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教学反思 > 2023年克和千克教学计划 克千克的教学反思(5篇)

2023年克和千克教学计划 克千克的教学反思(5篇)

作者: 曹czj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克千克教案篇一

“克与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没有实物的衬托是很难进行感知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我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重量,如:一包盐、一瓶沐浴露等。随后请同学们汇报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从中挑选了重约1克和重约1千克的物品。紧接着运用积累的感受去找约1克、1千克的物品;最后再出示某些物品,让学生进行估计重量,当学生的估计相差甚远时,另外的学生会用类化了的思想加以反驳,如:一生说1个鸡蛋重约50千克,则有学生会反驳说鸡蛋比1个苹果都小,哪来50千克?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真实有效的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引入的生活情景中,主动的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逐步让自己获取克与千克的概念经验更加清晰。运用1克和1千克掂的感觉辨析物品,成功拓展到了比1千克轻或比其重的物品,估量、验证,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等能力。

当然,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对于“大数字”的物体往往不会判断,如:一辆货车可以载重1500(千克)等。学生认为1500这么大的数字肯定是“克”,在课后还需要老师多举例帮助学生。

审视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1克到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1000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说说感受,初步感知1克是一个很轻的单位,人们是几乎感觉不到的。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桌上约重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再揭示学生找到的物品都约重1克,为丰富克的感知,让学生感知10克要几个硬币, 20、50克呢?并让小组6、8个同学合起来掂掂,20克,50克、100克有多重?在此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再让学生估量苹果与盐的重量,在估量过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优化。可惜在估量确定出苹果重量之后,忘却了让学生感知200克的重量。在教学1千克的时候,我请学生猜一千克米和一千克废纸哪个重,哪个轻,由于两者体积相差比较大,学生很好的认识了千克,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要看质量而不是体积。最后我请学生比较了1克与1千克的不同,他们明显感受到1克比1千克轻得多,这为他们今后在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在教学完千克后,因为时间关系,遗憾地没让学生感受几十千克有多重。另一个值得反思之处就是在回归课本的整理知识的环节中,该思考适当的引导学生整理、回顾知识。

克千克教案篇二

教材简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1克和1千克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在感知、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盘秤、课件、2分硬币、10克/袋的米、100克/袋的黄豆、500克/袋的食盐、1千克/袋的沙子等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课件显示洗衣粉袋上写着“2千克超值家庭装”,白沙糖的袋子上写着“净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写着“净含量:140克”,米袋上写着“净含量:10千克”。

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

3、细心观察的你还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请你介绍一下。

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课题)

二、认识常用的计量工具。

1、怎么可以知道这袋黄豆有多重?(用秤称一称)

4、说说见过哪些秤?

5、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秤。

6、这节课主要用盘秤来称量。提醒学生称时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把手压在秤上。让学生看看盘秤上面写着什么?明确从零刻度开始,指针指着几就读几克,这个秤的指针如果刚好转一圈就是1千克。

7、教师操作示范一次,称一称刚才那袋黄豆有多重。

三、体验活动,感知克和千克。

(一)认识克

1、刚才这袋黄豆的质量是400克,同学们用了克做它的单位。1克有多重呢?你猜猜哪些物体是接近1克重的。(让学生以自己已往的经验和感觉说说。)

2、老师举例: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用天平秤一秤验证一下。(把2分硬币放到天平上秤。)

3、结论:1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4、感受1克:我们用手掂一掂这个2分硬币,1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很轻)

5、掂一掂,找一找,我们的桌面上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跟这个2分硬币是大约相同的?(一颗花生米、两个回形针都是大约1克重的东西。)

6、除了这些,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约重1克。

7、如果10个这样的2分硬币合起来是多少克?会有多重?

