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企划文案 >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热门20篇)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热门20篇)

作者: GZ才子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热门20篇)

在写四年级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教案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年级语文教案

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里人”热情、淳朴的性格,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3、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山里吗?感受过山里人的热情、淳朴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山里人的文章:《炊烟》。

师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学生说一说。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眼、句句入心,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解决。

2、检查朗读情况。指明分段读,纠正错误的字音。

3、理解词语。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词语小组成员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差字典、词典解决,再有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交流解决。

4、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1、出示问题: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人物有关的语言、动作谈一谈。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体会着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3、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小组里读,并谈自己的感受。小组评价。

4、全班交流。由小组代表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感受。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理解人物性格,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看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块儿解决。

四年级语文教案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学会“蜘蛛、探险“等词语。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内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和联想感悟作者童年的愿望。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换位思考,加强与文本对话。

第一课时。

同学们,童年的梦是一条五彩的何,童年的梦是一道七色的路,童年的梦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的'梦是一个美妙的世界。本文小作者的童年,也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梦,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要将课文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学习生字。

1、认读词语:蜘蛛、蚂蚁、探险、蝌蚪,为“蛛”、“蚁”扩词。

2、认读词语:_,提醒学生注意“股”的第六笔是横折弯。分别扩词。

3、认读生字:搬、骗。注意“搬”的写法。分别扩词。

4、复习巩固生字。

5、比一比,再组词。

搬()骗()蚂()蚪()。

般()偏()妈()抖()。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指读诗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节诗的意思。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出了作者的愿望。

第二部分(2-4):写“我“成为爸爸后的想法。

第三部分(5):表达了作者想实现愿望的急切心情即对拥有这样的爸爸的真诚呼唤。

第二课时。

1、复习字词,读词。

探险蜘蛛织网蚂蚁_蝌蚪吹胡子瞪眼骗人。

2、回忆文章可分几部分理解、

快速读文:思考:我的愿望是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第2、3、4、小节,在读中感悟、体会,加强朗读的指导,注意现实与想象两种画面不同语气的处理。

注意区别“我要……”“我一定不……”这是想象和现实对立的生活画面,联系生活经验读,边读边想。(板书这两个句式。)。

想象部分:轻松、快乐、天真、感兴趣;。

现实部分:生气、郁闷、讨厌、不高兴。

体会“跟”、“给”、“带”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板书)。

在第四节中,感悟“先……再……”的句式,齐读这句诗,也可以仿说。、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诗歌的内容。

2、小组交流,评议结合。

3、仿照课文,说出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4、把刚才说的或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从文章的描述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感受拟人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仔细观察有序描写一种果实的方法。

:从文章的描述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一种果实的方法。

1、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老师来验收一下吧!(出示词语)。

嫩绿郁郁葱葱。

火红越开越密小喇叭。

咧嘴朝外张望。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板:叶、花、果、子)(当然,石榴子儿也是石榴果的一部分)。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2-4自然段,体会石榴叶、花、果的颜色与形态等变化,画出你觉得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的地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石榴的可爱与生机的。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你所画的句子:先读句子,再说一说理由,然后再带着感受美美地读一读。

温馨提示:表达要清晰,倾听要仔细,可以相互补充。

(一)展示:

1、交流花开:

(1)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石榴花不仅颜色很鲜艳,而且数量也很—多。

(3)这么多鲜艳的石榴花,让我们走近来看看它吧,出示:走近看——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图)。

点拨:作者把石榴花比作了什么?你觉得像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小喇叭、鼓着劲”写出了它的形状和活力。)。

(4)小结:作者为了把石榴花描写的美丽,从颜色、数量和形状三方面描写石榴花,可见他对石榴花的观察怎样啊?(仔细、认真、细致)所以在我们写一样事物的时候首先就要做到“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板贴:仔细观察)。

2、交流结果:

(1)“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的,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这句话是通过描写什么来告诉我们小石榴在成长呢?(板:颜色变化)我们来看看它的外皮都有哪些颜色变化,(出示幻灯片)能写出这么多的颜色变化,再次看出了作者对小石榴的观察很—仔细。

(3)请你也仔细的读读这个句子,除了写了石榴的颜色变化外,你还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先是、逐渐、最后)。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为什么?(板贴:按着顺序)。

