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读后感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汇总2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汇总22篇)

作者: 雁落霞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其中的内容、思想和情感进行总结和体会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对阅读体验的回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宋朝词人苏轼曾著有一篇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它是我在宋朝的词海中最喜欢的一首豪放派诗词。我喜欢它因为这首诗年代感很强,读着气宇轩昂、令人浑身一震;读完感慨万千,思绪良多。仿佛走进了词中所写的故事里,又仿佛走进了词人的心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开篇便以广阔的视野,展示出了恢弘的气象,感受到一种直接的生命的力量。“大江东去”那样的画面,实在不是等闲之辈可以想象的,祖国锦绣江山,惟妙惟肖,犹如一幅雄浑的画卷,简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镜头拉远,周瑜带领军队前往赤壁与曹操决一死战,何等潇洒,何等洒脱!求娶小乔后,周公瑾雄姿英发。看到这儿,我不禁热血沸腾,当年,周郎怎样的气概,我是知道的。如今追忆起,只觉昔日英雄早已不复存在,心中惋惜。如此开阔雄浑的一首诗,我真的十分喜欢它,因为它豪放,因为它热血,因为它洒脱。“一时多少豪杰。”多少名门将领,终将被新一波浪花淹没,留下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神话。这首诗,当之无愧,豪放。

当年,苏轼被贬黄州,心中苦涩,看见这山石峭壁,内心追忆起三国那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的年代,神机妙算、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也好,聪明绝顶、狡诈多端的曹操也罢,不过终究一场空。想到这儿,苏轼更加惆怅,自己年近50,却依然功名未就,便觉这番情绪着实可笑,不过故弄玄虚。苏轼毕竟是苏轼,便是在这样失意情绪下,写出来的词却如此豪情满怀,恣意畅快,想必这首词写完了,他的情绪便自我治愈了吧。

读完通篇,我只想说,苏轼的思考,正解。思来想去,每个人到死终究是一场空,你没有办法带点什么去投胎,因为老天爷不允许。当年的种种英雄豪杰被一页翻过,新一波人才会踊跃而出,跳跃于历史泛黄的纸上,并接替前人的位置。属于他们的历史篇页已然结束,没有多少人再会回过头来为他们感到惋惜,往日英姿永被淹没,留下一道残影。有多少人,要像苏轼这般,酩酊大醉,方能解这世间困苦;又有多少人,唯有借酒消愁,才可扫去心中郁闷,莞尔一笑。

《念奴娇·赤壁怀古》道出了历史的沧桑,说出了昔日英杰的豪迈,说尽了苏东坡内心的苦闷。我喜欢这首词,只因为它有一颗明世间真理的心。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长风席滚,你孤立舟头,青丝随风飞扬。衣襟猎猎作响,你深远的目光照射思想的天空中,望见了什么。东坡,你不孤独,因为你有才情相伴。

孑然间,你蓦的追忆起那江南氤氲的美景,联想起了那朋友相别时的悲伤,轻吟起淡然的词句。“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幽远的声音在风中飘走,消融在你心里的尽头,我知道,你想忘记孤苦,忘记无依。但你淡然而笑。

你在我心中是那么完美,又是那么虚渺,看不清。你尘封的词句使我联想起你的身影,却摸也摸不到。

丙辰中秋,共赏明月。你品着樽中美酒,拂袖而笑,对酒当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你用智慧的双眼与明亮对话,用耳廓接受那只有你自己听得到的天籁之音。望着月亮慢慢下移,渐渐地,你有品出酒中的苦涩袭人。思念顿时涌上心头,你迷离间望见了子由的身影,有弥散在夜里静谧的空气中;你又吟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你摇了摇头。美酒并没有扰乱你的思维,终于,你无法摆脱你生来的秉性,豁达地聊以自慰,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真挚的祝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知道中秋之夜早晚会离去,便微笑的告别那令你思绪万千的明月。

苏轼,你面对美景,不会一看而了,而会写下:“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的词言。网面对生活中的不顺,苏轼懂得自我开解,吟出“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看破红尘孤舟远行的自足乐观。

眼前,滚滚长江东逝,你有志报国,壮怀难酬。长江汹涌奔腾,气壮山河,你在其中,赞而忘我,“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骇浪搏击着江岸,卷起千仞的雪浪,引起了你不由的遐想,豪杰涌现在你心头,回想三国时候的有怀之士,想起周瑜在杀而指挥作战:“遥想公瑾时,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关间、樯橹灰飞烟灭。”东坡你向往周瑜,渴望成为周瑜那样的人,同样,写你一样,同怀着一颗报国疆场的热忱之心。而现实却是那般残酷,你无情被贬,与有志报国的决心大相抵牾。但你仍秉持着一颗达观的心。

