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高中生评语 >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 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汇总七篇)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 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汇总七篇)

作者: 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篇一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整体设计

圆周运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通过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圆周运动,让学生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知道其存在的危害及如何利用.通过对航天器中的失重想象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力提供的,任何一种力都有可能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对离心运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离心现象,并能充分利用离心运动且避免因离心运动而造成的危害.本节内容着重于知识的理解应用,学生对于一些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注意用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或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得到结论.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有关向心力知识分析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向心力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应用向心力知识分析两类圆周运动模型的步骤和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建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向心力,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1.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2.关于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3.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运用生活中的几个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赛车在经过弯道时都会减速,如果不减速赛车就会出现侧滑,从而引发事故.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才能使赛车在弯道上不减速通过?

课件展示自行车赛中自行车在通过弯道时的情景.

根据展示可以看出自行车在通过弯道时都是向内侧倾斜,这样的目的是什么?赛场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结论:赛车和自行车都在做圆周运动,都需要一个向心力.而向心力是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的,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是有限的,当赛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赛车就会发生侧滑,发生事故.因此赛车在经过弯道时要减速行驶.而自行车在经过弯道时自行车手会将身体向内侧倾斜,这样身体的重力就会产生一个向里的分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一起提供自行车所需的向心力,因此自行车手在经过弯道时没有减速.同样道理摩托车赛中摩托车在经过弯道时也不减速,而是通过倾斜摩托车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下面大家考虑一下,火车在通过弯道时也不减速,那么我们如何来保证火车的安全呢?

复习导入

1.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n= =rω2=r( )2.

2.向心力的公式:fn=m an= m =m rω2=mr( )2.

推进新课

一、铁路的弯道

课件展示观察铁轨和火车车轮的形状.

讨论与探究

火车转弯特点:火车转弯是一段圆周运动,圆周轨道为弯道所在的水平轨道平面.

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向心力由铁轨和车轮轮缘的相互挤压作用产生的弹力提供).

缺点:向心力由铁轨和车轮轮缘的相互挤压作用产生的弹力提供,由于火车质量大,速度快,由公式f向=mv2/r,向心力很大,对火车和铁轨损害很大.

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联系自行车通过弯道的情况考虑)

事实上在火车转弯处,外轨要比内轨略微高一点,形成一个斜面,火车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对内外轨都无挤压,这样就达到了保护铁轨的目的.

强调说明:向心力是水平的.

f向= mv02/r = f合= mgtanθ

v0= (1)当v= v0,f向=f合

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压力.

(2)当vv0,f向f合时

外轨道对外侧车轮轮缘有压力.

(3)当v

内轨道对内侧车轮轮缘有压力.

要使火车转弯时损害最小,应以规定速度转弯,此时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压力.

二、拱形桥

课件展示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等)过拱形桥.

问题情境:

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点时对桥的压力.通过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画出汽车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

思路:在点,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汽车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桥面受到的压力fn′=g 可见,汽车对桥的压力fn′小于汽车的重力g,并且,压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思维拓展

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还是小呢?学生自主画图分析,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训练

一辆质量m=2.0 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 m的一段圆弧形桥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若桥面为凹形,汽车以2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2)若桥面为凸形,汽车以1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3)汽车以多大速度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

解答:(1)汽车通过凹形桥面最低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到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1和向下的重力g=mg,如图所示.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上方,支持力n1与重力g=mg的合力为n1-mg,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n1-mg.由向心力公式有:n1-mg= 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n1= +mg=(2 000× +2 000×10)n=2.89×10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对桥面最低点的压力大小是2.98×104 n.

(2)汽车通过凸形桥面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mg和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2,如图所示.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的下方,重力g=mg与支持力n2的合力为mg-n2,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顶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mg-n2,由向心力公式有mg-n2= 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n2=mg =(2 000×10-2 000× )n=1.78×10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在桥的顶点时对桥面压力的大小为1.78×104 n.

(3)设汽车速度为vm时,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压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时桥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也为零,汽车在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g作用,重力g=mg就是汽车驶过桥顶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mg,由向心力公式有mg= 解得:vm= m/s=30 m/s

汽车以3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

说一说

汽车不在拱形桥的点或最低点时,它的运动能用上面的方法求解吗?

