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培训计划 > 老舍草原教案设计(汇总16篇)

老舍草原教案设计(汇总16篇)

作者: 灵魂曲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的重要工具。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学工作计划可能会存在差异,但其中的经验和教育理念是普适的。

草原教案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2、舞蹈练习。

3、创作活动:蒙古旅游。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乐曲一段。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是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情景。e羽调,3/4拍子。第二主题是描写草原放牧的另一侧面,抒发内蒙人们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中,聆听和演唱《快乐的节日》,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画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

设计理念: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这就是新课标下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之一。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让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增进感情?本课试图在欣赏过程中探索以感受、体验及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导:你们喜欢蒙古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那些辽阔的大草原看看吧!(播放《蒙古人》音乐)。

美的音乐,美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学生身临其境。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听到所想到的。

3、猜谜:有一句诗叫“犹抱××半遮面”,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媒体出示谜面)。

4、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琵琶,并进行评价。

在此我用谜语导入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从感情上激起学生与教材的共鸣。

5、画草原放牧的场面。师:你能将刚才所想的画下来吗?背景音乐为《草原放牧》。

6、展示作品。

新课程中强调音乐要让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敢于当众表现自己。在此我创设情景,在教学中给孩子提供表演和表现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欣赏乐曲深化主题。

1、初听,教师提问:你觉得这首乐曲情绪怎样?

2、介绍弹拨乐器琵琶,提问:你知道中国民乐中弹拨乐器还有哪些吗?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实物出示琵琶,加深印象。学生观察,提问: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吗?通过实物观看及课前搜集的有关弹拨乐器的介绍,引导学生说出它的特征。

3、复听乐曲,区分两个主题音乐的不同。

4、分段欣赏,思考两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四人小组通过欣赏解决课后的两个问题。

5、再听,教师介绍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师示范,生跟学,并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

6、跟着旋律,哼唱两个主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安排了多次反复的欣赏,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性的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舞蹈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动起来,同时也加深了对乐曲的喜爱。

三、拓展乐曲想象创造。

1、创设情境。

师:昨天晚上,龙梅和玉荣给我捎了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去蒙古做客。你们想去吗?然后用“可怎么去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同桌相互讨论,为“怎么去?”出谋划策。

2、师:我们坐火车去吧!她们为我们准备了好多节目,你们想看吗?

3、欣赏《蒙古人》《青藏高原》。生听,会唱得可以跟唱。

4、多层展示,尽情表现。学生采用唱、画、说的形式在《草原放牧》的音乐中结束上课。

新课标提出,应该尊重艺术作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创造活动,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给学生创设即兴创造的平台,让学生大胆创造,尽情表现。

《草原的早晨》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和背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早餐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两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小朋友,我们几天来已随春姑娘到过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还要去一个新地方。

2、师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原”

(1)读一读生字,教学“厂字头”,与“广字头”有什么区别?

(2)怎样记住字形?你会用“原”来组词吗?

(3)生描红,仿写。

4、简介草原的有关资料。

1、打开书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5、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然后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1、小朋友已经把课文读了几遍,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能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这么的生字中,哪些是独体字:(无、民)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它们的笔顺。

3、“无”的反义词什么?能为它们找朋友吗?

4、让学生质疑。

1、师指导:

民:第三笔竖提不能分两笔写,最后一笔斜钩写得要有弹性,钩要小,不能写成竖弯钩。

无: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2、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牧民”两个生字容易写错。初步了解草原。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1、抽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2)谁醒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3)它什么时候醒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4)草原醒来什么样儿的?(出示图片)

(5)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指导学生有感情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的景象。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1)这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话写了什么?这句话写了羊儿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第二句话写了什么?写出了牧民怎么样?

(4)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呢?

