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贺词大全 > 课文搭石的教案大全(13篇)

课文搭石的教案大全(13篇)

作者: 雨中梧
课文搭石的教案大全(13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质量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估的准确性。在以下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用于提升你的教学水平。

小学课文搭石教案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课文搭石桥的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4.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5.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6.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课文搭石桥的教学设计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研员评课】。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课文搭石桥的教学设计教案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齐读第段)我们还知道了——(齐读最后一道)。

2、简简单单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想说些什么?

二、学习2-4段。

1、认真读2-4段,从哪些字里行间能读懂简简单单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交流:

(1)前面的……后面的紧跟上去……像轻快的'音乐……。

a、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师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仔细读读,肯定能读出……自由读——指名读(2人)。

c、现在读出来了吗?搭石怎样成为一道风景。

d、“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没有理解好)如果你的脑海里出现了这副画,你肯定能把这幅画读好。指名读。齐读。

e、“协调有序”,从这段话你能找出协调有序吗?(前面的……后的的……)谁能把这种协调有序的感觉带给大家?指名读——配乐读。(这里如果师引领学生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更能直观感受“轻快的音乐”“协调有序”)。

(2)如果有两个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指名读,齐读。

c、不止这些人会这样,假如有谁走搭石,家乡人又会怎么做呢?想象,小练笔:

假如(如果),,大伙儿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d、交流作品。(小朋友过搭石、残疾人过搭石、小动物……)。

(3)如果别处都有搭石……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a、很重视搭石、像他们的朋友。这是**的感受,你再去读读这段话,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b、你读懂了什么?(搭石很重要,在人们眼里都已经是风景)。

c、师引读。还读懂了什么?(注重别人安全。……)。

e、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一块块搭石还仅仅是一些天然的石块吗?(齐读最后一段)。

在我们眼里,这一块块搭石就像一首善良的歌;这一块块搭石就像像一曲协调的……;这一块块搭石就像一篇谦让的诗;这一块块搭石就像一幅尊老的画。

写写你的格言:美丽的风景是创造的。

美好的心灵创造。

语文课文《搭石》教案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整2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

背……过。

课文搭石桥的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在河北兴隆县,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波漾漾的小溪,更有那让作家魂牵梦萦,恋恋不舍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课,继续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感知课文。

1.在上一节课老师留了一道作业,(1。什么是搭石?2。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

指名回答。

三,品读文本。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读出来.

2.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2-4自然段,寻找文中的美丽风景,将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他找到的风景?

你找到的是这道风景〈出示第三自然段〉。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3.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看“协调有序“就是指--------。

(1)现在让我们加入走搭石的人群中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感受协调有序,好不好?

(2)搭石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中,有信心吗?______那让我们。

合作,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5.同学们体会的真好,你们还从那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6.(生描绘)。

8.读的真好,还有没有人想读?.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两个词。

9.柔波在轻舞,我们的心也随之舞蹈.真美呀,这既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又象是一首清丽的诗,你们看:

(变文为诗)。

10.同学们先在下面自由练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等会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好不好?

(男女生比赛读)。

11.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清波人影两相和,这看的见的景物美的确是家乡的---。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体会谦让之美。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在文中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美的风景。

女生读。(出示“如果有两个人……”)。

师:从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真了不起,你读懂了文字中含着的美。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美(齐读)。

2、体会“尊老”

师;除此之外,你们还找到了哪道风景?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们。

师:伏字好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用站,或蹲来替换这个伏字?

(请四个同学来表演,师解说)。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师:因为--。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师: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品读第二自然段〉。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一听,想一想,再和同学议一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哪那可以看出来?(生自由发言)。

3.摆石人如此善良,细心,如果你有幸走在这搭石上,你想说什么?

4.这一组同学起立,把你们对老人的尊敬,感激之情读出来?

5.他们读的好吗?(分组读)。

6.搭石无声,搭石人有爱,这爱也是家乡的------。

四.深入,总结。

搭石,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透过一排排搭石,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所以说搭石不仅联结着---也联结着------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真的情,齐声赞美搭石,赞美家乡的人们吧(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鼓励生大胆说出生活中的美)。

《搭石》教案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录音机、小黑板、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搭石》教案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出示小溪流动图,并插入《秋天溪流之歌》歌曲)。

“哗啦啦,哗啦啦”,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石头是谁摆放的?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学了课文《搭石》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学习《搭石》。

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搭石是什么?

(2)怎么搭?

(3)谁在什么地方搭?

