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课程 > 最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范文(18篇)

最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范文(18篇)

作者: JQ文豪
最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范文(18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篇具有典型特征和优良品质的文章,它可以作为学习和参考的范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范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评语精选_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主渠道。面对我院学生特点,如何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这是一项关系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为此,2014年4月8日下午三点钟在五大楼会议室召开了全体思政教师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李建萍主持,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汉定,思政与基础学科部负责人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思政教研室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学院思政课建设的基本情况。当前学院的思政课建设基本能够按照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要求运行,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学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面对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形势,我们还需要不断从课程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切实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会上各位任课教师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想法。最后李建萍书记肯定了思政课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对各位老师的发言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思政课教学是一门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是一门关系学生未来发展的人生课,不仅仅关系到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战略。思政课教师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去认识自己担负的使命。学院党委也非常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在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办公设备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未来学院还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思政课建设。也会充分吸纳各位教师所提出的建议,从教学实践环节设置、教学网站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逐一落实。希望各位教师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潜心钻研,教书育人,为学院人才培养发挥出更大的做用,希望思政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卢丽丽)。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范文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仕女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战国帛画到仕女画的黄金时代是在唐朝,这个题材承载了许多内容,既有“助人伦、成教化”的功能,也有反映时代审美风尚的功能。

二、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透视时代精神对仕女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美”所承载的道德指向以及“美”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仕女画的源头。

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出从战国到西汉时期仕女画的发展。以战国帛画《蘷凤仕女图》和西汉帛画《利苍夫人行止图》为例,让学生认识中国画技法、了解线条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图像的具体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图像学方法将图像的内容、涵义及其时代文化氛围结合起来进行解读。

2、仕女画的发展。

通过对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图像的来源和功能。《女史箴图》本意有涉于政治,为配合张华《女史箴》所作插图;而《洛神赋图》则是文字与艺术的结合,将曹子建《洛神赋》中的浪漫史在绢素上显现出来。两画显示了顾恺之仕女画的功力造诣,其构图与笔法不仅很好地阐释了中国思想儒释道三大体系,也可见东晋人的潇洒风采。引导学生从绘画的功能性上升到绘画的精神性和创造性。

3、仕女画的成熟。

通过对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赏析,引导学生去了解图像的象征意义。唐代是仕女画的黄金时代,反映了唐朝的气象宏阔、富丽堂皇。仕女画中仕女色彩艳丽、体态硕彦,其华丽丰满之美投映着大唐帝国的灿烂景色。通过赏析这一时期仕女画可以让学生领略大唐气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心中升腾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豪情。

周昉簪花仕女图。

美具有超越功利的价值,仕女画本身的美感以及其承载的历史意义就足够吸引和打动大家,学生中有热爱手工艺术的,能够结合唐代仕女画的装饰来设计发簪等手工艺品,也是将古代风尚进行现代转化的一个成功案例,恰好说明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本课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一个例证。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党课教育是党员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增强广大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凝聚党员力量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大有裨益。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党委着力推动“流动课堂”党员培训模式,组织党员干部流动讲、培训地点流动定、学习内容流动选,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结实架起精神之桥。4月21日,白海子镇党委“流动课堂”走进富贵村,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流动开展。

流动培训队伍,营造教育好氛围。

党员培训课堂要用好本土“接地气”的队伍,镇党委坚持用好“本土讲师”,由领导干部讲、支部书记讲、优秀党员讲、党务“特长生”讲,让党员干部“流动”上党课,在讲理论、学党务、明思想的同时,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拉近干群距离,在农村党员中扩大受众群体,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富贵村,3位经历丰富、有基层经验的老党员就各自工作中的“拿手活”向村民和20余名在村党员进行了分享,受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欢迎。接下来,镇党委将组织更多政治素质高、善用农民语言的老党员,推动全镇党员回顾党的历史,不忘初心,让教育氛围活起来。

流动培训阵地,保障教育零距离。

“流动培训”最重要的是要流动好“阵地课堂”,镇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各村,首先要用好支部的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采取集中培训、典型宣讲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其次用好北疆先锋党建直通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组织优势;此外,结合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教育活动,将党员教育与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提高党课吸引力,保障培训零距离、听课不跑腿,打通“最后一公里”。

