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课程 > 国际人才培养课程(模板15篇)

国际人才培养课程(模板15篇)

作者: 碧墨
国际人才培养课程(模板15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词汇量。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帮助。

国际人才培养方案

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先要求政府部门掌握符合国际惯例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而政府部门要提供这些政策产品,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运营规则和能够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因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建设国际城市的目标要求,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际化人才系统培养体系,规范培养形式和培养过程。

一、国际化人才的定义

根据工作性质和国际化要求,我们把政府部门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国际背景、国际视野和时代意识,熟练掌握外语,熟悉相关国际惯例与规则,较深刻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够将自己的见地、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以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为主的国际化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后备干部的英语培训工作和英语中、高级“强化班”的专门培训工作也都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国际化人才培养总量不足,培养层次较低。目前培训的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和现实需要量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本次课题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各个部门平均拥有国际化人才7人,而平均需求量为10人。在接受国际化培训的个人中,更多的是侧重基础语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54.9%的人只接受了单一的语言培训。

2、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培养结构不合理。现在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由各级政府部门自己把握,缺乏专门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很容易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从培训人员年龄结构上看,51岁以上人员比例高达98.2%,其中56岁以上人员高达85.3%;急需接受国际化培养的和所需人数最多的专业技术类人员只占25%;有86%的人员接受的是短期培训。

3、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培训效果一般。在目前的培养中,从项目的设定、人员的选拔、接受培训、学成结业到培训后工作效果评估,都没有成形的有效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此外,还存在让不具备资质机构进行培训的现象。在接受调查的单位中,有54.5%的单位认为现有培养措施的效果一般。

(2)加强人事部门与上下级人事部门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部门的国外培训渠道和资源,加大对各单位人事部门的工作指导,指导各系统、各部门建立适合自身的国际化人才需求目录和国际化人才素质模型。

(3)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和寻找协作培养单位。积极寻找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或国际公益基金、跨国公司为我市公务员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广泛联系外国政府、国际机构、国外大学、跨国公司,借助他们的资源为培养国际化人才。

3、发挥人事部门的监督评估作用

人事部门组织成立由第三方专家组成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估委员会,对人才培养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实施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的单位进行评比。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采集各类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对各个国际化培养项目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以决定该项目是否继续开展或者提供的经费支持力度是否变化。

——对各个人员国际化培养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以决定下年度给予的培养经费数额和人才培养指标数量。

六、采取多重形式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1、开展人才国际化的国内培训

(1)开展国内培训的几个原则

——实现差别培养。根据所处的职位不同,担当的行政职责不同,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不同,经历和背景也不相同的特点,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注重培养实效。改变目前干部培养中重理性思维和理论知识培养,轻实践操作的状况。国际化培训应以训练为主,实用至上。

——尽可能实行开放培养。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政府工作人员开放。二是研讨性的培训要向社会开放,吸纳外国驻华机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人士参加。

(2)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要有系统性。第一,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力求能构成一个逻辑体系。譬如在内容上要涵盖从初级国际化人才到高级国际化人才培训的所有内容,在逻辑上不断递进和深化。第二,对单个受训对象而言,这些课程设置能提供伴随干部成长的从低到高的系统培训。

——课程设置要有双向选择性。一方面,组织人事部门根据政府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和广大公务员的需求,拟定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各部门根据公布的课程或培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参加培训。

国际人才培养及引进计划项目

本计划立足于广州开发区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国际人才的需求,将为本计划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成功求职。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的行业岗前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模拟职场演练及hr面试,做好职前准备。

为学生提供名企招聘资讯,一对一与行业hr专家面谈,为学生举荐到对口企业及岗位。

为学生提供归国人才落户服务,享受高效办理落户奖励、购房补贴、创业补贴等申请的福利政策。

广州开发区优势与政策动态。

广州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其位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本项目教学基地位于中新知识城,是广州市重点规划区域,是中新政府跨国合作标志性项目,也是新加坡以及广东省政府共同倡导创立的广东省经济转型的样板。

中新知识城的发展愿景是以知识经济为创新模式,汇聚高端产业与人才,打造一座经济、人文与生态高度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的20年,占地123平方公里的知识城将成为一座为50万人提供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的城市。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概述

摘要:国际商务单证贯穿着每一笔国际贸易的过程,例如货物的商检、保险、运输、交付、结算等。商务单证人员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中急需的一种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该课程的理想培训对象。本文结合商务单证的特点及所需条件分析、对学生知识结构现状的分析及对现阶段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希望对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商务单证”课程进行人才培养有所收获。

商务单证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必须课程、专业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各种商务活动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刘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设置的探讨)。商务单证缮制就是属于该要求和该技能中的一个,是商务英语专业技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商务单证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讲述的是进出口贸易的宏观概念。内容丰富,知识广阔。内容涉及到了进出口中的各个领域,为其后的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务单证课程就是承接《国际贸易实务》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性课程。它的内容只是《国际贸易实务》中的一个节选,并对其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因此其无后续课程。

为什么商务英语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商务单证课程?

1、国际环境。

首先,世界在越来越开放,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的整体运营中,这都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外贸易不断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市场地位于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国际贸易不再局限于外贸和“三资”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有国际贸易业务发生。国际贸易涉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环节众多、手续复杂,各国的法律也不尽相同,因此风险相对较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贸易形成了一定的规则,并以单据为中心,结算方式相对集中于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国际惯例和规则,如incoterms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ucp6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cru522(《托收统一规则》)等(江舟子.国际贸易结算单据)。这些规则和惯例经过长期的实践,已为大多数国家的公司和银行所遵从,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人去学习这种规则,对防范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安全收取外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培养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在货物进出口过程中的单证的缮制方法以及处理和解决因单据买卖所涉及到的纠纷等的贸易知识。

2、专业需求。

要学习、运用和缮制商务单证,必须要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并且是商务英语知识作为基础,没有这一前提就根本无法学习和缮制商务单据。只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才普遍具备这一条件。这样,学生才能发挥其专业优势,学习一门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的技能,成为能为国家、为企业创收外汇的专业人才。

