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幼儿教师演讲稿 >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

作者: 曹czj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篇一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悲剧和伟大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放视频录像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有游历。在法国结识罗曼• 罗兰、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28年,结识高尔基。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

1.跳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路线图)。

学生讨论明确: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事件。

。比如:震撼、钦佩、崇敬等。

3.关于“悲剧”的理解

师: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和同桌谈论这个问题)

生找文中各种悲剧因素,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提醒注意细节。(适时引导假如只死一个人是不是悲剧; 假如没人死但是失败而归是不是悲剧;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说出: 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师:同学们把悲剧之悲挖掘得很好,概括起来就有四悲:(展示)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 (悲壮)师:对,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4.关于“伟大”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

历尽艰辛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失败者对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公正无私、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独自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

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却不哀叹自己遭遇的种种困难。(献身事业)

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

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伟大的精神实质在于勇于探索、勇于牺牲、团结友爱和挑战自由,这也昭示了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四、课堂小结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让他们成为我们心里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引导我们也能够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名字是: 斯科特 威尔逊 奥茨 埃文斯 鲍尔斯(投影显示)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吧!

生:(齐)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每个人都不免要经历失败的煎熬和痛苦,但无论什么情况下,请记住这句话: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小组内互相复述最令你感动的情节。

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败?请以《真心英雄》为题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

伟大的悲剧教案(二)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篇二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两课时。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幻灯]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2、以组为单位办一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电子报,报名自拟。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篇三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两课时。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幻灯]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2、以组为单位办一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电子报,报名自拟。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篇四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

交流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明确任务

3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明确任务

2组织学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

展示搜集成果

3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评价

思考、交流、互评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1、写一篇周记,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动植物体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本文作者所揭示的现象或问题,请谈谈并与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与其交流你学习本文的感受,对其所为提出你的想法。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篇五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教师可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课前播放关于南极恶劣天气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本课生字词较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为朗读、复述课文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地区尽量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一些资料,拓宽学习的空间。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主要记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事件经过。作者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重点突出斯科特和他的伙伴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就都知道,在南极南纬90°设立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探险队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到达极点近五个星期,并顺利回到挪威,斯科特等五人却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中。而作者茨威格并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是把目光投向斯科特,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历史上都是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为什么作者对斯科特表达了崇高的赞誉?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2.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相互复述故事,再推举一人在全班复述,学生相互补充,教师提示大家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帮助学生感知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课文中令人难忘的细节,并说出为什么这些细节令人难忘。

1.教师导学:

这篇课文是非常感人的,研读好重点片段,会对课文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b.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c.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后,可以小组讨论,共同研讨问题。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上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教师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教师可从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启发学生。

作业

1.积累字词句。

2.根据查阅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本教案的设计,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环节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学科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查找资料、引用资料,拓展了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和感悟。复述课文是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思想认识也得到提升。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篇六

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1、分小组搜集南极和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包括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物种、矿产资源、科学研究,写成解说词,并配上电脑。课件。

2、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课前播放南极探险歌曲,使学生进入情境。)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你一起层层兵张,酷冷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你想揭开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吗?你想一堵她的卓越风姿吗?那就请快快登上我们的“南极号”极地油轮,跟我们的导游们,一起开始我们神奇的南极之旅吧。

(展示南极风光,南极动物等图片或录像,配上字幕,音乐,导游解说)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第二位导游:我来讲南极的自然环境:

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

1、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零下89.2度。

2、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

3、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第三位导游:来到南极,拜访这里的主人是不能少的:

先看看企鹅岛上憨态可掬的企鹅。他们早已在伸长脖子在企盼我们的到来。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将是人们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师:各位旅客,这次愉快的南极之旅即将结束了,在旅行中我们既饱览了南极风光,还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那么,是谁揭开南极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呢?(勇敢的探险家和科学家)

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

由此引入本文课题(展示图片引入题目)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展示图片,配入风雪交加的背景音乐(倾听雪暴声)

1、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展示问题)

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2、根据图片概括复述故事情节。(加入音乐)注意环境描写。

