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小学生演讲稿 >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通用17篇)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作者: 字海

在小学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学教案模板,希望能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

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

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

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

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四、作业:

练习二:10、11。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乘法速算小技巧教学重点:五种数学乘法速算口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你想让你的乘法计算变得更快更方便吗?大家可以来学习一下下面的这些两位数乘法计算技巧,对学习可能有些帮助哦。1.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如23×27;2.十几乘十几,如12×14;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如37×44;4.几十一乘几十一,如21×41;5.11乘任意数,11×23125.二.新课讲解:

1.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27=?解:

2+1=32×3=6。

3×7=2123×27=621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2.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解:

1×1=12+4=62×4=812×14=168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37×44=?解: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例:11×23125=?解:

2+3=53+1=41+2=32+5=72和5分别在首尾11×23125=254375注:和满十要进一。

三.巩固练习:1.35×352.13×143.46×334.61×715.11×2345四.小结:1.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2.十几乘十几;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口诀:第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4.几十一乘几十一;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5.11乘任意数;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小学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对容易一些。

数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的定位。

说教学互动环节。

1、旧知铺垫:

引导学生回忆两位、三位数、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做铺垫。

2、点出例题:

“145×12”知道这是一个新内容。先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三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处“145×12”时,问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根据什么列竖式计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数两位数的算理和积的`定位。

3、巩固练习。

当学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时,这一内容还不够扎实,所以及时给出练习,学生思维得到更深刻的认真!

给出四道练习题,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分小组上台版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集体订正,加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再巩固。

我设计了三道:“小马虎”做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小马虎”的计算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中容易犯的错误,这样为我们的学生提了醒,当学生找出了“小马虎”的错误时,是快乐的,可能有类似的学生得到了提醒。

4、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回顾,叙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感受所学的知识价值。

反思。

本节课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意了学生的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在这里教师创设情意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索的能力。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80×30=900×10=60×70=。

21×20=88×10=13×30=32×20=。

2、笔算:

24×3=38×2=。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树叶图片各一张,红线一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月牙形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看一看,感知边线、一周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跑步比赛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蚂蚁王国的跑步比赛现场,去看看蚂蚁的跑步比赛。

(播放课件:蚂蚁王国跑步比赛。一号蚂蚁沿着枫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示意顺利通过。接下来是二号蚂蚁沿着银杏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也示意顺利通过。)。

(2)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号蚂蚁、二号蚂蚁它们是怎么跑的?(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图片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请同学们继续看课件(播放课件:三号蚂蚁出场了,它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规)。

(5)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三号蚂蚁没有沿树叶边线跑完一周)。

谁愿意当当三号蚂蚁跑一跑,让它能顺利通过!(指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以巩固一周的概念)。

(6)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2、描一描,感知树叶周长的意义(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号蚂蚁比赛的场地,(教师拿出三号蚂蚁比赛的树叶图片)老师给每个同学们也准备了一张树叶图片,请同学们拿出树叶图片并在白纸上描出它的周长(指名一位同学在实物展示台上描)。

(2)议一议,感知起点。

你们的起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上任何地方都可作为起点)。

(3)归纳描树叶周长的方法和树叶的周长。

刚才我们描了树叶的周长,说说你是怎样描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描树叶的周长起点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着树叶的边线描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这样描出的都是树叶的周长)。

二、贴近生活,体验物体的周长。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

三、动手操作、认识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想一想。

(1)刚才同学们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

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谁来说说怎么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3)师:如果是圆形、月牙形这样的图形呢?怎么求它们的周长。

2、小组合作,探索图形的周长。

每个小组选择3-4个图形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3、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办法量出周长的?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算,认识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生准备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学校去参观。(演示课件)。

2、算式分类:

(2)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二、认识几个几。

1、难题解决了,让我们进入动物学校,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2、从图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为什么要这样数?(引导学生说一说兔子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

有几个2只?(板书:3个2)。

3个2只是几只呢?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

板书:2+2+2=63个2是6。

3、鸡有几只呢?你是怎样数的?

为什么要这样数?(引导学生说一说鸡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

是几个3?(板书:4个3)。

4个3是多少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吗?

