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幼儿园大班评语 > 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课件(实用24篇)

七年级北师大版数学课件(实用24篇)

作者: 薇儿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开阔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1、用列举法(列表法)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进一步培养随机概念。

2、用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3、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运用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求事件的概率、

运用画树形图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填空:(1)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2)掷一枚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3的概率是、

二、新课教学。

例1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

(2)两枚硬币全部反面向上;

(3)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学计划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四、具体措施。

1.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寻找哟有关历史的东西,培养学生观察,考证能力。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负担。

2.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注重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4.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5.教学手段多样化,经常使用电教手段。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8课时总结复习检测2课时。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6课时总结复习检测2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8课时总结复习检测2课时。

第四单元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8课时总结复习检测2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班、(5)班的数学,七(2)班43人,七(5)班45人,两个班共有学生88人。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他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这批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成绩悬殊较大。有的学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好动。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涣散。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学期开始就应抓紧,抓扎实,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端正学习及生活的态度,迅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转轨,进入初中阶段的新的学习生活。

三、教材内容分析:

1.《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乘除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

1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2.《相交线与平行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以及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在教学中还可以渗透与法制有关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本章还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

重难点: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3.《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并且能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4.《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

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5.《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

重点:是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6.《概率初步》本章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争取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5.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了解一些普通的法律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补充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小黑板、投影、卡片。

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拆数凑+再加)。

1、独立计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课件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的定义

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符号不同,一正一负;数字相同.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如+5与

应点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这样我们也可以说,在数轴上的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出的意义,所以有的书上又称它为的几何意义.

3.0的是0.

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等于它本身的的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1)分别写出9与-7的;

例1由学生完成.

在学习有理数时我们就指出字母可以表示一切有理数,那么数a的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例1,自己得出结论:

数a的是-a,即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即是它的

1.当a=7时,-a=-7,7的是-7;

2.当-5时,-a=-(-5),读作“-5的”,-5的是5,因此,-(-5)=5.

3.当a=0时,-a=-0,0的是0,因此,-0=0.

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8的;-(+4)表示+4的;

例2 简化-(+3),-(-4),+(-6),+(+5)的符号.

能自己总结出简化符号的规律吗?

括号外的符号与括号内的符号同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正数;括号内、外的符号是异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负数.

课堂练习

1.填空:

(1)+1.3的是______; (2)-3的是______;

(5)-(+4)是______的; (6)-(-7)是______的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8),+(-9),-(-6),-(+7),+(+5).

3.下列两对数中,哪些是相等的数?哪对互为?

-(-8)与+(-8);-(+8)与+(-8).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理解的定义――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二是求a的;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问题.

五、作业

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

2.在数轴上标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

3.填空:

(1)-1.6是______的,______的是-0.2.

4.化简下列各数:

5.填空:

(3)如果-x=-6,那么x=______; (4)如果-x=9,那么x=______.

教学过程 是以《教学大纲》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等规定的精神,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征而设计的由于内容较为简单,经过教师适当引导,便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认知过程.由于“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的联系较为直接,在教学中则着力引导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

探究活动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将a,-a,b,-b,1,-1用“”号排列出来.

解:在数轴上画出表示-a、-b的点:

点评:通过数轴,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排列三个以上数的大小顺序,经常是解这一类问题的最快捷,准确的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学计划

七班、八班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二、教学目标:分类。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

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三、

教学设想。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4、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5、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6、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7、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1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2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培优辅差计划。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折扣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信息,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

2、理解打折的含义,以及折扣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打折的问题。

3、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和分数与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寒假生活中,你注意到了没有,好多商家为了促销商品,举行了促销活动,把你知道的情况说一说。

同学们对折扣看来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折扣的相关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销售,俗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打九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你知道什么叫“八五”折吗?(学生自己给答案)。

2、教材第8页例1(1)题,你知道了什么?

