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报告 > 家校合作调研报告大全(15篇)

家校合作调研报告大全(15篇)

作者: 温柔雨

调研报告应该具备客观、准确、清晰、具体的特点,并符合相应的格式和要求。无论你是写学术调研报告还是企业调研报告,下面的调研报告范文都能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增长。xx年设立xx户,注册资本xx万,从业xx人;xx年设立xx户,注册资本xx万,从业xx人;xx年设立xx户,注册资本xx万,从业xx人;xx年至7月设立xx户,注册资本xx万,从业xx人。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面广。全区15个乡镇都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农民生产生活有关的农、林、牧、副、渔业等多个领域,其中种植业xx家,占xx%,注册资本共计xx万;养殖业xx家,占xx%,注册资本xx万;其他类共xx家,约占x%。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导向性增强。据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打造“xx豆腐干”、“xx”、“xx西瓜”、“xx”榨菜等独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如以xx区佳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xx区青绿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产品质量优势与宜宾绿源、xx家园、xx家家乐、xx家乐福等超市签定了各类蔬菜的种植订单,xx年,合作社种植蔬菜6.1万亩,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其中直接进入超市销售达7000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农村能人带动型,主要由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群体,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等优势牵头兴办,然后带动其他农户参与。实行“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如目前,该社种植面积已达1200余亩,预计年产量8万斤,能为社员带来的人均年收入可达x万元左右。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是由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企业、批发市场等起龙头作用的企业,利用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等优势带头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此类合作社起到了桥梁作用,一方面提高了社员的收入,同时可保证公司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可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如宜宾市xx区xx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书面合同,为社员提供优质品种、技术指导,由宜宾市娥xx食品有限公司按合同规定的统一收购,作为该公司稳定的货源。因为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且依靠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该社通过低价发放种鹅、高于市场均价收购,同时实行保护价等一系列的让利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

三是“农民+协会+营销户”运作模式。xx县xx西瓜协会于xx年3月经县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现有会员486人,协以协会作为xx西瓜外销的主渠道,有效克服了瓜农自产自销、各自为政的无序状况,保证了上市西瓜的品质和售价。

一是社员的不合理经济预期。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资金发展,一般情况是由牵头公司或技术能人进行前期资金的投入,鼓励农户加入,对于农户来说如果当年不能看到效益,那么将挫伤其积极性,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资金的回收、经济效益的体现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前期通常是牵头主体承受较大风险。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县供销社认真贯彻全国总社实行的“四项改造”的要求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供销社的突出任务来抓。4月初,我社就__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截至20__年底止,全县供销社已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7家,入社社员1759户,经营范围涉及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雪梨、花卉苗木、网箱养鱼等产业,辐射全县10乡4镇及周边地区,带动农户近万户。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长了农民的品牌意识,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品牌的形成和市场的开拓。

供销社建办的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抓质量、树品牌、促销售”九字文章做深做透。如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办社的第一天就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山兰”牌商标,经过几年的努力,20__年即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及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在同类产品销售中每500克即比别人要高上5元左右仅品牌一项即增加效益500多万元,品牌效益明显。又如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利用__湖这个天然鱼场,注册了“仙宫湖”商标,对__湖的有机鱼进行深加工,质量严格把关,每年有大批的仙宫湖有机鱼进入南京、上海、温州、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目前,专业合作社大多注册了商标、品牌意识有所提高。

(2)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的规模经营。

规模化生产是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促进产业化经营。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供销社看准了__农民发展食用菌这一传统产业和__湖5万多亩水域规模,组织农民共同出资组建起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的黑木耳种植面积为7000万袋,香菇为5500万袋,已成为__的一个支柱产业。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茶山1000多亩,还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带动了周边的种茶农户300多户,朱村已成为我县近远闻名的茶乡。

(3)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买摊问题是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之一。

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均对入社社员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办法,同时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制度,近两年共返利127万元,深受广大社员的拥护。

(1)这几年我县专业社虽然发展很快,全县截止20__年底共计创办专业合作社46家,数量不少,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发展不平衡专业规模还不大,带动力还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弱。

(2)我们__是一个山区小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10乡4镇,11万人口。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为食用菌、茶叶、库区有机鱼等。总量不大和实力不济是困扰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我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同一生产的不止五、六家,他们做同一个产品,各自为战,严重地影响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本着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主导农业、进一步办好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建办一个专业社、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改造一家基层社、努力把专业合作社办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精神。提出以下看法与建议。

1、选择典型,搞好示范。

这几年,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考核,涌现出一批各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其中也不泛省级示范社。他们是我们县的佼佼者,应很好地总结交流专业合作社建设成功的经验,剖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研究对策措施。特别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后,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召开现场会,以典型带路,做好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进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相对不高。

迫切需要得到一种组织对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因此各涉农部门,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应对各专业社的业务骨干进行系统的合作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拓宽视野、逐步提高专业合作社骨干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再是形成如农村指导员一样的制度,派懂管理、能经营的人员到各专业合作社兼职、帮助专业合作社工作、提升合作社的整体能力。

3、整合资源,共享品牌效益。

目前我县各专业合作社品牌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合力。几个主要农业产业,没有形成主要品牌。如一张小小的茶叶,我县的茶叶总量也不过上百吨,但茶叶商标就有“仙宫雪毫”、“云河绿羽”、“仙宫凝露”、“金枝玉叶”等将近10几个。这对提升我县茶叶的产业化水平和整体形象都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出面牵头,解决这一“遍地开花”局面,实施整合品牌战略。学学景宁、遂昌、松阳分别主打“惠民茶”、“龙谷丽人”和“松阳银猴”茶叶品牌,采取整合的品牌运作方式,提高了各自茶叶品牌知名度,促进了茶叶有机化标准的实施,达到了良性循环。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自20__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的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为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我们在通过对姜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中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伴生着一些问题,凸显出工商部门的监管盲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的虚假问题。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很小,有的则纯粹就是家庭作坊式的,这种以家人为成员,实质上是家庭经营的种养殖户,并不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条件,属于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义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其目的是为了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是虚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显示,这类虚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数不少,占总数的近30%,它们的存在,扰乱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不和谐因素。

从事重热点行业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律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涉及的重热点行业主要为食品经营和农资经营。姜堰市61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实际从事食品经营和农资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18户,占总数的35.73%。我们在调查中发现,218户从事食品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在设立时按规定领取了相关许可证外,没有1户能够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台帐,食品安全和农资质量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范围经营的问题。根据《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其成员销售农资的,可以不办理营业执照”。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向成员以外的农民销售农资。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特殊性,特别是农药的销售涉及前置许可,这种向成员以外的农民销售农资的行为实质上已构成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所指的无照经营行为。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并没有明确赋予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年度检验和日常监管职能,再加上不少工商干部认识偏差,认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讲服务和扶持,不能讲监管,从而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监管的盲区,工商部门陷入只登记不监管的“尴尬”地位。

那么,工商部门应该如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监管呢?我们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是对一般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类似于企业年度检验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无须申报年度检验,工商部门无法通过年检对其实施监管,我们认为应当建立起一种类似于年度检验的定期检查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每年至少1次的定期检查,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实地检查,也可以是书面检查。检查的重点除看合作社是否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第26条至28条所列的7项违法行为外,还应包括合作社经营是否正常、盈利亏损情况、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各个方面。通过定期检查,规范合作社经营行为,收集合作社发展的一手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是对从事食品、农资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重点行业进行特殊监管。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的重点行业主要是食品经营和农资经营两种。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属于这两个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根据这两个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起相应的自律制度,工商部门对涉及这两个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按照省局《经济户口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特殊监管,除了每年的定期检查外,还应当实施不少于1次的实地检查,检查的项目、要求参照省局对食品经营者、农资经营者检查的规定。