汽车受到重力和垂直于支持面的支持力,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支持面和垂直于支持面的两个分力,这样,在垂直于支持面的方向上重力的分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情境,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上面“思考与讨论”中描述的情景其实已经实现,不过不是在汽车上,而是在航天飞行中.

假设宇宙飞船质量为m,它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质量为m,宇宙飞船和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们在地面的重力.试求座舱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此时飞船的速度多大?

通过求解,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其中所有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四、离心运动

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呢?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怎样运动呢?

结论: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惯性,会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物体虽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去,但会逐渐远离圆心.这两种运动都叫做离心运动.

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物体做离心运动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你能说出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吗?

参考答案:①洗衣机脱水②棉砂糖③制作无缝钢管④魔盘游戏⑤汽车转弯⑥转动的砂轮速度不能过大

汽车转弯时速度过大,会因离心运动造成交通事故

水滴的离心运动洗衣机的脱水筒

总结:1.提供的外力f超过所需的向心力,物体靠近圆心运动.

2.提供的外力f恰好等于所需的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3.提供的外力f小于所需的向心力,物体远离圆心运动.

4.物体原先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突然间外力消失,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例1 如图所示,杂技演员在做水流星表演时,用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大家讨论一下满足什么条件水才能从水桶中流出来.若水的质量m=0.5 kg,绳长l=60 cm,求:

(1)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

(2)水在点速率v=3 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解析:(1)在点水不流出的条件是重力不大于水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即mg≤ 则所求最小速率v0= m/s=2.42 m/s.

(2)当水在点的速率大于v0时,只靠重力提供向心力已不足,此时水桶底对水有一向下的压力,设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 fn= -mg=2.6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水对桶底的作用力fn′=fn=2.6 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1)2.42 m/s (2)2.6 n,方向竖直向上

提示:抓住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是解决这类极值问题的关键.

课外思考:若本题中将绳换成轻杆,将桶换成球,上面所求的临界速率还适用吗?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在水平固定的光滑平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与穿过中央小孔h的轻绳一端连着.平板与小孔是光滑的,用手拉着绳子下端,使质点做半径为a、角速度为ω1的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迅速放松至某一长度b而拉紧,质点就能在以半径为b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质点由半径a到b所需的时间及质点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运动的角速度.

解析:质点在半径为a的圆周上以角速度ω1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为va=ω1a.突然松绳后,向心力消失,质点沿切线方向飞出以va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线被拉直,如图所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 ,则质点由半径a到b所需的时间为:t=s/va= /(ω1a).

当线刚被拉直时,球的速度为va=ω1a,把这一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的速度vb和沿绳的速度v′.在绳绷紧的过程中v′减为零,质点就以vb沿着半径为b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相似三角形得 ,即 .则质点沿半径为b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2=a2ω1/b2.

2.一根长l=0.625 m的细绳,一端拴一质量m=0.4 kg的小球,使其在竖直平面内绕绳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求:

(1)小球通过点时的最小速度;

(2)若小球以速度v=3.0 m/s通过圆周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多大?若此时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

分析与解答:(1)小球通过圆周点时,受到的重力g=mg必须全部作为向心力f向,否则重力g中的多余部分将把小球拉进圆内,而不能实现沿竖直圆周运动.所以小球通过圆周点的条件应为f向≥mg,当f向=mg时,即小球受到的重力刚好全部作为通过圆周点的向心力,绳对小球恰好不施拉力,如图所示,此时小球的速度就是通过圆周点的最小速度v0,由向心力公式有:mg= 解得:g=mg= v0= m/s=2.5 m/s.

(2)小球通过圆周点时,若速度v大于最小速度v0,所需的向心力f向将大于重力g,这时绳对小球要施拉力f,如图所示,此时有f+mg= 解得:f= -mg=(0.4× -0.4×10)n=1.76 n

若在点时绳子突然断了,则提供的向心力mg小于需要的向心力 ,小球将沿切线方向飞出做离心运动(实际上是平抛运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需要我们掌握的关键是:一个要从力的方面认真分析,搞清谁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能提供多大的向心力,是否可以变化;另一个方面从运动的物理量本身去认真分析,看看物体做这样的圆周运动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如果供需双方正好相等,则物体将做稳定的圆周运动;如果供大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靠近圆心;如果供小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远离圆心;如果外力突然变为零,则物体将沿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布置作业

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3、4题.