(已知自行车的原价是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自行车用了多少钱?该怎么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我们已知八五折是按原价的85%出售,所以这辆自行车需要的钱数就是原价的8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教材第8页例1(2)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应该怎样列式?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提倡算法多样化,不强求统一。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四、课末总结。

(折扣=现价/原价现价=原价*折扣现价=原价/折扣)。

五、课后作业。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板书设计:

折扣。

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

折扣=现价/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

现价=原价/折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准绳,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措施:

1、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要统一进度,统一练习;

2、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3、增大课堂密度,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4、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6、研究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7、加大检查力度;

8、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定期召开学生学习方法。

总结。

交流会。

五、课程目标:

《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对课程总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就七年级下册各章,将目标定位如下: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

第三章《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并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及频数的稳定性,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六、课程内容及课时: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进行简单的运算。

3、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正整数幂的一些运算性质。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第三章三角形。

1、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中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解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单元测试2。

1、经历猜测,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实验过程。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的很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了解概率的意义。

4、学习两种事件。

七、课程实施建议。

四、教学评价:

1、评价指标:

(1)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2)结果性评价:纸质测试。

2、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

(1)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统一指标,按等级评定。

(2)结果性评价按100制评分。

每节课争取百分之八十的达标率,未达标的同学课下重点辅导。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计划

数学教研组龙从华。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材是已经修改过的北师大版教材,主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哲学道理。不是单纯的为了教学而教育学生,而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七(2)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64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整式及加减;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每一章各自的特点,都从各个方面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4、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线段、射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对基本图形进行研究的数学活动经验。

5、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充分感受方程的模型思想;

6、让学生经历调查的全过程,着重感受收集数据、整理和表示数据这两个环节。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1。

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6、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7、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8、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9、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10、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情感体验。

11、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12、转变过去只看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13、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14、注重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极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15、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16、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学习,根据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17、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七、教学进度安排。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经历面积单位产生过程。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学具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2、全班交流。

3、提示课题:你知道,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平方米是指房间的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探讨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3)看一看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

(4)想一想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我们把书表面的大小叫做书面的面积,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面积?完整板书,齐读。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学具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学计划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2、选择材料用具。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背生物的诀窍。

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5.衍射记忆法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学好初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一.归纳整理、对照比较、重视图解。

充分理解专有名词、现象原理和课本笔记,再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配合图片的说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东西,重在理解,所以,切忌“死”记硬背!这就称之为活学;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她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我所用”,这就称之为活用。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四.注意听,认真记。

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件【】

知识技能理解有理数的含义,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数学思考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会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难点掌握两种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复习所学知识,同时引出新的问题――有理数的分类。

问题1:有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

学生举例:1,2,-1,-3,0等。

问题2:在上述列举的数中,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数的特征进行分类,显然可以把小学学过的数(正数)分成一类――正数,把正数前面加负号(负数)的数分成一类――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于是有下列分类:

正整数,如:1、2、3...零:0负整数:-1,-2,-3...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以及有理数的分类: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这里的分数特指是分母不为1的分数,整数有时可以认为是分母是1的分数。

引导学生进行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从而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问题3:如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设计:根据以上知识学生进行分类。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问题4: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谈谈你的看法?

(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

(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解答〕(1)0是整数、不是正数但是有理数(2)-5是整数、负数、有理数。

(3)自然数是整数,不是所有的自然数是正数(比如0),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有理数。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讨论,然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个别同学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我们已经能够对有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共有两种分类方法,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两种分类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5: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学生活动设计:

(1)把一些数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叫这些数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2)特别要注意“零”是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零”不仅表示“没有”而且具有非常确定的内容,如零时、零度;“零”是正负数的界限;“零”是偶数;“零”能被任何非零数整除;“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数码;在数的表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非负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零,在数学里,“正”和“整”不能通用,是有区别的;正相对于负来说;整数是相对于分数而言的。

那么。

(1)a、b、c分别表示什么区域?

(2)请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区域内:

1.本节内容:有理数以及分类。

2.重点内容: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对所给的数进行分类。

《愚公移山》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9.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9.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3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3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3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3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离骚)。

3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先秦屈原楚辞卜居)。

4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4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5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5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5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54.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55.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5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57.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5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5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6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6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6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6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6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6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7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m传)。

7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7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7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7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7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7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7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8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8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8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8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8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8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8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8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8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9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9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9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9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9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9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1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0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10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10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10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06.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李白蜀道难)。

10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1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1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11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1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1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i饯别校书叔云)。

1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1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1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2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2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2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1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5.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2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2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128.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

12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30.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唐杜甫月夜)。

