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小学生评语 > 小学语文二年级评课稿(优秀17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评课稿(优秀17篇)

作者: LZ文人

范文是对优秀作品进行筛选和汇总,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范文范本是学习和研究写作的重要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规范和要领。

小学二年级语文评课:画家乡

《画家乡》这篇课文,以五个不同地域的孩子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他们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读着《画家乡》好像遨游于祖国的美好河山中:那么蓝的大海、那么辽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茫茫的草原,还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家乡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和美丽,激发起孩子对美丽祖国的无限热爱。

听了微山县夏镇中心小学刘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文《画家乡》,感触颇多。

一、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乐学,把单调乏味的生字变成动听的音符,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无趣,这一点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在初读课文时,她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不懂得多读几遍。认识生字是采用小老师领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小火车读等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在识记生字的基础上,刘老师还重点指导了“爱”字。

二、刘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在精读课文第二段,指导感受涛涛家乡的美时,引导学生说:“涛涛的家乡美不美?美在哪里呢?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便根据自己的喜欢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是那样的津津有味。本课教学中,刘老师主要是以赏读涛涛的家长为主,并最后总结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习其它家乡作好指导。

三、刘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乡评课稿

最近,听了周颜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课文《画家乡》,感觉周老师教得挺实在的。

《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纵观这节课的流程,以下三方面值得肯定。

一、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点。在初读课文时,她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不懂得多读几遍。在学生字新词的过程中,教师随机补充一些学生的未知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指出了一对反义词,“宽和窄”看图理解了“赤脚”的意思,并利用现有的图让学生用“海滩、贝壳和赤着脚”说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词语,理解了意思。教师还通过拍手的形式来让学生读词,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很好地巩固了生字词。

二、周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在精读课文第二段,指导感受涛涛家乡的美时,引导学生看收集的图片,并利用图片进行说话,让学生便根据图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还通过句子的比较,了解了涛涛家乡的美。在教第三段时,教师通过板画,让学生说出应该要画的内容,这既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他们把课文内容转化为了自己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周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重视了课文的朗读,让孩子们通过朗读去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影子》评课稿

本周一上午第二节聆听了陈玉荣老师执教的《影子》这篇课文,收获颇多。

一年级学生进入校园,在教室中学习才两个多月,但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发现一个孩子随意说话、随意搞闹,从头至尾,每一个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于学习之中,是什么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陈老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投入的状态,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毫无浮华粉饰的扎实的教学过程,是“趣”字贯穿了整个课堂始终,才使得孩子们学得如此投入。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陈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激发她们喜欢影子的情感。然后老师通过范读故事,感受影子的有趣,让她们更快的走进课文情境中去。

二、抓住重点,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时,陈老师采用了各种方法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1、对字形的描述形象化。比如,认识“影”的时候,她是通过编故事的:一轮红日照着京京,旁边就有一片影子;认识“黑”的时候,陈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谁有办法记住。学生则描述:“黑”的四点底就像黑色的墨水,里就像瓶子。这样趣味性的描述,将字形和字意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2、以游戏形式识字。学习“跟着”时,陈老师请学生当她的影子来演一演。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3、归类识字。当学习反犬旁和足字旁的字时,陈老师还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类字的特点,并举一些这类的字。

