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报告 > 精选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

精选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

作者: 曹czj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精选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一

总而言之,我现在处在这么一个心理状况下:

1、对自己不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老师所讲的课程感到厌烦,所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逐渐消减,对学习也不怎么能够提起兴趣;

2、对未来犹豫不决。自己经常如此反问自己毕业后是考研呢还是找工作,还是创业呢。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呢?(貌似就是钱,人的一生处处在围绕钱转。)

所以我个人感觉,我的心理健康处在一个亚健康的水*上,这当然也可以成为我的动力,也成为我的阻碍。动力迫使我努力的追求自我的完美;阻碍不能狗很好克服的话,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留点时间和空间,多了解、反省自己。“你是怎样一个人?”当别人这样询问自己的时候,能够自信而不迟疑地回答出来的人并不多,因为多数人在忙于具体事务,而忽略了了解、反省自己。其实认识自己的特性及喜恶很重要,没有自我认识及追求的人生是苍白的。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就增强了把握机遇的能力;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就发现了可以挖掘的潜力。所以要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多一点沟通,有利于解决问题。跟朋友倾吐,一份烦恼会变成半份烦恼,一份快乐会变成两份快乐。越优秀的人,压力就越大,缓解压力的有效办法是要学会倾吐。不要不好意思,掩饰不代表坚强,被了解本身就是一种坚强的支持力量,真正的坚强来自于放松心情而带来的快乐!所以要善于沟通。

我们还应好好照顾自己,多锻炼身体,因为没有好身体,就没有好心情。

如何解决,其实到现在也没能找到治疗自己的灵丹妙药,我想我能做的只是继续努力地学习,争取在毕业前把*均成绩提高一些;对生活看得开一些,活着总归是为自己而活,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修养的人,学会知足常乐,给自己制定一个原则,别人的意见总归是外人的意见,如何选择如何生活都是我自己的事,我选择什么职业,幸不幸福快不快乐只有我自己才知道,与外人无干。

此外就是可以给自己列一个优点、缺点表,这样既避免了盲目不自信,让自己充分地认识自己还是有很多比别人强很多的地方,也让自己充分明白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有的放矢地改正。

不管怎么说,人生总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坎,努力迈过,才有能力、有信心去面对更多更难的挑战。

精选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二

从众是一种心理。个人因受群体的压力,改变初衷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叫做从众。与盲从不同,从众者不一定认为别人的意见或行为正确。它的产生有对事物本身认识模糊,群体人数多、内聚力强,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与能力低等情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智力低、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害怕权威等个性方面的原因。

从众有利也有弊。从众行为的利是: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而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健身不必要的烦恼等。从众行为的弊是:可能抹杀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人放弃独立思考的习惯,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变得无主见。

从众是人的性格里最奇怪的一项,例如,像是问你一道你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是当你看到别人回到了别的答案,自己脑海里就会有一万个问号,难道是我错了吗?那大脑就控制了行动,把正确的答案改成了许多人都回答的那个答案,当然,最后这是错误的!这就是从众心理!它的弊处在于,让人毫无主见,只会盲目地跟着做不正确的事!

生活中不能盲目从众,也不能凡是都“反从众”。因为社会和我们紧密相连,我们必须从众。但从众要有限度,不能过于从众,坏的也从众,这就是不能盲目从众。

为避免盲目从众,我们必须学会主宰自己。学会主宰自己我们必须善于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学会主宰自己,我们还必须提高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总之,从众是一把双刃剑。

精选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三

甲:写文章,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的全过程一般是:搜集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动笔行文,检查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宁老师,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吧。好吗?

乙:好,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前几讲,我们曾经提到过,从根本意义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全面、深刻的,必须有一个多次反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恰当,致使事物的特点突不出来;或者内容表达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这些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改好。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综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凡是流传久远的佳作,无不是加工修改才成为名篇的。谈到这番道理时,许多人都爱用曹植的这段话:“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喜好旁人讥弹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随时修改,曹植的这个过人之处,大概正是他文章过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文苑诗坛上重视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乙:欧阳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据说欧阳修的妻子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评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却畏后生笑”。这成了千古佳话。诗文修改不好,是会贻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审慎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再三吟诵推敲。乐于请老妇人解诗而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曹植、欧阳修、杜甫、白居易这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甲: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七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谈写作“秘诀”时说,“一个是‘耐’字,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俄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儿童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乙:关于改作文,叶老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显然,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探索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依据这一规律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了。

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体会吧。

乙:这个小同学的作文体会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写成文章后,要修改它,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说,就是要在自改意识推动下,积极思维,重新经历确立中心、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的作文基本过程。

不过,这种重新经历,显然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这不仅因为,从作到改,其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作文初成后,学生通过读。审视初稿,担当了读者的角色,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距离,学生就可以在另一个视点上,从新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发现原稿的不足。

