支持的支出所得到的物品之偏好的信息没有一点表达出来。结果,集体消费单位的组织有必要建立替代性的价格机制,来表达需求,并把需求集中为反映个人对于一定质量的公益物品和服务之偏好的集体选择。

一个适当结构的集体消费单位包括其管辖边界内的有关受益人,他们共同分享共同的物品或者服务,而不包括那些不从中受益的人。集体消费单位有权作出操作性的决定,而不要求一致同意:这对于阻止不合作行为来说是必要的。从消费方面来说,它也拥有有限的垄断地位。它也有权威来行使强制性的制裁,但它不必像政府那样满足这一标准,即垄断对整个社会合法使用强力。

特定投票规则,代表模式,以及应用于作出税收、支出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操作性决策的规则有必要从立宪的视角来考查,在此从特定组织结构选择的角度来考查这些规则的后果。最可能作出关心公民-消费者利益决策的那组规则最好。认为公民是其自身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在缺乏市场价格情况下,这类规则提供了表达和集中需求的机制,也提供了把需求转换成有关要生产的服务水平的决策机制。

如果某一组决策规则中每一个人的收益都可望超过成本,成本能够在受益人中公平分配,根据这组规则采取行动,每一个人都有动机来同意这种类型的集体组织,并排除不合作策略,获得共同消费的物品。在这一社群中存在着实质性的一致同意,以采取集体的行动,来取得公益物品或者服务。

三、生产单位。

相反,一个生产单位能够综合生产的技术性要素,生产物品和服务,满足集体消费单位的要求。一个适当生产单位的组织要求一位管理者,他能够承担企业家的责任,把生产要素综合起来,组织和监督生产团队的绩效,使其提供适当水平的物品或者服务。

一个集体消费单位可以通过其自己的生产单位提供公益物品或者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服务于同一批人。然而,两个单位的构造在实际上可以是分离的。比如,代表集体消费单位的行政首长或者市政委员会可以与生产单位的经理们谈判,以确保公益物品和服务的适当供给和提供。许多地方报纸的新闻摘要里面都充满着这类谈判的内容。它们经常强调生产单位与代表消费者利益的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然而,这是非常普通的组织形式,许多市的警察、消防或者街道维修部门都是如此。

表3.3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

集体消费单位。

生产单位。

向生产公益物品的生产者付费从集体消费单位获得支付以生产公益物品。

收集用户意见,并监督生产单位的绩效向集体消费单位提供有关成本以及生产可能性的信息。

集体性的消费单位在组织其自己的生产单位之外还有一个选择,它也可以与私商签约来提供公益物品或者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官员把有关公益物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的决策转换成这些具体内容,向潜在的承包商发包、有关契约安排的界限与条件以及评估绩效的标准。集体消费单位也有必要使用其自己的管理者,它起购买代理人的作用,从潜在的承包商那里得到有关成本和生产可能性的信息,与承包商协商与签约,从用户那里收听对于服务的意见、监督承包商提供服务的绩效。集体消费单位起服务“提供者”或者“安排者”的作用;私人承包商则起“生产者”或者“供给者”的作用。在公共经济中组织消费事务有别于组织生产事务。我们把前者称为提供,把后者称为生产。表3.3总结了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的一般特性。美国许多市政服务,包括街道清扫、扫雪、固体废物收集和处理、消防和警察保护、工程服务、规划服务、公共工程建设以及许多其他公共服务,都是由私人承包商供给的。

表3.4获得公共服务的选择。

一个政府作为集体消费单位通过如下途径得到意想的公益物品:

(1)经营自己的生产单位。

例子:一个城市自己拥有消防或者警察机构。

(2)与私人公司签约。

例子:一个城市与一个私人企业签约提供扫雪、街道维修或者交通灯保养服务。

(3)确立服务的标准,让每一个消费者选择私商,并购买服务。

例子:一个城市签发许可证提供出租车服务,或者拒绝垃圾收集公司来清扫垃圾。

(4)向家庭签发凭单,允许他们从任何授权供给者购买服务。

例子:管辖单位签发食品券、租用凭单或者教育凭单,或者建立医疗补助项目。

(5)与另外一个政府单位签约。

(6)某些服务由自己生产,其他服务则从其他管辖单位或者私人企业那里购买。

第三个选择是建立服务的标准,它们应用于社群的所有居民,并让家庭户来决定有关私商应该为该家庭户提供什么服务。可以把特许权授予多个承包商,任何愿意根据集体消费单位所说明的界限与条件提供服务的人都可以这样做。固体废物收集常常是这样提供服务的。这样提供的服务是高度个人化的,只有有限的共用或者共同消费性。通过把共同的标准应用于所有的家庭户和承包商,可以照顾到共同性水平有限的因素。

第四个选择是收税,保证每一个人都相应地负担一部分,然后为每个家庭户提供一张凭单,这样它就能够在不同的生产者之间选择,并选择不同组别的服务。比如,就教育服务来说,给有接受教育服务资格的每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人发一张凭单。由家长而不是由学校当局来选择学校的类型和课程。受凭单安排制约的服务具有类似于消费有利于其他人的收费物品的特色。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教育中获得好处,而整个社群也从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那里得到好处。支出决定由家庭而不是由教育权威机构来作出,这些收益会一样大或者更大,这时凭单制度就是正当的。凭单已经用于住房(租金补贴凭单)、健康服务(可以把医疗补助当作一种健康凭单)以及食品(食品券)。最后一种虽然往往被看作是一种私益物品,但它也像教育一样,每个人都从没有人挨饿中受益。

第五个可能性是集体消费单位与由不同政府单位组织的生产单位签约。许多市作为集体性的消费单位与其他市或者其他政府单位签约,来提供警察服务、消防服务、储水和输送服务、教育服务、图书馆服务以及其他广泛的公共服务等。

第六个组织生产的途径就是集体消费单位决定依靠其自己的生产单位来提供一项服务的某些要素,但是依靠其他消费和生产单位来安排该项服务的其他要素。其自己的生产单位可能依靠其他生产者来为它提供生产要素,其购买代理人的作用,以获得补充性服务的提供并对其进行监督,或者获得其他生产者的协助,与多个生产单位一起努力,提供某一组别的服务。任何特定的集体消费单位可以依靠若干不同生产者的共同生产性努力来提供特定组别的共同消费的物品和服务。它也可以与其他愿意提供补充性资助以获得特定水平服务的共同消费单位协作。表3.4总结了获得公共服务的若干选择。

四、公共服务产业。

一旦我们开始安排某些选择,组织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样的体制具有较大数量的自主政府单位,并且多个政府层次交叠程度高。许多私人企业和自愿协会是这样一个公共服务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起作用。在每个政府单位之内权力都是分立的,所有的决策者都受到可实施的法律或者宪法约束的制约。每一个公民参与多个消费单位,这些单位通过交叠的政府层次围绕各不相同的利益社群来得以组织,并且其公益物品或者服务由一系列不同的公共和私人生产单位供给。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公民都不由“一个”政府服务,而是由大量的各不相同的公共服务产业所服务。每一个公共服务产业都由作为提供者的集体消费单位和一些生产单位构成,生产单位负责生产某些密切相关的由特定社群的个人共同消费的公益物品或者服务。

然后,我们就能够把公共领域看作是由许多公共服务产业构成的,公共服务产业包括警察产业、教育产业、供水产业、消防产业、福利产业、健康服务产业和交通产业等。在某些产业里,如警察产业,政府成分的比例高于其他如健康服务或者交通等产业。但是,大多数公共服务产业都有重要的私人成分。

每一个产业都有其独特的生产技术和所提供的服务类型。这些有助于协调产业内的操作性安排,并允许各个产业之间相互依赖。比如,就供水产业来说,其基础是这些技术,它们促进在不同政府层次运作的许多机构之间的协作,以及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协调。供水产业的技术与警察产业或者教育产业的技术易于区分。服务于特定地区的供水产业包括不同规模的生产者,像美国工程师协会(corpsofengineers)那样的生产者,是运作大坝和大型水库设施的大规模的产水机构,像大城市水管区和县供水局那样运作渡槽和大型储水设施的生产者是中等规模的,运作终端储水设施和水零售分配系统的自治市水管局、供水服务区、互助供水公司或者私人自来水公司则是小规模的。水龙头流出的水的质量和成本,以及可用于娱乐、航行、洪水控制以及相关用途的设施,将取决于许多与供水产业有关的不同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共同运作。

五、影响集体消费单位与公共服务产业生产单位关系的若干问题。

公益物品的特质产生了许多影响公共服务产业内部关系的困难。这些困难尤其在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关系方面引起了问题。私人领域的市场安排常常包括每一笔交易所附带的财务安排。相反,公共领域里财务安排与服务提供的安排并不相关。财务与服务提供的不相关,进一步意味着没有需求或者用户偏好方面的令人满意的信息,也会有服务提供。哪里消费的共同性是局部可分的,在不同用户之间不同用途的管理方面就会产生问题。在没有管理的情况下,一种用途会严重地影响该物品或者服务对于其他用户的价值。许多公共服务,像一些私人服务那样,严重地依靠服务使用者作为重要协作生产者发挥作用。融资、管理用途和协作生产,这三个问题的每一个问题,在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上提出了难题。公共服务产业令人满意的绩效取决于建设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六、融资。

在市场关系中,购买任何特定物品或者服务的决定自动地包含着对可能的机会的考虑。表现为货币的价格等于可以用等量货币购买的所有其他物品和服务。购买一个物品或者服务的决定表达了一种愿望,即放弃所有其他机会来购买这一物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体制中表达的需求总是包括何者被排除了,也包括何者被购买了。

公共领域偏好的表达常常没有考虑其他机会。服务总是可以得到的。除非集体消费单位适当的构造给予消费者偏好以表达的机会,否则许多重要的信息都在系统中丧失了。征税的方式与所提供的服务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关系。进而言之,个人可以在许多不同的用户社群中发挥作用。比如,当居民居住在一个地区而在另外一个地区工作时,由于社群利益不同,其对警察服务的需求也可能不同。

通过别无选择的征税过程来为大多数公益物品和服务融资,就难以确定最优水平的支出。公益物品易于过分融资或者融资不足。与其所服务的公民相比,公共官员和专业人员对于某些公益物品的偏好较高。因此,如果他们能够在税金配置过程中能够说了算数,他们就会把多于公民所需要的税金配置到他们所偏好的服务。在一项公益物品的许多受益者未包括在为该物品融资的集体消费单位里的地方会发生融资不足的问题。因此,他们并不帮助融资提供该项公益物品,即使他们愿意帮助支付自己的那一部分资金。

融资安排也是实现再分配的手段。大规模地合并服务于大城市地区政府单位,这方面的许多建议的基础是这一假设,通过扩大税基会促进平等。认为更广泛的税基可使富裕的郊区人为穷人所需要的重要服务付费。没有证据表明在大城市的确如此。当越来越多的资源配置到贫穷的居民小区时,由于服务不符合其需求,得到“服务”的居民小区其福利未必得到了改善。大的集体消费单位与小的集体消费单位相比,在服务水平和类型方面,前者贫穷地区的居民比后者的贫穷地区的居民更缺乏说话的力量。最小的集体消费单位规模的扩大,对于其公民来说并不有助于解决再分配问题。

任何特定公益物品或者服务的融资都要求一个以上的集体消费单位来提供资金,因为从该物品的生产中受益的人不只是一个消费单位。比如,公共教育主要是对有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家庭有利。然而,教育对于居住在同一个州、同一个国家内的其他人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外部效应,这可归结为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因此,教育的资金最好综合性地来源于地方、州和国家的资源。然而,直接从若干税中筹集学校体制的资金,会使学校对于直接得到教育服务的不同家庭的各种各样的利益缺乏敏感性。至少在公共教育主要融资方面实行凭单制度,有助于相对提高家庭单位说话的权力,让他们选择学校来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教育服务。