三是用行政指导来弥补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管手段的单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赋予工商部门的监管手段只有责令改正、撤销登记和吊销营业执照3种,一般违法行为是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就要吊销营业执照,监管手段过于单薄,容易陷入非左即右的监管误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承载着国家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对这样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我们的监管手段应当更加柔软、更加人性化,以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而行政指导因为具有很强的行政性、鲜明的导向性和显著的非强制性,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要求,能够很好的弥补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管手段的单薄,应当成为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对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情节严重的,当然要吊销营业执照;对一般违法行为,在责令改正的同时,尽量采取提示、提醒、建议、告诫等柔性的行政指导手段,指导其规范经营,促进其健康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改善城乡关系,为构建和谐成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次都必须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基石。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56.2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农村落后、农业弱质、农民弱势,是目前构成成都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经济的停滞,社会的贫穷不仅不能带来和谐,而且只能导致动荡和不稳定。当今世界,贫穷和落后往往是酝酿冲突和矛盾的温床,是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条件,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从而使人民安居乐业、和谐有序。成都是传统型农业,产业化不高,规模化不足,生产的商品率低,组织化程度弱,农业效益差,农民收入增长远低于城市居民。20__年成都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4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072元,两者相差6322元,相差甚远,这还只是平均水平的比较,如果就个体差距而言,是无法比拟的。试想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在人们追求人权、平等的今天,能够和谐吗?城市的治安能够安宁吗?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能有城市的安宁。

合作经济组织自产生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经济动因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小生产者,雇工和低收入消费者,为抵御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盘剥而走向联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尽管以资本为核心的公司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并对合作制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合作经济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广泛而长久的命题。国内外实践证明,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只要存在弱势群体,这个群体就必然联合起来,兴办合作经济组织,维护自身的利益。

1、龙头带动型。立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做强壮大制种、果蔬、养殖等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外联公司,内联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实现了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2、流通型。立足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民应收尽收。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出发,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农产品流通工作,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收购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使农民实现了应收尽收。

3、服务型。立足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业和发展后劲。从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出发,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巩固,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民较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是运作、管理尚不规范。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章程不完善,运行不规范,活动较松散,基本停留在自发运行阶段,凝聚力和带动力不强,制约着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是对农民的利益保护不够。一些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从维护成员的利益出发,开展紧密的互助、合作与联合,与社员只是简单的买断关系。

四是广大农民合作意识,市场风险意识不强,缺乏诚信,怕吃亏,只顾眼前利益,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不高。

(一)政府积极引导,促进规范运作。

1、放手发展。一是引导农民合伙创办。特别要发挥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的作用,鼓励有一定销售渠道,有一定生产加工技术,一定资金实力和一定拓展能力的能人牵头联合农民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能力,相互交流信息,传授技术经验,带领群众闯市场;二是依托企业兴办;三是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特别是要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业各服务部门等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立足本地优势,建立本地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

2、放开发展。只要群众愿意,什么形式都可以探索,要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形成多形式,多样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既要发展松散型的专业合作组织还要鼓励和发展经济利益紧密的专业合作社,即要围绕专业村、专业社发展生产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更要鼓励和发展流通型和产加销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组织。

3、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消除“多头”管理,确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门管理机构,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服务。二是要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合同契约管理,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确保合同的履行,采取股份合作,保护价格,利润返还等形式,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三是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重点抓好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章立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运作程序,用灵活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

合作经济组织尽管是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但它是一个弱势组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世界各国对合作经济组织都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德国对合作社的管理费用,第一年补贴60,第二年40,第三年20。日本农协进行的获得政府同意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厂房、设备所需投资,50由政府提供。意大利国有能源部门向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用油价格比城市低50,农用电价比非农电价低1/3。

1、政府有关业务部门要在合作经济登记注册、业务指导方面,做好相关服务、指导、协调工作。

2、政府每年应在预算中列入专项科目,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行业直接补贴。

3、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提供自助性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扶持。

4、政府还应保障合作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和资产,任何部门、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挪用、评调合作组织的资产。

(三)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法人地位。

目前,我国各所有制经济,都相继颁布了法律法规,唯独合作经济尚未制定法律。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滞后,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地位没有确立,使得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现在绝大多数地方的工商部门对合作社不予登记,而只能在民政部门按社团登记,使其不能以法人的独立经济实体开展各项经营活动,进而导致农民在销售产品、签定合同、解决贷款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尽快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已迫在眉睫,这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农业和农民建立一种直接的利益保护机制,以保障其他健康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在培育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重点在组织引导,宣传发动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示范带动。在现有合作经济组织中,选择一批好的典型,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交流,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报告会,大力宣传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原则、形式、职能和好处,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大家运行和参与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指导。对于具备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条件的村社,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及时派人给予指导,促进健康发展。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银行,20xx年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改制后银行由一级法人变更为统一法人,下设支行,支行下设分理处。改制后银行独立运营,而银行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银行中从事的工作通常与银行的发展休戚相关,因此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系统中,核心人员的选拔与任用效果将直接影响着银行改制后人力资源的运作。本报告通过对银行改制后核心员工选拔任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一些问题,并对核心员工的选拔任用提出一些建议。

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就是使核心员工获得担任某一职务、承担某项工作的机会、并能够充分发挥其才华与潜能、达到相当的满意程度,这也是“胜任”与“重用”的有机结合。由于银行核心员工通常掌握着银行的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从而对银行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银行核心员工的使用得当与否,关系到这部分人才资源效用的发挥程度和银行改制后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败。

改制以来,银行通过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总体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尤其在对于员工的选拔与任用环节主要有以下表现:员工的总体素质不高,操作全能型人才、高学历、高级专业人才紧缺导致相当的部门职能的发挥;在选人、用人和育人等管理行为上,多注重人际关系,而严重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提高;部分部门、支行及分理处中存在一种无形的“精英淘汰与择劣”机制,真正有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人才没有任用的合适的岗位中去在客观上扼杀了银行的生机与活力;选拔方式单一刻板,“唯学历论”盛行,考核标准只注重量化指标,忽视了对于员工的综合考评。我们认为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渠道狭窄,不能够真正做到“任人唯贤”。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今主要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单位人事变动、员工岗位调整和职务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论资排辈、过分看重文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核心员工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回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给银行改制后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二)人员调配制度单一僵化,还不能够真正做到核心员工与组织的有效匹配。银行招聘需求计划制定带有经验色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凭个人经验、人员数量、学历及专业情况确定人员需求,这就难免会出现所选拔的核心员工与有需求的岗位之间的错位,而员工的调配仅从银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更是忽视了核心员工个人对岗位配置的意愿,加之由于缺乏明确的岗位说明和员工跟踪制度,员工和银行彼此缺乏了解,致使岗位配置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由于调配制度的不够完善,核心员工往往被大材小用,或者被分配到自己并不擅长的位置,所具备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三)人事考评中绩效考评制度运用不充分,且考评角度单一。银行传统的人事管理虽然也包括职务分析、考评制度及奖惩制度的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一种原则化的管理模式,大部分还停留在简单的“反映”与“记录”的层面上,主要是人事档案的管理,往往容易与银行的经营活动割裂开来。由于缺乏考评者的广泛参与,绩效考评的准确性打了折扣,同时考评角度的单一也使得银行只注重员工现在的表现,而忽视了员工潜在的能力。核心员工作为商业银行中具备专业技能、熟悉银行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效益的群体,通常也是最渴望能够通过绩效考评反映自身价值以及对银行发展所做贡献的群体,而我银行现行人事考评制度显然核心员工在这方面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改制后银行核心员工的选拔任用应坚持“原则”与“机制”相统一,应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此,我们针对银行核心员工选拔任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七条有助于完善银行核心员工选拔和任用机制的基本原则。

