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社会论文 > 历史社会小论文(优秀24篇)

历史社会小论文(优秀24篇)

作者: 笔尘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这是一份多样性的范文范本集合,涵盖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希望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就历史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最值得注意和忧虑的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和贪图享受的思想,正扭曲着一些人的灵魂,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协调,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多地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须创造能够适应新经济关系的新道德体系,即适应时代需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不但能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能够保证物质文明按照既定的价值导向健康地发展。传统美德是现代化新道德的基础,是建立新道德体系的思想材料,其内涵我们完全可以赋予现代意义,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对教育青少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挖掘丰富多彩的典型素材,寓道德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可以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历史学科的特殊功能所在,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学历史教材蕴含着不胜枚举的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极好素材,针对当今改革开放形势和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实际,我认为当前在历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精忠报国。

在封建社会中,报国往往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众多的士大夫以一死报君恩来昭示自身的气节,但更多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如苏武饮雪吞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天华钟鸣狮吼、谭嗣同快哉赴死,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或为国御侮,或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从古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直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都表现了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高风亮节。

2、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如墨子推崇的“摩顶放踵,利于天下而为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胸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光耀星繁,代代相传。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3。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勤劳俭朴的美德,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史书上不乏这方面的箴言,如“一生之计在于勤”、“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如马钧发明翻车、李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都是劳动创造世界的生动事例。墨翟、隋文帝、王安石、范仲淹、明成祖、曾国藩等,均可谓节俭的名人,而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

4、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意识,提倡做人要“刚健有力”,“自强不息”,为事业要“废寝忘食”。自强不息,奋勇进取,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住,它使我们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

历史上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之记载,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双脚被膑而作《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发愤十五年著述成《史记》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将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5、立志勤学。

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韦编三绝、墨池、划粥、悬梁、刺股、囊茧、映雪、借书、挂角到今人的为民族昌盛而学,为中华崛起而学,其精神感人至深。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也是事业成功,国运昌盛必须具有的精神。

6。仁者爱人。

孔子最早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它除了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用外,对于协调整个社会人际关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要教育青少年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做到“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杰出人物热爱人民的事例,如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林觉民“将爱你(妻子)之心去爱天下的同胞”;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壮举,都充满着对人民群众关心、热爱之情。

三、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为历史课外活动。这里,就历史课堂教学方面谈些做法。

教师是历史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他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德育内容与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

1、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德育目标。

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总是要通过一节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时要明确、具体。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不但才华横溢,诗艺高超,而且具有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应当以此向学生进行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教育。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注意恰当。如果脱离了所教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教材,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任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

(1)说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说理,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寓教于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念和信念,起着很大作用”。教师在叙述历史时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揭示传统美德思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知识中提高认识,懂得道理,逐步形成有关的观念和信念。二是要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倡循循善诱的启发式的说服教育。《学记》载:“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思想教育不能采取硬灌的办法,而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中悟出真谛,在心灵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三是要联系实际。这是指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疑虑和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但教育时要注意分寸,抓住要害。如特级历史教师蒋炳光看到一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果实,浪费粮食比较严重,针对这种现象他在讲“文景之治”时,着重讲文帝提倡节俭,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景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蒋老师对学生说,一个封建皇帝尚且知道崇尚节俭。爱惜谷物,我们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少年,怎么能不如一个封建皇帝呢?这样寥寥数语,就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2)情感陶冶。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对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怀着不同的情感,而情感是思想品德、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师要有充沛的、真挚的情感,就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塑造”。

在教学中进行情感陶冶,使用电化手段作为辅助会收到奇效。利用电化手段可创设情境,“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调动起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3)榜样示范。一位法学家说得好:“命令的道路是漫长的,范例的道路既简单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共产主义者的崇高榜样是启发学生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的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是人们学习的榜样。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或隐性的内容进行讲述,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

(4)对比分析。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可以收到烘云托月的教育效果。中国历史上有对祖国对人类做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恶霸、流氓、地痞;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者,也有委身外敌,卖国求荣的不屑之徒;有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有追名逐利的剥削阶级野心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历史教学在贯彻传统美德教育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历史教师应当为此作出更多的努力。

村镇社会历史考察简述论文

文化民族主义看来,东方文化等于亚洲文化,亚洲文化等于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就等于中国文化,在对西方文化的强势主流地位发动过挑战的过程中,文化民族主义犯了文化沙文主义和“中国文化中心论”的错误,在这种社会思潮看来,未来的世界将只存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两极,而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是没有份的,而且它顽固坚持,中国文明始终走在世界历史的前面,近代的落后完全是西方的侵略造成的,这种侵略不知是军事上和经济上,更根本是在文化上,所以西方文明本来就应该对中国的落后负全责,现在中国文明复兴了,西方文明当然要力争再次摧毁他,所以东西方文明之间必然只有对立,文化民族主义凸现出这样一种大众心态:处处时时都存在着居心叵测的敌人,必须时刻充满火药味的去防范和打击。

二、中国文化天然优越论。

文化民族主义坚持这样的看法:西方文化是主张对抗的,当今世界实际上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当道,它必然导致世界的混乱和无序,而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明,是主张和谐、协作的,“天人合一”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观点确实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一些问题,但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仍是基于前述的曲解和二元对立观念的。

三、中国文化自然优胜论。

这是根据前面的逻辑得到的最终结果,也是危害性最大的观点,因为中国文化优越,所以伴随着世界危机的加深,世界最终必将在中国文明与西方文化的二元对抗中选择中国文明,因此对中国文化就不需要进行什么反思和改进,如果一定要做什么工作的话,就是大力弘扬。

貌似对中国历史文化忠诚的文化民族主义不能够对中国历史文化最初正确的看法,他不承认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历史性,不承认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是被宋儒污染过的,是经历了明清两代几百年自闭和与世隔绝的,他自身就是对他所维护的歪曲,所以,正确在全球化潮流下认识历史,改造文化,必须摒弃文化民族主义。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研究,主要是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思考,在儒家的话语范围之中进行对历史的描述和分析,这种工作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近年来这种方法和观念又以新史观的面目重反于世,理应被抛弃,因为儒家观念的唯心史学已经走到头了,他不能再拿出有用的的`东西,而且他坚持维护一些应该被揭露和批判的封建观念,这应该是不能被允许的。

当前的中国主流史观,是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历史,这是一种现代的史学观念,阶级分析和经济基础研究是被广泛接受和承认的,这是应该坚持的东西,但有些是必须要改进的,马克思当年曾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发展为科学,但没有能成功,因为它不能否定自己学说中确实存在有道德诉求的成分,体现在史学上,有造成失真和偏跛的可能,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的是,实事求是地获知历史真实再用诸种方法去分析,而今天的中国史学界,往往是先入为主的确立了某些观念,在去获取史实,期间还不免掺杂现实利益考虑的成分,这明显是具有危害性的。

正确地在全球化潮流中反思我们的历史文化,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文化交融和冲突中保存和真正的弘扬我们的传统,是全球化后的主流文化形态中中国文化能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李慎之所谓的“东方全球化”才又到来的希望。否则,任由现在历史思潮混乱下去,必将造成全球化环境下一个统一化民族精神的丧失,和民众文化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严重脱节。

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正确的分析西方文化的真实面貌和中国文化的不足,因为这两种东西是中国人常常有意无意不愿认识的,在获取了正确的认识基础上,摒弃盲目自大和二元对立的观念,承认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一样,存在有普适价值的成分,民主、自由这些普适的东西我们必须要吸收,否则就不能真正地融入世界,更不能反过来去用“仁”的精神影响世界,我鼓励将人文及社会学科广泛和探索性的运用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探讨中去,实现对历史的真正认知,实现一个人性化、真实的历史观念,而非充满了权威和样板。

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应该在人群中得到普及,大众化的历史思维和探讨才应该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希望所在,全球化实现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整体的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得到提高,才有希望对外来的强势美国化西方文明进行本土吸收,实现即与世界一致,又能保存自己的传统。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

采用诱思教学法进行教学(安庆怀宁)3月20日施教时要善于“诱导思维”,首先要“诱疑”,使学生“生疑”然后要“导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地方向健康地发展;最终达到“释疑”,这就是诱思教学法的三步曲。

诱思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思为主攻。这四点的核心是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时应循循善诱,变教为诱、变教为启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思的结果。

思的目的,诱是条件,它们辩证统一,则是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只有把诱调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在这样的“诱思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每个教学设计,考虑并非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首先应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为主体俄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以便最优化的发挥教与学的整体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思想,必须把训练做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谓训练,不仅仅是指作习题,而是指学生主体全部身心投入的多渠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形式有:做,即亲身进行实验;看,即观察;听,听取教师讲授;读,即独立阅读;议,即生与生,师与生讲座写,指书面作业,这些形式中,都贯穿着一个关键性训练思想,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995年贵州安顺全国十九市物理教研会交流材料)。

何承义,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馈四方面优化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对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只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优化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1)全面性。历史是一门科学性、思想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根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历史教学目标必须由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三项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就是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培养学生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历史学科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客观性。教学目标的客观性指的是目标的设计必须遵循历史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由理解到应用的认知规律。

我们设计历史教学目标,必须做到新旧知识联系,衔接有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帮助学生由掌握史实入手,逐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由基础的“表征学习”上升到“发现学习”。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教师必须以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设计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根据上面两条基本要求,我把《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基础知识目标: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根本原因和条件,俄、英侵略扩张的地区和特点,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对世界侵略、奴役、掠夺的史实,加深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a组:1.通过对教材引用的几则材料的再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驾驭史料,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b组:1、2同a组。