3、师范读第3自然段。

(1)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放录音,牧羊姑娘的歌声)听,牧羊姑娘歌声传到了我们的耳里。

(3)(出示投影:的歌声)谁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自读、指名读、评议)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2、指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背诵。

3、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全班背。

草原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播放了德德玛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优美的歌声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学生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然后,我让学生说说歌曲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让学生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这样的引文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画出写草原美得句子,标注体会。并设计了两个拓展:想象说话:羊群还可以比作什么?骏马和大牛在回味着什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教师放手不够,激励语言跟不上,学生积极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草原的早晨》教案设计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学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学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

1、学会本课4个学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

1、读准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1、学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

学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学生齐读课题。

1、学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学生认读学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学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处。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学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学生共议。

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1、小组内自学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学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

4、学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一

引导学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老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老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学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无边牧民跨上骏马远处飘动回荡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学生共议。

板块三

1、出示学生字:原、打、宁、羊。

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

打:左窄右宽。

宁:上下结构。

3、教老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学生字。

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

草原上的教案设计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文档为doc格式。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体会句子的含义。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录音机vcd。

留言卡。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向大家汇报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并发挥它的实效性。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重复的曲调更进一步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新课程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创编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难点:歌曲节奏较密集,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直观性、创造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想象力。重点采用舞蹈引入、听唱法、难点提炼、体验创新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力图体现: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是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舞蹈引入。

(二)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随着动听的音乐律动起来,唤起学生的饱满情绪。在学唱歌曲中我主要采用聆听范唱、学生随琴用lu模唱、视唱曲谱、随录音演唱、提炼难点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进行节奏和声音的处理,让同学们准确掌握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我又播放两首蒙古族儿童歌曲,第一首《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让学生学习小歌手自信的演唱,潇洒的动作。第二首《草原赞歌》是两位双胞胎小姐妹声情并茂的表演。我让学生们学习两个小歌手的演唱情绪及表情,使同学们的演唱更加完美。

(三)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体验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充分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四)回归生活享受音乐。

优美动听的蒙古族歌曲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曲目,我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集有关内容,让他们演唱其中的几段。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六、总结回顾。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有效的整合,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也能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谢谢大家。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

二、教学目标。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能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

四、教学设计:

(一)、欣赏:马蹄琴曲《万马奔腾》。

2、初听:学生谈感受。

3、复听:播放《万马奔腾》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师简介: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万马奔腾》,音乐所表现的是成千上万匹骏马在奔腾嘶鸣的场面,声势特别浩大热烈。这首音乐是由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演奏的。马头琴是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黄昏,晚霞慢慢染红了草原,牧人们就会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爱的马头琴,圆润、浑厚的琴声像在诉说草原上优美、动人的故事。

老师还有一个有关《马头琴》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你不是在想我吗?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二)、歌曲教学:

1、导入:一提到马头琴就会联想到放马的牧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我是草原小牧民》。

2、初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描绘了小牧民怎样的情感?

4、读歌词:老师带领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两边歌词。

5、解决难点:二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6、教师范唱歌曲:

7、学生演唱歌曲:老师找出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

8、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对比唱来改正学生的错误。

9、师生接唱。

11、学生齐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2、欣赏《筷子舞》:师:可以看出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具有蒙古族代表的舞蹈《筷子舞》吧!

3、师表演筷子舞: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筷子。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段筷子舞想看吗?那就给老师点掌声吧!

4、创编训练:师生共舞!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些名着佳篇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语言文学美和蕴含的道德情操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下面就是我教学《草原》一文的点滴体会。

《草原》是我国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学本文,采取读的方式。

一、初读,了解美。

二、精读,理解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三、选读,感悟美。

情待客那一段,当他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四、活读,仿写美。

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独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同学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读其中某部分,然后就向先生学习,仿写一个美景片断,题目自己拟定。学生们热情很高,拿出纸笔尽情挥洒。有位学生绘下了一幅小河美景图:我的家乡在芦溪,那里有一条迷人的小河。它养育了两岸儿女也给我和伙伴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记得我小时候,随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常到小河边玩耍。河水清可见底,它终日喝着歌欢快地流淌着。偶尔有几只大白鹅游到河里,都像给绿色的河面上绣上了几朵大白花。在轻漾的河面上,一只小船驶过,船尾留下道道水痕,渐渐扩散开去,立刻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多美的孩童戏水图啊!