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财务安排的解决是公共经济中企业家所面临的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没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交易,为物品付费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与地点远离消费该项物品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成本与个人收益是完全分离的。然而,财政平衡的原则意味着从服务中受益的人为该项服务付费,在市场经济中是有效的,在公共经济中也必须有效。如果人们要有任何有关经济现实的感觉,成本必须与收益相称。否则,受益者就会认为公益物品是免费物品,公共资金是“政府的资金”,花这笔钱不花白不花。这时,民主社会的基础就受到了威胁。替代的办法是尽可能彻底遵守财政平衡的原则,尽可能把税收与其所得到的收益相称。

在费用能够向单个受益者相应地收取的地方,当部分可分性导致潜在的拥挤成本时,用户收费或者使用税就可以显著减少与定量分配共用物品使用相关的问题。比如,高速公路建设和保养服务、高速公路巡逻和其他为司机提供服务的费用是从汽油税而不是其他类型的一般税征收的。用户收费或者使用税使受益者根据其边际使用价值来计算其服务的成本。如果用户收费能够与所提供的服务相称,就不必把刑事性的惩罚当作主要手段来管理所有使用者都可以自由获得的公益物品或者服务的使用。

七、用途管理。

消费部分可分性的特征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供给水平上增加一个使用者可能妨碍该物品或者服务对于其他用户的价值。当发生拥挤问题时,因为有更多的用户使用设施,公园或者街道对于单个使用者来说就会贬值。当存在多种用途时,一种用途会排斥其他用途。比如,用水道来处理污水,就排除了用水道来娱乐的用途。因为某些用途排斥其他用途,公共生活的质量就可能受到严重的侵蚀。在部分可分情况下共同使用要求一定的规则来对不同的用途进行排序,以减少任何用户群体在不同用途方面的潜在的冲突。如果规则是有效的,实施的机制就必须是有效的。在这些情况下,公益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取决于依靠特定的规则体系来根据需求分配供给,这一规则体系考虑到供给的条件,也考虑到用途的类型。除非这些规则考虑到了具体情况下的各种使用类型和供给条件,否则它们很可能成为共同福利的严重障碍。比如,把城市的街道过分用于交通,就可能阻碍地方居民使用这些街道来处理地方事务,解决地方问题。

这些情况尤其要求生产单位与消费单位之间的密切协调。为了最优地使用可得到的服务和设施而对各种用途实施管理的地方,由一个生产者来提供服务是必要的。比如,农村从农场到市场的道路的建设和保养与把该条道路用于把煤从矿区运到主要交通终端的用途是不兼容的。大型运煤车会毁坏不专为其设计和保养的道路。在这些情况下,生产商不为匿名买者生产。相反,他们是在根据特定使用者群体的特定界限与条件来提供订制的服务。

用途管理成了集体消费单位所履行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依靠刑事惩罚来实施规则与条例的权力往往赋予负责取得公益物品或者服务的政府机构的原因。集体消费单位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来管理和实施用途的选择。然而,这些条例只有在具体的需求和供给条件下才富有意义。变更供给条件,就会变更管理和实施的问题。

即使在政府机构之间,服务的生产也往往与用途的管理与实施相分离。比如,负责街道和高速公路警察服务的机构与那些负责建设保养这些街道和公路的机构是分离的。不过,公共服务产业中的生产者有必要知道,共同使用的服务在分配供给和管理使用方式方面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否则,在用户之间的拥挤和冲突的问题会导致公共服务的退化以及社群生活水准的下降。

第三节协作生产。

当用户作为重要的协作生产者起作用时,在用途分配供给方面的另外一个问题就产生了。没有服务使用者机智的和有动机的努力,服务就会蜕变为没有显著价值的无关的产品。比如,教育产品的质量,就严重地受到教育服务使用者学生生产性努力的影响。除非把学生当作重要的协作生产者来提供教育服务,否则产品的质量很可能毫无价值。一个社群健康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消息灵通的单个公民的努力,其作用相当于保健机构中的专业人员。当火灾的确发生时,公民防火以及提供早期警报服务的努力是提供消防服务的重要因素。社群的和平与安全既是专业警察努力的结果,也是公民努力的结果。如果公共服务要产生理想的结果,供给服务者与使用服务者之间的协作是重要的。

在所有服务产业中,不论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这些问题都会发生。私人医生所面临的问题与公立学校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当假定专业人员知道何者有利于人们而不给人们提供表达其偏好的机会时,我们发现公共服务专业化的发展伴随着公共服务质量的严重侵蚀,对此我们不应该惊奇。接受过高水平培训的专业干部所供给的公共服务支出水平高,是导致这一服务悖论的一个因素。根据专业的标准服务得越好,对这些服务表示满意的公民越少。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提供系统靠的是服务人员在特定条件下工作,在此他们有积极性帮助公民发挥重要协作生产者的作用。

对于人类社群的福利来说,明智且有效的消费策略与明智且有效的生产策略一样,都是重要的。协作生产要求两者共同为优化的结果作出贡献。考虑生产经济和消费经济的公共经济组织最可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一、公共服务产业的机会。

当在获得和供给公益物品和服务方面存在多个消费和生产单位服务于多个社群时,传统的智慧认为交叠管辖的结果就是职能的重叠。职能的重叠是浪费性的和无效的。消除“重复服务”和“交叠管辖”可以提高效率。然而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多个公司服务于同一市场时才能是有效率的。交叠的服务领域和重复的设施对于维持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来说是必要的条件。

我们能够期望在公共经济中发生类似的事情吗?如果我们能够,那么在公共经济中运作的政府单位、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组织间安排的方式来进行协调。在这种情况下,组织间安排也会表现出类似于市场的特色,并且在行为上表现得愿意提高效率和纠正错误。在这些情况下,公共领域的协调不必只是依靠为行政首长所控制的官僚命令结构。相反,组织间安排的结构可以创立重要的经济机会,并激发自我规范的倾向。下面将考查其中的若干机会。

二、分配消费和生产的可能性。

在世界上,物品共同消费的规模从一个家庭户到整个地球不等,不同规模的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为实现各不相同的规模经济提供了机会。哪里对于公共服务存在着不同的偏好,哪里就可以通过拥有相对小规模的集体消费单位来获得优势。只要集体消费单位能够表达其自己的选民的偏好,并有机会公平地分配收入,集体消费单位就能够具体说明所偏好的服务集,获得这些服务的适当供给,并为其付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小规模的集体消费单位可以与大规模的生产单位签约,这样两者都考虑了一项公益物品或者服务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不同的规模优势。

在另外一个情况下,集体消费单位可能较大,而其有效生产的规模却比较小。比如,美国州际高速公路使用者的适当消费单位是全国性的单位。这一全国性的单位作为“提供者”开发适当的规范并为获得州际高速公路服务安排资金。然而,全国范围内大气和地理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服务的生产和保养则由较小的组织来提供更为有效。因此,美国交通部作为买者从州高速公路部门和私人承包商那里购买州际高速公路服务,而后者则起主要生产单位的作用。

在复杂的公共经济中,各种消费和生产可能性的合理配置不会自动出现,却需要有意识地追求其相对优势。越大未必越好,在给定的努力情况下创造最高水平的用户满意度,在追求这一目标之前必须认识到越大未必越好。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改善。

三、竞争、谈判和协作性的努力。

如果每一个集体性的消费单位可以潜在地接触若干生产单位,在安排物品或者服务供给方面准备考虑其他替代性的选择,那么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就具有半市场关系的特色。在这一情况下,市场不在于多个生产者与单个消费者之间。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市场结构势将失败。半市场关系是多个集体消费单位与多个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发生的。

如果潜在的生产者包括一系列的私商和公共机构,就有机会讨价还价,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得公益物品或者服务。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讨价还价产生激励,使讨价还价各方有积极性提高信息水平,并开发绩效指标。

在非竞争性的场合中,也可能出现讨价还价,即多个生产单位通过相互之间协调行为能够获得共同的收益。比如,在出现紧急情况以及事情繁忙时,多个警察机构通过互助或者共同运作的安排来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利用其他部门的储备力量来解决高峰问题,而不是所有的部门都动用自己的储备力量来满足各自的高峰期需求。

这些共同的努力可以扩展到组织补充性的公共或者私人企业,来提供各种各样的间接服务,如犯罪实验室、警察培训学院以及在警察调遣方面集中服务。在通过协作性安排开发高水平的相互依赖的地方,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可望开发基本的组织安排,来减少讨价还价的成本。这些安排经常采取自愿协会的形式,定期开会,与官员一起商定会议议程,并安排组织和发布有关信息。集体消费和生产单位的许多这类自愿协会都有正式的组织,有章程,收取会员费,来支付小规模的常务秘书人员的费用,这些人员代表协会组织信息、执行决策、从事企业性的活动。

四、冲突与冲突的解决。

的策略获得了成功,其他人也会仿效。协作性安排就会失败,所有相关者的福利都会受到侵蚀。维持不合作策略以及悲剧迫在眉睫会导致一些人用威胁或者反威胁的不合作以作为反应。除非有相应的裁定和解决冲突的制度来约束,否则威胁和反威胁就会升级为暴力和战争。

在许多管辖单位之间没有实质性交叠的高度分散的政治体制尤其易于犯这一类型的制度失败。美国人把这称为“巴尔干化”。有了交叠的政府单位,任何一个水平的政府之间的冲突都可以通过更高层次的政府中存在的决策安排来得到解决。这样的安排是联邦政府体制所固有的。这一体制的关键特色是,通过政府行动,可以为受消极外部效应之害的有关当事人提供法律的、政治的和宪法的救济。

在公共经济中运作着许多独立机构和企业,法院在解决这些单位的冲突方面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不必支配所有资源控制和配置渠道就有能力裁定纠纷。相反,当一体化命令结构的执行首长来解决其下属公共机构之间的冲突时,其影响很少限于具体纠纷。它很可能影响未来预算分配、公共雇员职业发展机会以及运作机构的组织地位。

在加里福尼亚,公共服务的签约具有最大的竞争性,县大法官有责任监督政府间契约运作。公共机构作为契约生产者不适当地运用税金,服务成本会转移给生产机构,而不是从受益社群的金库中支付给它们。不适当地运用税金,意味着给公共生产者提供补助。这些补助会把私人企业排除在生产公共服务的业务之外,即使私人企业在提供服务方面更具有比较优势。大法官有权调查州和地方机构的公共委托责任,在维持类市场关系的完整性和激励公共经济的竞争性压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没有适当的机制来处理冲突和监督公共服务经济的运作,契约承包就会成为实施最粗俗形式的政治腐败的机制。与作为政治老板选中之机制的企业签约,长期以来一直是吞食公共资金、取得政治机器之运作资金和化公为私的工具。比如,印第安纳汽车部把其运营许可证出租给县主席或者成功地控制了州长一职之政党的其他官员。政党官员从这一契约承包中收取费用,资助政治运作。在缺乏来自其他商人的竞争性压力的情况下,这一类型的契约承包能够提高效率,这是大可置疑的。如果没有适当的公共政策以及实施这些政策的制度,没有任何经济关系体系能够运转良好。

当某些人相信自己为其他人的行为所损害时,冲突就会发生。如果这类情形得到补救,从而没有人受到损害时,就会出现福利的净增加。因此,冲突就像财政平衡表上的红色墨水那样,是潜在的经济损失的重要指标。当冲突解决的机制确定解决方案,纠正错误,重新构造安排,从而所有的人都变好,且没有任何人受到损害或者变坏,这些机制就有助于经济福利的提高。

但是,要维持一个包容冲突与冲突解决的体制,该体制内的参与者必须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可以起诉和被诉,在增进自己的利益方面可以采取独立的决定。如果公共经济在生产和消费公益物品方面要取得半市场竞争和自愿协作的优势,就必须能够维持远距离的关系,并必须拥有有效的制度,能够裁定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当事人之间的冲突。在不存在平等法律地位的地方,不会有冲突的裁定。从属者遵从命令,而不是协作。

第四节替代与选择。

公共领域活动的组织还有其他替代的可能性。其中之一是一种官僚制公共行政体制,在其中所有关系都通过一个命令结构的单一最高权威中心来协调。这一可能性认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互排斥。在这样的公共行政体制组织中,任何私人企业都没有可以存在的余地。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把政府单位看作是集体消费单位,其第一项事务是表达和综合对难以排他因而必须共同消费的物品的需求。当作出了反映用户偏好的决策并且获得资金时,需求就得到了有效的表达。组织生产有若干选择,包括与私人签约购买特定物品和服务。集体消费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契约安排、竞争性安排和冲突解决机制来协调。在公共经济中没有一个单一权力中心来负责协调所有关系。类似于市场的机制可以发展竞争性压力,其产生的效率高于组织为唯一垄断者的并且为精巧的官僚机构管理的企业。

