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有附录的论文格式大全(13篇)
一分钟,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和畅想的源泉。通过在一分钟内建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时间规划,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对于一分钟管理的心得体会。
期刊论文
当前呼吁调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民众,很喜欢引证日本战后的人口发展经验及当代日本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而绝口不提国土面积与中国几乎相等的美国。
这似乎容易理解。
与美国相比,我们在国力上的相形见绌、人均财富上的捉襟见肘,让人很难回避中国人口过多的事实。
但日本不同。
日本以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弹丸之地,拥一亿两千八百万人口之众,在相对的意义上,说日本其实比中国人口更多也毋庸置疑。
而当今日本千方百计地鼓励国民生育,以挽救超低的生育水平,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强硬推行计划生育。
因此,中国民众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来杯葛国内的计划生育政策,乃是俯拾即是的现象。
自然也有人更愿意拿美国甚至澳大利亚作为参照,支持中央政府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但很快被斥责为中国人口发展不能也不可能做遥不可及的“美国梦”,澳大利亚更因为人口稀少制约国际影响力而被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认为不足为师。
从引证之学与辩论之术来看,反对与支持两方这样一来便沦为各执一词,形同鸡对鸭讲,谁也说服不了谁。
假如基于中国国情继续推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是理性的,那么无论比较美国还是参考日本,都应该衍生出相同的支援性结论。
所以,站在力挺计划生育的一方,哪怕日本这面镜子不尽如人意,也不能拒绝。
相反,倒要看一看,人口问题上日本这面镜子到底照出了什么!
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人口增长高峰:第一次是一九四七至一九四九年持续三年的婴儿潮,共出生八百零六万人,总人口增至八千一百七十七万人,出生率由一九四五年的23.2‰急速上升到30‰—34.3‰。
这个时期出生的人被称为“团块世代”,而这个团块世代中的女性到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三年进入适婚年龄,又形成了战后第二次生育高峰。
经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到一九七三年日本总人口终于突破一亿关口。
经历了战乱之苦,新中国甫定同样迎来了人口增长高峰。
与日本相比,生育率水平不相伯仲,但中国出现了三次人口高峰,而且每次高峰的持续时间要远远超过日本,分别持续了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一九六二至一九七零年的八年及一九八一至一九九零年的九年。
日本战后二次人口增长高峰使总人口增加了51.22%(一九四五——一九七三年),而新中国三次人口增长高峰使总人口飙升了109.29%(一九四九——一九九零年)。
面对战后出乎意料的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中日两国政府都先后做出了反应。
但日本政府反应迅速,在第一次婴儿潮来临的第二年即一九四八年,日本政府便出台了《优生保护法》,实行少生优育。
等到政府二十几年后才开始限制生育时,日本人口形势已是时过境迁,人口生育率在七十年代中期甚至下降到了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政府在见识了整个第一次人口高峰的凌厉之势后,对人口问题虽有警觉,但随即被浮夸与冒进之风所冲淡。
一九五七年提出“新人口论”、主张限制生育的马寅初还被打成了右派。
直至经历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整个人口形势变得危如累卵,中央政府再也不能坐视不理,这才在一九七三年出台“晚、稀、少”的人口政策。
可是人口基数已大,限制措施为时已晚。
接下来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虽大幅下降,但年均新增人口依然高企。
最终政府不得不在一九八三年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
战后中日两国的人口增长和有意识的人口控制,虽有很大差别但终究还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战后两国的经济社会景象以及人口与经济之间的态势,却是天壤之别。
战后日本在物质资本几乎荡然无存的情况下,经过到五十年代中期的经济恢复,再用不到二十年时间,就由一个令人唾弃的列强帝国,一跃而成为叫整个世界惊羡的工业强国。
一九六八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同样面对满目疮痍的经济基础,在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后,亦试图鼓足干劲搞建设,但随后演变成内部阶级斗争,“反右”与十年内乱将国民经济重新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战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演变的泾渭分明,彻底改变了两国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日本,先是五十年代的节制生育降低了人口生育水平,到了七十年代人口再生产已经无需政策节制,发达的经济基础与崭新的文化环境形成了自发的生育约束机制,以至于日本政府开始面对超低生育水平所带来的新人口问题。
反观中国,在国民经济每况愈下的同时,当国民的基本权利只剩下生育自由时,无度的人口繁殖反过来成为社会发展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计划生育前甚至采取了把城市青年赶到农村去的“上山下乡”运动方式,来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
如今,很多人不理解,日本人口那么多,人口密度那么大,还要鼓励生育,而中国人口虽多,但国土幅员辽阔,经济资源固然不能与俄罗斯、美国相比,但比日本还是绰绰有余,况且经过四十年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之列,何以泱泱大国非得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对此,笔者有如下浅见:
第一,日本比中国更有能力负担较多的人口。
二零一二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四万五千七百七十四美元,中国五千四百三十二美元,日本人均财富是中国的8.43倍。
如果日本人宁愿承受与中国国民一样的生活水平,它的总人口可以膨胀到十亿;反过来说,中国人口继续不加节制地增加下去,只会令国民的生活状况愈加窘迫,也会令目前由于人口过多而加剧的人与资源、人与财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加紧张,酿成更大更多的社会发展问题。
日本资源匮乏,但日本人凭借一技之长足以从地球上任何国家那里获取它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反躬自问,我们目前尚没有那种力量。
出于民族情绪而抵制日货之所以难以奏效,盖由于日本技术已渗透到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况且抵制所谓之“日货”,不仅包含着日本人骄傲的技术利得,也浸润着中国劳工的血汗。
第二,日本面临劳动人口枯竭的危机,而中国长时期内劳动力供给仍然过剩。
日本战后在短暂的人口增长高峰后,七十年代中期人口发展出现逆转,人口出生率下降之快,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生育率锐减使得每年新生儿数量有可能少于死亡人数,人口“少子化”呈明显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出台鼓励与奖励妇女生育的政策,以便保障经济系统必要的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人口的供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日本的经济成就从来没有仰仗过“人口红利”,战后日本崛起之际,正是第一次婴儿潮抚育之时,而第二次婴儿潮尚未来临。
即便按较窄的口径计算,目前中国二十至五十九岁年龄组劳动人口为八亿三千九百万,三十年内仍将维持在七亿至八亿之间,在数量上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