3、通过对比英、俄对外扩张的目的和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的能力。

4、通过概述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2][3]。

品德与社会之历史教学论文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当前有关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探讨相对较多,并且多数探讨很有成效。但是,现有探讨中对案例分析关注度不够。鉴于此,本文结合较为成熟的案例,分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一、研读教材,实现针对。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中,问题设计很关键,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课堂提问成效的优劣,更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课堂提问设计要充分尊重教材内容,在理解、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需求,精心进行问题设计。具体来讲,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等客观要求,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内容,尤其是要分析透、理解透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根据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让课堂提问做到有针对性,为课堂提问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我在进行《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就有效践行了上述理念,合理开展了课堂提问。我认真分析了这一课时的基本要求,仔细研读了这一主题的教材内容,梳理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并结合这些知识点进行了问题设计。如“中华民族的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有哪些抗战史实”“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效调动了学生对问题、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预期效果。并且,这些问题设计做到了针对性,与知识点高度吻合,促进了课堂提问的效果。

二、立足实际,难易适中。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必须注重其有效性,而有效性的保证是基于问题难度的。教师需要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具体来讲,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重遵循一定的提问顺序,由浅及深,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并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的实际需求,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进行循序渐进式呈现。例如,我在进行《新中国的诞生》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了课堂提问。提问过程中,我抛出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等问题,但我发现学生对此问题回答并不理想,我意识到问题难度较大,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成效。基于此,秉承难度适中的.原则,我进行了问题改编,转变为“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都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一较为通俗的提问,让学生积极展开了研讨,并经过合作探究得出了正确答案,获得了理想的提问成效。

三、面向全体,层次分明。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中,面对的学生群体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提问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本文认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需要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的同时,注重一定的层次性,坚持层次分明,激发学生课堂思考。例如,我在进行《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借助这一教学理念进行了课堂提问,有序开展了教学活动。这一课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对20世纪初国内局势的概况形成较为清晰的了解,并对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等知识点形成一定认知和掌握。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根据知识点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我都设计了不同的问法。例如,针对三民主义内容,我设计了不同表现方式的问题:“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你能从教材中找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吗?”前者是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后者则侧重于提问基础一般的学生。此举有效完成了教学活动,获得了理想效果。

四、关注身心,讲求趣味。

学生身心特性对于教学各个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概莫能外。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其虽然对事物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和认知,但是各观念可塑性仍旧较强,需要加以引导。同时,初中生对事物发展保持着好奇兴趣,灵活多样、充满趣味的提问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性,是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中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例如,我在进行《凡尔赛提下的“和平”》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践行了上述理念。我充分注重到了学生对事物发展的好奇心,并且,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于动态性影像资料保持着更大的兴趣。为了有效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20世纪初期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我从网上搜寻了相关资料,进行了编纂整理,并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影像资料。在此过程中,我进行了趣味化提问,如利用“你能起草一份《凡尔赛和约》吗”来帮助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等,课堂提问获得了良好效果。总之,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必须关注和重视课堂提问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作用,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的优化。在这一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切实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蔡宝槐.改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提问探讨[j].读写算,(20).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

中学的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知识熟练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历史学科深化过程中对中学生历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历史”在我国是中学教学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典型的社会学科,历史包含着:社会历史、人文历史和地理历史,中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正视历史,还可以建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人文精神的特点。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具有进步性、人民性、革命性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真个人类文化生活内在的灵魂。

1、历史性和时代性。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和历史产物,不同时代的精神会有不同内容形式。人文精神的本质内容、思想形式及特征,都是受到人文精神所在的历史时代及具体条件制约的。

2、民族性和开放性。人文精神是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会又不同的体现形式,在历史的辩证中发展,名族精神会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根据,但是同时又是互相吸引、互相开放的。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各个民族精神产品成为了公共财产,各个民族之间优秀文化的开放和交流日益成为历史的潮流。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1、渗透历史教学思想。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在各个环节渗透历史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展现人文精神。“渗透化教学”是现如今课改的发展理念,教师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认真的审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点,高度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的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们能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中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展现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应该将“以情为主”作为教学主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让教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同时教师应该落实“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将“以史为鉴”作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提炼教学精华,让学生对于历史有正确的观点,能够正视历史发展、懂得真正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将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的学习中。

2、充分的挖掘文本素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灵活的运用教材,将人文精神能够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应该研究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设立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在课堂能设立教学情境是一定要紧密的结合教材的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将人文精神作为学生探索的重点,这样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就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展现人文精神,注重人生价值,奖理论知识进行内化,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的体会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意义。

3、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站课堂的主导地位,主要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主,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出于被动的状态。历史学科本身就是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制约学生的发展,无法渗透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应该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引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能够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例如,微课、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三、结语。

人文精神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精神,是历史发展重要的载体,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人文精神,落实“以人为本”,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该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学习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树立自信心、责任心与成功感,端正学习态度和社会态度,成为历史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村镇社会历史考察简述论文

(一)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及业务培训全县25个乡镇,共有乡级代管员46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8人,取得会计资格证的仅2人,审核会计、账管会计全部由一人兼任;每个乡镇都建有台帐系统,但更新率不高。全县有273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社区),无专职报帐员,资产管理员全部由村文书、村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兼任,且异动频繁;133个村没有村镇资产监督委员会或同等职能的组织。三年内,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组织了4期乡镇服务中心代管员培训,共212人次参加培训,村级管理员培训7期,但参加培训的大多是村主任。25个乡镇共开展127期村管理人员培训,培训时间在1~2天,参训人员共503人次。

(二)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债权债务。

截止201x年底,全县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债权总额为2614.37万元,但大多数是无效债权。债务总额3319.17万元,其中短期借款1413.22万元,应付款项1907.31万元,应付工资303.81万元,应付福利41.09万元,长期借款及应付款663.74万元。债务主要是:基础教育负债1227.49万元,村级公路建设负债.34万元,水利设施负债448.17万元,卫生设施负债121.19万元。

二、现行村镇集体资产管理的方式及效果。

当前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依据的是湘政办发〔201x〕135号和怀化市委办〔201x〕13号)文件,总的来说,该文件对村镇集体资产的界定、管理的程序、管理制度的要求、管理体系的`设定是明确而可行的。

1.管理范围包括了农村村镇村级集体资金、村级集体资产、村级集体资源。

2.管理程序上要求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简称村级组织,下同)组织召开党员、村民(社员、股东)代表会议,充分征求意见,拟订管理方案,经由乡镇审核、民主决策,管理过程中要求全程监督、公开公示。

3.由县农廉办组织专人对村镇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包括银行开户制度、村级招待费制度、村外出考察学习制度、项目工程结算兑现管理制度等。并建立了资产台账,规范了资产处置,如对于各村在盘点清理中发现集体资产盘亏和不实且金额较大,需进行资产帐面核销的,应逐一查明原因,由村经济合作社管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拟定处理方案,报乡镇(街道)审核通过,提交村民(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街道)备案,各乡镇(街道)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调帐和销帐;对大额集体资产拍卖、转让、联营等对外处置的,必须经过资产评估,确定市场基准价格,根据以上程序进行报审和报批,最后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处置。

4.建有相对完备的资产管理体系一是每个乡村设立有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了至少一名管理人员;二是对部分村级台帐管理员进行简短的培训;三是大部分村镇有监督的机构,如村财务资产监督委员会。这些工作,对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到底,全县村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其次,资产的交易市场化,公开公示,透明度提高,群众反映良好。第三监督管理的不断强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资产违规处置。

三、当前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市、县、乡(镇)各级都加大了村镇集体资产的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管理人员不稳定。

一方面是管理人员变动幅度大,201x年底全县村镇集体资产管理人员由200x年的68人减少到39人,村级管理人员有的外出务工,有的不干了;另一方面,现有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县本级培训没有完全覆盖,培训粗略简短,乡值管理人员中有21人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二)管理尚欠规范。

一是对资产的台帐登记不够完善、全面,调查的结果来看,有部分村镇登记项目不细、不全,分类有些混乱;二是集体资产的发包或处置不够规范,一些村组在集体的山林、果园、土地、房屋设施等发包出租时,不向上级申报,也不经村民代表大会,而村干部擅自签订长期合同,一些不合理的的承包承租引起群众不满。

(三)监督监管还有些不到位。

四、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的设想与对策。

1.建立一支稳定的村镇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农村基础组织要深刻认识到村镇集体资产管理是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是构建法制农村、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支稳定的村镇集体资产管理队伍,让村民放心,监管有力,是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基础。基础乡镇要指导村级选派素质可靠、年富力强的人担任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服务中心要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对于特殊情况缺员要及时补充。落实并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经济待遇,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人员的任用考核与奖惩机制。

2.健全资产台帐,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彻底摸清资产,建立电子台帐,具备条件的地方最好能建立资产管理网络,一方面使资产信息详尽且更新便捷,另一方面又方便村发查阅、反馈。

3.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在乡镇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完善各相关管理制度,如收入管理、现金管理、支出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报表、财务档案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项制度,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财务预决算管理、定期清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任何资产行为有理有据。