要完成以上的人才培养计划,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至关重要。一本好的教材,就如一名好的导游,能引导老师和学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感觉。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姚大伟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江舟子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结算单据》等教材都是不错的选择。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对国际进出口贸易中使用的单证有了概括性的了解,如信用证、贸易术语等。

但是,对于各种商务单证的缮制方法、有关单据买卖的国际规则没有详细系统的学习,学生对单据的缮制没有亲身所见,对有关的贸易规则也无法理解和运用。

另外,要学好该门课程,必须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作风。单证的缮制没有60分,也没有90分,只有100分,哪怕是一个单词、一个字母都要求做到百分百的准确。只有百分百的严谨才能为国家为企业创收外汇。

教学方法。

商务单证的缮制是一项要求非常严谨的工作,在实际的操作中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必须百分百的准确。本门课程操作性非常强,因此以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理解理论、实践巩固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总结深化为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在教学方法方面,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与实例教学法讲授教学法主要是对理论进行精辟的讲解。要求做到深入浅出,易懂易记。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理论总是枯燥的,是难于理解的,并有着一定的抗拒心理。因此,教师需要联系社会各方资源为教学所用,这时便使用了实例教学法,例如在讲授商业发票时,我拿出了某进出口公司制作的某商品的商业发票。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再联系教师的理论精讲,既学得轻松,也记得牢固。

(2)实践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实践教学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学生才能理解理论、使用理论、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这又需要有任务去驱使,使学生细致的、认真的、一丝不苟的去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缮制单据时,学生根据教师开出的信用证,通过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完成任务。

课程特色。

商务单证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单证缮制课程,它还涉及到了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各个规则、各个国家的法律条文(姚大伟.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作为单证人员我们还必须要对个别国家的一些特殊规定有所了解,例如欧盟与加拿大的特殊要求。另外,电脑与网络的快速普及,使用电脑进行单证缮制与传递已经成为主流,这还要求我们学习单证的学生要及时更新观念,掌握新业务,跟上行业潮流。因此,在使用实践教学法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电脑机房和有关的教学软件,使学生能体会与学习新的单证缮制方法。

总结:国际商务单证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作为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除了要使学生具备完备的国际贸易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实际模拟操作时间与次数。只有让学生具有与实际工作岗位一样的操作与练习,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大伟.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江舟子.国际贸易结算单据[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刘峻兵男初级1977。

国际人才培养及引进计划项目

本计划将从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出发,为学生提供多重提升计划的支持,培养及提升学生在国际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学生成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为学生提供课业提升方案,加深学术理解,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方案,安排企业参访,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职场技能及素养。

国际人才培养及引进计划项目

本中心面向海内外高中学生提供国际名校本科升学计划,中外联合培养,升学模式灵活,可选择2+2"国际本科或“2+3”国际本硕模式。

学生在广州教学中心学习2年,包含1年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国际英语学术课程,与1年新加坡管理学院国际大一课程。满足升学标准后,可直接升学至新加坡管理学院,继续攻读国际名校本科课程;也可选择升学至英美澳等其它海外院校。

轻松过渡出国有保障。

中外过渡式学习经历,名师指导,升学无忧。

权威认证留学新选择。

留服认证,同等学历节省百万留学费用。

安全留学首选新加坡。

独特的安定社会环境及中英文双语环境。

参加本项目学生可在新加坡校区攻读享誉全球的世界百强院校如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本科学位课程。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等商科领域热门专业全覆盖。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要体现语言、业务培训和道德培养的结合性。任何培训项目,都是要建立或强化一定的价值理念的。国际化培养要建立思想道德培训与专业培训有机结合的机制,使思想道德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3)国内短期培训的举办方式

——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短期国际化培训可以尽量委托外部培训机构承办,尤其是在语言、电脑等通用技能培训方面。但这种培训必须通过竞争机制进行。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员可以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第二,的培训资金可以“选择”培训机构。

——完善培训体系。完备的内部培训体系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此,的经验很值得借鉴。设立了专门的“公务员培训处”,下设7个组别,还在许多部门建立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机构。培训处拥有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高级培训人才和专业顾问、每年有超过2亿元的财政拨款,培训设施在亚太地区一流。

2、开展人才国际化的国外培养

(1)开展人才的国外培养要实现几个转变

——从短期培养向中长期培养转变。国际上通常认为,只有通过一年以上的国外工作和生活经历,才有可能初步塑造出熟悉一国情况的国际化人才。要把过去低层次、短时间、开眼界式的境外培训方法(出国培训人员在境外接受培训的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占41.5%),转变为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具有较高学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年轻干部到国外进行中长期系统培训的培养方式。

——从单纯地听课向在国外工作、实习转变。目前74.3%的人员在境外接受的是进修、学习型的培训,只有5.7%的人员是在国外工作。只有亲身参与工作实践,才能真正学到国外同行的管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语言沟通能力。因此,要加大与境外机构的合作力度,为培训人员提供更多接触实际、了解实际的工作机会。

——从简单地获取知识向完成课题转变。在进行培训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时,可以考虑通过完成行业内的重要课题的方式让受训人员接受国际化培训,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培训无定所向建立海外培训基地转变。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软、硬件资源,设立“有形”和“无形”的海外培训基地。

(2)培训内容要丰富全面

培养的现象。但在一定意义上,这些部门恰恰是最需要通过人才国际化来推动职能转变的部门。

三、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紧迫形势

1、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迫切要求。建设国际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这将对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国际化城市也将使得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包容性、外向型,社会发展也将越来越重视借鉴世界先进经验,这些都要求政府拥有相应的国际化管理和服务人才。

2、政府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实现战略构想的迫切要求。不仅是机遇,也是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挑战和考验。要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最关键的是要靠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如何应对城市重大问题的人才。

3、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国际人才竞争加剧的迫切要求。高层次人才是国际社会共同的稀缺资源。从国际人才流动的特点来看,人才总是从经济发展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在此种情况下,作为发展中国家仅仅通过吸引是不够的,必须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

4、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推动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职能,实现由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改革的方向。进行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学习国际通用的惯例和规则,提升国际化视野,吸收国外服务型的理念,是推动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

