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工作汇报 >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作者: 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一

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但关键性选择只有三四个,职业选择是其中一个,它将深刻而长远地影响大学生一生。职业选择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轨迹。从个人角度而言,职业是维持个人、家庭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是获得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同时也是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职业意识是大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它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自己对自己现状的认识,二是自己对职业的期望。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浮浅趋于深刻、由模糊趋于鲜明、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幻想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在小学时期。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职业意识,不过它是以萌芽状态表现出来的,并且具有空想的突出特点。小学生从自己原始的兴趣爱好和崇拜对象的职业中形成职业理想,不去考虑职业与自己的性格、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的现实需求。想象成分居多,现实考虑极少,带有随机性,易随客观环境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是分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中学时期。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这为职业意识的深化奠定了前提。起初,兴趣主导着中学生的职业选择;之后,能力因素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继而,日渐明晰的价值取向开始左右职业选择,并试图将兴趣和能力统一于价值观体系中。随着心理、生理等各种因素的不断发展,中学生职业目标同原来的职业意向出现分化,分化原因主要是中学生已认识到未来职业与主体状况的内在联系。他们在不断地分析比较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并且向预定目标进行各种各样的努力。

再后便是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由主观愿望落实到具体计划的过渡期,大学生正处于这一阶段。专业选择是职业意识的具体表现,大学生权衡各个职业的价值,选取相对价值最高的职业目标。大学生专业选择实际就是职业选择,尽管将来未必从事本专业工作,但大学学习也是为将来就业所进行的实际准备,这种准备体现出职业意识,表明职业意识已经逐渐现实和具体。

职业意识的成熟最终要靠现实职业选择来规定。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并通过某些实践体验职业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要求与态度,以求更好地完成职业定位。

大学生职业选择受到多种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可归纳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大类。

主体因素是主体内部产生的、与自我意识密切关联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能力、价值取向等,它们往往是左右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性格、气质是个性当中的稳定因素,性格如何、气质怎样,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成功发挥着持续作用。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和助手创立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学说,他认为每个职业的人都可以按下列六种个性进行描述:1现实型:这种人手巧、有劳动兴趣,喜欢花时间干一些机械的事情。他们喜欢并且善于完成更具体的任务。一般搞农业和机械业的人这种特征较为显著。2调研型:此种人以科学家为代表,具有爱思考和精确性的特点;对于抽象事物能耐心处理,但不喜欢社交和领导活动。3艺术型:以艺术家和音乐家为代表,具有创造、不顺从和表现自我的特征;通常不喜欢例行的工作和重复的任务。4社会型:以教师和辅导员为代表,喜欢人际倾向的活动,通常以服务为主,外向,并喜欢了解人;但是不大喜欢严禁的组织和机械操作。5企业型:以销售者和管理者为代表,喜欢以社交能力来操纵人们,以达到经济的收获。6常规型:以会议和薄记业者为代表,喜欢从事资料型工作,不喜欢含糊不清的活动。以内向型大学生为例,他们一般不会选择需要较多自我表现、自我强调的职业,如推销员、演说员、律师、记者这类职业。即使选择了这类职业,也会感到极不适应,由此造成的障碍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成功,而图书管理、理论研究、微机操作等职业对它们有较强的吸引力,因为这类职业较少与人交往,需要高度的细心和耐心,需要在安静和孤独中完成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学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符的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要高40%。另据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较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筋疲力尽。大学生之所以在职业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或者拥有专业优势而无工作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兴趣问题。兴趣产生的内在驱力形成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在不自觉中会推动他们排除种种困难。兴趣爱好也会发生变化,但一旦确定,就会为职业选择提供有向驱力,为职业成功奠定前提。