4.加强监管,民主决策。一是要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均纳入公开范畴,让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二是要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资产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三是实行村镇招投标委托制度,各村招投标事务要全部委托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办理,重大工程建设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后,由管理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投标。四是监管常态化,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并入网,方便村民及上级组织随时监管。总之,从调查结果看,边远山区村镇集体资产现行管理模式对于维护村镇集体经济、促进法制、和谐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仍存在一些不足。加强村镇集体资产管理,对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与社会等值线地图教学策略论文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毕业班的科任教师,开学初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20xx年中考历史与社会考纲,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班上组织的活动,并深入课堂听其它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进行交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在本学期,主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观念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课本知识联系社会事例的能力。

3、充分结合时事和课本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初三历史与社会的老师,清楚本学期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其它适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一学期努力,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期末制定了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成绩没有太大的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问题会迎刃而解,有耕耘总会有收获!九年级重在于下期的中考,本学期已经复习了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内容,为下学期的复习迎的更多的时间,下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抓好第二轮复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时政焦点、热点、难点的理解和熟悉,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力争在20xx年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村镇社会历史考察简述论文

天津武清村镇银行是由莱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行,联合武清区内13家优质企业法人共同设立的股份制金融机构,注册资本金3亿元,是武清区唯一一家法人金融机构。

开业两年来,天津武清村镇银行按照“小银行、大战略”的指导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营业绩不断攀升,不良贷款始终为零,风险管控水平持续提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逐渐形成。目前已拥有9家支行,另有6家支行正在装修,20底营业机构将达到15家,初步搭建起“农村包围城市”的机构战略布局。现因业务发展需要,面向金融同业招聘管理人员:

一、招聘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品行端正,无不良行为记录;(二)认可天津武清村镇银行的企业文化,可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业务创新意识。

二、招聘岗位及招聘具体条件。

(一)信息科技部门负责人。

1、年龄40周岁(含)以下;2、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3、具有6年以上软件开发、测试、网络维护、信息安全管理、运营管理等信息科技工作经验或大型数据中心工作经验(其中任信息科技高级管理职务4年以上并从事金融工作2年以上);4、熟悉银行业务知识、运营管理流程,具备较好的监管政策把控能力、综合分析和文字写作能力。

(二)网络/系统维护人员。

1、年龄30周岁(含)以下;2、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3、3年以上银行网络系统维护经验;4、了解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硬件的安装及配置,具备一定的安装调试能力;5、具有ccnp或hcnp证书,并具备相关的网络理论知识;6、具有其他计算机网络相关资质认证者优先。

(三)支行行长/总行部室负责人。

1、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2、从事金融工作6年以上,或从事相关经济工作以上(其中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3、熟悉国家金融经济政策和武清本地情况,并具备很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丰富的市场资源;4、符合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的任职条件;5、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标准。

(四)会计业务主管。

1、年龄35周岁(含)以下;2、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3、具有3年(含)以上银行从业经验,熟悉银行财务管理业务;4、熟悉国家金融经济政策和本地银行业财会监管情况;5、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丰富客户资源者优先。

(五)信贷业务主管。

1、年龄35周岁(含)以下;2、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3、具有3年(含)以上银行从业经验;4、具有丰富的信贷业务知识及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信贷分析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5、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丰富客户资源者优先。

三、报名方式。

(一)报名时间:年6月17日起至8月20日止;(二)应聘者需下载我行《天津武清村镇银行社会招聘报名表》,填写完成后连同个人全身彩色近照(一张)、毕业证、学位证扫描件发送至wqbank_hr@邮箱(邮件名称格式为“应聘+应聘岗位+姓名”,请勿使用超大附件邮件,请勿重复发送)。

四、注意事项。

(一)应聘者请详细填写《天津武清村镇银行社会招聘报名表》,并对填报信息和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与事实不符,我行有权取消其录用资格,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自行承担;(二)资格审核通过者,我行将通过电话或短信形式通知,请在招聘期间保持通讯畅通;(三)应聘资料由我行妥善保管并严格保密,恕不退还;(四)但凡不符合我行任一应聘条件求职者,我行将一律不予考虑;(五)一经录用,我行将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福利待遇。

村镇社会历史考察简述论文

解放前60%以上的移民户是在1931年至1945年期间迁入的。另外调查问卷还显示,移民活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民国时期林州人民遭受频繁自然灾害的打击和尖锐人地矛盾的逼迫,65户移民户中有63户是由于这两点原因而逃荒来到山西潞城的,占到近97%的比例。王山坪作为一处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拥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开垦,这就使得她成为一个安家落户较为理想的地方。

移民初期生存状态与土客关系考察。

1.移民初期生存状态的考察。起初,移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都非常差:衣着破烂,食不果腹,居无定所。人们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经过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生活状况才慢慢得以改善。作为农民,移民们首要的生存方式自然是田间耕作。如前所述,王山坪原是一片无人烟的荒山,在山腰间存有些许平地,移民们最初只是把这些平地开垦出来进行耕种。随着迁入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较为容易耕作的地方迅速被开垦殆尽,后来的移民只好在山坡上开辟梯田进行耕作。村民们像当地人一样在田里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另外,还种有大量的红薯和蔬菜作物,而这是当地所不常有的。在田间管理上,移民们体现出超乎寻常的精耕细作,这是由于他们对饥荒的威胁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在他们看来,粮食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移民们的辛勤耕作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丰收。其次,移民们还积极发展家庭副业。他们在院子里养鸡,养各种家畜,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果树,主要有核桃树、杏树、枣树。村民将长成的家畜和果蔬拿到集市上贩卖,也获得了很可观的收入,这对改善家庭生活作用很大。最后,村里很多壮年男子还在附近的煤窑、砖窑、采石场和建筑工地做工。其中,从事建筑工作的人数最多。这是因为搞建筑是世代林州人的传统手艺,许多男子在年幼的时候就跟随长辈学习建筑技术,这使得他们在农业生产之外又拥有了一种生存技能。

2.土客关系的考察。自从王山坪林州移民村形成以来,总体上同周边土着村落保持着较为融洽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冲突发生。首先,这是同移民们在处理土客关系上的主动、友好态度密不可分的。移民在为自家辛勤劳动的同时,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人。例如陈计生老人曾讲到有一年潞城遭遇旱灾,山下的五里后村需要打井浇地,但是村上没有人会打井技术。此时,王山坪村正好有两个村民以前在打井队做过工,打井技术娴熟。于是,当时的王山坪村长就主动联系五里后村推荐此二人帮助打井。最终,这口井顺利打成,减轻了旱灾给五里后村造成的危害。事后,五里后的村民非常感激他们。另外陈老还提到:以前移民们在贩卖自家所种的蔬菜、水果时,往往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卖给当地人[3]。正是移民这种主动的友好态度,再加上勤劳朴实的性格,使他们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其次,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移民村是在一片荒山上形成的,移民同当地人在生存空间上并无明显冲突,他们未在生存资源上形成争夺态势,所以也就不存在导致冲突的经济利益基础。移民们在生产生活中展现了艰苦朴素、勤俭自强的精神风貌,这在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时,也赢得了当地社会对他们的赞许和接纳。此外,移民们善于处理自己和当地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移民村营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周边环境。正是在上述基础上,移民村得以在当地顺利扎根和不断发展。

土客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1.土客文化的差异。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林州人迁居王山坪之后,将其家乡的文化因素也带到了这里。起初,土客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习惯。移民们和当地人都以玉米、面粉为主食,但除此之外,他们还非常喜欢食用红薯和用白萝卜叶腌制而成的酸菜,这是移民身上所特有的现象;移民们大都是在山崖和土崖上开凿石洞和窑洞作为居所,而当地人则大多以土坯房为居;衣着方面,移民们大都穿自纺的白布加以印染后做成的衣服,当地人则因不谙纺布手艺而唯有到集市上购布裁衣。

(2)社会风俗。据《重修林州志》转引清代《彰德府志》称“林县地险,民俗简朴”[4],这是说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及土地的贫瘠,使得林州人形成了简朴节约的民俗风尚,迁居王山坪的移民们也承袭了祖辈的这种风气。例如在丧葬方面,林州移民不事铺张,量力而行;当地人则在场面上力求宏大,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在丧葬的环节上,移民们也较为简单,两日内即可完事;当地人则为葬礼设置了繁琐的程序,往往需要三到五日才能结束。

(3)性格和思想观念。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物质生活条件的差异使移民和当地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思想观念。林州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土地贫瘠,这造就了林州人勤俭奋斗、自强不息的性格,在思想上则表现为务实去奢,敢闯敢干;而长治拥有相对于林州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所以,当地人大都形成了清闲安逸的性格和居家守业的思想观念。

2.土客文化的融合。土客文化的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土客双方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的不断交流和接触,尤其是彼此之间不断通婚,使得土客文化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自从王山坪林州移民村形成以来,土客文化在几十年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

(1)生活礼俗和节日习俗的融合。此方面的融合主要表现在礼俗程序与节日仪式的相互借鉴。例如在婚配程序上,起先林州移民是在新婚当天到男方家会亲,而当地人是在新婚次日,新娘的家人来男方家会亲。婚后,移民们是在三天后回门,由娘家接女回家,越宿返回。当地人则是在两天后回门。到如今,不论是移民还是当地人都在新婚次日省亲,两日后回门。又如在清明节的祭扫仪式上,原先当地人只会将纸钱、纸元宝等洒在坟上,但移民们除在坟上洒纸钱、纸元宝之外,还要往坟上培土,称之为做“坟帽”。现在,移民们的这些仪式成为土客通用的祭扫方式。