苏东坡,也许你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水滴,但你用你的心灵感动着我,感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品味东坡,忘能品出可贵的甘泉,激励我前行。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

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一、交流热身。

二、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

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三、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学生回答。

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

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参照上述评点,试着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诗句的过程: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乱”、“穿”、“拍”、“卷”等。

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赤壁(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

资料一: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语堂《苏东坡传》)。

4、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诵读指导: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最后我们一起再铿锵有力地诵读全词,感受诗人的豪放、旷达之情。

四、教师总结:

第二次反思:

联系课堂学习的环节,进行反思: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给你了这样的启示:读一首怀古词,需要自己去关注写景、咏史、抒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怀古词的阅读图式)。

教师总结:诗人创作怀古篇章,并非单纯是为了抒发“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现实的岸边,去体察历史。在历史中衬托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回声”,这也正是本专题的精髓所在。我们在学习这个专题的其他课文时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舔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壳。我已经一无所有,谁怕!怕谁!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确一无所有,但我也最富有。虽无荣华声名之享,亦无宦海沉浮之忧,剥去的是浮名,获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炼出的是火眼金睛,风雨如晦,霜刀雪剑让我风雨不侵,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风雨即风景。我依然会饮酒,却不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乎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回头看时,萧瑟之处已是斜照相迎,狼狈之人现在应是笑脸盈盈了,忽喜忽悲,极喜极悲。朋友,当你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还会有风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风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时,一如从前的我,阿弥陀佛!这是折磨。谁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成熟的过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后的苏轼,似乎真的领悟了儒释道三位一体后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规律。他为后世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更多。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东去的江水冲尽了往昔的风流故事,却化不开词人心头的一片苦闷。一切随波而逝,惟有今人怀古思念时的惆怅与无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愤怒了,这滔滔江水击打的何只是水中乱石,何只是绵延江岸;卷起的又何只是层层江浪,阵阵风波?遥想三国赤壁之战,决战决胜的少帅周瑜,何等潇洒、何等睿智、何等意气风发!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壮志难酬。于是这奔流不息的江水卷起的是心中难平的心绪,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却悲叹一事无成的心灵,穿空的是此时慨叹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便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是啊,古今如同一梦,而许多人未能从梦中醒来,却在旧欢新怨的怪圈中轮回、反复。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但苏轼依旧清醒,因为,人生的痛楚,摔打炼就了这样一个敢爱敢恨,豁达超然的一代词宗。

说他敢爱敢恨,是因为“一曲阳关情几许”,送别友人他恳切真诚;“明朝酒醒何处,肠断紫玉箫”,离别之时他肝肠寸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掉念亡妻他欲哭无泪。他主张改革而又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尽废新法时,又骂他是“司马牛”。正是他的敢爱敢恨,直言不讳地指点时政,使他这个“多情者”早生华发,他也因此屡遭贬谪而一生坎坷。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开朗之时不忘为国效力,一如王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慨问。“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便是苏轼的气魄,即便是憧憬,也奔放豪迈。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如杜甫“荡胸生层云”的旷达胸襟与气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又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的风雨换来苏轼泰然自若的一笑。没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伟岸,更刚烈坦荡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傲岸的人,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写就的诗词却依旧雄健奔放,挥洒自如,仍旧志不灭,心不死。“风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无可不可,便是参透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风波”,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稼了,雄姿英发”。在“小乔初嫁”的后面,着一个时态助词的“了”字,不仅词意别扭,而且在古人诗文中颇为少见。这是值得慎思的。毛稚黄论东坡《念奴娇》云:“‘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这说明他对苏词中出现的“了”字,已有所怀疑,但意见还模棱两可,没有进一步探索。