(5)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

(6)请你把自己也当一个小石榴,再来感受一下石榴的生长过程,齐读。

评价:同学们读的真好,我感觉你们就像一个个石榴果在成长,你们长呀长呀,终于有一天你们长成熟了,熟透了的石榴果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7)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人)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石榴果很高兴,心情很急切)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它很高兴的?想不想看看?(出示图)你又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石榴心情很急切?(急切的扒开朝外张望)小石榴急着干什么呢?如果你是成熟的石榴,你会告诉人们什么样的喜讯呢?你能用你的读书声来表达出石榴果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吗?齐读这段话写了石榴果的哪些形态?作者为什么能把石榴果写得那么具体、生动?(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8)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把它想象成了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让我们也感受到这些石榴是这么的活泼可爱。看来,描写还得在有顺序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所以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使用拟人的方法,把事物写的像石榴娃娃一样活泼可爱。(板贴:使用拟人)。

3、交流子儿:

过渡:漫步在这美丽的石榴园,真让人赏心悦目,留恋往返啊,特别是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王老师就忍不住摘下一个,剥开外皮。(出示实物)。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石榴子的?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了?老师这有一个玛瑙做的手镯,我们看看他们两个有什么相似之处?指名回答。(板书:色)。

(3)石榴子像玛瑙似的一个挨一个,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么漂亮的石榴子,吃起来肯定特别好吃。谁想来尝尝?谁能说说它的味道如何?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味道的?指导读(酸溜溜、甜津津)。

(4)让我们再一起美美的读读这段话吧。

总结:你看,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石榴花的颜色、数量及形状,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使用拟人的手法,以及通过品尝石榴的味道,把石榴写的生动、活泼。那么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会使用这种方法,这样你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

1、欣赏石榴,我们要观其形,赏其色,品其味,欣赏别的水果也是一样。看,这里有很多你们喜欢的水果,你最喜欢吃哪个?(出示图片)。

2、王老师最喜欢香蕉了,下面是老师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了一段品尝香蕉的话,请读一读:

我拿出一个弯弯的黄色的香蕉,掰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闻了闻,好香啊!我轻轻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我们这节课不仅了解了石榴的成长过程,而且还学会了很多的写作方法,相信你们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请回去后把你的文章与同学或家人分享吧!

四年级语文教案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5个汉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全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一、新课导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话”,提问:这是什么字?(话)一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再板书“大地的”,要求学生思考:大地会与谁对话?

二、品读悟情。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生字词)纠正容易读错的音,比如“嘟噜”、“吐蕊”、“驱赶”等;重点识记“蕊”字。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指导学生用“心”说话。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教师点击相关课件(每一小节都制作动画课件),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用心说话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其他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认真倾听;另外,评价别人,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换位抒情。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四、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五、以说促写。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全班展示交流。

六、课后拓展。(课件出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评比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学会制定春游方案;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具体生动的奥写下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都与景物有关,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观察,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宽带网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校园一处景物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书写6个生字。

2、抓住人物的做法和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情应该多动脑筋、开拓思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广泛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角色表演故事,注意发挥想象,合情合理地补充人物对话,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小事,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归纳总结阿诺德和布鲁诺之间的“差别”,交流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小事,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幻灯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差别引入,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课文。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我们人与人之间也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看到题目,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些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检查生字、词汇的自学情况。

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布鲁诺因为没有提薪,在老板面前发牢骚,老板通过让他与阿诺德分别到集市上买土豆,使他认识到与阿诺德的差别)。

二、文本探究,寻找差别。

再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人物的做法和语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从课文中找一找,你从他们的做法中对他们有什么认识?在书页的空白处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三、交流初读收获,进一步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两人的`差别是什么。

布鲁诺:去了三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少,被动。

阿诺德:去了一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多,主动。

2、这些差别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你对这两个人有什么初步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布鲁诺和阿诺德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使他们受到了不同的待遇,那么他们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应该值得我们深深地体会与思考。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问题。

从买土豆这件事看,阿诺德具有什么优秀品质?他与布鲁诺的真正差别是什么?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涵,感悟哲理。

1、阿诺德是怎样对待工作的?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觉得他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当布鲁诺看到阿诺德的表现,此时,他会怎样想?

如果你见到布鲁诺你会怎样对他说?你会怎样弥补这种差距?

3、为什么办同样的事情会有这样的差别?他们真正的差别是什么?