(2)生产活动领域的融合。这种融合主要体现为生产技术的相互交流使得土客在生产方式与生产门类上趋于一致。原先移民和当地人都分别拥有一些自己所独有的生产技术,例如移民们中有很多人擅长于建筑技术,所以在农业生产之外,搞建筑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产活动。当地人由于没有掌握建筑技术,所以,他们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生产活动。同样,以前当地人掌握着移民们所不擅长的打铁手艺,故而当地人将打铁作为自己一个重要的生产门类,而移民们则不涉足此类生产活动。随着土客交往的增多和深入,移民和当地人所单独拥有的一些技术都逐渐传播给了对方,这使得双方在生产活动的面貌上已难觅差异。

(3)群体精神融合。不同的文化与经历会赋予土客两群体各自不同的群体精神。作为遭尽人间苦难的“逃荒”人,移民们一方面通常拥有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群体精神。另一方面他们不讲究生活细节,例如原先移民们大都不讲卫生,房屋内总是凌乱不堪……这除了同贫穷的家庭经济有关之外,还同移民对这些方面天然的不注重直接相关。而当地人则在较为优越的生存环境下形成了注重生活质量与享受的群体精神。数十年间,勤劳的王山坪人多次被当地政府作为生产劳动模范宣扬,向当地人倡导移民们艰苦奋斗的群体精神;移民们在同当地人不断的交往中,也开始向当地人一样注重生活细节与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王山坪林州移民在迁居之后的数十年间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实现了本土化。然而这种融合绝对不是单向的,一方在吸收对方优秀文化因素的同时,也将自身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传播给对方。就是在这种长时间段的文化互动下,形成了现在兼具土客原有风格的当地文化。

移民对迁移活动的群体记忆及移民精神的传承。

现在,王山坪村亲身经历过移民的老人们还对当年移民活动保持着较为完整的记忆。在移民家庭耳濡目染中长大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记忆中也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当年移民活动的一些片段。移民对迁移活动的群体记忆主要表现在对灾荒、逃难等家庭苦难的回忆以及有关移民个人经历的自传性回忆。

1.一个扁担两个筐:逃荒移民的群体记忆。在调查过程中,老人们形容移民活动最常用到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扁担两个筐,拖儿带女去逃荒,不到山西找饭吃,咋个过时光”[5]。这句话首先形象地描绘了灾荒后林州人迁徙活动的原始面貌:携家带口,一边行李,一边孩子,前挑后担,离开家乡。其次,它还告诉我们林州人在“遇到灾荒后,人们多往山西寻求生路”[6]。民国期间,河南林州各种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危害之深也前所未有。家乡频发的剧烈灾害“直接给小农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7],“因饥饿而投井、服毒、悬梁自尽之事日有所闻”[8]。林州西部与山西为邻,“有花园梯是由邺到山西的孔道”[9],所以,往山西迁徙在地理交通上较为便利。村里老人回忆说当时这条路上的灾民络绎不绝,像中途饿死,贱卖儿女之类的各种惨象屡见不鲜,山西长治地区紧邻河南林州,这使得大量林州移民落户于此。王山坪陈文生老人回忆说,自己家逃荒那年老家经历了一场大旱荒,灾荒之后又连下暴雨,粮食都烂在地里了,只收下一些秕谷,致使全家人忍饥挨饿。陈文生老人的爷爷带着家人,一路上要饭,来到了山西长治[10]。这样一种“逃荒”经历在移民们的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形成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群体记忆,这种群体记忆虽历经年代变换而不曾蜕变。对于最初的移民群体而言,没有什么比饥荒更可怕的事情了。

2.移民精神的传承。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r)和克拉克洪(ohn)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一文中写道:“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根据价值观的不同进行区别,移民社会所形成的特殊价值观,是移民文化的核心,也标志着移民文化的特征所在。”[11]最初的林州移民在应付各种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移民精神,它构成了林州人移民文化的核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王山坪村中老人经常通过“诉苦”的方式,向子女后代灌输这样一种移民精神。吕文秀,原籍河南林州合涧镇路家庄。14岁那年由于老家遭受旱荒虫灾,导致粮食歉收,早婚的吕文秀被迫跟着婆家来到王山坪投靠堂哥。刚来到这里,一家人暂时居住在村后崖壁上的山洞中,生活相当艰难,后来在山坡下的沟里打了孔土窑,全家人才算有了安居之所。为了生计,全家男人在山坡上开荒种地,农闲时去周边村子帮当地人盖房子,当泥瓦匠;吕文秀则在家里帮婆婆一起操持家务。访谈过程中吕奶奶经常感叹自己一生坎坷无数,始终在为最基本的生计而操劳忙碌。现在家里生活好了很多,不用再担忧吃饭穿衣这些问题了,但是,平日里,吕文秀还是喜欢给儿子、孙子唠叨以前的那些事,诉说自己年轻时的遭遇,告诫他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12]。正如上述实例中显示的那样,在移民家庭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移民精神通过长辈向晚辈的口耳相传而得以保存下来。在这种移民精神的影响下,移民家庭的子女通常也很能干,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才换来了日益美好的生活。

结语。

通过考察王山坪的社会历史状况,我们对这一林州移民聚居村的形成、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自从移民村落形成之后,在移民的辛勤劳动,较为融洽的土客关系以及永不褪色的移民精神的影响和支撑下,移民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王山坪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同周边土着村落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移民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思想保守、受教育水平低下有直接关联。所以,要想解决移民村的发展问题,新一代的王山坪人必须在继续发扬先辈移民精神的同时,重视文化教育,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偏僻山村同现代社会的距离,创造属于王山坪村民的灿烂明天。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符合当今教育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教学理念、适用于新课改的现代教学理论之一。本文主要简要地介绍了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及其重要性,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该理论,以及在运用该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出现,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加快,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变。以此同时,更多的理论和思考也在不断涌现。其中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一种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形势与现实需要。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张熊飞教授在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并用五官、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使他们能够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人格的完善,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诱思探究教学论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兼容性的显著特点,它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致和之道”,科学地论述了教学中师生的辩证关系。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疑、质疑和解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本应引导教育学生求真、生智和向善,促进学生人格的完整和个性的健康,使他们情感的动力功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并能保持较好的学习激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利用情境教学,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以情激情,以情激趣,创设轻松、愉悦、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授课开始时激趣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重要的或关键的知识处设疑,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疑,使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得到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2.2通过示范授学生以法,使学生获得体验。

学生往往是从模仿与借鉴开始学习的历程。要想达到使学生善疑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示范。教师的示范要从正确的立场观点出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会教材的过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全身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灵体验,如鼓励学生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耳听、动情读、动脑思,诱导学生在全身的各种体验中去勇于发现、敢于质疑和学会否定,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促进活动。

2.3注意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好探索的作用。

学生的生疑、质疑和善疑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使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转化为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生疑和质疑,并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扩展学生的思路,诱导他们开口,并引导他们反复深入地进行思索。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从提出单个的问题到提出系列化的问题、从开始提出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到能够提出复杂的深刻的问题。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好探索的作用。在教学心理上观察是探索的表现,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于观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探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展示经过充分准备的观察对象,诱导学生以此为中心去进行探索——观察,从而开始他们的认识过程。

2.4充分备课,做好反馈。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备课要充分,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还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备课中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设计最优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并在选择体验形式时注意其形象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懂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以此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既是一种探索实践,也是一种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新,对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该理论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3.1注意探究的方法、内容和方向。

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如果探究的方法、内容和方向不当,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内容一定要重点突出,方向也要做到不偏不倚。

3.2注意“诱思点”的选取。

在教学中教师“诱思点”要有轻有重,努力做到巧妙、合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不能将诱思简单地等同于提问。

3.3注意情境的设计和呈现。

情境的创设有许多方法,但并非所有的都适合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呈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我们既要遵循其客观的规律性,又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巧妙地发挥该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3]李兴莲.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4]《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谈诱思探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论文

高三历史教学既要抓实课堂教学环节,也要充分兼顾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在时间上运用各种间隙时间复习巩固历史学习内容,在方式上相互帮助,借助于互助学习活动增强历史学习薄弱环节的突破以及拾遗补缺效果,还可以在学习技巧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1、构建立体化目标体系,满足学生发展差异。

进入高三阶段之后,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的差异性已经较为显著,历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开展教学研究,不能再以“一刀切”的教学要求统领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一定要以更为切合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实际的目标组织开展教学,以保护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进步,更好地备战高考。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处置,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以及理解方面,全体学生统一要求,但是在进一步发掘规律以及横向、纵向比较方面,则体现对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差异性要求。对优秀生提高难度,对学困生降低学习要求,保证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基本完成学习目标任务,这也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差异性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笔者从教学的不同环节体现对学生的差异性兼顾,适应学生学习差异以及提高教学针对性成效。

2、打造立体化内容梯度,扎实推进教学深入。

笔者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坚持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宏观上把握概念,从微观方面引导掌握历史事件与规律,实现前后连贯、逐层深入,从知识点的掌握、前后的联系到规律的发掘,以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优化促进教学深入开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历史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属于基础教学,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每一个章节与知识点,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立体理念去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需要,以历史教学内容为依托,进行为立体化内容检查,将常规的联系转变为多层次与角度的练习活动,既有助于学生的灵活掌握与形象记忆,同时也符合历史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实现了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层面属于分门别类教学,对立体概念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概括、分类。在对知识点进行提炼与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整体方向灵活开展,如可以将中国古代史细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民族关系以及著名战役、农民战争等类别,每一个类别之中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可以将“经济发展”细化为发展背景、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状况、对外贸易等不同的线索,每一条线索都连串一系列的知识点,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构建了框架式的教学体系,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都可以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目标。第三层面属于内化与发掘范畴,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以及开展横向、纵向对比活动,为迎接高考进行实战演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农奴制度改革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中深刻理解、有效掌握。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纵向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等等。在这一层面进行的教学活动属于对原有知识点、理解内容上的融合与运用,对于学生历史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功能。

