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读后感 > 启蒙读后感(实用20篇)

启蒙读后感(实用20篇)

作者: 影墨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籍中所提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对作者观点的发表和评价。最近收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范文,展示了他们对作品的深思和感悟,值得大家一起来欣赏和思考。

《月光启蒙》读后感

有一篇文章——《月光下的启蒙》,读后我的心便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写的是作者孙友田回忆起小时候,在月光下,母亲搂着自己,为他唱民歌民谣,给他讲故事,让他猜谜语……让作者在母爱的庇佑下茁壮成长。

小时候的一件事不禁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个酷热饿夏夜,我得了重感冒,总是哭个不停,妈妈抚摸着我滚烫的额头,急得面红耳赤,她把我抱在怀里,一边拍打,一边为我扇扇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老天爷,你就让病生在我身上吧,让我的孩子快点好起来……”见我高烧不退,竟然抱着我走了十几里德山路来到镇医院,医生为我打了吊瓶我的高烧才慢慢减退。

虽然事情过去很久了,可那一幕一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感动并温暖我的心。所以不管跟着妈妈到哪个城市打工,我都没有觉得苦过。

一首小诗在心中轻轻流淌:

妈妈的爱是冬天的阳光,

妈妈的爱是夏日的凉风,

妈妈的爱是遮风避雨的小屋,

妈妈的爱是受伤时的创口贴。

哦,爱如茉莉,爱如月光……。

二年级的读后感: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难忘的老师》这课中的老师不仅对他的学生亲切和蔼,而且教育方法也很特别。文中的老师使我常常想起我的语文老师——齐老师。

齐老师她对我们很和蔼,也很注意教育方法。她已教了我们三年,从来不对我们发火,总是对我们充满信心。上课时她总会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或感人的故事教育我们专心听讲,努力学习。在齐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六一”儿童节文艺表演我们班得了第一名;学校体操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名;学校。

作文。

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名;我们班从一个差班成了学校的先进班集体。我感谢齐老师,感谢她让我们树立了信心,感谢她让我们取得了成绩,更感谢她在自己生病时还对我们牵心挂肠。

《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套书是《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最早我是在同学那看到了其中一本,深深被吸引了,回家后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一共五本,每本都有各自的主题,非常生动具体,值得每个小朋友去读一读。

《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主要是介绍日常生活中潜藏的安全隐患,需要小朋友时刻警惕和防备,帮助我们培养抗拒危险的能力,了解危险、远离危险、防范危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居家安全》篇,主要是提醒我们在家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包括跌倒撞伤注意点、浴室危机、紧急电话号码、小偷防范、独自在家注意事项等内容,通篇使用注音彩图,简单易懂。文中列举小朋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生动的例子给小朋友讲述危险无处不在,但只要我们找到针对性的方法,就能防范危险,解决难题。其中”小偷进宅”让我印象深刻,文中小朋友出门回家发现门开了,有个陌生人在屋里翻东西,意识到是小偷,拿不定主意也很害怕,这时邻居让他立刻报警,终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抓住了小偷,这告诉我们出门一定要锁好门窗,一旦发现异常千万不要惊慌,也不能凭自己三脚猫功夫去制服小偷,正确的方法是时刻牢记报警电话,立刻报警,寻求帮助。

《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现状,加上小朋友天真无邪、不谙世事,容易陷入危险受到伤害的特点,从五个方面让我们小朋友深刻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我很喜欢这套书,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

《经典中医启蒙》读后感字

中医在当下的中国,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上。不说受到严格科学逻辑训练的理科出身人士对中医嗤之以鼻,即便是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会觉得中医故弄玄虚。

就我个人来说,以前也觉得中医确实能治病,但多数情况下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或者安慰剂效果。后来,思维促狭略有改观,觉得中西医都有自己的长处,西医是科学派,中医是经验派,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看病喜欢找老中医。对中医的看法有了改观之后,也略略看了一些零碎的知识,但依然云山雾罩,在将信将疑之间徘徊。直到看了这本书,才仿佛拨云见日,对于中医——甚至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更明晰起来。

书中内容是李辛医师在中医班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后附一篇讲稿和一篇讲座对谈。而讲座这一篇可以作为本书的纲领来看,因为通过三位专家的对谈,厘清了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的区别,以及中医和西医思考方式的不同。

现代医学注重从数据指标来观察作为物质存在的人体,这是一种科学的手段,用数字语言按照理论公式描述客观状态,容易被验证,也非常有说服力。而中医描述的却是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像三焦、经络、神、气,没有仪器可以检验,也不能通过数字显示它的状态,也难怪会有人斥之为“不科学”。

科学,也不过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如果抛开这种方法,以另一种逻辑和语言去描述人体、疾病和自然呢?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命活动”,讲究形神兼治,也就是不仅仅停留在身体的层面,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去考察人与自然和宇宙的关系。