板书设计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铁路的弯道

1.轨道水平:外轨对车的弹力提供向心力

轨道斜面:内外轨无弹力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二、拱形桥

拱形桥:fn=g-m 凹形桥:fn=g+m 三、航天器的失重现象

四、离心运动

1.离心现象的分析与讨论

2.离心运动的应用与防止

活动与探究

课题:到公园里亲自坐一下称为“魔盘”的娱乐设施,并研究、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起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观察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习题详解

1.解答:因为正常工作时转动轴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可认为是零,所以转动轴oo′将受到的作用力完全是由小螺丝钉p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引起的.

故力f=mω2r=m(2πn)2r=0.01×(2×3.14×1 000)2×0.20 n=7.89×104 n.

2.解答:这辆车拐弯时需要的向心力为f= =2.0×103× n=1.6×104 n1.4×104 n

所以这辆车会发生侧滑.

3.解答:(1)汽车在桥顶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汽车通过拱形桥

则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fn= ①

代入数据可得fn=7 600 n,所以由牛顿第三定律有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为7 600 n.

(2)当fn=0时,汽车恰好对桥没有压力,此时可得汽车的速度为v=22.4 m/.

(3)由①式可知,对同样的车速,拱桥圆弧的半径越大,汽车对桥的压力就越大,所以拱桥的半径比较大些安全.

(4)因为腾空时fn=0,所以其速度v= m/s=7 900 m/s

即需要7 900 m/s的速度才能腾空.

4.解答:对小孩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g=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l(1-cos60°)= 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可得fn=450n,故秋千板摆到最低点时,小孩对秋千板的压力是450n.

设计点评

本节课重点是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应用,关键问题是要找出向心力是由谁来提供.圆周运动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容易受到生活中的定势思维所干扰,对向心力分析不足,所以教学中列举了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现象,并借助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辨析,通过师生分析、论证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篇二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初三年级物理说课稿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篇三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2.5 v)

实验电路图:

实验要求:

(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 1.2u额) 。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

(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发光情况

电功率p/w

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图中的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

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

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

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请指出电路连接中的两个不当之

处: , 。

(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意观察 示数;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瓦。

【答案】(1)电流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表所接量程太大了;(2)电压表;0.55.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源电压为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即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的量程选择0~3v即可,显然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太大;

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而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2)要测出小灯的额定功率,应在移动滑片时,眼睛注意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使其达到2.5v;

由图2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2a,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2a=0.55w.

【针对训练2】小灯泡额定电压为6v,额定功率估计在7w~l2w之间,小佳按如图所示甲的电路测定灯的功率,所用电流表有0.6a、3a两档,电压表有3v、l5v两档,将它们连入电路时,小佳

作了正确选择与操作,变阻器滑到某处时两电表示数如图的乙、丙所示,则( )

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7.5w

b.在5v时小灯泡的功率为7.5w

c.在1v电压下小灯泡功率7.5w

d.在5v时小灯泡功率为1.5w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电流表选择3a量程,电压表选择15v量程,即此时灯泡电压为5v,电流为1.5a,在5v时小灯泡的功率为p=ui=5×1.5=7.5w,电阻,小灯泡额定功率,在1v电压下小灯泡功率,所以选b.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一、实验原理

p=ui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结论

1.当u实u额时,p实p额 p="" 发光较暗;

2.当u实=u额时,p实=p额 发光正常;

3.当u实u额时,p实p额 发光较亮。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

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1.提问:

(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其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2.了解斜抛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迁移应用.

过程与方法

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以数学中的抛物线方程及图象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以及知识方法的应用能力.

2.领略抛体运动的对称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掌握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抛体运动

探究交流: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标枪等(如图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抛体运动吗?都可以看成是平抛运动吗?

1.基本知识

(1)定义

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平抛运动

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特点

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

2.思考判断

(1)水平抛出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中要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

(3)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

1.基本知识

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t时刻的速度为:

(1)水平方向:vx=v0.

(2)竖直方向:vy=gt.

(4)速度变化特点: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恒为g,因此在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由于g是常量,所以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即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如图所示.

2.思考判断

(1)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下落得越快.(×)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落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越来越大.(√)

(3)如果下落时间较长,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变为竖直方向.(×)

3.探究交流

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除该公式外,还有求vy的公式吗?

