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总结 >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

作者: 曹czj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一

目 录

一、目的意义…………………………………………………………1

二、普查思路…………………………………………………………1

三、普查对象…………………………………………………………2

四、普查内容…………………………………………………………3

(一)土壤性状普查………………………………………………3

(二)土壤类型普查………………………………………………3

(三)土壤立地条件普查…………………………………………4

(四)土壤利用情况普查…………………………………………4

(五)土壤数据库构建……………………………………………4

(六)土壤质量性状分析…………………………………………4

(七)土壤成果汇交汇总…………………………………………4

五、实施步骤…………………………………………………………5

(一)成立土壤普查领导小组……………………………………5

(二)组建市级专家技术团队……………………………………5

(三)开展土壤普查技术培训……………………………………6

(四)开展外业调查与采样………………………………………6

(五)样品制备与流转……………………………………………9

(六)内业测试化验………………………………………………10

(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15

(八)汇总与编制成果……………………………………………19

六、进度计划…………………………………………………………22

(一)2022年工作计划……………………………………………22

(二)2023年工作计划……………………………………………23

(三)2024年工作计划……………………………………………23

(四)2025年工作计划……………………………………………24

七、保障措施…………………………………………………………24

(一)组织保障……………………………………………………24

(二)技术保障……………………………………………………25

(三)经费保障……………………………………………………25

(四)宣传培训……………………………………………………25

(五)安全保障……………………………………………………26

为贯彻落实《^v^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农建发〔2022〕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v^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粤府〔2022〕26号)精神,保障茂名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参考《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实施方案》(粤农农函〔2022〕771 号)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是^v^部署的一项重要国情国力调查,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成果基础上,全面查清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属性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v^精神,深入落实^v^、^v^关于耕地保护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遵循土壤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则,以土壤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衔接已有成果,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相结合、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相结合、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相结合、土壤表层采样与重点剖面样采集相结合、摸清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等“六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统一普查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采样点位、统一筛选测试化验专业机构、统一过程质控等“六统一”的技术路线,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方式,到2025年实现对全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与部分未利用地土壤的“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覆盖全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林地、草地中重点突出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潜力相关的土地。

根据茂名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全市耕地公顷(万亩),园地公顷(万亩),林地公顷(万亩),草地公顷(万亩)。按照样点布设原则,茂名市预计布设表层样点11307个,剖面样点xx个。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二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奇怪的作业——“种大蒜”!哦,是观察作业,这是第一次写观察日记。班上顿时炸开了锅,“是用来吃吗?不对,老师是要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同学们之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安静”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我们安静下来,“种了大蒜要写观察日记!”。

我回到家,从阳台上拿来了个空花盆,我先把盆里的土浇湿,再挖几个小洞,把大蒜尖头朝上放在洞里,然后把土盖上,让尖头露出一点点来。最后浇点水,这样大蒜就种好了。

我小心翼翼也把大蒜端到楼梯下。看大蒜多像几个躺在床上做梦的小宝宝啊。

我希望它们快点长大!

10月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我种大蒜的第六天,一大早,我就到楼梯下去看蒜宝宝们,它们给了我一个大惊,又有一棵大蒜苗钻出来芽了!

刚发芽的大蒜为淡绿色,像妈妈的玉镯一样温润,摸着水嫩水嫩,像婴儿的手臂的光滑。高一点的蒜苗昂首挺胸的站在那里,像在和别人比美一样。我突发奇想“可以给它们开个比高大赛。”我拿了把尺子挨个量了量,真是不量不知道,量了下一跳!最高的蒜苗居然大约有8厘米高了,最低都约有2厘米!

我希望蒜苗们茁壮成长。

10月12日星期六 阴

今天,是我种大蒜的第17天,蒜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我的蒜苗下面是淡绿色,像玉石一样美丽,上一点是白色带绿,像绿色的丝带,我突然发现我的蒜苗们无精打采地站在土里,像一位位生病的老爷爷。我赶紧跑去查书,哦,原来是没有阳光,我急忙把它们端到阳台上晒太阳,但是今天好像是阴天,没有阳光!