(4)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出示课件)。

脱鞋挽裤谴责懒惰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间隔猛涨理所当然平衡汛期。

2、自学生字,会组词,并注意字的.书写(出示课件)。裤惰隔衡谴。

四、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搭石?(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怎么搭?(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稳方正的石头,根据水的深浅……)。

3、谁搭的?(家乡的人。)。

4、为什么搭石?搭石的作用?(方便了家乡的人从河的对岸到这边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六、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围绕搭石发现搭石的美,从中感悟搭石的美。

二、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发现美,寻找美。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了搭石的美,是哪一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慢慢感悟美,品味美。

三、欣赏美,品味美。

(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2.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指什么?

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哪些是“理所当然的事”?

3.透过这个“伏”,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

5、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要求把美放在句中读。

四、感悟美。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找到的句子读读,好好体会(出示课件)。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请生说说这幅画面的感受。

4.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请找出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悟美,变换成诗的语言读。

6、生练习朗读,读出美感,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搭石仅仅是石头吗?(不是)那么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什么?

2、如何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

3、是啊,美是永恒的主题,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

六、小练笔。

七、布置作业。

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选做: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

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借助学习工具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读课文说说搭石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nn”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搭石》教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绰()、序()”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络。

猛涨序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d、第()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搭石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作者通过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懒惰俗语平衡联结清波漾漾理所当然。

山洪爆发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风景。

2、指名读,齐读。

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好像谈不上什么美不美,那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中,流淌着的又是怎样的美呢?这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欣赏,更多的是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

二:细读课文,感受美。

让我们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它是一道风景,就把这几句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一)、摆放“搭石”,感悟行为美。

出示句子(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自由读句子,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找关联词,用“无论……只要……一定……”写句子。

(小心翼翼 专心致志 是全神贯注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这风景美在哪里?(乐于助人)板书:整 助人。

(二)通过“搭石”,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1、出示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脑子里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读。)。

读后交流——。

(1)理解“协调有序”。什么叫“协调有序”?

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你的脑子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好一幅美丽的的图画。)。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师范读——齐读)出示: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看到了一道和谐的美景图!板书:走和谐。

2、谦让助人:总会止步、理所当然。

出示句子(3)——。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这样。)。

师:这里是说家乡的人们把什么看作理所当然的事?(自觉帮助老人。)。

师:“人们”指一个、两个人吗?(所有人,每一个人)。

师:现在,你从“理所当然”一词里读懂了什么?(每一个人都把尊老爱老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板书:谦让 敬老。

延伸理所当然之美:其实在作者眼中,理所当然的美并不只这一件?

四、全课小结。

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乡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联结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家乡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出示句子(4):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齐读。

五、升华延伸。

2、出示图片。

3、写一写生活中的美:我见到的美。

4、赠送名言。

“爱之花开过的地方,生命并能欣欣向荣。——梵高”、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得黑暗。——罗曼.罗兰”、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爱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雨果”。

板书设计:

搭石。

摆  勤劳。

整  助人。

走  和谐。

让  谦让。

背  敬老。

《搭石》教案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搭石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2、板书课题,读题。

3、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3、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4、(出示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4、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5、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6、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二、品读体味——欣赏美。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3、指导朗读。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4、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随机板书:勤劳、协调、谦让、尊老。

5、 随机指导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三、走向生活——发现美。

四、超越文本——传播美。

1、听故事:《一个承诺》。

2、谈感受。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 升华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相关推荐

售后工程师工作总结及计划(通用16篇)

一个月一次的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对自己工作的把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和启发。

美术老师教学工作总结(汇总19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教学。工作。总结

共同开发协议书(精选17篇)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可以明确约定交货时间、价格、质量标准等重要条款。在下面提供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许多常用的合同协议条款和格式。甲方:乙方:根据甲方_____

申请工程开工申请书(模板19篇)

申请书是一种向组织或个人表达自己需求和意图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在下面的段落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更多申请书案例。尊敬的老师:您

以合作为的演讲稿范文(21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所使用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语言和思路。这些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写作时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尊敬的各位领导,

新教师工作计划(专业20篇)

教师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校要求和学生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和可行的规划。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师工作计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军训心得体会古文(模板13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军事训练中的收获和经验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总结能够更好地记录和传承军事训练的精神和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学员对于军训中特殊经历和思考的

党章内容心得体会(优质23篇)

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我触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并学到了新的解决方法。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写作心得和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

青协个人总结(优质16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绪,找到自己取得进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总结和概括。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军训感悟初(汇总19篇)

优秀作文通常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优秀作文汇聚了不同作者的智慧和创意,以下是一些精选作文篇目,供大家欣赏和学习。“起床了,快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