甲:是这样的。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根据作文原稿,唤起回忆,在自己的脑子里再现那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情绪和表象,并且将这个再现的情绪和表象与已经写进文章里的那些情绪和表象进行对照、比较。这个回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照、比较的过程。

不过,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情绪、表象简单的重复。在回忆的时候,它要调动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参与。记忆的心理规律表明,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作者的视点变了,自然地就会发现作文中所写的那些内容,准确还是不准确,清晰还是不清晰,具体还是不具体。

乙: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刚才那位小学生在文章写好后,当他换一个视点再来审视原稿时,他用作文中描写的爸爸的形象与他回忆爸爸留在他头脑中的表象一对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么好,在作文中看不出来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识一衡量,他认识到“写爸爸,什么都写了,可什么也没写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账,爸爸的哪一个特点也没突出来。”这个小学生正是通过回忆、对照上匕较,发现了自己原稿的不足,产生了修改的愿望。

甲:宁老师分析得对。这个回忆、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改的愿望,产生动机,就是修改的开始,是学生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准确。

再接着,根据中心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里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没有要补充的,需要写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有没有抓住。

当然,这个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几步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交*的,发现问题,引起愿望以后的几步的先后顺序更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增强,心理品质的发展,这几个步骤,往往是综合的,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进行的,其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侧重点、综合交*的情况更是万象纷呈,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环节、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是重新经历了那个写作的基本过程。

拿刚才那位小学生来说,他在回忆、对照以后,第一次修改时,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认识到是“爱读书”。接着,他又对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了筛选,保留了爸爸吃饭时专心读书的事例,删去了其他内容。这一次他审视、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补、组织。

第三次修改时,小作者又一次经历了重建表象、情绪和对照。比较的过程,发现了运文表达上的不足,“写得还不太像自己的爸爸”,为了写得像,他又作了仔细观察,使自己头脑里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鲜明,在这基础上,他注意遣词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甲:是这样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确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须具备智力和非智力的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方面: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监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乙:也就是说,要有自改的动机,自改的意识,想改,乐于改,对吗?

甲:对!另一个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应的心智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能改,会改,善于改。

乙:看来,刚才那位小作者,这两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好。你看,他作文写好后,不但主动地读读、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觉地联想到鲁迅、陈毅反复修改诗文的典范,产生了强烈的“改”的愿望:“我一定要写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这篇作文。”修改以后,他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太像爸爸。于是,又认真回忆,再去观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改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并能逐步改好,正是因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个小学生能具备这样较强的自改意识和能力,确实是令人欣喜的。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老师们都很关心,袁老师,下一次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好!下次我们就谈谈“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甲: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甲: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教学实践说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

乙:不错,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了。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学生开始书面造句时,教师就要求他们: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修改书面语言了。

甲: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乙:这就是说,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

甲:就整体说,一般如此,但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先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让我们再谈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个特点。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学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包括两条线:一条线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条线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讲评和有目的的修改练习。

乙:这就是说,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甲:对!有些要求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于多种因素,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说,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精选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四

甲:写文章,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的全过程一般是:搜集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动笔行文,检查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宁老师,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吧。好吗?

乙:好,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前几讲,我们曾经提到过,从根本意义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全面、深刻的,必须有一个多次反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恰当,致使事物的特点突不出来;或者内容表达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这些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改好。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综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凡是流传久远的佳作,无不是加工修改才成为名篇的。谈到这番道理时,许多人都爱用曹植的这段话:“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喜好旁人讥弹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随时修改,曹植的这个过人之处,大概正是他文章过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文苑诗坛上重视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乙:欧阳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据说欧阳修的妻子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评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却畏后生笑”。这成了千古佳话。诗文修改不好,是会贻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审慎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再三吟诵推敲。乐于请老妇人解诗而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曹植、欧阳修、杜甫、白居易这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甲: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七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谈写作“秘诀”时说,“一个是‘耐’字,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俄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儿童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乙:关于改作文,叶老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显然,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探索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依据这一规律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了。

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体会吧。

乙:这个小同学的作文体会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写成文章后,要修改它,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说,就是要在自改意识推动下,积极思维,重新经历确立中心、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的作文基本过程。

不过,这种重新经历,显然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这不仅因为,从作到改,其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作文初成后,学生通过读。审视初稿,担当了读者的角色,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距离,学生就可以在另一个视点上,从新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发现原稿的不足。

甲:是这样的。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根据作文原稿,唤起回忆,在自己的脑子里再现那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情绪和表象,并且将这个再现的情绪和表象与已经写进文章里的那些情绪和表象进行对照、比较。这个回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照、比较的过程。

不过,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情绪、表象简单的重复。在回忆的时候,它要调动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参与。记忆的心理规律表明,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作者的视点变了,自然地就会发现作文中所写的那些内容,准确还是不准确,清晰还是不清晰,具体还是不具体。