四、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原则

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运作高效的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部门培养一批既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理念,又深刻了解中国国情的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具体目标为:国际化人才的数量要满足北京的发展需求;国际化人才的层次高;国际化人才的结构合理;国际化人才的效能高。

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注重遵循实用性培养和素质性培养相结合原则;普遍性培养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原则;渐进性和适度超前性相结合原则;培养形式多样化和平衡发展原则。

五、完善人事部门的宏观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国际化培养是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工作,是人事部门的重要职责。人事部门是综合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以及搞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因此,应该改变各行业、部门,乃至基层政府都独立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的现状,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使人事部门在部门人才国际化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先要求政府部门掌握符合国际惯例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而政府部门要提供这些政策产品,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运营规则和能够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因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建设国际城市的目标要求,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际化人才系统培养体系,规范培养形式和培养过程。

一、国际化人才的定义

根据工作性质和国际化要求,我们把政府部门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国际背景、国际视野和时代意识,熟练掌握外语,熟悉相关国际惯例与规则,较深刻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够将自己的见地、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以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为主的国际化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后备干部的英语培训工作和英语中、高级“强化班”的专门培训工作也都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国际化人才培养总量不足,培养层次较低。目前培训的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和现实需要量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本次课题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各个部门平均拥有国际化人才7人,而平均需求量为10人。在接受国际化培训的个人中,更多的是侧重基础语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54.9%的人只接受了单一的语言培训。

2、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培养结构不合理。现在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由各级政府部门自己把握,缺乏专门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很容易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从培训人员年龄结构上看,51岁以上人员比例高达98.2%,其中56岁以上人员高达85.3%;急需接受国际化培养的和所需人数最多的专业技术类人员只占25%;有86%的人员接受的是短期培训。

3、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培训效果一般。在目前的培养中,从项目的设定、人员的选拔、接受培训、学成结业到培训后工作效果评估,都没有成形的有效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此外,还存在让不具备资质机构进行培训的现象。在接受调查的单位中,有54.5%的单位认为现有培养措施的效果一般。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

4.【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 专科

5.【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工商企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报关、报检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6.【就业面向与职业资格证书】

6.1职业面向

在外贸企业从事外贸业务操作工作,就业去向近年来除了到银行、证券、保险、进出口公司、民营企业等金融机构、外贸机构和公司企业外,到国内的涉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如到4大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越来越多等。一般经过1~2年的锻炼后走上营销管理岗位,担任市场部、广告部、销售部等部门的经理。

7.【人才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

7.1 知识目标

(1)具备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财经数学、英语等);

(2)掌握够用的专业基础知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统计学等);

7.2 能力目标

1

(1)能进行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进行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

(5)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

(6)能利用网络进行网上贸易;

(7)能进行初步识货验货;

(8)能熟练制作外贸单证;

(9)能熟练操作进出口货物报关、运输、检验、结算等各项业务;

(10)能进行简单财务核算;

7.3 素质目标

(1)具备在对外贸易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具备在跟单员、单证员工作中良好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工作作风;

(3)具备在销售主管工作中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创新意识。

8.【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能力分析】

8.1 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8.1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

8.1.1岗位名称

外贸单证员

8.1.2岗位内涵

外贸单证员是指在托运、报检、报关、投保、结算等进出口业务中从事开立信用证、审核信用证、制作单据、办理单据、审核单据、交接单据和单据归档等工作的外贸从业人员。

8.1.3岗位定位

8.1.4知识要求

掌握进出口业务基础知识 ;掌握国际结算基础知识 ;掌握单证审核原理、方法 ;了解外汇核销基础知识 ;熟悉货物出运操作基础知识 ;熟悉商品报检报关基础知识 ;熟悉货物保险基础知识。

8.1.5能力要求

能根据外贸合同和ucp600正确审核信用证内容;

2

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具有较好的诚信品质; 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具有较好的忠诚品质; 具有较好的开拓精神。

8.2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3

4

10.【教学安排表】

11.【实施性教学安排】(附表) 12.【专业办学基本条件】

12.1. 专业教学团队

师”结构师资队伍。

以提高现有教师实践能力为突破口,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师素质培训和社会实践,并考取相关专业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使 “双师型”教师比率由70%提高到85%。每年安排1名以上教师到企业兼职,并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兼职教师:分别从外贸公司聘任在国际商务活动实践一线、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靳涛、王玉华担任兼职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使兼职教师队伍比率稳定在30%左右。

12.2. 教学设施

必要的校内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基本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含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半年以上的实训基地)。

12.2.1 【校内实训(实验)装备】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室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的教学实验:建立业务关系/建交函;出口报价核算;出口发盘/发盘函;出口还价核算;出口还盘/还盘函;出口成交/交易磋商函;出口签约/合同条款的起草与翻译;信用证审核/审证函;修改信用证/改证函;出口托运订舱/订舱委托书/配舱回单;出口货物报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投保/投保单;单据缮制/出口制单结汇;出口单据审核;出口业务善后/善后函;总结。ptot系统则侧重于国际贸易知识的操作训练,具体包括价格核算、结汇单据、贸易合同、信用证、商务函电、流程知识6个训练模块。

(2 )erp沙盘模拟 实训(实验)室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财务分析和财务安全,财务决策对公司利润的影响,财务政策的制定等模块实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沙盘6套

12.2.2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12.3 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选择适用教材,合作开发项目课程特色教材。

所有教学内容均制作有相应的电子课件、网上习题与自测,各章教学知识点之前均配有学习目标与指南,课后配有相应的单项实训项目,所有这些资料均以电子版的形式放在课程教学网站上,方便学生学习,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根据国际贸易课程特点,结合工学结合,已开发比较完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标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并编写了实训指导大纲,体现学、做、练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指导书,作为教学实践的参考。在指导书中,对国际贸易实务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都给予了详细说明,并对全部实训项目逐一进行设计与安排,以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备上网直接用于教学实践的资料:

13.1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3.2 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在分流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就业意愿,要将模块化课程纳入分流教学之中,同时要兼顾教学班级编制,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工作。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师教学手段

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完备的、规范的、执行有力的保障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重点关注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设施(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各种硬件)的质量管理、测评和改进。