三、以“趣”学文,提纲挈领。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陈老师在教课文时,以“影子有趣在哪?”这个主问题做为切入口,以“趣”字引领学生学习文句,将“趣”字贯穿对文本的感悟、文本的感情朗读。陈老师的这种提纲挈领的教学,让孩子们的思维有了连贯性、整体性,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课堂的时间分配。那么最后的写字环节学生会学得更加扎实一点。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课主要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那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构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前谈话中,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爸爸、妈妈在厨房间烧饭、烧菜的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时”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能够在用电饭锅烧饭的同时他们还能够做好多事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时”能够提高效率。透过沏茶的方案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初步感知“合理安排”就在我们身边。对烙饼问题。老师很好利用了烙一张饼和二张饼的方法,重点与学生探讨了三张饼烙的方法。讲清合作讨论的要求,进而学生展开讨论,构成烙饼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区别两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到达方案的优化。之后,老师打破课本常规,不是先求1张,2张,3张,这样一向求下去,而是求完2张之后,之后求的4张、6张、8张、10张……双数的张数,再求的3张。3张在那里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再之后求5张、7张、……这些单数的饼数的时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透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透过想一想充分感知,在说一说,摆一摆中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科学精神启迪。透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尝试,丰富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潘老师讲清了合作的资料、要求,学生不仅仅讨论烙三张饼的烙法,而且让学生烙饼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但潘老师进行了大胆尝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潘老师在烙饼的纸上编了号、并且注明了饼的正面、反面,无非是让他们的学生讲述起来更清楚一些。

三、课堂评价多元化,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课堂上教师透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能够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潘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整堂课,潘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潘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改善的地方。

总之,这天的这堂课很成功,给予我们很多学习的借鉴,更又一次的学习到了新课程、新教材的机会,课堂中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会充实到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家乡评课稿

听了于青圆和廉晓两位老师在龙山小学执教的《画家和牧童》,让我们获益匪浅。《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第六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听了两位老师的执教给我们以下几点启发:

从两位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来说,比较合理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和年段特点,较充分地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能力训练。

在整节课中,两位老师采用了自由读文、同桌读、指读、默读、师生共读等方法。因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而且从课堂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感非常好。尤其是廉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戴嵩画画一段,感悟了解戴嵩画技高超时,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明白戴嵩画画既快又好,从而发自内心地读好商人、教书先生称赞的话。

二、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低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所以对于关键词句,教给学生要学会咬文嚼字,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例如:当学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后,在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力求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的前提下,再让学生用上“一??就??”说话,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注重语言积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本课教学中,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在第2、3、4自然段的教学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了“夸赞”、“称赞”、“赞扬”一组同义词;在理解“纷纷夸赞”这个词语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短句反复”的语言形式,说一说还有哪些人夸奖戴嵩的《斗牛图》,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牧童和画家产生对话。如,“你是围观者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称赞他?”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老师先让学生根据字义理解,又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国画,用图中的不同画法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我认为这种方法很适合低年级儿童。这些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在为实现目标的同时步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渗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老师还特意安排“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两个句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达到读说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两位老师激情优美的语言,雍容大方的态度,及时点拨的教学艺术,形象巧妙的课件设计以及工整美观的板书,都是十分令人佩服的。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中还存在着某些教学设计上美中不足的地方共有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认为于老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课下搞一些实践活动。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

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第二、我们认为廉老师最后的写字教学环节可以与文本教学联系在一起会更好。如:在这位商人称赞戴嵩作品的时候可以相机引出“商”,引导学生理解并加以练写。

第三、于老师的板书设计完善一些会更好,在于老师的板书设计中只是把两个人物特点简单罗列,而没有系统体现出两个人物所共有的可贵品质。

总的来说,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两位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学习新课标提供了一个形象具体的实例,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评课稿

有幸听了薛余玲老师的《画风》这一课,《画风》这篇文章写了三个小朋友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形象地跃然纸上。薛老师按照“想风,说风,画风,写风,”这个流程顺利完成课堂展示,也让我们认识了二(5)班这群可爱的孩子,见识到薛老师自然、深情的教态。

响应之前李校长的提议,优点很多,但是我就摒弃不讲,讲讲几点我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点:朗读。

听了二(5)班的朗读,确实薛老师在学生的朗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声音很响亮,但是我个人不太喜欢这样太过有感情,太拿腔拿调,太拖了。这样学生读得很累,我们听的`老师也很累。这个想法仅仅是我个人的,如果有人不认同,就当风吹过。

在指导朗读方面,若能进一步加强对课文中对话的练习和指导,引导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就更好了,而不是抓着那个“飘、转”,两个动词,这两个动词我们能赋予它什么特别的感情吗?我觉得没有必要吧。