板书:3+3+3+3=124个3是12。

4、小结。

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两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些小动物每一堆都是同样多的,每堆有3只,有这样的4堆,我们就说是4个3,每堆有2只,有这样的3堆,我们就说是3个2。

5、摆一摆。

像这样的几个几,你们会用手中的花片摆一摆吗?

(1)请大家拿出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看看摆了几个2?(4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2+2+2+2=)。

(3)请学生自己摆,自己先想好几个一堆,摆这样的几堆。

先自己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摆了几个几,求一共摆了几个几,加法算式是怎样的?

再指名说:一堆摆几个,摆了这样的几堆,是几个几?算式是怎样的。

6、动物学校的动物也摆了一些花片。

小动物们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的?怎样列式?是几个几?(横着看,每排5朵,有3排,一共的朵数是3个5相加。5+5+5=15;竖着看,每排3朵,有5排,一共的朵数是5个3相加。3+3+3+3+3=15)。

请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呢?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他们的得数是相同的。

三、认识乘法。

1、师:我们再来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

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2、4、6、8这样数出来的;我是加出来的;)。

根据回答板书:2+2+2+2=8,这里有几个2相加?板书:4个2相加。

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

可以写成24=8,也可以写成42=8,带学生示范写。

看了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

请小朋友一起来课件上小豆夹的话,找到后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乘号)。

24怎么读?(板书:2乘4)。

42怎么读(板书:4乘2)。

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分别板书:乘数)。

=后面的数叫什么?(板书:积)。

2、这间电脑教室有多少台电脑呢?是几个2?(10个2)。

用加法和乘法你会列式吗?

用加法算:2+2+2+2+2+2+2+2+2+2。

用乘法算:210或者102。

3、在动物学校还有一个更大的电脑教室,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呢?(显示100个2)。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小结:看来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四、应用拓展。

1、试一试。

动物学校的小动物邀请小朋友来玩长绳。每组有多少人?(5人)。

你能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独立填写69页的下面的算式。

指名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一起读一读,比较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2、想想做做1。

小朋友们在参观中学到了不少本领,动物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是什么呢?

师:1盒钢笔有几枝?一共有几个2枝?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呢?1束花有几朵?一共有几个5朵?先用加法列式,再列乘法算式。

学生填书、汇报、交流。

3、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12位学生上台扮演小动物,台下学生一齐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说2点钟,台上小朋友就2个2个站在一起,3点钟,台上小朋友就3个3个站在一起,请台下小朋友说一说台上小朋友站成了几个几,乘法算式是怎样的。

请12位小朋友到台上,老狼分别说2点、3点、4点、5点、6点,学生活动并列式。

师小结:小朋友们游戏做得真棒,听听大灰狼对我们说什么?(播放录音)。

五、沟通联系。(机动)。

联系欢迎牌上的算式和新课学习中的主题图(鸡和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算式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

六、应用升华,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它叫乘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乘法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一双筷子有2根,一家3口人就用3双筷子吃饭,也就是3个2根。乘法算式是32=6或23=6;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双手就是2个5只可以用25=1052=10计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十一放假,假期你们都去哪里玩了?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乐场,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游乐场景图。

2.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轮,有的小朋友在玩过山车,有的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我们先来看玩过山车的小朋友:过山车上每两个小朋友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过山车上的小朋友两个两个圈起来。)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2?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2+2+2+2+2+2=12(边板书边问:几个2相加?6个2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3.我们再来看玩摩天轮的小朋友:摩天轮上每四个小朋友坐一个吊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摩天轮上的小朋友4个4个圈起来。)我们一起4个4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4?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4+4+4+4=20(边板书边问:几个4相加?5个4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4.我们接着看玩小火车的下朋友:小火车上每三个人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小火车上的小朋友3个3个圈起来。)我们一起3个3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3?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3+3+3=12(边板书边问:几个3相加?4个3相加是几个人?)。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

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游乐场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2.让学生找一找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3.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4.由困惑引发思考。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12)。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6×2=12(板书)。

5.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6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6×2=12来表示,那这里的6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6表示有6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6=12。

这里的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6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6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6×2=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6乘2等于12)。