春忙将近,为继续方便农村党员学习教育,镇党委将进一步扩大流动模式,以“流动”为特点在田间、地头、村中小广场,搬板凳“拉家常”,让党员在茶余饭间就能听党课,让教育方式活起来。

流动培训内容,解决教育没兴趣。

“流动课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自治区、市、区最新全会精神为重点,把好大方向;以农村党员关心的热点事、身边事组编“培训教材”,努力做到一村一套教材,民众有关心、党课有解答,切好小角度。在帮助党员更好地理解党政方针、精神内涵外,大家关心的村务镇务也走进培训课堂,解决好培训枯燥、讲课刻板的老问题。在富贵村,针对村民关心的村集体经济购买大型农机具增收的问题,“流动课堂”为党员们深入简出地介绍了“四议两公开”的作用,针对支部党组织薄弱的问题,为大家解读领学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有效促进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

为有效地开展教育培训,镇党委还将针对不同村落、不同层次党员差异化需求,锁定学习教育主体,差异化采取视频短片、党员宣讲、案例解说多种内容,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多种题材,让教育内容活起来。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范文

所在单位:xxx。

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新的时代中,学习英语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时代要求,如何让学生更好更轻松的学习英语则成了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一个课题。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情有了兴趣就相当与一件事情成功了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促使他们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强大动力。让他们学习英语,不能让他们感到是一种负担,要培养他们的学习乐趣,低年级的外语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培养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他们在玩中学,唱中学,画中学,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以谜语和歌曲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尽量采用小组活动,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升华兴趣。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改变,外语教学也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充分发挥其***性和创造性。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就是通过实践来寻找适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并促进学生学习的游戏。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有兴趣很简单,但是要持续的对学习英语有兴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所以课堂游戏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进行研究讨论而进行不同的设计。使游戏服务于课堂并对课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二、总体目标。

借助游戏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以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三、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观察法等。

四、分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杨晓玲担任组长,组织成员吕姝斐、杨晓玲在5月20号之前制定好研究计划和方案。每个月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针对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游戏。

3、按计划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将不同的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不同的年龄段应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的游戏,不同的专题要有适合这个课题的不同的方法并针对实践教学不断改进并找到存在的问题所在进行新的设计与实践。

4、及时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每周四进行碰头交流、研究课题进展。将各自优点进行互学,缺点则不断改正。一切为了学生。每个月25号前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5、记录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6、分析处理资料,每个成员要有自己的课题总结报告,课题组则撰写成果总结报告。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使用不同的游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课堂反映以及课后老师的及时总结反思组成。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范文

3、分析“边城”的自然美与人情美。

二、思政育人目标。

2、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前现代的生态景观——引导学生从生态角度看《边城》笔下的美景。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优秀中篇小说。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女孩翠翠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善良,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小说充满了独特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这个世界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自然美。小说第二节开头写酉水沿岸的景色简直如诗如画:“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正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才孕育了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书写的自然之美。优美、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才应该是我们人类生存中的正常状态。

2、翠翠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在绿水青山中长大,典型的自然之子形象。大自然赋予她的自然生命远比任何文化熏陶出来的生灵更为纯洁美好。沈从文以平实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大自然的灵性与生命意蕴完美结合的少女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和清澈纯净的性格。

人与自然之间不应该是征服欲被征服的关系,两者是能够和谐、融洽共处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这是沈从文透过《边城》想告诉读者的。教育学生对自然应该怀有崇敬之心,爱自然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3、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当代现实,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够幸免。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作家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感到隐隐的忧虑,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有些地区的自然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在一些地方已经难觅踪迹。工业污染、过渡开发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也同样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属于走向生态文明的未来的,因为它是能够勇敢担当拯救世界、重建新文明责任的新文学,是复魅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文学。通过阅读《边城》,引导学生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四、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略)。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范文

1、了解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

2、介绍丹尼尔·笛福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赏析《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清资产主义财富积累的本质。

2、了解英国殖民主义的历史。

3、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2)图片展示:

总结:鲁滨逊是早期资本主义殖民者典型形象。他靠武力强占孤岛,并残杀原住民,霸占岛上资源,建立自己的殖民统治。

2、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时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充满着血腥和暴力,新兴的资产阶级靠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获取财富,壮大资本的力量。