二者的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态度、方式和观察能力。最主要的差别是思维态度和方式。两个人都很勤快,但是仅仅做到“勤”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态度和方式不同,对待问题主动与被动的不同态度。

4、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你觉得自己更接近谁?从中你又得到什么启示?

三、角色表演、深化理解。

学生交流。

分组尝试分角色表演。

表演点评。

四、放飞想像、能力培养。

布鲁诺后来有没有变化呢?他能不能赶上阿诺德?请同学们合理地作出推断,大胆地驰骋想像,猜故事的结局,虚构接下来的情节,续写《差别》。

五、课外拓展。

教师提供《一分钟》、《一定要洗七遍》等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体味、感悟、明理。

四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1课时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1、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笑—— 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语文四年级教案

这篇看图学文有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配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能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把观察、阅读、想象结合起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本文时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古诗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引导学生看图,再结合文章来学习,通过阅读来加深理解。

布置学生购及有关长城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长城的风光资料片、投影片

2课时

理解图意及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一、默读“导读”,了解学习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1、请同学们讲解,老师及时加以表扬。

2、老师补充几首古诗。

3、简介长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地域,各自在形势险要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将原先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且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明代为了抵御外敌,前后修筑18次,图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三、观察图画

1、学生自己观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说说长城的形状、样子,指名说说(特别提问学习后进的同学,及时加以鼓励)。

2、同学间互相说。

3、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怎样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始点,体会长城的长,请同学读一读书中有关“长”的语句。

2、自由读第一段。

3、指名读。

五、学习第二段。

1、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图,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补充:八达岭居庸关一代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端厚5、7米,女墙高一米,的确又高又坚固。

2、指名读第二段。

3、同位间指出垛口、城台等的位置。

4、朗读第二段。

六、自学第三段。

1、读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理解“思考练习”3的前两个句子的含义。

(1)“很自然地想起”是因为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到长城也会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并发出由衷的感叹。

(2)一个“才”,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赞美。

七、自学第四段。

1、自己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读第四段,读出自豪之情。

八、小结。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多谈一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2长城

伟大的奇迹高大坚固

歌颂劳动人民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加深对长城的认识,理清课文的条理,激发爱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故事,老师给予表扬。

2、听了这些故事,大家谈感想。

三、指读课文,再联系图,了解长城的构造与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五、理清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可一段一段地背诵,也可按自己的方法背诵。

2、教师指导后进的同学背诵。

3、指名背诵,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长城

概述长城长城脚下、长城上感想

远近

四年级语文教案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背诵本诗。

四年级语文教案

《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熔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

如果说《大海睡了》是一幅故事化了的画面,那么《海上的风》则是一幅又一幅跳跃的画面;如果说《大海睡了》表现了大海静谧的细腻之美,那么《海上的风》则表现了大海壮阔、雄浑之美;如果说《大海睡了》突出展示了大海的静态美,那么《海上的风》则突出展示了大海的动态美。因此,朗读时要注意突出大海雄浑的气势。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诗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特点。

学习这两两篇优美的诗歌,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然而要想领略诗歌表现的优美意境,感悟大海的美丽与神奇,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则需要学生自己细细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有时是语言所不好表达的。因此,尽量避免拆开始的讲解,而是把大段时间交给学生用心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加品味的实践机会;通过对大海的更多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想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所以,教学前,师生可以广泛地搜集表现大海美丽风景的图片或音像材料,为师生交流作好准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

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6)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海上的风。

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

就()()()()。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

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

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

《给予是快乐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1、首先我们做个游戏,做“笑”的游戏。(大笑、微笑、笑眯眯等)。

2、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哪些?(板书:快乐)你什么时候会很快乐?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整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1。

1、谁给予了谁什么。

2、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自学指导2。

(1)保罗一共想错了几次,用三角符合标出第一次想错的段落;用叉号标出第二次想错的段落。

(2)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想错的段落,从哪里看出保罗想错了?他为什么会想错?(因为保罗自己就是认为得到是快乐的)。

(3)自由地大声的读保罗第二次想错的段落,思考交流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从小男孩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纯洁无瑕、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品格)。

(4)想象他们三个人是如何度过这个夜晚的,这个夜晚他们为什么难忘?