8、拿出10克1袋的米,用手掂一掂,看跟你刚才想的是不是一样。

10、想好的同学,请你从学具里找出大约100克重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出100克的黄豆,还有可能找了其它。)用盘秤称一称验证。

11、估一估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几克。

12、验证:用秤称一称,一个苹果大约200克。

(二)认识千克

1、你知道1袋食盐有多重吗?看!包装袋上写着多少?(500克)

2、2袋食盐合起来有多重?(1000克)你是怎样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1000克还可以用1千克来表示(板书“1千克”)。

3、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东西有多重。

4、让学生找一找桌面上大约重1千克的东西。找到的举起来看看。四人小组里每人传着掂一掂。

5、如果两袋这样的沙合起来是多重?(2千克)

6、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三)克和千克的关系

2、你知道多少个1克合起来是1千克吗?(1000克)所以1千克=1000克。(板书)(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就从刚才“500克+500克=1000克”那里提示学生。)

四、,实践活动,巩固提升。

我们刚才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行吗?

1、顾客们在进行大购物,请你帮忙看秤说说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多少。(课件显示)

2、他们在称体重,你想告诉谁?

看健康秤,读数。(课本88页练习第2题,先填在书上,再说出来。)

3、估一估,称一称。

物体名称 估计的轻重 称出的轻重

水果布丁  

大  米  

(自选)  

(说明:第1、2个物品老师给定,第三个由学生自选来估一估,称一称。)

(1)四人小组活动,做好记录。

(2)反馈,请一、两个小组展示说说。

(3)再掂一掂,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老虎重70(   ),一个气球重5(    ),

一罐洗洁精重1(   ),一个汉堡包重100(   )。

5、修改数学日记。

(1)这是大雄写的一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还学会了用秤。我知道一个鸡蛋大约是60克,一个馒头大约是80千克。现在我的体重已经有30克了。今天,妈妈买了1千克苹果和一个5克的大西瓜回来。我真高兴。

(2)先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修改意见,再提问个别。

(3)布置学生回家也写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

五、总结内化本课知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克和千克以外,有时候还要用到更大的质量单位,这个我们以后再学。

板书设计:

克    和   千克

g          kg

500克+500克=1000克

1千克=1000克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是第一学段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体会1克和1千克实际有多重,建立正确的质量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通过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来达成这一目标的。总的来说,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方面新课程的理念。

一、  走进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克和千克”这个内容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打破课堂40分钟的局限,把学习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课前,我让学生走进生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从课堂上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它对生活的意义。这是展开新课教学的基础。课堂上,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作为新课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生活中哪里用上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哪些东西大约重1千克。可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概念是有效的。课后,我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唤醒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  关注过程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本课教学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质量观念,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了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有多次的体验活动,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从学生能比较准确的估测物体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是比较清晰的。这些数学知识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质量观念,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  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本课中,建立了1克的观念后,让学生想一想10个这样的2分硬币该有多重呢?10袋这样10克的米又该有多重呢?从学具中找出大约100克的东西等等。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个数学推理和想象的过程,有着浓浓的数学味。猜测和验证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称一称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另外,判断数学日记中有哪些错误是比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深刻理解质量单位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上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推理、猜测、验证、判断等心智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能准确的举例说出生活中大约1克或1千克的东西,以及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质量,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是比较高的。但这节课的学具比较多,学生对于这些东西都觉得很新鲜,很好奇,总想动一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多思考和总结一些有效的课堂调控方法是必要的。另外,从“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有个别学生估的质量和实际质量差距比较大,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的估测能力在一节课内还没得到很好的培养,需要在日后的生活实践和练习中不断修正,形成正确的估测策略。

今后,我的教学将继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克千克教案篇三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学生活动。

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克千克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算,掌握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的进率。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4、初步学会称称物体的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盘称

学具准备:橘子、二分硬币、棉花、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轻重

课件出示一座桥,一只小羊过去,桥安然无恙,一只大象过去桥却断了,大象掉进了水里,问这是为什么?(大象比小羊重)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谁能说以说在哪里见过克或千克

2、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介绍常见的称(着重介绍天平、盘称)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克”

1、 称2分硬币

平时我们经常用钱去买东西,你想知道这枚硬币有多重吗?