阐释:i。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史是不光彩的,充满着杀戮和征服。

ii。强占殖民地和扩大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3、深层阅读。

(1)鲁滨逊的成长经历:因性喜冒险,屡次出海;后贩卖黑奴,船遇险而落魄荒岛,独居小岛28年,建成栖身之所;通过让“星期五”学英语、信基督彻底教驯化野人;最后自己成为荒岛主人。

“思政”教育:资本家总是以冒险家的面目,远征殖民地;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手段;殖民者眼里的荒岛就是自己殖民的对象;剥夺语言和信仰是殖民者征服殖民地人民的惯用伎俩。

(2)《鲁滨逊漂流记》被经典化的原因:契合18世纪英国的时代精神;塑造具有开拓和进取的精神的资产阶级英雄;满足西方人的征服欲;美化殖民主义叙事。

(3)“思政”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时代精神,但它们代表了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阅读西方文学经典,我们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客观、理性和辩证地看待其价值和意义。

4、课后反思。

(1)鲁滨逊形象的正面意义:他不甘平庸无为的生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闯劲;性情乐观,不畏艰险,白手起家,体现自我奋斗的精神。

(2)“思政”教育:当代大学生正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为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兴盛而努力。在个人拼搏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应该具备鲁滨逊那种敢闯敢拼的劲头,学习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凭个人的努力获取成功。鲁滨逊的传奇经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那么《鲁滨逊漂流记》可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励志书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副校长xxx在开幕式上致辞。她希望在延安精神的激励下,积极打造一支理论联系实际、持续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新举措、兼具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同时也希望与会教师能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最优秀的“课程思政”践行者。我校教务处处长黄婕以《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华东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为题,详细介绍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思路、重点举措、以及取得的育人实效。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xxx、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伟平做了《卓越育人视角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和《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的大会报告,分别从学校视角和专业视角分享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与举措。

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设计方法。会议邀请到3位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示范课的负责人与会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郭小良以《走进红色新闻历史现场》为题,深入讲解了公共基础类课程思政的设计要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许宏教授分享了《俄语实践语法》课程建设情况,阐释了文科课程如何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我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负责人万永菁老师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思政案例的设计方法,展现了工科课程的育人温度。

国家级一流课程《环境问题观察》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张勇教授介绍了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工作坊环节,有着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的我校《有机化学》课程主讲教师沙风生动分享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曹殿波在工作坊活动中组织老师们复盘会议报告,开展实战演练;老师们分组选题设计、现场实践实施,积极参与活动并热烈讨论,将研讨会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会议期间,特别举行了我校课程思政云平台的启动仪式。华东理工大学课程思政云平台集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成果展示、教学培训与研讨互动、政策文件学习等功能于一体,为推广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引领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助力。

高校电子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论文

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探讨高职环境监察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是:以面向城乡环境监督执法第一线和企业环境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符合职业资格的标准整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

作者:阮亚男曾爱斌陶星名作者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刊名:陕西教育(高教)英文刊名:shaanxijiaoyu(gaojiao)年,卷(期):“”(11)分类号:g关键词:环境监察项目化教学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xxx中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xxx中央办公厅、xxx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坚持不懈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法治理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职业素养教育。

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一)完善教学大纲(质量标准)与教学内容。

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修订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要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审美素养,不断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二)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需要和各门课程特点,统筹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改革,把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价值引领更有力度。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考核模式与考核内容的改革。改革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工程意识等方面考核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改革课程考核,合理设计考核题目,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四)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中,转变教师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养成主动研究、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发挥教学名师、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评估标准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观测点,督促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价值引领”指标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的作用,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强引导和指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推进二级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二级学院(部)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二)强化激励机制。

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设立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教学改革项目,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三)加强示范引领。

立项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和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以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特区”优先建设和重点建设,高看一眼,厚待一分。实施思政课建设“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思政课建设;打破机制壁垒,形成党委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宣传、学工、团委、人事各部门联动,在机制、政策、资源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校领导坚持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不定期推门听思政课、每学期上讲台给学生讲思政课、开展与学生面对面早餐会等活动;出台工作方案,突出党委政治统领和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制定《福建师范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从规范思政课课程设置、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等方面系统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此外,学校党委还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党建考核、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办学质量考核等。

