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教学反思 >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

作者: 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篇一

《古诗两首》是一篇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于使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因两首诗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设计教学时,我运用整合的理念,让学生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理解提升。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直入课题,通过两首诗题的对比,找出共同点,初步了解诗的要点,把握诗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别诗题目的共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诵读训练,即初读读正确,再读读出节奏,三读想象画面,四读在对比中体会诗情。

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三和第四个环节。在我看来,诗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诗教学的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借助古诗来想象画面,将无声的文字想象成有声的画面。因此,我创设了各种情景,在情景中去想象画面,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个环节为对比升华,即在对比品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同中求异,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异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写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蕴含其中。

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孩子的想象、诵读和感悟,将古诗教学以一种更为简易的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整堂课和学校倡导的对话课堂理念还相距甚远。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十分明显。可以感觉的到,在课堂上,始终还是我在主导课堂。无论从提问还是到环环相扣的步步深入,都是我在前面牵着学生走。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孩子们没有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和机会,很多孩子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其次,我的基本功还不扎实。真正上好一堂课真的要从备好一堂课开始,好课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上出来的,应该树立“磨它(教材)千遍也不厌倦”的治学态度!这节课更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也许这样的教学才是更具实效的。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篇二

1、本周进行了第二单元描写童年的儿童诗的语文教学,第一课便是《古诗三首》的教学。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初读古诗,互读古诗,提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并且落实重点生字"牧""蓑"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儿童诗两首教学后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三四""一二"上下行文中的关联感悟到了,古诗的对仗关系。有的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有的在"月明"体会到了古时候生活的静谧,儿童与自然的亲近。还有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出了学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他们往往从古诗的一个字入手就能体会到其中深蕴的意味,很轻松就将古代儿童那种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体会的淋漓尽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朗读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读得入情入静。并且在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教儿童诗童年学过后,我仔细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之所以取得了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充分地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朵朵美丽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于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在我的课堂似乎反映的不够。教学目标达成后,教师的深入挖掘仍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2、《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读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然后让学儿童诗怎么写生谈谈自己在读中感悟到的,然后创设情境: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想象一下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再把想象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适当的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短小的诗文变成一个优美的小短文,这是我课前的设计,可是真正实施到课堂中,却不尽人意。

3、本次的三首古诗词都是写儿童的,富有儿童的情趣。而且诗句都浅白如画,都展示了儿童无忧无虑。教学我想儿童诗仿写的时候,由于诗歌比较简单,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于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得也比较到位。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篇三

北师大版教材与之前一直教的人教版教材有着很大不同。北师大版教材课文数量多,每篇内容也多,且有些篇目学生较难理解。这学期时间少,语文课又少,新接手一个班级师生需要更多时间磨合、相互适应。我曾经一直为此苦恼该怎样高效高质高情趣进行我的语文教学。今天这节课比较满意,学生学习效率高。

以前学古诗时一般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而且时间比较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下子学完了《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以前理解古诗时让学生结合注释解决,现在北师大版教材古诗下没有注释。我抓住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古诗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课本中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看图上都有什么?

生:蝴蝶 黄莺

师:你从能从诗中找到相关诗句吗?

生:千万朵花

师:真的有一千朵,一万朵吗?

生:不是,有很多,诗人都数不过来。

生:老师,你看诗中说“压枝低”,把树枝都压弯了,说明很多朵。

师:这美丽的景色作者在哪看到的呢?

生:作者站在路边,花都长满了小路。

师:诗中说“花满溪”,“溪”指的是(小路)

师:你能用一段话说说图上描述的景色吗?

能看着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学习第二首古诗方法相同,教师告诉学生“应怜屐齿,小扣”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课本中这两幅插图,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同?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情的不同。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看图比较感兴趣,学习起来较主动。结合看图有助于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篇四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两课时

1、学习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篇五

二、授课重点

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5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式了解“惜、晴柔”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三、学习难点

1、书写难点:

无:四笔写成,第三笔撇不超过第一笔的横,从竖中线上起笔,第四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正中心起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无”不要写成“天”。

树:左中右结构,两边高中间低。“木”和“又”的捺变成点,注意穿插和避让。

爱:上中下结构,上边是“爪子头”,注意“点,点,撇”的方向。下半部分是个“友”,不要写成“又”。

角: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刀字头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下半部分“用”中间的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尖:上下结构,上方”小“字竖钩变成一条短竖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2、朗读指导:

本课为古诗,同学们要学会:(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2)借助停顿符读出古诗的节奏。

3、理解诗意:

同学们在试着说古诗大意的时候,要学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回答问题时要有条理,先读出诗句,再说出诗句的意思。

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借助提示对古诗进行理解,也有少部分学生可以不借助提示准确说出自己的理解。在古诗朗读方面,“惜细流”学生读错率较高,通过老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纠正读音。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篇六

“当前,古诗教学中沿用机械抄背词义、诗意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语文特级教师白金声)古诗教学是古诗今译吗?显然不是,如果是的话,那学生手头的诗词诵读资料中就有注释,古诗还要教学吗?直白地翻译古诗,导致的结果无疑是使诗歌本应有的丰富意蕴失却了,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想象的权利,极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体会。再者,所谓“言为心声”,诗人作诗,一般都是有感而发,有情所寄,直白的翻译,显然不能把诗人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没有对情感的把握,而进行诗歌的学习,其结果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层面。

新课标指出: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更不应一味追求统一答案。

“诗无达诂”,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必须更加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多元化解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作,全诗短短28字,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上一场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莫测的景色,诗歌内涵丰富,颇具风味,表现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的想象和高超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中,我是这样展开的——

【片段】

师:读读古诗,想象画面,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情景?