(3)量化测评指标,培养综合能力

建立一整套对能力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水平及生理心理素质进行测评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这是高教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性、规范性的必要条件。其中能力素质是指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适应社会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各种能力,包括学习拓展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操作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14.【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自学考试等形式获得。

15.【说明】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每学期4学时,共计16学时,安排在业余时间,采取讲座、观看视频资料等形式完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具体业务或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能熟练运用计量、统计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能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技能。

5.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具体工作。

6.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法规。

7.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贸易政策。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修满154学分,其中必修课112学分、选修课42学分。

五、主干学科

经济学、统计学。

六、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与主要实验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主要实验课程: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报关实务、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制单、公司财务、证券投资学、电子商务。

八、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

(一)通识教育平台 (共104学分,其中必修82学分,选修22学分)

(二)专业教育平台 (共50学分,其中必修30学分,选修20学分)

九、说明

1. 学生在选课时须认真阅读本培养方案,按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循序渐进原则选修课程。

2.大学英语课实行分级教学,根据入学时英语测试水平,按层级编班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也实行分级教学。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分别为1学分、2学分、1学分),由马列主义教研部按照省和国家的有关要求组织在课外完成。

4.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课集中安排2周,按实践学分计,军事理论教学(36学时)穿插其中进行。

5.公益劳动利用课外活动或周末等时间进行,不计学分,四年累计不少于60学时,达到规定劳动学时并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考核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6.形势与政策课由政工教师利用周二下午授课,共64学时,不计学分,每2周1学时,四年不断线,每学年考核一次,均通过考核者,计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7.大学生职业、就业与创业课由学工部组织授课,共38学时(第一、二、四学年各

10学时,第三学年8学时),实行年度考核,均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8. 实践课程学分要求至少达到22学分。在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表中,凡包含实践学时的课程即包含实践学分。实践课程36学时合计1学分。

9. 获得报关员资格者,可以免修报关实务,并获得相应选修课2学分。

撰写:梁姝娜

统稿与编辑:杜世纯组织修订与审核:王纪孔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国际环境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掌握系统的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知识,能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等从事涉外经贸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应能胜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和外贸公司企业的业务工作,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工作,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驻外商务机构以及海外驻华商务机构的业务代办,涉外运输企业的业务工作等。

适应岗位:报关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货运代理、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政府外贸部门进出口业务管理人员等。

二、学制及修业年限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专业特色及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外语与外贸并行、金融经济特色明显:外语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不仅设计相关课程而且加大基本技能训练,并在相关课程上采取双语教学;外贸知识反映在专业课的安排与设计上,采取模块项目设计使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并且在贸易支付等环节体现了很明显的金融特色,它们之间的任何组合都能培养学生在外贸环节的一种技能,这样就使得学生既能成为“全才”也能成为“专才”。

(二)培养规格

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体魄。

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业务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未来能够在外贸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银行、货运代理公司、船运代理公司、报关行、报检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宣传外贸政策法规、外贸单证制作、合同磋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报关、报检等工作,并能通过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资格考试,达到要求。

(三)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列表

(四)就业岗位与范围:

四、毕业条件

(一)学分条件:

1、毕业最低学分为140学分,其中课内学分130学分,课外拓展教育学分10学分。学分结构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2、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职业资格条件:

取得一种专业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前未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社会上无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由学校组织专业综合技能测试,并发成绩单或证书)。

五、专业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知识模块学分分配表

河北金融学院专科专业公共必修课设置一览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教学进程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国际人才培养及引进计划项目

为推动人才培养与引进,广州开发区推出利好的政策支持:

具有国(境)外学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人士,可入户广州。

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可申请新引进入户人才住房补贴,本科生标准为2万元,硕士研究生为3万元。

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租房面积不超过60m的,可申请50%的租金优惠。

开发区聚集国内外知名企业超过1000家,积极推进孵化创业项目,同时为海外人才提供近800个高含金量岗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具体业务或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能熟练运用计量、统计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能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技能。

5.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具体工作。

6.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法规。

7.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贸易政策。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修满154学分,其中必修课112学分、选修课42学分。

五、主干学科

经济学、统计学。

六、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与主要实验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主要实验课程: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报关实务、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制单、公司财务、证券投资学、电子商务。

八、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

(一)通识教育平台 (共104学分,其中必修82学分,选修22学分)

(二)专业教育平台 (共50学分,其中必修30学分,选修20学分)

九、说明

1. 学生在选课时须认真阅读本培养方案,按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循序渐进原则选修课程。

2.大学英语课实行分级教学,根据入学时英语测试水平,按层级编班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也实行分级教学。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分别为1学分、2学分、1学分),由马列主义教研部按照省和国家的有关要求组织在课外完成。

4.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课集中安排2周,按实践学分计,军事理论教学(36学时)穿插其中进行。

5.公益劳动利用课外活动或周末等时间进行,不计学分,四年累计不少于60学时,达到规定劳动学时并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考核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6.形势与政策课由政工教师利用周二下午授课,共64学时,不计学分,每2周1学时,四年不断线,每学年考核一次,均通过考核者,计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7.大学生职业、就业与创业课由学工部组织授课,共38学时(第一、二、四学年各

10学时,第三学年8学时),实行年度考核,均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8. 实践课程学分要求至少达到22学分。在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表中,凡包含实践学时的课程即包含实践学分。实践课程36学时合计1学分。

9. 获得报关员资格者,可以免修报关实务,并获得相应选修课2学分。

撰写:梁姝娜

统稿与编辑:杜世纯组织修订与审核:王纪孔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国际环境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掌握系统的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知识,能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等从事涉外经贸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应能胜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和外贸公司企业的业务工作,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工作,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驻外商务机构以及海外驻华商务机构的业务代办,涉外运输企业的业务工作等。

适应岗位:报关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货运代理、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政府外贸部门进出口业务管理人员等。

二、学制及修业年限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专业特色及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外语与外贸并行、金融经济特色明显:外语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不仅设计相关课程而且加大基本技能训练,并在相关课程上采取双语教学;外贸知识反映在专业课的安排与设计上,采取模块项目设计使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并且在贸易支付等环节体现了很明显的金融特色,它们之间的任何组合都能培养学生在外贸环节的一种技能,这样就使得学生既能成为“全才”也能成为“专才”。

