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农学论文 > 最新浅析农村不稳定因素论文(三篇)

最新浅析农村不稳定因素论文(三篇)

作者: 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析农村不稳定因素分析篇一

;

【摘 要】近年来,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从总体上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笔者通过对河南46个农村的近500名农村女性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结合调研情况在计量经济学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制约因素。

河南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也有利于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河南省的全面发展。目前,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人数逐渐增多,岗位需求进一步增多,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了深入研究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河南省沁阳市崇义镇史庄村、皮庄,新密市岳村镇土门村,方城县付庄,遂平县赵庄、遂平县土楼村等46个村庄近500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人口为研究对象, 通过访谈、发放问卷(其中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79份)等形式,调查分析了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现状。从调查和资料分析看,发现影响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受一些因素制约。

一、基本假设

假设一:文化教育程度与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正相关,即文化程度越高进行非农就业的概率越大。

假设二: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效果越好、和现在工作联系越紧密,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就越大。

假设三: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其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好,进行非农就业的概率就越大。

假设四:工资待遇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工资待遇越高,进行非农就业的概率越大。

二、变量选取与设置

为了研究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概率的具体影响程度,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在模型中,以是否进行非农就业(q)作为被解释变量,在调查问卷中,当被调查者被问到“将来是否会继续非农就业”时,如果回答“会”,即进行永久转移,取值为1;
如果回答“不会”,即不进行永久转移,取值为0。因此本研究采用logit模型。在解释变量方面,本文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工资待遇。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效果很好且和现在工作有联系取值为1,其他情况取值为0。工资待遇高取值为1,其他情况取值为0。文化教育程度和年龄设为虚拟变量,将文化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四组,以文盲作为参照组,设置三个虚拟变量jy1、jy2和jy3;
年龄分为18-26岁、27-36岁、37-46岁、47岁以上四组,以47岁以上为参照组,设置三个虛拟变量nl1、nl2和nl3。

三、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结合前面的假设,对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1、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

由上表可见,样本中初中学历女性非农就业概率负相关,影响显著;
样本中小学学历的女性非农就业概率负相关,对非农就业没有影响;
样本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正相关,且有影响,表明农村女性学历越高非农就业的机会就越大,学历越低就业机会越低。说明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假设一成立。

2、培训状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岗前培训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有很大帮助,表中显示,培训状况和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概率正相关,且影响非常显著。这说明农村女性只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且培训效果越好,她们进行非农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假设二也成立。充分说明,技能培训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年龄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样本估计结果显示,18-26岁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概率正相关,对非农就业影响显著;
27-36岁和37-46岁与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概率负相关。这说明,年龄越小的农村女性,她们外出就业的可能性大于年龄大的农村女性,年龄小的女性没有结婚,家庭负担小,年龄大的已婚的农村女性家务劳动比较繁重,例如:照顾小孩和老人等,她们外出就业的机会就比较小。所以,假设三也成立。

4、工资待遇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样本估计结果显示,工资待遇和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概率正相关,对非农就有影响。这说明,农村女性劳动力是否非农就业也和岗位提供的工资有很大关系,提供的工资越高,农村女性外出非农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假设四也成立。

四、结论

以上的分析表明,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在非农就业中明显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培训、工资待遇的制约。其中,年龄和技能培训是制约河南农村女性外出非农就业的典型因素,受教育程度和工资待遇是河南农村女性外出非农就业的一般因素。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农村不稳定因素分析篇二

;

摘 要:在中国新时代的推动下,农村金融发展也十分迅速,农村的金融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区域性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突出,农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发的区域差异性问题直接导致了各地区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经济反差大、增速缓慢等现象的产生,严重阻碍了金融的整体发展进程,给金融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农村金融;金融规模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概述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含义和差异情况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必然的条件下经济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1.地理环境的制约

我国地形复杂, 在我国东部地区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交通便利,气候较湿润,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与外界联系紧密;然而在我国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常年干旱,与外界交通少,矿产资源丰富,水土资源匮乏,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西部发展缓慢而且各省市在经济发展上的极度失衡。