乙: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刚才那位小学生在文章写好后,当他换一个视点再来审视原稿时,他用作文中描写的爸爸的形象与他回忆爸爸留在他头脑中的表象一对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么好,在作文中看不出来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识一衡量,他认识到“写爸爸,什么都写了,可什么也没写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账,爸爸的哪一个特点也没突出来。”这个小学生正是通过回忆、对照上匕较,发现了自己原稿的不足,产生了修改的愿望。

甲:宁老师分析得对。这个回忆、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改的愿望,产生动机,就是修改的开始,是学生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准确。

再接着,根据中心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里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没有要补充的,需要写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有没有抓住。

当然,这个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几步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交*的,发现问题,引起愿望以后的几步的先后顺序更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增强,心理品质的发展,这几个步骤,往往是综合的,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进行的,其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侧重点、综合交*的情况更是万象纷呈,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环节、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是重新经历了那个写作的基本过程。

拿刚才那位小学生来说,他在回忆、对照以后,第一次修改时,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认识到是“爱读书”。接着,他又对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了筛选,保留了爸爸吃饭时专心读书的事例,删去了其他内容。这一次他审视、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补、组织。

第三次修改时,小作者又一次经历了重建表象、情绪和对照。比较的过程,发现了运文表达上的不足,“写得还不太像自己的爸爸”,为了写得像,他又作了仔细观察,使自己头脑里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鲜明,在这基础上,他注意遣词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甲:是这样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确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须具备智力和非智力的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方面: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监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乙:也就是说,要有自改的动机,自改的意识,想改,乐于改,对吗?

甲:对!另一个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应的心智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能改,会改,善于改。

乙:看来,刚才那位小作者,这两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好。你看,他作文写好后,不但主动地读读、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觉地联想到鲁迅、陈毅反复修改诗文的典范,产生了强烈的“改”的愿望:“我一定要写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这篇作文。”修改以后,他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太像爸爸。于是,又认真回忆,再去观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改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并能逐步改好,正是因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个小学生能具备这样较强的自改意识和能力,确实是令人欣喜的。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老师们都很关心,袁老师,下一次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好!下次我们就谈谈“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甲: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甲: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教学实践说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

乙:不错,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了。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学生开始书面造句时,教师就要求他们: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修改书面语言了。

甲: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乙:这就是说,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

甲:就整体说,一般如此,但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先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让我们再谈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个特点。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学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包括两条线:一条线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条线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讲评和有目的的修改练习。

乙:这就是说,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甲:对!有些要求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于多种因素,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说,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精选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五

甲:写文章,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的全过程一般是:搜集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动笔行文,检查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宁老师,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吧。好吗?

乙:好,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前几讲,我们曾经提到过,从根本意义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全面、深刻的,必须有一个多次反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恰当,致使事物的特点突不出来;或者内容表达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这些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改好。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综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凡是流传久远的佳作,无不是加工修改才成为名篇的。谈到这番道理时,许多人都爱用曹植的这段话:“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喜好旁人讥弹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随时修改,曹植的这个过人之处,大概正是他文章过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文苑诗坛上重视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乙:欧阳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据说欧阳修的妻子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评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却畏后生笑”。这成了千古佳话。诗文修改不好,是会贻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审慎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再三吟诵推敲。乐于请老妇人解诗而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曹植、欧阳修、杜甫、白居易这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甲: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七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谈写作“秘诀”时说,“一个是‘耐’字,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俄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儿童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乙:关于改作文,叶老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显然,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探索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依据这一规律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了。

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体会吧。

乙:这个小同学的作文体会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写成文章后,要修改它,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说,就是要在自改意识推动下,积极思维,重新经历确立中心、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的作文基本过程。

不过,这种重新经历,显然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这不仅因为,从作到改,其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作文初成后,学生通过读。审视初稿,担当了读者的角色,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距离,学生就可以在另一个视点上,从新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发现原稿的不足。

甲:是这样的。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根据作文原稿,唤起回忆,在自己的脑子里再现那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情绪和表象,并且将这个再现的情绪和表象与已经写进文章里的那些情绪和表象进行对照、比较。这个回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照、比较的过程。

不过,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情绪、表象简单的重复。在回忆的时候,它要调动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参与。记忆的心理规律表明,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作者的视点变了,自然地就会发现作文中所写的那些内容,准确还是不准确,清晰还是不清晰,具体还是不具体。

乙: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刚才那位小学生在文章写好后,当他换一个视点再来审视原稿时,他用作文中描写的爸爸的形象与他回忆爸爸留在他头脑中的表象一对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么好,在作文中看不出来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识一衡量,他认识到“写爸爸,什么都写了,可什么也没写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账,爸爸的哪一个特点也没突出来。”这个小学生正是通过回忆、对照上匕较,发现了自己原稿的不足,产生了修改的愿望。