这一新分析方式把经济思路应用于非市场决策的场合,应该运用于重新考查公共经济的基本结构。从经济上来看,有望增进所有有关人员之净福利的变革是值得一试的。只有当收益超过成本时,政治权力的运用在经济上才是正当的;把政治权力运用于为有权者自身谋福利,却牺牲无权者的代价,则是不正当的。

这一取向的关键要素是从有关物品的性质出发,探讨其排他性、部分可分性和可衡量性。在存在这些特性的范围内,可以不同程度地引入公共选择的因素。

如果可以搞清楚一群受益者,那么就可以根据财政平衡原则来设计集体消费单位,这样受益者就承担成本,并表达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可以得到的服务的质量或者其中之一方面。哪里能够确立用户费或者税收,哪里这些措施就能够给用户以现实的感觉,了解不同选择所固有的成本,从而获得好处。

只要有关的一群人支付特定事业的成本,那么他们就能够选择消费者协会、市政公司、公共服务区或者其他政府组织形式,以特定的组织来作为集体消费单位。只要受益者付费,就可以把实质性的立宪权力赋予受益者,来确立和变更适用于集体消费单位未来治理之道的界限与条件。

公共服务供给和提供之适当安排有若干潜在的选择。这些选择的范围越广泛,存在于任何特定公共服务产业的竞争性压力程度也就越大。这一竞争性的压力的确为最好的绩效提供了可能性,对于用户的需求具有高度的回应性,并使运作成本最小化。在充分发达的公共经济里,许多集体性的消费单位会找到一种混合的策略,部分地依靠其自己的生产机构,但与私人企业和其他私人机构维持广泛的契约安排,以生产其选民所偏好的服务集。

竞争性的压力是维持民主公共行政体制活力的关键因素。通过限制竞争性选择的进入来保护其自己的利益,现有的企业和政府机构都有很大的积极性这样做。如果这样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竞争就失去了提高效率的能力,转而进行合谋,以图垄断,支配他人。以充分一体化的垄断为解决方案时,这一风险达到了极点。公共行政的传统原则意味着垄断组织运用于整个公共领域。只要能够公开地维持竞争性的压力,作为公益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的私人企业能够显著改善公共领域的效率。

生态安全问题的全球观与战略对策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水源地生态安全是指水源地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状态.它是水源地供水安全的重要保证.尽管池州市对水源地的.生态安全保护工作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利用前期池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资科,在分析池州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源地生态安全的建设对策,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胡和兵朱同林作者单位: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刊名:池州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chizhoucollege年,卷(期):22(3)分类号:x37关键词:水源地生态安全池州市

全球主要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比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美国、欧盟等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理念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主张遵循“可靠科学原则”(soundscienceprinciple),即科学是法律管制体制的基石,只有可靠的科学证据证明存在风险并可能导致损害时,政府才能采取管制措施。“可靠科学原则”成为美国在国内对转基因产品奉行自律管制、在国际上推行转基因产品自由贸易、对抗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法理基础。美国认为,转基因产品和常规产品没有本质区别,监控管理的对象是生物技术产品,而不是生物技术本身。从实施情况看,美国实现了依靠转基因技术保持世界农业强国和世界头号农产品出口国的战略目标。欧盟采用“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principle),即科学认识有局限性,对科学评估转基因产品所需的完整数据要等到许多年后才能获得;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严格,结论总会具有某些不确定性,而政府不能等到最坏的结果发生后才采取行动。这大大增加了决策的不确定性,为以预防风险为借口干涉贸易自由、保护欧盟市场留下了很大余地。欧盟认为,转基因技术有潜在危险,只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转基因生物都要进行安全评价和监控。目前,欧盟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产品管理最严格的地区。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和肯尼亚等管理理念介于美国与欧盟之间。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为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管理理念接近美国。日韩由于农业资源匮乏,农产品依赖进口,而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因此,对待转基因产品奉行“不鼓励,不抵制,适当发展”的原则。肯尼亚的管理理念接近欧盟。

2.1美国1986年,美国内阁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生物技术管理协调框架》,要求联邦政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制定实施法规。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主要涉及农业部、环保局和食品药品局3个部门,农业部依据《植物保护法案》,制定《作为植物有害生物或有理由认为植物有害生物的转基因生物和产品的引入》(7cfr340)负责转基因生物的农业和环境的安全;环保局依据《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制定《植物内置式农药的程序和要求》、《农药登记和分级程序》和《试验应用许可》,负责用作农药的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应用;食品药品局依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联邦公平包装和标识法案》,制定《源于转基因植物的食品政策》、《转基因食品自愿标识指南》,负责转基因生物的食品饲料安全及标识。美国转基因生物的实验研究由国立卫生研究院依据《重组dna分子研究指南》进行管理。

2.2欧盟欧盟对转基因产品单独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法规框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针对转基因生物,1990年《转基因生物有意环境释放》90/220号指令,后被2002年10月生效的2001/18号指令替代,规范了任何可能导致转基因生物与环境接触的行为,包括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田间试验、商业化种植、进口和上市销售。第二层次针对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管理条例》(1829/2003/ec)和《转基因生物追溯性及标识办法以及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及饲料产品的追溯性管理条例》(1830/2003/ec)于2003年11月17日生效,6个月后实施。前者建立了欧盟转基因食品统一的审批和执行制度,后者规定了转基因食品追踪和标识制度。原有的1997年第258/97《有关新食品和新食品成分的条例》、2000年50/2000《有关含有由转基因生物或经基因改变制成的添加剂和调味素的食品和食品成分的标签条例》以及1139/98、49/2000《有关基因生物制成的特定食品的强制性标签标识条例》已失效。2002年起,欧盟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foodsafetyanthori-ty,简称efsa),对转基因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实行全程监控,为欧盟委员会及各成员国的法律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建立了一套针对基因技术国内统一的法规体系。法规框架分为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南3个层次。《基因技术法2000》于2001年6月21日起生效,管理范围涵盖任何对基因或其他遗传材料进行修饰的技术(不包括有性繁殖和同源重组)。为实施该法案,制定了《基因技术法规2001》、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州各地区间的《基因技术政府间协议2001》以及各州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在法规之下制定了10余个技术指南。2007年,对法律法规进行了微调,《基因技术法修正案2007》和《基因技术法规修正案2007》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澳大利亚对转基因生物按生物和产品两类管理。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和进口等活动,由隶属于健康和老年部的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在基因技术执行长官的领导下按照《基因技术法》管理,基因技术执行长官由总督任命。转基因产品根据用途由相关部门注册或管理,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全国工业化学品通知和评价局、治疗产品管理局和澳新食品标准局分别负责源于转基因生物的化学农药和兽药、工业用化学品、治疗产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注册或管理。

2.4日本日本对转基因单独立法,法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法律,如日本卡塔赫纳法、食品卫生法、饲料安全法、农产品标准化法和标识法等。在2003年加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后,日本制定了日本卡塔赫纳法,涉及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管理。二是管理条例。例如,根据日本卡塔赫纳法,按转基因生物利用模式和用途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日本卡塔赫纳法由环境省、财务省、文部省、厚生省、农林水产省、通产省6个部门实施,农林水产省、文部省负责审批转基因生物在农业上的利用。按食品卫生法厚生省负责食品安全和转基因标识,按农产品标准化法和标识法、饲料安全法,农林水产省负责转基因饲料安全和转基因标识。2.5韩国2001年,工商业与能源部发布《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法典》,明确了韩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框架。由农林部、健康与福利部、科技部、海事与水产部、环境部、工商业与能源部等6个部门管理。农林部制定《与农业研究相关的转基因生物的测试和处理管理办法》、《转基因农产品的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转基因农产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强制标识制度》等,由其下属的农村振兴厅负责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风险评估,国家农产品质量管理局负责制定认证标准,实施审查认证以及事后跟踪管理;健康与福利部制定《遗传重组试验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标识基准》、《转基因食品和添加剂的风险评估资料的检查指导方针》,由其下属的食药厅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药品的转基因安全评估与管理;工商业与能源部负责制定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及国际贸易政策;海事和水产部负责转基因水产品风险评估和标识制度管理;环境部负责监管用于环境净化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技部实施生物技术促进法及其相关条例。

科技部负责转基因生物实验研发和试验材料进口的安全管理,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1990~2008年,相关管理部门发布了《重组dna安全指南》、《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和《转基因食品和饲料安全性评价程序》等8项指南。

2.7巴西2005年,巴西颁布了新的生物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共和国总统办公室下设国家生物安全理事会,由共和国总统公民议会首席长官任主席,10个部长为成员,总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国家生物安全政策。具体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卫生部、农业畜牧与食品供给部、环境部、水产渔业部特别秘书处,以及科技部下属的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生物安全理事会根据新法律、新法令发布了相关标准及政策性文件。

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评价,及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和用于研究的转基因生物的进口审批;农业畜牧与供给部负责用于农业、畜牧、农业型工业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登记和批准。卫生部负责用于人类药物、家庭清洁等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登记和批准;环境部负责用于环境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登记和批准;共和国总统办公室水产渔业特别秘书处负责应用于渔业水产的gmo及其产品的登记和批准。

3.1美国美国农业部、环保局、食品药品局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建立了各自的风险评估制度。农业部主要管理转基因生物的跨州转移、进口、环境释放和解除田间种植管制4类活动。环保局将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农药纳入《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案》管理范畴,基于农药管理模式建立了转基因生物管理制度,二者管理程序相同,只是在资料要求中增加了转基因的相关条款。环保局主要管理农药的试验使用许可、登记和残留限量,与常规农药相比转基因农药所要求的数据资料少,审查时间短。食品药品局建立转基因食品的自愿咨询制度,产品安全由研发者和生产加工者负责,研发者可以在产品上市前咨询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按照转基因生物对农业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美国农业部建立了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安全评价制度。对风险较低的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实施通知程序,对风险较高的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实施许可程序。同时,任何转基因生物都可以申请非管制状态,获得非管制状态的转基因生物不再受7cfr340的管制。目前,农业部正在对7cfr340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法规拟取消通知程序,建立转基因生物的分类许可制度。根据受体植物的生存风险和转基因基因性状的潜在危害,将转基因植物的环境释放划为a、b、c、d四类。a类转基因生物的管理接近现有体系下的通知程序,对b和c类接近许可程序。新法规还进一步强化研发者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责任主体要求。食品药品局建立转基因食品的自愿咨询制度,产品安全由研发者和生产加工者负责,研发者可以在产品上市前咨询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并提交相关资料后获得fda食用安全许可。必要时,还要去epa进行注册登记。3.2欧盟欧盟要求转基因食品在进口和上市销售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风险评估。根据欧盟2001/18/ec规定,申请人向一个成员国主管当局递交申请书,主管当局不进行风险评估和初步审批,直接将申请材料转交欧洲食品安全局进行风险评估,欧洲食品安全局在6个月内将评估意见呈交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在收到意见后3个月内,欧盟委员会在考虑该意见、相关法规及因素后向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食品常务委员会呈交批准或拒绝的决定草案。食品常务委员会将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草案按特定多数表决制进行投票。如果投票通过,则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草案成为正式决定;如果决定草案被否决,则欧盟委员会将决定草案提交欧盟理事会,由欧盟理事会投票表决。如欧盟理事会在3个月内没有进行表决,则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草案也将成为正式决定而生效。该决定的有效期为10年,并可以延续。得到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可以在全欧盟境内上市销售。

3.3澳大利亚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在对转基因研发单位及开展转基因活动的设施进行认证管理的基础上,将与基因技术相关活动按风险大小实施报告或审批管理。从事转基因生物低风险的研发活动,应当向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报告,并满足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单位及设施通过认证、相关活动经过本单位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转基因生物运输按《转基因生物运输指南》执行等要求。从事环境释放(dir,包括田间试验和商业化种植)以及不涉及释放的活动(dnip)应当取得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的许可。2001年以来,实施报告管理的占86%,许可管理的占14%。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已认证152个机构和1906项设施。澳新食品标准局负责转基因食用安全评估。