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

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常与知识相提并论,任何一种职业的完成都需要能力和知识的参与和配合。能力属于动态系统,知识属于经验系统,掌握知识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知识的掌握又要求相应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能够跨入大学校门,这一事实已证明他们具备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反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时,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也具有了特殊能力,即在专门活动中要求的能力,如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等。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他们都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参照系和定位器。在专业选择中,能力因素起到了参考作用,写作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新闻、文学专业,而语言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英语、教育专业;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定位器作用,不善驾驭文字的大学生是不会首先考虑文职工作的,而具备了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并获得实际成绩的大学生很可能在所学专业上继续深造,以求获得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

以自身能力强弱作为职业选择考虑因素,是当今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尽管他们会出现能力的错误估计,但进行选择时仍是把能力作为一个方面来权衡的。低能力大学生有意识地选择高能力型职业或高能力大学生有意识地俯就低能力型职业,都是现实存在的。这两种选择或是造成了职业不适应感,或是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除非选择者有充分自信或职业具有足够诱惑力,大学生还是应当尽量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职业群中寻找合适方位,这样职业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强。

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意识系统的核心部分,而且在根本上制约着主体因素的其他方方面面。它是隐藏极深的稳定因素,不易被观察和感觉到,但这丝毫不妨碍价值取向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本原因素。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方向化,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类事物的一般性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出比较明确而单一的趋向和情感,便成为了价值取向。随着价值观的基本定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体到职业认识领域,大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与排斥,对某类事物的偏好与厌恶,对某种情感的向往与躲避便成为价值取向中与职业最密切的部分。一个大学生可以为了维持生计而工作,为了避免生活空虚而工作,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工作。在大学生看来,一种工作可能具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直接作用于职业定向与选择。

排除现实职业,仅仅考察职业追求,这种追求无不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表现,或者说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一类职业必然体现为一定的价值,必然为一定的价值所支撑。从价值角度而言,如果职业现象底下的价值支撑荡然无存,那么这类职业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与其说大学生追求物质实惠型的职业,不如说这是对现实生存的关注、对经济利益的渴望,而这也恰恰成为大学生对工人、农民等低收入职业群产生强烈排斥态度的价值取向原因。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对精神实现型职业有强烈向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生存和物质实现采取漠视甚至否定态度,只是因为他们价值取向结构中精神需求和精神实现超过了物质需求和物质实现,仅仅在于价值观结构中的精神性因素在职业选择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以上是从大学生主体这一角度谈到了价值取向对职业定向与选择的影响。其实,大学的价值取向、职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家长的价值取向都参与了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构建过程,只不过它们都已融入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系统,成为了其价值观系统的一部分。

客体因素是指职业选择中环境因素的总和,也包括职业本身因素。如果说主体因素起着基础性作用,那么客体因素则发挥了制约和平衡的牵制作用。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却不是生活在真实状态。职业社会对各类职业所持的倾向性态度总会通过传媒、习惯、舆论等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职业评价心理中,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认识的重要一面。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职业分工不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类的强调,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普遍地存在着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这种认识即是职业的社会评价。职业的社会评价受到社会心理的强有力制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传统心理仍然根深蒂固的当代社会,职业的社会评价往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色彩和保守色彩。这一点越是在不发达地区,便越是明显。个体工商户虽腰缠万贯,但其社会评价一直不高,这一现象与古代流行的轻商观念有密切联系,而恰恰是轻商意识成为大学生进入个体者行列的主要心理障碍。

职业的社会评价又是一动态发展过程。上一世纪五十年代,社会公众对农民职业表现出极大兴趣,六十年代社会兴趣转移到工人身上,七十年代以军人为职业向往,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行政干部、金融职员成为热门职业,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育,下海成为许多人义无反顾的职业目标。某种职业被青睐,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地演变,正是各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决定的。

职业的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领域,成为不自觉地考虑因素,尤其是他们对某种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切身感受时,社会评价作用会格外突出。大学生的社会评价内容也会发生变迁,观念的更新、思想的冲击、价值取向的调整都会改变其原有的内容,以至重新排列、组合理想职业的序列。不过,不管怎样变迁,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问题仅在于影响的大小。