下午一到阳台,那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下一跳! 大蒜苗全体向左弯腰。此时,又一阵风吹来,蒜苗就变成了“广场舞大妈”了,弯着腰扭来扭去。我突发奇想:把它们捆起来呀,这样估计它们就不会再弯腰了。捆好后“广场舞大妈们”都返老还童了!

10月15日星期四 晴

今天,是我种大蒜的第19天,我的大蒜已经长得很高了。蒜苗下面为淡绿色,像妈妈的玉镯一样透亮,上一点是白色带绿,像一条绿丝带。我想:“它们长了根吗?”我带着问号把花盆端起来,哇!盆下的四个小洞里伸出密密麻麻的“白胡须|”,这就是大蒜的根。

我养的蒜苗长得不是很直,看这两根,叶子都打结了,既像两个调皮的小男孩子抱在起拳打脚踢,又像两个行影不离的好闺蜜手拉手在逛街。瞧那棵,像在和别的蒜苗比美一样。

我希望大蒜有所好转,长的更挺拔一点。

10月19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的大蒜苗都挺直了腰板。

我的大蒜苗已经换了身衣服,它们从淡绿色到深绿色了。但有一些太高的蒜苗还是弯着腰。这时,妈妈说:“我们把大蒜的叶子剪下来做菜吧。”我不敢违抗她的命令,只好痛着心把高的、有裂痕的剪下来给她。

开饭了,我走到桌前,发现妈妈把蒜叶和蛏子炒了。我看着眼前的菜,不忍心下口,妈妈以为我不想吃,大声道“你吃不吃?我炒的多辛苦!”我只好忍痛把蛏子吃了。

种大蒜的路上,有惊喜,也有挫折,有收获,也有心痛啊!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三

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者要对教材、学生作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要求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对落实义务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学“弹性”要求实施的一次实践。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教师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热爱她。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用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其它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种类的资料,以便它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课堂进行交流。《标准》提出:参观访问应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在学习本课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土壤展览馆等。如果没有条件,就放映一段介绍有关各种土壤标本的录像。

在材料设计方面,我准备了几种土壤的标本,黏土、砂土、腐殖土、学生生活周围的土壤。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设定的知识目标。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不同的植物选择不同的土壤生长,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处于便于操作和开放性原则,决定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了提供材料,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更有乐趣。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要被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准备:不同种类的土样、镊子、纸巾、漏杯、烧杯等。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

活动一:研究土壤的成分

1、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不应该在实验的过程说。应该在实验前讲清楚,注意事项:a、土块要轻放。b、搅拌要彻底。c、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d、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

2、观察水中土壤的分层现象,一定要强调水中的土壤分层。前面在搅拌土壤应该把搅拌棒拿出来。让学生观察水中静止的土壤分层。同时这里如果在课前准备好土壤的分层,在这时展示学生看老师准备好的土壤分层,效果会更好!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种类以及不同种类土壤的特性

通过看、闻、摸、听四种观察方法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教材上只建议学生看看,摸摸,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的引申出闻闻、听听两种观察方法。并能主动讨论怎样听,为什么这种土壤声音更大,气味大的原因是什么等深层问题,深化了学生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之后又通过实验——比较沙土与黏土的渗水性,使学生对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性质有了进一步的探究,并辅助学生从实际意义上认识了什么样的实验可以称做“对比实验”,了解了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定量。实验效果良好。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四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54.8万人,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昌黎镇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近年来,花卉栽培长足发展,大量中高档花卉,远销京、津、唐、东北等中城市,走进家庭,美化环境。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第一天)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2.室内制图阶段

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2)写实习报告。(第五天下午)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x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1、准备工作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2、调绘与补测

周二,我们上午7:30到达目的地,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首先对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并绘制上图,具体工作方法是:将实行区的同一土地利用的边界进行gps定位。并换算出在地图上实际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行绘制上图。gps仪是经三个点校准后的,纬度不差,经度差-4.5′。测完西边及南边后,向东走,调查大棚里种植情况。毛桃、油桃和草莓居多,然后我们将各大棚进行定位。并测绘上图。然后,由工作底图上的路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图斑,最后绘制耕地。