公平竞争即银行在招聘、录用、任用、晋升、考核、奖惩、激励核心员工时,都要引入以竞争为主的激励机制。要构建公正平等的平台,努力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理解信任的良好、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树立“用人看本质、看主流”的观念尤其是对于尖子人才和所谓的“鬼才”“怪才”,要格外珍惜,注意发挥起特点和专长。全面做到公平、公开(透明度高)、公正(不徇私情),优胜劣汰,择优任用。

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人员,并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改制后,银行战略决定了其所需的人力资源,而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核心人员,是进行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比如银行现有人员是否已满足业务战略对关键员工的需求,缺口有哪些或有多大等;同时要分析外部人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内部员工流失率情况,预测核心员工队伍未来的发展变化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则可以对银行核心员工进行整体、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从而为关键员工的有效任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银行在选拔核心员工时要按照岗位选聘人才。所谓的“以岗选人”,首先要按银行的功能设置岗位,以此决定岗位的数量,避免盲目设岗,盲目招人;其次是按照操作层、管理层等不同的岗位层次选聘不同层次的员工,杜绝“以高就低”或“以低就高”,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浪费,避免造成结构上的不稳定。再次是调整银行体系内部的人才结构。我们认为:要体现在以下四类。第一类是经济学家,他们的任务就是研究经济发展的趋势,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创造怎样的金融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唤起客户的需求;第二类是金融工程师,他们负责把经济学家的设想“工程化”,变成可以琢磨、计算、交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类是产品设计师,他们的职责是把金融工程师的概念转变成具体的产品,转变成为计算机程序;第四类是电脑专家,他们负责整个银行的通信、信息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这种人才结构反映了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对改制后的银行也有重大意义。

在考虑到银行岗位特点的同时,我们在选拔和任用银行核心员工的时候也要重视用人所长,就是说首先要发现核心员工的长处、优势及其自身存在弱点,然后分清不同的情况加以任用,使其优势和长处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尽可能避开其自身的弱点,或者创造期间间使其短处变成长处。同时,注意尊重本人意愿使之最佳地适应工作,做到量才适用,人尽其才。

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人才可变的素质与能力,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始终保持人才与岗位相匹配。改制后银行要重点实行内部竞职流动,即定期公布职位空缺及其职位资格,让银行内部适合条件的员工通过竞争性考试考核任职。同时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职位空缺,以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加入本行。但是,动态管理并非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而要保留住银行的业务骨干,使之相对稳定。对核心员工来说,要有稳定增长的收入,稳定的工作环境,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成功的机会。澳门国际银行的动态管理值得学习,该银行一直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并将其作为“保持人才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澳门国际银行每年都要根据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其内部员工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从而实现人尽其才。同时,面向国内外以高薪诚聘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

权限制衡即银行的各级各部门的员工都一律按照规定实行管理、操作、检查、监督,各司其职,不得擅离职守和随意超越职权范围开展业务,进行交易活动,要恪尽本职。由于银行的核心员工(往往掌握银行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对于银行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原则在对核心员工的任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分离管理和操作两种职能,强化对核心员工的监督,完善早期风险警报系统。缺乏有效的权限制衡体系,其代价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的。英国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破产倒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和管人的失误。主要表现是赋予一个28岁的交易员——尼克利森过大的权利,特别是在新加坡集操作权、审计权、监督权于一身,既负责前台交易和填单,又负责后台的交割和审核,全面负责新加坡分行的期权、期货交易的重任,手上掌握的资金足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而对其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犯了银行大忌,导致了严重后果。

在改制后的银行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员工群体是高级经理班子,这里面包括客户经理、部门经理以及分支行行长。他们在银行中既要担负一定的工作责任,又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经理们除了会经营以外,还要有风险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动态变动求生存、求发展”的道理。他们只有抓住市场机会,善于营销,才能安全,否则,则会发生“树梢效应”:树梢即市场,随风飘动,高级管理人员是站在树梢上的,没有市场则会从树梢上落下来。提高风险意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求银行主管必须十分熟悉金融法规制度和业内的业务政策。二是要任用诚实正直、精明能干的金融人才,完善有激励效果的薪金津贴制度。三是银行主管应参与责任保险,使其在因大意、失误、错误或不能履行法律上、职务上的责任而造成损失时,能够参加一定的补偿。一般情况下,主管的责任保险补偿金经法律和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列为银行的正常开支,高级经理还要以一定比例的个人财产做抵押。

银行的员工都必须在严格、科学的业绩考核的基础上,给予晋职、晋级、晋薪。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指定有特色的业绩考核方法,比如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评制度,客观公正的考评核心员工。通过构建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银行核心员工的功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约束和激励其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使核心员工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农村合作银行的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在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经营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支农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营形势持续看好。在这一新时期,农村合作银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省联社调研提纲要求,结合农村合作银行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就农村合作银行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目前,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已经组建银行类机构25家,占全省合作金融机构数的35%。挂牌开业的农村合作银行有16家,其中苏中6家、苏北10家,另有8家联社在组织筹建过程中,组建银行是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工作的重点。

由于地域分布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合行经营情况各异,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有的是在县域、有的是在市区、有的是在城郊结合部,导致服务产品和服务对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县域经济纯农业的农合行,以服务农户、支持“大农业”为主,而城区市场占主体的农合行,服务对象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为主。

农村合作银行来源于农村信用社,虽然组建银行后各项业务得到了较好发展,市场份额、资金实力、盈利水平、品牌形象有了明显提高,但也要看到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压力还比较大。从全省苏南、苏北、苏中情况看,有的农村合作银行在组建之初就承受了较多的历史包袱,有的为了成功组建银行,采取一些必要的置换措施,但包袱并没有减轻。

总体来说,我省农村合作银行的家底还比较薄,存款总量不大、资产质量不高、历史包袱不轻、抗风险能力不强等情况的存在是客观的现实。尽管如此,各家农村合作银行针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地方经济,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发展中逐步提高、壮大。基础比较好的农合行,目前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创造条件,努力推进有农村合作银行向农村商业银行迈进,实现股份合作制向股份制转型,努力做大、做强农村合作银行。

1、经营发展思路不适应。虽然农村信用社翻牌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但有的仅是简单翻牌,改变了名称,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思维、理念依然陈旧保守,经营观念、发展思路、经营机制、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水平等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和改进,不能适应农村合作银行经营转型,被动应付市场竞争。

2、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不明确,没有具体落实的措施,存在发展目标模糊、经营思路不清、市场定位不明、市场拓展不力,风险防范手段缺乏。

3、股权结构不合理,部分农村合作银行的股金总量不大,质量不高,法人股比例偏低,股权比例不科学,不利于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合作银行的长远发展,而高管人员入股比例总额、比例偏低,也影响了其对本单位经营风险的关切。此外现有股东素质参差不齐,法人股东经营参与性和关切度不够,引进战略投资者偏少。