打造思政课程群组,下好课程体系建设一盘棋。

按照“全面融入、全体覆盖、分级实施、有效衔接”的总体建设思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统筹规划,坚持将党的新理论成果全面融入各门思政课程,形成思政课学习4年全覆盖、有特色、有梯度、不断线,积极打造“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示范微课堂”四位一体的思政课程群。

聚焦理论主课堂。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思政课建设标准安排教学计划,保证学分和学时,并统一使用中央“马工程”新的统编教材。

创新实践大课堂。将社会实践列入本科思政公共课必修学分,依托福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福建红色文化的寻访、研究、传播,通过不断摸索,逐步打造出以“八闽红印,筑梦青春”为主题,由理论研读、课内实践、基地研学、宣传推广等各环节构成的立体多层的福建红色文化实践课程模式。

打磨网络新课堂。积极推进新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在已立项的3门思政在线精品课程基础上,全面推行思政课程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学校自建省级线上精品慕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疫情防控期间已提供福建省内外20多所高校使用,选课人数达到5964人,页面浏览量已达到148万以上。

建设示范微课堂。依托福建省思政教改项目,先后开设3门“中国正在说”系列思政微课,8门福建省首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12门福建省“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疫情防控期间,开设“爱国主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能量与价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着力点”等思政抗疫小课堂,作为思政课程群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微课堂产生大效果。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思政课内涵发展新路径。

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聚焦思政活力课堂为核心,以“主体激活、教材鲜活、教法灵活、空间盘活”为特色的四维创优教学改革模式,以系统集成、深度融合的方式重构教学生态,示范效应凸显。

激活师生教学双主体。即以“互动对话式”和“过程性评价”激活学生主体,积极开展“同龄人讲思政课”“青马易战”app在线答题、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对话学习等方式,激活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以多元化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促进教学等方式激活教师队伍活力,打造以思政课学习共同体为目标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双主体。

建设生动鲜活的教材体系。形成“一主多辅”,即以国家教育部门统编“马工程”教材为主导,教师自主研究设计教案、课件、教辅、线上习题库为补充,同时编纂多种教学辅助读物,将地域特色融入教学文本等立体鲜活的教学资源。梳理地域文化,将“福建红色文化”等融入思政教材,相继出版《四下基层与群众路线》《摆脱贫困与全面小康》和《福建红色文化实践指南》等系列教辅书,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深度转化。

采用多元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思政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对话式、专题式、辩论式、案例式、探究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同时以高水平教改成果支撑教改创新。思政课教改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累计获得省部级教改项目、教学荣誉90余项。

盘活固态单一的教学空间。深度融合智慧教育“互联网+”新技术,通过实践教学、情境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重构教学空间,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拓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混合在线课堂”“情景沉浸式课堂”等活力线下课堂空间,累计开设10余场“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观摩示范课;利用“互联网+教育”,打造集多媒体教室、慕课教学、超星学习通等空间于一体的智慧网络课堂;近年来,已带领学生到福建省内和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份开展了10余次“行走课堂”现场授课,学生累计递交了6万多份实践报告,并择优汇编《大学生实践报告集》10多本。

加强教师队伍协同,发挥教师立德树人向心力。

牢牢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一关键,以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目标,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通过内育外引、招录补充、校内转岗、兼职特聘等方式,配齐配强配优思政课教师队伍。2017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引进教授、优秀博士13人,通过校内招聘的方式新增专职思政课教师23人,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人,学校思政课师生比在全省率先达到1∶350的要求。

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以专任教师为主,以优秀政工干部为辅,以社科名家和党政领导、行业优秀代表为特色的多元师资体系。2017年起,举办“形势大讲堂”活动,每学期邀请社科理论界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党委书记校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上讲台、进课堂,为大学生讲授思政课,已累计举办40余场。

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实施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形成涵盖“理论学习、专题研修、集体备课、实践考察、技能提升、教学竞赛”为一体的系统质量提升工程,形成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培训全覆盖,常规培训与日常学习相结合的全员培训模式。近5年,共选派10余人次参加国家教育部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30余人次参加福建省高教机构骨干教师培训计划,150余人次参加上海浦东新区、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红旗渠、兰考等地实践研修。

搭建“三全育人”平台,共绘铸魂育人同心圆。

打造课程思政协同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福建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出台《福建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围绕建构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开展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项,深入挖掘和运用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全部课堂育人主渠道和所有教师育人主体作用。