四、自学检测。

1、保罗从小男孩的()中觉得小男孩也想(),没想到他竟然(),从中看出小男孩一心想着(),而不是()。

2、保罗面对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竟然发出了()的邀请,是因为()。

3、从小男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心灵和()的性格。

4、保罗的眼睛湿润了,把小弟弟抱上车是因为()。

五、指导朗读。

1、读出第一部分中小男孩羡慕、惊讶地神情。

2、小男孩第二次的话应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六、小结过渡。

1、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结)。

2、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七、课堂训练。

填空题:

保罗因为()而感到难忘,小男孩因为()感到难忘,小男孩的弟弟因为()而感到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3、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

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问为什么这样读?(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思考: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3、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诵读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教师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读文本,确定具体学习内容。

《桂林山水》排比句“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通过先赞赏后描述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学生感悟积累、练习表达的佳句。

1、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2、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欣赏导入。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请你默读想象,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出示:静、清、绿再听老师读一遍,想想这句话写得美吗?美在哪里?你想学会这种写法吗?明确学习主题: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品读感悟1、句式对比,感悟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2、感悟排比句式朗读起来整齐美,节奏美。

3、感悟从多角度来写景:感觉、视觉、想象后的比喻句。

1、回顾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写排比句的方法,多角度写出具体形象写出景物的特点。

2、提供图片,景物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总结1、让学生通过想象读、听范读、对比读,思考读等方法,便于感悟积累。

2、选取的内容来源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优美的图片,多彩的语言,便于调动兴趣、指导和实践。

3、随文练笔选取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美景,更有效果。前有铺垫后有实践,水到渠成。读写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选定目标反复看。

四年级语文教案

1.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知道武士百步穿杨和卖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一.回顾引入。

2.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射箭武士和卖油老翁的高超本领吧!

1.师:先一起去看看射箭武士的本领如何?那就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吧!

2.生:读1、2自然段。

3.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武士的箭术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词汇积累)。

4.师: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武士的箭术非常高超的?在场的人和卖油老翁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求,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提高默读水平)。

5.全班交流:

说完,他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那根枝条,几片叶子簌簌地落了下来。(课件出示)。

6.师:哪几个词最能看出武士箭术高超?——稍一瞄准、果然。

7.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武士的高超箭术。先自己试一试吧!

8.生自读——个别读——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0.师:看到武士能百步穿杨,在场的人们有何反应?——“好!”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1.理解“情不自禁”。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12.师:如果,你们当时在场,一定也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的。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吧!

14.朗读训练:“这没什么,熟能生巧,不过是手熟罢了。”

15.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1.师: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可是射箭武士听了老翁的话,心里却很不高兴,于是便问道:“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领呢?”

2.师:请你们围绕“卖油老翁有何本领?在场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反应怎样?”(课件出示)这个问题,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3-5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前面教师教给方法带着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自学——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4.交流反馈:老翁没有回答……一滴油也没沾上。(课件出示)。

5.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翁注油的精湛技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感受。)。

7.师:武士看了又有什么反应?——看得发呆。

8.师:大家都为老人的高超技术而称奇叫好。老翁自己却说……(学生接)。

9.师:如果让武士和老翁互换一下,分别去注油和射箭,那结果会如何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10.

师总结:是啊,射箭武士之所以能百步穿杨,卖油老翁之所以能把油注入葫芦而葫芦上铜钱小孔周围一滴油也没沾上,都是因为——熟能生巧。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来举举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课文回归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挂钩。)。

四年级语文教案

放寒假前,或学期初就布置给学生观察任务,确定观察对象,开始进行连续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及时作观察记录。

(一)引入: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种应用文,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板书)。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写法:

1、默读《螳螂的启示》,回忆从这几则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2、将《螳螂的启示》中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练习朗读。

(四)习作讨论平台:

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

2、班级中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师小结:变化比较快,比较明显的.事物往往适于我们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如:天气在一周内的变化、科学小实验前后的变化等。而变化相对时间段稍长一些的事物,适于我们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如:饲养蚕宝宝、泡水仙头等。

5、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第一个同学实现选择好了观察内容,准备进行连续观察;

第二个同学选择了日记的写作内容;

第三个同学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要注意的内容上的衔接,要写完整。

6、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自己提示些内容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提示:写法方面、格式方面、内容方面,如:描写细致,获得了启示等。

(五)学生先试写一则,教师巡视。

(六)讲评一两则学生当堂所写的日记,修改。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

四年级语文教案

(1)指导学生认识课后生字,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按照顺序简要复述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3)。联系实际,与同学互相交流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2、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2)学习利用“课题拓展法”总结文章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本对母亲真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父母、长辈,回报亲人的爱的精神品质。

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通过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的过程,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一、课前预设。

1、还记得本单元的主题吗?