3.4日本根据日本卡塔赫纳法,将转基因生物分为两类。第一用途是指使用转基因生物时不采取任何密闭措施,包括直接用于食品、饲料及加工。使用者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报告和相关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第二用途是指转基因生物在具有密闭措施的情况下,使用者必须采用密闭措施并得到有关部门认可。例如,对于农业用活体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程序是申请者向农林水产省提交申请,农林水产省向环境省转交该申请书复印件,农林水产省和环境省与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委员会一起进行风险评估,经审核及向公众征求意见,以农林水产省和环境省的联合名义公布审核结果。此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由厚生省和内阁办公室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风险评估,转基因生物饲料安全由农林水产省和内阁办公室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风险评估。

3.5韩国在转基因作物试验或生产前,研发人或生产者应当向农林水产省提出环境风险评估申请。环境风险试验应当在3个不同地区的研究所进行,而且每个地点必须在可控条件下设置至少2个重复试验。经过环境风险评估,如果确认转基因作物与常规作物在环境安全性上没有差别,则允许进行环境释放。在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前,转基因食品制造者或进口者应当向食药厅提出食品风险评估申请,只有获得批准的转基因食品才能进入市场。已获得批准的转基因生物,若有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存在潜在的风险,则可以随时取消已经颁发的许可令。

3.6印度环境与林业部下设基因工程审批委员会,负责转基因生物田间试验、商业化生产以及进口的安全审批。科技部生物技术局下设遗传操作审查委员会和重组dna咨询委员会。遗传操作审议委员会负责转基因生物实验室阶段研发和试验材料进口的安全管理。重组dna咨询委员会(rdac)主要职责是关注国内外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安全管理政策。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查本单位所有涉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研究、开发计划。

根据《危险微生物、转基因生物或细胞的生产、应用、进出口和贮藏细则》,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涉及研发、生产、环境释放、运输、进口、处置等。转基因植物试验分三个阶段,封闭试验(实验室和温室的)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生物安全研究1级试验由遗传操作审议委员会负责审批,试验规模为每个试验点不超过1英亩,总共不超过20英亩;生物安全研究2级试验由基因工程审批委员会审批,试验规模为每个试验点不超过2.5英亩,总面积根据转化体个数而定。完成上述试验后,申请单位向基因工程审批委员会提交安全证书申请。

3.7巴西在巴西从事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出口等活动,必须首先取得生物安全证书,安全证书由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发放。拟从事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研究和进口用于研究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应当向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其批准和发证。拟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应当首先向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提出安全评价申请,在安全评价合格获得安全证书后,再到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登记。

4.1美国美国联邦政府负责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州政府一般不具有监管职责。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负责转基因生物的监管,建立了强大的、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包括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和文档保存。农业部要求研发者主动报告潜在的、可疑的或已经发生的转基因生物违规事件,并设立专门报告通道。环保局按照农药的模式对转基因植物进行安全监管。

除药用、工业用转基因植物,美国农业部对转基因生物的产业化种植没有附加要求。药用、工业用转基因植物不能获得非管制状态,必须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产业化种植。美国环保局一般对植物内置式农药(如抗虫转基因作物)登记附加限定条件,一是在野生近缘种存在的地区,禁止植物内置式农药的产业化种植;二是要求研发者监测靶标生物对转基因植物的抗性,制定抗性治理策略。环保局主要采用高剂量/庇护所策略,用敏感种群稀释抗性个体防止抗性种群的产生。

美国对转基因产品采取自愿标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要求转基因标识必须真实、不能误导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自愿标识指南》规定,标签只能标注产品的事实,标注非转基因产品优于转基因产品,以及对没有商业化的转基因产品进行非转基因标识都是误导消费者。

4.2欧盟欧盟对上市转基因产品采用追踪制度和强制标识制度严加管理。追踪制度是指记录转基因食品在整个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来源和去向。欧盟建立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系统,每一种转基因生物都有一个独特的标识号码。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生产者应当以书面形式使接收产品者知晓该产品转基因成分的相关信息。在市场流通的每个环节也应让每个接收产品者知晓同样的信息,并且要求记录保留5年。此外,任何一个成员国在与该指令不相违背的前提下都可以对转基因作物的生产方式进行限制,以避免转基因产品污染非转基因农作物。欧盟规定,所有转基因食品和饲料都应当标识,包括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和饲料及由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饲料,不管最终产品中是否含有可检测的转基因成分。如果食品中混入转基因成分的情况是偶然的或者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当转基因成分的含量低于0.9%(此前规定为1%)时,可以不对其加以标识。如果混入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来源于尚未被欧盟批准上市销售的转基因品种,尽管其已经被欧盟食品安全局认为不具有风险,其转基因阈值只有低于0.5%时才能免除标识。此外,免除标识仍然要求生产者能够充分证明其已经在每个适当的步骤中采取了措施以避免转基因的污染。

4.3澳大利亚基因技术管理办公室负责转基因生物监管,每年对已批准的20%田间试验地点及高级别、大规模设施进行实地检查。按照法规,对违法者最高可处5年监禁。2001年11月,澳大利亚开始施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安全局要求,含有新dna和新蛋白的任何食品、食品成分和加工辅助成分,除不含新dna和新蛋白的精加工食品,以及虽然曾经添加但不存在于最终产品的食品添加剂或加工辅助成分,应该进行转基因标识。即食食品(外卖或餐厅中的)也不在转基因标识范围之内,然而消费者可以询问食品的成分是否来自转基因产品。标准中允许食品中有1%转基因食品或成分的无意掺入。4.4日本日本对转基因农产品采取强制标识和自愿标识共存的制度。对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不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进行强制标识,分别表示为“××(转基因)”、“××(转基因不区分)”。非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进行自愿标识,可表示为“××(非转基因)”。同时,规定国内不存在转基因生物的食品不能进行非转基因标识。转基因生物加工后,不再含有重组dna或蛋白质的产品采取自愿标识(在营养成分及用途上与常规食品有显著改变的进行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阈值为5%,即食品主要原料中批准的转基因成分达到5%以后才需要强制性标识,对于未批准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阈值为0。主要原料是指食品的3种主要原材料之一,含量在5%以上。日本在全国建立了从原料进口到加工销售的转基因产品检验监督机制,包括检测方法的研制、转基因食品的检验监督和转基因饲料的检验监督。对于通过检测进入国内流通领域的产品,不再进行跟踪监管。

4.5韩国韩国对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实行强制标识制度。转基因农产品是指未经粉碎、切割、压榨、加热等加工方式,保持原型状态的农产品,包括豆芽及芽苗菜。通过安全评价审批的转基因农产品,无论进口或者在国内生产种植,均需要标识。可能意外混入的转基因农产品含量不超过3%的,可以不进行标识,但将根据检测技术的精确度及国际动向等因素逐渐降至1%。韩国现已通过安全评价审批的转基因农产品有大豆、豆芽、玉米、马铃薯、棉花、油菜、甜菜等7种。韩国对于转基因食品按目录标识,已列出目录的有28类食品。前5种主要原材料(按重量计)为转基因的,需要进行标识。

4.6印度环境与林业部下设国家生物技术协调委员会和地区生物技术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确定转基因生物安全水平和制定应急措施等,确保转基因生物研究或生产活动能够安全进行。印度没有明确的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4.7巴西巴西转基因生物监管机构包括卫生部、农业畜牧与食品供给部、环境部、水产渔业部特别秘书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从事gmo研究、试验、生产、进口、经营等活动,通过生物信息系统(sib)及时向公众提供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登记和批准信息。巴西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分为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种。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取消注册等12种。对于违反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及注册、监管机构制定的标准,未经批准而生产、储藏、运输、销售、进出口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处1~2年的监禁并进行罚款。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始于1997年,农业部制定并实施《农业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0年,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出口活动进行管理。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取得长足的进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目前,我国确立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战略,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已实施,研究分析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做法,对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5.1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在2002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农业部等制定了一系列规章、管理规范和标准,形成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规原则性强,而且新性状、新类型的转基因生物不断涌现,也需要规范管理。应当加强力量,组织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监管和检测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5.2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为法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从本质上讲是科学问题。依靠科学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是有力的证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标准委员会及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为法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5.3加强公众交流和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公众交流,加大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人员宣传培训力度。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增大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程度,及时发布信息,加大公众宣传的投入,建立专门的风险交流队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李宁付仲文刘培磊李华锋连庆(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不久前,美国耶鲁大学发布了《2016年环境绩效指数报告》(environmentalperformanceindex:2016report),对180个国家的空气质量做了一个排名,无独有偶,环境保护部也刚刚发布了一份城市空气报告,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些最新报告。

尖子生全是“岛国”

几乎都是全球知名的度假圣地,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原始、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连空气也让人嫉妒。

发达国家,才算中等生。

“中等生”通常更上进,发达国家对室内空气质量尤为重视,在北美和欧洲,空气净化器普及率都很高,全球最主要的空气净化器品牌几乎都出自北美、欧洲和日本。

中国荣登“榜眼”

中国的空气质量吊车尾几乎是意料之中,但是真的没有想到,会排得那么后…(据说,输给印度主要是输在了道路交通尾气、燃烧矿物燃料等所产生的二氧化氮浓度上)。

pm2.5重灾区在哪?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pm2.5都是严重超标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电厂、工业生产过程和机动车。

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恰恰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室内空气质量。大多数人仅通过眼睛和鼻子来判断室内空气好坏,但像pm2.5、细菌和甲醛都是“隐形”的。

中国哪的空气最好?哪的最差?

不管所在的城市是入了红榜还是黑榜,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空气是会跨省交叉感染的。

夏天竟然也有十面“霾”伏。

夏天的空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高温条件下,空气中光化学反应增强,会产生较多的细小颗粒的二次污染物;而因为湿度大,低层风速小,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和水分相结合,pm2.5非常容易积累且不易扩散,“夏季雾霾”就产生了。相比秋冬季节,夏季雾霾对肺部的伤害会更严重,因为气温高容易孳生细菌,这些细菌会黏附在空气中的小颗粒上,悄无声息地溜进人们的'呼吸道,危及健康。

臭氧坐上夏季污染“头把交椅”

监测显示,今年的“臭氧”刷存在感的时间相比往年还提前了,早在今年5月初(5月1日-18日)上海的7个污染日中就已发现了臭氧污染,除1天首要污染物为pm10外,其余6天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

加拿大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心(ccohs)提出:臭氧会刺激和损害鼻粘膜和呼吸道,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哮喘。并有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且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除此之外,臭氧还会对人体造成以下伤害:

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

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缺氧。

损害中枢神经,让人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

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e,让皮肤长皱纹、黑斑。

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

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

全球公共物品经济安全和对外经贸政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包括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决定力量是市场机制,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推动力量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

2.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充分发展。核心是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根源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动机是各成员体凭借各自的相对优势,通过一体化行为,在共同的目标下获得各成员体单方面行动不能获得的利益。

4.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上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即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二)考察形式。

考试题目一般会通过案例,设问该案例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即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中的哪一个?这边给大家简单归纳一下:

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以生产协作为基础;。

贸易全球化: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

资本全球化: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

科技全球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

二、真题展现。

波音747飞机有400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这是()的典型表现。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b.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

c.产品国际化。

d.生产国际化。

【答案】d。解析:题目提到协作生产,体现的是生产国际化。故本题答案为d。

全球食品安全倡议书

在沈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了2018年的高考,莘莘学子正满怀信心准备迎接人生的一次重要时刻。现在正是夏季,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相对较高,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有所增加。为了保证参考师生食品安全,法库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我县参加2018年高考的师生提出如下建议:

2、不要在路边无证摊点用餐,不要购买食用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

6、尽量不要食用凉拌菜、生海鲜、隔夜饭菜等易污染变质的食物;。

7、考生要注意均衡饮食,注重营养搭配,尽量不要对日常饮食习惯做较大改变,多食用清淡营养的食品,少食用油腻和生、冷、硬的食品,并保证充足睡眠,如果考生考前厌食,可以少食多餐,保证营养。

在此,我们向法库县的食品加工和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提出要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开展食品加工经营和餐饮服务活动,提高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水平,为我县2018年高考打造良好安全的食品环境,为参考师生提供安全、健康和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助力法库2018年高考圆满成功!