健康的反义词并不是病,而是“失其常”,与自我、社会、自然和宇宙处在一个平衡和谐的关系之中。疾病是失常状态已经发展到了外显的状态,神散才是病的第一个阶段。《扁鹊见蔡桓公》里,蔡桓公讽刺扁鹊时说过一句话“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他不知道的是最好的医生恰恰就是“治未病”。

疾病先是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所以中医的治疗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的,“上工治神,中工平气,下工治形”。

“上工治未病”,好的医生能够在生命无形的部分出现失常的时候感受到,通过调神遏制住它发展的趋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影响人体精、气、神的因素错综复杂,调神对医生本身的要求很高,所以如今这样的大医已经非常少见了。

李辛医师坦言,自己只能在“气”这个层面上工作。气,是维持生命的能量。三焦,就是三种能量结构——下焦:元气、精气;中焦:胃气、土气;上焦:清气、卫气。气有开阖,实则开,虚则阖。中医问诊都会问到吃喝拉撒,就是要判断一个人的气机如何。

至于有形的疾病,现代医学确实更胜一筹。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即是针对疾病的三个层次展开的。书中从第7章至第9章分别讲了经络穴位、针灸按摩、导引祝由和中药的治疗原理:如“针灸的作用原理不在肉体上,是经由肉体,作用并调节较高层人体能量或是精神层面,再往下作用于肉体”。

而中草药则是“医者借用草药的神、气、形来调整病人的神、气、形”。

了解了传统中医的这种基本理念之后,也就明白了现代中医为人所诟病的原因。现在去看中医或者去按摩,常听到肝血不足、脾胃失和、阴虚、阳虚之类的判定,连按摩师傅也能说出经络不通、不通则痛的道理来。让人听了觉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说到底就是因为有些医生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抓住细枝末节照本宣科地开药,实属“下工”。

宋朝以后的中医流派渐多,更加注重研究精细的分支,致精微而失其广大,与传统医学渐行渐远。到了现代,虽则主张复兴中医,看一下中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和中医看病的方法,实际上却是用西医的逻辑配合中医的手段,到头来成了四不像。

作者在讲述中草药的时候,提到了现在中医教材中缺失的内容,也指出了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中医。其中一点是李辛医师在整本书中反复提到的:虚己。

逐渐形成符合该学科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学习利用其特有的表述语系与特有名词、概念来建构认知和思维模式。这个环节来自放下已知,以及谦虚好学的心态,与新概念、新体系的反复记忆、体会、思考,与其他学科的融会互通。

只要是符合这个逻辑的,都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正确的。要放下这种已知并不容易,我们习惯了不断往自己的脑子里塞进去越来越多的东西以显得很有学识。以前看《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听张无忌说他传授的招式全忘了,反而大喜。这一度让我非常困惑,如今想来,这便是虚己的功夫,很难。

李辛医师说中医给人看病,要懂得“以我知彼”,也就是说作为医生,必须要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心运作规律,知道自己的身、心、意是如何和周边环境互动的,才能够去感受和引导病人。

静坐、站桩是中医的必修课。身心静下来之后,感知能力就会变得更加精微。就像一个容器,只有空出来,才能为我所用。至于对待中西医的态度,作者引用《皇帝内经》里面的一句话可供参考:“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中西医在概念和方法上有很多不同,如果一味强调这些不同,还非要分出个高下优劣,那就是愚者所为了。

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再读,粗读一遍,我也只了解了表层的东西。比起来中医的理论,得益更多的反而是学习的态度。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我自认为不是个骄傲自信的人,但是却并不谦虚,在很多方面反而是个非常自满的人,所以,也希望能在以后重温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虚己,从而拥抱更多可能。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原来,我是自卑的,就是由于我长的不是很好看,我以为自己是众多同学中名副其实的“丑小鸭”,是罗老师,是她帮我打开了这个心结。

守护诚信故事发生在今年。她超开朗,于是我和她“臭味相投”做了朋友。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的日子就在一天天很淡,却很有滋味的泉水中度过。

忽然有一天,她心血来潮要去买钱包,理由则让我哭笑不得——钱太少了。不论怎样,即使钱包不能生钱,我还是跟着她去了。在路上,我不停地向她解释“钱包不=银行”的公式,可她仿佛没听见一般。于是,我花了整整半个钟头帮她“鉴赏”;于是,她买了一个漂亮的钱包。有时在路上,我不停地向她说拆开袋子看看是否有毛病,但她只是扁扁嘴说:“他们人很好的,我相信他们!”

