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教学工作计划 > 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名师(5篇)

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名师(5篇)

作者: 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名师(5篇)篇一

设计者:陈红敏

一、学习目标:

1、在10个对象以内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2、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

二、学习重点、难点:

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

2、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不全面的教师进行补充。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学过的方法进行推算。

巡查学生的动手情况,给予及时指导。指定小组汇报方法、过程及结论,并在黑板上演示推算过程。

3、针对学生的方法汇报进行解释与补充,引出新方法。

用以前学的方法推算出比赛场次太麻烦了,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其中的规律。

1、小组合作填写“小组合作学习单”

(1)当参加比赛的人数是2人时,要进行1场比赛。

(2)当参加比赛的人数是3人时,要进行1+2=3场比赛。(3)当参加比赛的人数是4人时,要进行1+2+3=6场比赛。(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总结规律。

2、总结规律,出示规律。

1、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

3、告诉学生类似比赛场次问题的计算还有更加简便的方法:n×(n-1)÷2请学生课后思考并查找根据。

2011.10.17 2

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名师(5篇)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材分析

学生在“组对方案”教学中已经学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问题。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初步具备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2.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欣赏足球比赛,感受足球魅力。

询问学生喜欢足球比赛吗?然后播放世界杯男子足球比赛的精彩视频。

2.了解单循环和淘汰赛的概念

(单循环是指所有参赛队在比赛中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比赛中的积分多少、胜负场次来排列名次。)

在比赛的过程中,除了单循环这种赛制外,你还知道什么比赛方式?

引入双循环和淘汰赛。(淘汰赛制是一种竞赛形式,参赛者在输掉一定场数的比赛后会丧失争夺冠军的可能。)

如果我们与初一合为一个组,六个班一起踢,并且进行单循环,那么我们班又需要踢多少场比赛?总共又需要踢多上场比赛。

二、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在解决我们踢足球场次问题之前呢,我想先让大家来做一个击掌游戏。

1.游戏:同桌两名同学之间单手相互击掌,不重复,能击几次?(1次),再增加一名同学,三名同学两两单手相互击掌,总共又能击几次?(3次)。

现在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四名同学单手两两相互击掌,每一位同学都要和小组内的另外三位同学分别击一次掌。

2.学生游戏后反馈:你击了几次掌?你们小组一共击了几次掌?(引导学生说出小组一共是击了6次掌,而不是12次的理由。)

三、深入游戏,探究规律 1.增加人数,深入游戏。

板书:6名:1+2+3+4+5=15(次)2.深入研究,探寻规律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同学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表格或者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出击掌次数呢?

课件出示

强调:表格为什么只用了一半?(两人之间的击掌只算一次,不能重复计算,还有每人不和自己击掌)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n名:1+2+3+4+5+6+7+……n-1 引导学生总结公式:击掌次数=n(n-1)÷2,即每个同学都跟其他同学击掌一次,就要击(n-1)次,因为每个同学不跟自己击掌,n个同学就要击n(n-1)次,但有重复(甲同学和乙同学击掌与乙同学和甲同学击掌是同一次击掌),所以除以2,除去相同的击掌次数。

四、回归课堂,解决问题 1.解决比赛场次问题

1+2+3+4+5=15(场)2.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44页“练一练”第1、第2题。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表、画图找规律解决问题,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第2题 星星体操表演队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这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以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

如果每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6分可以通知到多少名同学?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尝试用列表、画图的方法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在通知两名同学后,先接到通知的学生会比后接到通知的学生提前通知其他学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可暂不考虑这种情况下的“时间差”,这也是教材中突出“同时”的原因。

五、全课小结,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你以后遇到复杂问题时有什么帮助? 师:在遇到一些较复杂的含有规律性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或列表的方法,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寻找规律,进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淘汰赛:是指体育比赛和其它各种比赛中的一种赛制,在这种赛制中赛员两两相对,输一场即淘汰出局。每一轮淘汰掉一半选手,直至产生最后的冠军。在单淘汰赛制中赛会组委会事先会将全部选手按预赛名次或种子顺序进行编排,也支持部分种子选手直接从中间某轮开始参加比赛的安排(即轮空)。

单循环:一支队伍要和组内的所有的对手都要打一遍,看谁积分多就出线。

双循环:一支队伍要和组内的所有的对手都要打两遍,看谁积分多就出线。

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名师(5篇)篇三

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顾

同学们,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和我们数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

1.出示例题

问: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得那些信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同桌之间合作完成。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2.交流、汇报

师 :哪个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展示学生作业)

生1: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4个点分别表示4名同学......

师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

(二)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乒乓球比赛最少需要几名同学参加?要打几场比赛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做。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简明地说出自己的方法,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研究3名同学比赛的情况,交流、汇报

(三)发现规律

1.增加场数的原因

(1)人数每增加一人,场数的增加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增加2场呢?为什么要增加3场呢?

让学生说,引导学生发现“增加2场是因为增加的这位同学要分别和原来的2名同学比赛一场,所以增加2场。

(3)请大家猜想:5名同学比4名同学要多几场比赛?5名同学要比赛多少场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方法)

2.观察、发现规律

请同学们结合图、算式进行观察,能不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明白:“从1开始加一直加到比比赛人数少1为止”这个规律。)

3.即时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很方便、简单。

(四)回顾规律的探索过程(播放幻灯片)

再研究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通过观察就发现了规律,最后用这个规律解决了8名同学比赛的情况。

其实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后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研究,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师:通过刚才播放幻灯片,谁看明白了这个过程?给大家说说。

(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让大家都明白这个过程: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研究,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练习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给时间让学生做,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展示学生作业)我先研究一层的情况,只要一个三角形;接着研究二层的情况1+3=4个,再研究3层的情况1+3+5=9个,到这我就发现规律了:有几层就是几个连续的奇数相加。这里是6层,就是从1开始连续的6个奇数相加:1+3+5+7+9+11=36(个)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名师(5篇)篇四

1、击掌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让3名学生见面每两人击一次掌,其他学生帮助老师计算一共击了几次掌,学生被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自然地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2、贴近生活的数学,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解决小组比赛中一共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图例、表格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发现正确答案,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研讨过程中,我注意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学生在绘制单循环比赛示意图时遇到困难,我及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合作完成。

3、从简单情形,寻找规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或画图寻找规律的过程,体会“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规律本身不需要学生记忆,以后学生解决类似问题时,能够列表、画图来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即可。这一点我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寻找规律的过程做得还是较到位的,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在课堂中,从一开始给学生猜测比赛场次,再到探索解题的方案,最后到总结,学生出现的错误挺多,这些错误都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是有感而发的。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有自我操作的欲望。从而达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有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画图方法。2、计算时没有观察数字特征,去运用加法结合律使运算简便,导致得数出现错误。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蕴藏无限的创造力、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应用。

最新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名师(5篇)篇五

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文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重点难点:

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下面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关注一下。

(出示问题1)

1、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小结: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列表或枚举等方法进行解决。

4、如果比赛的队伍是10或者20,我又该怎样来解决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

二、探索规律

出示问题2

2、在小组里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

引导说出表格如何建立的,发现规律,得到结果。

5、小结:遇到类似问题,尝试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规律,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3

学生依照上面学到的方法先独立解决 ,再汇报。

四、看书质疑

五、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推荐

最新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模板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

2023年函授本科毕业自我鉴定模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2023年成教本科毕业自我鉴定实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说课稿幼儿园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科学实验教学总结大全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2023年板报教学设计(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2023年化学教学设计大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优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优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

电子教案制作汇总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