3、整合立体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掌握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效,教师应当在抓好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推进。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强调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知识点串葫芦想象记忆法”、“历史人物四步评析法”等,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理解的深刻性具有积极的帮助。另外,还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和提炼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活动,这对于提高历史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帮助。除此之外,笔者还要求学生组成相互帮助的学习合作小组,寻找历史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的生动效果,避免学生学习不得法以及学习氛围枯燥等方面而降低历史学习效率。笔者还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将复习要点制作成课件进行播放,对缓解历史学习枯燥氛围、提高学习形象效果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解的效果。由此可见,构建立体化的历史教学体系,对提升高三历史教学成效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分析研究,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历史论文范文

人工智能(ai)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象人一样思考。这可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如果希望做出一台能够思考的机器,那就必须知识什么是思考,更进一步讲就是什么是智慧,它的表现是什么,你可以说科学。

家有智慧,可你决不会说一个路人什么也不会,没有知识,你同样不敢说一个孩子没有智慧,可对于机器你就不敢说它有智慧了吧,那么智慧是如何分辨的呢?我们说的话,我们做的事情,我们的想法如同泉水一样从大脑中流出,如此自然,可是机器能够吗,那么什么样的机器才是智慧的呢?科学家已经作出了汽车,火车,飞机,收音机等等,它们模仿我们身体器官的功能,但是能不能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呢?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个装在我们天灵盖里面的东西是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我们对这个东西知之甚少,模仿它或许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了。

在定义智慧时,英国科学家图灵做出了贡献,如果一台机器能够通过称之为图灵实验的实验,那它就是智慧的,图灵实验的本质就是让人在不看外型的情况下不能区别是机器的行为还是人的行为时,这个机器就是智慧的。不要以为图灵只做出这一点贡献就会名垂表史,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就会知道,对于计算机人士而言,获得图灵奖就等于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一样,图灵在理论上奠定了计算机产生的基础,没有他的杰出贡献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个东西,更不用说什么网络了。

科学家早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希望能够制造出可能模拟人类思维的机器了,在这方面我希望提到另外一个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布尔,通过对人类思维进行数学化精确地刻画,他和其它杰出的科学家一起奠定了智慧机器的思维结构与方法,今天我们的计算机内使用的逻辑基础正是他所创立的。

我想任何学过计算机的人对布尔一定不会陌生,我们所学的布尔代数,就是由它开创的。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了,在以后的岁月中,无数科学家为这个目标努力着,现在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几个科学家的专利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学的计算机系都有人在研究这门学科,学习计算机的大学生也必须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现在计算机似乎已经变得十分聪明了,刚刚结束的国际象棋大赛中,计算机把人给胜了,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大家或许不会注意到,在一些地方计算机帮助人进行其它原来只属于人类的工作,计算机以它的高速和准确为人类发挥着它的作用。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其它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

现在人类已经把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人工智能也在下世纪领导计算机发展的潮头,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因为受到理论上的限制不是很明显,但它必将象今天的网络一样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世界各地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对人工智能的真正实现要从计算机的诞生开始算起,这时人类才有可能以机器的实现人类的智能。ai这个英文单词最早是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在此以后,因此一些科学的努力它得以发展。人工智能的进展并不象我们期待的那样迅速,因为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还不完整,我们还不能从本质上解释我们的大脑为什么能够思考,这种思考来自于什么,这种思考为什么得以产生等一系列问题。但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正在以它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让我们顺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来回顾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在1941年由美国和德国两国共同研制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了,从此以后人类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第一台计算机的体型可不算太好,它比较胖,还比较娇气,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大家把线路重新接一次,这可不是一件省力气的活儿,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一下我想现在的程序员已经是生活在天堂中了。

终于在1949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样,编程程序总算可以不用焊了,好多了。因为编程变得十分简单,计算机理论的发展终于导致了人工智能理论的产生。人们总算可以找到一个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的方法了。

人类智力的结果都是一种反馈的结果,通过不断地将结果反馈给机体而产生的动作,进而产生了智能。我们家的抽水马桶就是一个十分好的例子,水之所以不会常流不断,正是因为有一个装置在检测水位的变化,如果水太多了,就把水管给关了,这就实现了反馈,是一种负反馈。如果连我们厕所里的装置都可以实现反馈了,那我们应该可以用一种机器实现反馈,进而实现人类智力的机器形式重现。这种想法对于人工智能早期的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1955的时候,香农与人一起开发了thelogictheorist程序,它是一种采用树形结构的程序,在程序运行时,它在树中搜索,寻找与可能答案最接近的树的分枝进行探索,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个程序在人工智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有重要地位的,它在学术上和社会上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方法思想方法有许多还是来自于这个50年代的程序。

1956年,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另一位着名科学家的麦卡希(就是右图的那个人)召集了一次会议来讨论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从那时起,人工智能的名字才正式确立,这次会议在人工智能历史上不是巨大的成功,但是这次会议给人工智能奠基人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起了铺垫的作用。在此以后,工人智能的重点开始变为建立实用的能够自行解决问题的系统,并要求系统有自学习能力。在1957年,香农和另一些人又开发了一个程序称为generalproblemsolver(gps),它对wiener的反馈理论有一个扩展,并能够解决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别的科学家在努力开发系统时,右图这位科学家作出了一项重大的贡献,他创建了表处理语言lisp,直到现在许多人工智能程序还在使用这种语言,它几乎成了人工智能的代名词,到了今天,lisp仍然在发展。

在1963年,麻省理工学院受到了美国政府和国防部的支持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美国政府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在冷战中保持与苏联的均衡,虽然这个目的是带点火药味的,但是它的结果却使人工智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后发展出的许多程序十分引人注目,麻省理工大学开发出了shrdlu。在这个大发展的60年代,student系统可以解决代数问题,而sir系统则开始理解简单的英文句子了,sir的出现导致了新学科的出现:自然语言处理。在70年代出现的专家系统成了一个巨大的进步,他头一次让人知道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专家进行一些工作了,由于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人工智能得以进行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如统计分析数据,参与医疗诊断等等,它作为生活的重要方面开始改变人类生活了。在理论方面,70年代也是大发展的一个时期,计算机开始有了简单的思维和视觉,而不能不提的是在70年代,另一个人工智能语言prolog语言诞生了,它和lisp一起几乎成了人工智能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不要以为人工智能离我们很远,它已经在进入我们的生活,模糊控制,决策支持等等方面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让计算机这个机器代替人类进行简单的智力活动,把人类解放用于其它更有益的工作,这是人工智能的目的,但我想对科学真理的无尽追求才是最终的动力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是关于历史学的教育,而社会科与历史学有密切的关系,由此,便可知历史教学与社会科可以发生联系。全美社会科协会对社会科课程的解释为:“社会科是一门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学科领域进行整合研究的课程,旨在促进公民能力的发展。在学校课程中,社会科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宗教和社会学等学科材料,以及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恰当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相互联系的,而且又是非常系统的社会研究机会。”[2]从社会科定义的角度可知,历史学可以作为材料为社会科所用,进行综合的研究。在韦斯里的社会科课程“六型说”(包括各科目独立型、非系统相关型、系统相关型、统合型、中心统合型和融合型)中,“中心统合型”便是以历史学为中心的。反之,社会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质的课程,当然也可以为历史学所用。这体现在如果运用社会科的研究视野,当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时,思路就会更加宽广些,研究的角度会更加灵活多变,同时更能够较容易地去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初中历史论文

《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条云:“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丞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每岁,七学生业成,与司业、祭酒莅试,登第者上于礼部。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印,句督监事。七学生不率教者,举而免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广文馆的学生与其他六学的学生一样,是被国子监统一管理的,而且唐代广文馆的地位排在国子学和太学之后,在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之上。唐代广文馆创立之初,虽然经历过“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但是并未“自是遂废”,而是一直存在至唐末或许直至唐亡。

一、唐代广文馆创立的时间。

《大唐六典》是“初唐以迄中唐的一部社会制度史”,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书中在讲到国子监的机构组成时,提到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六学,并未提及“广文”二字。经学者考证,并非《大唐六典》遗漏不记“广文馆”,而是在开元二十六年以前广文馆还没有创立。

在《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唐会要》卷六十六《广文馆》、《唐摭言》卷一《广文》、《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三》、《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志》等史籍记载中,广文馆是于唐玄宗天宝九年(750)秋,在国子监创立的。据《唐语林》卷二《补遗》中所知,初建之时,“国学增置广文馆,在国学西北隅,与安上门相对”。

二、唐代广文馆存在的时间。

唐代广文馆的创立时间已是确定无疑了。接下来,要澄清的是唐代广文馆的存废时间问题。据《新唐书》卷二〇二《文苑传中·郑虔传》记载:郑虔在广文馆中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又据《唐语林》卷二《补遗》中记载:“廊宇粗建,会(天宝)十三年,秋霖一百余日,多有倒塌。主司稍稍毁撤,将充他用,而广文寄在国子馆中”。广文馆创立之初使用的房屋,在第四年(754)就因天灾倒塌或损害严重而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了。面对没有教学地点的事实,广文馆的命运是“自是遂废”呢,还是继续存在下去呢?正确答案是后者。且看:

《唐会要》卷九十一《内外官料钱》记载着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的一条史实:“四月二十八日,度支奏:加给京百司文武官及京兆府县官每月料钱等,具体如后……国子太学、四门、广文等博士……各十二贯文,国子主簿十贯文;大学广文助教各四贯一百一十六文……”这说明,在唐代广文馆的庑舍损毁之后的第23年,时任广文博士和广文助教的官员都在继续工作,并由上级部门发放每月的“料钱”。广文馆并未被废除。

《唐会要》卷九十一《内外官料钱》记载着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的一条史料:“中书门下奏:京文武及京兆府县官,总三千七十七员,据元给及新加,每月当钱五万一千四百四贯六百十七文,……国子祭酒八十贯文……司业六十五贯文……国子博士四十贯文……大学、广文、四门博士各二十五贯文……国子助教、广文助教各二十贯文……”这说明,在唐代广文馆的庑舍损毁之后的第34年,时任广文博士和广文助教的官员仍在工作,并由上级部门发放每月的“料钱”。广文馆并未被废除。

《全唐文》卷548韩愈《请上尊号表》中曰:“臣某言,臣得所管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及书、算、律等七馆学生沈周封等六百人状称,身虽微贱,然皆以选择得备学生,读六艺之文,修先王之道,粗有知识,皆由上恩……”文章中有“臣得所管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及书、算、律等七馆学生”言,可知,当时广文馆存在于国子监中。此文为韩愈任职国子监领导即国子祭酒时所作。韩愈任国子祭酒之职的时间段为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至唐穆宗长庆元年,即公元820~8。换言之,至唐宪宗末年或唐穆宗初年,广文馆依然存在于国子监中,那是在唐代广文馆的庑舍损毁之后的第66~67年。

《唐故朝请大夫尚书刑部郎中上柱国范阳卢(就)府君墓志铭》(大中六年二月廿三日),“开成末,李公任宰相,以卢氏甥有嫌,不得为御史拾遗,旬月除广文馆博士”。此墓志铭中记载,卢氏甥在开成末年被任命为“广文馆博士”。“广文馆博士”一职既然在开成末年存在,那广文馆亦存在于开成末年无疑。“开成”为唐文宗的年号,时值公元836年正月至840年十二月。所以,到公元840年左右,唐代广文馆仍然存在于世。那是在唐代广文馆庑舍损毁之后的第86年左右。

另外,据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之《乾符013》记载:李推贤在唐宣宗时任过广文博士一职;据《新唐书》(卷70上)记载:李彬在唐宣宗时任过广文博士一职。唐宣宗李忱于公元846~859年在位。可知,至少到公元846年,唐代广文馆仍然存在于世。那是在唐代广文馆的庑舍损毁之后的第92年。

还有,据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之《咸通105》记载:贾洮在唐懿宗时任过广文助教之职;据《新唐书》(卷75上)记载:郑顼在唐懿宗时任过广文助教之职。唐懿宗李漼于公元859~873年在位。可知,至少到公元859年,唐代广文馆仍然存在于世。那是在唐代广文馆的庑舍损毁之后的第1。

另据“张策,字少逸,敦煌人。……妙通因果,酷奉空教,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初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既丁家难,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文中“大盗犯阙”是指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城,时间为唐僖宗广明元年(880)。此后,张策奉养父母,避乱田里十多年。大概在公元890年以后即唐昭宗在位时“召拜广文博士”。那是在唐代广文馆庑舍被损毁的136年之后。仅仅再过即公元9,唐朝灭亡。

由此可见,唐代广文馆自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创立以来,一直存在至唐末。

我们进一步讨论。按照现有的研究结论,广文馆之所以在盛唐之时才创立,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中央政府采取的“重诗文轻经学”的政策。这种取士倾向,导致唐代国子监的学生入朝为官的几率下降。为提高国子监生徒在科举考试中的竞争力,换言之,也是为了挽救在国子监读书的公卿子弟们的仕途危机,“亦救生徒之离散”,广文馆应运而生。于是,天宝九年“秋七月乙亥置广文馆于国子监以教诸生习进士者”。唐代广文馆的主要存在价值就在于,它为国子监生徒努力登进士第提供一臂之力。从唐玄宗钦点的第一任广文博士即为诗、书、画皆精妙的郑虔,也可以看出广文馆要教学生的是如何作好诗文而不是如何解析经学中的义理。

《唐才子传》:“裴说,天佑三年礼部侍郎薛廷珪下状元及第。”《唐诗纪事》:“(裴)说与(裴)谐,俱有诗名,谐唐天佑三年登第,终于桂岭,假官宰字而已。”《仙溪志》载陈光义唐天佑三年登第(参《莆阳志》)。唐天佑三年即公元9,也是唐代在历史上将终结的倒数第二年。公元906年二月,裴说、裴谐、陈光义等二十五人擢进士第。这说明,唐代科举制度一直被执行至本朝灭亡。那么,在唐代最后的这17年里,与科举制度命运息息相关的唐代广文馆没有理由被废除。

所以,我们也有理由说,唐代广文馆自唐玄宗天宝九载(750)创立以来,一直存在至唐亡。

参考文献:

[1]孙培青.论唐代广文馆的兴废[j].教育评论,1987,(5).

[2]徐晖.唐代国子监学官与文学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刘加夫,熊礼汇,闵泽平,霍有明.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历史论文范文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过程与方法,提倡论从史出的教学理念,试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史料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的水平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重视史料并且熟练地运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不二选择。

高中历史教师获取史料的途径或许相对偏少,但是我们应该给予史料充分的重视,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真正上好历史课。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印证历史,还原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理念和意识。

历史已经过去,人们必须通过史料才能再现历史。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可见史料是从事历史教学的基础。

尊重历史,追求真实,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历史教材总是浓缩地反映某些内容和直接的历史结论,它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像具体的史料那样形象生动,也不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用合适精彩的史料,将史料和课本中历史结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与历史进行对话,使学生能更真实地了解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凭借史料的总结整理,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理念,增强其历史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历史课充满情趣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最好的老师。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讲授,忽视过程和能力培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造成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困境。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图片、文字、视频等不同史料展示给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一些生动的、有内涵的史料的呈现,会给他们以内心的触动,给他们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丰富多样的史料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有了血肉,极大地增强了历史课的立体感。同时,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使历史课堂有了深度,有了厚重感。这样的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世界着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习能力培养。高中学生都是以参加高考并且考取高分为主要目标的,如果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不忽视其应试能力,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将史料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引入对某个事件原因、评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另一方面,通过理解、分析史料及运用史料完成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阅读史料是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史料都以文言文形式呈现,所以理解和研究的的前提是理解史料内涵。而最重要的是理解与分析史料。这是我们史料教学的第二个阶段,需要启发学生以所学的基础知识为平台,充分利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史料所包含的信息,慢慢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实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最难的是全面分析史料。这是利用史料教学的最后阶段,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深层次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历史思维。比如,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时,教师可同时展示两段对其不同评价的材料,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的资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可以形成对太平天国的全面评价,既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中的功绩,又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社会发展层面的局限性。这就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统的历史学习重点在于对历史知识和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质疑。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核心是转换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要想实现这种转变,史料教学无疑是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后,史料教学带给学生多样性课程资源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且学会质疑。

史料教学改变了教师过去单纯备知识点、讲知识点的领导局面,要求教师将备课的重心放在史料的收集、整合及开发利用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训练学生分析史料上。这改变了传统教师角色,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整个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作用变为“导”,而不是“教”,学生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总之,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当然,史料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应处理好史料与课堂时间和效果的关系,避免多多益善,使课堂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改革新趋势下,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史料教学,是一线高中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

[1]龚爱琴。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问题,2005(2).

[2]尚伦岳。新课程改革中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1.

世界历史论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国领导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个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作为“京津冀”三核文化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定在新时期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发展,肩负起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保定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定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悠”、“义”、“教”、“善”、“趣”的特点。这些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保定人文历史的内涵。

保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文化相互交融,积淀了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崇信、重义、尚和、争先”的新时期保定人文精神。笔者将保定的人文历史归纳为“悠”、“义”、“教”、“善”、“趣”这五个特点,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保定的人文历史内涵。

(一)“悠”

“悠”取悠久长远之意,又有闲适自得之感,而保定的`历史文化便给人这样的感觉。保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被选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涞源阁院寺、易县燕下都遗址、清西陵、曲阳北岳庙等众多文物古迹,年代久远,造型精美,气势磅礴,见证了古城保定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化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彰显着保定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义”

“义”是古往今来君子所追求的高尚品格,即正义、义气。保定人文历史悠久,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秦王报国家的荆轲,桃园结义的刘备等,都体现着保定人文历史中的侠义之气。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定更是“红色之都”,作为革命的主要阵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红二师“七六”**等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体现着保定人民的勇敢无畏,正义凛然。而狼牙山精神、白求恩精神、双拥精神等红色精神更是新时期保定人追求发展的精神支柱。

(三)“教”

“教”指因材施教,指导教导的含义。保定拥有丰富的学府文化,更是著名的体育冠军之城。莲池书院、保定陆军学校等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而现今的保定更是堪称“大学之城”,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保定还培育出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涌现出多位世界冠军,在世界大赛中为国家争得了无数荣誉。

(四)“善”