(1——3)满怀希望奔向南极无限失望登上归程。(每复述完后打在图片上)

(4——7)归程途中危险骤增埃文思发疯死去。

(8——10)奥茨越来越走不动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

(11——16)三位英雄集体死亡却不哀叹任何困难。

1、大家看课文的题目:“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二者以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呢?(展示题目)

2、我们先从悲处入手,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那几个方面?(展示斯科特探险队)

生: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

师:从文中的那些地方可看出?“无垠的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师:他们这时是什么心情呢?战栗了。

生: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

师:体现在哪?(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的去屡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师:此时,他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展示作证之悲)

生: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

师:为什么牺牲了?(遇到险阻)都面临哪些困难?(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因此,他们斗不过这些归途中的困难,壮烈牺牲了。(死亡之悲)

生:这篇文章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世人之悲)

生: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师:很好,这就谈到了题目中的伟大二字,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3、那么大家就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边朗读边展示画面,加入朗读内容)

一组

代表回答:a我们组认为

第1段:“1912年1月——几乎已经完成。”

第5段:“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表明了斯科特他们对探险事业的深深的热爱。(充满骄傲)

第13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有人会从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课。”(低沉有力)

师。总结:这一组同学领会到了他们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现在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刚才谈到的段落句子。

(展示相应的画面及语句配音)

二组

代表回答:我们讨论后发现,文中最感人的是奥次走出帐篷,走向死亡这一节。

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区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趟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近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高昂中有着颤抖)

师。总结:奥茨为了同伴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叫集体主义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也需要这种精神,比如大家都生活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就需要有顾全大局的思想,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组

代表回答:我们组认为,斯科特他们很诚实,守信用,如果斯科特等人是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销毁阿蒙森留下的痕迹,而取代“世界第一”的资格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毅然决定为阿盟森作证,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他们仍然去做,所以我们认为他很守信用。课文第二段,特别是结尾部分都是写的这种痛苦。

第2段:“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的去屡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声调低沉,表现一种痛苦)

四组

代表回答:我们组认为斯科特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甚至临死前,奠基的始终是祖国,朋友,而不是自己。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课文12段谈到这个问题。

第12段:斯科特海军上校会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他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低沉有利)

师总结:同学们从内容和情节的分析中,体会到了悲剧和伟大的精神实质。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篇七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查找有关资料,作者简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解词

1课时

一、导入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角逐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二)、第二次默读课文,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复述要求:

1、 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

2、 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

3、 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

三、研读赏析

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进行品评。

明确: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明确: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显示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

问题组:

3、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小组讨论,共同研讨问题,教师参与指导。

明确:

1、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首先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无私的爱。

3、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五、教师小结

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五、体验与反思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句

2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后记:

1、本文题为“伟大的悲剧”,在教学时我主要是通过要求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赏析来体会这幕“悲剧”的伟大之处。学生在认真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深入到了主人公斯科特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

2、我认为本文重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在教学时注重从斯科特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入手,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赏析来达到这一目的。

3、学生通过学习,对于英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些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如果能多准备一些相关的影片资料向学生展示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023年伟大的悲剧教案实用篇八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2、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难点:1、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2、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习时间:2节课

一、了解作者:

二、了解南极:

1、地理位置的南极

2、自然环境下的南极

三字词(你都认识了吗?)

四、理解“悲剧”的含义(注意概括要素)

1.课文《伟大的悲剧》就记录了南极探险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请快速阅读课文,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发生的时间。(尽量用一句话概括每件事)

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谈谈看完故事后的感受?

4.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理解“伟大”的含义:

1.文中的哪些语言细节描述让你感受强烈?为什么?

2、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六、收获:

这篇文章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

七、拓展:

相关推荐

最新初二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十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那么心得体会

导游个人总结优质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

2023年入幼儿园介绍信优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失职自我检讨书精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伟大的悲剧教案高中大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

进幼儿园介绍信实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

2023年工作失职自我检讨书(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2023年导游个人年度总结优质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年白酒销售计划书大全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2023年唯美经典语录汇总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