由于是第一天,不论从精力上和熟练程度上都不是很高,进度稍慢,但经过我们团结协作,还是超额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周三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今天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由于地形和地图的原因,一度找不到我们所在的位置,经过一块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并借助gps定位仪,最终找到了我们的位置,并绘制上图。

中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回学校吃饭和休息。下午1:30左右就开始了勘查和实测。由于刘李庄北边有一条饮马河,故在其周围出现了许多桃树种植大棚。经过与老乡的交谈得知:由于饮马河过去三年一来水,将大量的有机质积累到河的两岸,使大堤上的土壤非常的肥沃,适合于蔬菜和果树的栽培。当谈及效益问题时,老乡流露出无比喜悦的笑容:每亩地种植桃树大概为110棵,每颗的产值大约有260元人民币,然后减去15元的投资,大约净产值为24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大约有26000元的效益。他称,自己种了7亩地,也就说,这一年,利润达18万之多。然后我们将饮马河周围的大棚进行了gps定点,然后经过计算将其标在图上。

对各个小组的几天来的调查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进行拼接。

在绘制各个图之前,现在每组的薄膜上确定了控制点,方便拼合是图幅能够准确匹配,我们先按控制点将四个小组的图拼合后者在一张较大的薄膜上将各个小组的图绘制到一张上去。拼合完成后进行对图幅进行修饰,绘制图例、比例尺和图幅名称等。

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调查与评价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后,在这里要感谢吴老师及其他两位老师在课程实习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指导。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五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平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41.652’ 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8.865’ 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 n26°37.453’ 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 n26°34.941’ 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 n26°24.347’ 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 ,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 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 n26°24.886’ 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 鹿原镇公路旁海拔245m处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 n26°22.970’ 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33.097’ 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 n26°53.530’ 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

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 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 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六

土壤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

调查时间:2012年6月17日下午3:00-6:00

调查地点:东山

小组成员:组长:赵明锋

组员:冯祥龙、黄金玲、侯荣、门清清、钟元龙

调查内容:

一、土壤剖面制作要求

1、完整的土壤剖面需要挖到母质

3、土壤剖面必须垂直于地面,且剖面应为糙面

5、剖面观察分析完毕,一定要恢复原样,减少对草场的破坏

6、在实践前准备土壤采样点观察记录表、制定实践计划

二、土壤剖面结构分析

(一)实践步骤

2、使用罗盘仪测定坡度(3°)、坡向(北偏西19°)等地形因素,分析植被情况(以冰草为主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土地利用情况(草地)、侵蚀情况(弱)

3、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土壤结构(o—a—c层),并研究确定各层土壤的厚度、质地、结构(如片状、块状等)、干湿度(干、潮、润等)、结实度(较疏松、紧实、较紧实等)、孔隙度(空隙大小:细孔、中孔等;孔隙数量:少孔、多孔)、新生体(蠕虫、植物体、粪粒等)、侵入体(砖块、瓦片等)

4、使用门赛尔比色卡记录各层的土壤颜色

(二)、实践结果详见见土壤采样点观察记录表)

三、简单分析

我们的调查地点为海拉尔东山顶部,是非地带性土壤,本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凉湿润,气温日、年较差较大。此地生物类群属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成土过程中化学作用不显著。

四、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真正在野外观察了土壤的新鲜剖面,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增强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也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总之,通过实习,收获颇多。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七

本文目录
  1. 土壤学实习报告
  2.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第二部分 实习报告部分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2.成土因素: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塿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黄墡土:黄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