这还未考虑生产力水平因素,除非生产力水平踏步不前,正常情形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口中还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根本不会缺乏劳动力,劳动力人口总体上仍然是严重过剩的,就业压力还将长期存在。
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人口总量当然会逐渐减少,人们因此担心“人口红利”的消失,却没有认识到,中国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是必然要消失的,这并非节制生育之过,而是技术创新上不思进取、单靠消耗资源与廉价劳动力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结果。
第三,日本鼓励生育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而中国不节制生育却只会加剧老龄化的社会负担。
日本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
由于日本人平均寿命大大超过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眼下超低的生育水平,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变得愈发明显。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的预测,二零五零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35.7%。
日本虽然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但因为人口增殖的自我约束,能起到多大作用亦未可知。
但以日本强大的创富能力、以完善的社会养老与福利保障体系相匹配,就算将来三人行必有老者,也构不成日本人口毁灭性的灾难。
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的普遍现象,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有“跨越式老龄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在中国尚未成为发达国家,但又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比发达国家较早出现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
中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确系计划生育所致。
其一,这是“人口过多”和“人口老龄化”之间,两害权衡取其轻,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总人口必须接受的一个结果。
其二,只要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老龄化率虽然提高,但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逐渐减少,因而养老总负担反而减轻了。
其三,只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全民覆盖的社会化养老制度,佐之以延迟退休等措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不可克服的社会难题。
试图通过多生人口来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四,日本人口发展具有自发的节制机制,而中国人口自我约束的能力微弱,一旦放开生育,后果不堪设想。
中日两国的人口问题,表面上有相似之处,比如少子化、老龄化,但彼此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一个是高度工业化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一个则是初步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日本总人口虽然不少,但人口总量尚不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人口再生产具备了自我约束的机制,即使政府鼓励生育也不致总人口膨胀到失控的地步。
中国的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说,既不是过去生的太多,也不是现在生的太少,而始终是人口太多。
人口超载始终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虽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大中城市人口已经呈现类似发达国家生育率自发降低的迹象,但总体而言,中国人口再生产还缺乏可以信赖的自我约束机制。
目前要求中央政府放松生育限制的呼声强烈,把脉群情,中国人的生育渴望感同身受。
全国各地生殖中心的生意火爆,不少人试图通过生物技术达到一胎多育的目的。
如此情形,一旦放开生育,后果不堪设想。
唯面对日本时,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口并不算多。
这差不。
多就是人们愿意拿日本当镜子的心思所在。
本文履行着论辩规则,只字不涉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但谁也不能否认,中日两国的人口还是有别的。
中日两国人口之别,不在数量上,不在人口的“口”上,却在人口的“人”上。
二十世纪中叶,中国人与日本人曾一起站在时代的起跑线上。
日本经济在战后奇迹般地崛起,理由千万条,从人口学上看,自明治五年(一八七二)颁布《学制令》以来,日本人口发展尤重“人”的开化、教育和教养,故如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说,日本战败后虽然物质财富灰飞烟灭,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而战后中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大多数民众蒙昧无知,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便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教育荒芜,结果几十年下来,除了越来越多的人口,真正的人类文明成就乏善可陈。
期刊论文
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2、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3、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4、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5、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6、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7、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8、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9、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10、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11、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12、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13、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14、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15、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16、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17、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18、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19、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20、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21、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2、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23、…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24、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25、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26、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27、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28、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29、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30、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1)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有无新的见解;。
