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课程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优秀15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优秀15篇)

作者: 雨中梧

范本是对一种文体或题材的典型代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文体或题材的特点和规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时刻刻对照《党章》的要求,查找自己的不足,扎扎实实地解决好每一个具体问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

认真地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和会议精神后,我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加坚定了,并且充满了信心.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突出了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国家对民生的重视正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来国家部分省、市发生了较多的不可预计性的自然性灾害,如:地震等,给受灾地区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处党委的号召下,我也积极投身到捐助行列当中,与其它园林员工一起解囊相助,用真情和爱心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同时也为园林处职工马龙积极捐助,献上一份自己的爱心。还为固阳县下湿壕中心小学家庭困难的小学生秦旭捐款,帮助其完成学业,不致于失学。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党员干部如果不保持政治上的警惕,不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是非常危险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只有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和领会,才能融会贯通,把握其精神实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政治上更加成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进一步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园林事业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

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讲究工作策略,注意工作方法,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要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三、强化纪律意识,在严以律己上下功夫。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党章》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各项规定,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服从大局,听从指挥,令行禁止。进一步强化廉政意识,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思想境界,自觉接受监督,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时时刻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在工作中,要讲原则,讲纪律,讲方法,不该得的不得,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办的不办,同时要善于查漏补缺,及时补位。

5.学习品社新课标心得。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联系,逐渐递进,呈螺旋式上升。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此,今天主要从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三个层次和大家一起学习图形与几何部分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课程内容。

在认识中培养数学眼光。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第二学段中,需要培养的数学眼光包括抽象能力(量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现实世界中拥有纷繁的物体,而这些物体实质就是穿上“外衣”的数学图形。因此,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搜集、观察、比较的过程,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例28图形的共性与区别。

通过相应的图形认识四边形,辨别其中的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明]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不同图形,说出图形的共性,知道这些共性与图形命名的关系。例如,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共性,平行四边形要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长方形进一步要求四个角是直角,正方形进一步要求四条边都相等。

第二学段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这些都是四边形。在逐一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后,应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例如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来梳理图形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不同四边形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并且新课标中着重提出了一个新的核心素养——量感。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例如,图形的面积教学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观感知面积的概念,经历选择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量感。

在探究中建立数学思维。

通过数学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推理意识的培养,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就可以在推理过程中认识。

例29通过作图认识三角形周长。

把三角形的三条边依次画到一条直线上,认识三角形的周长。

[说明]让学生从认识三角形的周长入手,直观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具体方法:利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圆规依次度量三角形的三条边,首尾相接画到直线上,得到一条线段,直观感知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以及线段长度的可加性。

在图形周长的教学中,可以借助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长,感知线段长度的可加性,理解三角形的周长,进而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通过类比,感知图形面积的可加性,进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周长与面积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在应用中发展数学语言。

数学是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数学语言,可以简约、准确的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在图形与几何模块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发展学生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例30图画还原。

打乱由几块积木或者几幅图画组成的平面图画(如图11),请学生还原,并利用平移和旋转记录还原的步骤。

[说明]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仅能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图形运动是可以记录的,甚至可以体验选取最佳方案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设计时,可关注如下要点。

(1)完成还原积木的任务一定要从简单到复杂。如图11,先打乱四块积木中的下面两块,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学生有了一定经验后,可以打乱三块或四块积木,让学生继续尝试。

(2)可以分小组进行。为了记录准确,事先要确定每一个步骤的代表符号。

(3)小组活动时,可以先讨论,确定一个大概的还原路线,然后操作验证。

(4)小组成员共同操作,进行比较,验证确定的路线。

顾志能老师在千课万人中曾展示过一节精彩的“图形的运动”练习课。在学习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得到切实提升。每次还原拼图都让学生去想象移动的路径,并让学生用实物操作演示,不适合操作的用课件演示。这样的做法,促使学生不断在想象图形移动后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轨迹,不断强化其图像知觉、运动表象,最终实现图像想象能力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丰富的学习形式,如观察、描述、画图、操作、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亲身去“做数学”,去“再创造”数学,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情感得到有效激发,数学学习的价值得到全方位的展现,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得到充分发展。

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今晚曹培英教授通过线上云教研,从误区与对策、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教学改进策略三个方面,为我们做了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的高端引领。教学不能假大空,为了博人眼球而标新立异,抛开课本,另搞一套,这样丧失了教学的本真,而是应该基于儿童立场,立足单元整体,吃透用活教材,转变课堂形态,关注学习评价,将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到相关单元的每节课的教学中,让教学回归本色。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今年的暑假培训,受益匪浅。听了专家、教授精妙绝伦的讲座,使我感慨万千,久久沉迷于其中。回想这几天名师精彩的教学片断,感受他们精典的教学风彩,我对新课程的教学有了一个较全新的理解和认识。面对新课程的教学,一堂好课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课,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确立教学目标必须心中有“人”。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根据学科内容的特征,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人格等健康发展。