4、金融产品创新不到位。目前农村合作银行的金融产品比较陈旧、单一,即使产品创新,有的也就是换个称呼,简单包装,无法满足市民、客户金融产品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省联社的网络功能欠缺,基层创新平台缺乏,技术力量薄弱,依靠自己力量产品创新难度很大,难以形成规模力量。目前的创新基本是依靠银行卡,金融产品的匮乏与农村合作银行很不相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贷记卡、代理销售基金短时期内难以突破,很难与商业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市场,竞争客户。

5、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农村合作银行还没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建立高效科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较好的青年员工培养使用不够,对优秀大学生员工有目的培养锻炼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欠缺,员工的精神面貌与商业银行员工还存在明显差距,敬业意识、团队意识、奉献意识不够,员工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银行的需求,打造高素质的团队、培养和塑造复合型人才还有一段距离。

6、法人治理作用发挥不到位。农村合作银行虽然搭建了法人治理的框架,但实际上具体还没有运行到位,作为决策机构的董事会、执行机构的行长室、监督机构的监事会仍然存在职责不分、越权越位、交叉处理等不合规的地方,还没有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三会一层”的运作机制离真正的法人治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真正发挥法人治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7、行业管理与发展形势不适宜。目前行业管理组的管理、服务存在局限性,主要是负责各家联社信息的汇报、数据的上报汇总,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缺乏具体实际的管理。省联拨付的办公经费有的地方是用在行业管理、业务发展、宣传活动上,有的是资金流失浪费。

农村合作银行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领导意见,10月18日,我们组织部派人对县信用联社的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下面把我们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信用联社现有职工1043人,其中中共党员382名。联社设总经理1名,华东同志担任,副总经理3名,分别由方云海、于庆国、俞俊海同志担任。整个联社系统党组织为党组设置,华东兼任党组书记,机关内部为党总支设置,设4个党支部。联社设5个部,在5个部下面又设立了15个科(室),同时联社下辖16个办事处,71家分理处,33家储蓄所。去年以来,按照集约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联社不断优化队伍素质,调整网点布局,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二、运作特点。

通过座谈,我们认为联社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从上到下政令畅通,员工以苦为乐,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整个系统运行机制良好,纵向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方法得当,相互配合密切。

去年以来,作为“一班之长”的华东同志,在工作中比较注重方法,力求通过加强学习和发扬民主,来凝聚班子成员的人心,推动工作的进步。在学习上,每星期一晚上的学习“雷打不动”,较好地把业务知识的培训跟金融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结合起来,加强了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常组织班子成员在节假日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开会,激发大家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华东能充分发扬民主,有分有合,正确“导航”,对其它副职做到放手、放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联社内部民主氛围比较浓厚,团队精神比较明显,班子成员能各司其责,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树立了班子整体良好形象,在联社内营造了一种“联社大针方针、班子全力一心、上下齐心上阵”的工作局面。

(二)加大创新,改革不断深入。

联社领导意识到,良好的运行机制是联社完成目标,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他们在工作中加大创新,深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机构管理、市场营销、风险防范、分配机制等管理制度,为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年初以来,联社主要实行了6大改革。

1、实行了内部组织架构再造。将原来的11个科(室)整合成行政管理、业务拓展、信贷管理、财务科技、稽核内保5个部,辖15个科(室),同时成立风险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三个委员会,实行前、中、后台分离制约,扁平化管理,部门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既齐头并进,又自成体系,彻底打破联社沿袭了几十年的机构设置模式,强化了市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从今年2月底以来,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将分理处主任、信贷员列为a级客户经理,负责存款组织和贷款营销,并制订了《客户经理考核实施细则》,对每个客房经理按照所从事工作的复杂程度、承担风险大小及实现的业绩不同,实行责、权、利挂钩考核,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建立和完善了与现代商业银行配套的工作机制和分配体系,更好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推行“一柜通”综合柜员制。在全系统76个网点,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改变了以前一个柜员只存不贷或只贷不存的现状,精减柜员,实行了储蓄公私兼容,使联社有效缓解了机构网点人员紧张,资源浪费的现象,进一步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减少了客户办理业务的环节、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柜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升了联社的服务品位。

4、建立了模拟行员等级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了与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机制相适应的绩效挂钩分配制度,形成了模拟行员等级薪酬管理办法,详细制订了《绍兴县信用联社等级工资制度实行暂行办法》,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绩效挂钩、兼顾公平”和“员工工作报酬与责任、技能、业绩和所承担风险一致”的原则,打破原来分配上的吃“大锅饭”状况,解决了联社长期来很难解决的分配问题,真正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让优秀员工有紧迫感,平庸员工有危机感,使团队作用最大化,个人能力释放全面化。

5、建立城郊管理部。为了进一步挖掘内潜,联社把城郊管理部作为业务拓展的新突破点,通过对市区网点的全面管理,增强市区网点服务功能,加快市区业务的拓展和实现周边地区业务的辐射,把城郊业务做大做强,有力地推动了联社的整体发展。

6、积极开展筹建农村合作银行工作。为尽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实行体制和机制的根本性转换,联社积极做好工作,建立了改革和筹建领导班子,落实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了清产核资、县政府资产投入、老股金清退、新股募集、筹建材料申报等工作。如老股清退仅用7天时间就全面完成,共清退股金133080户,清退股金6926233.04元,清退率达99.21%。

(三)发展较快,取得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由于改革的促动,管理的强化,联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效也非常明显。

1、存款快速增长。至9月份,联社各项存款达到131.74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6.07%。特别是在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资金日益趋紧,同业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联社决策层冷静应对,迅速出击,通过“比业绩、讲奉献”、评选“十佳”客户经理、全面签订银企合作协议等载体,实现了存款的超常规发展,9月底,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27.13亿元,增幅达25.93%,增幅与增量均居全省农信社第一。

2、信贷不断拓展。至9月末,联社各项贷款达90.95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5.97%,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联社通过大力组织资金,在增强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实际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9.3亿元,新增各项贷款24.86亿元,增长23.46%。

3、资产质量优化。联社的不良贷款由于历史原因一度居高不下,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近几年来,联社通过现金清收、以物抵债、公开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科学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9月底,联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62亿元,不良率为3.98%,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4、机构日趋合理。联社按照集约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不断调整网点布局,优化结构,到9月,联社设5个部,分别为行政管理部、业务拓展部、信贷管理部、财务科技部、稽核内保部,5部下面设15个科(室),下辖16个办事处,71家分理处,33家储蓄所,234家服务站。

(四)注重协调,各界评价很好。

去年以来,县信用联社由于加强沟通,注重协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镇(街道)层面,党委政府和分管领导对联社的服务诚心表示认可,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了支持和配合,如安昌镇和湖塘街道两单位,原与联社已不相往来,但今年以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联社在真诚的工作中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如今做到了常来常往。在企业层面,由于在国家宏观调控中联社对企业的支持,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企业对联社的评价是:信用联社不仅是“锦上添花,而且是雪中送炭。”县领导在调研中也对联社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联社较好服务了地方经济,并且在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绍兴县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意见建议。

通过调查,联社如何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作下面二点建议:

一是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联社改革力度很大,对联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接下去,联社要进一步完善改革,并对改革成果加以充分利用,尽可能使改革效益最大化。

二是要统筹协调发展,面对取得的好成绩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联社要进一步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使发展更科学、更合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上半年工作部署,黄体勤副主席带领经济委调研组就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赴太康、扶沟两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市农业局和两县政府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的座谈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势头迅猛。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0101家。从数量上看,目前全市平均每村2。3家合作社,在全省占第一位。从规模实力上看,全市入社社员32万人,成员出资总额69亿元,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258家,合作社获得质量认证的产品数达129个。