(2)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可靠;。
(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4)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水平,写作的逻辑性,及其他优缺点;。
(5)是否同意参加答辩,是否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
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论文的学术评语(选题意义;文献资料掌握程度;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论文取得的成果及水平,写作规范化和逻辑性;论文的不足之处等)。
2.对学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及学风的综合评价。
3.是否同意组织答辩。
相关阅读。
毕业论文评语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引言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是否达到所授予的学位标准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是对学位论文是否达到相应水平作出的评价。评语虽短,但是至关重要,涉及到能否毕业、能否得到相应学位,或能否以优秀的评价取得相应学位等问题。因此,客观、准确地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每位论文评阅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2.评价依据学位论文评语需要对所提交审查的论文作出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一九八零年二月十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由于研究生学位分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两大类,所以,对论文的要求也有原则不同。
对于申请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审查: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对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主要审查: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评语层次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的写作,一般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审查:(1)导师的审查;(2)同行专家评阅;(3)答辩委员会答辩会答辩;(4)学位委员会审查。前面三个环节都需要写出书面评语。由于角度不同,定位不同,因此,评语的写法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评语的结论部分,文后笔者再具体说明。
一般来说,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副高职职称以上的专家,一般应为硕士生指导老师;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正高职以上的专家,一般应为博士生指导老师。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要求用词准确、评价客观,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应该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好的评价不能多加一个,也不能减少一个。
4.评价内容一般来说,学位论文评价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主要看是否属于学科前沿,研究工作是否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如果在国内,列入国家973专案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选题,大多是属于科学发展前沿,因为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同行专家已经论证过,是同行关注的热点或重点。
(2)文献综述主要看是否掌握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文献综述有量与质两个方面,量的方面主要看是否围绕论文主题基本覆盖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主要文献,质的方面主要看是否综述本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有影响的主要文献。例如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文献,有影响的学者论著,应该在文献综述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学位论文评语需要通过作者的文献综述,看是否概括、归纳出本学科、本研究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规律和待解决的问题。
(3)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及其学术意义、价值这是学位论文评价的核心内容。对于博士学位论文来说,要求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评语不仅要列举、归纳、总结出提交审查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而且还要指出其学术价值。
在学位论文评语写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评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一般作者已经对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作了归纳、总结,论文评阅者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总结、评价论文的工作与创新。
(4)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审查论文写作是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实验资料是否可,推论是否科学正确。通过论文写作,也可看出作者是否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论文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也是研究工作是否有系统性的一个反映。
(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任何一项研究工作,无论是高水准的还是低层次的,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这本是无可非议、众所周知的。但是,一般来说,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国内学术界在写学位论文评语时,生怕指出过于尖锐的问题会影响对论文的整体评价,从而只作肯定的评价,不指出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重点院校学位论文评价中,专门设了存在问题一栏,有不少专家如实地给予指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客观来说,对待论文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的关系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存在问题多或者大,并不一定说明论文整体上没有创造性成果或成果价值小。
(6)评语结论通过对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审查,评语结论应该包括或隐含着下列内容:
b.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否能反映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c.论文研究工作是否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最后的评语结论与评阅人的身份有关。笔者认为,如是学位论文导师,定位比较准确的最终结论拟为: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提交同行专家审查。如是同行评审专家,拟为: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或建议)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如是论文答辩委员会,拟为: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全票(×票)通过__×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意(或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或: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全票(×票)通过__×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意毕业,同意(或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1.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2.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cad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3.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4.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cadds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_jd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5.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cad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6.结束语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___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革命样板戏电影剪辑分析》研究了时期中的革命样板戏电影的剪辑技巧,是一个别具一格的选题。长期以来,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因而这个选题是有价值的。样板戏电影,来源于舞台上的革命样板戏,是经过大批艺术家创作并经历了观众检验的艺术作品。拍摄成电影后,即保持了样板戏的原貌,又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事情,一方面艺术创作受到种.种限制,一方面又有条件集中当时国内最优秀的电影艺术家拍摄革命样板戏电影,形成了其艺术上的特色。革命样板戏电影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高度结合,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假定性。即不是取材于原样板戏进行的电影创作,也不是简单的舞台艺术片。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中,总结、提升了中国电影在此方面的种.种经验,并形成了新的样式。对于此类电影的剪辑技巧尤其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事实上,在革命样板戏中,剪接技巧使用得相当流畅、丰富。王颖同学的论文研究了样板戏电影文戏、武戏的不同剪接技巧,继而深入到唱腔、对白、气氛、动作布局、武打各方面的剪接技巧分析,颇有成果。这篇论文主体清晰,布局合理,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写作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由于作者原理那个具体的时代,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知仍存在不足之处,是为遗憾。但作为年轻的学生,敢于挑战如此艰深的课题,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值得称赞。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期刊论文
《学报》编辑部于开始使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编辑)初审-专家(学科编委)外审-作者修改-主编终审-编辑加工的流程设置,然后转入线下进行排版-执行编辑校对-印刷的流程。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些问题。
(1)稿件处理周期长。
齐、清、定的稿件很少,需进行多次编辑加工,这也导致此阶段的处理时间较长(1个月),影响了稿件整体的处理周期。
(2)稿件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把关环节有待改进。
例如,优化前同行评议没有严格送两位专家评审,有的只送了一位,且没有采取双向盲审制,影响了稿件审理的公平性。
后期主审后管理层对期刊格式和规范化方面的审查比较薄弱,影响了期刊的出版质量。
(3)各阶段衔接不畅,影响运转效率。
采用将《学报》整期需排版的文件传递至印刷厂,而印刷厂往往要同时进行多个期刊的排版工作,需协调时间,编辑部对这部分工作时间的控制比较被动。
2优化措施。
7年起编辑部从每个环节入手,逐个改善,进行了多次的优化和调整(图1)。
2.1缩短、控制流程时间节点,稿件进程可追踪。
首先,于在系统后台将初审和外审阶段时间分别设置为7、40天,运行稳定并达到预期效果后,于继续设置为3、20天,使三审中前两审的时间严格控制在30天内。
采取的措施是:结合系统功能设置过期自动颜色标注和邮件自动催审功能。
责任编辑进入系统后对稿件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追踪控制稿件进程。
其次,调整作者单次修改、主审和单次编辑加工的时间,将其分别设置为30、7和15天。
这样,线上的总体时间约4个月,全程由同一责任编辑(学科编辑)负责,线下也进行了时间的调整和控制,由当期执行编辑负责,总体控制在4个月左右。
采取的措施是:送主审、终审和付印的时间为每月固定的时间点,只能提前,不能延迟,并配以适当的奖惩措施。
这样编辑、主任和主编就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稿件处理时限进行把控,达到预期效果。
2.2调整稿件处理流程设置,提高稿件质量控制和工作效率。
2.2.1线上流程调整。
(1)流程源头控制,增加收稿初筛环节。
在收稿时对不符合期刊办刊宗旨、写作不规范、经学术不端检测文字重复率过高的稿件不经入库直接退稿,减轻后面责任编辑的初审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调整外审设置,提高审理公平性。
外审实施双盲审制度,并规定责任编辑处理稿件时至少有2个外审专家意见,才能对稿件做出外审结论,提高了同行评议的公平性,保障了录用稿件的学术质量。
(3)增加返作者修改次数,并提出不同的修改侧重要求,提高稿件修改质量。
一般编辑部都与作者联系修改一次,但由于作者要同时兼顾内容和格式修改,一次修改到位的不多。
因此我们进行了2~3次甚至多次的再次修改设置,但每次侧重点不同。
一般首次修改在外审之后,侧重对学术质量的审查。
主审同意录用的稿件,要求作者再进行一次修改,这次是结合主审意见完善格式。
这样经过几次修改返回的稿件更规范,看似环节繁琐,但提高了后面编辑加工环节的效率。
(4)增加编辑加工次数,提高稿件规范性。
《学报》为综合性学术刊物,日常稿件中图表、公式、符号等内容较多,也是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一次加工不能全部兼顾到,在后面校对时就会出现较多问题,改动也较多。
这样不容易遗漏项目,这种方式虽然使编辑加工次数增加了,但编辑的实际工作量并没有额外增加,而且由于针对性更强,编辑加工的稿件质量得到了改善。
2.2.2线下流程调整。
责任编辑完成编辑加工环节后转给当期的执行编辑进行线下工作,流程的调整包括:(1)终审后增加主审环节,提高稿件审查质量。
针对终审后稿件发现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在1校后增加终审环节。
流程修改后,主审侧重学术把关,终审在辅助审查学术问题的同时,侧重编辑加工和校对问题的解决。
这种方式既对稿件在内容和格式上进行了再次把关,又提高了主编(主任)的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流程的流畅性。
(2)返作者校对次数由1次改为2次,降低差错率。
目前一般编辑部的做法都是以pdf格式返作者校对1次,但经过后面多个校次及最后的终审后,有些稿件还要做一些改动需及时传达给作者。