发挥各类高端学科教学平台优势。以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为契机,依托国家和福建省科研、教学、培训方面的高端平台,把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新理论成果研究阐释,把思政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转化为科研的主攻方向,以科研成果提升思政课理论深度和育人广度。

搭建线上红色文化育人平台。自主研发“青马易战”线上学习应用app,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章党规等知识融入“青马易战”线上学习特色应用,为思政课线上教学提供了网络云课堂协同平台,有效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实。借助“红传航道”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媒体传播品牌,传承福建红色文化基因,通过线上融媒体矩阵推送红色文创产品,以更具时代感、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共同构建线上红色文化育人平台。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继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课程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2、优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进一步落实“七步走教学法”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并逐步推广。

3、改革评价机制,探索发展性评价,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能型的现代教师队伍,把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1、强化师资培训。

(1)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课改研讨会。

(2)与其他学校多进行横向联系,有计划地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3)学校多组织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使他们逐步掌握课改的真谛,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课堂。

2、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编辑可修改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加强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构建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准备从一下方面着手。

(1)拓宽课程资源。

(2)改变教学行为。

(3)改变学习方式。

(4)开展课堂比武的活动。

3、完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恰当的评价将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教育评价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发展的评价。

4、认真做好新课程的宣传工作。

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板报、主题班会、讲座等进行校园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大对家长的宣传。

5、落实管理制度。

(1)每学期各科任教师人人参与示范课、公开课、评课活动一节以上,并写出一篇以上的教学设计、论文或经验总结。

(2)明确教研时间,保证教研实施。为了确保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从周一到周五,明确各教研组的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是听课、评课,专题讨论等。

6、完善奖励机制。

为了激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每学期对获奖的优质课案例、论文、竞赛辅导等方面,严格按学校制定的奖惩规定兑现。

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评语精选_

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教学大纲不走样”,“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兼顾学生专业实际”,在昨天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与会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思政部领导、专家教授,就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确保“两个坚持”、做到“三个实际”,形成了一致意见。

自去年3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正式组建以来,作为学校重新组建的教学科研单位,思政教研部领导班子团结带领本单位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实现了全校各类各层次学生思政系列课程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规范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和行政的部署,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思政教研部一道,于2011年10月起,启动了新一轮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工作。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准备,提出了关于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据了解,学校本轮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点解决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化、现实化、生活化”的问题,努力实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兼顾学生专业实际”;二是重点探索和实践“专题式、案例式、实践式以及课堂讨论式、网络交流共享式”等教学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与学互动的氛围,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影响力;三是重点加强思政系列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水平精湛、科研能力较强、学生认可和喜欢”的高水平思政教学科研队伍。

研讨会上,思政教研部与会的专家教授介绍了教学改革中成功的经验,重点对下一步改革的方向、途径和具体举措进行了一一说明。据介绍,专题式、讨论式教学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初见效果;改革思政系列课程考试(考查)方式,由原来的知识点考核为主转变为“知识点考查与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并重”,普遍受到学生欢迎;试点推行的实践教学模块应用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根据学生不同专业背景为学生量身定制具体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等等。按照计划,学校的思政系列课程改革下一步将重点在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参与本次研讨的职能部门负责人针对思政教研部提出的问题及建议,与思政部的专家教授进行了交流。宣传统战部部长任海涛表示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好思政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教务处主持工作的赵明阶副处长谈到,教务处历来重视思政系列课程的教学建设与管理,将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要求,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教改项目立项上对思政课进行倾斜。人事处甘超处长指出,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学校已经对思政课进行了倾斜,希望思政部早联系、早面试、早引进急需的人才,力争高质量地完成今年人才引进的任务;同时,要在培养省部级、国家级教学名师方面下工夫。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处主持工作的陆志荣副处长就如何确保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提出了意见建议。

校党委副书记周直指出,全面深化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党委决定、行政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相关部门特别是思政教研部全体教职员工要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一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相关决定与要求,在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教学大纲不走样”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二是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贴近学生当前思想实际、贴近现实社会实际、贴近学生未来成长成才实际;教学方法改革要在“激活学生”上下工夫,突出激发学生自愿学习的热情、主动参与的热情以及积极应用的热情。三是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教师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第一因素,教师的政治素质、人格魅力特别是业务技能水平,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影响深远,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促进思政课教师个人素质与整体素质的提升。