1)让学生确定用什么称来称。

2)示范操作,学生仔细观察(游码停在刻度1,说明1枚2分硬币重1克)

3)每名同学掂一掂,试一试,感受1克的质量是什么感觉?

2、你还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3、猜一猜:袋中物品质量?互相掂一掂,再撕开标签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猜的最准。

(二)认识“千克”

1、称一称一千克物品。

1)出示一袋物品,让学生确定用什么称一称。

2)谁用过盘称?介绍用法?

3)称一称这袋物品,并说一说拎在手中的感觉

2、合作称一千克物品

1)合作称量

2)拿出1千克棉花和1千克橘子让学生猜一猜谁重

3)验证

4)讨论:有什么发现?

物品

估计质量

实际质量

(三)认识1000克=1千克

1、出示一袋盐,谁知道一袋盐多少克?那2袋呢?

2、量一量

3、发现了什么?1000克=1千克(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四、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连线

一个西瓜 100克

一袋方便面 1千克

一袋洗衣粉 5千克

2、判断

一个乒乓球大约有3克( )

小胖今年7岁,称重2千克( )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3、当销售货员(组内合作,轮流当一次)

4、小明的日记(指正错误,想对小明说些什么)

xx年4月15日 星期日 晴

五、课外延伸,全课总结

克千克教案篇五

教材通过用盘秤测量西瓜和苹果的情境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然后通过称食盐和鸡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在生活购物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的对千克和克的独特感受。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实践感悟、讨论。

课件,两种盘秤(单位分别为:千克、克),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两袋食盐,1角硬币若干枚。

一、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或陪家长去买东西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台秤、电子秤、磅秤等,学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师现场出示两种台秤,教师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台秤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提示克与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并指出,“同学们的`观察非常认真,发现了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5分钟)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以直观观察方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学习乐趣。)

二、自主探索,反馈交流,掌握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9页称西瓜和苹果的两幅图,学生回答哪个重?哪个轻?各重多少?教师质疑,3小于200,但西瓜却比苹果重,为什么?学生体会主要是单位不同。

教师展示魔术包,出示几块糖果,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称上,学生注意观察指针,不怎么动?说明什么?启发学生了解糖很轻,把一袋挂面放到台秤上,指针动了,说明这袋挂面很重,有多重呢?学生观察回答,再通过包装袋上的标注,了解这袋挂面重1千克。

接着,同样方法称两袋盐,教师再从魔术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为止,让同学们读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提问:“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并板书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指出,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下面每个同学来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一粒纽扣、1粒花生豆……)。(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三、巩固拓展,提升发展。

活动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拿出1个鸡蛋和15个鸡蛋,学生讨论,1个鸡蛋多重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15个鸡蛋呢?然后,请同学们先掂一掂,感觉一个鸡蛋有多重,再估计它大约是多少克?再称称看是多少克。教师追问,那1千克估计有多少个鸡蛋呢?你是怎样想的?(师生交流),教师称出1千克鸡蛋,和大家一起数一数。

活动二:由学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计一下有多少块?再一起数一数,是否和估计的一样。(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学回答。

2、练一练第2题。

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验证。

3、练一练第3题。

同桌交流讨论,选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重点交流填写理由。(10分钟)

五、归纳总结。

教师启发,由同学们归纳出所学的知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认识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做单位。

相关推荐

公司年夜饭策划方案 公司年夜饭安排(七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接下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短句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分论点(八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人生因奋斗而出彩(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元宵节晚会策划方案 元宵晚会互动(十四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

2023年大三学年自我鉴定500字 大三学年自我鉴定总结200字(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中学生自我介绍100字 中学生自我介绍500字女生(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中学生

最新月光曲说课稿第一课时 月光曲说课稿部编版博客(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2023年月光曲 说课稿(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核舟记 说课(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2023年追悼会答谢语 追悼会答谢词简短句(八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