还有一位学生描绘了一幅人猴和睦相处图画: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到峨眉上观猴子。猴山上猴子真多呀!大的、小的,老的、幼的,有的站在树上龇牙咧嘴,有的在丛林中奔跑,有的在树枝上倒挂金钩,更有大胆的,竟敢拦路索要食物,大有不给食物休过此关之意。看,有一只猴子冲着我奔来了,我连忙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壳花生放在手掌上喂它。说来也怪,这只猴子不但没有抓咬我,而是很讲文明。它不慌不忙地拿起一颗花生,咬开壳,吃完再拿一颗。……爸爸抓住这绝好的时机,“咔嚓”一声,留下了珍贵而美好的一刻。

多么和谐的人与动物关系呀!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用具: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老舍猫的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猫》。

本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课文中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按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把文章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第二部分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时,也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仔细观察事物,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读中品悟。

读写结合等。

教具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学习本课新词:暖和。

稿纸。

屏息凝视。

枝折花落稿纸。

任凭。

遭殃。

磨蹭。

温柔可亲。

抓痒。

古怪等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分段。

二、重点研读,理解古怪。

1、浏览课文1———3自然段,找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

2、、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围绕“古怪”,老舍先生写了猫的那些特点?

预设:老实。

贪玩。

尽职。

3、交流、分组读、一人读一种性格的猫,看图片,猜一猜图片分别对应那种性格的猫,为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4、细读“贪玩”的句子:指导读好“一天一夜,任凭也”指导读好本句中的“吧,呀,呢”,体会老舍的语言特色。

5、细读“尽职”的句子:理解“屏息凝视”,(做动作)指导读好“非不可”,把这个句子改成肯定句。

6、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猫的什么特点?预设:高兴时和不高兴时分别读读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句子,指导读出不同语气。模拟猫的各种叫声,读相关句子。理解“蹭”体会人爱猫,猫亲人。

对比句子,体会两个句子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交流猫的特点,看图片加深印象,再读,读出不同语气。

8、请你来闯关: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既老实又(),既()又(),既()又(),既()又(),既()又()。

9、、思考:老舍先生喜欢他家这只性格古怪的猫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妙笔生花。

1、简介作者:老舍。

2、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老舍先生家的大猫的特点,你选哪一句?如果用一个词语呢?(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作者就是这样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先总再分,选取具体的事例,为我们展示了一只性格古怪的大猫。

3、学习课文的写法,写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注意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4、交流点评。

三、读中感悟,体会“更可爱”

过渡:现在我们不仅在老舍先生的描述下认识了这只性格古怪的大猫,还学会了语言大师的写作方法。接下来我们再来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回忆一下这只猫小时候的样子。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只()的猫。2.交流:哪两个词提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自由朗读,读出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篇,升华情感。

五、作业设计,推荐阅读。

1、课后留心观察,写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日记。

2、搜集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阅读。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猫性格古怪。

高兴。

不高兴。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

这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蒙古族小牧民们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

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喜欢的风格,难点地方在一字多音和歌曲中的四度、五度、八度音程较多,很多孩子在聆听了几遍以后,也很难唱准这几个地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听,我唱旋律,让孩子们接歌词以及手势的高低来唱准难点句,当然,如果这些环节没有认真听和唱的孩子,即使乐感再好,也很难一节课就能唱准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歌曲更有弹性,衬词中的“啊哈嗬”使歌曲更加舒展、动力感更强,充分表现了蒙古族小牧民热情、爽朗的性格,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带着这样的情绪去演唱歌曲,会使我们的孩子也能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感。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副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欢迎的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的限制,绝大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学都向往草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了解,也可以在网上查看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读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搜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画面)。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板书)。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赏读诵咏,潜心涵泳。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热情的蒙古人民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情美)。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联系生活,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在班上交流展评,并就保护环境方面谈谈感受。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景美人情美。

相见————————热情。

款待————————盛情。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设计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二、走进大草原。

2、学跳筷子舞。

3、变化筷子舞节奏。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x(3)学生说——练习xx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3)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6)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2、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

四、告别大草原。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

老舍《猫》教案设计[定稿]

一、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我们来看一下。(出示;描的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爱)今天我们学一篇关于《猫》的课文。这只猫是老舍家的,他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长大的描性格有什么特点?