第二点: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例如主题提升或者延伸时,可以补充“声音、气味也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教给孩子更多的课外的知识,发散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狠少,”的现象,避免出现薛老师在办公室一直在强调她班的学生知识面窄啊,没有想象力。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主题提升,薛老师把这课的主题提升为:这三个小孩子很聪明,很能干,能把风画出来。我觉得这个太浮在表面,太笼统,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观察、想象、发现。是不是可以更具体些,是因为孩子会观察、会思考、会想象,才能将风画出来。这也是我们孩子的一个通病,考试卷上经常出现“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孩子们的答案经常说“聪明”,而没有说到点上,太过笼统,教师要帮助孩子找到确切的点,培养阅读能力。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不妥,请薛老师见谅;如有可取之处,那是我的荣幸。谢谢!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教师在出示题目后问学生“要是”可以换成什么词,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而且无形中使学生积累了其他词语。

识字环节方法多样,和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稠”和“稀”通过图片来识字,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如“盏”的教学,教师说盏指的就是小杯子,盛酒的就叫酒盏,盛茶的就叫茶盏,这样学生不就认识了这个字,而且理解了这个字。教师在识记每一个生字之后直接指导写字,学生记忆就更深刻了。

在“再读勾画”这一环节,教师提出了问题“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它是怎样分辨方向的?”然后先举例子找出第二小节中的重点词,再指导学生总结学法,按照“圈一圈、勾一勾、画一画”的方法完成剩下的小节,由扶到放,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找的快速、正确。

整节课教师的评价语自然,与教学融为一体,不仅有针对性,而且起到了激励学生的作用,特别值得我学习。

建议:最后一个表格的填写较有难度,可以在第二课时学完课文后完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董老师的这节课有许多十分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听课感受。

董老师在教授课文生字时,并不是死板的进行教学,而是先让学生读认,之后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在介绍完识字方法后并没有结束,而是教师对字词语的延伸和相关链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竭力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讲“稠”的时候引入什么是稠的?稠的意思是什么?图片显示稠与稀,引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刮风的时候树叶一面多,一面少,多的那一面可以用“稠”来形容,少的那一面就是“稀”。之后把字放到具体的课文中,让学生再读,学生在反复训练后真的可以做到拿得出来认识,放得回去也认识。

董老师把自己想要做的以另外一种口吻告诉学生,有一个小男孩他是这样做的,老师觉得他做的特别好,你可以学学他,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欲,学生在榜样的示范下会做的更好。并且老师还总结出了小男孩勾画的主要方法:什么时候?谁?怎么指点方向?学生有了这个线索的引导,会找的更快,更好。

教学生在田字格书写汉字时,偏旁、剩下的字、田字格用不同颜色粉笔表示。尤其是偏旁用醒目的红色表示,区分的清楚明了。我觉得这也是老师平时的习惯,这个讲授偏旁的方法运用的十分好,学生可以在老师不提醒的情况下,只要留心,就可以永远记住这些汉字的偏旁。

建议: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我校郭**老师的一节课,使我感受良多,下面简单的说一说我的一些看法。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语言浅近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课文精美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有利于理解诗意。

利用课文情境,加以音响效果,带给学生愉快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让学生在蝈蝈的美妙声中,迅速产生对夏天的遐想。多媒体配乐范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了夏天的美,对课文的向往自然产生,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调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为课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郭老师充分利用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不尽相同的。郭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通过朗读来交流,从中体会到的夏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展示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