(二)服务领域广泛。从行业上来看,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合作社6134家,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60.73%,养殖业合作社2502家,占比24.77%,服务型合作社805家,占比7.97%。超过85%的合作社从事的是种植业、养殖业,而种植业比重高于养殖业。就种植业而言,合作社普遍以当地优势农业产业为依托,主要集中在粮食、蔬菜、瓜果等种植业。从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来看,呈现出以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为主要内容的多样化特点。

(三)农民增收明显。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节支增收的作用。如太康县白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面积10000余亩,安排属地农民就业1500余人,社员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0000元,比非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35%以上。

(四)先进典型涌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11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1家,省级示范社50家,市级示范社248家,县级示范社774家。今年初,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作为全国唯一基层农民代表,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受到了总理的充分肯定。

(五)“互联网+”初见成效。随着“互联网+”创新模式迅猛发展,合作社与网络销售平台广泛对接,通过网络购进农资、销售农产品已经成为我市合作社的新常态。如太康县与“驮鸟网”合作,扶沟县与“一亩田”合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扶沟县汴岗镇越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一亩田app系统网上销售胡萝卜560多万斤,并远销巴基斯坦,以前被丢弃的胡萝卜樱、芝麻叶和红薯叶也通过该平台找到了买主。另外,还有一些合作社用二维码标识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加了消费者信任,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一)金融信贷支持方面存在制约瓶颈。缺少资金、融资困难是农民合作社反映最为强烈、最为普遍的问题。一方面,合作社在上缴数量不菲的承包费后,还需在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器具等方面投入资金,还要雇佣劳力、发放工资等,成本成倍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还没有开展针对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合作社向银行和信用社申请贷款只能以社员个人的名义,且需要抵押。以个人名义取得的贷款,合作社在使用时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如在资金使用与还贷责任分配方面会产生争议,不利于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合作社人才匮乏。大多数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组建的,参与者主要是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般由所在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的种养殖大户担任,靠长久积累的经验做事,这些农民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经营管理和带领闯市场的能力更是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技术指导,难以保证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合作社自身承担风险大。一是市场风险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比如蔬菜等,保鲜时间短,抢占市场不及时就造成产品积压。二是自然风险大。农民合作社流转的区域大多是地形地貌条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的耕地,收成无保障。同时由于未来土地预期收益不确定性大,导致农户不愿签订长期土地流转合同,农民合作社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持续发展的项目不愿也不敢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未得到全面的改善。三是流转价格风险大。农民合作社与土地流转转出的农户之间签订合同时价格低,现在价格走高,部分群众毁约,生产过程中也易产生纠纷。

(四)制度不完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账号等证照都有,但在制度约束、财务约束、内部管理、利益分配和风险规避等机制方面还不健全,成员权利不明;有的虽然成立时有规范的《章程》,以明确分工和完善机制,但却流于形式,停留在字面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有的只办理营业执照,基本不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是虽然有经营活动,但只是本家人在干,没有和家庭之外的成员进行任何合作。

(一)加大财政金融扶持。一是要加快对扶持合作社发展政策的研究,降低扶持门槛,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合作社的扩大生产、技术创新、人员培训方面给予扶持,在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更优惠的条件。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合作社的信用评级工作,建立适合农民合作社的信贷评级制度,加大信贷服务创新,用“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拓宽合作社的融资渠道。

(二)提高队伍素质。一是举办农民合作社培训班,对其进行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经济合同、计算机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民合作社队伍。二是积极引进外部人才资源,鼓励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到农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可从农民合作社取得相应报酬。三是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业经纪人,因地制宜培养经纪人队伍,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促进本地区生产与市场的融合。四是建议将大学生村官政策推广到合作社,把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大学生放到合作社去创业,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他们的工资和养老医疗待遇,让他们把合作社作为自己的创业平台,提升合作社发展后劲。

(三)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农超对接现场会”,组织有条件的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引导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加大对合作社创设自己的营销网络或借助其他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三是引导合作社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培育具有地域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对合作社的产品品牌予以倾斜。四是在适当条件下,以产业或区域为单位,组建合作社联合社或联合会,进一步提高市场谈判地位。

(四)健全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合作社的登记准入制度,加强合作社的源头治理;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执行监事)“三会”治理结构。二是规范运行机制。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为抓手,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社务公开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民主、财务规范。三是健全分配制度。要保证合作社社员的利益,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进行利益分配,保障社员的经济利益。四是建立和健全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监督合作社是否依法经营,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社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促使合作社健康发展。五是增强服务功能。强化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服务功能,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合作社积极与农技部门、农科院所、技术协会和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增强农业科技水平。

花炮产业合作调研报告

烟花爆竹是的传统产业,经过第三次行政许可现已发证企业33家,规模以上企业10家,在职工人2500人左右,年生产能力2亿元。其中烟花企业15家,鞭炮企业17家,引线企业1家。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融资难。例如市康顺烟花厂、县花炮厂、市高楼出口花炮制造有限公司、市出口礼花厂、市花炮厂、县花炮制造有限公司、县出口花炮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企业安全生产设施完善、劳动力充足、具有较好的产品销售市场,但因流动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建议:一是鼓励湖南有实力的烟花鞭炮企业来芦以股份合作、企业重组等方式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两地烟花鞭炮产业合作潜力巨大,例如宣风出口礼花、花炮厂、市花炮制造有限公司与等地花炮企业达成了合股经营意向,或已正式合股经营。二是希望有关部门协调两地间的合作,努力促成两地互补性强、有意向的企业早日达成合作。三是出台烟花鞭炮产业融资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

2、产业链不完善。例如我县原材料几乎完全从等地采购,纸张、包装印刷及其他辅助材料均从外地购进,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对生产及出货造成影响,降低了企业竞争力。

建议:一是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印刷业、纸筒加工业,辅助材料工具设施的生产相关企业,努力降低烟花鞭炮企业生产成本。二是赣湘两地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建立大型原材料供应市场。

3、仓储条件差。由于烟花产品具有一年生产一季销售的特点,特别是在前三季度,企业仓库严重超负荷存储,仓储容量普遍不足,尤其是鞭炮生产企业由于企业自身资金有限,库存量的增加资金占用大,企业周转尤为困难。

建议:一是两地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布点建立几个较大的仓储中转站,缓解企业库存压力。二是赣湘两地联合成立烟花鞭炮行业贸易公司,分散烟花鞭炮企业库存积压造成的资金压力。

4、高级技工、专业技术人员少。目前县所有烟花爆竹企业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不超过30人,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品牌创建造成影响。

建议:一是两地有关部门应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二是充分利用两地现有人才资源,联合举办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班,为两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平台。三是实行企业间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人才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生产工艺。

5、企业领军人物少。目前我县现有的33家企业真正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有创造性发展思维的领军人物不多,多数企业负责人抱有自给自足、满足现状的观念。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

6、物流不畅通。目前具备高危产品运输资质物流公司不足,尤其是运往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的车辆更是匮乏,对企业销售市场布局产生严重影响。

建议:一是两地行业应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物流资源,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二是两地应联合组建专业的物流团队发展,做到物流其畅,产销平衡,促进行业发展。