同时,法库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全县发出倡议,希望广大市民和各单位及企业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关注食品安全,参与食品安全,共享食品安全!为沈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贡献力量!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农田土壤有机碳

综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的主要学术成果,从中分析了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各个领域,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如何加强在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研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机理.着眼我国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响应,重构了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宏观格局.

作者:史培军宋长青景贵飞作者单位:史培军,景贵飞(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宋长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5)。

刊名:地球科学进展isticpku英文刊名:advanceinearthsciences年,卷(期):200217(2)分类号:x144关键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安全人地系统动力学全球变化

全球公共物品经济安全和对外经贸政策

直到最近,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才被看作是一个经济两个相互排斥的组成部分。一般认为,私人领域是通过市场交易得以组织的,公共领域则是只通过政府制度才得以组织的,在其中,服务是通过公共行政体系提供的。公共行政原则传统上要求通过一体化命令结构来组织服务,在这一结构中,所有人员都向一个执行长官负责。私人领域协调通过市场体制实现,该体制通过竞争性购买和销售来治理经济关系。相反,公共领域协调通过官僚体制实现,在一体化命令结构中上级通过控制使每一个公共雇员向作为选任的公共官员的执行长官负责。

在过去20年时间里,有关公共领域组织的传统假设遭到了严重挑战。研究公共领域投资和支出决策的经济学家已经看到,设计用来克服市场失败问题的制度本身就有着严重的缺陷。求助于公共领域的解决办法,不一定纠正市场失败。

本文将分析公共服务的基本特色,以及包括私人企业在内的多组织安排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角色。公共经济不一定是一个排他性政府垄断经济。它也可以是一个混合经济,在其中私人也参与公共服务提供。这一可能性为克服某些公共领域无效率和为纳税人的税金提供更多的回报提供了重要的前景。

然而,公共经济非常不同于市场经济。决定依靠传统市场机制来从事公共服务提供的私人企业家是注定要失败的。他必须懂得公共经济的逻辑,并学会在这些约束之内寻找其机会。公共服务的私人提供,完全不同于私益物品和服务的私人提供。

为了厘清公共经济的逻辑,我们应该首先认为公益物品的性质不同于私益物品。然后,我们探索公共领域组织的可能性,包括发展类似于市场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意味着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公共服务,这对于公共行政来说意义非凡。

第一节公益物品的性质。

人们早就认识到物品的性质对人类的福利有所影响。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在最近20年里,有大量的文献关注把公益物品或者集体物品与私益物品或者个人物品区别开来。在这里的讨论中,我们将把排他性和使用或者消费的共同性当作区别私益物品和公益物品的两个定义性标准。我们也将考查选择之尺度和程度之基本差异对于公共服务组织的显著影响。最后,还将在有关公益物品经济关系组织所固有的问题方面引申出若干政策意义。

一、排他性。

长期以来,排他性都被看作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的一个必要特征。当物品或者服务的潜在用户能够被排除从而满足零售的界限与条件时,就存在排他性。如果双方同意,那么物品或者服务就以一定的价格供给。这就发生了等价交换。买者获得物品,而卖者则获得特定的价值。

当排他性不可行时,只要有人供给某一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从该物品中受益。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是由大自然供给的,因此难以进行排他。大楼的景观,无论被看作是“有益之物”或者是“有害之物”,也为其他人所提供,在通常情况下也无法实现排他。空气、噪声和水污染是“有害之物”,除非付出一定的代价,任何人都不能排除或者避免;反之,当污染水平降低时,也不可能排除某个人,不让其享受这一好处。

二、使用或者消费的共同性。

物品或者服务的另外一个属性涉及使用或者消费的共同性。当一个人排除另外一个人使用或者消费时,就不存在消费的共同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完全是可分的。为一个人所消费的一条面包不能为另外一个人消费:一旦消费其原来的总量就减少了。不具有消费之共同性且排他是可行的物品就是纯粹的私益物品。另外一方面,消费的共同性意味着个人使用或者享用一项物品并不阻止其他人的使用或者享受;尽管它被一个人使用了,其他人依然可以使用,且量不少,质也不变。天气预报就是一个共同消费物品的例子。

任何消费性的物品其量和质几乎都不是完全不可分的。地心吸引力的运用和享受使我们的双脚站在地上,这是完全不可分的例子,但是绝大多数共同消费物品只是部分可分的。在一定的供给界限之内,一个人使用一个物品会部分地减少其他人使用和享受该物品。使用每增加一个单位,都会妨碍特定一群使用者中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比如,使用者增加会使高速公路变得拥挤,从而耽搁其他人,使其他人不方便。另外一种共同消费的物品消防在力量有限但所面临的需求却很高时也会退化。除非调整其供给以满足新的需求,否则物品就会退化或者受到侵蚀。

消费的排他性和共用性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绝对排他或者彻底共用的东西。消费特征的两个极端,即完全可分和完全不可分,在逻辑上把纯粹的私益物品与纯粹的公益物品区分开来。一个用户的使用部分地减少其他人的使用和享受,这就是部分可分性。我们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来考虑排他性也是一个程度问题。有城墙的城市能够具有高度的排他性,控制希望进城、在城里居住和与城市做生意的人进入该城市。即使在没有围墙的城市里,辖区的边界也可以作为区别居民与非居民的一种方式,使某些公益物品和服务主要使本地居民共同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较弱的部分排他性。

消费的排他性和共用性是独立的属性。它们都可以分为两类。共用性可以分为高度可分的分别使用和不可分的共同使用。排他性可以分为可排他的和不可排他的。当没有实际上的技术来对一种物品进行打包或者控制潜在的使用者进入时,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当排他的成本太高时,排他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矩阵来安排这些定义性特质的分类,如表3.1所示,所有物品在逻辑上可分为四类。

表3.1物品的类型。

使用或者消费的共同性。

分别使用。

共同使用。

排他性。

可行。

市场安排可用于提供私益物品或者收费物品,即排他是可行的物品。就收费物品来说,价格是使用费或者进入费,但物品是共同享用的。就剧院来说,当一个使用者的行为影响其他使用者的享用时,就产生了具体的问题。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所生产的物品的质量以及其他人使用的方式。

对于公共池塘资源来说,在不能够阻止许多用户使用的意义上具有排他性。但是,为任一用户所使用就会妨碍其他用户来使用一定量的该项物品。比如,就地下水盆地来说,每一个抽取者使用的水不能为每一个其他抽取者所使用。一个渔夫捕获一条鱼或者一吨鱼,其他任何渔夫就不能捕同一条鱼或者同一吨鱼。然而,没有任何理由排除某些渔夫到该海域捕鱼。一旦从自然供给中抽取出来,对于有机会从中分得水的人来说,水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总体性的物品;类似地,一旦鱼从海洋中捕捞上来,鱼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私益物品。水管理的问题是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很可能招致市场失败,而水分配的问题,则是典型的收费物品问题,也很可能存在与垄断供给相关的市场缺陷。

政府机构提供的范围广泛的服务可能包括所有不同类型的物品和服务。根据过剩商品项目向在校孩子提供的食品是纯粹私益物品的例子。然而,大多数政府服务属于公益物品、收费物品和公共池塘资源。比如,这些变化对于开发用户收费机制来替代税收以及在政府服务活动的运作中引入其他类市场的机制具有显著的意义。在此,我们的讨论更多地着眼于具有公益物品特色的服务,因为在公共经济的运作中,这类服务提出了更为困难的问题。

在探讨不能排他时共同消费的若干意义之前,我们将先考查公益物品和服务的其他两个特色。它们与衡量尺度和选择的程度相关。这些特质对于公共服务的组织和提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衡量尺度。

既然公益物品难以打包,或者难以衡量,它们也就难以衡量。不能像以蒲式耳量麦、以吨量钢那样进行量化的衡量。诸如水的溶氧量、受害率、交通延误时间这样的量化尺度能够用于衡量共同消费物品的重要特质,但是钢铁厂或者整个钢铁产业能够计算总产量,这些衡量尺度却不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加总。

公益物品生产方面绩效衡量的任务并不只是简单地计算。绩效衡量取决于用于评估绩效的指标或者代理衡量尺度的估计。通过运用多个指标,即使不可能对产出进行直接的衡量,依然可以开发一些弱的衡量尺度。私益物品更易于衡量、说明,并与成本计算程序和管理控制联系起来。

四、选择的程度。

当一种物品具有共同消费、不能排他的特质时,用户一般不能进行选择,并且在是否消费方面也别无选择。在目前的条件下能够得到一定质量的物品或者服务,某个人的偏好不会实质性地影响这类物品的质量。进而言之,个人可能被迫消费对其具有消极影响的共同物品。比如,街道拥挤使本地居民和购物者深感不便,不管愿意不愿意,他们都必须应付交通问题。

表3.2.公益物品和私益物品。

私益物品。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对_____学院食品安全的全面问卷调查,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层出不穷的劣质食品事件,像非法添加剂、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让人们望“食”却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针对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想了解一下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及其切身感受。本研究试图通过对______学院部分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来分析和探讨这一问题。

____年5月8日,我们对在校大学生采用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通过这100份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对____学院食品安全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食,由两个汉字组成,上半部是个人,下半部是个良,给人一个简明的构想,做食品的人要有良心,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频发生,在考验着我们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历了“瘦肉精”、“三鹿奶粉”、“毒大米”、“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等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中国食品安全体制备受考验,改革也是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因此,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是目前社会群众及政府官员们极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带着对这一舆论焦点的探究和深思,我们在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希望能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典型事例探究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探究完善及改革办法。

本次研究采用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抽取出样本总量100名。调查发。

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以下是问卷内容及结果:

1.您的性别是比例。

男50%。

女50%。

关注50%。

一般35%。

不关心15%。

3.您对自己每天食用的食品放心程度。

非常放心5%。

比较放心7.5%。

不太放心62.5%。

非常担忧25%。

4.您选购食品时主要关心(多选项)。

价格20%品牌17.5%。

生产加工厂家24%。

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25%

相关检验证明3.5%。

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观方面10%。

非常安全5%。

很差50%。

安全20%。

说不清25%。

6.您所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一般从哪些渠道获得。

报刊杂志10%。

电视电台30%。

网络30%。

课堂讲授20%。

别人介绍20%。

其他0%。

7.你有没有买到过不安全食品。

经常遇到20%。

有,但很少30%。

几乎没遇到过50%。

8.您买到不安全食品是怎么解决的。

与生产经营者协商5%。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15%。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10%。

提请仲裁机构仲裁15%。

向人民法院起诉5%。

其他50%。

9.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20%。

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10%。

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10%。

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缺乏配合30%。

购买者假冒伪劣鉴别能力不高30%。

10.您认为应对不断恶化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该采取那些措施。

改变食品监管部门工作方法0%。

建立问责机制10%。

进行道德教育宣传30%。

改变食品监管部门考核机制10%。

加大对违法商贩和监管单位的处罚力度20%。

严查权钱交易,腐败执法现象20%。

提供网络监察和举报平台20%。

结果分析:

从搜集的资料及调查的结果来看,_____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存在的。同学们普遍对食品安全不放心,由于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跟踪报道及食品安全隐患的曝光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比以前更重视食品安全及质量了。近3成的居民对中国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中国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在居民中造成了恐慌,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对于发生过安全事故的食品几乎没有人会再购买,因此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居民饮食造成影响,而且会严重影响食品企业的发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力、执法部门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等众多原因造成了现在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关乎居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理应受到居民们的重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居民意识到国家食品安全体制的缺陷和漏洞,通过媒体的渲染和宣传,成了现下社会舆论的焦点、热点,也成为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难点。关于食品安全事故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友好型技术相对落后。

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多年来,我国在开发生态友好型农用生产资料方面基本处于跟踪国外和仿制的水平,其中以常规品种开发居多,自主创新品种相对较少。产品普遍存在有效含量偏低、质量良莠不齐、效果不太稳定、适用范围较窄、使用不够简便、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