2.经济发展重心偏向沿海地区

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在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凭借着优越的地势条件,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因此许多人在此投资建厂,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至于我国经济出现了发展的不均衡。国家大力发展沿海地区,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忽视了内陆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中心一直在中部地区,在古代,我国对外联系的是丝绸之路,带动了相毗邻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内陆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并未取得高速发展,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密不可分,在上海,由于交通便利,农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良好。

3.区域经济的基础建设力不高

在国家坚持以发展经济的条件下,无语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缺少有效地管理机制,经济政策上的调整缺乏指导性经济的保障制度不力,竞争机制不严格,普遍缺乏对经济规划的意识没有完全的意识到经济规划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教育水平的差距

在我国西部地区,大都是山区,离市中心距离较远,人口少,并且畜牧业使人口流动很大,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收到很大阻碍,人均收入低,缺乏人才的引导;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教育投资力度大了大量的人才。教育在一个国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关乎着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区过于偏远,使得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教育,从而使很多青年人早早辍学,同时尽管有些想上学的家庭由于负担不起高额的学费而不读书,从而小小年纪就不接受教育,在我国东部地区,人们的教育观念强,大力投资教育,不为眼前利益,并且当地也发展高校和带有专业技术的学校,让更多的青年人接受教育,缩小教育水平的差距。

二、农村金融发展概况

(一)农村金融发展含义

农村金融,主要是农村的货币融通,同时也是一种资金运动,农村信用运动。我们所熟知的农村金融包含了三个层面,首先为基础方面,主要是农村的微观经济及微观组织结构,其次是中间方面,包含农村储蓄机构和储蓄结构问题,最后是调控方面,主要指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央行的调控等。我们所研究的一般为中间方面问题,也是调节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拥有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并存典型经济特征,同时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发展差异巨大的国家,农村人口众多,且不同地理位置的情况迥异。所以,平衡各区域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是关注较为广泛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将目光集中于“三农问题”上,可见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任何时代背景下,金融问题都是经济类问题的主导因素,同样,农村经济想要进步,发展同样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协同和支持,中央多次下达过类似文件,强调从战略角度放大问题,解决问题,搞好农村金融发展方向。

三、区域经济差异对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金融机构不够完善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作用下,有些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撤离其在乡村发展的银行,导致农村金融发展不均衡,造成金融机构出现问题, 我国国土面积广,幅员辽阔,基于此引发的区域性经济问题也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圈研究的热点问题。区域性经济差异对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分为正负两个方向,可能促进,可能抑制,是一种不确定的差异。由于区域广袤,我国各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状况参差不齐,不平衡性极为常见,同时,这种区域间差异在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之间也极为明显。

(二)农村金融供给垄断严重

农村信用社是乡村信贷的次要地方,我国乡镇企业的存款大都集中在农业银行,这样就呈现了农村金融被农业银行所垄断,据统计,农业银行的业务量是在农村金融中占了很高的比重,这种模式下为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经济发展上的极度失衡,人均gdp是考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因为其能代表一个农村人们生活的质量,而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失衡导致农村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巨大。

(三)金融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得到较大的支持,无法吸收更多的资金,无法满足农村的各项需求。

四、结合区域经济差异对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经济落后区域金融组织体系

在西部地域樹立专属于本地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的经济程度的开展提供资金效能,为外地的经济开展终止融资,保障坚定的资金拥护,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落后区域的经济程度建设不但要为本地树立专门的金融组织体系,还需要一直补充,组建融合的金融市场,以此带动当地市场经济水平的提高与进步,促成当地经济水平的不断开展,东西部经济程度不同的呈现起源之一就是金融市场的联络,在东部经济取得效用后国家有实力控制金融市场,以此带动西部地域的经济发展,减少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异。