13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13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3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3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13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3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4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14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14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43.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4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148.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14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5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5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15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15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5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15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15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15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5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行)。

15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6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6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

16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白居易琵琶行)。

16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16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6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6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6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6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7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7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72.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17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17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7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17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17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17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17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8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8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8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8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18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18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8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18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18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18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9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19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9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晏殊醉翁亭记)。

19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9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9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19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9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9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199.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

20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20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0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203.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20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0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0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0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0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20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2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2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2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1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2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21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1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2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21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1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2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2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22.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2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2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2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22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22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22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23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32.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23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3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35.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23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23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23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239.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24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24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24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24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4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4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4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4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2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24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对联)。

250.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曹雪芹红楼梦)。

251.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25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5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5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25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25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5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5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59.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260.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

26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长征)。

26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文档为doc格式。

七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提问:

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练一练第9页2、3。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

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等重要史实。

理解:此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能得到巩固。

过程与方法。

阅读提炼: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

纵向联系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能够用历史事实说明台湾、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主义民族自尊: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

继承传统: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

教学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明清时期加强君主集权的负面作用是什么?(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过渡讲解: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走向落后,但是还有能力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生了收复台湾和胜利抗击沙俄两件大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开辟荆榛逐荷夷”

1.历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殖民国家是哪一个?(葡萄牙)。

2.紧接着侵占台湾的殖民国家是哪一个?(荷兰)。

3.谁收复了台湾?(郑成功)。

4.这件事在历起了什么作用?(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领土完整)。

5.根据95页“动脑筋”: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三国时,孙权就派万人大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元朝时又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所以,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6.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有什么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形成分裂状态。)。

7.清政府怎么解决分裂问题?(1683年进军台湾,1684年设立台湾府,实现了统一,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海防。)。

过渡讲解:东南方向的分裂问题解决后,清政府又成功地捍卫了东北领土的完整。

雅克萨之战。

1.唐朝以来,黑龙江流域出现过哪些少数民族?(靺鞨、女真、满洲等)。

2.在雅克萨之战中英勇抗击沙俄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达斡尔族)。

3.谁两次下令打败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康熙帝)。

4.根据98页插图和“自由阅读卡”回答:图中哪些是清军?哪些是俄军?清军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左面乘车而逃的是俄军,右面众志成城的是清军。取胜原因是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等。)。

5.1689年,中俄签定什么条约?(《尼布楚条约》)。

指导学生在97页《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上,标明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的位置。

6.这个条约在历和法律上有什么意义?(它是平等的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讲解“平等”概念并小结、留“伏笔”:经过协商,双方各有让步——清政府同意将尼布楚划归沙俄,沙俄同意将乌第河以南地区划为“待议地区”,所以它是平等的。可见,这时中国社会发展虽然缓慢了,但是与侵略者相比,还有一定的实力,还能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是,后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壮大、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双方实力的差距日益扩大,终于导致东北许多地区逐渐被沙俄割走,台湾也被日本割占两次。具体情况,我们将会在今后的课程中逐步了解。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97页“练一练”:连线搭配。

2.完成新学案72页“自我测评”。(其中选择1的答案有误,应订正为bcd)。

3.提醒学生预习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件【】

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打下基础。2、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感知知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角的定义及有关概念,从运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动的观点理解平角、周角;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角的概念;

难点。

从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你能在图中找到熟悉的平面图形吗?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3、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角的概念的学习:

(1)观察图思考: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角是什么?得出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可对照图形讲解)。

(2)你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会画角吗?请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

(3)一组练习,说出角的顶点角的边。

(5)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直观旋转理解角的第二种定义以及直角、平角、周角。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三、一组练习判断:

(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平角是一条直线()。

(3)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

(4)把一个角放到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

镜下观看,角的度数也扩大10倍。()。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小结。

学生总结角的两种定义,教师点评,加深印象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4、3、1角。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_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部分。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

3.合理施肥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

七年级数学课件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1)4-(-3)=______;(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9-(-5);(2)0-8.(3)(-3)-1;(4)(-5)-0(5)(-3)-[6-(-2)];(6)15-(6-9)。

例3p63例3。

例4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5)0-6;(6)6-0;(7)0-(-6);(8)(-6)-0.。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2)b-c;(3)a-b-c;(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件