其二,处理教材内容要突出“变”,真正的教材,是经过处理的。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光是教教材,更重要的是利用教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内容整合。努力开拓教材中的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素材,通过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具有新鲜感,从而强其深入钻研的欲望。

其三,教学方法要体现“疑”。思维取决于凝问,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设疑,想方设法将重难点设计成若干个问题。启发思维,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人人思考,个个参与讨论的教学氛围,不断保持这种质疑态度,将会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其四:教学过程要强化“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动。教师要成为导演的角色,而是演员的角色。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点拨,引导其思维的能动、灵动,同时少不了教师巧妙合理地安排活动程序,认真把握教学内容和掌握教学方法。

其五,问题情境要创设“乐”。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增加目标达到的效果。还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在乐教乐学的氛围中,教学内容尽可能拓展,寻求训练与兴趣的结合,培养风趣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师生一起在快乐的氛围中,教师的教才轻松,学生的学也愉悦,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乐教乐学,其乐无穷。

总之,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能力的发展,还要考虑这一节课中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敢于创新的平台。教学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这样的目标,不仅是每个教师的愿望,更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

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数学属于全体大众,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要改变使原来内涵丰厚、品位高雅的课程异化为以复制系统知识为目的的大工业生产式的流水作业的做法,不能再以课程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自居。应将“教程”转变为“学程”,将“知识施与”转变为“教育交往”。教师作为全人格和全心灵的交往者,既不视学生为承纳知识的容器,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知识的对象和手段,应具有民主理念与生本理念。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以生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理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以及考试压力的影响,我们在贯彻新课程上面可能或多或少打些折扣,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只有不断实践,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应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建构他们的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如: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还有如: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同时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要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与形成性,引导学生不仅求“知”,更要求“德”,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以自己其独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悦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要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放飞生命的灵思和才情。

(一)关于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

现行初中教材中,对于一些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有许多遗留的内容,如韦达定理、分母有理化、十字相乘法以及三角形四心问题等,而这些内容是我门在高中阶段必须用到的知识点。对于这些内容应如何处理?应该安排何时补充这些内容比较合适?是放在所有新课之前单独讲授还是在讲授有关内容时穿插进来?这些都是在新高一教学中不可避免会碰到的问题。

(二)关于新教材该如何把握难度的问题。

新课标实施不久,对新教材的了解和把握还有所欠缺,课程内容要求高,难点集中,习题配置较少;信息技术要求太高,师生负担较重。加上对应的参考资料比较缺乏,现存的资料对教材难度的把握不甚明确,如新旧教材中对于函数定义域和值域这块内容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对教学和考试中的难度的确定的尺度不易把握。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需求,使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方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专家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本次课改的亮点。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言之,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调数学学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规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课标中提到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课标中同时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全体、长久持续地发展。所以数学课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之外,就是要求实行人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加强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数学学科的学科育人功能。具体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初中数学课程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四、初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物理,到现在教物理,居然已经有十四年了。手里捧着物理课程标准,在思考一个久远的问题,物理这门学科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老师在传播着什么?如何传播?终于可以静下心认真领悟了!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科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雪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现代版曹冲称象;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还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nextpage]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实现。如“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设计如下:第一步,问题的提出;第二步,让学生猜想;第三步,用钩码和弹簧称进行实验;第四步,数据处理(数据表格、图象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把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看成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创造性工作的话,那么制定新的教科书则是第二次创造性的工作,而教师依据新课标、按照新教科书实施教学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创造性的工作了。因此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开展教育科研,进行教育探索: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就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行动研究法”是目前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nextpage]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行动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可以给师范生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技术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如何组织开放式数学教学,并且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开放;数学教学;课程;学生。

实施中的课程改革,让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和全新的理念同步成长。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本文针对开放式教学认识不统一,且程度仍不能满足目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等情况,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就如何组织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开放教学环境,创设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朋友化。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

理想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必须确立:

1,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

2,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

3,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

三、&nb。

[1][2][3][4]。

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1、十八大、十九大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0xx年教育部提出通过“核心素养”落实,对高中课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课标应如何修订落实,如何衔接。

3、学科融合对于义务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提倡把学科内容、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数学课程。

核心素养的数学特征:数学眼光即数学抽象,体现的是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即数学推理,体现的是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即数学模型,体现的是数学的广泛性。

核心素养的教育特征:使学生拥有某种意识即基于经验的感悟;使学生拥有某种观念即基于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拥有某种能力即基于实践的掌握。

核心素养的阶段特征:低学段基于感官,对知识的要求更具体更侧重意识。高学段基于概念,对知识的要求更一般更侧重观念、思想、能力。初中7个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几何直观等几个方面。