2、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我国目前缺乏对健康危害大而国际贸易中十分敏感的污染物,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氯丙醇和某些真菌毒素的关键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fda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的dfg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其中gc-ms检测239种,hplc-flour检测12种),而我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发达国家拥有检测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超痕量(10-12--15)、检测“瘦肉精”、激素、氯丙醇的痕量(10-9)检测技术和大型精密仪器,而我国尚缺乏这些环境污染物的有效、快速检测方法、技术和设备。此外,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研究食品中疯牛病朊蛋白和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我国也没有可供监督检测用的实用方法和技术。河豚鱼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总死亡人数的33%,居中国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之首,但目前还没有河豚鱼毒素(tt_)的监督检验的快速检测方法。

3、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

危险性评估是wt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必要技术措施,也是评估食品安全技术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技术措施与国际水平不接轨的原因之一即是没有广泛采用危险性评估技术,特别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疯牛病等均未进行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近年来,发达国家建立了从源头治理到最终消费的监控体系以保障食品的安全,广泛采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等先进的安全控制技术,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十分有效。而在实施gap、gvp的源头治理方面,中国的科学数据尚不充分;在采用haccp方面食品企业才刚刚开始,缺少覆盖各行业的haccp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

4.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

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3500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约2600多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原因在于一是标准分散于多个部门,使食品安全标准既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二是标准不配套,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更表现在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三是标准技术含量低,特别是与14.63%[3],覆盖面远远不够。

5、缺乏正常的公众食品安全监督渠道。

当前食品安全事件的揭露和曝光主要是靠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宣传。媒体的大肆渲染和报道能掀起社会舆论的热潮,同时引起了居民群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然而这并不是正常的食品安全监督渠道,新闻媒体有可能为求达到宣传效果而不惜夸大事实进行渲染。因此,正常的群众食品安全监督渠道不可或缺。

6、社会整体诚信资本的缺失。

食品生产者诚信意识缺失,职业道德不强,使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问题食品屡禁不绝。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采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非法手段进行商品生产和销售,严重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市场诚信的原则。

全球公共物品经济安全和对外经贸政策

摘要:从最早的大卫休谟对社会公共需要的关注到现在实验经济学等对公共品的研究,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一直是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就公共品的性质、供给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主张公共品应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提供,但更倾向于私人提供。

关键词:公共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私人政府供给。

一、公共物品的理解。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从供给渠道和需求主体不同方面来说,公共物品是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物品则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体排除在公共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排除成本太高。非竞争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边际成本为零,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从理论上说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品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消费者消费公共品一般不能自主选择消费的数量,通常是所有消费者都消费相同数量的公共品。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属于纯公共物品,同时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是私人物品,兼备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特征的物品称作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公共品是社会正常存在与发展所必需的、具有社会性的物品或服务,换言之,尽管是由政府提供但不具有社会性的物品或服务不能算是公共品,公共品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为社会所带来的效用大于它给个人带来的效用之和。

二、公共物品的供求原理。

根据商品的均衡原理,可知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但是公共物品的特征却决定价格机制在此并不适用。首先从其非排他性来看,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的消费者可能隐瞒其真实的需求偏好,并期望“免费搭车”,从而不能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从非竞争性来说,非竞争性意味着提供公共品的边际成本为零,由于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需满足mc=mr,厂商不可能按照边际成本定价,这样必然导致供给量不足,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这就是长期以来为什么公共品大多由政府提供的原因。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不像私人物品的需求曲线那样通过水平相加得到,而是通过垂直相加得到,即所有个人对公共品愿意支付价格的加总。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则是由生产公共品的边际成本曲线表示,供需曲线的交点即是市场均衡点,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分析无任何意义,因为其需求曲线是立足于不可能存在的假设下,其中一个假设条件之一是消费者能够准确地说明对公共品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

公共品的外部效应也是衡量公共品成本与收益的一大难题。公共品,人人可用,但每个人的.使用会给他人带来外部成本(如拥挤成本)。虽然政府可以对外部效应进行矫正,如通过罚款或征税将外部成本内部化,或是公共管制,但这些同样也带来了另外的成本。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的影响因素。

马斯格瑞夫与萨缪尔森都认为,由于公共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供给必定存在效率或福利损失,因此,必须由政府供给。无论是学术界、社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本身大多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共物品应由政府负责提供,虽然公共物品的出现,几乎总是和政府相联系,但这并不意味这政府有提供公共物品的垄断权,公共品由市场还是政府机构提供从来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谁能够按最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向配置公共资源,实现社会公共福利最大化。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经济教科书中总是出现的灯塔的例子,灯塔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是不可能由私人提供的,因为如果私人灯塔主不能向享有灯塔服务的船主收费,就会形成“免费搭车”问题。然而,19世纪英国海岸线的灯塔却是私人拥有的,灯塔主知道他们不方便直接向船主收费,于是他们将灯塔的服务转让给附近港口的所有者,这就有利于有灯塔的港口所有者吸引船只进入他们的港口。结果证明,经济学家们曾津津乐道的私人不能提供公共品的典型案例,并不是十分可信的案例。

决定公共品的影响因素:第一,公共品的性质:由于公共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从而供给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下列情况:一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我们常说的纯公共品,比如国防,从需求方来说,消费的非排他性使得理性的消费者均想“免费搭车”,从供给方来说,由于消费的非排他性使得向谁收费以及如何收费成为不可能,并且非竞争性使得公共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价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为保证这样的纯公共品的供给充足以及社会福利的保证,必须由政府供给,税收一般是保证纯公共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二是具有非竞争性,排他成本很高,比如无线电视,这类公共品很类似于纯公共品,由于排他成本很高,很难将“免费搭车”的消费者排除在外。所以为保证此类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以及避免福利损失,一般由政府提供。三是具有非竞争性、排他成本很低,比如有线电视。这类公共品由于排他成本低,易将未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消费之外,所以,可以由政府、私人提供或是混合提供。四是具有竞争性,具有非排他性,或者排他成本很高,如公共草场、城市道路。这类公共品的消费者之间互相影响,尤其是达到一定的拥挤点。有时为了解决拥挤问题,提供者就采用收费的方法,此时就有了排他性。由于价格机制在这里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这类公共品最好由政府提供。五是具有竞争性,排他成本很低,如高等教育。这类公共品比较接近私人物品,所以私人提供会更有效。

第二,新兴技术的崛起也会影响公共品的供给,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电视机。早期,在无线电技术发明以前,电视信号都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送给用户的,此时的电视信号具有非排他性,几乎是由政府提供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技术、加密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电视信号非排他性问题,不愿意付费的消费者则被排除在外,私人兴办的电视台开始出现。这个例子说明了技术进步使得区分消费者是否付费成为可能,从而做到是否能排他。另外,精确计量技术的出现可降低公共品的排他成本,技术进步甚至使得那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共品产业的进入门槛降低,使得私人提供成为可能。影响公共品的供给因素还有社会体制的不同、不同经济思想的盛行、政府的职能范围以及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以及统治阶级的侧重点不同。

四、公共品究竟由谁供给。

公共品的有效供应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人的公共品需求曲线,从理论上讲,只要每个人能如实地说出自己对某种公共品的偏好,就能有效解决公共品提供问题,但是说实话的机理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充分的。公共品的有效提供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但只有每个人承担足够份额才能顺利提供出来,这样公共品的提供就像经济学中经典的“囚徒困境”,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合作,“免费搭车”过于严重,最终公共品不能充分有效的提供出来,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公共品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原因是私人不能有效提供,而非私人不能或不愿提供公共品。从历史发展来看,市场经常采用变化多端的方式解决了公共品的提供问题,企业总是会通过开发出某种技术,使不付费者不能享受到某种物品或是服务,从而有效解决免费搭车问题。

泰勒柯文教授特别指出,市场供给公共品的失灵,必须和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不完善进行一番认真的比较与权衡。政府依赖官僚机构为消费者服务,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易效率低下,并且其中往往掺杂了官员自身的利益。他认为,只要有可能,让私人提供公共品通常要比政府有效。

实验经济学家们还就如何减少“免费搭车”机制进行研究,虽然目前未取得公认的有效结果。但是如若将来“免费搭车”行为能有效制止或减少,那么公共品的私人提供比例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上面也就不同类型的公共品的提供方式给出的合适的建议,但是个人还是比较希望和认可由市场来提供公共品,毕竟那些一度被认为不可能由私人来提供的公共品,市场总会找出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左敏,朱德云,李森.财政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

[2]张馨,陈工,雷根强.财政学[m].科学出版社。

[3]陈共.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刘蕾.公共品本质属性探究―兼对西方主流学派公共品本质界定的质疑[d].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8.

[5]樊丽明,石绍宾.公共品供给机制:作用边界变迁及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6.

[6]马.公共品概念的价值[j].财贸经济,2005.

[7]曾康霖.公共品研究要有新视角.[j].经济学动态,2008.

全球交通安全心得体会

交通安全是全球各国都面临的重要问题,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巨大的。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政府和机构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交通法规的宣导和执行。通过多年的观察和亲身经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全球交通安全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无论在任何国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关键。不管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驾驶私家车,都应该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信号、限速标志、禁止超车等道路标记和规定。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有的司机经常闯红灯、超速行驶和鲁莽驾驶,这不仅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给整个社会交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坚决主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让每一位驾驶员都明白只有互相遵守规则才能提高整体的交通安全水平。

第三段:文明礼让,提高交通素质。

在全球范围内,交通素质的提高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文明礼让、互相尊重和包容,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交通素养。在我的观察中,有些国家的交通素质相对较低,驾驶员与行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常发生。然而,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礼让,才能缓解这些矛盾,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交通环境。因此,我主张从个人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他人提高交通素质,从而促进全球交通安全水平的持续提升。

第四段: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习惯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还能让人们了解交通规则和技巧,提升交通素质。一些先进的国家已经在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推行了交通安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我认为,全球范围内应该更加重视交通安全教育,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第五段:交通安全责任感的重要性。

交通安全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无论是驾驶员、乘客还是行人,都应该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起责任来。作为驾驶员,要保持谨慎的驾驶态度,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乘客,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干扰驾驶员的安全驾驶;作为行人,要遵守行人交通规则,注意司机的视线和行车路径。只有每个人都提高交通安全责任感,才能形成全民参与的交通安全大局,才能够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全球交通环境。

总结:

全球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交通规则的执行、提高每个人的交通素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以及树立交通安全责任感,才能够真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球的交通安全水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让每一天的出行都充满安全和喜悦。

全球交通安全心得体会感悟

全球交通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交通事故失去了生命,另外数百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我曾经有幸参加了一次国际性的交通安全研讨会,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全球交通安全的现状和需要做出的改善。以下是我关于全球交通安全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驾驶员责任。

在全球交通安全中,驾驶员是主要责任人之一。他们不仅扮演着驾驶车辆的角色,同时也是行车安全的守卫者。驾驶员要时刻牢记,行车安全的责任在于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安全和其他行人的安全置于不顾。交通安全的最基本的规则就是在驾驶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以及做到遵守法律法规,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把关口,保持警惕,避免车辆挤乱,这些规则的执行不仅可以自己安全行道,也是他人安全的预防措施。

第二段:行人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全球交通安全中,行人是最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往往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切换注意点和视野,不断观察道路两旁的行人和路况,时刻提高安全意识,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更应该提高密切注意人行文明和注意人行通行规则。同时,行人也要自我保护措施,必须按照交通规则以及红绿灯指示规则行走,在过马路时注意走人行横道和斑马线,必须时刻注意灯光信号和开车声音。

第三段:文明交通是关键。

文明交通是全球交通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在道路上,要文明驾驶、文明行走、文明骑行,同时要高度关注交通标志和道路信号,时刻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特别要注意树立良好的行车和行走文明观念,珍惜和保护全球经济建设,共治交通文明,共创有序文明的行车和人行系统。

第四段:科技创新助力交通安全。

科技应用在交通安全上会有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安全抓拍系统的应用,不断提高了道路的流量和普及使用的安全水平。交通安全的科技创新必须保护交通安全,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发展和现代化运输的普及,全面提升交通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保障多样化道路网络的协调发展。

第五段:国际合作是关键。

全球交通安全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需要各国之间合作。国际组织应该加紧合作,提高交通安全标准,协同行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改变来增强交通安全的实力、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所以,全球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合作机制,提升交通安全技术的水准,完善和优化全球交通安全制度、提高政策效果、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提升全球交通安全水平。

总结:

全球交通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需要从多角度去看待解决。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负起责任,积极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同时,国际间更要加强合作,打造更安全、文明和有序的交通环境。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全观后感体会

从以往的“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逐渐的发展渐渐演变成了“民以食为乐”越来越多新奇古怪花样百出的食物出现在我们桌上,让大家渐渐忘了食物原本的意义。

逢年过节,家里常常来了许多人做客,一套套传统的菜被端了上来,老人们的眼里都布满了笑容和满足,而小孩子却在旁边拿着筷子嘴里嘟囔着:“怎么又是这些菜呀。”

记得那天,当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开始抱怨:“这些菜吃了那么多年早腻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麦当劳。”桌子被敲得咚咚的响,爷爷奶奶有些生气了,眉间显露出了一股沧桑感,双目盯着那几道菜,眼神飘得很远:“你们这些小孩呀,现在整天就想着吃好的,其实有的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年我们那会吃饭吃肉都不是顿顿都有的呀!”