7、信息平台不完善。因我县现有信息平台不完善,烟花爆竹行业对域外花炮产业市场、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信息无法及时掌握,造成企业在产品开发、材料革新、工艺创新等方面严重滞后,因此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建议:一是加强两地信息平台间的合作交流。二是两地联合搭建花炮产业信息平台,尤其是与浏阳、上栗、万载、醴陵等花炮主产区,促进我县花炮行业发展。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和各有关部门具体帮助指导,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发展到目前的77家,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对全乡所有合作社进行了实地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58家,畜牧业16家,其他3家,今年新增51家。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有7993户。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2种:一是“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通过组织、协调和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经济组织也不断状大。按照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型合作社占24%,松散型合作社占76%。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乡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以宣传发动、培训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为突破口,解除农民的种种顾虑,使之充分认识入社的好处,办社的意义。分类指导,制定规划,建立各类合作社培训班,指导农民办社、入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为了解决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内部运作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乡坚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到四个方面:即有一个可行的示范章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并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主办社;坚持入社自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三是完善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化,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建好一批规范的合作社。如修学花生购销合作社、新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沙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等。

(一)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聚合分散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后,从品种的引进、生产、管理、包装和销售所有环节都要求统一进行,既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极大地降低了单个农户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其中,花生种植合作社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小户生产无法起到做大做强的效果,但农户组成合作社或协会后,通过示范引导,统一加工程序,极大的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乡特色优质产业。

(三)推动了农民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否顺利进入市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作为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农产品很难打通市场销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户,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能在带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四)吸纳劳动力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大减少了由无业人员引发的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解决。

1、组织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农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会员与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出现合作社建设急在乡上、冷在户里的被动局面。大部分合作社是发起人为获得政府扶植资金或地方政府为合作社建设任务而成立的,它们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意义。作为专业合作社,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但是我乡的一些专业合作社,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太明显。合作社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没有制定章程和具体管理制度,有的合作社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社员之间诚信度不高,还有一部份合作社只是挂名成立了实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3、发展资金不足。合作社唯一的资金来源便是入股农民自筹,但受农民保守思想的佐使,大都是见利后方愿出资,一个合作社全靠农民自发筹集实属很难。

4、成员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管理素质低,观望心理较强。

1、抓样板。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

2、抓规范。在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合作社一旦建立起来,要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可以利用订单农业等合同方式保证农民利益,在发展壮大以后,应逐步使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实力,提高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3、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给予扶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更有理由切实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建议积极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作用。

4、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促使相关部门、乡镇引起高度重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20xx年参保的人员共有64784人(其中包含五保户、特困户等),参合率为95%以上。**卫生院从业人员有57人,村级(含社区)从业人员有7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设在**卫生院,有4个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业务的开展。在制定药品目录中的相关药品,门诊减免35%,全年每人累计过150元。减免监督工作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简称合管办)负责,把减免名单定期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难看病的难题。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以来,农民在家门口看病就能得到减免,到医院看病也能得到减免,病人从中得到了实惠。

2、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有了改善。看病的人多了,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比以前好了一点。

3、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很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党和国家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支持。

2、筹资机制不健全。现行的筹资主要以国家财政补助和私人交纳为主,每人每年缴纳20元。

3、监督管理不到位,配套设施有一定得困难。由于合管办没有编制,专职人员只有4人,而面对26个村(社)的监督管理工作力不从心,电脑等配套设施没有随工作同步进行,现有卫生院勉强维持。

4、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的服务能力差。特别是村级卫生所的部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低,工作责任心弱。

5、班子搭配不合理,管理困难。现**卫生院共有医疗地点2处(县城和大同),却只有一个院长和一个副院长,对于大同点的管理粗放,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

6、技术力量弱,业务能手少。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医疗设施不齐全,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加之有的`从业人员工作责任心弱,对业务的钻研不够。

1、积极与职能部门协调,配全领导班子。

2、加强对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从业人员工作的监督,杜绝营私舞弊的行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得到实惠。

3、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村级卫生所从业人员的培训,引导和鼓励从业人员自发地深造,参加医学类的函大或电大学习。

4、加强对微机的管理,认真地录入参保人员的资料,为参保人员的服务能更加完善。

5、争取职能部门的支持,使新型农作合作医疗工作机构的人员能进一步加强。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

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家),其中,种植业112家、养殖业45家及农业服务10家,入社社员2564人,带动农户7520多户,20xx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产值约1.5亿元。合作社主要经营发展“三特”水果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威观三特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xx”商标、xx乌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xx乌鸡”商标、无公害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孝敬心”商标、xx生态金花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xx”金花茶商标及xx高原果蔬合作社注册“xx高原”商标等。几年来,为合作社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532万元。

(一)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以小农户形成大规模、建设产业链、扩大扶持覆盖面”的发展思路,推行合作社“七规范、五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实现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带动我县贫困户发展“三特”水果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

(二)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合作社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可让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收入,既增加了收入,又降低了经营土地的风险,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在扶贫方式上,合作社致力于村脱困、户脱贫,把合作社纯收入的60%作为合作社成员分红,确保合作社成员收入增长。合作社的这一扶贫方式既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又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

三、地方政府发挥合作社作用开展脱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20xx年我县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大行动,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农民富在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合作社党员围绕中心任务,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

(二)开展合作社评选表彰工作。近年来,我县农民合作社迅猛发展,主动适应“三特”农业发展新形式,开拓创新,转变方式,对促进和推动“三特”农业提质增效、上档进位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表彰奖励先进,进一步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三特”农业提档升级,我县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评选表彰活动。

(一)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值小,经营不成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续了过去农民“打伙求财”、“合股经营”的特点,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的现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社员为15人,入股会员100人以上的合作社仅7家,有的合作社成员挂名,不参与入股。

(二)管理水平不够高,带动能力不强。农民发起人的工作热情虽然很高,但普遍缺乏经营管理能力、获取信息的平台及资金,基地硬件设施不齐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目前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生产、轻加工、轻销售,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产品销路不畅,带动农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增收的能力不强。

(三)制度不够健全,运作不规范。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对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度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往往习惯于听从政府指挥,缺乏必备的管理知识,缺乏决策能力。很多组织内部也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往往形同虚设;部分专业合作社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规范,宗旨模糊,责任不清,特别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还没有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组织开展活动较少,导致会员联系不紧密,合作社改组、解体频繁,甚至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有其名。目前我县167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管理规范、能有序开展工作的只占1/3左右;勉强维持的占1/3;其余1/3基本上有名无实,既无办公室场所,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章程和制度,更没有没有组织会员开展过任何活动。

四、发挥农民合作社优势带动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将试点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因地制宜出台一系列支持精准扶贫试点合作社发展的措施,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同时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设立程序、运行机制、民主管理、财务核算、利益分配“五个规范”,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功能,使其成为引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二)赋予农民合作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新的职责,建议选择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实实在在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实现小康。

(三)“精准扶贫”注入的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合作社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基地建设等环节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合作形式上,根据投入的资金规模和合作社的实际需求,可以形式多样、类型各异。既可以是单个项目或某个环节、某个板块上的合作,也可以是整体项目上的合作。具体操作可以借鉴“红色股份”运作模式。

(四)为进一步带领、帮助精准扶贫贫困户脱贫致富,要统一思想改变以前送钱送物的做法,由输血变为造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以产业帮扶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合作社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将贫困户可以以享受扶贫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合作社产业。这样,既可以帮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可以使适合当地发展的合作社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双赢的目标。

(五)按照实现脱贫定导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衔接,把精准扶贫工作与其他惠农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要认真完善,把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跟上级政策准确衔接,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带动精准扶贫开发新模式工作顺利推进。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调研报告