【提示】由于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

例: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变

c.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答案】bc

三、平抛运动的位移

1.基本知识

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物体的位移为:

2.思考判断

(1)平抛运动合位移的方向与合速度的方向一致.(×)

(2)平抛运动合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路程.(×)

(3)平抛运动中,初速度越大,落地时间越长.(×)

3.探究交流

飞机向某灾区投放救灾物资,要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点,是飞到目标正上方投放,还是提前投放?

【提示】物资离开飞机前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当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它们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向前的运动速度,另外,物资又受到重力作用,于是物资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向下加速运动,因此,只有提前投放,才能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方.

4.小结:平抛运动的特点

1.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故它是变速运动.

2.轨迹特点: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故它是曲线运动.

3.加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恒定不变,故它是匀变速运动.

综上所述,平抛运动的性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c.任意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相同

d.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答案】acd

四、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规律

【问题导思】

1.如何研究平抛运动比较简单?

2.平抛运动的合速度、合位移怎么求出?

3.试推导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1)由于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位移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无法直接应用运动学公式,因此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时采用运动分解的方法.

(2)平抛运动一般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1)分运动

五、平抛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问题导思】

1.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与初速度有关吗?

2.平抛运动的落地速度决定于哪些因素?

3.平抛运动的速度偏向角与位移偏向角间的关系如何?

1.平抛运动的时间

φ=sin θ φ=cos θ

φ=tan θ φ=2tan θ

【答案】d

六、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

例:如图所示,女排比赛时,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网前3 m处正对球网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的高度为2.5 m,为使球既不触网又不越界,求球的速度范围.

2.思考判断

(1)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2)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3)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加速度相同.(√)

3.探究交流

对斜上抛运动,有一个点,该点的速度是零吗?为什么

【提示】在斜上抛运动的点,竖直分速度为零.水平分速度等于v0cos θ.故该点的速度v=v0cosθ.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篇六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鲁教版高三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后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

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1.提问:

(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高三物理教案 原子核结构

原子核结构

新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磁场区分质子与中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1、原子核的组成

问提:质子:由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 中子:发现的原因是什么?由谁发现的?(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发现原因:如果原子核中只有质子,那么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应等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但实际却是,绝大多数情况是前者的比值大些,卢瑟福猜想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

小结:

①质子(proton)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

中子(nucleon)不带电,

②数据显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十分接近,统称为核子,组成原子核。

提问:③原子核的电荷数是不是电荷量?④原子荷的质量数是不是质量?

提示:③不是,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就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

小结:③原子核的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⑤ 符号 表示原子核,x:元素符号;a:核的质量数;z:核电荷数

一种铀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5,问:它的核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核子数是235,质子数是92,中子数是143)

2、同位素(isotope)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

(2)性质: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的分布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因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提问:列举一些元素的同位素?

提示:氢有三种同位素:氕(通常所说的氢),氘(也叫重氢),氚(也叫超重氢),符号分别是: 。

碳有两种同位素,符号分别是 。

教学理念: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教法建议:

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学生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这样就能既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3.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实验。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器材:

教师用:筷子、玻璃杯、米、水、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自行车、多媒体电脑等。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毛巾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略)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整体设计

圆周运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通过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圆周运动,让学生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知道其存在的危害及如何利用.通过对航天器中的失重想象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力提供的,任何一种力都有可能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对离心运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离心现象,并能充分利用离心运动且避免因离心运动而造成的危害.本节内容着重于知识的理解应用,学生对于一些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注意用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或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得到结论.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有关向心力知识分析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向心力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应用向心力知识分析两类圆周运动模型的步骤和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建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向心力,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1.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2.关于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3.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运用生活中的几个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赛车在经过弯道时都会减速,如果不减速赛车就会出现侧滑,从而引发事故.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才能使赛车在弯道上不减速通过?

课件展示自行车赛中自行车在通过弯道时的情景.

根据展示可以看出自行车在通过弯道时都是向内侧倾斜,这样的目的是什么?赛场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结论:赛车和自行车都在做圆周运动,都需要一个向心力.而向心力是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的,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是有限的,当赛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赛车就会发生侧滑,发生事故.因此赛车在经过弯道时要减速行驶.而自行车在经过弯道时自行车手会将身体向内侧倾斜,这样身体的重力就会产生一个向里的分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一起提供自行车所需的向心力,因此自行车手在经过弯道时没有减速.同样道理摩托车赛中摩托车在经过弯道时也不减速,而是通过倾斜摩托车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下面大家考虑一下,火车在通过弯道时也不减速,那么我们如何来保证火车的安全呢?