明天启壬戌版梅庆生注《苏东坡全集》中载《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名,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这应该让大家恍然悟到,现在苏词通行本中“小乔初嫁了”这个“了”字,是后人对“正”字的错写和误值。再查清嘉庆版《白香词谱》,其中载有元人萨都剌《念奴娇石头城用东坡赤壁韵》后段首句:“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现在把这一句,按古人句读,分成三句。依照词有一定句数,句有一定字数来看,萨词是用“6、4、5”的句式,而不是用“6、5、4”的句式。他既然用东坡赤壁韵,可见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也是依照词的格调,用“6、4、5”句式填谱的。明版梅注苏词,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不仅词意比前挺拔流畅,而且符合词的格调。再看毛主席《念奴娇昆仑》后段首句:“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么雪”。又《念奴娇鸟儿问答》后段首句:“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可见古今词笔一致,都是用“6、4、5”的句式,严格遵守词的格调的。从以上词例来看,可以证明现刊苏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的“了”字,是下一小句开头“正”字的错写和误植。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不禁会想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黄冈赤壁,虽是苏轼的蒙难之地,却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这首词集写景、咏史、抒情于一体,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失落苦闷,于是四处游山玩水排遣忧烦。在黄州城外的赤壁,站在这曾经风烟滚滚的古战场,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他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的无限风光,同时,也在感叹时光易逝。

望着那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的英雄豪杰。向西远望,看着那古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军的赤壁。赤壁景象壮丽:陡峭的山崖直冲云霄,汹涌的浪拍打着岸边,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多么惊心动魄的景象!面对如此壮丽江山,苏轼不禁感慨,江山壮美如画,一时之间,涌现多少英雄豪杰。

站在赤壁古战场,苏轼开始怀想当年三国,想到了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那时他真是意气风发。指挥战争时,周瑜手持羽扇,头戴纶巾,风度翩翩,只在谈笑之间,便使曹操的水军化为灰烬。这又是何等的英雄气势!想当年,周瑜建功立业,年少有为,可是看现在,苏轼不禁感慨,自己被贬黄州,老大无成,落差甚大。神游古时战场,可笑自己多情善感,早早生出了花白的头发。但是,苏轼以胸襟旷达闻名,怎能被这种愁烦久久囚困呢?人生就像一场梦,不去想那种种愁烦,还是放眼大江,洒一杯清酒,凭吊江中的明月吧!

在这首词中,苏轼借着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昔日英雄的追忆,表达了自己空有壮志却老大无成的悲愤。悲愤之外,那淡远豁达的襟怀又增添了一分旷达气息。它一改之前北宋诗词局限于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经验的局面,为此后北宋词的内容开拓了新方向。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走进成都,锦江缠绕,手感时光,足下沧桑,天府技艺。在古老的铜戈中感受历史的脉搏,一个属于它们的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清风飒至的清晨,雾雨迷蒙锁长江,乌鸦绕树三匝落。寂静的大江上卷起一朵晶莹的浪花,把酒言欢中,殊不知此乃大自然为他们吟唱的葬歌。

惊天巨浪翻滚着、咆哮着扑向远处漆黑的岸礁,一刹那间,化作飞雪,漫天飞舞。“嗖”波澜不惊的江面上,一叶扁舟打着黄牙旗帜向东方驰去。一时间,东风大作,千里长船在谈笑风生中化为飞灰而去,八十三万水军,性命休矣。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民间相传策得二女,国色天香。一女有闭月羞花之貌,一女有沉鱼落雁之容。将其一女赐予周公瑾,其女唤曰小乔。故古人所云:南方有佳人,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也方有他,配得上这绝代风华。

你顺手挽住的火焰,化作漫天飞雪。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惊蛰时节,江南的柳梢也应该绿了吧,在春意盎然的翡翠长江边,孤傲的杜鹃在深怒中啼血。谁能料到一代天骄会陨命军营帐中,以至不能落叶归根。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三国鼎立近百载,英雄无数,人才辈出,却再无出一周郎哉!

千古铜台今莫问。流云浮水,歌舞西陵近。烟柳有情开不尽。东风约定年年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前几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啊,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酒洒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吧。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舔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壳。我已经一无所有,谁怕!怕谁!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确一无所有,但我也最富有。虽无荣华声名之享,亦无宦海沉浮之忧,剥去的是浮名,获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炼出的是火眼金睛,风雨如晦,霜刀雪剑让我风雨不侵,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风雨即风景。我依然会饮酒,却不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乎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回头看时,萧瑟之处已是斜照相迎,狼狈之人现在应是笑脸盈盈了,忽喜忽悲,极喜极悲。朋友,当你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还会有风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风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时,一如从前的我,阿弥陀佛!这是折磨。谁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成熟的过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后的苏轼,似乎真的领悟了儒释道三位一体后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规律。他为后世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壮志在胸,三十成功立业,风采令人折腰。