甲:宁老师分析得对。这个回忆、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改的愿望,产生动机,就是修改的开始,是学生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准确。

再接着,根据中心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里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没有要补充的,需要写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有没有抓住。

当然,这个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几步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交*的,发现问题,引起愿望以后的几步的先后顺序更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增强,心理品质的发展,这几个步骤,往往是综合的,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进行的,其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侧重点、综合交*的情况更是万象纷呈,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环节、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是重新经历了那个写作的基本过程。

拿刚才那位小学生来说,他在回忆、对照以后,第一次修改时,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认识到是“爱读书”。接着,他又对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了筛选,保留了爸爸吃饭时专心读书的事例,删去了其他内容。这一次他审视、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补、组织。

第三次修改时,小作者又一次经历了重建表象、情绪和对照。比较的过程,发现了运文表达上的不足,“写得还不太像自己的爸爸”,为了写得像,他又作了仔细观察,使自己头脑里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鲜明,在这基础上,他注意遣词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甲:是这样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确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须具备智力和非智力的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方面: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监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乙:也就是说,要有自改的动机,自改的意识,想改,乐于改,对吗?

甲:对!另一个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应的心智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能改,会改,善于改。

乙:看来,刚才那位小作者,这两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好。你看,他作文写好后,不但主动地读读、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觉地联想到鲁迅、陈毅反复修改诗文的典范,产生了强烈的“改”的愿望:“我一定要写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这篇作文。”修改以后,他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太像爸爸。于是,又认真回忆,再去观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改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并能逐步改好,正是因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个小学生能具备这样较强的自改意识和能力,确实是令人欣喜的。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老师们都很关心,袁老师,下一次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好!下次我们就谈谈“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甲: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甲: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教学实践说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

乙:不错,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了。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学生开始书面造句时,教师就要求他们: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修改书面语言了。

甲: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乙:这就是说,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

甲:就整体说,一般如此,但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先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让我们再谈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个特点。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学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包括两条线:一条线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条线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讲评和有目的的修改练习。

乙:这就是说,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甲:对!有些要求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于多种因素,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说,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精选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健康对现在的人而言已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了,健康的现在内容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经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质量。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

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都是不能完全正确回答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认识你自己“。自我认知也就是认识你自己的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可见关于自我认知是从古到今的一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探讨。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情境与情绪反应的统一,那么他的言行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对大学生而言,自我认知水平的高低及正确程度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对自己有个充分的判断,那么不管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都在起着微妙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那么我们就拿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组例子来说吧——自卑与过度自信。自卑与过度自信都是自我认知中最简单的内容之一,但他们对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却不那么简单。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和自满正好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品质,却都是年青人常有的心理表现,通俗一点说,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自己评价过低。这是自卑的实质。如认为自己的外貌、身高以及学习、交往能力不如他人。一个人对自我评价过低就会产生自卑。

2、有泛化的特点。泛化性的特点是指大学生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上去。如,一位男同学,因身材不好引起自卑,并认为同学看不起他,使他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及社交能力均不如别人,这就是不合理的泛化;具有敏感性和掩饰性。他们好从别人的言行中“寻找、发现”于自己有利的评价;由于担心被别人知道,对自己的缺陷常常加以掩饰或否认,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研究表明,自卑严重的大学生,有以下心理缺陷:⑴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⑵对一切事物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⑶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世界,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严重的孤独感。⑷缺乏竞争意识。产生这种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调查我们初步知道自我认识不足,家庭经济因素,成长经历,个人性格特点等有关。而自我认识不足又排在第一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卑心理的严重影响。打破这一原因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 。认知法,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协定高,当在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于是从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的人。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没有缺点优点也能以浮出水面。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伟人之所以难以高攀,是因为你跪着看的缘故。

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等来确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为此发奋努力,为断进步,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决策者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 过度自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认知偏差,投资者认为自己所拥有知识的精确度要比实际上所具有的精确性更高,所以他们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总是走向极端。过度自信一般会出现在自己擅长的专业上。过度自信在学业中也是阻碍我们发展的一个不好的因素,他是我们骄傲自满,他是我们得意忘形从而丢了自己,他是我们没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因此,自信,我们需要,但是,过度的自信我们坚决抵制。

总而言之,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我们张扬自己的个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当代大学生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才能够拥有一份美好的大学的回忆,才会获得一支美好的青春舞曲。

相关推荐

最新自我心理分析报告(推荐)(五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

自我心理分析报告怎么写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关于自我心理分析报告(精)(九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自我心理分析报告通用(3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最新自我心理分析报告简短(三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怎么写(四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

关于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简短(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关于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通用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

2023年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怎么写(七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

关于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9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