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三年级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汇总12篇)

三年级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汇总12篇)

作者: QJ墨客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组织,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三年级教案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把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1根小棒。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7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写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2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1页)。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3)教学例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问:商6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分掉的30,还余8;用5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数学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浙江版)第四册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出示小黑板):

1、口算。

2×64×827÷924÷8。

4×23×516÷224÷3。

2、口答。()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2く76×()く25()×2く13。

()×4く27()×8く423×()く30。

3、竖式计算。

4)84)169)45。

二、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摆一摆。

请小朋友拿出10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

(1)10个圆片,每组2个,可放几组?

(2)10个圆片,每组5个,可放几组?

(3)10个圆片,每组3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4)10个圆片,每组4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

图片个数每组个数组数余下个数。

1025。

1052。

10331。

10422。

2、导入新课。

以上分圆片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重点难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

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

生回答。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探究二。

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

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17÷5=3……2。

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师:算得对不对呢?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27÷7呢?

生:27÷7=3……6。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出示大雁图片。

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飞过,每5只一圈,能圈几次?

师:请你说出算式。

生:32÷5。

师:谁能算一算?

生:32÷5=6……2。

师: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出示企鹅图片。

师:这幅图呢?

生回答。

师:谁来列式?

生:52÷6=8……4。

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小鱼图片。

师:可以怎样圈?算式:

生回答。多种算式。

练习二。

师:谁知道余数最大能填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最大填5,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来说说除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

多种算式。

练习三。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练习目的: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复习:

2、在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496325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2)337=52()。

(3)638=77()。

(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略)。

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四、下课。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课件。

一、新授引入。

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

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

生回答。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探究二。

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

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17÷5=3……2。

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师:算得对不对呢?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27÷7呢?

生:27÷7=3……6。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出示大雁图片。

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飞过,每5只一圈,能圈几次?

师:请你说出算式。

生:32÷5。

师:谁能算一算?

生:32÷5=6……2。

师: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出示企鹅图片。

师:这幅图呢?

生回答。

师:谁来列式?

生:52÷6=8……4。

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小鱼图片。

师:可以怎样圈?算式:

生回答。多种算式。

练习二。

师:谁知道余数最大能填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最大填5,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来说说除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

多种算式。

练习三。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把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1根小棒。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7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写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2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1页)。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3)教学例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问:商6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分掉的30,还余8;用5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三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9.…..()验算:

().…..220.…..()。

18.…..()。

2.…..()。

验算方法小结:

二、计算下面各题。

30÷5=31÷5=32÷533÷5=34÷5=。

35÷5=36÷5=37÷5=38÷5=。

三、填空:(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答案吗)。

35÷()=()……3。

()÷8=()……()。

四、解决问题:

《四边形》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一、二年级的数学课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初步认识了角,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角的一些基本的特征。此外,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长的指导下或通过自己阅读课外书,对四边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开始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前,对学生做了学前的测试,内容是对四边形的认识,形式是学生举手反馈,时间约5分钟。测试的结果为:一班,共48人,二班,共46人,其中一班有30人,二班有20人知道: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并能比较准确地辨认出四边形、梯形。

因此,在教学第三单元的知识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学习、探索的过程,鲜明、生动和形象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四、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单元评价要点。

1、辨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2、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

四边形。

例1。

例2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4、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1。

平行四边形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进一步培养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

周长。

例1。

1、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1。

周长。

例2。

例3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

估计。

例4。

例51、初步学会估量物体的长度。

2、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正确的长度观念。1。

单元测试1。

测试情况反馈1。

合计8。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

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科书p49—50页的例1和相关练习。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1、重点: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2、难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49页的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主题图的教学。

1、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篮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几个同学为一组?

在跑道上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参加跳绳的每组有多少人?

黑板报下的花盆几盆摆一组?

两棵树之间插了几面小旗?