复习导入

1.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n= =rω2=r( )2.

2.向心力的公式:fn=m an= m =m rω2=mr( )2.

推进新课

一、铁路的弯道

课件展示观察铁轨和火车车轮的形状.

讨论与探究

火车转弯特点:火车转弯是一段圆周运动,圆周轨道为弯道所在的水平轨道平面.

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向心力由铁轨和车轮轮缘的相互挤压作用产生的弹力提供).

缺点:向心力由铁轨和车轮轮缘的相互挤压作用产生的弹力提供,由于火车质量大,速度快,由公式f向=mv2/r,向心力很大,对火车和铁轨损害很大.

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联系自行车通过弯道的情况考虑)

事实上在火车转弯处,外轨要比内轨略微高一点,形成一个斜面,火车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对内外轨都无挤压,这样就达到了保护铁轨的目的.

强调说明:向心力是水平的.

f向= mv02/r = f合= mgtanθ

v0= (1)当v= v0,f向=f合

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压力.

(2)当vv0,f向f合时

外轨道对外侧车轮轮缘有压力.

(3)当v

内轨道对内侧车轮轮缘有压力.

要使火车转弯时损害最小,应以规定速度转弯,此时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压力.

二、拱形桥

课件展示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等)过拱形桥.

问题情境:

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点时对桥的压力.通过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画出汽车的受力图,推导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

思路:在点,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汽车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桥面受到的压力fn′=g 可见,汽车对桥的压力fn′小于汽车的重力g,并且,压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思维拓展

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还是小呢?学生自主画图分析,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训练

一辆质量m=2.0 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 m的一段圆弧形桥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若桥面为凹形,汽车以2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2)若桥面为凸形,汽车以1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3)汽车以多大速度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

解答:(1)汽车通过凹形桥面最低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到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1和向下的重力g=mg,如图所示.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上方,支持力n1与重力g=mg的合力为n1-mg,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n1-mg.由向心力公式有:n1-mg= 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n1= +mg=(2 000× +2 000×10)n=2.89×10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对桥面最低点的压力大小是2.98×104 n.

(2)汽车通过凸形桥面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mg和桥面向上的支持力n2,如图所示.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的下方,重力g=mg与支持力n2的合力为mg-n2,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顶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mg-n2,由向心力公式有mg-n2= 解得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n2=mg =(2 000×10-2 000× )n=1.78×10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在桥的顶点时对桥面压力的大小为1.78×104 n.

(3)设汽车速度为vm时,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压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时桥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也为零,汽车在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g作用,重力g=mg就是汽车驶过桥顶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mg,由向心力公式有mg= 解得:vm= m/s=30 m/s

汽车以30 m/s的速度通过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

说一说

汽车不在拱形桥的点或最低点时,它的运动能用上面的方法求解吗?

汽车受到重力和垂直于支持面的支持力,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支持面和垂直于支持面的两个分力,这样,在垂直于支持面的方向上重力的分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情境,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上面“思考与讨论”中描述的情景其实已经实现,不过不是在汽车上,而是在航天飞行中.

假设宇宙飞船质量为m,它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质量为m,宇宙飞船和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们在地面的重力.试求座舱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此时飞船的速度多大?

通过求解,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其中所有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四、离心运动

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呢?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它会怎样运动呢?

结论: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惯性,会沿切线方向飞出去.如果物体受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物体虽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去,但会逐渐远离圆心.这两种运动都叫做离心运动.

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物体做离心运动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你能说出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吗?

参考答案:①洗衣机脱水②棉砂糖③制作无缝钢管④魔盘游戏⑤汽车转弯⑥转动的砂轮速度不能过大

汽车转弯时速度过大,会因离心运动造成交通事故

水滴的离心运动洗衣机的脱水筒

总结:1.提供的外力f超过所需的向心力,物体靠近圆心运动.

2.提供的外力f恰好等于所需的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3.提供的外力f小于所需的向心力,物体远离圆心运动.