《当下的启蒙》读后感字

九十岁的李泽厚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提到,启蒙是促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启蒙有利有弊,但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李泽厚欣赏美国思想家史蒂芬·平克的《当下的启蒙》,赞同书中平克对尼采、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思想的批评。

2018年,平克出版了《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一书。在启蒙思想不断遭遇挑战的当下,平克重新审视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历史成果和意义,并回应对于社会进步的质疑。他在书中借助调查数据和被忽视的历史常识,逐一反驳当下媒体和知识分子对时代悲观的看法是错误的观点。

波德莱尔说:世上只有三种高尚的人:牧师、勇士和诗人。他们的职能分别是去理解、杀戮和创造。

推崇理性的启蒙运动,从18世纪诞生起就一直遭受着反启蒙思潮的挑战,其中浪漫主义运动对启蒙运动理念进行了坚决反击。

反启蒙观点否认人们应该理性行事,否认超越历史和地域的普遍价值,也否认和平与繁荣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世界上最大的善是英勇的斗争。他们认为,现代性已经彻底破产,无可救药,一种新的秩序将会在崩塌的废墟中建立起来,这将是一种更加优越的秩序。

尤其是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公然反对启蒙运动理念的民粹主义运动兴起。史蒂芬·平克因而在书中称,忽略启蒙运动的成就是一种危险的行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的理念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竭力辩护。

正如1960年哈耶克在面对自由主义理念经受历史最大考验之际所反思的那样:如果要让旧的真理保留在人们的大脑中,就必须在后代人的语言和观念中不断加以重申。

作为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平克试图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概念重新解释人类历史。“熵”概念即无序,在由熵操控的世界中,贫穷是人类的一种预设状态。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克服无序状态,从贫穷状态中走出来的历史。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亚当·斯密所说的这段话:

我们真正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财富。然而即使在今天,虽然没有人再相信事故或者疾病的背后有恶人在捣鬼,但在讨论贫穷问题时,却总在争论谁应该为此负责。

全球经济陷入停滞、民主政治遭遇民粹主义侵蚀等现象,令悲观情绪充斥于评论家文章和媒体上。社会学家罗伯特·尼斯比特研究发现,对于西方世界发展进步的怀疑论,在19世纪还仅限于一小部分知识分子,但在20世纪后20年里却影响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

平克认为,进步恐惧有着更为深层的心理根源。心理学研究证实,人们对损失的恐惧超过了对收益的期待,对逆境的忧虑超过了对顺境的满足。另外,批评给人带来的痛苦比表扬带来的喜悦更为强烈。

平克极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辩护,他在书中批评了知识分子厌恶进步的姿态。进步是启蒙运动的四大理念之一。启蒙运动相信,通过理性科学地理解世界,最终可达到改善人类处境的结果。相信社会将实现不可避免的进步,这并非一个神话,也并非过时的迷信和虚假的希望。

他在书中用收集到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衡量人类福祉的所有指标上,世界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几乎没人知道这回事,他说,“这实在令人感到吃惊。”

平克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论证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无意赘述,在此仅举书中一例。

世界上相对贫穷的那一半人口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仅为总数的5%,与1910年的比例相当。平克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关于贫富差距的理解是有误的,其误解可以看作一种总量谬误的变体。总量谬误是指认为财富总量有上限的固化思维,但自工业革命伊始,财富就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

如果把社会财富分配比作瓜分一具羚羊的尸体,那么总量谬误的分配方式就只能在零和博弈的框架内进行:如果有人多拿一份就意味着社会中有其他成员会少拿一份。而工业革命后的事实表明,富人们在社会中青云直上的同时,穷人的生活也在蒸蒸日上。

因此,托马斯·皮凯蒂就犯了以上总量谬误的错误。如平克所说,当今世界的财富远远超过1910年。倘若相对贫穷的半数人口当真拥有这个社会5%的财富,那么他们可比从前要富裕得多,并非没有得到改善。

平克以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世界的确变得比以前更不平等了,但是如果深究的话,人类总体过上了比从前更好的生活。自古以来,世界的财富就像一个金矿,人们自那时起就在为如何分配财富而斗争。启蒙运动的成果之一,即是人们认识到财富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在1820-1900年间,世界的收入增加了3倍。在之后50多年的时间里,它又增长了3倍。之后,世界只花了25年的时间就又翻了3倍,然后过了33年又翻了3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发出感叹称:理解经济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福祉简直令人震惊:人一旦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很难再想其他的事情了。

平克还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对人类社会在饥荒、寿命、和平、平权等方面的进步做了精彩的论述。在平克诸多对启蒙运动成果的辩护中,其对媒体在报道取材偏好负面新闻这一现象的批评尤其令人深思。

在“无流血,不头条”、“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等新闻原则的助燃下,可得性偏差引发了公众对世界现状的悲观情绪。