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结合xx教授所讲我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并非直接通过学习就能得到,而是在各种概念的理解中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渗透从而在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这样才能使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地生根。

学段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三个学段变为四个学段,其中小学1~2年级一个学段;3~4年级一个学段;5~6年级一个学段;初中7~9年级一个学段。学段变化是为了更好的衔接知识点凸显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课标体例发生了变化:增加一章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中增加内容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体例变化使教师更清楚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习什么、学习程度、如何学习)。变化原则:增加代数推理、增强几何直观。

内容方面的变化:初中增加:理解负数的意义、《九章算术》方程篇、近似计算、了解代数推理、韦达定理。

作为教师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变化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尤其作为一个新老师要以课标作为导向研究教材才能更精准的明确教学深度和广度。

无论课标如何变化,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涓涓细流”。让学生爱学、乐学,这样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能力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就变了,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却不能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钻研、不断进取做学习型的“新”老师。

初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感受

现在学校里最流行的词是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挂在嘴上,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流行,难道我们只是在赶时髦?还有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是什么?这些疑问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最基本动力。”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笔者就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问题一:流于形式。

问题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一时间,好多老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不要忘了有时课本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境。

问题三: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数学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压”之嫌。从学习方式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题四: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问题五: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痕迹;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而无法进行,只好在旁边配个“助教”;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的讲课老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以上事实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六: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问题七: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以为,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环节,每节课都要分小组活动,都要有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步骤,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样面面俱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呢?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教师来说,要体现自己解惑的水平,关键是你敢不敢暴露学生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意见吗?谁想说,请大胆地站起来!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八:考试成绩会怎样?

众所周知学生与家长最关心的是成绩,这也难怪,现在中考与高考要得是学生的分数。而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还是看老师的教学成绩。所以很多老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还是搞盯、盘、补。实施新课改以后学生的成绩怎么样?还有待于时间去检验!

问题九:不能过分地夸大学生的能力。

现在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试题越难越好,越灵活越好!某实验中学的一份月考试卷的最后一题,不要说学生做,老师做都非常吃力,这样的试题只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新课标背景下的试题怎么去命题?这有待于我们去探讨研究。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强调数学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应有原则:

即: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什么样的数学是有价值的、必须的、促使发展的数学呢?我们觉得,数学学习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并且不是在数学学习中孤立的、机械的仅仅发展数理逻辑智能,而是要兼顾其他智能的发展,即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因而可以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重新审视学科价值。

数学学习的学科价值过去偏重于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智能,忽视其他多种智能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将其重新确定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突破“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到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智能发展因素,将主要智能发展目标和兼顾智能发展目标细化分解到教学环节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提供适宜的情景、适合的材料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有多方面的成长。如在教学中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通过将数学的规律、法则自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等等。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比划出“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的大小,在地面上画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这些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技能,还活动了肢体,促进了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富有情趣。

二、重视智能挖掘、补偿。

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个体性,新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个体弱势智能的挖掘和补偿,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课程目标。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智能发展状况,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他们的主导智能、优势智能、弱势智能,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比如,同样是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有的学生善于从形象直观的学习材料中获得,有的同学喜欢从逻辑推理中得出;再如,对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有的同学善于和同学共同合作,相互探讨,而有的同学则不善于与同学交流,喜欢自己独立思考。这些现象反映了学生综合运用智能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强求一律,但对于个别学生明显的智能发展不平衡也不能视而不见,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做好智能水平的“提优补差”工作,使学生能够有机会通过活动从整体上提高智能发展水平。这不仅对于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有利,更有利于今后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水平。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目标多元”指不能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数理逻辑能力的.测试,而要把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智能领域也纳入数学教学的评价视野之内,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效果。“方式多样”要求评价不能仅限于一张试卷、一个结果。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尤其是自我评价,它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智能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除了用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外,还针对学生的智能表现的特点,设计了师生单独口试、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撰写数学小论文、编写数学小报、生活数学调查等活动,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评价结论,也促使教师重视学生多种素质的共同培养。

四、整合课程资源。

我们教师也要以此为借鉴,在实际的教学中对现行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努力提供适合学生多元智能训练、开发的课程资源。如教学“利息”的内容,我先布置学生到银行了解当前的利率,向父母了解存款的一般常识。如在教“千米的认识”时,我与体育老师共同上了一节“中长跑”的体育课,通过实际的肢体活动,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一千米”有多长,测算出自己的跑步速度大约是每小时几千米。同时,我们还把在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适合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课程资源,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广运用。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初中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我校七年级教师将尽一切力量做好教材的实验工作。为了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校基础教育发展的特点,高质量、高品位、富有特色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课程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2、优化课程的实施过程,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革评价机制,探索发展性评价,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能型的现代教师队伍,把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三、组织机构。