2、在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3、接受爱、感受爱能让人感觉到幸福与快乐,其实回报爱更能让人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回报爱的过程,感受回报爱的快乐。

二、解决问题,体会情感。

1、知道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什么吗?

2、好,我们来读课题。

3、你了解美元吗?

4、我们再读课题。

6、说得很全面,但是语言过于啰嗦,其实概括文章内容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可以借助课题,利用课题拓展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课题,我们可以补充什么?怎么样,是不是精练多了。

7、用简练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这可是一项不小的能力呀。

8、来,借助预习笔记和书谈谈你预习时的收获。

9、字词句方面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10、对于文章内容你有没有疑问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11、问得好,你很会提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探究。谁还能像他这样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题:怎样准备礼物的?结果如何?)。

12、你们越来越会提问题了,这确实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好呢?

13、这些方法很好,不过,我有两个小问题,想先和大家一起解决。小鲁本为了在母亲节送给妈妈礼物,首先得到这五美元才是最重要的。像“五美元”这样的与故事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数量词,你还能不能找到。

14、谁能读给大家听。这里哪两个数量词之间有关系,你来说一说。

15、小鲁本到底要捡多少麻袋,来数学好的算一算。

17、通过研究这些数量词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初步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孝顺,肯吃苦,能坚持的孩子,如果用心读书,体会语言文字的话,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鲁本为妈妈准备礼物时的艰辛。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魅力。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再结合你课前预习时写的批注在小组中先来谈谈你的`感受。

18、第一个人:读————谈感受————带感情回读————评价。

【7自然段:

【12自然段:

为了给妈妈准备那五美元的礼物,小鲁本坚持着,每当鲁本走在寒风中,被吹得瑟瑟发抖的时候,他承受着寒风刺骨的痛苦,可是他仍旧苦苦地搜寻着麻袋。小鲁本在这一年中还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你也来这样说一说。

鲁本在搜寻麻袋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艰辛,可是他仍坚持着,因为橱窗里—————(引读)。

【17至25自然段:

这个是鲁本做什么的过程。

找一个人读一读。从这部分文字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重点指导两句】。

19、母亲节到了,小鲁本历经了一年的时间,历尽了艰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秘密终于被公开了,妈妈在母亲节那天得到了那个价值五美元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动人的一幕吧,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文字。

20、是呀,这是儿子用了一年的时间,历尽艰辛,不辞辛苦地收集100个麻袋换来的的礼物,这个礼物里面承载着儿子对自己的爱呀,当妈妈看到这枚烫着金字,可爱的胸针时,自己内心的激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此时,这枚小小的胸针会显得更加地耀眼、夺目。

三、表达情感,课后拓展。

1、是啊,接受爱会带给我们无尽的幸福与快乐,回报爱却给了我们无尽的慰藉。把你课前找到的、最令你感动,最触动你内心深处的爱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感受感受这爱的滋味。

2、这爱确实令我们感动,其实我们大家都无时无刻不在爱的呵护下成长,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有或许在明年的母亲节,或许在某个重要的日子,或许就在今天,想回报爱的冲动,那就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3、同学们,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你用这句话来警示自己,要孝顺,要回报一定要趁现在,不要等到亲人都不在的时候后悔莫及。

4、同学们,让我们今天放学回家,从给亲人们一个拥抱开始,孝顺他们,回报他们吧!

四年级语文教案

1、采用逆序式欣赏模式聆听乐曲主题,感受大象悠闲自在的样子和神态。体验乐曲中低沉的音色、诙谐的情绪,表现大象憨厚、可爱的样子。

2、采用衍展式欣赏模式聆听乐曲主题,探究乐曲不同的主题旋律,启发学生感受、表现大象的挤奶动作,体验合作、自主学习的快乐。

3、采用表现式、创造式欣赏模式分组创编动作,体验、表现大象的愉快情绪。

感受、体验、表现大象诙谐、活泼的情绪。

聆听并演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课件音响图片头饰。

一、导入部分。

阶段目标:采用逆序式欣赏模式导入课题。

大家请看屏幕。

屏幕出示:大提琴的图片。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

师:你们听过这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吗?说说。

播放大提琴的音色。

师:请你来形容一下倍大提琴的音色。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用这件乐器表现什么样的动物?