(二)培养规格

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体魄。

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业务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未来能够在外贸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银行、货运代理公司、船运代理公司、报关行、报检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宣传外贸政策法规、外贸单证制作、合同磋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报关、报检等工作,并能通过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资格考试,达到要求。

(三)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列表

(四)就业岗位与范围:

四、毕业条件

(一)学分条件:

1、毕业最低学分为140学分,其中课内学分130学分,课外拓展教育学分10学分。学分结构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2、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职业资格条件:

取得一种专业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前未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社会上无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由学校组织专业综合技能测试,并发成绩单或证书)。

五、专业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知识模块学分分配表

河北金融学院专科专业公共必修课设置一览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教学进程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业务操作技能,通晓国际经济法律,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在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跨国公司、三资企业、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内资企业和部门的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相关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国际经济分析与国际贸易应用能力的基本训练,具备胜任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良好素质。学生经过四年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政策法规和基本规则。

2.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历史,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熟悉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政策。

3.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动态的调查和分析能力。

4.经过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具备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标准修业年限:

四、主干学科:经济学

五、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学时要求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各地区急需高级产业型应用人才,然而目前人才市场呈现出供求不均衡现象。尽管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中,但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也是影响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针对转型发展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改善意见,谈谈如何通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能力;转型发展。

2003年,教育专家将我国高校划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及职业技术型三种基本类型[1]。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目标为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与传统学术科研型高校不同之处在于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级产业型人才不仅在我国发达地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同样体现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上。但观之市场人才需求,却能发现其缺口量大,但人才却无法对应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关专业。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最终选择改行,致使人才供求环节不平衡,从而制约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在这其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常使得学生在毕业求职中屡屡受挫。于是大量的学生在遍寻不着适合的工作时便会怀疑自身从而放弃四年所学,常常最终加入更具有企业针对性的培训机构学习,改行发展。而这样的发展路径对于地区经济而言是不利的,这与教育中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倾向定位不严谨、不准确脱不开关系,再则,学生于高校学习中所受实践教育的不完善,影响其就业中的表现,也是行业人才数量不均衡的一个诱因。调查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教育模式可以发现现行教育的弊端[2]。一是专业实践课程占比较低,而学校的通识教育往往占到50%,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会占到20%—30%,真正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一般为10%左右,甚至有继续压缩课时的趋势。二是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大量的基础课程在教授理论之后却无法与实践应用结合。三是校企联合往往成为学生最后一学年中的实习经历,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比最少,远不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四是以传统固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学生,桎梏了实践教学所能发挥出的真正影响。上述教育现状与教育工作者整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僵化是分不开的。观之应用型本科院校衡量应用型教师的能力标准通常为以下三种情况[3]:一是具有高等院校教师资格证,同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进行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二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掌握着行业先进技术,能够实现理论与应用双重教学目的;三是具有教师与职业双重资格认证。在相对重视教学能力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对于聘用教师各方面尤其在教学能力上把关严格,会有试讲试教考察。但在大学阶段,囿于传统教育方式,对于教师的学历、资质、理论知识的要求严重盖过了对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在学术型院校中或许有益处,而在应用型院校中只会适得其反。

一、完善校内体制,促进基本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基本职业要求,高校内部必须加以重视。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师不仅要具有完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能够制定教学目标、沟通师生、协调教学内容,合理地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完善校内教育体制、改革用人标准、精准考核目的能够保障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其具体策略如下:一是要建设和谐统一的机制体制,以教学目的为中心的校内各部门,如人事处、行政教学等辅助部门统一协调好教学工作,保障教师有能力提升的环境与途径。二是要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由辅助部门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以及行业要求制订细节完备的教学能力提升方案,并考虑用人标准的改革,加大以实践教学为目的的人才招聘,提高社会实践技能强的兼职教师等,创建专业应用型师资队伍。三即根据具体实行的教学效果构建科学的教学标准、聘用标准、考核标准。促进教师间良好的竞争氛围,以提升教学质量。四是要在具体提升教学能力方案中分层次制订详细计划,根据教师以及专业特点系统性地整体提升教师能力。五要在考核标准中细化其单位考核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考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单个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不仅要考察单一教师的能力如何,同时将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入大的目标中,以团队协作的力量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其人才培养重点在于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由此带来的显著影响便是对于应用型教师的需求量增大。因此,合理看待现行市场标准,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十分有益。高校必须彻底改变原始的教师聘用标准,以更切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教师为首选目标,并为教师制定具有保障作用的'用人体制。其人才引进标准需要学历、科研成果与教学能力并重,建设多元评价体系,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详细实施策略如下:一是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引进。高校多与企业联合,并在合作过程中广泛寻找具有高学历、高技术能力的人才,理论上可将在行业、企业中工作多年,具备学历高、职称高、技术能力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丰富的人才扩充进应用型师资队伍中来。二是将行业中的专家、经理人等具有高层次应用技术能力的人才请入高校,开展实践知识、经验教学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三是为在校内任职教师提供完善的外部条件,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师能力培养中心,深谙教育学理论,能够结合实际完善教学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方案。同时能够体察社会动向,积极改革制订教师能力培养计划。根据教师自身特点,相应补全其所欠缺之处。如理论知识不够完备的,通过知识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其专业性;对于基础教学能力不足的,以团队互助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基本教学能力,开展相应的教学技巧比赛等;对于未出国教师,要提供其与国外教学经验接触的机会,构建国际交流平台,促使在职教师不断进步。