褐铁矿2fe2o3•3h2o  黄棕色褐色  fe2o3•nh2o   黄针铁矿  fe2o3•2h2o  全黄、棕黄色针铁矿   fe2o3•h2o   黄棕、棕黑色红褐铁矿 2fe2o3•h2o  红至棕红色赤铁矿  fe2o3         红色、樱桃红fe3(po4)2•3h2o  蓝色 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mno2   软锰矿  黑色、深灰、铁灰。fe3o4(fe2o3•feo)磁铁矿   铁黑色feco3  菱铁矿  兰深色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代号名称成 分存在的土层相近的颜色1黑腐殖质、碳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灰黑、暗灰2灰1+3灰色森林土、白浆土的表层浅灰色、淡灰色3白高岭土sio2、caco3、caso4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灰白4黄含水氧化铁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浅黄5红氧化铁(fe2o3)红壤b层橙红、红棕6栗1+5栗土及褐色土各层褐色7棕1+4+5棕壤的b层黄棕8灰棕2+7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棕灰9暗棕1+7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棕黑10青灰fe+++3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灰绿灰色鉴别土壤颜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为主,灰色为次。并注明占优势的颜色和斑杂的颜色。土壤湿时色深,干时色浅;土壤质地粗时色浅,细时色深;有结构的色深,粉碎后色浅;光线强弱反应的色也不一致,在观察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尽力做到标准统一。二.土壤结构注意结构的大小、形状、光泽、坚韧力、结持力、结构内外的颜色等。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见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结构在野外条件下可以视为无结构。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类别结构特征农业性状备注粒状近圆形,表面较圆滑良好耕层和黑土层团块状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良好耕层和黑土层核状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坚实、扎不下根淀积层片状水平分布如片通透性差白浆层、脱硅层鳞片状成片、但不呈水平不良犁底层块状近方形土块易跑墒,难出苗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柱状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极不良碱土棱柱状直立如柱,棱角明显  三.新生体新生体的形状有: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四.土壤湿度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1)    湿 用手挤压土壤出水(2)    潮 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3)    润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4)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五.土壤坚实度 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1)    很坚实  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2)    坚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3)    紧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4)    稍紧实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5)    稍松  轻轻一压,土即散开六.土壤质地在田间用手测试法确定,再根据室内分析检查对照。田间鉴别方法参照表3。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质地名称质 地 特 征干 试砂土不能成片不成土块砂壤土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轻压即碎轻壤土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中壤土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较难压碎重壤土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很难压碎粘土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 七.植物根:根的多少分为4级(1)很多  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3)少    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4)极少  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根的粗细分4级(1)极粗   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2)粗     根的直径3~10毫米(3)细     根的直径0.6~3毫米(4)极细   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八.层次过渡情况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碳酸盐含量(%)可听到可见到级别0.1无无无0.5模糊极弱的声音无极弱1.0声音弱而不很清楚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弱2.0明显地听到声音弱气泡反应中5.0容易听到音响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强10.0容易听到音响泡沫高大7毫米极强要记载泡沫反应的强弱反应的强弱,起止深度,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注意不要将滴过盐酸的土壤取作样品。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土壤学实习报告(2) | 返回目录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

(王益权 刘 军编写)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实习时间: 

实习小组: 

指导教师: 

第一部分 土壤剖面特性描述与记载

土壤剖面描述与记载表

土壤类型

发生学名称: 系统分类名称:

观测地点

观测时间

土地类型

1.旱地

2.水田

农业利用方式

土壤培肥情况

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地形地势

地下水

土壤年龄

1.年平均温度

2.年降水量

3.其它

1.自然植被

2.农作物

1.海拔高度

2.地形

3.其它

1.水位 米

2.水质

成土过程

主要过程

次要成土过程

侵蚀程度

污染情况

灌排情况

土壤剖面特征描述

土体构型简图

(用铅笔描绘)

土层

湿

结构类型

紧实度

ph

新生体

侵入体

石灰反应

根系量

障碍因素

深度

cm

农业生产综合评定

调查人 

第二部分 实习报告部分

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

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

2.成土因素:

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

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

塿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

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

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

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

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

土壤层次:

代号 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

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 单位:厘米

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 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

颜色:按照图示描述

质地:用搓试法判断

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

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

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

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

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

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层次为基本单元,从上向下逐层描述.