有这样几个亮点:例如,对“透明的雨滴”的理解,老师让孩子们观察画面,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阵风吹来,小雨滴在绿叶上滚来滚去,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舒服”,然后指导朗读,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诗歌中优美的词句时,郭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有这样几个亮点:例如,对“清凌凌”这个词的理解,郭老师没有直接用语言表述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描绘河水给自己的感觉,从而顺其自然理解了词意,并且送词“清请的、清澈见底”让学生积累,并读出了感受;又如,在第3自然段中,“穿梭”一词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学生仅仅凭静态的图画并不能领会,郭老师采用的是把学生带入情境的方法,由一位学生戴上“蝴蝶”,全班学生作为“花朵”,“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此时毋需多言,这一动作已经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穿梭”一词。同时,小“蝴蝶”们穿梭的快乐也感染了全班,使得学生得以在这想象的空间里沉醉和抒发;在对课文重点部分的品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小鱼嬉戏的自由,雨点歌唱的快乐,带给学生诗一般美好的意境,以“夏天来了,我想变成________”的句式,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以读促悟,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提升了诗的主题。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郭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演、阅读等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情感之火,加上老师的投入,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状态,情不自禁地走进文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课前交流中,老师以“孝”字为引子,揭示课题,为揭示课文内容埋下伏笔。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如学生在朗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一句时,老师运用情境迁移法,学生变成了拥有一个好儿子的妈妈,都想夸夸儿子。最后学生都能自豪地、高兴地夸着儿子。朗读的'语气何须再作指导,它变成了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老师范写了“胳膊”两字,要求学生端正、工整、漂亮地书写汉字。

“沉甸甸”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词义。如学习“拎”,师生一起做动作,学生在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了字义;学习“晃荡”一词,让学生想象平时端水走路的情景,充分理解了词义。

在学习“胳膊”一词时,当学生知道肉月旁与身体有关后,就积极而迅速地把自己积累的与身体有关的汉子都调动出来了。这样的归类,学生既掌握了新字,有复习了许多旧字。

通过看图说话训练,学生初识了三个儿子。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加以引导:“瞧!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各自在干什么?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紧接着以句式:“一个xx一个xx—另一个xx—”,让学生再来介绍,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课《阿德的梦》。本课为连环画式的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杨一囡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杨老师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此外,老师也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加强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杨老师让学生谈谈:未来的新科技。未来世界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发达就有多发达。所有在现实生活中还不能实现的,在未来的世界什么都实现了。让学生的想象也得到了尽情发挥,个个说得意犹未尽。

本人认为,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说的比较多,每个新科技产品都一一介绍,可以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省自己去读,去悟。比如:阿德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新奇、神奇等)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新奇”体现在何处?这样可以在拓展延伸,“说说未来世界”深化主题这一环节,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讨论交流更充分些。另外,还要把注意聆听学生的回答,及时的给予评价。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记得去年在市电教课上听过刘老师的一节《谈礼貌》,那时刘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年非常幸运能和刘老师在一个年级组,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刘老师执教的《青松》。《青松》选自于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的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对诗歌的教学我一直感到无从下手。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豁然开朗,倍受鼓舞。

刘老师一开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青松的轮廓让孩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接着让孩子说说在你的印象中青松是什么样的?联系实际,让孩子对青松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这节课中有很多亮点: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由于诗歌与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教学中刘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提出了“诗句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韵味”,并指导学生边读边画,让学生读诗歌时更有韵味。在教学时刘老师还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随着文字的流淌,细细的品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

刘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

如抓住第一句中的“压”这个字,刘老师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图片,感受雪下得非常的大,天气非常的冷,再让学生体会这儿的“压”,孩子们就很容易感受到这不是一般的压,而是重重的压。

在学习第二句时刘老师抓住了“挺”这个字,并且还让孩子上台表演这个动作,通过孩子们的亲身体会感悟到了在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

在学习后两句时,刘老师抓住了“高洁”这个词,在教学中刘老师出示了大雪之后的青松图片,通过比较雪压着青松与雪化时青松有什么不一样来体会青松坚强高洁的品质。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单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但要从中体会到青松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那就有相当大的难度了。刘老师还在课的结尾做了一些拓展,讲解了中国当时的背景环境,加深了孩子对青松的理解。补充了《冬夜杂咏》中两首借物喻人的诗:《红梅》、《秋菊》,让孩子们体会了借物抒情、借物喻人这种手法。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我的影子》这堂课,教者凭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领悟力,较好地落实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也较准确地理解和演绎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堂上,既体现了王校长所倡导的读练、读思、动静、内外这四个方面的和谐整合,又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合作,体现了开放式的大语文教学观,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学习的范例。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入手。