《纽约时报》撰稿人戴维·伯恩斯坦与蒂娜·罗森伯格甚至将特朗普的上台部分归咎于新闻界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无可救药式报道。

他们写道,“看似无法治愈的社会病症,这为特朗普所散播的不满与绝望的种子提供了土壤,使之生根发芽。其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如今许多美国人很难想象渐进式的系统变革会给社会带来好转,他们不再重视它,甚至不再相信它,这让他们渴望一场彻头彻尾的颠覆性变革。”

新闻的确变得越来越消极。平克在书中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纽约时报》逐渐变得郁郁寡欢。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其报道基调有所回升,但也只是一点点;21世纪的前10年又陷入更为低迷的情绪之中。同样,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新闻媒体也变得越来越悲观。

没理由认为新闻界间接助推了特朗普上台和民粹主义的兴起,而悠久的负面新闻传统也是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现实要求。但在人们对社会所取得的进步习以为常之后,反复报道的负面新闻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社会无可救药的观感——尤其是在经济衰退的时期。

平克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如果一份报纸每50年出版一期,它就不会报道这半个世纪里的名人八卦和政治丑闻,它关注的将是世界性的重大变化,例如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

知识分子本应努力消除由新闻媒体报道原则所产生的的认知偏差,但平克感慨称,知识分子却在不断地强化它。媒体、知识分子与民粹主义者串通一气,把现代西方世界描述得如此功能失调,以至于任何激进的艰难尝试都无法加以改善。

对于观念的力量,凯恩斯写道: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观点,无论是非,都比人们通常理解的更强大。事实上,这个世界正是由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主宰的。实际做事的人,总认为自己能免受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但却常常是某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几年前,听风就是雨的掌权疯子们,从某些三流学术文人那里获得灵感,令疯狂变本加厉。我敢肯定,与思想的逐渐蚕食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被极大地夸张了。

如果连知识分子都普遍相信国家是一个正在燃烧的垃圾站,那么现代民主制度就再也没有什么可害怕失去的价值。这是平克在书中开头就早已强调的启蒙危机。他呼吁媒体和知识分子用数据分析说话,并将各种事件置于历史背景之中,就能帮助人们回答当代社会是否已走到无可救药的这一问题。

显然,平克并不认为当代社会已经无可救药,我们也并非处于一个后事实时代:虚伪的谎言、真相掩盖、阴谋论、异常流行的错觉,以及人群的疯狂,都与人类物种同样古老。而认为某些思想是正确的,另一些是错误的,这样的信念也是一样的古老。

平克在书中所引用的调查结果表明,民粹主义的投票者年纪更大、宗教色彩更浓、受教育程度更低。民粹主义运动属于老年人的运动,而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插曲:民主和自由价值观正走在一架长期自动扶梯之上,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逆转。

悲观主义论调总带有宿命论的色彩,因此在思想上极具吸引力。但启蒙思想家对于理性的论述,并不认为人是一贯理性的。只是他们选择相信人对理性的运用,可以带领人类社会走出天地不仁的宿命。

启蒙运动以来的进步亦表明,在人类能设计出各种原则和体系,将局部利益引导为普遍利益的情况下,人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这些原则包括言论自由、拒绝暴力、合作精神、世界主义、尊重人权,以及承认人类天生容易犯错。这些体系包括科学、教育、媒体、民主政府、国际组织和市场。

在一个没有救世主的世界中,唯一能够拥有的进步就是我们虽然生活在其中,但却容易忽视的进步。正如以赛亚·柏林所指出的那样,关于完全正义、公平、自由、健康、和谐社会的理想是一种危险的幻想,这是自由民主社会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状态。

而人类进步的故事,是真的富有英雄色彩的。平克写道,我们出生在一个无情的宇宙中,持续面临着一切土崩瓦解的危险。然而,人类的天性也被赐予了许多资源,为某种救赎开辟了空间:

我们可以对自身的思想进行思考。我们有语言的本能,让我们可以分享经验和创造力的成果。我们因拥有同情的能力而变得深沉,懂得珍视、想象、怜悯和惋惜。

平克在书末尾的忠告将永不过时。“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

《批判与启蒙》读后感字

原文:用来批判的参照物,则是西方哲学和文化提出的一些普遍原则,以及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的中国当代现实生活。

案:这是明显的西化论倾向!