在新课改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情形下,xx小学走在了课改前沿,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xx小学五、六年级语文组于5月至206月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

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

分别对五年级的七个班级及六年级三个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式。

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编写高效的导学案。2、如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大胆交流、展示。3、如何有效评价。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年级组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小组组建。

建立组长、学科长组织,确定固定的合作学习伙伴。由学生制定组训和奋斗目标,确定组长学科长职责等。

2、确定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及要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为确保导学案编写质量,我们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研读课标、教材、资料、研究学情--主备课编写--集体讨论--修改--组长审核定稿。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3-4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我能记住、我能说出、我会运用、我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3、让孩子出错,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课堂中,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好学生”,而大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充当观众。受传统教学师道尊严的影响,我们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孩子对老师总是有一种畏惧感,他们担心自己可能会出错,会受到批评,因而总是战战兢兢,课堂上不敢说也不愿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停滞了。因此在课改初期,常常在交流展示环节出现冷场的情况。孩子们你推我搡,都不愿意站起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课堂就是你们犯错的地方。不要怕说错,只要站起来说了,你就已经是在学习了,就已经值得肯定了。”因此,一开始,课堂上不管孩子说错说对,只要孩子发表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都会给予他最热情的鼓励,别的孩子也会送上最热烈的掌声。慢慢的,孩子们消除了心理上的戒备,他们的心情完全放松了,思维也变得活跃了,课堂上常常上演“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好戏。连那些一开始走上讲台,便会手足无措,面红耳赤,甚至还会微微发抖的孩子现在也已经都变得能够侃侃而谈了。

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对话,让子彻底信任你,把你当朋友,卸下思想负担,,敢想敢说,这是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基础的一步。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谋求共同利益开展专业合作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迅速发展,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xx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为全面了解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推动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8月8日—11日,我镇经管站、财所、农业办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采取实地走访、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类型。

自20xx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镇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创办各类合作社75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的42家,从事养殖业的15家,从事林业的9家,从事农机服务业的4家,其它5家。从合作类型来看,从事综合服务型的9家,生产销售型的5家,生产合作型的59家,销售合作型的2家。从创办形式来看,基层组织主导型家,龙头企业带动型2家,能人大户带动型家,农户自发联合型家。从20xx年开始,我镇从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合作关系、服务功能、经营规模、增收效果等六大方面,大力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涌现出一批服务能力强、营运效益好的典型。通过规范引导,已创建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2家。

(二)显著特点和作用。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我镇20xx年新发展8家,20xx年新发展12家,20xx年新发展22家,到目前已达到75家。

二是覆盖范围较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水利等多个行业。其中,种植业占56%,养殖业占20%,其他行业占24%。

三是服务功能较强。合作社以组织农民、服务农民为宗旨,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促进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20xx年,全镇合作社累计为社员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300人次,组织社员和农户改良品种750亩,统一配送农资0.8万吨,统一病虫害防治3700亩,统一销售(加工)产品1.45万吨,解决了一些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管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难题。

四是带动作用较大。近年来,合作社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如水波村顺丰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转包、租赁等方式从村内农户流转土地700亩种植优质蔬菜,金冠良种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从事小麦良种繁育.有力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合作社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带动了社员及周边农户产品销售和增收致富。

虽然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

(一)发展规模"小"。一是社员人数少。截止目前,我镇在市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社员为380户,仅占全市农民总户数的4%(绝大多数合作社注册成立后,新发展的社员没有到工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据最新统计,全镇合作社现实有社员1250户,也仅占全镇农民总户数的15.6%),其中社员在10户以下的合作社有45家,社员在10-20户的13家,社员在30-100户的只有16家,社员在100户以上的仅有1家,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农户、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非常有限,二是资产规模小。尽管全镇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万元,但由于相当一部分社员是采取以土地经营权等实物作价入股,以现金方式入股的并不多,从而形成合作社账面资产数额庞大,而实际可营运的资金很少。据统计,目前全镇合作社以现金方式入股的资金不到注册资金总额的5%。三是基地规模小。绝大多数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方面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其数量、规模与规范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据调查,全镇种植类合作社拥有过100亩生产基地的仅有2家,拥有过200亩以上生产基地的只有1家,很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小而散,规模效应、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二)合作层次"低"。一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乡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本组的几个户、几十个户,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二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不能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三是产业链条短。就合作社而言,其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从事系列产品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经营的少之又少。

(三)内部管理"缺"。一是财务核算急需规范。合作社作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核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规范建账的合作社很少,有的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有的没有建立内控系统,还有少数合作社根本没有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已建账核算的合作社,在票据使用、资金监管、物资收发、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成员账户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各类人才相当紧缺。合作社要发展壮大,无疑需要有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但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合作社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等问题相当普遍。以合作社牵头人为例,全县合作社理事长大专以上学历的没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占10%,初中以下学历的达70%。因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等因素制约,很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仅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中的一个方面有专长,同时具有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并不多。三是民主管理有待加强。虽然我县合作社普遍建立了以"三会"(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架构,但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合作社"一股独大",少数人说了算,有的合作社在财务收支、社务公开、经营决策等方面遮遮掩掩,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社员参与管理、加强合作的积极性。四是档案管理比较弱化。档案管理作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绝大多数合作社在档案管理上没有抓落实。据统计,目前已经购置必要的档案管理设施并收集整理档案的合作社仅有8家,很多合作社的财务、合同档案处于凌乱无序状态。

(四)外部环境"差"。一是融资渠道极为不畅。作为一种新型市场主体,各金融机构在对合作社的融资问题上趋于慎重和保守。合作社基本无缘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一些经营业绩较好的合作社反映,在产品销售旺季,苦于无法筹措足够的流动资金,只能减少收购量。二是配套政策难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和文件中,都明确了一系列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就整体情况而言还相当不够,尤其是在合作社项目扶持、用电用地、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落实上还有很大难度。

(五)造血功能"弱"。一是"空壳社"现象较为普遍,利益联结散。由于合作社创办时间不长,其经营状况具有不可预计性,很多社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没有与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有的合作社"两眼向上",仅仅盯着政府扶持的一点项目和资金,没有把心思用在自身建设与发展上,成为只有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张桌子的"空壳社"。二是合作社创办的经营实体少,创收能力弱。据调查,全镇已注册登记的合作社中,很多合作社基本不具备创收能力。三是市场运作化程度不高,营运效率低。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主导创办的合作社,把生产、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没有很好地与市场接轨,缺乏明确的办社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主要靠上级委托实施部分农业建设项目来维持运转。

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法规贯彻方面,宣传引导不够。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合作社发展是相当重视的,业务主管部门在合作社政策法规宣传培训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很不够。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必须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合作社的内涵还很模糊,全社会关注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从而导致"上热下冷"现象,少数村干部认为合作社发展了就会与村组织争阵地,一些农民群众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思想浓厚,缺乏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合作意识,对发展专业合作有疑虑、不主动,制约了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在政策扶持方面,落实措施不够。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施行了,但在国家和省、市层面上,对合作社用地、用水、用电、融资、项目扶持等方面优惠政策仍然缺乏具体的、有效的落实措施。近几年,我市每年都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方面投入了一些扶持资金,但这些投入,仅仅是用于支持很少部分合作社开展上,对合作社整体发展而言没有多大帮助。在事关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一些扶持政策方面,诸如怎样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实施农业项目、如何化解合作社的融资难题等方面均还没有破题。