张老师采用手影游戏、踩影子等形式,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及时的激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读书、乐于交流。

这节课,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初读研究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影子,影子有什么特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通过学生的读,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在其背后,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张老师的这堂课,不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按四人小组所进行的“合作探究”,学生朗读当中出现了问题,马上会有人帮他纠正,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无不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这堂课的扩展练习:编儿歌,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对问题的探究,都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上。书应该怎么读,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如:读重音、抓住感叹号等)进行点拨。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大家商榷。

另外课文的关键词“有趣”能不能让学生概括出来?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父亲和鸟》这一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纵观刘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一课,他的教学思路清晰:从谈话揭题—到初读感知—再到品读深入。力求营造新型的语文课堂,让课堂唤发生命的活力。

整堂课听起来非常轻松,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有赖于刘老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基于此学生才会在课堂产生“出格”的大胆想法。当学生产生这些想法,教师除了大加鼓励,还可帮其“扶上马,送一程”,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新课标特别讲求“人文性”,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在整堂中,刘老师用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以及积极与学生探讨的态度,善于用简洁明快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让这种枯燥的求知过程愉快化,活动化,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我们的感觉是课堂非常“活”,学生的思维、语言、情绪甚至动作异常活跃。刘老师处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老师听出了你的爱鸟。”“你很投入。”在课堂上,刘老师的评价与启发总是同时存在,他的评价灵活多样,使学生时时感到温暖,给他们以启迪、赏识,激励着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父亲和鸟》一文是很好的阅读教材,如何深入文本,朗读训练如何落实,教师以情一步步推动文章的品读深入,他从“从哪些句子能感受到父亲懂鸟和爱鸟?”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层层深入,加以体会,以情感来推动阅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阅读。如教学“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他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从动词中体会父亲的知鸟,抓住“生怕”,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父亲的爱鸟。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自然就能入情入境地读文。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的练读与品评中,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中,将朗读训练推向高潮。读出情感,读出人物特征。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大语文观。

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读,而非代替学生读。因此,老师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让学生读,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来的时候,刘老师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时候,刘老师引领学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刘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

课堂中的表演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父亲爱鸟、喜欢鸟的寓意。老师以一颗童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基础与理解水平,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个性化解读的乐趣,培养了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乐趣,这充分印证了《课标》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总之,刘老师的这堂课让学生经历了难忘的精神之旅,师生一起为情所动,为美所醉,为真所净,在课堂上一起感动,一起享受。感动,是一种养分,一种保养心情,滋润灵魂的养分,她让孩子们透过语言文字,在父亲和鸟一起构建的和谐美好的世界里震撼、感动!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崔老师面对全体教师上了一堂古诗教学研究汇报课,教学内容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崔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对把握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上课伊始,崔老师简介三峡,让学生想象三峡画面——,引发了学生对三峡的兴趣,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学中,崔老师以读为本,逐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初读古诗时,她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多音字进行正音及理解。理解古诗后崔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特别注重了诗的停顿和节奏,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课堂中,学生读诗十几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根本不成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崔老师借助想象,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

本堂课崔老师,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朗朗。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第八周的星期四,听了我校四节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课,聆听了市教育局何教研员和上海来的专家的评课,感受颇深。四节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各有千秋。邓老师的亲切、自然,罗老师的言语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情感,韦校长不吝口舌,不吝时间,指导字形,范写生字,是一堂真正的“家常课”,而陈老师的课堂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听完《看雪》一课,邓老师的课堂有以下几个亮点:

1、本课内容和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孩子们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邓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对话朗读中感悟台湾师生向往祖国北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课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邓老师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问话时的心情,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

2、巩固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识字记得快忘得也快,邓老师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多种方法,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找出学生在书写上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指导、点拨、示范,使训练扎实有效。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总之,邓老师精彩的教学课堂,教给学生许多学习的习惯、方法,例如:给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把动词读重一点,加入动作表情读,能把句子读得更好”“带着老师的问题课文”“结合课外的知识来理解课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出写的要求:“认认真真写一个比马马虎虎写十个要强”等。