播放主题1。

你觉得这段音乐在描写哪种动物?

师:圣桑运用了倍大提琴厚重的音色,形象的表现了大象憨厚、可爱的样子。

我们一起再来听一下刚才的主题。听后告诉老师音乐是几拍子的?

法国的圣桑。

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听后发言。

猜想。

自由发言。

聆听乐曲主题5。

二、新授部分。

阶段目标:采用分析式欣赏模式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主题。

理性欣赏。

1、聆听主题一。

播放乐曲主题。

师:出示乐曲主题,我们再来听。

师:这段音乐好象在描写大象干什么呢?

师:大象怎么走路呢?

师:播放主题一进行模仿。

师:找一部分学生进行模仿。

2聆、听主题二。

师:大象走累了,停在大树边休息啦,请听下面这段音乐,播放主题2。

师:这段音乐给人什么感觉?你能表现一下吗?

师:分组表现。

3、聆听第三部分音乐。

师:经过短暂的休整,大象又恢复的`一开始的神态,我们听,播放第三部分乐曲。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师:谁注意到作品是怎样结束的?

师:音乐是怎么开始的呢?

播放乐曲的引子。

4、完整聆听作品感受乐曲节拍。

看谱听主题。

走路。

生模仿。

聆听音乐进行模仿。

表现主题。

聆听主题二,进行想象。

自由发言。

自由表现。

几人一起表现。

聆听。

自由发言。

用动作来表示音乐结束。

完整聆听作品15。

创编部分师: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作曲家创作的意图了,现在,我们帮助还不太了解他意图的人们,用动作来表现作品。

师:分组进行表演集体做动作。

分组展示13。

三、拓展部分。

师:我们一起看看乐队的现场表演好吗?观看乐曲视频材料5。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又欣赏了法国作曲家专门为儿童写的作品《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另一首作品《大象》,《大象》是其中的第5首,以后老师再为大家介绍其他几首作品。

四年级语文教案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生:描画自己的“小脚丫”,寻找自己的照片,收集自己的故事。

教师:动画演示课件,背景音乐,实物投影。

一课时。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些都是谁的脚印?

(显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及其脚印,对号入座)。

2、师:大家都找对了,小动物们都跑出来向你们祝贺呢!

3、出示一系列动画故事:

小鹿的成长:吃奶--吃草--奔跑--自己独立生活。

小象的成长、小狮子的成长……。

4、小结归纳:是谁养育了他们?爸爸妈妈。

1、师:我们小朋友们是谁养育的?爸爸妈妈。

2、(出示一个个小脚印从小到大,同时配上音乐)。

看,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3、比较“小脚丫”

师:你的小脚丫,现在多大了?

学生拿自己画好的“小脚丫”与书本上的“小脚丫”比一比。

师:你想说些什么话?(生回答:我想告诉大家……)。

4、小结归纳: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1、看书上的.照片,说说丁丁的故事。

吃奶--学走路--看病--逛公园--学识字--外出旅游。

2、说说自己各阶段的故事。

婴儿阶段:

请你把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告诉大家。

(展示婴儿照片,体现父母的辛苦,孩子长得健康)。

幼儿阶段:

你记得照片里的故事吗?

(展示孩童照片,感受父母关爱,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

儿童阶段:

进了小学,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展示近阶段照片,父母教育孩子,使其更聪明、健康)。

3、情感交流,体验父母的“爱”

儿歌展示:教我走路,教我说话。

使我聪明,使我健康。

交流:你看了照片,听了故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小结归纳:其实,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我们齐声说:“谢谢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四年级语文教案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四年级语文教案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尤其是后两句诗历来为人们赞赏。因为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巧妙地说出了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特别是这个道理一经作者用诗的形象语言说出,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的好教材。《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课本为学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设计上,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主体观。把语文课当作学生学习、发展语言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2、本体观。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兴趣、需要、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3、开放观。语文课的形式、内容、过程不拘一格,推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强调课内阅读向课外的延伸。

1、知识能力目标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学生介绍苏轼。

1、有关苏轼的自然情况及写作风格。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庐山的有关情况。

[通过交流,达到了学习资源优化组合。同时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三)初读课文,感知美。

师:通过汇报资料,相信你们对作者苏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四)分组自学,理解美。

1、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学生说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2、分组合作,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学习方式细读古诗,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五)汇报交流,感悟美。

(1)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

板书:横岭侧峰)。

(2)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

(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形象认识能较快帮助他们区分理解。)。

(生沉默)。

师: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去看庐山。

生:诗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庐山也不一样。

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给他鼓鼓掌。

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还可以按什么的不同来看庐山?