(二)实施区别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我国,农村金融储蓄机构的种类较少,由于资本市场在农村运行困难,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还是以银行和农村合作的信用社为主要机构,而金融的具体形式也较为简单,主要为农村金融储蓄和贷款两个方面,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说是大部分来自贷款的贡献,两者通过农村贷款互相联系。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我国政府须要对金融机构进行灵活的货币政策指点。对经济实力相当的地区能够试行推行城市地域的利率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逐步完善金融机构政策,这样可以让当地经济发展依据不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制订差异化的金融效能政策等。

(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要重视发展农村产业,着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着力根据发展战略中每个区域而有所不同的,它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农村不稳定因素分析篇三

;

内容提要: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程度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持。本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六维评价体系构建我国农村金融排斥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港奥台藏)的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测算农村金融排斥指数,并利用sdm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空间特征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农村金融排斥空间相关性显著。在考察期间内,gdp贷款贡献率、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产业结构影响本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农村就业人员规模、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较强的外溢作用。鉴于此,加强各地区农村金融合作,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相结合,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等,有利于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程度。

关键词:农村金融排斥;空间效应;莫兰指数

一、引言

金融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在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同时纷纷从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方面出发,在增加城市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大量减少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事实上的排斥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使其无法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排斥”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排斥现象存在于我国城市和农村,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方针,大部分农村经济资本与剩余被强制地分配到城市和工业领域。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金融排斥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缓解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对于促进农村金融协调发展,最终使普惠金融得以真正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排斥是阻碍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由英国地理学家leyshon(1993)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由于受到地理空间等的限制,一部分人群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由此引发的现象称之为金融排斥。morrison(2001)、affleck a(2006)等学者也强调金融排斥是由于地理排斥所决定的。fuller(1998)等专家学者认为,基于地理空间的视角,一个地区金融排斥的情况可以用该地区的金融网点数来衡量。该地区金融网点数越多,金融排斥程度越小。反之,金融网点数越少,金融排斥程度越严重。kempson(1999)建立了金融排斥的六维评价标准,他认为金融排斥不应仅仅只包含地理排斥,还应考虑条件排斥、评估排斥、营销排斥、价格排斥以及自我排斥。cebulla(1999)从金融供给方和金融需求方出发,将金融排斥分为主体性金融排斥以及结构性金融排斥两部分。sarma(2010)从金融机构的渗透度、产品及服务的可获得度以及使用度这三个维度出发构建金融包容性指数,其中金融包容性指数越大,金融排斥程度越小。carbo(2010)则认为,之所以贫困人群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金融产品及服务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对于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意愿不够重视。guiso(2008)、bongomin(2016)则认为,受教育程度严重影响着金融排斥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往往越容易接受新的关于金融产品及服务的知识,越容易产生金融需求。

我国对于金融排斥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王修华(2009)运用kempson的六维评价方法,并将这六个维度具体量化,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排斥的具体情况。李涛等(2010)从储蓄、贷款、保险、基金这四个层面入手考察居民的金融排斥情况。谭燕芝和陈彬等(2014)认为金融排斥主要是由于地理排斥所引起的,因此用县域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数来衡量金融排斥。张国俊、周春山和许学强(2014)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与效应度出发衡量金融发展程度,进而反映出金融排斥情况。李建军和张丹俊(2016)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将金融排斥分成几个维度,探究金融排斥对企业财务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评估排斥提高了中小企业内部融资以及外部非银行融资的比例,而地理排斥和技术排斥使得企业短期负债率有所提高。张号栋和尹志超(2016)以我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发现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金融排斥程度。一个家庭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越多,受到的金融排斥越小。侯凯(2019)基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效用度和承受度等指标,研究发现金融排斥对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影响显著。

但是传统的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研究往往沒有考虑农村地理位置之间空间因素的相互影响。随着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地区之间信息沟通、生产要素流动等变得更为快捷。因此,采用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更加有利于全面揭示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使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我国30个省份的农村金融排斥指数。其次,在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时,通过莫兰指数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利用sdm模型探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

二、农村金融排斥的内在形成机理

农村金融排斥理论源于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我国,由于城乡差距较大且农业是弱质性产业的特性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并不是十分完善。正如金融供求理论所强调的,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村金融排斥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供给方和需求方未能实现有效对接,是供需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分别进行分析。