基于此,我们采取了在定版付印前再将pdf文件返给作者校对一次的做法,这样作者对后期修改内容可进行确认,同时再次校对稿件时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降低了稿件的差错率,提高了稿件质量。
(3)改革排版方式,提高排版工作效率。
《学报》编辑部20之前的排版工作都由印刷厂完成,受制于印刷厂时间安排和人员变动的影响,排版、校对、改版效率不高。
分批或者单篇排版,对于一些棘手问题也能即时指导解决,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和流程的周转速度。
审理更公平,内容更规范,各环节连接更流畅,工作效率更高。
3流程优化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稿件处理流程的优化目的是通过各项措施,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保障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目的。
数据统计自《学报》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07—20《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3.1稿件处理和刊发周期缩短。
分别下降到2、22天,年以后,基本稳定在2~3天和18~22天,加快了稿件的审理进程。
审理阶段缩短了近2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其他环节的优化组合,使整个稿件的刊发周期明显缩短。
影响了正常来稿的刊发周期外,其余年份基本稳定在220~260天,缩短了近4个月。
经过改革,逐步增加,近两年来稿量稳定在篇左右,增长了66%,这是流程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
在人员基本固定的情况下,编辑部人员处理的稿件量也增长了近66%,而出版周期的缩短,说明整个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2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稳定提高。
流程优化不仅缩短了稿件的审理时间,也通过建立双盲审制度、增加终(主)审次数及增加作者修改次数等措施保障了稿件的学术质量。
逐渐升高趋势,稳定位于学科第二,且连续5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说明优化后的稿件流程设置为提升《学报》学术质量及其在生态类期刊中的影响力提供了保障。
通过增加编辑加工次数、增加作者校对次数及革新排版方式,《学报》的出版质量得到了提高,差错率得到了降低,并连续多年在期刊审读中得到优良评价。
关于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虽然还存在稿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科学、流畅、高效率的稿件处理流程是其重要保障因素。
4结束语。
稿件日常处理流程关系到作者、审者、编辑三方的工作方式和效率,也对期刊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建立高效、流畅、科学的稿件处理流程,每个期刊的做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目标是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最终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对稿件处理流程的优化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出版实践中哪个环节不合理,就随时注意分析总结,找出适合的优化方式,并进行改革。
在《学报》稿件处理流程优化过程中,也出现过因增加编校次数而导致相应环节时间延长的现象,我们发现这种趋势就立即进行了微调整,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每个科技期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资源,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稿件处理流程,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期刊论文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
字数不超过5000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
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
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
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
5.正文。
小四号宋体。
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
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标题体例。
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一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题目。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四号仿宋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图题五号宋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
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
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
书名。
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
文章名。
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
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
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00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用word等文本编辑5000字为宜,并附100-200字的内容摘要,3-8个关键词,标题、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必须翻译成英文;内容摘要的写作应力求简明扼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摘要的写作应避免出现“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用语。
2、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
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
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
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
3、稿件内容观点鲜明、选题新颖、逻辑严密、下笔有据、论证充分、结合实际、深人浅出、文字通顺、言简意赅。
(二)标题。
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
论文附录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论文里面的附录范文优选
1概述。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内容。
2-2研究对象。
2-3研究方法。
2-4数据处理。
3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初步分析。
3-3生物新教材(人教版)中动物学知识内容的特点。
3-4生物新教材(人教版)中动物学知识的呈现特点。
3-5问卷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4结果与讨论。
4-1新课程内容标准下生物教师动物学知识结构的构建。
4-2课堂教学中教师动物学知识结构的凸现。
4-3完善生物教师动物学知识结构的对策。
4-4教师动物学学科知识结构的发展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问卷。
附录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课件。
附录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教学设计。
总有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动物学论文大纲怎么写,下面为广大毕业生推荐动物学论文大纲格式范本.