经济利益在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发展中的商品经济必然导致金钱意识的抬升,这是一个好事,又不仅是一个好事,这中间存在着极大的转换性和可能性。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职业必须具有物质激励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否则将无法获得选择者的青睐。说它不仅是一个好事,是因为金钱意识如果一味膨胀,必然损害许多职业的本色,职业将不再是“职业”,而蜕化成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有人曾说,在当代中国社会,金钱扮演着上帝的角色。此言放在一部分人身上可以,倘若及之于全体(包括大学生)则不免过激。但是,金钱意识的迅速扩散和增强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事实。

从历史上来看,以上现象是对传统职业选择意识的强烈反弹。计划经济下的职业选择坚决排斥经济因素的介入,不同职业的经济收入几乎是同一的,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由国家统一规定,各种职业的收入差异相当小,小到在职业选择中完全不被考虑的程度。随着经济结构的改革,经济收入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差距开始迅速扩大,以至扩大到某些职业收入让人无法接受、引起社会不满的程度,加上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引起了社会心理的失衡,愈演愈烈的金钱上帝角色正是这种失衡心态所导演的一幕幕活剧。

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尚未迈入职业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经济因素不可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只能在其能力范围内追求经济收入,获得经济收入。但是,如果大学生付出的劳动不能以合理的经济报酬加以实现,那么这就会促使其重新选择职业,并且将经济利益放到其考虑因素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学生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不是精神至上的怪物,经济杠杆在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在人生大事上会留下深刻痕迹,其中,大学生职业选择就融合了家长意志。职业选择的前奏是专业选择,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专业选择并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命令,父母影响更多地通过家庭环境的熏陶,逐渐融入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出身农民家庭的大学生,对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生活有着强烈感受,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和谆谆教诲中,作为子女的大学生就会拒绝选择父母从事的职业。艺术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长期的家庭成员接触中,很可能继承父母的职业价值观,从而走上了父母的职业道路。但是,当子女与家长在职业目标上发生冲突,或者子女极力摆脱家长的意志的时候,两者的矛盾就会产生。父母们有一个天然的倾向,即把对子女的爱同对子女的控制乃至干涉简单地等同起来,父母对子女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这样做”是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措施,“为了你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表达,通过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父母控制子女就会获得合法形式和情感支持。

大学毕业后,大学生又面临着具体职业的选择。这时家庭作用又会凸现出来。不过,此时它的影响力已远不如昔,因为大学生专业知识已较为丰富,职业意识也更加明晰,心理正在日渐成熟,相应地对家庭的心理依赖也就大为减弱。但是,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职业选择发挥的影响不会根本上丧失,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父母意志的作用又会放大,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有些大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某种职业,有些大学生则被引入了父母正在从事或者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在后者的情况下,子女大学生是被看作父母希望的延伸,或者家庭的代表,他们的使命是实现父母的理想。这种职业选择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这也在无形中隐藏了一种危险,即如果职业实践不如人意,那么子女很可能会将这种结果归咎于父母,让父母来承担职业实践不理想的责任。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乃至干扰,但是大学生经过多年学习,必须从第一个职业选择开始。经过现实职业尝试后,他们发现了适合自己特征以及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业,或坚持首选职业,或做出职业修正,直至寻找到合适职业。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完全现实化,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职业现实与职业理想才能获得平衡。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二

1、城镇新增就业岗位。通过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渠道,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362个,完成局目标任务的111%。

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0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15%;困难群体再就业281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4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比局下达任务低了个百分点。

3、小额担保贷款和组织起来就业。全市发放小额贷款1549万元,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55%;认定组织起来就业经济实体301个,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0%,安置就业3070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2%。

4、社区就业。全年开发社区就业岗位8943个,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2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1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76%。

5、免费职业介绍、劳动事务代理和本局转移就业。我局免费职业介绍486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21%;新增劳动保障事务代理1741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74%;有组织转移就业656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9%。