4.物体原先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突然间外力消失,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例1 如图所示,杂技演员在做水流星表演时,用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大家讨论一下满足什么条件水才能从水桶中流出来.若水的质量m=0.5 kg,绳长l=60 cm,求:

(1)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

(2)水在点速率v=3 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解析:(1)在点水不流出的条件是重力不大于水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即mg≤ 则所求最小速率v0= m/s=2.42 m/s.

(2)当水在点的速率大于v0时,只靠重力提供向心力已不足,此时水桶底对水有一向下的压力,设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 fn= -mg=2.6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水对桶底的作用力fn′=fn=2.6 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1)2.42 m/s (2)2.6 n,方向竖直向上

提示:抓住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是解决这类极值问题的关键.

课外思考:若本题中将绳换成轻杆,将桶换成球,上面所求的临界速率还适用吗?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在水平固定的光滑平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与穿过中央小孔h的轻绳一端连着.平板与小孔是光滑的,用手拉着绳子下端,使质点做半径为a、角速度为ω1的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迅速放松至某一长度b而拉紧,质点就能在以半径为b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质点由半径a到b所需的时间及质点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运动的角速度.

解析:质点在半径为a的圆周上以角速度ω1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为va=ω1a.突然松绳后,向心力消失,质点沿切线方向飞出以va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线被拉直,如图所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 ,则质点由半径a到b所需的时间为:t=s/va= /(ω1a).

当线刚被拉直时,球的速度为va=ω1a,把这一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的速度vb和沿绳的速度v′.在绳绷紧的过程中v′减为零,质点就以vb沿着半径为b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相似三角形得 ,即 .则质点沿半径为b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2=a2ω1/b2.

2.一根长l=0.625 m的细绳,一端拴一质量m=0.4 kg的小球,使其在竖直平面内绕绳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求:

(1)小球通过点时的最小速度;

(2)若小球以速度v=3.0 m/s通过圆周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多大?若此时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

分析与解答:(1)小球通过圆周点时,受到的重力g=mg必须全部作为向心力f向,否则重力g中的多余部分将把小球拉进圆内,而不能实现沿竖直圆周运动.所以小球通过圆周点的条件应为f向≥mg,当f向=mg时,即小球受到的重力刚好全部作为通过圆周点的向心力,绳对小球恰好不施拉力,如图所示,此时小球的速度就是通过圆周点的最小速度v0,由向心力公式有:mg= 解得:g=mg= v0= m/s=2.5 m/s.

(2)小球通过圆周点时,若速度v大于最小速度v0,所需的向心力f向将大于重力g,这时绳对小球要施拉力f,如图所示,此时有f+mg= 解得:f= -mg=(0.4× -0.4×10)n=1.76 n

若在点时绳子突然断了,则提供的向心力mg小于需要的向心力 ,小球将沿切线方向飞出做离心运动(实际上是平抛运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需要我们掌握的关键是:一个要从力的方面认真分析,搞清谁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能提供多大的向心力,是否可以变化;另一个方面从运动的物理量本身去认真分析,看看物体做这样的圆周运动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如果供需双方正好相等,则物体将做稳定的圆周运动;如果供大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靠近圆心;如果供小于需,则物体将偏离圆轨道,逐渐远离圆心;如果外力突然变为零,则物体将沿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布置作业

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3、4题.

板书设计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铁路的弯道

1.轨道水平:外轨对车的弹力提供向心力

轨道斜面:内外轨无弹力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二、拱形桥

拱形桥:fn=g-m 凹形桥:fn=g+m 三、航天器的失重现象

四、离心运动

1.离心现象的分析与讨论

2.离心运动的应用与防止

活动与探究

课题:到公园里亲自坐一下称为“魔盘”的娱乐设施,并研究、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起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观察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习题详解

1.解答:因为正常工作时转动轴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可认为是零,所以转动轴oo′将受到的作用力完全是由小螺丝钉p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引起的.

故力f=mω2r=m(2πn)2r=0.01×(2×3.14×1 000)2×0.20 n=7.89×104 n.

2.解答:这辆车拐弯时需要的向心力为f= =2.0×103× n=1.6×104 n1.4×104 n

所以这辆车会发生侧滑.

3.解答:(1)汽车在桥顶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汽车通过拱形桥

则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fn= ①

代入数据可得fn=7 600 n,所以由牛顿第三定律有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为7 600 n.

(2)当fn=0时,汽车恰好对桥没有压力,此时可得汽车的速度为v=22.4 m/.