第二个算式(2×6=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6等于12)。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6.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三、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同学们,操场上可热闹了,有的同学在玩跷跷板,有的同学在玩荡秋千,我们一起去看看有没有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小朋友荡秋千的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题(小朋友玩翘翘板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在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3.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四题(熊猫图):先让学生观察图,说出是几个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4.课件出示判断题:

4+4+4=4×3()。

6+6+6+6=6×4()。

3+3+3=3×3()。

7+7+5=7×3()。

(学生判断时,让学生说想法,说到3+3+3=3×3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3表示的意思,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个算式?最后一题7+7+5=7×3让学生说错的理由,从而明确只有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5.能力提高:能照样子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另一个算式吗?

3×2。

5×2。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p1―3;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图片2:南京的气温是0摄氏度。

师:南京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3: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6、练一练。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练一练(p6的1、2两题)。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练一练。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p6第3题。

3、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

《求商的近似数》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教学的,它是一节计算课,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课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精选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p794、5、6。

三、课堂作业p808、9。

四、课后任务p807。

小学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教案

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多媒体。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3.45212.71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12.15×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时,求商的近似数的时,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师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有时按照实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的时候,要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3.9,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作业: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第1、2、3、8题。

板书设计: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精选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题卡。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1、读出下面各数。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26740020000、315400000、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9000000、47000000、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较大小。

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5)要读出2个0的数;6)约等于3亿的数;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精选

求出积的近似数和有关它的一些内容。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难点:要根据实际。

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

(一)。复习:

1、保留一位小数。

2.345.68。

2、保留两位小数。

4.25634.708。

3、保留整数。

5.676.502。

(二)。导入课:

(1)我们班有28人。

(2)这个箱子里大约有23个苹果。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体重约60千克。

4、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积的近似数。

(三)。探求新知: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列式计算,板书:0.04945。

(2)指明板演,集体订正。

(3)按要求,积保留一位小数,怎么保留?结果怎样?

0.49×45≈2.2(亿个)。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那么谁来归纳一下?生答,互相补充,归纳概括:我们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四)。巩固练习:

1、填空题:

(1)。积是4.56保留一位小数()。

(2)。积是6.075保留两位小数()。

(3)。积是45.9保留整数()。

2、要完成第10页的“学一学”

(五)。小结:

四舍五入法:

0------4要舍去。

5------9向前进一位,再舍去。

(按着要求再用“四舍五入法”)。

五。布置作业:

第13页1。2。

(一)。优点:

(1)从实际问题中取材,使学生更快进入新知学习中,也能让学生体会源于实际生活而且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出示图片后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提问、解答,意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

(1)引入太冗长,“四舍五入法”是四年级所学的内容,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因此可以直接入题。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准确,没能很好分析学生的学情。

(2)内容过于简单,不够充实,练习的时间过长了。可以再根据生活中实际情况深入内容,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

(3)在上课时,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在对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引申方面有很大欠缺,比如:我在问学生你们想付给他多少钱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说6元,有的说6.1元,这些我都没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完美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4)在巩固练习的习题设置上不懂得延伸,2、3两题设计意图有点重复,其实可以直接用其一进行延伸。

相关推荐

小班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教案反思范文(22篇)

小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范文,供教师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活动目标:1、使幼儿

公路局安全工作总结(专业23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安全工作总结的精选案例,希望能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税务稽查的认识和体会(实用18篇)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税务部门申报自己应缴纳的税款。以下是税务部门发布的最新税收政策,供大家参考和了解。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

与老人交流心得(汇总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想要写一篇深度思考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写作的帮

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20篇)

统计数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情况。小编精心收集了一些优秀的统计分析报告,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

专业分包劳务合同(实用20篇)

劳务合同是劳务提供方和劳务需求方之间约定的法律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劳务总结案例,希望可以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劳务作业分包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统一的形

实习督导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7篇)

实习心得体会是对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

辅警学条令心得体会(优质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近年来,中国社会治安形势越发复杂,对公共安

残联协会申请书范文(15篇)

通过更多申请书,你可以向招生办公室或招聘单位展示你独特的背景和经历。为了丰富大家的申请书写作经验,下面是一些成功申请者分享的优秀申请书,供大家参考借鉴。

道路志愿者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