原文:不过,也有一些眼尖心细的人、包括同行和学生都看出来,并且直接向我说出来,即我本人其实骨子里奉行的还是儒家的做人原则,这不光是指我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式,而且是说,就在我大力批判儒家思想的时候,我也是本着儒家精神在尽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职责。对此我自己从来都不否认。我曾经公开说过,如果不是秉承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为一个学者我也许会更倾心于对宇宙太空的科学探索,这本来是我儿时曾经有过的志向,它出自于对大自然奥秘的强烈好奇心。

案:不是因为秉承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就要去做哲学,就自称是“儒家”的。近代以来有多少人走上“科学救国”的道路,却没有人自称是“儒家”。称“儒家”,必须是赞成儒家的基本观点的人,一个批判儒家基本观点的人怎么可以自称“儒家”呢?这不仅在逻辑上讲不通!而且在学理上也讲不通!在理论研究上,这必然导致概念名词的混乱,在实践上将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在抗战时期,一个出卖祖国的汉奸不仅他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且国人也不再承认他是中国人了!

原文:我甚至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儒家思想浸染两千多年的国度,一个现代学者完全摆脱儒家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从根本上来说还不止是一个思想影响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存方式的问题,儒家思想本身正是在这种几千年一贯的生存方式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一个人潜意识里有这方面的东西,就自称是这方面的“家”,那也是不是太大言不惭了啊?

如果有人说“我是反对吸烟的大烟鬼”,你觉得如何?如果他是真心反对吸烟的,那么他就不应该是大烟鬼;如果他嘴巴上反对吸烟,而实际上他是大烟鬼,那么他是一个伪君子!

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

原文:对儒家学说我们不能具体继承,而必须抽象继承;

案:自己说“秉承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这种家国情怀的具体做法就不能继承?例如传统知识分子写文章批判现实社会,你不也在写文章批判现实社会吗?这不是具体继承吗?自相矛盾了而不自知!还有很多具体做法也可以继承,例如居家养老就是儒家式的做法;社会化养老院就是西方式的做法。

原文:十多年前,我曾经提出过中西文化比较中的一个战略性的蓝图,称之为“双重标准论”,即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不同,在中国必须大力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而引入西方现代价值;相反,在西方则有必要积极批判西方传统文化,而引入东方或中国文化的要素。

难道在西方要提倡“三纲”?在中国我们要抛弃“三从四德”的“女德”,难道在西方要提倡这种女德?在中国大力批判的是传统文化中今天看来是不好的东西,引进西方现代价值观也是要引进好的方面,不是引进不好的方面。不能认为西方现代价值观全都是好的!西方人早就开始批判了,如后现代主义。在西方引进东方的东西,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引进好的东西,西方人不会傻到引进垃圾!作为现代人,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对于什么是好的东西,什么是不好的东西,大致应该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不过,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所强调所提倡的重点不一样。例如在中国过于强调家庭,集体,所以引进一些西方个体主义的东西,多提倡一些自由独立。而在西方,太强调个人自由,可以引进一些东方式的重家庭重集体的做法。这时不存在什么双重标准,而是现代人的单一标准。这是全球化的趋同性,其结果是出现全球性的单一文化,可以称为地球文化,以区别于将来有可能发现的外星文化。这恐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文化南北有区域性差异。就饮食习惯而言,北方人喜欢面条馒头饺子;南方人习惯米饭粽子年糕。如果说什么双重标准的话,那么,北方人就应该抛弃原先吃面条馒头饺子的习惯,学习南方人吃米饭粽子年糕;同样,南方人也要抛弃原先的吃米饭粽子年糕的习惯,学习北方人吃面条馒头饺子。这样才算是双重标准:北方人学习南方人抛弃的习惯;南方人学习北方人抛弃的习惯。当然,现实完全不是按这种所谓的“双重标准”理论行事的。现在南方人没有抛弃自己的饮食习惯,但也开始很喜欢吃面条馒头饺子了;同样,北方人也没有抛弃原先的饮食习惯,但也经常吃南方的米饭粽子年糕。可以预见,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南北的饮食习惯的差异将会逐步缩小,最终会完全消失。

全球人种的差异也将通过民族大融合,通婚,混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会逐步消失,最终完全有可能成为地球人一个人种了。

同样全球各大文明的独特文化传统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必将经历一个大融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全球的统一文化。

国学启蒙读后感

作者:曹伯韩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经学、史地、诸子、佛学、理学、诗词曲赋等学术门类,评述其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要点完备,条理清晰,是民国以来影响较为深远的国学启蒙教材。《国学常识》读后感今天把这本书读完了,正如书名所说,是一些“常识”。遗憾的是,自己活了28年,竟对所谓国学从未有过完整认识。读完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中学生课外读物,有一种打通经脉的感觉。既然只是常识,看后仍不足以向外人言国学,有如跟着一位讲解员参观了一遍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博物馆,出来后不过只剩一张导览图在手。不过,对于社会上各种借国学名谋利的现象,心里多了一些判别或嘲笑的底气。

朋友圈经常有人转发一些号称“清流”的朗读、背诵、领读讲解节目和电台,特地去看去听了一些,实在是有些恶心。看到书里讲“赋”时,作者有一句评论:“(汉赋)这种文学的产生,是由于天下承平,君主想以文字来装饰太平,夸耀功德,并消遣闲暇,而用利禄奖励起来的。”于是会心一笑。