1、调查了解,交流感悟时间是最宝贵的,珍惜时间与否决定成效,使学生初步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互相启发、帮助,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次活动以“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贯穿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都是在学生身边的事或者曾经经历过的事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顺势引导,得到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达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发展的目的。整个活动凸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以活动为载体,构筑活力无穷的体验课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感悟时间的重要和珍贵,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本次活动中,在上课前,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开展调查活动,精心制作了调查表,让学生通过采访周围的人,通过自己的一分钟实践活动,体验时间的重要,感悟时间的价值。课前调查活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就与学生一起调查,向自己的长辈、亲朋好友、媒体了解珍惜时间的人们的工作情景和成效;师生共同调查、体验一分钟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课堂中,教师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交流,一起发现、感悟。

1、师生共同向自己的长辈、亲朋好友、媒体了解珍惜时间的人们的工作情景和成效。

2、师生共同调查、体验一分钟在生活中的价值。

3、教师采集一组体现时间就是生命、财富、胜利的录象片段。

4、师生共同收集关于时间的格言和谚语。

一、游戏导入主题:

导入:小朋友,今天的活动课上,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聊聊关于时间的话题。小朋友可能会想这个话题会不会太枯燥?不一定哦!让我们一起先来参与两个活动。

1、做一个动作。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动作,(边示范,边说)双手平举、半蹲。

准备好了吗?来,让我们随着小闹钟的滴答声,开始吧!

2、看一段有趣的动画片。

师:小朋友一定感到累了吧!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点击课件)。

3、交流:

师:动画片没了,小朋友一定还想看吧!我也是。但时间不允许啦!我们还有活动任务呢!小朋友,刚才我们两个活动下来,你对活动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打破教材中平铺直叙的手法,以两次活动对比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说说对两种活动过程的不同的时间感受,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时间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样公平的,不偏不向的。游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由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聊时间这个话题的兴趣。学生的积极参与、激情投入是这节课活动成功的基础。)。

二、交流感悟时间的价值,时间的宝贵:

师过渡:

其实啊,做动作和看动画片的时间是一样长的,都是一分钟。这组活动说明了,时间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不偏不向的,是公平的,同时也是宝贵的。课前小朋友都去作了关于时间的调查,小朋友去调查了一分钟在各行各业中产生的成果,还去实践体验了一分钟自己能做哪些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一分钟的调查、实践交流:

1、交流“一分钟”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

师:老师课前也进行了调查,想和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点击课件)。

师小结:是啊,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真是宝贵的一分钟。如果我们把10个一分钟,把100个一分钟,把许许多多的一分钟都利用起来的话,那会发挥多么大的作用啊!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一分钟调查的交流,把时间这个很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由生活中一分钟的价值交流,产生一分钟的时间都是那样宝贵的认识,从而对时间以及时间的价值有很形象化的、很具体的感悟。)。

(二)看录象感悟:

导入:老师这儿有一组关于时间的录象,你看了一定会有更多的启发:(播放课件)。

1、连续观看几组录象。(定格几个画面)。

2、交流感悟:

师:小朋友,看了这一组惊心动魄的画面,你对时间一定有许多感想。想告诉大家吗?

比如:哪组录象给你的印象最深,你想到了什么?

看了几组录象,你有什么感想或启发?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师过渡小结:

小朋友刚才讲到的感受,有的老师也有同感。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归纳: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但是,如果,这些叔叔、阿姨平时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珍惜时间、争分夺秒的时间意识,那么,他们在碰到人命关天的抢救、碰到这些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情的时候,能取得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的成效吗?——当然不可能!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惊心动魄的画面集中展示,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效果。学生通过直观的影象和激烈的讨论,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得到深华。同时,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体验,达成了唯一的目标,那就是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到时间的价值: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

(三)交流课前调查,强化时间观念。

1、全班交流。教师随机评价。(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

2、随机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珍惜时间事例的调查交流,这样由远及近,打破常规,冲破机械问答,目的在于强化时间观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在交流中加深了学生对时间就是财富(金钱);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的认识,对时间的整体感悟在自然而然中不断得以深华。)。

(四)联系学生实际讲自己的故事——实话实说。

1、师过渡:看得出,小朋友的课前调查很认真,交流得也很认真,体会也都有了提高。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实话实说,讲讲自己平时和时间打交道的故事好吗?比如:(点击课件播放录音)。

1)你有没有把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去做的经历?是什么原因?结果怎么样?