一方面,供给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分布相对较少,作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主要是通过在农村地区设立相应的营业网点及分支机构来提供服务。农村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往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消耗。农村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往往要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因此在提供金融产品服务时会尽可能地选择降低成本。目前,由于我国农业仍属于弱质性产业,即具有收入低、风险大、生长周期长、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因此产生金融交易成本高、农村贷款难度大、额度小等一系列问题。(2)运营风险。金融机构为防止违约风险发生,在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时,往往要严格审查金融需求方的信用水平及还款能力,相对于城市而言,我国各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不平衡,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农村金融机构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明显高于城市地区。(3)经营状况。金融机构会随时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在农村地区开设营业网点或撤退营业网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国有金融机构为了实现更好的经营状况纷纷撤并了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经营网点,由此造成的营销排斥影响至今。现如今,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群体大都脱离了“三农”领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

另一方面,需求导向。农村地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主体主要集中于农户。金融需求大都离不开储蓄、贷款等基础类金融服务。需求方在提出具体的金融需求时往往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与城镇居民相比,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人群的受教育水平有限,并且收入较低,对金融产品及服务没有足够多的了解,同时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较为麻烦,由此引发农村居民将自己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2)在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相对比较封闭,无法准确获得充分的金融信息,导致其对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十分陌生。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农村居民往往更愿意选择一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以满足自身的金融需求(如高利贷等)。(3)农村居民可能由于没有抵押物、程序不合法等原因被金融机构拒绝提供金融服务,由此产生的不愉快的借贷经历导致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不信任,由此主动将自己排除在正规金融机构之外,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交通、信息等)也能导致供需双方不能有效对接。从而产生农村金融排斥状况。综上所述,农村金融排斥的形成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仅单纯的是供给方与需求方未能实现有效对接,同时也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农村金融排斥指数的测算

(一)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指标体系构建。关于金融排斥程度的衡量与测算,现有文献已经较为成熟,本文借鉴高沛星和王修华(2011)等的研究成果,从地理排斥、评价排斥、条件排斥、营销排斥、价格排斥、自我排斥六维度综合评价我国各省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其中地理排斥是指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而遭受金融排斥的现象,可以通过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衡量。评估排斥和条件排斥二者都可以理解为由于某些评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金融排斥现象,因此可以合并為一个指标,以人均贷款水平衡量。营销排斥是指由于营销对象的范围不同而产生的金融排斥现象,可用存款与贷款的比值来衡量。自我排斥是指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等原因而产生的金融排斥现象,可以用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来衡量。关于价格排斥,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难以构成价格排斥。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高利贷的普遍存在都足以说明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很少会受到价格的影响,由此可排除价格排斥。综上所述,将评估排斥和条件排斥浓缩合并,最终从地理排斥、营销排斥、自我排斥和评估与条件排斥这四个维度共同衡量我国各省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如表1所示。

(四)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农村金融排斥指数(ife)。该指数的测算,在上一节中已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2.解释变量:

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asset)。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规模。因此将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作为衡量供给引致的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规模(ins)。金融机构网点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该地区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度。因此将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作为衡量供给引致的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村gdp贷款贡献率(gdpc)。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6)认为农村百元gdp贷款贡献率是衡量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将农村百元gdp贷款贡献率作为衡量供给引致的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edu)。农村居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可能会影响自身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可程度。因此将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需求引致的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inc)。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直接影响着居民能否有效获得金融服务,农户的收入水平直接反映了其购买能力与储蓄投资水平,同时也代表了其获得一切金融服务的资金信贷规模,因此,本文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需求引致的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村就业人员规模(emp)。由于我国农业仍具有收入低、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金融机构更愿意选择职业稳定的经济主体为其提高金融服务。因此选取农村就业人员数作为衡量需求引致的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之一。

产业结构(agr)。产业结构能够合理地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并且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本文将产业结构作为衡量社会环境引致的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之一。

财政支农力度(fin)。政府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的财政支出力度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采用财政支农力度作为衡量社会环境引致的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之一。