生: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

生:不同的时间,早、中、晚。

生:不同的天气,晴天、雨天。

生:不同的心情,高兴、伤心。

师: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心情、天气、心情来看庐山,所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所以作者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会怎样呢?

生:不相同。

师: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学生根据诗意绘画,通过展示内化诗意。

讨论探究:那么,怎样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集体交流。

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六)个性诵读,表达美。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组内交流体会。

3、引导学生谈感受,结合感受进行个性化朗读。

4、教师示范读。

5、学生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最后齐声吟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吟诵,使理解更上一层楼。

(七)聆听歌曲,欣赏美。

师:有的时候古人根据自己的兴致,把诗词配上曲子唱出来,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想听听吗?(课件播放歌曲《题西林壁》)。

(八)总结全文,升华美。

师:(看板书总结)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板书:看景)。

后两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悟理)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

[通过总结,使学生由表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2、对比阅读《登飞来峰》。

(十)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更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岭。

所见。

侧峰。

全面了解。

不识。

所感。

只缘。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在三四行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看,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2、初读诗,正字音。3、再读诗,清节奏。4、抓字眼,明诗意。5、多诵读,悟诗情。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以是齐诵、轮诵、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读出理解,读出感受。有了这些奠定后,我们就要直奔本课的重难点,即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经师生讨论,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学生谈及如人的立场不一样,所以评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结果也不一样;犯错误时,自己往往不能发现,总是当别人指出后方才醒悟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自学体会了诗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让学生一诗人的身份去体验,切身感受和再现到诗人写诗的情景,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语文教学要重视细节问题的有效把握,因为只有重视了细节,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减少遗憾。

我反复回顾了本节课的教学细节之后,感到教学中有四点遗憾:一、对时间的把握不太精准,环节衔接得不够完美(我觉得在不看手表的情况下调控好时间的分配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从第二行诗到三、四行诗的过度上问题的设计还不是很合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理解古诗的意思上花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在感悟道理的环节较为仓促。二、细节的瑕疵。在朗读古诗的环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到位,由于经验不足,我有些乱了阵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读,教学方式还缺乏灵活性。如果能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的情境,有可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三、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有点急于求成。在前两行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白“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但要他们谈谈学习古诗后有什么启发时,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于是我直接点拨,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其实,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的拓展阅读还不够到位,如联系《画杨桃》都是很好的实例,没有真正处理到位。总之,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预设,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效率,尽快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较成功地上好一堂语文课。

相关推荐

元旦演讲稿一分钟(热门13篇)

时间宝贵,一分钟足够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想要一分钟掌握某项技能或知识?以下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一分钟教学视频。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

模特合作协议(精选20篇)

在合作中,我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关于合作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

马原类的实践活动报告(优质15篇)

实践报告能够促进我们的反思和思考,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希望对

电缆销售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回忆和思索,是一种珍贵的财富。这是一些来自各行业的实践者的真实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和思考。。作为一名销售,我在某年的x

学校工会年度总结大全(20篇)

年度总结是一个自我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年度总结的佳作,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

林地家庭承包合同(优秀23篇)

承包合同是一种约定,规定了工程承包方对工程项目的责任和负担。如果你正在起草合同或需要参考合同文本,下面是一些承包合同的标准格式。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

MBA申请书格式范文(16篇)

申请书可以展示申请者的个人背景、能力和动机,以提高申请的成功率。这些更多申请书范文涵盖了学校申请、奖学金申请和工作申请等多个方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行对公客户经理工作总结(通用22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下个月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这个月我主要负责了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的工作。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对市场动态和竞争格局有了更深入

超市收银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5篇)

在写社会实践报告时,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事例来支撑我们的观点和结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

党员大学生志愿者心得体会大全(21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对党的任务和使命的思考和感悟,对于提高党性观念和团结合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下面是一些关于党员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