动物学引用文献:。
论文附录
注释是对题名及论文内容的解释。直接注释时,在文中用括号。不随文列出的注释叫脚注。脚注用加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置于需注释词或句子的右上角,脚注内容置于本页地脚,即本页左下用短细线(1/4版面宽)与正文分开。如:
题名:......的特性1)。
规范的形式是治学严谨的体现,格式规范也有助于学术交流。网上得到这样一个好东西,我分别贴出以便于阅读与学习,与各位共享。也不清楚作者是谁,但很感谢他功德无量的工作。
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和编排格式有详细规定。中国期刊用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依次是:题名、作者署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建议)、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除国家标准外,《caj-cdb/t1-1998中。
国学。
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是现在流行的标准,已为3000余种中国期刊采用。
论文
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就是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法律硕士论文格式。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一)封面(二)目录(三)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四)正文(五)参考文献(六)致谢(七)附录现分述如下:
(一)封面封面应包括题目、学生姓名与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设论文计)完成时间等内容。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长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
(二)目录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思路。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目录独立成页,工程设计、研究类毕业论文(设计)的目录,以章、节、目来编排,将章、节依次顶格书写,在其同行的右侧顶格注上页码。
(三)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具有报导作用。摘要中对作者所做工作的评价应客观,不要使用带有渲染、夸张作用的词藻。中文摘要以350字为宜,置于前页。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紧接其后。关键词(也叫主题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中、英文关键词放在相应摘要之后,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四)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和致谢。
1、绪论(即概述或引言或前言等)绪论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头,应阐述课题的'来源、要求、意义、完成任务的条件,将采取的对策、手段、步骤及须达到的目标。如果是一个大课题的子课题,应阐述该大课题的全貌及本子课题的具体任务。
2、本论本论是正文的主体,包括文献资料的综述,该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经济分析,安全环保,有关问题的讨论和采取的措施等。对于实验研究类、新原理新方法研究类论文,结果讨论是全文的核心。在撰写时,对于必要而充分的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各种现象及产生现象的原因的分析,分析和推理结论的由来都应做出交待,并指出所得结论的前提和使用条件。运用图表反映研究结果,可作为有效表达方式。
3、结论(或结果讨论)结论集中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特点、研究结果和理论见解,撰写时要简明扼要,措辞严密,留有余地。结论主要反映当事人的工作成绩,属于他人的已有结论应当少提。要实事求是,切忌言过其实。
(五)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要求与书写规范。
(六)致谢学生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
毕业论文
2、字体与间距:论文正文、摘要、注释、参考文献部分字体为小4号,字间距设置为1、5倍行距。汉字用宋体,数字英文用timesnewroman,罗马字用symbol。
3、表格中要表注释的地方用[a],[b],…,表示,并用上标标出。
1、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2、作者姓名:五号黑体,多作者中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作者之前加“和”,注示用上标。
3、文摘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xx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4、关键词: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分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5、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编号。可分别为:图1、表2,式3等。如一个图中有多条曲线用小写字母从上到下依次排序。表格采用简明式。
6、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4]……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并在文中相应地方用上标标出。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缩写,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如一个[序号]中引用多个文献,文献间用分号隔开并用a)和b)表示(以下同样)。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编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xx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单独一页置于文章最后。
8、联系方式:在摘要第一页的左下角写上作者的简介和具体联系方式。(小5号宋体)。
论文
报告题目应该由简短、明确的文字组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的阐述实践活动中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英文实词。
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和详细叙述。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畅通、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括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词。
谢词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堆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直接给予帮助的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实践报告写作过程因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定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定报告提纲。
拟定报告提纲是作者行文动笔之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定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好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
1、书写。
实践报告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蓝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内容不得写到告知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截长补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纸打印。板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宋体"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实践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实践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不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程。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实践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20-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实践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实践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
7、注释。
实践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主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标明,字体用五号字。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xx"。