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万人,完成市局下达任务的%;当年新增3321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26008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4%;建立标准化劳务输出基地107个,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7%;劳务输入基地119个,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3%;发展转移就业经纪人466名,完成局下达任务的233%。

7、就业实训基地和转移就业示范乡镇建设。按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的要求,加强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协调,积极配合局培训就业科建立了就业局创业培训中心、矿务局干校、汇众职业技术学校、新兴职业学校等4个就业实训基地,就业实训基地面向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为不同职业类别、岗位提供实训服务,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着力推进劳务培训的市场化运作,涌现出铁佛、刘桥、百善、宋疃、韩村、五沟、四铺、古饶等8个转移就业示范乡镇。

年初,我局分别以市目标办和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对全市各项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健全了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目标责任体系、任务考核体系和工作制度体系,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以开发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坚持以项目带动战略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扩大就业;围绕城市管理,拓宽社区服务的领域和层次,大力开发社区便民服务、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协管等社区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政府出资,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购买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建立劳务型服务公司和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挖掘社区和各类企业就业岗位,对困难就业人员进行托底安置;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形式,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确保了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年初对市级劳动力市场进行改建,进一步完善了就业服务功能,设立了职业指导、创业服务等6个服务区和政策咨询、残疾人就业等10多个服务窗口,面向各类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全面开展“一站式”、“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同时,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全年共组织开展了“六大”就业援助活动:一是“两节”期间开展的“再就业百日帮扶”活动,使300多名困难就业对象通过重点帮扶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二是年初开展的“春风行动”,为万名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了免费职介服务;三是联合市工会、工商联部门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组织50多家民营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岗位1591个,帮助218人实现就业;四是联合淮南、蚌埠两市举办了首届“两淮一蚌”技能岗位对接活动,招聘会主会场设在我市就业服务大厅,我市194家用工单位共提供技能岗位信息1464个,成功就业892人;五是9月份开展了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了两次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95家用工提供岗位2783个,其中技能性岗位1643个,成功就业800多人;六是年底联合团市委举办了市第二届促进青年就业招聘会活动,现场求职登记10000多人次,当场达成就业意向2637人。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反担门槛、扩大发放范围,我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在将申贷对象扩大到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同时,将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对经创业培训后专家认定合格的创业培训学员,且银行有贷款额30%的存款,便可作为担保条件,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为切实加大小额担保工作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提高经办的银行、担保机构和社区对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积极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奖惩约束机制。大力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建立了社区小额担保贷款推荐责任制和回收目标责任制,推动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近年来,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44万元,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4%。

启动实施了以“你创业,我扶持”为主题的“创业扶持工程”。一是制定并发放了《全民创业绿色通行证》,通过政策、场地、培训、服务和维权等五大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加快了创业基地建设步伐。我局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对于进入园区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三年内“开业不登记、经营免四税、管理不收费、房租给优惠、成功有奖励”等优惠政策。目前,我市已建立创业园区3个,再就业一条街5个,入驻109户,带动就业510人。三是打造了创业培训新品牌。联合团市委、市妇联举办了青年创业培训班和妇女创业培训班,成立了创业培训后续服务专家志愿团,并于每月在市就业服务大厅举办两次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培育了5个创业培训教学点,把培训班向培训对象相对集中的地方或矿区转移。xx年共培训创业学员1045人,其中成功创业526人,并带动就业1998人。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三

“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全系统上下以学习国家、省、市、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切入点,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形成了以学促改,比学赶超的新局面。我本人也深刻认识到不转变行业作风、优化卫生环境,就不会实现创新驱动,就不会实现我县卫生事业的跨越发展。近年来,我们围绕“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目标,逐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明显实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基本药物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开展,“契约式”服务使大部分农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变。“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目标基本实现,一系列惠民措施的不断推出,明显改变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感受,使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与人民群众感受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另一个群体,那就是坚守在基层一线的乡村医生。