3、谁能根据这个画面,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

二、探究体验:教学例题1。

1、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让学生计算。

2、教学竖式。

教学后要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法乘积的写法。

3、练习:

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4、在具体情景中,感受除法的存在,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5、表内除法的商都是一位数,所以商写在个位上。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教科书p51—52页的例2和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

2、理解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前准备: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通过真实的情景。自己算一算,然后汇报结果,观察这些算式,发现被除数不变,变化除数,商和余数也在变化。

2、通过观察算式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例3并进行观察。进行归纳,总结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4、验证,进一步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除了检查商对不对之外,还要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页的例4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会解决一些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应用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创设情境:以分组做游戏为引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探究体验:

1、可以口算,可以笔算。

2、体会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计算的难度和自己的计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解决例题。

4、要有问题意识,同时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5、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练习十三的第1题、第2题。

四、总结。

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1、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一、自主学习。

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解决问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5,出示教材。(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

242。

师:竖式中的2。

2、

4、

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

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2、做一做完成第2小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这里的余数应该舍弃。

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第二道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解答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50÷8=6(天)„„2(个)。

需要7天。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从图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于余数应该怎么处理,并说说怎么想的。

23÷4=5(本)„„3(元)。

能买5本。

25÷4=6(本)„„1(元)。

能买6本。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

22÷4=5(条)„„2(人)。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通过观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掌握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

1、02=05=40=。

2、判断下列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二、引导学生学习列5(导)。

04=?(想;4乘几等于0?)。

1、08=07=02=。

板书:0除以任何都得0。

2、讨论:00=?

0除以任何。

不是0的数。

都得0。(指导生读)。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

1、自学例6,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小组合作探究。

如何列竖式计算?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习成果。

2082=。

(1)提问。

20xx的商是几位数?(三位数)。

(2)小组展示竖式。

提问:被除数十位的0除以2商几?为什么?

向学生介绍简便写法。

4、小组合作解决例6第(2)题。

小红买两套世界名著,每套花多少钱?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2162=。

列出竖式。

提问: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怎么办?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师作小结。

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占位。

五、课堂检测(练)。

1、教材的第24页做一做。

2、练习五的第1、3题。

于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导入部分,导入部分的知识对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比较多,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练得比较少;其次是对0除以任何不是0得数都得0讲解时太啰嗦,以至于浪费掉一些练的时间;最后就是对学生书写竖式的顺序没注意到他们是否书写正确。我觉得我现在要立即改正的地方是要关注学生的学、练的过程,即使发现学生不足之处,纠正他们,当然在讲课方面,我会慢慢学习如何给学生讲明白、透彻,同时又不显得复杂。

相关推荐

教师十要十严禁心得体会(汇总19篇)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接下来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示。近年来,教育领域发生了

找学校退钱的申请书范文(14篇)

学校是一个让我们磨练意志和品格的地方,通过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能够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下面是一些学校中的常见困惑和解决办法,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出去代课申请书(模板21篇)

申请书的最终目的是引起对方的兴趣和信任,从而获得进一步的考量和机会。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几篇优秀的申请书样本,希望能够帮到你们。尊敬的领导:一学年即将过去,学

池塘承包协议书(优质18篇)

承包制度的完善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包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合同的履约和绩效评估,下面是一些相应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一、承包期限为年整,即自

地质学实验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矿山地质学实验是一项学科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矿

美术涂色的教案范文(19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步骤。1、通过看看、说说、画画,引导幼儿体验美术

健康管理工作总结和计划(通用17篇)

写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研究心得体会模版(专业16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素养。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心得体会,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启示和收获吧。第一段:研究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

基金份额转让协议书版(汇总20篇)

转让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策略来解决经济和商业上的问题。希望以下转让范本对你有所启发,帮助你进行合理的资源转让。转让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党员领跑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精选17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对党章党规党纪的贯彻和执行情况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自我约束和检视。以下是一些党员在实践中对党的政策和方针的理解和实践的总结。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