我胸怀大志,却一无所有,正待大展抱负,以抒写我美丽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建功立业过程任重道远,需要我攻城拔寨,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郎如此,我欲如何。笑看人生,多情笑我,人生如梦,戏如人生。

我自对公瑾非常崇拜,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仰敬之余,不禁感叹岁月蹉跎。东坡先生华发生时叹赤壁当年;我今尚年轻,廿几年头岁月中,我追梦之余,养性之余,谈笑人生。我应紧追公瑾当年,多情风流,羽扇纶巾,建功立业。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忆苦思甜,人道是。豪情今虽在,前路依然坎坷,依然遍布荆棘,漠然视之。万水千山总是情,我何惧孤独上路。

怀古尤有周郎在,忆苦直追东坡居士。指挥若定,从容潇洒,英雄本色,我应向往。多情应有,谈笑风生,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等闲视之。

樯橹灰飞烟灭,待我功成名就之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莫等华发生时,叹公瑾遥思赤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改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不知那尽头在何方。大浪滔滔而来,仿佛要吞没那世间万物。放眼历史长河,多少惊涛骇浪,湮没了多少英雄儿郎。漫步于凋敝的城池之下,有人告诉我那就是传说中的赤壁古战场。

零落的崖石堆砌着,颇有刺破天地之势。远远地,大浪袭来,拍打着倔强的礁石。顿时间白雪般的浪花铺天盖地而来。刹那间,时空交错,仿佛置身于磅礴的历史画卷中。你看那山川河岳,壮丽奇伟,让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奋斗终生。于是我想到赤壁之上的周公瑾,那个时候的他是多么的英姿焕发啊。手持羽扇,衣袂飘飘,好一副书生气。

然而,就是他,这个看似文弱的.少年,却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魄和胆识。谈笑之间便让敌人灰飞烟灭,闻风丧胆。那初为人妇的小乔该是怎样的自豪啊,那天仙般的面庞上定然写满了自信与荣光。可怜可笑的我。风霜早早地袭上了鬓角。

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便已将入暮年。人生如大梦一场,总有人欢喜,也有人哀伤。一晃便是几十年。与其哀叹,倒不如斟一壶浊酒,与日月同醉。呜呼,哀哉!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授课时间:12月9日上午第二节     授课地点:多媒体a。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

教学重点: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思考投影出的一道关于文学常识的选择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由此题引出本课。)(投影)(并看苏轼像——钱币) 。

二、对词作者苏轼作简要介绍(学生回忆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教师小结):

苏轼坎坷的一生。

三、放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赏析。

1、学生朗读,注意气势(教师讲评)。

(投影:豪放词派    以词言志,意境开阔)。

3、学生再读,读出感情、气势。

4、学生表达朗读感受:豪放、大气、感伤、不平(凡涉及苏轼的感受即可)。

5、思考、讨论题: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引出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下阕:塑造周瑜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

2)上阕一、二、三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说说它的好处。

3)四、五、六句点明什么?

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周瑜,为下阕塑造周瑜形象作铺垫。

4)七、八、九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

5)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6)齐读 上阕,再次体会景中之情。

7)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英气勃发,年轻有为(点到即可)。

8)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样的形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9)最后五句怎样写人生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感伤,是自责,慨叹岁月无情而功业无成。

10)齐读全词,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6、小结: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五、学生背诵本词。

六、总结:通过本诗的学习,要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学会鉴赏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自由讨论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异同。

八、教后反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 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气势,有种“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xx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诵读体验】。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词。

2, 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一)。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              羽扇纶巾。

卷起千堆雪            樯橹灰飞烟灭。

(二)。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教学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当然很多。但是,观其大略,无外乎朗读、讲解、分析,就词论词。在总结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创设情景,意在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受苏轼词的豪迈、奔放风格,体会词人壮志满怀却无处可酬的情怀。

随着《三国演义》片头曲的响起,我们很快进入肃穆悲壮的情景氛围中,这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接着学生朗诵,而配有音乐的名家朗诵更将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这里,我暗自高兴,我已经成功的将学生带入苏词的情景氛围之中了。

可是,由于这节课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词人的豪迈风格和壮志情怀,使得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设置上偏难,学生不容易理解苏轼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中国文人普遍的价值取向;而我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急功近利,急于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想的相符,这样使得一些学生本来完全可以自己讨论得出答案的问题,而变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说出,并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常规演讲。

导入  :

我们星期天到长江去采风,大家都写了不少作文,谁愿意交流?