一路走来,不论是某大学,某学院,还是某出版社,某学园,都有太多我不认同的地方和人事,浮夸、功利、欺骗、狡诈、情怀、刻奇、快餐、盲从、附庸风雅……简单吐槽没有意思,我不想做愤青,也不能做怨妇。总有一天要举例细数之,效仿罗兰巴特《神话学》,揭穿各种意识形态真面目。

不能说太多,怕误伤。我的基本原则是,不牵扯个人,只说制度或一时风气。即便我看不惯的个人,也是大环境牺牲品。曾经同学同事大多是朋友圈里好友,说真话越来越不容易了。我这种直白冲动的性格总是在得罪人,又不服他人训诫,只能避之远之。(比如退守豆瓣)我厌恶表演,但自己有时也情不自禁表演作秀,所以也要先自我批判吧。

太平盛世,我们应该感恩戴德。趁现在还有书读,继续找寻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读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本《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的书,书里有好多故事。

其中“火场逃生记”这个故事最吸引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绕来绕去:“为什么发生火灾的时候非要爬出去而不能跑出去呢?”看完这篇故事才知道:发生火灾时,产生了很多浓烟和有毒气体,如果要跑出去的话有可能会被呛到甚至会吸入有毒气体,而离地二三十厘米还有空气,这时应找些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爬出去,出门时要先用手背试一下门拉手的温度,如很烫说明外面火势很猛,要拿被子弄湿后盖住自己才不会被火烧伤,而且出门后千万别坐电梯,因为失火的时候会停电这样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才知道,原来在我的周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危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看清楚绿灯行红灯停;到商场乘坐自动扶梯时不能乱跑等等。想起上二年级时爸爸、妈妈带我去游泳池游泳,也是不做热身运动就游泳,这多危险啊。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远离伤害,相信我会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童年。

地震、海啸等等的大灾难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财富遭到破坏,许多亲人丧生,民心也下降。大家非常伤心和难过,房子也塌了,人们无家可归。比如我国唐山、汶川、玉树地震,还有海地地震和印尼的海啸等等都是这样的。

《牛顿与启蒙时代》读后感

书中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牛顿竟然跟莱布尼茨吵架,吵的是“谁最早发明了微积分”。直到莱布尼茨去世还没吵完,因为还有莱布尼茨的学生和支持者一起来吵,就这样好几年才吵完,最后的结果是牛顿后一步发明了微积分。牛顿还在莱布尼茨死的那天说:“我为我伤透了莱布尼茨而感到洋洋得意”。可以看出牛顿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人。不仅如此,我觉得他还是一个特别勇敢和执着的人,有次他为了做一个实验差点把自己的眼睛都搞瞎了,但还是坚持把实验做完,他的这种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牛顿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它是所有学院中最大、最有名、最有钱的一个。三一学院的校训是“美德是真正的崇高”。这里有非常多的牛人校友,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三十多个,这让我对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充满深深的向往,我梦想有一天我也能走进这座神秘的学院,还可以去见见当年砸中牛顿的苹果树呢!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老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老师的关爱就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老师的关爱就像寒冬里的一线阳光,照耀我们的心房。是的,老师是可赞的,她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导航者。小学六年级,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但我最难忘的还是我们现在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姓吴,长得不高不矮,中等个儿,纤细的身材,年轻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双眼睛,让人看透了一切。

吴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把自己的书借给我们看,指导我们玩一些智力游戏,教我们画手抄报,办作文集,在老师的指导培养下,我们的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老师还经常给我们开辩论会,为我们增长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能力,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还有智力竞赛,增长知识,锻炼,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

每次,当我们得奖的时候,她都只是欣慰的一笑,红扑扑的脸上泛出的笑容就像一朵桃花一样。她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谦虚使人进步,她不像其他老师一样说一些枯燥的大道理,而是用一个个娓娓动听的小故事来教导我们,更加的生动活泼。

我的启蒙老师就是这样一们关爱学生、常识丰富的好老师。她平凡、普通,只不过是千百万老师中的一员,但是,她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爱,以及对同学们的无微不至的体贴、教导与爱护,又是多么多么的不平凡啊!