10、插图。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为宜,插图一律插在正文的相应位置,并注明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为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五号字。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的引用先后,从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圆括号括起,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文献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中国人名和外国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着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用缩写并省略"。"。
论文
文章标题(2号黑体)。
作者姓名(3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地址邮编)(小5号宋体)。
摘要:(小5号黑体)摘要内容(小5号宋体)。
关键词:(小5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5号宋体)。
0引言(3号黑体)。
引言内容(5号宋体)。
1正文小标题(3号黑体)。
1.1(5号黑体)正文二级标题(5号宋体)。
1.1.1(5号黑体)正文三级标题(5号宋体)。
正文内容,通栏(5号宋体)。
图题(小5号宋体)。
表题(小5号宋体)(表格为三线表)。
参考文献(小5号黑体)。
参考文献内容(小5号宋体)。
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论文
专题一论文选题。
一、选题原则,哪种题目适合我。
二、选题途径,捕捉灵感的火花。
三、拟定题目,告诉别人我想做什么。
四、基于“华师在线”的毕业论文选题。
专题二资料收集。
一、文献类型及常见文献。
二、文献检索方法。
三、数据库检索。
四、intemet搜索引擎。
五、基于“华师在线”的数字图书馆。
专题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常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四、常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五、常用研究方法:访谈法。
六、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
七、常用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
八、常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九、常用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
一、论文组织结构。
三、论文抄袭的.严重后果。
四、基于“华师在线”的毕业论文指导。
专题五。
著录规范一、参考文献。
规范二、图的规范。
三、表的规范。
四、其他规范与要求。
专题六。
自信答辩一、准备答辩。
二、答辩流程。
三、答辩细节。
四、论文成绩的评定。
论文
摘要: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突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和贯穿终身的主旨思想,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涵,通过在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将其贯穿到体育教学评价中,提升了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项目;体育精神。
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体育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故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并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初中体育老师强化学生日常的体育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验技能,同时还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和勇于攀登的意志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特色,强调学生的体育技能与德育培养并重,注重在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方面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培养。
1.1初中体育德育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培养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体育锻炼知识和专业项目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
1.2初中体育德育教育贯彻终身教育思想。
德育教育是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它的思想锻炼和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初中体育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进步,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养成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
1.3初中体育德育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吸收的教学状态,应该切实选择各种信息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和荣辱观,发扬初中体育活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在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保证对于学生的体育表现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在体育项目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项目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切合体育专业项目的特点,认真了解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常规和教学评价来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的重点是:意志品质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在初中田径专业课堂教学中,在授课前,教师通过对于田径训练服、器材及教学道具进行检查和讲解,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的举止文明、思想到位,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来强调纪律教育、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由于田径教学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而素质锻炼和中长跑等体育锻炼又恨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通过出勤管理强调纪律教育,而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优秀田径运动员的事迹,提高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品质。
2.2在体育比赛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活动,成为课堂教学展示、专业项目达标测试、体育单元技术考评的重要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制教育。例如:在开展篮球比赛的活动中,首先,教师应该制定严格和规范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指导比赛双方严格遵守比赛相关规定,实现对于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运用篮球教学中的专业动作和团队配合来参与比赛,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辱观教育。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拥抱告别,提升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对于比赛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正视比赛中积极正面的因素,而对于比赛结果采取平静的心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3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只有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保证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激活课堂德育评价的功能,构建德育教学课堂的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例如:在初中体育技巧项目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技巧项目的教学难度,造成课堂教学不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该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整体表现和高光表现,及时开展教学指点和表扬,保证技巧教学的活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及时分析学生在技巧训练中失败的原因,与学生沟通交流,详细讲解技巧的动作要领和防护措施,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拼搏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培养要素,加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
[1]刘宝虎.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xx,(4).
[2]孔秋梅.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xx,(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