三、积极推动在职教师转型,提升自我创新与学习能力。

目前地方高校在职教师具备一定水准的应用教学能力的实为少数,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必须推动教师积极转型。相应的实施策略如下:一要根据教师各自特点分层次、分批次进行转型培养。重点转型培养对象为毫无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型教师,应与企业联合,进入行业内部培养3—5年,增长其行业应用经验。其次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但年限不长的教师,与第一批转型培养的教师一起实施长期培养计划,鼓励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利用3—5个月时间进入企业实践培训。二要统筹规划具体的转型策略。根据行业特点、专业发展方向、教师自身限制等规划详细的转型方案,并由相应的学校部门审核教师意见,做到分类、分层次、落实具体的培养目的。三在落实转型培训工作中,校方应鼓励教师积极性,并建设相应可见平台以供教师转型培训。如通过建立校内职业培训、与企业联合挂靠培养、科研合作、创建校办企业、构建海外平台等多种方式。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清楚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厘清经济转型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大势,不能过度保守亦不能冒进,合理体察社会动向才能安全度过经济转型期,这是为学生负责,也是为地区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作者:甘甜于丹郭姣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际人才培养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国际人才培养的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引人深思。通过听取海外工作人员的经历分享,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启示。

首先,国际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讲座中,海外工作人员强调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培养专业技能的人才是不够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体现在多元化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才能综合对领导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培养国际人才需要加强文化融合。在国际人才的培养中,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讲座中,海外工作人员分享了他们在国外工作的经历,他们强调了文化融合的关键。他们认为,只有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团队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人才。因此,在培养国际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再次,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国际人才的培养中,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讲座中,海外工作人员分享了他们在国外工作的体验,他们对语言的重视程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认为,语言能力是国际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掌握一门流利的外语,才能更好地与国际团队进行沟通和合作。因此,在培养国际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和资源。

此外,国际人才培养需要开展实践教学。在讲座中,海外工作人员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该方面,他们分享了一些他们在国外工作期间的实践经历,这些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认为,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国际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最后,国际人才培养需要不断与国际接轨。在讲座中,海外工作人员强调了国际接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接触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才能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人才。因此,在培养国际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应不断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培养国际人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明白了国际人才培养需要全面发展、文化融合、语言能力、实践教学和与国际接轨等多方面的要求。相信只要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这些经验和启示融入实践,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模具专业,始建于2015年,其前身是机电技术专业(模具方向),该专业方向于1996年开始招生,07年招生110人,08年招生110人,现有在校生220人,2015年计划招生80人。专业办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办学需求,具备办学条件。

1.六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2.专业教学团队

开始建设之初有专业教师13人,外聘企业兼职教师3人, “双师素质”教师12人,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3.校内实训基地

开始建设之初有两个实训中心,即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和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共5200平方米。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由车、钳、铣、焊、电加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cad/cam仿真、机械拆装区组成;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由电子和电控2个区组成,拥有plc、数控维修实验、电气智能、电工等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能承担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各种培训等。

4.校外实习基地

开始建设之初已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元隆达模具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5.社会服务

2015年至2015年培训职业学校教师81人次,培训企业下岗转岗职工50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105人次,社会职业技能鉴定220人次。

二、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4

1.建立校企融合的“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吉林省汽车、客车、农机等行走机械产业链,对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代表的校外企业群实习基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校企融合的“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

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牢、实践技能强、岗位适应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根据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岗位工作过程,构建素质与项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两个规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储备,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时,要考虑学生所面对的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为逐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在此思想指导下,与企业共同设计与开发素质与项目课程,形成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每门课程设置若干个项目,通过项目完成教学任务,项目完成,课程即结束。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学生即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以岗位能力为重点,将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中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中的模具设计课程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在此基础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其它课程建设。

4.编写项目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特色教材

以项目课程为单位编写系列教材,教材内容涵盖项目工作过程及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写与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员共同完成,最终形成项目特色教材6本、素质培养特色教材1本、校本教材3本。

5.建设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行业企业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拟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1名兼职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6名双师教师。聘请10名企业兼职教师一同进行专业建设工作。目标建设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6.实训基地建设

5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满足培养包项目课程教学需要,同时实现专业群及其他相关专业实训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专业群的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拟投资952万元(含企业投入50万元),将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建成国内领先的融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形成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拟新增63个理念先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补充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满足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企业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毕业后即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实行校企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考核机制,达到实习过程可控、实习管理规范。

7.社会服务

社会培训 有效发挥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到2015年,实现年培训职教师资80人次,在岗、下岗再就业人员2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200人次,社会职业资格鉴定每年200人次。

对口支援 选派教师到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该校同类专业师生进行培训,或者利用本校资源培训该校教师和学生。还可利用网络为该校相关专业提供教学资源。

技术服务 利用本校的设备及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应用技术研发,发挥资源的更大效能。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确定为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以来,专业教学团队深刻领会教高 [2015]14号、教高[2015]16号、教高[2015]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 围绕吉林省汽车、轨道客车、农机等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发挥“汽车城”、轨道客车生产基地、农机大市场等区域经济优势,紧紧抓住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征,构建并实施了“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一、 “校企联姻、三级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6

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群)和校内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与11家企业密切合作,在校企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在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确立了“引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培养。

1.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由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校外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围绕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开展“十、百、千”调研工程:访谈十名行业、企业名人,得到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了解行业和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调研百名企业技术人员,得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状态描述,为确定就业岗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千名学生问卷调查,得到毕业生及在校生对教学设计、课程实施等提出的意见。“十、百、千”调研工程,使我们紧密跟踪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准确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对所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的职业领域和主要就业岗位群,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模具及产品设计、模具加工工艺员、冲压及塑料成型设备操作员、模具普通机械加工员、模具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员、模具装配、调试员等岗位,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冲压及成型设备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与调整,产品设计与制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企业调研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培养目标明确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形成“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流程。

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五位一体”的教学特色;使学生在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课程结构图

二. “校企联姻、三级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三引进,实现“三级共育”

引项目进实训基地,创设生产情境——与长春力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一汽四环冲压件有限公司合作,把汽车零部件模具的部分设计、制造、装配与维修任务引进实训基地,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将引入项目创设的生产情境融入实训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并将产品标准作为学生成绩和技能水平考核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和职业规范,促进了师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并将消费型实训转化为效益型实训,实现教学和生产双赢。

引企业进学校,实现师生顶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吉林省亨达集团公 8

司、长春佳诺工艺装备有限公司、长春市协众模具装备有限公司、长春市通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引入学校;聘请多名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环境、管理、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熏陶,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员工意识、效率意识和职业素养。