“善”有善良、美好之意。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保定人民热情好客,道德诚信,涌现了无数的全国道德楷模。“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为商家做出了榜样;“河北农大9301班”的事迹更是感动了无数人,将真情传递,这些事例都彰显着保定人民的精神风貌。保定人民积极建设现代化开放城市以迎接四方游客,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觉悟,拥护国家的政策、方针,以迎接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五)“趣”

“趣”取其美学艺术上的概念,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志趣、情趣和意趣等。保定拥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河北梆子、北昆、老调、评剧、京剧等多种曲艺剧种深受人们的喜爱;曲阳石雕、白沟泥塑、徐水狮子舞等民俗文化在全国享誉盛名,“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的民谣更是让人民津津乐道,体现着保定人民生活的志趣。

二、保定人文历史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核心价值观是各地区思想精华的总结与凝练,来源于地方而又高于地方。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是保定人民长期奋斗所凝结的思想动力。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以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统领,同时又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政治、群众、地域文化等基础,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政治保障,优先发展。

保定自古以来便是政治军事要地,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方面,保定为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悠久古老的保定城池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河北省重要的政治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爆发了黄土岭战役、平原游击战、地道战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定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工业城市,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此保定地区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保定人民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与觉悟,形成了忠义的品格,这与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诚信”等内涵相得益彰,为其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另一方面,保定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战略中的组成部分,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政策支撑。“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旨在探索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保定依托悠久的人文历史,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与发展。

(二)群众支持,加快推进。

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杰地灵的保定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提供了人的因素。一方面,保定是著名的“名人之乡”,赵国将相廉颇和蔺相如,精密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等,都彰显着保定人民的聪明智慧,能够更好地挖掘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保定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保定人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与素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团结奋进、不断争先的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保定人民的心中,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脉相承,为其发展提供广大的人民支持。依托保定的人文精神,保定人民将会更加热情,更加积极地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三)文化支撑,提供借鉴。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指出文化在构建软实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视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近年来注重打造“红色文化之城”、“旅游文化名城”等品牌优势,形成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保定又位于京畿地带,有着地域优势,为核心价值观提供地域文化支撑。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了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使得核心价值观更加大众化,有利于为核心价值观在其他区域文化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借鉴。

(四)增强认同,便于理解。

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与升华,它来源于地方又高于地方,因此只有将区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结合才能促进更好的发展。保定人文历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是对保定的人文历史有着“悠”、“义”、“教”、“善”、“趣”等特点,这些都与核心价值观赋予的内涵相契合,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保定人文历史中,有利于保定人民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更好地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功能。

(五)实践平台,开拓空间。

保定地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了借鉴,搭建了实践平台,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抗日战争时期,保定人民伟大的革命实践铸就了他们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优良品格。

新中国建设时期,保定成为首批工业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新时期保定人民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走在了国家的前列;努力建设“低碳城市”,打造“中国电谷”;巩固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新时期的保定紧抓历史机遇,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将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拉回到实践的层面,而积极的实践又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引领作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保定的人文历史精神与核心价值观赋予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依托保定的人文历史,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保定的人文历史中去,有利于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区域认同感,将理论付诸实践,更好地发挥其指导引领的作用,促进区域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京花.依托保定人文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3):123―127.

[2]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历史

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璀璨的银河,却一次次被像秦始皇这样的暴君所抹杀。中国是一部永远也说不完也道不尽的宝库。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着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孔子和毛泽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们的思想境界高的超乎想象。他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情感力量,一个用躬身亲为的实干家的力量。改变了中国。所以,我喜欢《论语》,喜欢”仁“因为这个道理,不是辩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彩虹,任凭风雨的吹打也绝不回头。中国是一个有这深度思想的国家。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正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满。《弟子规》中深度思想怎能不让我们回味?一系列清朗顺口的语句,是我们深深的爱上了这本书。他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在《弟子规》中我不得不佩服中国,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学。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以致于我们不能了解它的全部,中国国学四通八达,让中外友人一起来领悟这做人的真谛。中国国学永远是一部书写不完的画卷!

历史小论文的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学生的基础教育尤为重要。新课标以教学中师生的“双边”理论为核心,指出了教师是“教”而学生是“学”的角色关系。这表明了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是很关键的,这对加强教师和学生教学上的一致性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策略。

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一起互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说在新课标形势下形成一套创新型的师生互动模式对教学质量来说尤为关键。初中历史教师同样要深刻地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加强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能动性,全方位丰富教学内涵,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质,将互动教学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教师没有肩负起引导者的责任。

历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详细的课程计划,尤其是针对课上的互动活动,都要提前做好筹备工作。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许能掌握好互动的规律,但是大多时候只有学生自己在行动,而教师缺乏指导能力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偏离课程中心。所以说教师的主导性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给学生讨论空间的同时更要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保证课程的正常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缺乏活跃的氛围。

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却忽略了学生间的交流和互鉴。对于传统的分组式学习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就减少了交流探讨的机会。教师可能觉得学生之间的探讨过于浅显达不到效果,无法抓住课程的重点,会延误课程的进展。但是这样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共享的.学习过程着实让人觉得无趣。

(三)课堂互动内容学习价值不够高。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单纯地认为互动就是给学生提问题,太多的问题设置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过多地关注课程进展,只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来给不同的学生讲解,忽略了学生间的差异性,这样会给学生拘束感。目前我们需要的还是更加深入的教学。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共同学习的平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才是关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教师要明白,与学生创造出融洽的关系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改良作用。师生关系处于比较和睦的状态下学生会感觉更加轻松,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压力,和教师互动就像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学生会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氛围,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有信心和乐趣。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教与学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要做好课前的预备工作。

好教师不但要好好上课,更重要的是对于每节课都要提前做好课程计划安排,提前想好互动的形式和方案,对于互动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提前想好应对政策,以免正常上课时节奏被打乱。在教师和学生的互问互答的环节之外增添多一点和历史有关的游戏环节。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步分组地引导,让学生尽快融入历史学习的主题,教师监督学生把握好学习节奏,以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完这节课。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提示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前预习一下,对里面的精彩内容先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可以让有意向的学生现场表演,根据课本情节内容来进行自己的表演,增强大家对历史情节的印象,有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

(三)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

现在的初中生可能处于比较桀骜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教师要用更温和的教学方式指引他们。相对来说他们的思维形式比较独特,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做出有效地应对方案。注意多带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活动,体会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乐趣。对于一些浮躁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一味地责问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敏感,走上叛逆的道路。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沟通,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地方,多进行鼓励,多发现学生的讲课时要有历史情节感,将学生带入历史的发展中。

(四)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对历史人物情节的好奇心,针对课本里的故事情节加以扩展,将学生带入情节发展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过程。比如说在学习《春秋》这门课时,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的典故,然后向学生提问,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历史知识渗入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活动,还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改正和扩充,学生有哪里不清楚不了解的要及时做出解释。

(五)通过多媒体形式教学。

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历史课堂学习中,并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学习模式。这样最大形式上优化了历史教学。初中生相对来说比较活泼好动,比较注重形象问题,历史原始的教材还是不够有吸引力,书本上的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伟大,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情节,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自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历史情感随着教学视频慢慢地发散出来,整个课堂充满愉悦的气氛。教师给学生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学生通过幻灯片观察硝烟的壮阔前景,同时思考当时的政治格局,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此过程中历史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结语。

根据以上论述,在初中历史互动教学不仅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还对学生本身的学习互鉴有莫大的益处。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送同学互相探讨,得到更丰富深刻的知识,同时全方位加强了学生整体素质,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有很大作用。教师要提供更多良好的学习渠道给学生,以互动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兴趣点,活跃课堂气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历史论文

1.分析学生心理变化,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提出的一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激发的求知欲,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引导作用。历史教学涉及面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正是对历史学的一种最好概括。虽然初中历史教学不必进行太深入的延伸,但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突发奇想,进行由此及彼的关联性思考。如果教师能及时给予科学的解答,学生的心理诉求便能得到满足,创新热情便能被激发出来。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

创新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学生应正确看待创新过程中的“得”与“失”。实践证明,创新总是伴随着风险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达,创新的难度也与日俱增,要承受的代价也越来越大。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教学者应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此过程中,教学者可结合历史长河里各种励志故事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关于“发散性思维”概念的研究,有一个普遍认同的观念,即激励人们寻找多种方法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学生分析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无疑将获得质的提升。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单一性”现象较为普遍,学生根据所谓的“唯一标准”进行学习,限制了个人思考的空间,不能从多角度获得对事物的感知与体悟,这也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在分析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事件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多种联想:联想一,“楚汉之争”是以刘邦为代表的农民集团与以项羽为代表的贵族集团之间的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刘邦集团的胜利实质是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制度战胜落后的分封制和奴隶制度的`表现;联想二,纵向来看,刘邦汉家王朝的建立为今后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和社会发展轨迹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诸如此类的发散性联想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也应积极指出学生思考中的不足。

三、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1.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个性化见解。

“质疑精神”历来都是每个取得辉煌业绩的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应加强学生这方面品质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学习重在交流讨论,其中很多问题尚无定论,一定的交流讨论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例如在讲述三国历史时,有些学生指出蜀国快速灭亡的原因时,强调了地域位置的防御作用。首先,他们肯定了蜀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然而在研究蜀、吴存在时间长短时提出如果蜀国也拥有和吴国一样的长江天堑,或许还能再存活几十年。此类学生从地域的角度阐述蜀国灭亡原因,虽然有失偏颇,但不失为一个充满个性化的见解。