月光启蒙读后感

《月光启蒙》读完课文,我被课文中我的启蒙老师——母亲深深地吸引了。

文中主要写了在童年的夏夜,我和母亲坐在院内,母亲为我唱民歌、童谣,讲故事。让我那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让我知道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世界。

当我读到母亲唱的第一首歌时,我想到母亲是多么辛苦啊!第二首歌则寄托人们多么想过上好日子的心情,由此便记住了这句话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文中的她用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她又给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这几句,突出了母亲为了我什么都愿意,为我打开了文学宝库;为我送来诗情。

作者为了报答母亲,写了这篇文章来歌颂自己的母亲。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减少父母的负担,让父母不再为我们担心。让我们用行动回报父母吧!因为是他们孕育了我们;让我们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吧!因为是他们教育了我们;让我们用实践回报社会吧!因为是它使我们生存了下来;让我们用爱建起一个伟大的祖国吧!让世界充满爱,那么,明天将更加美好!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当我读了《难忘的启蒙》这篇课文后,我深受启发,文章讲了曾在竺西小学上学的作者与他的启蒙老师发生的几件事,这使他默默难忘。

看了文章后,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精心。在这里,我代表全世界的人向所有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是你们培养我们长大,使我们走向社会,是你们精心教导,让我们学会了基本的知识。”当我读到“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这句话时,心里忽然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姑姑。我和姑姑从4岁就相识,她是爸爸的妹妹。姑姑对我很好,经常买东西给我,我这一生学的英语大部分都是从她那学来的,以为她是英语老师嘛。记得有一次,我到她家玩,那时我还不懂英语,到她家指着日历问东问西,而姑姑每次都用英语回答我,我好奇地问:“姑姑你在说什么话啊?”“是英语,想不想学啊,我教你啊!”姑姑笑着说。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对英语产生了兴趣,那天,我们学了一晚的英语呢。除此之外,姑姑还教我洗碗、扫地、穿衣等,我很感激她。

启蒙老师是辛苦的,没有他,就没有现在聪明的你,他是使我们走向成功的桥梁啊!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提到启蒙一词,你首选想到的可能是启蒙老师,难忘的启蒙阅读感悟。是呀,是他们,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是他们教导我们学会做事、做人、要好好学习。读了课文《难忘的启蒙》,我有着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我也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我的启蒙老师们。

春节前的一次大扫除,使我重新拾起了那本被遗忘在角落的作文簿。翻开看看,老师对我的评语都是细心的,既指出我的不足,又说到了我写的好的地方。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话,使我非常感动:一定要好好学习写作,将来会有所作为的。几年过去了,我仍然按照老师的话去学去做,虽然作文仍不算很好,但是我想,一定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这就是我中年级的语文老师严老师。

严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也教我们做人。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把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评给班上几位老师的孩子。读《难忘的.启蒙》有感读《难忘的启蒙》有感。同学们多少都有些不服气,我也认为老师太偏心了。本来就敢直言的我,在日记中写出了我的观点,原认为老师能谅解,没想到后来严老师对我的日记的评语写了近一页,叫我要先正视自己,再去审视别人。老师虽没有直说,但我还是感到了老师的失望。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没看清自己的模样就去骂别人了。因为我牢记着严老师在手册中对我的评语:人生何处不欢乐!

同样值得怀念的,还有一年级的吴老师。由于一年级的时候我很胆小,吴老师就特意派了几位善交际又胆大的同学,来慢慢接近我,和我交朋友。后来,我的好朋友惭惭多了起来。真感谢吴老师,若不是她,我现在也许还孤零零的呢。

从小到大,每一个老师都是令我难忘、感激、敬佩的。几句作文中的评语,一段手册中的评语,无一不包含着老师亲切的关怀,深深的爱。教会我为人处事的老师,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读难忘啊,我的启蒙老师!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马上就要学完了。在这整本语文书中,《难忘的启蒙》这篇课文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自己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三件事。

这篇课文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文章语音质朴,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是啊,启蒙老师是我们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在那样艰难的岁月中,启蒙老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坚毅组织同学们进行讲演比赛,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既传授他们知识又交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令作者终生难忘正是有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启蒙老师,才有了今天站在讲坛上的作者老师那无私的启蒙精神令人难以忘怀,更告诉我们,那些被老师播下的种子,将会在更多的学生身上开出绚烂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读了沙键孙先生写的回忆他的启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我了解到启蒙老师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教学作风給沙键孙先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并让他终身受用。

这不由让我想起我现在的语文老师——齐老师。齐老师三年级时教我们,她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与众不同。果然选班干的时候,她的行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让我们大胆发言,说自己有什么优点,为什么想当什么班干?后来我明白了齐老师的一片苦心,原来她想让我们展示自己的才能。

她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截然不同,她总是让我们自学课文,自改作文。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我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三年来,在齐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我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读了《难忘的启蒙》这课,我不得不从心里感激齐老师!齐老师像课文的老师一样,不仅传播给我们知识,而且还注意培养、传授我们获取知识的习惯和技能,这将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提到启蒙一词,你首选想到的可能是启蒙老师,难忘的启蒙阅读感悟。是呀,是他们,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是他们教导我们学会做事、做人、要好好学习。读了课文《难忘的启蒙》,我有着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我也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我的启蒙老师们。