坐在一旁的大人们也开始议论道:“爸妈,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不要老是跟孩子们说旧时代的事,孩子们,总想着吃些好的,人之常情么。过去的就过去了就别再想了。”

爷爷奶奶听了,神情显得有些尴尬和失望,无奈的摇了摇手:“说的是这样没错,但是。”“好了好了,别说这些了。”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他们深深的叹了口气。

饭吃完了,桌上剩许多剩饭剩菜,看着这些菜,爷爷奶奶想说些什么但还是犹豫着没有说什么,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同时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们的叹息。

坐在一旁的我听着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书上看到过的文章,现在的生活哪有好转,那些受到战争侵略的人呢,他们不是跟爷爷奶奶那辈一样么。许多人因为战争饭都吃不饱,他们没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为他们却连吃饭都显得有些奢侈。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处处都想到自己啊,也许节约一点食物节约一点水资源,那些人民也不会显的那么贫乏了。

在进行低碳环保时,也别忘了我们原本就应该做到的节食节粮,那是最简单也是最应该我们需要作出的一份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全球交通安全心得体会感悟

全球交通安全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善交通安全状况,但每年仍然有数以万计的人因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通过我的个人经验和学习,我意识到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的交通安全心得体会感悟,希望能为交通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段:个人经验。

在我生活的年代,交通工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行车到汽车再到高速列车,我们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快速和复杂。在我年轻时,我经常乘坐自行车上学,因此我遵循了交通规则,穿上头盔,确保安全。现在我驾车出行,我会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规定,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安全的距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的经验告诉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因为即使只是一次不小心,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三段:学习体会。

在交通安全的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道路安全和交通规则的知识。这些知识让我意识到了道路安全的重要性和规则的必要性。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交通危险,如平稳刹车、避开行人和车辆、路况变化等。学习使我更加自觉地强调交通安全,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四段:个人责任。

交通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作为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我应该注意道路状况和其他车辆和行人的行动,保持愉快但安全的行驶体验。另外,我还可以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人关注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小行动也都在构建美好社会的全局。

第五段:结论。

交通安全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的重要问题。虽然各国政府和组织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确保交通安全,但唯有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积淀建立起对交通安全的自我保护之意识,我们才能发扬抱团精神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进交通安全,以使我们和周围的人更安全、更幸福。

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安全探析

自全球的概念正式提出的来,“全球化”问题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但从总体而言,谈论经济全球化的人多,谈论文化全球化的人少.文化全球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现象.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的同质化和“西化”,而是包含着单一化和多样化、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辨证统一体.我们应从“和而不同”的文化选择观和方法论来对待文化全球化,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沟通和融合的同时,更加凸显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使得世界文化“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作者:杨洪武王爱桂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0刊名:巢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chaohucollege年,卷(期):6(6)分类号:g05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文化进化论文化相对主义和而不同

全球政治与安全调研报告

报告分析,2019~2019年度,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延续了上一年的发展态势,虽然没有新的冲突热点出现,但原有的热点问题出现了或解决、或缓和、或僵持等不同的发展走向,从中折射出当前世界格局多元化和大国关系冲突与合作并存的两面性。中俄关系仍然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美关系的冲突一面有所上升,但在访美之后,被成功地导入了合作与对话的渠道;俄美关系中冲突的一面不变,但合作的因素在伊朗核问题之后有所提升。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中日关系因岛屿问题陷入低谷,短期内很难改善,而南海问题虽然更加复杂,涉及国家众多,但基本处于可控的状态。中国外交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一带一路”战略得以顺利推进,周边外交、首脑外交和多边外交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展现出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大国面貌和卓越风范。

报告称,过去一年,中美之间有一些新的亮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歧和摩擦。当前中美关系中的问题是深层次(观念)和结构性(力量对比)矛盾不断发展的结果,不是解决了哪几个具体事件就能好转。在这个大背景下,中美要想继续交往下去,两国能够也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稳定两国关系的大局。

稳定中美关系的措施其实双方决策层已经看到而且正在尽力推进,就是在能够合作的方面尽量合作,在有矛盾分歧的地方防范不测和危机。在全球治理和某些国家与地区安全方面中美都在进行合作,如气候问题、环境保护、经济稳定、能源安全、核不扩散、反恐等;在东南海争端应对方面,中美已经而且还在建立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危机管控机制,此次访美也已在网络安全方面与美方达成防范措施和行为准则协议。

虽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正变得日益复杂,充满变数,大国竞争博弈加剧,海洋领土争端升级,地区热点敏感问题频繁发生,都在削弱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性,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大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逆转。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主流趋势。

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转型与调整短期内将难以完成。显然,各方目前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快速转变还很不适应,需要对自身和对方重新审视,需要不断地通过接触、对话调整互动方式,通过合作建立互信。中国需要进一步适应自己的大国身份和责任,周边国家也需要不断适应中国作为大国的和平发展。如果各方能够抓住机遇、相向而行,尽快就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规范达成共识,那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上述调整和磨合就会显著缩短。显然,这符合各方的利益。

报告指出,2019年的全球难民问题本质上是动乱地区被迫迁徙者的危机,迁徙之路艰辛危险,关乎生死。难民接收国则面临收容承载力的挑战,但面临接收压力最重、困难最大的是欠发达国家,而非欧盟。跨地中海区域之所以成为被迫迁徙者的“死亡之路”,既是欧盟等西方国家向西亚、非洲硬推民主进程之果,又是欧盟成员国连年打击非法迁徙之果。欧盟具备了双线治理途径和丰富的治理经验。随着难民滞留与搁浅,以及接收国与中转国所承受压力不均的出现,相关国家会借助欧盟协调机制加快协商,找到妥协方案,共同渡过难关。西欧国家先进的边界管理办法与科技手段也将向欧盟东部国家扩展。

报告预计,欧盟未来的难民治理专项基金很可能向西亚、非洲的难民接收国倾斜,预计欧盟成员国外交政策也会不断偏重于促进西亚、非洲地区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为冲突地区的和谈创造条件。

2019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应该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发出很大呼声,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努力则可以被看作承担更多的责任,使国际治理结构不断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报告称,新兴市场国家普遍要求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发出改革信号,承诺将部分投票权转移给新兴经济体,但五年过去了,未有任何进展,其根本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牢牢把控。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有以下特点。

第一,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呼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挖掘亚洲国家的发展潜力,投资亚洲市场,使得亚洲区域经济不断走向高度整合,创造世界经济多极化中强劲的新一极。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崭新的机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既有机制的作用,要以既有的合作机制及交流平台为基础,适时创新,创造更大的平台,不断实现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整合既有多边、双边平台的基础上,使得合作与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国际治理理念具有贡献价值。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是对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全球治理规范与制度的修补与完善。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最佳选择,不管是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是设立丝路基金,都是通过发挥区域优势,增强区域实力,利用现有国际制度,进行增量改革,这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国际经济平衡有序的客观需要,有助于降低少数国家对全球经济规则从制定到实施的“垄断”,使规则向更为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维护全球治理秩序并使国际治理秩序合理化。

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安全探析

虽然当前的文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是被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它却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论述过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的开拓所带来的文化结果,其表现之一就是世界文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这种文化格局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化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上述的世界文学及其背景,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但却是世界现代史上的文化全球性最早的开始,其中已经包含现代全球化的意义,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经济与文化活动,并不仅是单纯地属于本民族,只在本国本民族中得到交流和享用,而是从国家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下摆脱出来,成为具有某种共同共通的经济与文化交往交流的关系,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之间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利益是并不相同的,但趋向却是从封闭、隔绝、拒斥而走向超国界的交往与交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初步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开始。

我们看到,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民族化的对立矛盾存在是单极化。由于国家、民族的强势不同,在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利益要求也不同,超越平等互利的原则的“全球化”则将导致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冲突,甚至会走向严重的单极化。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沙奈说“‘全球化’这个词可能会掩盖一个事实:资本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恰恰是将国际和国内双重的单极化运动融为一体,构成资本全球化的中心。单极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本能够更多地从中受益。全球化运动结束了已持续了一个世纪的融合和趋同趋势。”沙奈继续分析全球化过程中国家利益的不同,他说:“单极化首先是国际范围的,它使处于世界垄断中心的国家、与中心的国家合作的国家和位于周边地带的国家之间突然形成巨大的鸿沟。……完全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热潮边缘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体系和不平等贸易的共同作用下,不仅成为附属国、原料储备国,而且完全如同帝国主义‘经典’时期一样:对于处于世界垄断中心地位国家和公司来说,这些国家实际上已经不再有任何经济或战略(冷战结束)意义。”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利益上是如此矛盾,在文化上虽不是像经济单极化矛盾表现得那样直接明显,但文化价值的认同、文化地位的确认、文化市场的竞争,如此等等的矛盾,还是普遍存在的,并有多极与单极的矛盾斗争,有时也是比较激烈的。历史与现实都是如此。

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与结构中,民族文化的充分存在与地位肯定,是全球化的多样性保证。必须承认,在当前世界的现实格局,每个民族不论其大小强弱,都各有其文化存在,并也具有文化的精华与贡献,由于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存在,世界文化才多姿多彩。但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平衡,在现代世界上展露的程度不同,被人了解的先后不同,因此,在全世界上的显现程度上很不相同。全球是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全球,因此不仅各个民族应被确认,它的文化也应予确认。要想促进文化的全球化,则须将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广泛地纳入世界的平等文化格局之中,成为世界多元格局的多样性的文化存在。在当前的世界范围内全球化问题大讨论中,许多有识之士无不担心全球化民族应有的存在地位与命运,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地位与命运,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的多余之虑。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时发表题为《多语化与文化的多样性》的演讲,他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化并不仅仅局限于商贸往来或信息交流的全球化。从‘世界化’这个词最广泛的含义来看,它首先对文化产生影响。”他特别提醒人们:“也许大家并不都知道,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从世界上消失。随着这一语言的消失,与之相交的传统、创造、思想、历史和文化也都不复存在。”加利对于这种文化境遇的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们处于一种相悖的境遇中:国家在赢得主权的同时也在失去主权。当一个国家的政治产生国际性的影响时,它便赢得了主权。当一个国家的政治在越来越多的方面更多地依赖于其他国家,尤其依赖于凌驾于国家结构之上的新兴权力时,它便失去了主权。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民主,在世界化破坏民主之前让世界化得以民主化,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只有国际社会各个权力层次都行动起来,只有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国家关系的民主化才能得以实现。”加利的看法是很有实际针对性的,他似在提醒许多弱势民族与国家,不要在全球化的这个必然走向中忘记和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地位,也就是必须保持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地位,不然就是强势文化的单一化、单极化。文化在全球化中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存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