(三)在指导服务方面,落实责任不够。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服务、指导和扶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部门、乡镇、村的职责分工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互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无法形成整体合力,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督办,导致一些部门、单位对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和扶持难以落实到位,作用、效果大打折扣。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两项工作制度。形成"领导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快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建议建立合作社发展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和部门帮扶合作社制度,由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召集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合作社在发展、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部分产业基础牢、运行质量高、民主管理好、带动作用大、发展后劲强的合作社实行结对帮扶,从项目上给予倾斜,从资金上给予扶持,从技术上给予支持,从业务上加强指导。二是强化职责分工,制定并实施扶持、指导、服务合作社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镇、村要根据各自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编制本区域内合作社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检查督办,建立健全合作社动态监测考核机制,对各级命名表彰的示范社、规范社进行跟踪复查,凡复查不符合条件的,要取消其示范社、规范社称号。对于一般性合作社实行动态监测,凡无实际运作、无发展潜力、无创收能力、无带动作用的"空壳社",要依法取缔、注销。

(二)提标扩面,规范发展。一是"提标",着力强化合作社内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部、发改委等11部委《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指导和监管。在财务管理上,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要求,指导合作社规范建账、加强核算,提倡社员以货币方式入股,增加营运资本,缓解资金难题,适时组织开展合作社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民主管理上,要大力推动社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健全内控体系,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坚决杜绝"少数人说了算",防止把合作社办成纯营利性企业或少数人受益的经济实体;在经营管理上,要大力倡导"三化",即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指导、协助合作社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开发、创建一批名头叫得响、市场潜力大的农产品品牌。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和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扩面",扩大合作社的覆盖面和带动面。通过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各类合作社,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力争到20xx年,全镇合作社社员达到农民总户数的30%以上,辐射带动农户数达到农民总户数的60%以上。

(三)加强扶持,优化服务。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合作社开展宣传培训、信息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示范奖励等工作。同时,要加快改进各类农业项目申报实施方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的主要实施主体,将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和资金向具备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倾斜,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支持合作社加强基地建设、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服务。加大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协调力度,组织开展银社对接活动,对合作社降低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和销售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尽快建立合作社财政担保贷款基金,加大合作社贷款财政担保力度,在贴息贷款项目上向合作社倾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创办农村资金互助社。为合作社开展农业保险服务。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已明确规定合作社应当享受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税收优惠政策,都要坚决落实。同时,还要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其它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的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合作社担任技术指导。每个社区要为辖区内合作社配备1-2名专职辅导员,具体指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民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农民合作社促农增收脱贫调研报告,请参阅。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xx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新要求,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农民合作社在促农增收脱贫攻坚中的功能作用等当前合作社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家),其中,种植业112家、养殖业45家及农业服务10家,入社社员2564人,带动农户7520多户,20xx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产值约1.5亿元。合作社主要经营发展三特水果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威观三特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xxxxx商标、xxxxx乌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xxxxx乌鸡商标、无公害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孝敬心商标、xxxx生态金花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xx金花茶商标及xxx高原果蔬合作社注册xxx高原商标等。几年来,为合作社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532万元。

(一)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以小农户形成大规模、建设产业链、扩大扶持覆盖面的发展思路,推行合作社七规范、五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实现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带动我县贫困户发展三特水果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

(二)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合作社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可让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收入,既增加了收入,又降低了经营土地的风险,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在扶贫方式上,合作社致力于村脱困、户脱贫,把合作社纯收入的60%作为合作社成员分红,确保合作社成员收入增长。合作社的这一扶贫方式既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又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

三、地方政府发挥合作社作用开展脱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20xx年我县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大行动,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农民富在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合作社党员围绕中心任务,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

(二)开展合作社评选表彰工作。近年来,我县农民合作社迅猛发展,主动适应三特农业发展新形式,开拓创新,转变方式,对促进和推动三特农业提质增效、上档进位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表彰奖励先进,进一步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三特农业提档升级,我县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评选表彰活动。

(一)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值小,经营不成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续了过去农民打伙求财、合股经营的特点,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的现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社员为15人,入股会员100人以上的合作社仅7家,有的合作社成员挂名,不参与入股。

(二)管理水平不够高,带动能力不强。农民发起人的工作热情虽然很高,但普遍缺乏经营管理能力、获取信息的平台及资金,基地硬件设施不齐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目前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生产、轻加工、轻销售,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产品销路不畅,带动农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增收的能力不强。

(三)制度不够健全,运作不规范。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对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度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往往习惯于听从政府指挥,缺乏必备的管理知识,缺乏决策能力。很多组织内部也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往往形同虚设;部分专业合作社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规范,宗旨模糊,责任不清,特别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还没有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组织开展活动较少,导致会员联系不紧密,合作社改组、解体频繁,甚至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有其名。目前我县167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管理规范、能有序开展工作的只占1/3左右;勉强维持的占1/3;其余1/3基本上有名无实,既无办公室场所,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章程和制度,更没有没有组织会员开展过任何活动。

(一)将试点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因地制宜出台一系列支持精准扶贫试点合作社发展的措施,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同时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设立程序、运行机制、民主管理、财务核算、利益分配五个规范,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功能,使其成为引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二)赋予农民合作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新的职责,建议选择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实实在在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实现小康。

(三)精准扶贫注入的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合作社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基地建设等环节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合作形式上,根据投入的资金规模和合作社的实际需求,可以形式多样、类型各异。既可以是单个项目或某个环节、某个板块上的合作,也可以是整体项目上的合作。具体操作可以借鉴红色股份运作模式。

(四)为进一步带领、帮助精准扶贫贫困户脱贫致富,要统一思想改变以前送钱送物的做法,由输血变为造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以产业帮扶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合作社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将贫困户可以以享受扶贫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合作社产业。这样,既可以帮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可以使适合当地发展的合作社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双赢的目标。

(五)按照实现脱贫定导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衔接,把精准扶贫工作与其他惠农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要认真完善,把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跟上级政策准确衔接,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带动精准扶贫开发新模式工作顺利推进。

相关推荐

幼儿教师大班教育心得随笔(精选20篇)

幼儿教师要负责组织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幼儿教育经验,有助于拓宽幼儿教师的教学视野。早操音乐响起以后,各班老师纷纷带领小朋友做

银行贷款协议重签(汇总22篇)

银行通过吸收储蓄资金,再以借贷的方式向需要资金的人提供贷款,促进了经济的运转和发展。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相关的热门话题和趋势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述职报告(精选16篇)

作为一份正式的文档,述职报告需要准确、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成果。欢迎大家参考以下几份精选的述职报告范文,相信会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本文试图从城乡居

李尔王读后感(优秀21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这部作品的精髓。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读者对自己心爱的书籍的读后感,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考。英文版《李尔王

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实用2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学习或工作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高。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学习了朱欢市长主题调研我

公务员绩效考核个人总结及自评(汇总15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整理思绪和回顾经验的方式,通过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现自己的成长潜力。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个人总结范文中,找到适合自

幼儿教师个人原因辞职信(实用18篇)

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是培养和引导下一代的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一些获奖的幼儿教师的授课录像,大家一起来观摩学习吧。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在我们幼儿园工作

美丽的中心广场(实用17篇)

在写作过程中,只有运用了恰当的词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合理的句式结构,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20篇)

教师通过编写教案,能够更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请大家参考以下的四年级教案范文,以帮助你更好地准备教学。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校长年度考核个人述职报告(优秀18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任和认真态度的体现,它展示了我们在工作中的成果和进步。请大家共同来看一看这些精选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