春节前的一次大扫除,使我重新拾起了那本被遗忘在角落的作文簿。翻开看看,老师对我的评语都是细心的,既指出我的不足,又说到了我写的好的地方。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话,使我非常感动:一定要好好学习写作,将来会有所作为的。几年过去了,我仍然按照老师的话去学去做,虽然作文仍不算很好,但是我想,一定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这就是我中年级的语文老师严老师。

严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也教我们做人。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把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评给班上几位老师的孩子。读《难忘的启蒙》有感读《难忘的启蒙》有感。同学们多少都有些不服气,我也认为老师太偏心了。本来就敢直言的我,在日记中写出了我的观点,原认为老师能谅解,没想到后来严老师对我的日记的评语写了近一页,叫我要先正视自己,再去审视别人。老师虽没有直说,但我还是感到了老师的失望。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没看清自己的模样就去骂别人了。因为我牢记着严老师在手册中对我的评语:人生何处不欢乐!

同样值得怀念的,还有一年级的吴老师。由于一年级的时候我很胆小,吴老师就特意派了几位善交际又胆大的同学,来慢慢接近我,和我交朋友。后来,我的好朋友惭惭多了起来。真感谢吴老师,若不是她,我现在也许还孤零零的呢。

难忘啊,我的启蒙老师!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六章难忘小学生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难忘的启蒙》了。

课文讲了曾在竺西小学上课的作者与他的启蒙老师老师发生的几件事。特别是在演讲上,是老师偷偷在日本兵的监视下举办的;写作上,老师以风趣的批语严厉批评作者;写字课上,又用严肃的语气教训作者;而日语课上却十分宽容――这些都是老师为了教导学生。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在这里,我向所有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是你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从懵懂到成熟,是你们教会我们做人,让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热爱祖国,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从这一句话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加具体、清晰地教会了我们做人要踏实、要勤奋、要热爱祖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老师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老师像一盏明灯,为了迷路的孩子照亮前进的路,让他们找到归家的路。老师,谢谢你们。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是沙健孙先生的作品,是沙健孙先生回忆起童年时在自己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种子,使他终身受益的启蒙老师。读完后我心头微微一震!

文章中的主人公沙健孙写了自己在上学时期,年纪小,上课规规矩矩,老师们非常喜欢他。沙健孙的强项是作文和写字,但有一次,他写的作文因为凭空编造,不切实际而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让他明白了做事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他谨记老师的.教诲,而终身受益!

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启蒙老师——高老师。高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教我们的,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她尽职尽责地传授我们知识,从来不批评我们,而总是鼓励我们。

有一次我为考高分作了弊,高老师知道以后严厉地批评了我。我当时很生气,很不明白高老师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

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我顿时明白了高老师的苦心!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六章难忘小学生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难忘的启蒙》了。

课文讲了曾在竺西小学上课的作者与他的启蒙老师老师发生的几件事。特别是在演讲上,是老师偷偷在日本兵的监视下举办的;写作上,老师以风趣的批语严厉批评作者;写字课上,又用严肃的语气教训作者;而日语课上却十分宽容——这些都是老师为了教导学生。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在这里,我向所有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是你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从懵懂到成熟,是你们教会我们做人,让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热爱祖国,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从这一句话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加具体、清晰地教会了我们做人要踏实、要勤奋、要热爱祖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老师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老师像一盏明灯,为了迷路的孩子照亮前进的路,让他们找到归家的路。老师,谢谢您们!

相关推荐

统计局季度工作总结会(实用19篇)

每一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次精神和思想的回顾,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总结时

向工厂申请特价申请书(热门14篇)

申请书是向对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表达意愿的一种正式书面材料。如果你正在准备撰写更多申请书,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对你的写作会有所启发和帮助。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

探伤心得体会及感悟(专业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更加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与感悟。心得体会的撰写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思考问题,还能够帮助他人获得启示和借鉴。我希

交友联谊活动通知(优质20篇)

通知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发布单位和时间等要素,规范严谨。看看以下通知,您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特定内容感兴趣或有所启发。为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丰富我校广

去春游教案反思(专业20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以确保教学质量。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和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在编写教学计划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比赛筹备工作汇报(精选20篇)

工作汇报不仅要记录工作过程,还要注重分析和总结,以便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汇报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股权转让协议作废范文(19篇)

转让的目的可以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减少风险,或者是为了专注于核心业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让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

小学开学寄语的老师(精选13篇)

学习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写作的迷茫,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灵感。

政府采购合同三年(专业17篇)

采购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确保货物按时交付并符合质量要求。下面是一些采购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革,对于我们的采购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见证方:____

滴水穿石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并获得更深入的体验和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