(3--4名同学交流)。

面对浩瀚长江,苏轼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多媒体范读《赤壁怀古》)。

尽管地点不同,但我们和大文豪还是有不少共同的情愫。接下来请大家一边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边拿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看看有什么收获。(学生阅读、比较)。

我们还是老规矩,按学习小组先小范围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问题abc)。

分组讨论。

写景。

哪几句好?(学生读)。

我们比较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如何写景的,看课文写景好在哪?(讨论)(写景:用词、修辞)。

再看几句同样写水的诗句。(多媒体“写水”)。

学生讨论3。

写人。

文中怀古的对象?(周瑜)。

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众说纷纭、介绍周瑜)。

我们应该如何把人写好?(讨论)(写人:特征、典型)。

解答问题a:作者为什么先写“小乔”?(讨论)。

人生得意2、裙带关系3、和自己对比)。

(三)伤今。

谁来介绍苏轼的生平?(介绍苏轼)。

填表: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周瑜。

2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得意。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感伤。

文章写出内涵需要注意?(讨论)(写意:比联、真实)。

解决问题bc等并小结全课。

本课创意很好,敢于将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全课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理念,气氛活跃、融洽。提供了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又一思路。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苏轼最为著名的千古名篇之一,其豪迈之气让阅读者不禁大受感染,为人们所深深喜欢。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字词解释:

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淘:冲洗,冲刷。

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乔公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英发:英俊勃发。

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强大之敌,指曹军(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尊:通“樽”,酒杯。

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作品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大好河山啊,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他的姿态多么的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作品背景: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1082年(神宗元丰五年),时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对于黄州之赤壁是否是三国时的赤壁之战的故地是颇存疑虑的。

作品赏析: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在前面所闻所见的基础上由于感情的激越而发出的赞叹之语。由于对赤壁的赞美,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豪杰,现在是美丽如画的山河依旧,可是当时为之角逐的英雄却不见了。这一句不仅回应了第一句,而且为后面具体写周瑜做了过渡。

下阕集中笔墨写周瑜。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周瑜的飒爽英姿,意思是说想当年小乔嫁给了周瑜,英雄美人一时传为佳话。据史料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这句话着墨不多,画出了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风度潇洒的神态。“纶巾”是从服装上突出周瑜超人的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他才能过从。词中只用“灰飞烟灭”

作品思想: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v(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以上这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苏轼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苏轼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苏轼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苏轼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的苏轼,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苏轼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苏轼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更是让苏轼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道,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蒹葭,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多媒体

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小结:实景与虚境

思考回答:

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8、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10、多情----愿望;如梦---安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对比归纳:

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

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意境

江月周郎风采功业

课后小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刘辉 邮箱:

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

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 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 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1、 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 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 面对壮美 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 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

1、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 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 “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 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4、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 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6、 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四、对比归纳1、 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

2、 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 指导把意境的方法。填写表格。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训练能力。

指点方法。

五、作业 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    乱石      虚境   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                                意境。

江月             周郎风采功业。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一课时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 幻灯5

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幻灯6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红灯7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幻灯8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幻灯9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幻灯10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幻灯11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幻灯12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相关推荐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师教学计划(优质17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用于指导和管理教学的一种计划性文件。它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施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

招聘员工合同(热门20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是商业交易的重要环节,标志着交易双方的共识和承诺。在下方看到的一些范文是根据实际情况精心整理和汇总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应聘员工姓名:_____

教师责任与担当心得体会(汇总18篇)

教师心得体会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全面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人说老师是

工行新员工入职心得体会范文(24篇)

心得体会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中,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反思和总结所得到的一种个人感悟和体验。它既可以是对于某个具体事件或任务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于人生、职业

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结束语(汇总20篇)

活动总结是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20xx年度,我院的安全生产工作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微课教学(模板19篇)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一,记载于《

补缴住房公积金申请书(专业22篇)

转专业申请书应该突出你在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并展示你为何不再继续在该专业学习的原因。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转专业的申请者的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

手术室个人工作自我鉴定(实用16篇)

工作鉴定并不仅仅是对个人而言,对团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和协作,提升整体工作效能。鉴定范文四:员工在工作中善于沟通协调,处理问

医生抗疫工作汇报(热门19篇)

工作汇报是一种职业素养的体现,能够展示我们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范文,相信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营销策划案总结(热门21篇)

营销策划应该以长期持续的方式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营销策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20xx年是xxx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