2.鼓励学生创新求变鼓励学生创新求变,教师应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着手。

在思想方面,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使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创新的真正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不要盲从一切,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我认识。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行为方面,教师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开设更多的历史实践课,成立“历史小讲堂”、“历史讨论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历史小讲师”,让他们走上讲台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历史观点。初中历史教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中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创新思维,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综上所述,探究初中历史的创新型教学法就是要突出创新的作用,既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历史论文

任何一件事情,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始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呈现一堂高效的历史课,教师要学会在一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课前故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秦始皇“扫六合”、统一天下开始讲起,讲到秦始皇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封建强国,这时可以设置悬念。通过这样一个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了起来。通过这样的故事悬念导入新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更为高涨,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新的知识。注意力集中了,对课文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自然也就更为深刻。

2.抓住时机进行历史故事讲述。

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一定要和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在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最为强烈的时候推出课程的内容。在进入课堂10~20分钟之后,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和难点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解决。例如,在进行“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概念的讲解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概念的解释,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越来越糊涂。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当时我国沿海的一部分地区被外国人占领的故事对概念进行阐述,这样一来,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讲起来也更加轻松。初中历史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单调,教师如果可以抓住时机进行一些历史故事的讲述,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初中历史课堂也可以活跃起来了。

3.教师要用语言魅力再现故事。

历史是一门严谨而科学的学科,教师在讲课中一字一句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偏差。而历史故事的讲解更需要讲解者在表情、语言以及动作上的生动与熟悉,只有声情并茂,才能够将聆听者带入故事里的情景,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可以适当带有自己的个人情感,讲到历史英雄人物时可以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情绪,而讲到奸臣贼子时可以表现出厌恶和痛恨的情感。善恶分明,可以将学生的价值观引向正确的方向。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历史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以免误导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将历史故事完美地呈现到课堂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动人的故事里学习知识,学习道理,分明善恶美丑。

4.课末总结故事吸引学生兴趣。

一堂完美的课堂,必须要有一个美好的结尾。初中历史课堂可以在课末收尾的时候利用历史故事来进行有效的收尾,这样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对下一堂课产生期待的情绪,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对历史的学习。若教师留下一两道思考题或者设置一个悬念,在满足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脑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下节课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本堂课的结尾适时对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有所提及,让学生课下去了解。通过具体事例感受人民的苦难,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这样的收尾故事可以让学生因为好奇心去主动了解一些历史情况,从而增强对历史这门学科的热爱,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中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所以可以在故事的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更深地理解历史知识和背景,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历史。在对故事的选择和应用中进行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对于初中生以及初中教师来说都是很有益处的,值得研究和推广。

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小论文

在16世纪下半叶,女真的所有部落被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八旗也被逐渐的建立,每个旗的旗主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众子侄,也就是八和硕贝勒。在八旗的建立当中,互相之间的利益是平均分配的,没有统一的隶属,只对清太祖努尔哈赤服从。在这个时期,军事民主制对其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

在相关的文献中有记载,在1622年,也就是天命七年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明确表示,在他之后要实行八王共治国政制度[1]。

(二)汗位(皇位)推选制的实施与皇太极继位。

清太祖努尔哈赤还在世的时候,四大贝勒在后金政权中实力非常的高,大贝勒为代善,二贝勒为阿敏,三贝勒为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在四个贝勒当中,四贝勒皇太极本人行事较为稳重,人很机敏,而且对汉语比较了解,所以,清太祖努尔哈赤更青睐于四贝勒皇太极。于1626年,天命十一年九月,皇太极继承汗位,在皇太极继位期间,他通过各种对策将三大贝勒的权势逐渐的削弱,1636年,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被尊号称帝,定国号大清,并且改为元崇德。这也标志着清朝皇权的诞生。

(三)顺治帝福临继位。

1643年,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月,皇太极突然病逝,在生前皇太极未立储嗣,更对新的建储制度未进行设立,这给汗位推选制的再度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给最高权力传承制度进行了新内容的加入,其性质发生了变化。

皇太极死后,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与皇长子肃亲王豪格争夺皇位特别的激烈,使得继统危机一度的发生。后由五宫后妃所生子嗣中,以福临居长,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其中母孝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汗位(皇位)推选制向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过渡与康熙帝玄烨继位。

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这个时期,逐渐削弱了八旗王公的权势,汗位推选制也就此而终。1661年,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因发生天花去世,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此次皇位的继承,是以个人的意志选择的继承人,也是第一次成功的案例。

(一)两废太子。

嫡长子皇位继承是在康熙朝实施的制度,于1675年,康熙十四年末,止于1712年,五十一年十月,有三十七年的历史。在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帝第一次废黜允礽。五十一年十月,允礽在第二次被废黜,虽然其在紫禁城内被软禁,但是生活待遇尚可。

(二)雍正帝继位。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胤禛利用康熙帝未宣布皇位继承人的事实,传出假圣旨,告诉所有皇子康熙帝已死,借机上位,而康熙帝秘密实施的建储计划也成为了秘密。

(一)秘密建储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历史过程。

秘密建储制度的建立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政策的创新,一个是制度的创新,由三个皇帝经过多年的摸索、创新、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这三个皇位为康熙、雍正、乾隆,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最终完成了改革和创新。乾隆帝完成了制度的创新,于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对秘密建储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从而完成了制度创新的过渡。

(二)秘密建储制度是对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创新。

这里所说的建储制度创新,其实就是对皇位传承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延续王朝统治的基础上,将常规打破,建储使用的是新的方式和规则,在实际当中被成功的落实。可以说,秘密建储制度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建储制度而言,是一大改革和创新。

(三)秘密建储制度的缺陷。

秘密建储制度它是在封建社会晚期而诞生,以本质的角度来讲,它依然是沿袭王朝最高权力子孙后代皇位的传承,更是统治国家的工具,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没有太大的区别。秘密建储制度有着自身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皇储身份不是公开性的,和其他皇子相比,在教育、参政等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使得皇储培养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限制等[2]。

1840年后,中国逐渐的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所拥有的决策权也只是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秘密建储制度也画上了句号。1862年—1908年,自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慈禧掌握清朝大权,历经四十七年,在此期间,慈禧懿旨确立嗣君,使得传承皇位和传承皇权长期的分离。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是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独有的一种制度,它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带来一定的阻碍性,更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大原因。

[1]施莉琳。清初汗位推选制度的发展路径及其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7(07):9—18。

[2]汤玉梅。清乾隆帝的秘密建储与训政[j]。兰台世界,2016(19):120—147。

历史

一块块铜版上,清晰地浇铸着位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或深或浅,或大或小,它们忠实地记录着历史上令人揪心的一刻,让我们沉重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双脚印中,有朝夕相处的夫妻,有情同手足的兄弟,有拖着一条残腿的孤寡老人,也有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大法官。每一双脚印中间都刻下了他们的名字和年龄,每一双脚印逼真而精细,看锝见每条细微的纹路……哦,这是历史证人的脚印啊!

路的两边,醒目地竖立着两座铜像:一座是9岁时被鬼子的子弹打穿左肩的倪翠萍奶奶,瞧她袒露的肩头上,罪恶的弹痕深深地抠进了骨肉;另一座是0岁时被子弹打穿右腿的彭玉珍奶奶,她正拄着拐杖向人们痛诉鬼子的灭绝人性的暴行!

是的,双脚印记录了个血泪斑斑的悲情故事,浓缩了30万遇难同胞的弥天苦难啊!这些历史证人的脚印告诉我,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轻轻地,走在这永不磨灭的青铜道路上,我年少的灵魂在经受历史风雨的庄严洗礼……。

然而,我悲痛地知道,这一切不可能再现了!当年的血雨腥风早已化着今天无声的誓言,而这些记载历史的青铜脚印,将永远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将把杀人的侩子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将铭记住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最残暴的一页!

轻轻地,我随着潮水般汹涌的人流,迈步在每一双铜版脚印上,一步一个脚印……。

相关推荐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册(专业23篇)

报告的语言应该精炼、准确、客观,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范例,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帮助。电工电子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

建筑设计下半年工作计划和目标(模板20篇)

下半年是检验我们工作效果的时刻,总结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小编整理了一些下半年总结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与大家分享。我在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尽到

导师指导报告书(热门17篇)

报告范文的语言应该准确并具有说服力,避免主观性的评价和情绪化的表达。在这里,我们提供了各个不同领域的报告范文,涵盖了教育、科技、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希望能为大

重病临时申请救助申请书(通用18篇)

申请书的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写作规范,以最大程度地展示申请人的优势和能力。阅读这些更多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您认识到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

赞助申请书格式及(实用19篇)

更多申请书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介绍自己,突出自己的优势,提高申请的成功率。建议大家在阅读这些范文时,注意它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点应用到自己的申请书

委托拆迁协议书委托拆迁协议书(模板20篇)

合同协议是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具有法律效力,有助于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阅读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合同的基本结构和重要内容。委托人:(以下简称

推销实践活动总结报告(通用15篇)

活动总结是对我们参与的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总结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做出更好的决策和安排。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大学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优秀20篇)

优秀学生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在其他领域也展现出杰出的成就和才能。这里有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提升学习效率。作为班里的一名班长,团支部书

爱国卫生月的活动总结(通用19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途径。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20xx年4月份“爱国卫生宣传月”,活动主题

继承房产分配协议书(优秀20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用于约定和规范各方在特定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它能够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可靠性。现在是时候起草一份合同协议了吧?合同协议对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