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等有关部门人员任组员,负责决策、组织、协调、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程改革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实验措施。

1、强化师资培训。

七年级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基础上,继续选派教师参加县各类课程培训、课改研讨会,邀请市、县教研室的领导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努力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通过对各学科课程标准与解读的学习,观看课改实验区的教学实录,外出参观学习,积极组织探讨深入理解理论和有效应用理论于实践的模式,逐步掌握课改的“真谛”,逾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把所了解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课堂。

2、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课堂教学方式的真正改变。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认真制定《新丰三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改变教师传统备课方式,加强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构建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我们准备从一下方面着手。

(1)拓宽课程资源。

(2)改变教学行为。

(3)改变学习方式。

(4)开展“上好一堂课”的活动。

3、完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恰当的评价将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新教材理念下的认识探讨,试从二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课堂评价的特点和原则;第二,从遵循原则下,探讨课堂教育评价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发展的评价。

4、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加大校本课程建设。

我校作为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实验学校,我们在办学中结合时代需要,根据校情,加强图、音、体教学,使之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开展七年级书法课、合唱队、舞蹈队、美术班,演播小组以及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等活动。

5、认真做好新课程的宣传工作。

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板报、主题班会、讲座等进行校园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大家社的宣传。

6、落实管理制度。

(1)由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定时间、定地点采用专题讲座、集体研讨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和教学设计;学习最新教育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学习、借鉴新课程经验等,引导教师逐步将新课程理念演变为个体的个性化理念。

(2)修订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备课制度、备课组管理制度。坚持以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评价课堂教学,注意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主要从职业道德水平、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科研水平等四方面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师评价机制。

(3)教师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同样执行考勤制度,考勤方法与上课一样。

(4)教师每月要有一次备课组内的小结;每学期要有两次书面形式的经验总结上交教导处,要有1—2个优秀课例上交教导处。

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上更加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初中数学新课程。

欢迎欣赏。

一、新时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质高,技能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作为一支培养人才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強的本领。

2、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知识素养,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讲座老师广博的知识,精深的研究,独到的见解,最新的科技信息,打开了教师们封闭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师听了讲座后说:“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的东西太少了。”

对人教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有了更详细和深刻的理解。

通过讲座老师对教材的详细讲解,使我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前我总是埋怨课本的练习太少了,以致于没有练习题给学生训练。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后,才知道教材的编本是有要求的,甚至对教材的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课本的练习题够用,好的教师要根据原来的练习题变通去猜练习,比如:+=5改为或+=5或-=5。

三,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应用题新课不要讲过多的内容,一节新课两道题足够。在教学过程中,要两线并行:建模(阅读——分析——找量);练习(学案)。要给学生足够的建模时间,可以通过检查学案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也很重要,盖高楼瘦身,不要越讲,内容越多。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管是从教材的把握,还是从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收获很大:首先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了解到课任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

今天,周末,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我们铁中全体初中数学老师相聚在达一中的阶梯教师进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培训后我觉得受益匪浅。

省外专家对整套北师大版教材进行了分块分析,重点分三大块:数与代数,平面几何,统计知识。并就各模块在各年级教学时的注意点给我们作了提醒。确实,平时教学对一节一节的知识点考虑得较多,这样的分模块分析和总结对我们一线教师也很需要。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对几何这个模块重点进行分析,各年级逐步从实验几何过渡到尝试论证再到严格论证,这样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并就有关章节北师大版和华师大版的不同之处作了说明。确实,我们平时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方法和过程的思考。双基要落实,还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主动学,乐于学。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后教学中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中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今天省外专家总结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今天具体的达一中、达高中、省外专家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中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实验,为此,我校数学研组也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得体会《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这就是说教师是指导者就不能“代庖”,教师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而是组织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动手实验操作。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

四、最后,通过对“十大核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解读,使我进一步了解学习了新课标。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相关推荐

大学生校园志愿者心得体会(热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和理解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提升作用。

简单的简历封面(模板23篇)

个人简历是向他人展示自己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一种重要工具,它能够直观地让对方了解你的背景和实力。借鉴他人的经验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个人简

帮助学生提分心得(优质16篇)

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

后的自我介绍范文(17篇)

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

感恩读后感(模板18篇)

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个人感受和体验的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以下是一些经典著作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政法工作条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通过它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和展示自身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工作心得范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投资回款协议书(优质14篇)

投资是一种多元化的方式,可以分散风险并提高投资回报率。最后是一些与投资相关的新闻和资讯,供大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甲方:乙方:身份证号码:注册号:手机号码:

检验科实习工作总结范文(19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并给自己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灵

儿科出科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让我更加成熟和坚强,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和解决困境。以下是一些发人深思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5篇)

一个好的心得体会需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多加观察和思考。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吧。20xx年9月20日,县教育局党委组织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