(3)由①式可知,对同样的车速,拱桥圆弧的半径越大,汽车对桥的压力就越大,所以拱桥的半径比较大些安全.

(4)因为腾空时fn=0,所以其速度v= m/s=7 900 m/s

即需要7 900 m/s的速度才能腾空.

4.解答:对小孩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g=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l(1-cos60°)= 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可得fn=450n,故秋千板摆到最低点时,小孩对秋千板的压力是450n.

设计点评

本节课重点是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应用,关键问题是要找出向心力是由谁来提供.圆周运动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容易受到生活中的定势思维所干扰,对向心力分析不足,所以教学中列举了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现象,并借助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辨析,通过师生分析、论证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关于高三物理学科教师教学计划5篇

高三地理鲁教版教案范文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与反思的进行5篇

高一必修三物理教案

《曲线运动》教案高中物理选修一2021

高二物理教案2020大全

《曲线运动》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

《磁性材料》教案高中物理选修一2021

关于高三物理课程教学计划表

沪教版高三物理课本沪教版物理高三课本篇七

《电功率的综合计算》

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

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

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

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

【答案】c

【解析】 因为 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 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

a.家用电冰箱 b.家用空调器 c.普通计算器 d.普通的白炽灯

【答案】

【解析】 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

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她断开家中的其它电器,只将电饭煲接入电路,测得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圈,则电饭煲的功率是__________w。

【答案】1000

【解析】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圈,消耗的电能w=50revs/3000revs/(kh)=(1/60)kwh,功率p=w/t=(1/60)kh/(1/60)h=1k=1000w。

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l1灯规格为6v 3w”,l2灯规格为3v 3w”,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与l2灯丝电阻之比为2:l

两灯串联,当电路中电流为0.5a时,l2灯两端电压为3v

两灯并联,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另一个灯的电流为1a

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为1:4

【答案】d

【解析】a、由r=u2/p,可知灯l1的电阻r1=(6v)2/3w=12ῳ,灯l2的电阻r2=3ῳ,r1:r2=4:1,故a错误。b、两灯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r2两端的电压u2=ir2=0.5a×3ῳ=1.5v,故b错误。c、两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应是l2正常发光,l1两端电压等于l2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l1的电流i1=u1/r1=3v/12ῳ=0.25a,故c错误。d、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p1::p2=r2:r1=4:1,故d正确。

动态电路中计算电功率

如图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ω。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r2消耗的功率是( )

a.0.45w b. 0.50w c.0.80w d. 0.90w

【答案】a

【解析】由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可知,当r2=10时,p2=0.4w,这时电流,电源电压u=ir=0.2a(20+10)=6v,由乙图可知当r2=20时,r2的功率,此时电路中电流,电阻r2的功率p’=i’2r2=(0.15a)220=0.45w。故选a。

求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

如图是家用电热壶及铭牌,假设电热壶电阻丝电阻不变,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g.℃),水的密度1.0×103g/m3。求:

(1)电热壶电阻丝的电阻;

(2)不考虑热量损失,电热壶正常工作时,把1l水从20℃加热到100℃所需要的时间;

(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

【答案】(1)48.4ω;(2)3.36×105j;(3)810

【解析】(1)电热壶的电阻:r = u 2/p额=( 220v)2/1000 =48.4ω;(2)水的质量m=ρv = =1.0×103g/m3×1×10-3m3=1kg,水吸收的热量q=cm△t =4.2×103j/(g·℃)×1g×(100℃-20℃)=3.36×105j

不考虑热量损失的情况下电=q加热时间t = 电/p额= q/p额=3.36×105j/1000=336s;(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p实= u 2实/ r =(198v)2 / 48.4ω=810

相关推荐

2023年幸福的婚礼主持词 幸福婚礼语录(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婚礼司仪主持词简单 婚礼司仪主持词精华版(精选七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婚礼司仪主持结束语 婚礼司仪结尾台词四篇(精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最新幸福婚礼精简主持词结束语五篇(模板)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最新经典幸福婚礼主持词3篇(优秀)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文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

2023年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三数学知识点整理精选(3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

实用岗位补贴申请书(汇总13篇)

留学申请需要熟悉申请流程和时间,合理安排准备时间和递交材料的时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留学申请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留学申请的要点和技巧。

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八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大全三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