2)回忆一下,自己平时在什么情况下最会浪费时间,或者浪费时间最多的是什么时候?

3)你平时不会浪费时间,是什么原因?介绍介绍自己的经验。

4)在我们班里,你有没有发现比较珍惜时间的同学,请你说说他们珍惜时间的事!

2、组织交流。(教师随机引例,因势利导)。

3、同桌交流。(机动)。

4、师过渡小结:

是啊,我们对时间的态度不同,它就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结果。听了小朋友的实话实说,坦诚交流,我很感动。小朋友对珍惜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作为我们这个年龄的小学生,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还应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劳逸结合的作息时间表来时刻提醒自己。今天啊,老师带来了我们海盐城郊小学的几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课件打出)。有双休日的,有放学回家后的,也有即将到来的寒假生活安排的。请小朋友看一看,也许会对你有很多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己,讲讲与时间打交道的故事。期间,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提问、建议……总之,在充分的、深入的、热闹的课堂讨论中,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应该做时间的主人。)。

三、模拟作息时间表,学做时间小主人。

过渡:小朋友,让我们也一起行动起来吧!把我们的课余时间、假日时间好好安排一下!

1、学生制订时间表。(课件播放音乐,学生任选1-2种)。

2、交流。

方法:教师在巡视中随机将已完成的较典型的放在投影上。学生也可自我推荐贴在黑板上。看同学的作息时间表,小朋友之间互相交流。

小结:小朋友,聪明的学生今天就把明天的事安排好。就让我们从学订这张时间表开始,一起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经历简单,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息时间是受父母控制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各自制定不同的时间表。以此作为学生学做时间主人的最根本的起点,作为学生学做时间主人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有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概念,为今后的正确、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打下一个实践的基础。同时达到这样一个目的,这堂课的教育并没有结束,她在无形中还在延伸。这时间表在学生的书里,在学生书房的墙上,……将继续发挥她的教育作用。)。

《愚公移山》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m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15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15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15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64、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i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7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0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20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20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20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20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20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20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2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李白蜀道难)。

2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2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2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2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22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七年级生物教案北师大版

拓展视野。

(四)板书设计。

酶与酶促反应。

一、什么是酶。

1、定义要点。

活细胞产生有催化活性特殊有机物。

2、化学本质。

蛋白质或核糖核酸。

二、酶促反应。

1、主要专有名词:

酶促反应酶活性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活性中心底物。

2、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方式: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特定部位结合。

3、影响酶促反应效率(酶活性)的因素:

ph值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

五、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四个特点。

实践性: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自主性:主动思考与实验探究的自主选择。

联系性:不只局限于课堂,鼓励学生联系社会和使用课外素材;。

直观性:实验现象直观。

六、教学反思。

效果:1、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2、体现学生主体,实验探究得以实现。

3、开放的知识结构,扩大了学生视野。

局限: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面及时间等限制了教学效果。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件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3、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学习: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

5.课堂总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4、作业布置。

本章的课后的方程式巩固提高练习。

相关推荐

工厂见学心得报告(汇总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上半年,我厂在团体

外国民歌心得体会篇(汇总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示例文本十】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发现自己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了一些改进计划和措施。

清积案心得体会(热门18篇)

我们不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对这些经历加以总结和概括,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行动。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深入浅出,字字珠玑,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和参考。积案化解是指对存在

奋斗为题目(热门16篇)

奋斗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和对生活认真负责的态度,它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奋斗的电影和音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积极的能量和鼓舞。

演讲稿成长(优质19篇)

演讲稿还应该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演讲稿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提升写作能力和演讲技巧。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

班组管理方案(实用15篇)

写计划书的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目标和方法,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造优美、整洁的

心理健康教研活动计划(热门22篇)

教研可以帮助教师进行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是教研团队的总结与交流,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

园艺案例心得体会(专业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的总结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下面是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心得体会的灵感。

自律方面的心得(热门22篇)

通过写下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经验教训。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这些优秀的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

向法院提交申请书(精选20篇)

申请书的内容要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你的申请意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申请人:××,男,现年××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