唐伯明校长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近半年来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和研究就有3次。校行政同样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实施,把课程建设上升到学校层面来讨论的,唯有思政理论课。从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思政教研部的工作成效是明显的。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唐校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身心发展现实需要来做文章;二是要与国家特别是重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只讲道理没人听,用故事、用历史来讲道理就会吸引人;三是要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把交通文化特别是学科专业文化融会贯通到教学内容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未来发展都会有帮助。针对比较成熟的几个思政课教学改革举措,唐校长希望,进一步完善方案,提交4月底召开的学校党委教学质量专题务虚会讨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及《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0〕27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特制定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既要重视参与研读马列著作、观看经典影视等校内实践活动,更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观学习等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办法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各项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民情,服务社会,自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项活动。

二、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组织保障。

教务处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教学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

思政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单位,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负责实践教学的实际运行。

思政部全体专兼职教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指导教师,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4个教学班的实践教学活动。

校团委、学生工作部以及各学生社团要积极配合、支持协助有关学院(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

四、学时学分。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原则上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同步实施,但采取“单独设立、独立运行、独立考核”的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总学分为2个学分,总学时为32学时。学生按照《方案》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五、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两部分构成,各记16学时:

(一)社会调研。

社会调研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课前的假期进行。学生根据思政部提供的课题参考目录(见思政部网站)确定调研主题,自主开展社会调研,并写出至少3000字的调查报告。

(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由必选项(1-2项)和任选项(3-6项)构成:

3、阅读经典著作;(任选“参考目录”中的2本)。

4、观看红色影视;(任选“参考目录”中的2部)。

5、聆听学术讲座;(选择2场人文学术讲座,视频无效)。

6、校外社会活动;(任选下列1项或2项;活动可团队进行,成员为3-5人)。

(1)学工活动。走进机关团体、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开展。

(2)学农活动。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学做农活,了解农村现状。

(3)学商活动。既可到商店、摊位学做生意,也可自己经销商品。

(4)植树活动。参与森林重庆建设“百日攻坚战役”义务植树活动。

(5)公益劳动。打扫卫生,美化街道,义务执勤,义务宣传等。

(6)志愿服务。大型赛会、应急救助、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灾区重建等。

(7)学雷锋活动。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

(8)科普活动。采取公众易于接受的多种方式普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

(9)宣讲活动。走进社区、街道、单位、村社等,宣讲理论、法治、政策。

(10)参观学习。主要是参观重庆本地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以及建设成就展览。

不同学期,思政部践教学指导中心及指导教师将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要求。

六、实施流程。

(一)每学年每一学期的第14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组织召开下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动员大会,提前进行总体部署。

(三)每学年每学期的第7-8周举行“社会调研”总结及“实践活动”动员会,总结及动员会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内容由指导教师提前确定。

(四)社会调研的实施。指导教师在每学年每学期的第15-16周组织召开的实践教学班级动员会上,对该活动作具体安排。学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课前的寒假或暑期完成社会调研,基本思路为:

1、学生根据“思政部”网站公布的社会调研参考选题目录和自身实际,拟定社会调研题目,并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申请书”。“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着手开展调研。

2、社会调研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团队成员数固定为3人,须分别提交相同申请和相同报告,并填写“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学生在完成假期社会调研后,下载规定格式,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并在《概论》课开课后第1–6周提交给指导教师,经修改定稿后存档。

3、指导教师在学生假期社会调研期间,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范风险。

(五)实践活动的实施。指导教师在每学年每学期的第7-8周“社会调研”总结及“实践活动”动员会上,对“实践活动”作总体安排,基本思路为:

1、实践活动分为必选项和任选项。必选实践活动和任选实践活动,均由思政部提供参考目录(见思政部网站)。学生根据“思政部”网站公布的实践活动形式及参考目录,分别必选和任选两项活动形式开展实践锻炼,并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实践活动)申请书”。

2、学生在完成全部拟定的实践活动之后,下载规定格式,撰写一份至少1500字以上的“实践活动”报告,于每学年每学期的第18周之前提交给指导教师,经修改定稿后存档。

3、任选实践活动设计了多种“社会活动”形式,学生如果任选“社会活动”1项或2项的,既可个人分散进行,也可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成员3-5人,须分别提交相同申请和不同报告。个人和团队从事“社会活动”的学生,均须在提交“实践活动”报告的同时,附上照片、证明信、视频等社会活动的有效证明材料。