邓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与学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但美中不足的是邓老师有时会重复学生说过的话,就显得“话”多了,如有说得不好的地方,还请邓老师谅解。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这篇课文是一篇美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具体描绘了月亮湾从村前到村后的美丽景色,读此文犹如在文中走,从而也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借助教材,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月亮湾景色的美丽。教者利用多媒体有效地和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走进月亮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语境中感悟月亮湾的美丽,体会这个小村子里到处充满欣欣向荣的景象。

侯慧娟老师这节课上的很生动活泼,能紧扣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巧妙地突破了课文重难点,通过教者生动的语言和电教的充分运用引导学生走近月亮湾,从而一步步的体会村子的美丽。

1、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在学习类似与写景之类的文章时,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靠学生的空想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侯老师正是注意了这点,利用多媒体这个很好的渠道,采用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标注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美景,从而自发地读出文中的美感。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没有忽视学生自身对文本感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增互补。

2、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读,理解课文内容。

听完侯老师课的最大感受是全文抓住了关键词“美丽”,它以这个词贯穿与整个课文。比如在讲授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月牙一样”、“绕着”等词语,让学生了解月亮湾的地形和地名的由来,体会月亮湾依山傍水,环境十分优美。再抓住“一群群”、“清清”、“灿烂”、“开满”、“绿油油”等形容词引导学生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月亮湾山清水秀,相应成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照顾差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侯老师在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在教学第二段时以“你认为月亮湾还美在哪儿?”这一问题抛下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习,在自由、形式各异的朗读活动中读读、议议、评评、再读读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这样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学习、自悟自得的主体教育思想,同时,侯老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层次分明,给不同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培养。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通过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

听了李**老师执教的《狐假虎威》一课,心中有些许想法,写下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第一:抓住重点,理解成语。上课伊始,李老师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意思,并特别强调了“假”的含义。这样,学生在整体上对成语有了大概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第二:层次分明,朗读指导到位。李老师用“狐狸是如何蒙骗老虎的?”作为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着、摇”,让学生想一想每个动作所表示的含义,进而来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明白百兽之王是被狐狸给骗了。依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顺势指导,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朗读情绪高涨、踊跃。渐渐地,学生读出了狐狸的步步为营,老虎的信以为真。

第三、角色定位,现场表演。对于7、8两段,李老师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处理,其他学生当导演进行评价,并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只顾表演,缺乏必要的准备,因此效果欠佳。我觉得可以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对词语进行想象表演,最后把整个句子和段落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对角色的各种动作、神态更加了解,表演起来就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了。最终达到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突重点,抓住字词理解破难点,引领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就是教学语文的最好方法。

相关推荐

买卖车辆免责协议书(实用18篇)

买卖是商业活动的核心,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人们的经济行为。下面是一些国内外买卖交易的案例和评论,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借鉴。乙方(受赠人):____

一线教师读后感(优质18篇)

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对其中内容、主题、人物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思考的一种写作形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发。

公安违纪心得体会及感悟(优质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追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安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

申请审核的申请书(优质19篇)

无论何时何地,申请书都是我们开启新的机遇和挑战的第一步。成功的更多申请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和写作灵感。xx县xx镇老正街居委会:我叫陈__,男,初中文

未成年帮教思想报告大全(17篇)

思想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认知、理解和解释形成的观念和见解。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思想类图书和文献资料,供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思想领域。自2004年中央8号文件

粮食问题心得体会(实用22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思考和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提炼和归纳。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150字)。粮食是人民生活的

大学生反洗钱宣传心得(热门13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自我反馈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集,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提供一些思

内科书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19篇)

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锻炼我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是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科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

教学提分技巧心得体会和方法(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个人经历、感悟和思考的总结与概括。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总结学习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心得体

校园教育小管家心得体会(优质20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并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在校园教育的多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