生:写下雨的情景

师:诗人选取了雨中哪些景物来写的呢?逐行来看看——

生:黑云

生:白雨

生:风

生:水

师:这是怎样的云?怎样的雨?怎样的`风和水呢?

生:黑云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天空?

生:乌云密布

生:乌云滚滚

师:滚滚的乌云像什么?

生:打翻的墨汁

师:诗人是怎么说的?

生:黑云翻墨

师:雨怎样?

生:雨很大,文中说:乱入船,因为雨很大很猛才会这样。

生:雨点很大,像珠子在跳动。

师:诗中是怎么说的?

生:白雨跳珠乱入船

师: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感受

生:暴风骤雨

生:疾风骤雨

生:倾盆大雨

师:不错,有同学说这是一场疾风骤雨,那“疾”和“骤”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快

生:表示急

师:你从何处知道这场雨下得很急很快呢?

生:未遮山

师:说说理由

生:乌云密布,但还没有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滴就像跳动的珠子进入船内了,说明雨下得很急。

师:还能联系下文谈谈吗?

生:忽吹散,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云朵吹散,雨就停了。

生:很猛

生:是一阵狂风

师:怎么知道的?

生:卷地,风卷过地面,很猛烈。

师:一阵狂风,雨过天晴,此时的望湖楼下是怎样一番情景?

生:水如天

师:我想起了一个成语

生:水天一色!

生:节奏要快一些,因为雨下得很急。

生:声音还要抑扬顿挫一些,因为是暴风骤雨。

生:最后的“水如天”应该缓慢一些,因为雨过天晴了。

师:那就勇敢地尝试尝试!

(学生读得比较有感觉)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展开想象,使学生感悟诗情,领会诗意,品出诗歌特有的韵味。

古诗教学反思汇总篇七

一、导入环节,我利用课间出示四幅精美的画面配以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回忆背诵有关四季的古诗,这几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继而自然引出课题——《江雪》,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江雪》,并懂得了诗中有画,为读古诗想画面做铺垫,也告诉学生边读古诗边想画面从而理解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更乐于去感受这首五言绝句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环节,主要是扶放结合。简单的生字学生自学就能够掌握,而像“蓑笠”这样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内容则用图片与讲解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记忆这两个字的字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效果也比较好。在认识生字词后再读古诗,很快便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很好地完成了初读古诗的教学任务。

三、理解诗意时,我变枯燥无味的解释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画图理解。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要容易得多。而且还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这样就引导走进古诗,然后通过师生合作完成画面,完成画面的过程也就是对这首诗理解的过程。通过画图,学生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千山、万径、绝、灭、孤舟、独钓、蓑笠翁”,这首诗的关键词理解了,接下来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不费一点力气,学生理解得非常到位。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而且通过这种方法的指导,学生再学“诗中有画”这一类型的诗时,就会潜移默化地迁移运用,从而能够自己读懂这一类型的古诗,体现了“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

四、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出情感,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指导感情朗读时巧妙地运用范读录音感受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再次回到课文体会诗中的“绝、灭、孤舟、独钓”,感悟诗人孤独的心境,并通过音乐的渲染指导学生把这份孤独读出来,学生读得很投入,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充分表现出诗句的`意境。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又介绍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感受诗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强毅力。并通过诗人的话:“虽万授摈弃,不更乎其内。”进一步感受诗人坚毅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对文字从表面到背后深入的理解,已经能够熟读成诵,后面让学生背诵古诗可谓是水到渠成。

五、拓展延伸环节,我补充了清朝王士祯的诗,为了让个学生体会同样是“独钓”,因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所表现的人物的心境不同也不尽相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学生通过赏析比较,能进一步抓住关键词想像画面,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课后我布置同学们搜集柳宗元的其他诗词,读一读,既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诗词,更深入地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远大的抱负。)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引导学生把课本读厚,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课堂上力争体现这一教学理念。课前预习时,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一节课至始至终,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课堂参与面很广,并能自主发表见解,提出疑问。这节课,学生会读会背这首诗,并理解了诗意,领悟了诗歌背后的内涵,还学到了通过读读诗,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话不假,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2、对古诗的教学,感觉也许挖掘的太深。由钓鱼引申到诗人孤独的心境,进而深入到诗人坚毅的性格特点。这是否是太深了呢?还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相关推荐

电诈宣传讲话稿汇总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

最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

卫生室个人述职报告大全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2023年新生欢迎词(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

教师个人述职报告十实用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

2023年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模板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0

2023年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报告(六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

最新暑假实践报告(九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

2023年大学生暑期家教社会实践报告实用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2023年协会调研报告模板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