4、学校、思政部及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期间,务必做好安全教育与风险防范,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指导教师要加强监管,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

七、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拟定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性及难易程度、所提供的书面材料、活动参与程度以及实际表现,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定。

纳入实践教学计划的本科生,总成绩为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不及格者须在下一学期重修。

八、教师职责。

(一)负责组织安排、监督检查本人所负责班级各项实践教学活动;

(二)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交流,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

(三)积极配合,协调解决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四)查收、评阅学生的申请表、调研报告、汇报材料等,并存档;

(五)根据学生提交的汇报材料及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评定成绩;

(六)期末对本届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写出书面总结报告;

(七)指导教师因失职而造成的教学事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九、总结评价。

实践教学结束之后,在指导教师自我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由思政部组织召开实践教学总结交流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总结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重点在于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

十、特别提示。

(一)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每一位学生,要端正态度、高度重视、充分准备,确保每项实践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二)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学校、职能部门及指导教师要强化安全保障,学生自身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风险防范,力求避免发生大小安全事故。

(三)每一位学生要真实、有效地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力争使实践教学有实效。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包办代替等行为,将受到降低成绩、取消成绩等处理。

(四)每项实践活动按照规定顺序依次进行,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活动任务的学生,不得申请后延,该项活动成绩将被取消。“申请书”和“实践报告”须按时提交,逾期不提交者,将取消活动资格或活动成绩。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拟。

“参考目录”:(另文规定或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

全球资本市场频发的会计丑闻,使会计职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要求高等学校在会计课程教学中,从会计职业道德的角度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分析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管理会计课程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测”、“决策”,以及指导学生参加“科云杯”全国大学生本科组财会职业能力大赛的过程中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基本职能的应用型人才。而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在履行职业岗位时能够辨识会计行为的合规性,掌握道德行为履行方法。

二、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设计和实施。

1、教育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品德。

利用校园网和移动课堂,组织学生学习新《会计法》、《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规定,讲解新会计法、证券法等相关处罚条例,列举证监会和法院对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的处罚和刑事责任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要求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品德。

2、运用案例教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利用国内外会计造假案例,讨论由于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等行为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经济利益的损害,以致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来警示会计人员必须守信,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诚信对会计职业重要性。

3、选择切入点,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几部分内容。在上述内容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选择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合理把握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之间的契合点。例如,在预算管理部分,管理会计师在根据大数据资料编制收入预算或预计财务报表时,不能由于公司面临一个重大合同或者贷款需求而随意对预算数进行调节,否则违反了正直和可信原则;在投融资管理时,依据大数据资料,利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预计现金流量,一旦决策失误,将带来重大损失,违反了能力原则;管理会计师主要向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如果向好友或其他相关机构透露企业内部信息,则违反了保密原则。

4、利用产教融合提供职业道德经验。

利用产教融合、校区合作平台,邀请常州尤尼泰税务事务所来校进行“财务舞弊常用手段及案例”的报告会,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实践会计职业道德的机会,以及提供道德的经验。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法治理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职业素养教育。

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一)完善教学大纲(质量标准)与教学内容。

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修订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要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审美素养,不断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需要和各门课程特点,统筹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改革,把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价值引领更有力度。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考核模式与考核内容的改革。改革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工程意识等方面考核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改革课程考核,合理设计考核题目,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四)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中,转变教师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养成主动研究、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发挥教学名师、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评估标准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观测点,督促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价值引领”指标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的作用,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强引导和指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推进二级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二级学院(部)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二)强化激励机制。

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设立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教学改革项目,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三)加强示范引领。

立项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和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

1、课程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材料的性能参数。

2、思政育人目标:

(2)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工程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育人主题:环保意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价值主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引出课堂知识——案例分析。

首先通过几张化工厂的真实图片,带领大家认识本门课程,介绍完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后,通过图片内容,分析如何降低化工厂带来的环境污染,建设绿色家园。

问题:试分析如何降低污染?