我县有218个行政村,目前全县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共248个,全县注册乡村医生600余人,全县34万人口,平均每500名农村居民有1名乡村医生。实施基础综合医改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医改运行新机制,一是全县218个村卫生室实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理顺了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医生收入分配问题。二是在2022年底建成了21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2022年,全县共有80名乡村医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年轻医生在基层越来越多的发挥了专业才能,乡村医生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县乡村医生在诊疗活动活动当中发生医疗纠纷的频率有所上升,2022年以来,经县卫生局受理涉及乡村医生的医疗纠纷5起,赔偿总额xx万余元,其中最大一笔赔偿金高达19万元。医改后乡村医生的实际收入每年平均不足2万元,这样高额的赔偿金,一起纠纷会使他们的一年或多年的辛劳付之东流。医疗纠纷成为悬挂在许多乡村医生心头的一把刀,而经历过的医疗纠纷更像是时时萦绕乡村医生心头的一场噩梦。

xx镇xx乡村医生苏存朝对一次医疗事故记忆犹新。2022年的一天,苏xx在为一个8岁女孩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孩子死亡,事发后,孩子家属将诊所围了个水泄不通,要求十万元的赔偿。最后,在村委会和乡亲们的调解下,苏xx赔偿丧葬费2万元,这是他辛劳一年多的收入。

乡村医生从业压力越来越大。而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医疗责任险,承保的基本上是公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少数延伸到乡镇卫生院,而在乡村医生执业的村级卫生室几乎是空白。为弥补这一空白,降低我县乡村医生从业风险,提高乡村医生从业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20xx年4月,我县卫生局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和支公司联合,协商设计了符合我县乡村医生实际的医疗责任险,在xx市率先启动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

根据该投保方案,保险经费由个人和卫生室共同承担,保费分8个等级,分别是365元/年、730元/年、1000元/年、1500元/年、2000元/年、2500元/年、3000元/年、3650元/年,根据投保额度的不同,年度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也分为x万元、xx万元、x万元、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8个等级,即村卫生室每年向保险公司缴纳365 元保费,可获得最高赔偿4万元,目前,我县乡村医生投保额度多为365元/年。我县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启动后,乡村医生参与热情高涨,截止5月底,全县218个村卫生室,已参保170个,参保率达。此举大大提高了乡村医生执业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进一步稳定我县乡村医生队伍,结合我县实际,提三点建议:

一、建立乡村医生补助稳定增长机制

1、对在岗的乡村医生实行级差岗位补助制。由县财政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按500元/月发放,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按300 元/月发放,仅有乡村医生资格的按200 元/月发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乡村医生补助稳定增长机制,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给予补助,切实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2、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助,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四

人之生存,衣、食、住、行无不靠经济来支撑,而就业又是人们获得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实在在地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的生活、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障。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岗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南充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经济又欠发达的地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始终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南充”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扩大就业摆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20xx年以来,全市帮助16.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比20xx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因此,就业矛盾仍很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调查,今年全市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数达9.8万人,而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3.7万个,社会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我市的就业困难群体队伍也十分庞大,目前全市尚有“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2.7万人,他们由于长期下岗失业,生活十分困难。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复员退伍军人就业问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市和谐稳定。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南充的重要措施,已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十大惠民行动”之一,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构建和谐南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同扩大就业的关系,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就业增长弹性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落实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容量。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同时,要把灵活就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要推广劳务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使更多的人走上就业岗位。