三、分析“古怪”,赏“猫”悟“情”。

指名回答: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猫的老实?(指名回答)(体会拟人的写法)解释: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2人读)过渡:这真是一只老实的猫呀,它很乖,只是无优无虑地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

猫贪玩的时候又表现的怎么样呢?再找出相应的句子来体会。(指名回答)句子: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指名读,你从这个旬子体会到了什么?(猫特别贪玩,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这么贪玩的猫,工作起来却又很尽职,让我们快快找出作者描写它尽职的句子来体会。(指名回答)句子: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a、“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抑制呼吸,聚精会神限,不发出一点声音)。

b、好,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认真地凝视一下。

c、感觉如何?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

d、从句子中“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你又能体现到什么呢?”(体会到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还有专心,突出的写出了猫的尽职。)过渡:这只猫老实、贪玩、尽职,难怪者舍先生说:(齐读)提示句子。它的古怪还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猫的古怪还表现在那里?齐读下面句子。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増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板书;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1、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解答“蹭”:“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2、齐读句子,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猫可爱,好像一个孩子在撤娇)。

3、师生合作表演。

4、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撤娇。

当猫的身体接触到老舍爷爷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描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这一蹭,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真情。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吗?(指名读)老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你对猫的喜爱。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指名读句子。

老师:“小梅花”指什么?(猫爪印)。老舍是一位作家,写作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啊,猫能在稿纸上踩出脚印,可见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这真是:人爱猫,猫亲人,真是其乐融融啊!谁能读出这其乐融融!(指名读)我们再次读出这种感觉。(齐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们充分感受到老舎先生对猫的喜爱,就连猫的叫声他都形容得悦耳动听。“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老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学生:齐叫“喵---”)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学生:齐叫“喵”)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学生:齐叫“喵„„”)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学生:齐叫“喵”)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叫一声---(学生:“咕噜咕噜”)给自己解闷。

这里的猫就是歌唱家。这“丰富多腔”的声音是不是特别美妙?提示:“它若是不高兴啊,(拉长声音)无论谁说多少好话,他也一声不吭。”

老师: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猫?(冷漠)指导朗读: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猫判若两人,女生读温柔可亲。男生读一声不吭。

老师:更怪的是,读:“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学生接读:“可是它又是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胆小:藏勇猛:斗难怪老舍先生说:(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

四、归纳课文内容。

五、自读第四段,找出能体现满月的小猫的可爱的句子,读一读。不管淘气还是放肆,教师提示: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齐读。

这时候,老舍爷爷完全把小猫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了。

六、总结:谈话交流,情感提升:人爱猫,猫亲人。

1、老师:老舍爷爷用了这么多的具体事例描写了小猫的可爱,猫的古怪,以后同学们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可以用具体事实表現动物特点。

同学们,老舎爷爷是这么的喜欢这只猫,你们喜欢这只猫吗?老舍爷爷喜欢这只猫,猫也喜欢老舍爷爷,同学们喜欢这只猫,猫肯定也喜欢同学们,由此可见“人爱猫,猫亲人”。

所以我们从小爱护小动物,做到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的。

七、作业。

l、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主题学习丛书其他老舍的文章。

相关推荐

观看问政拉萨心得体会(优秀20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与工作、学习相关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拉萨是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

创业股东协议(优质17篇)

在商业领域,合同协议是各种商业交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合同协议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身份证号码:___

大学活动策划案活动(汇总18篇)

活动策划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及时调整方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活动策划案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长沙师范全体学生。女生部和纪保部。工

旅游销售工作计划(模板17篇)

销售工作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销售目标、策略和计划进行详细规划的工作文件。如果你正为销售工作计划的写作而困扰,那么不妨先看看以下的示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湿疹治疗方案及心得(热门14篇)

编写计划书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样例,以了解不同领域或情境下的计划书写作方式和要点。下面是一份经典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珠宝店员工辞职报告(模板18篇)

通过撰写辞职报告,我们可以向公司展示我们对职业生涯的认真态度和责任心。下面是一些辞职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我们珠宝

电信运维部员工工作总结(精选15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工作情况,不掩饰问题和不良现象,同时也要突出自己的亮点和成绩。以下是一些重点突出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

学前班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目标(专业19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应该包括日常管理和特殊情况处理的预案。请大家移步查看以下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新学期我班插了1名新生,现在共

中秋晚会活动总结(热门19篇)

每次活动总结都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我们的活动效果和组织能力。如果你正准备写一篇活动总结,以下范文能给你提供些许启发和借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残奥会心得体会(专业16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抓住重点,找到问题根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学习和工作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素材。残奥会是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