引产品进教学,改进课程架构——在引进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同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逐步将合作企业的产品纳入教学设计,现已有9门课程通过选择15载体,纳入教学情境,实现项目教学、实境训练。

(2)三维度,实现“校企联姻”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施,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任务交替,学校与工厂的环境交替,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角色交替,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与企业认知、岗位体验和顶岗锻炼的全线融通,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落到实处。

3.人才培养方案及体系建设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归纳汇总、序化重组,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模具设计与模具修配能力的思路。在“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分别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模具及产品设计员、模具加工工艺员、冲压及塑料成型设备操作员、模具普通机械加工员、模具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员、模具装配、调试员等)进行广泛调研,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与序化,开发了基于基础岗位能力培养、核心岗位能力培养和拓展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冲压及成型设备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与调整,产品设计与制造。

4.主干核心课程建设

在“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下,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了《模具钳工》、《冷冲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6门优质核心课程。

5.教材建设

随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完善了3本项目化特色教材。

6.教学运行与管理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提出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各项基本要求。要求教师精心完成教学准备工作,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的。要精通课程内容,明确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讲课对象。认真思考和提出自己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设想和安排,制订出学期授课计划。要认真分析、组织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学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讲课时应做到概念准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清晰流畅,循序渐进,层次条理清楚。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板书要整洁、有条理,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正确地应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实验与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试作,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开发新的实验。指导实习的教师对实习内容要作好充分准备,列好详细实习安排计划,认真组织好实习工作。要求在指导实验时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批改实验报告要认真,仔细,对实验报告要严格要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应和安排的时间相宜,事先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充分准备参考资料,拟定设计课题,完成设计任务书,要启发学生思维,使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行“双导”制,学校指定专门专业教师到实习现场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并共同完成学生的学业考核。

7.教学条件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不断改善,现已建成集教学、社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本专业拥有较完善的用于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校内有多元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成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拥有先进的生产型数控设备110多台,数控仿真及cad/cam实训室一个。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占地5000㎡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其他专业共享技术测量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和2个专业计算机房,并已与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富奥商用车(长春)转向器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四环金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长春冠迪转动轴有限公司、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85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合同。

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按“校企联姻、三级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015年末,《多元投入、引企入校、建设高地、服务社会》——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情况,被评选为国家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校建设两周年阶段成果展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2等奖。

8.师资队伍建设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培养专业带头人1 名,培养骨干教师4人,双师素质教师6人。专业共有12名教师,11人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均有3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

9.考核与评价

校内项目教学考核,以课程为单位,建立试题库,将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相融合。以项目为考核单元,按照学生完成产品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综合评定学习成绩,学生必须完成的所有项目的学习,且项目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采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项目考核,理论测试等评价方式。

校外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成立校企共管机构,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共同实施评价与考核。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建立网络辅导平台,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做到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上有措施。

校外实习的成绩由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两部分组成。实习表现占总成绩的4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60%。实习表现包括出勤和工作表现,实行量化考核。其中,企业考核占30%,学校占10%;实习报告成绩的评定,企业占20%,学校占40%。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三、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首创 “三引进”

(2)“三维度”

任务交替——理实一体的课程实施实现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交替

角色交替——真实产品的教学载体实现学生与员工、师傅与教师角色交替 环境交替——学校与工厂环境的交替。

(3)岗位渐进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单项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综合训练)——顶岗实习

四、研究成果的示范与辐射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特别是示范校建设以来,我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的“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教学实施的工学结合平台。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我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乃至辐射学校的建设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为本地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运行与管理、实训实验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示范作用。由此对本地区课程改革水平的提升,产生了较强的吸纳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实现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在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将是在今后的改革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有: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

摘要:高职英语专业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相比,无论是在培养对象、培养模式、教育类型还是在人才类型与专业技能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具有职业性、定向性、应用性、适应性与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高职;英语;培养目标;特色。

高职英语教育与普通高校英语教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哪些特色,高职英语专业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英语人才,与普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究竟有哪些不同,这些都是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

高职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由社会需求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大致为四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前两类人才一般由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后两类人才则应由职业教育培养。而技术型人才(也包括一部分高智能的技能型人才)则由高职教育培养。将二者的培养模式加以比较,其中的差异便可一目了然。

由下表不难看出,高职英语教育与普通高校英语教育从师资到教学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高职英语教育培养模式的定位确定了高职英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以提高英语文化素质为核心,以传授英语知识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分析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结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给高职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一个准确定位。我国高职英语专业培养的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职业中专毕业、技工学校毕业以及相当于上述学历的在职人员,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术、能实干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其总体培养目标应体现下列特征:

职业特征高职英语专业既有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又有其学科个性;既有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科共性,又有不同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职业特征。一方面,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都是相关专业必然使用或即将使用的;另一方面,学生求职就业时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心理及岗位角色意识与相关岗位的工作特征明显一致。依据高职英语专业的职业性质,直接针对社会岗位是高职英语教育区别于普通高校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普通高校英语教育的培养较多考虑毕业生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系统性,而高职英语教育则侧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职业性反映了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

应用性特征高职英语专业又可细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和高职高师英语专业等。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和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就有明显的差异,前者侧重商业英语的传授,后者注意旅游英语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具体体现了高职英语各个专业的实用性。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即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对英语的不同要求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经验,注重以应用性职业能力的需要和提高为依据,强调岗位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方法技巧的运用程度,特别是能够使用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适应性特征高职英语教育应帮助学生掌握广泛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整合起来,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实用人才是其根本任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时,要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矛盾。但从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与针对性来看,又必须相对灵活,避免单一和僵化。因此,对专业的增减需慎重对待,开设新专业必须对人才市场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做好人才预测与论证,突出重点专业的办学特色。高职英语教育不但要突出职业性、地方性,而且还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具有多样性,必须加强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构成复合型知识结构,加强毕业生对未来岗位的自我调整、自我应变能力的培养。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与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来看,毕业生应体现下列特点:(1)适应性强,进入角色快,就业心态稳定;(2)英语专业知识牢固,口语表达能力强,有很强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3)在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等关键能力上略胜一筹。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我国现阶段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大专层次的实用知识,其中包括英语基础知识、专业英语知识和相关的英语知识。基础英语知识是指适应职业岗位必需的常规性知识;专业英语知识是指职业岗位必需的专业技术英语知识,要求不但具备本专业的一技之长,还要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相关英语知识是指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岗位可能的变化等必需的相关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产业知识。因此,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以基础英语知识为前提,打好本专业牢固的基础;以专业英语知识为重心,突出一技之长;以相关英语知识为辅翼,力求一专多能。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高职英语专业人才的工作领域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岗位,如企事业文秘、导游、服务行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或教师等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因此必须赋予学生职业技能的兼容性,应从汉语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专业学习的可延续性、专业的可迁移性、自主创业的意识等方面入手,体现课程建设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的特点,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高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下列分支模块:

1.了解本国文化,夯实汉语功底。深厚扎实的母语文化背景对任何专业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可包括诸子百家著作,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经典古籍,现代文学赏析,汉语实用文体写作等;另外根据地域特色,可设立介绍本土风物的科目,如地方史志,旅游资源介绍等,这些科目对高职生的实践课及其职业发展颇具实用价值。

2.实用英语先行,突出职业性与工具性。科目包括旅游英语、饭店英语、财经英语、文秘英语、公关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函电书写等,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译能力。

3.掌握英语背景知识与相关理论知识,与高层次专业学习沟通。包括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词汇学、语言学、英文写作、翻译理论等课程。

4.教育学课程。随着我国全民学习英语热潮的迭起,高职生就业领域必须扩大到教育行业。开设教育学、幼儿和青少年心理学、英语教材教法等课程很有必要。

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与完善,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科目应是构建现代知识结构的主要框架。

6.就业指导课程和人际交往课程,如公共关系、演讲学、洽谈技巧等课程应成为鼓励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自创实业,自我谋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

7.以突出技能训练为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在理论课够用的基础上,实践实训课程应不少于40%,实习基地建设应在互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要实行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把学生在校内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应以拓宽就业口径为目的,提高专业兼容性,培养职业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具备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尚的职业道德也应是高职英语教育必不可少的培养目标之一,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迅速发展与不断丰富,道德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显得愈加重要。为此,高职英语教育也应结合专业实践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结合专业进行的道德教育,可使学生容易接受,更加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对培养学生普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信仰,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双证书”制度的特色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要保证质量,必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校企联合实习实训基地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实行职业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去基地实习,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本专业的前沿技术知识,感受时代气息,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如要求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历证书之外还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证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历证书之外还要取得海关报关员证书和导游证书,这样可以实现学习内容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牢固树立高职英语教育的质量意识与特色意识,建立以教材为核心的高职英语教学基础体系,突破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与技能性。努力培养学生独立创业、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运用英语知识完成语言交际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思危.站在历史新起点,开拓职教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

[2]姜安心.技术伦理教育与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王前新,等.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重心的转变[j].高等职教,,(4).

[4]李振波.职业技术教育课发展概要[j].外国教育资料,,(1).

[5]杨金土.高等职教的特色问题[j].职教通讯,,(1).

[6]黄元山,等.关于高职人才教育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1,(2).

[7]徐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中国成人教育,,(8).

[8]杨金土.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1999,(4).

[9]石东华.谈高职英语教育理念的引入[j].职业教育研究,,(8).

[10]董瑾儿.职校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5,(8).

数字人才培养课程心得体会

如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也给人才培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而数字人才培养课程则是针对这一现状而设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字人才培养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数字人才培养课程的设置多样化,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人才的要求了。数字人才培养课程的设置不仅包括了编程、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提升,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其次,数字人才培养课程注重实践和项目实战,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数字人才培养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战。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第三,数字人才培养课程提供了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增加了就业竞争力。数字人才培养课程与企业的合作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接触的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企业所需要的具体技能和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我们还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增加我们的简历竞争力,提高就业的机会。

第四,数字人才培养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和创业精神是数字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而数字人才培养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而设立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数字人才培养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创业梦想。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最后,数字人才培养课程需要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拓展。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的技术和工具层出不穷。因此,数字人才培养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进步,才能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总结起来,数字人才培养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创新创业的培养和不断的学习拓展,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数字人才培养课程,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为自己的未来铺好道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带给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但是在学习这些经济学之前,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比如,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国际商法、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在学习完上述课程之后,就要接触到国际贸易最核心的知识了,就是国际贸易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国贸英文函电、外贸口语、外贸写作、外贸谈判技巧、国际经济合作、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等,当然最重要的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也称作进出口贸易实务,或对外贸易实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然是经济学类的,自然离不开对数学的学习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务必要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从事国际贸易,英语应当是相当好的,不仅仅仅是书面英语,比如外贸英语函电,口语也是相当重要。

学习完上述全部资料之后,还要学习譬如工科类的知识,即行业知识,作为对专业知识的补充,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带给便利。虽然各行各业有各自的专业知识,但掌握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之后,就能够比较方便的学习行业知识了,从事专职工作也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想要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较好的成绩和长远发展,务必学好英语和经济学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应的法律法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骑自行车的体会与感想(优质16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促进,可以提升我们的自信和认知能力。心得体会范文8: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发现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阅读能够开阔我们

保安员工年度总结(通用17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通过阅读一些年度总结的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撰写一篇有逻辑和条理的总结。

红军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审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在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中,有些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有些是关于工作经验和职业规划的思考,还有一些是

遵守规章制度的心得(通用20篇)

在工作环境中,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公司的正常运营而必不可少的。接下来是一些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和应对措施。考试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衡量方式,也是日

观影长津湖电影心得体会(汇总2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和

环保监管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犯错。【示例文本八】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持续积累和自我反思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上大全(22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推荐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模板,供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应用。本学年有学生__,其中男生__。有少数学生学

配班个人计划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模板15篇)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阶段,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成长轨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大班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思路和启发

好支书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增加自信心,激发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你了解别人的思考和感悟,帮助你更好地展开自己的

幼儿园家访活动方案总结(优秀17篇)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找到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活动总结范文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活动总结在表达方式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