(五)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使用200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 《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区域运行报告。由于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数据缺失严重,故在研究过程中将该地区剔除,最终选取了我国30个省级区域。文中个别年份的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预测取得。同时为消除异方差影响,对所有变量全部进行对数转换。样本的基本统计性描述如表4所示。

五、实证结果

(一)农村金融排斥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邻近矩阵对我国30个省份的农村金融排斥程度进行了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表5为2008-2017年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空间相关性的检验结果。根据表5所示,从2008-2017 年,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morans i均大于-1小于1,p值都小于等于0.05;z值均大于0且都大于临界值,因此拒绝原假设,这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并非空间随机分布,而是会受到邻近地区有关因素的影响,在空间地理位置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为了更好地观察全局莫兰指数情况,根据表5的结果编制了 morans i指数趋势图(图1)。

首先,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不仅对本地区金融排斥程度有显著影响,还具有明显的外溢作用。正所谓教育是国之大计,随着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程度以及认可度不断增强,从而使得农村居民因自我排斥而产生的金融排斥程度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对本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程度产生影响,还对相关地区的农村金融排斥程度产生影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可以减缓本地区以及相关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程度。这恰好可以说明,要想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程度,使普惠金融得以实现就必须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弱化区域差异。

其次,农村gdp贷款贡献率、产业结构的变化都只对本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程度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影响其他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程度。暗示着本地区农村gdp贷款贡献率、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其中gdp贷款贡献率的提高、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都有利于降低本地区金融排斥程度。gdp贷款贡献率的提升说明该地区得到金融服务的人群增加,而金融排斥程度恰恰随着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人群的增多而降低。增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利于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程度。这表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使得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就业人员规模虽然对本地区金融排斥影响不显著,但却影响着相关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显著,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群纷纷选择外出到发达地区务工,致使其影响相关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

最后,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网点规模以及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均对本地区及相关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广泛兴起,人们办理金融业务已经不能完全局限于到当地的金融网点办理,所以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网点数所构成的地理排斥逐渐弱化,并不能成为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支出的地理指向性较为明确,因此本地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并没有明显的外溢作用。此外,政府在发挥其在农村地区“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时,不应仅仅增加对于农业的支出,第三产业等也需要政府扶持。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从模型的选择以及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同普通ols模型相比,空间计量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在sdm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中:系数λ=-0.0518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恰好可以说明,在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时,空间效应显著。也就是说,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不光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也与其周边省份有关。因此,要想缓解我国各省农村金融排斥现象,应该加强区域周边合作,共同提高经济水平,以此来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程度。

贷款贡献率、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产业结构影响本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程度。gdp贷款贡献率系数为负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可以说明农村地区贷款额越大,即农村居民所得到的金融服务越多,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程度越轻。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系数为负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即农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越多,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认知度越大,农村金融排斥程度越轻。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系数为正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单纯的提高经济增速并不能有效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应将提高经济增速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

3.农村就业人员规模、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外溢作用。在间接效应的实证模型中,农村就业人员规模、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恰好可以说明本地区的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可以受到相关地区就业人员规模、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于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注重发展本地区农村金融业务的同时,加强相邻省份的区域合作。有必要利用我国金融排斥的这空间相关关系,增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最终减缓我国农村地区整体的金融排斥程度。(2)提高经济增速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提高经济增速虽然有利于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但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将调整产业结构与提高经济增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缓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程度。(3)提高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以缓解自我排斥。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是产生农村金融排斥特别是自我排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教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推荐

2023年农村不稳定因素情况汇报(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实用人大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大全

药师工作总结是药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药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以下是一些优秀经济师的实际案例,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2021年以来,在院党

幼儿园义教策划书(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最新幼儿园义教策划书(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最新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的比较论文(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最新环卫工人节尊重环卫工人劳动 爱护环境,尊重环卫工人(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尊重环卫工人的标语(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小学义教策划案 义教活动内容(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2023年开学招新策划书(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2023年学校招新策划书(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