图1化工厂污染。

从原材料方面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越来越趋向于绿色可回收。引导培养低碳环保的意识,低碳生活价值观的确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另外,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培育新知识。

从化工设备方面分析:化工设备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功能化,越来越高效率都离不开当代大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敢于担当,有要有位建设祖国出一份力的情怀。若想实现创新,必须先对其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基础打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创新,万丈高楼平地起,当代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社会中去,引出本章学习的必要性。

2、材料性能。

通过实验视频引出材料性能的概念。以古代铸剑的例子,引入化工设备材料加工工艺性能的概念,并向学生讲述目前国家高超的加工工艺性能的处理手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评价一个材料有诸多性能指标,评价一个人也是一样,通过图片实例引导学生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

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随着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益成熟,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针对高职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思政课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而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在高职学生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的“必备品”,几乎实现了“人手一机”。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不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还包括上网、玩微信、聊qq、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等。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高职学生的思想、学生和生活方式,这些改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网页、电子书籍、在线学习等方式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及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方便快捷,加强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移动互联网的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等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消极的方面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当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开始玩手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或写课下作业时,也会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恶学习、依赖手机的习惯。有些学生上课可能忘记带课本会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忘记带手机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心学习或做其他事情。有些学生在虚拟网络上朋友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跟舍友、同学相处,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解放思想,不断拓展思政课养成教育的空间。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思政课养成教育的模式应当更加开放,思政课养成教育的空间也应当变得更广阔、更开放。建立思政课程qq群或者微信平台,将与课程有关的教案、课件、案例、视频、习题、作业等内容上传到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由课上拓展到了课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放低姿态,不断加强与高职学生的沟通。从以前的“面对面”到现在的“屏对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具有地位平等性、信息隐蔽性、言论开放性等特点。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学会用现代交流工具解决问题,以qq好友、微信好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平等,从而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掌控思政课养成教育的主动权,有针对性的加以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

(三)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更贴近时代、学生和专业的.现代教学模式。在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必须勇于创新,探索现代教学模式。教师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课堂教学的策划、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移动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或视频在课上进行展示,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政课养成教育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主动学习,不断加强对高职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指导。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尚不稳定,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缺乏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的高职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甄别,因而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加强学习,运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和整合,然后推荐给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搜索资料、查阅信息,引导高职学生养成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继续发展仍将进一步加深。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借助移动互联网,在思政课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高职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求,从而使个人品质得到升华,继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

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财务预算知识,编制预算报表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编制预算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2、直面财务风险,加强学生财务预算表编制过程中的风险意识。

3、培养财务预算的敏捷思维能力。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财务预算报表是前后关联的,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的,我们要去协调、控制,避免盲目性。

1、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作用。而预算报表是一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起着引领、规范和推动作用,在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其他部分前后呼应,相互关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介绍财务知识和报表注意事项,灌输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美国民众起义暴乱正是一次美国政府意想不到的风险,而财务也会出现各种风险,预防财务风险是首要的。预防财务风险的主旨不是去消除非常可能出现的损害事件,因为意外往往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也不是事后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害,而是在财务预算报表编制时专注于消除危害的可能根源,从源头上杜绝风险的产生。作为大学生个人,应该做到个人层面的风险识别与安全防护。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注意前后统一,规避风险。

3、树立全面性预算管理观念。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一旦一个产品的价格改变,就会使内含报酬率、回收期、净现值三个数据往往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性是指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全面思考整体财务关系,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证财务报表严谨统一,前后呼应。因此,教育学生谨慎细致、诚信编表,诚信创业,提高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

相关推荐

最优务虚会个人工作汇报(通用17篇)

在工作中,及时进行汇报是有效管理和协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阅读这些工作汇报范文,我们可以汲取一些优秀的经验和做法,为自己的工作汇报提供创新和改进的思路。

最新前厅服务与管理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得与失、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最热信号工心得体会范文(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考和成长过程。为了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最热部队政治教育每月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顾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心得体会范文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知识

最热教导大队训练心得体会(模板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增加自信心,激发积极向上的心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

优质深化改革评估报告(通用15篇)

写报告范文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与简洁,以确保读者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结论。范例中的报告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数据,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结

优质练兵备战打仗心得体会(案例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挖掘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提升自我认知。下面是一份总结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备战打仗是每个士兵必须面对的考验,无

最新辅警管理心得体会(案例16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思绪,提高表达和思考能力。在这里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女辅警作为社会治安的守护者,在维护

专业助学贷款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14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心得体会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或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的资

2023年宣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模板14篇)

书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思考能力。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会持之以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