从发源于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经济交往关系并与之一起出现的世界文学与文化的交往关系,到今天全球性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与合作,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历史潮流发展程序就是向全球化进展的程度。如果对这个时间过程和实现的程度进行一下测量,就不难发现,文学或文化的全球化,不仅在时间过程中有从无到有的程度,从少到多的程度,还有从交流到合作的程度,从更多的被动接受到自觉拿来的程度,从接受别国到与别国平等交流的程度。这种种不同的程度,就是文学和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限度。在今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限度将长久地存在下去,只要民族还存在着,它就几乎是一个无尽的过程,而文学或文化全球化问题的提出,就要人在理性上认识这个限度,找到克服限度的正常的方法和策略,求得用全人类创造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和文学来丰富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扩大这种文化的共享,以便尽皆更好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参与文化的全球化,其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是参与经济的全球化,要成为世贸组织中的平等一员,没有经济上的力量与地位,文化上的参与力量是很受局限的。在当今世界上文化力量是受经济力量所支撑的,世界格局中的文化权力,归根结底也是经济的权力。因此我们看到,在当代世界中,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根本发展不起来自己的文化,自然也不会在全球化文化中占有自己的地位,这是必须改变的历史局面。尤其是当今世界的经济艺术化、艺术经济化,使经济直接成为艺术文化的载体和依托,这更造成了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文化发展力的局限,也更见经济发展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没有经济实力的保证,必然难于实际参预文化全球化的格局。美国不论有多少个哥伦比亚、三星、福克斯、环球电影公司卖给外国,它们生产的影片在口味上仍是美国的,这可以说是经济的文化消化力。

文化的全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影响与接近。这其中的基元因素是民族文化,无数的民族文化构成为世界性的全球文化。所以,这种全球化绝对不是脱离民族文化而存在的超民族文化的文化。因此,为了推动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在民族文化创造中可以削弱和消解文化的民族性,而必须是认真地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创造有充分特点的民族文化,所谓“越是民族的越可能是世界的”说法,也是指向这个意义的一种论断。我们从已往的世界文化和文学的交流经验中,可以充分了解到,真正能走出国家、走出民族天地的,乃是那些原本属于本民族文化中的出类拔萃的珍宝。在今后的文化全球化的格局中,最先最充分地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也必然是这种文化。

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自19世纪以来,西方的殖民主义政策比较普遍地施展到东方,经济上的掠夺,政治上的压迫,文化上的统治,使东方各殖民地国家的各族人民饱受苦难,在文化上的破坏和阻挠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这时的文化交流主导形势是单向的西方“送来主义”,而东方文化除了可以掠走的物质文化产品之外,其余许多都是不被承认的“落后文化”。这种文化上的不平等,更体现为西方强势文化的话语权力和文化霸权,对东方文化形成了西化的威胁。所以,真正的文化全球化,决不是消解东方文化的“西方化”,而是平等的交流和互补,向着更大程度的世界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的目标切近。这个目标要求东西方都得实行平等的开放政策,就如同经济上的开放政策一样,以促进人类先进文化的共享。尽管文化全球化中,还有意识形态的差别,价值观念的不同,这都是一种阻碍条件,也是文化全球化程度的一种限制,但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互依,终究会找出解决交流接近的方法的。实际上21世纪的开始已经预示了非常好的兆头。

在文学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学或文化艺术理论的全球化,不仅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也是司以走在其它文化存在的前头,成为进一步促进文学与文化全球化的思想先导。由于在人类的文化艺术发展中,有很多共同的规律,也有许多民族的特殊性,文学和文化的理论不过是这些现象的'科学揭示和具体规律的总结。这些作为理论形态的存在,如果真正的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必然具有相当广泛的适用性,其理论范畴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也自然具有对应性。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历史差异、文学与文化差异,也会造成理论范畴的差异,甚至是范畴有无的不同。在民族文化交流史上,对于其他国家某些概念范畴的采用,是民族文化史上的常事,只要是成为表意的符号,尽可以他为我用,不必认为是“失语”,中国的佛禅文化史已早有成功先例。例如“觉悟”、“化身”之类,不仅是佛家用语,也是世俗用语;在世俗用语中,已被赋予世俗所指意义。在文艺理论中实际也有许多这样的范畴概念,如“悲剧”、“典型”、“误读”、“文本”等等,都是正常交流引入,自觉的吸收,并不体现为话语的权力。

在全球化文学与文化语境中,世界各民族本土文学与文化的发展程度,是本土文学与文化克服参与性的限度,并是最大可能参与全球化文学与文化创造的保证。因为全球化的文学与文化是以民族本土文学与文化为基本条件的,如果没有本土的文学与文化基础就没有全球性文学、文化:只有当各民族以优秀、丰盛、特殊的文化艺术汇成为全球化的文化艺术之后,始有这个共享文化艺术的存在。因此,对于中国的现时的文化艺术创造者来说,要想融入全球化的文化艺术格局,放眼世界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创造的立足基点必须是本土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非中国人创造不出来的文化艺术。而我们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针,正是创造这种文化艺术的原则保证。

我国在全球化的文化格局中,由于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总体文化状态上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当前对于世界性的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的涌来之势,我们以什么对策消解它的副作用,建立我们的文化安全体系,不使它左右我们的文化市场;而且我们生产的文化艺术产品,不仅要有相当水平,还能打出去,走进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果对等交流,我们手中也能有足够的交流对象,这的确是一个迫切的现实课题。以电影、电视剧来说,涌入中国本土的已有不少,而且会越来越多;我国生产的能进入欧美地区的却非常少。何况,输出的作品常常是我们的生产有适应外国人的倾向,而外国输入进来的却有让接受者适应西方的倾向。如果这种趋势不能遏止和改变,而是无限发展下去,那在文化上确实有全球化带来“西化”和“同化”的危险。要避免和防止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我们除了必有的保护措施之外,还必须在深厚的民族本土文化的土壤上,广泛地、高质量地创造我们的文化艺术,不仅以之供给国内的审美大众,也能不断增强走向世界的势头,以期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以现代化的文化大国、强国的姿态,出现在全球化的文化格局中。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食安全论文

9月22日,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踏着”秋分的步伐如约而至。“金风玉露,春华秋实”,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心中,“丰收”的重量无可比拟。它是汗水浸染土地换来的累累硕果,它是智慧点燃希望换来的幸福小康,它是坚毅激发斗志换来的国泰民安。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始终把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数据为证,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斤台阶以上,2010年以后,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比世界平均水平持续高出50公斤左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而丰收正是对时代进步最好的致敬。

以丰收之名致敬,战胜大灾大难后砥砺前行。2020年是极度不平凡的一年,各路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勇气,抗击疫情、战胜洪水、抵御台风,取得了重大胜利。众多困难冲击了农业生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加快复耕复种的步伐,争取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保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夏季南方多地又遭遇洪水侵袭,军民同心、干群合力,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勇气,以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抗洪城墙”,洪水退去,又运用科学技术迅速补耕补种,把损失降到最低。大灾大难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的局面,不断加大的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再次显威,保证了今年仍然是一个丰收年。

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科技兴农成果运用,向科技要答案、要方法,农业生产取得重大突破。粮食取得连年丰收,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供给源源不断,食品安全保障坚强有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成绩斐然,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靠天吃饭成为历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广袤田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中向好、稳重向新的农业生产成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稳压器”,成为加速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

以丰收之名致敬,接续乡村振兴绘就美丽蓝图。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接下来的任务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不管是哪一个战略部署,农业生产取得丰收都是关键一招。要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激活农民参与生产、勤劳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发展绿色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认真践行“两山论”。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丰收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能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让我们把握农业生产的规律,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唱响丰收的动人“乐章”,向美好时代致敬。

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安全探析

文化全球化作为有争议的学术论题,目前大约有三派观点:一是极端论派;二是怀疑论派;三是变革论派.本文倾向于变革论.本文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文化全球化是“多元文化共在”和“全球化文化”两个并进而又并行不悖的.过程;全球化文化并非是全球西方文化的同质化,而是世界文化融合而成的新生事物;我国可以在文化的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由被动走向主动的作用.

作者:孙晓玲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33刊名:中华文化论坛pku英文刊名:forumonchineseculture年,卷(期):“”(4)分类号:g03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多元文化共在全球化文化异质化同质化

全球交通安全心得体会

交通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在全球范围内,交通事故造成了数以千计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交通安全,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我个人的交通安全心得体会。

第一段: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作为行人、乘车者和驾驶员,我们都应该加强交通安全意识。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横过马路,不乱穿马路。乘车者要选择正规的交通工具,并正确使用安全带等器材。驾驶员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超速、不酒驾,保持车辆稳定性,时刻注意行人和其他车辆的存在。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才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在出行前,我们应该提前做好交通安全准备工作。比如,步行者可以提前规划行走路线,选择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的区域,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乘车者可以查询车辆出行时间和路线,避免在高峰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通堵塞和拥挤的可能性。驾驶员应该检查车辆的机油、制动系统、轮胎等关键部位,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只有提前做好交通安全准备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和交通紧急情况。

第三段: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遵守交通规则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基本前提。规范的交通行为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作为行人,我们要在红绿灯指示下等待过马路,不乱穿马路。作为乘车者,我们要选择正规的交通工具,并遵守车辆上的安全规则。作为驾驶员,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控制车速,避免疲劳驾驶。在道路上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第四段:保持警惕,提高危险意识。

在交通中保持警惕,提高危险意识对于自身安全至关重要。我们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让手机、音乐、社交媒体等干扰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要时刻关注周围的交通情况,把目光放在道路和车辆上,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同时,我们要学会正确应对危险情况,采取适当的行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五段:与他人共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交通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可以互相提醒,共同保持文明交通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只有与他人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使全球的交通环境更加安全,让每个人都享受到交通的便利与安全。

总之,全球交通安全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的重要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交通安全意识,提前做好交通安全准备工作,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警惕,提高危险意识,并与他人共同努力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文明的交通环境。

全球交通安全心得体会感悟

交通安全就是指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逐渐增多的今天,重视交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一不留神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对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本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过对交通安全认识的提高的实际体验。在一次公路交通中,我看到一个骑车的人违规行驶却没有人注意到。当他突然转向时,一直在加速行驶的汽车撞上了他。事故就如此发生了。给我的印象是必须要及时提供全面的交通安全教育,控制所有交通工具的状况,评价交通制度体系,提高民众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人们也应该关注通过提高驾驶员技能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三段:国际交通安全问题。

除了个人的实践经验以外,国际交通安全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在不少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交通规则混乱,道路不平整,交通标志不清晰,乘坐的飞机和长途客车条件糟糕。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然而,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法规和制度,通过加强对驾驶员、车辆和路面等方面的管理,使交通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全球各国应该在这方面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找到全球交通安全的共同思路,达成协议解决一些重要的议题。

第四段:科技对交通安全的帮助。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交通安全问题。例如,在汽车中安装前置相机、安全气囊、盲点监控和自动刹车等技术,或者在道路上使用“路面监控器"来保持道路安全。此外,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有关交通的实时信息,该信息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安排行程和规划路线,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五段:Conclusion。

在整个文章的结尾,我们重新回顾了关于全球交通安全的一些心得体会感悟。通过实践、国际政策和科技手段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全球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希望各位人员都能够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创造更加安全的交通环境。

相关推荐

小学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一个记录成长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和提升。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夏季学生安全心得体会总结与反思范文(19篇)

总结范文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见证,它记录了我们在某一阶段的付出和收获,值得我们珍惜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我们的春节四年级(精选20篇)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观看和参与各种庙会、花灯展、舞狮表演等传统活动和民俗游戏。春节是一个传统文化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春节文化活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

药品生产培训心得体会实用篇(通用19篇)

在书写培训心得体会时,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培训心得体会的范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

老师辞职申请书(汇总17篇)

辞职申请书是我主动离开公司的决定,我希望能够以一份完整的书面文件表达我的决心。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辞职申请书范例,希望对你的离职决策有所指导。尊敬的领导:您好!我

2024年清理落叶活动心得(实用23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

国际法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9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是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传统国家法是在双

插花艺术课程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总结下来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的

饺子制作心得体会总结(精选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写得不错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实用20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优势和目标,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决策。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的指导书籍和资料推荐,供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20xx年高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