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一要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加大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的力度,支持企业招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鼓励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二要攻克政策落实的难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我市落实得较差,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扩大贷款覆盖范围。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力争在扩大贷款规模上有新的突破。三要全面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和技能鉴定等5项补贴政策。要加大对就业资金的使用力度,做到应补尽补,补足补够,将再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下岗失业人员,以提高其就业积极性和就业稳定性。四要进一步加大就业资金投入。要按照市委确定的市级每年不低于200万元,县市区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筹集就业资金,并形成制度性安排,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以政策推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项重要任务,要把以创业促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今年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局拟在全市实施“创业在南充”大型主题活动,滤布主要是通过培训促创业、政策促创业、资金促创业、服务促创业四大抓手,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提供平台,培养更多的小老板,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应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营造推动创业的良好环境。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能够创业,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大力推广syb、siyb创业培训模式,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业型人才,提高创业能力。三是培育打造就业园区,使创业者工作有舞台。四是通过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好促进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推广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方法,用更好的服务保障为创业者铺就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其创业,促进其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和“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突出抓好“4050”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摸清就业困难对象的相关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结对帮扶”等其他专项援助活动,并采取托底安置、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在年底前至少有1人就业。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日益成为决定其能否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要把加强劳动者能力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和落实。紧紧抓住职业培训这个“牛鼻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大规模培训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推动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要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引导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训。要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能就业品牌。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和成长的导向作用,促使劳动者凭技能实现就业,凭技能稳定就业。

强化就业服务,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就业再就业工作涉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面对企业,面对职工,面对百姓,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就业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就业服务。一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继续按照“优质文明服务窗口”要求,全面推行“零收费”、“零距离”服务,为求职人员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为用工单位提供“一次性告知”、“一套手续办结”的人才聘用服务。同时大力开展 “一走五送”活动,将岗位、政策、培训等信息送到企业、社区和下岗失业人员家中。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压滤机滤布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逐步建成市到县,县到街道和重点社区互通互联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布系统,畅通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对称,为求职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统筹城乡就业,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在重点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大学生、复员转业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要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总体规划,对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进行失业登记,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保障农民工劳动安全,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加快构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促进农村劳动者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篇五

---型妇女就业集中的老城区,改制后,失业女性占全区失业总人数的55%以上,一方面,她们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较低,对自身素质提升要求少,对家庭的依附性和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创业就业的激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因此,近年来,区妇联能从自身职能出发,立足社会家庭对服务技能型女性人才的需求,多方联络,主动作为,于2007年联合区人社局创新搭建起一个集宣传政策法规、指导创业就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开办企业与失业妇女就业直通车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妇女创业驿站”平台,设立了“妇女创业基金”,主动从劳动部门、宣传部门承接有关妇女创业就业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和宣传表彰活动,为基层妇联组织进一步拓宽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做法

2---发放流程 》等文件,还制定了学员招录、培训、考勤、后续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认真调查摸底,精心策划组织,为“创业驿站”的规范化运作夯实了基础。

4---导帮助其多方协调营业用房,积极引荐客户为她争取货源,并帮助她组织所有学员来赶做产品,打响了创业第一炮,鼓舞了全体学员创业、就业的勇气,陆陆续续学员们均走上了创业、就业之路。

6---妇女的主体意识,帮助她们摒弃旧观念,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二要选树典型,广泛深入地宣传她们的成功经验、主要做法、切身体会,增强女性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三要强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营造女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增强女性创业就业能力。

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将社会需要作为培训专业的设置先导,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市场调研,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解决下岗失业妇女文化偏低,缺乏技能或技能单一、落后的现状,帮助她们掌握就业本领,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3、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多方联动,拓宽女性创就业渠道。

我们按照“城市农村统筹、创业就业并举、培训服务齐抓”的城乡妇女发展思路,通过宣传引导、强化服务,重点开展好“123行动”。

一是围绕“助”字抓载体。(举办专场招聘会)

“三八”期间,我们针对下岗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中的失业妇女以及大中

相关推荐

五个方面工作总结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电工工作周计划汇报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

应急管理局春运工作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部门工作例会会议纪要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湖南法院工作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

本质安全工作报告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报告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帮

药厂车间员工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

小学女生工作总结报告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小学女生工作总结报告

工作报告小结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实用银行党员承诺书(汇总12篇)

人生是一束光,每个人都在这束光中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和独特之处。怎样善于总结,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和充实?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感人的人生总结案例,希望能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