土壤形态观察与分析

一.土壤颜色

褐铁矿2fe2o3 3h2o 黄棕色褐色 fe2o3 nh2o 

黄针铁矿 fe2o3 2h2o 全黄,棕黄色

针铁矿 fe2o3 h2o 黄棕,棕黑色

红褐铁矿 2fe2o3 h2o 红至棕红色

赤铁矿 fe2o3 红色,樱桃红

fe3(po4)2 3h2o 蓝色 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

mno2 软锰矿 黑色,深灰,铁灰.

fe3o4(fe2o3 feo)磁铁矿 铁黑色

feco3 菱铁矿 兰深色

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

代号

名称

成 分

存在的土层

相近的颜色

1

腐殖质,碳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

灰黑,暗灰

2

1+3

灰色森林土,白浆土的表层

浅灰色,淡灰色

3

高岭土sio2,caco3,caso4

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

灰白

4

含水氧化铁

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

浅黄

5

氧化铁(fe2o3)

红壤b层

橙红,红棕

6

1+5

栗土及褐色土各层

褐色

7

1+4+5

棕壤的b层

黄棕

8

灰棕

2+7

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

棕灰

9

暗棕

1+7

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

棕黑

10

青灰

fe+++3

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

灰绿灰色

二.土壤结构

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

类别

结构特征

农业性状

备注

粒状

近圆形,表面较圆滑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团块状

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核状

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

坚实,扎不下根

淀积层

片状

水平分布如片

通透性差

白浆层,脱硅层

鳞片状

成片,但不呈水平

不良

犁底层

块状

近方形土块

易跑墒,难出苗

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

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

极不良

碱土

棱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明显

三.新生体

四.土壤湿度

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

湿 用手挤压土壤出水

潮 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

润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

五.土壤坚实度 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

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

很坚实 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坚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紧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

稍紧实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

稍松 轻轻一压,土即散开

六.土壤质地

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

质地名称

质 地 特 征

干 试

砂土

不能成片

不成土块

砂壤土

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

轻压即碎

轻壤土

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

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

中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较难压碎

重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

很难压碎

粘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

七.植物根:

根的多少分为4级

(1)很多 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

(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

(3)少 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

(4)极少 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

根的粗细分4级

(1)极粗 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

(2)粗 根的直径3~10毫米

(3)细 根的直径0.6~3毫米

(4)极细 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

八.层次过渡情况

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

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

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

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

碳酸盐含量(%)

可听到

可见到

级别

0.1

0.5

模糊极弱的声音

极弱

1.0

声音弱而不很清楚

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

2.0

明显地听到声音

弱气泡反应

5.0

容易听到音响

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

10.0

容易听到音响

泡沫高大7毫米

极强

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怎样识别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

五,看土壤裂纹.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

附件:

土壤学教学实习分组及命名情况

组号

组 名

组 长

组 员

1

塿土组

于雄胜

胡海燕,田莲桂,管芜萌,柳瑞旗,陈 凯,

2

黑垆土组

吴 健

赵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陈东风,孟祥登

3

黄墡土组

张 洋

赵 淳,陈 秦,李 超,龙 海,杨立峰

4

潮土组

高井刚

杨丽慧,王 媛,汪羽宁,张育林,毛文雄

5

淋溶褐土组

张 宏

尤 楠,魏 样,梁艳茹,李志江,高洪武

6

蒙金土组

樊 琳

王 芳,牛赵群,徐荣险,程正良,南雄雄

7

钙化过程组

乔小琳

孙 然,徐洪敏,陈晓燕,张 鹏,许成川

8

粘化过程组

段 敏

吴 妍,段春梅,杨学伦,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

9

氧化还原组

胡顺利

付成蕾,孙盼盼,秦宝军,王毅栋,黄先兵

10

锈纹锈斑组

孙文义

贾文燕,毛文娟,杨瑜琪,李亚芳,石生伟,莫成军

表5.土壤剖面记载表

剖面编号

地点

土壤名称

地形

地下水位

成土母质

侵蚀情况

排灌情况

农用地状况

石灰反应深度和特点

施肥情况

剖面示意图

层次

深度(cm)

颜色

湿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新生体

植物根系

层次过渡

土壤农业生产性状综合评定:

调查人: 年 月 日

土壤颜色三角图式

相关推荐

计划专员季度工作计划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

音乐实训学期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

中医工作计划和总结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这样,我们就

不同维度工作计划的区别 工作计划评价的维度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意义。下面是小编整

教育均衡工作总结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书写有哪些

社团未来一年工作计划 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广播台明年工作计划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

工作计划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

小学英语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表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

园长保教工作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我们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